104學習精靈

倉管

倉管
更多
月薪中位數 了解更多薪水資訊
$3.5萬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倉管 都在看
狀世代就業促進獎勵措施
狀世代就業促進獎勵措施
谁能參加狀世代 離開職場連續3個月以上,且年滿55歲以上或年滿45歲以上(依法退休者)。 參加第一步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並報名,經推介就業並穩定受僱滿90日。 獎勵方式 於就業期滿次日起90日內,向原推介單位提出申請,最多發給2次。 全時工作者 部分工時者 每次3萬元 每次1萬5元 最多6萬元 最多6萬元 113年 中階技術本國人合理薪資條件… https://23dreamhome.vip/b/eQpqs75rCESQL50Yxvze 跨域就業津貼補助(補助金種類說明) 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 距離30公里以上未滿50公里,每月發給1,000元; 距離50公里以上未滿70公里,每月發給2,000元; 距離超過70公里以上,每月發給3,000元,最長12個月 搬遷補助金 以搬遷費用收據所列總額核實發給(搬運或寄送傢保俱與生活用品*不含包裝人工費及包裝材料費用),最高發給新臺幣30,000 租屋補助金 自受僱且租賃契約所記載之租賃日起,以房屋租賃契約所列租金總額的60%核實發給每月最高發給新臺幣5,000元,最長12個月。 求職交通補助金 每人每次發給500元。但情形特殊者,得於1,250元內核實發給。每人每年度以4次為限
林閔政 國家級人資證照(就業服務乙級)輔導教室
【職場討論】EP6 主管抱怨我能力不好,要怎麼做才能快速上手
【職場討論】EP6 主管抱怨我能力不好,要怎麼做才能快速上手
Q:主管抱怨我能力不好,請問社會新鮮人要怎麼做才能趕快上手? 我念傳播相關科系,今年寒假研究所畢業後開始找工作,想找數位行銷相關工作,找工作找了兩個月,最後到一家軟體公司當助理PM, 這是唯一有給我offer的,想趕快有收入,所以就答應了,由於是第一份工作,做事的速度和效率差,網站的表現也不好。有次拿工單給大主管簽,大主管說聽說你會用紙筆畫網站架構,怎麼會用紙筆畫呢? 這很浪費時間! 還有一次去總經理辦公室送簽呈,總經理也皺著眉頭說你不是研究所畢業的嗎? 怎麼表現OOXX? 近期受到兩個高階主管直接跟我表達,我的能力不足,上周末忍不住大哭,但由於還有學貸要繳,需要錢,也需要這個工作經驗,所以還是硬著頭皮去上班。 請問大家在第一份工作的時候,要怎麼樣做才能趕快上手? 我常請教對我和善的同事,也勤做筆記,請問還可以做什麼呢? 懇請大家給予建議,感謝! A:多問、多學、加強練習,如果你已經勤做筆記了,那應該就是要思考如何做到應該做的標準 如果只是單純做筆記,但卻沒有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也沒有把詢問到的問題解決,那你做再多筆記也沒用 以上是我在職涯診所遇到的問題及回覆,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對於「工作快速上手」的看法 基本上,多聽、多看、多問、多思考、多做筆記、多檢討這幾個面向一定會有,但如何運用也是一門學問 熟讀職務相關的文件 我自己在接觸新工作或是更換新公司的時候,一定會先好好花時間看過與我職務或是部門相關的文件資料,先瞭解熟悉相關的遊戲規則與過往的執行方式,這對於初期執行上與溝通上,都會有不小的幫助;但很多人往往忽略它們,直接埋首於現有工作流程中,試圖憑藉個人努力快速展現工作績效,而造成不少誤會與摩擦 與職務相關的人際交流: 過往的工作經歷與能力固然必要,但在不同的位置與職務上,相關的人際關係也成為重要的軟技能之一。當需要執行一項事件時,試著思考一下哪些人可能與這項任務有關?除了你的主管之外,還可能有誰會支持你完成這項任務?還可能有誰會影響你的工作進度?又可能有誰能作為你的知識吸收來源? 找出這些關係人物並和他們請益、交流。建構有效的人際關係,也可以理解他人對於自己在這份職務上的期盼,幫助我們作得更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有人願意拉你一把。 自我思考,累積想法與實做: 當漸進地熟悉組織運作與分工的邏輯後,試著有意識的提醒自己進行工作內容評估。比方說,思考是否已充份地運用了個人的專業、優勢去完成工作任務?在達成工作目標後,問問自己學到了什麼,如果下次再接到類似的任務,是不是會有更好的作法嗎? 學著經常性地在一些關鍵事務上進行自我評估,將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也能在看似重覆的例行事務中,為每一次的工作挑戰累積一些創意想法,進而增添日常工作的趣味性、激勵自己不斷向前。 在這初期的職涯轉換期,同時也是新角色的適應期。除了要展現專業能力外,同時還需作好文化融合、適應環境的心理準備,才能在這個新角色上有所表現、支持部門有效運行。 在心理上做好轉換的準備後,可以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地閱讀相關規定、建構人脈網絡、定期地進行自我回饋。不僅能讓你對工作內容有一個清晰的理解,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幫助你有信心地度過這個過渡期,順利為自己在轉變的道路上迎來一個美好的開始。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使用Excel計算「累積報酬率」與「年化報酬率」:公式與操作指南
使用Excel計算「累積報酬率」與「年化報酬率」:公式與操作指南
在投資績效的評比中,僅僅依靠累積報酬率可能不足以全面評估投資表現。因此,將累積報酬率轉化為年化報酬率,能更準確地比較不同投資期間的收益。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如何使用Excel輕鬆計算累積報酬率與年化報酬率,幫助你在投資決策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累積報酬率是什麼? 累積報酬率是指在整個投資期間內,投資所產生的總回報。它不考慮投資持有的時間長短,因此它只反映了投資期間的總體增長,無法直接比較不同時間跨度的投資表現。 ▍年化報酬率是什麼? 年化報酬率是將累積報酬率轉換為每年平均的回報率,使得不同時期的投資可以更公平地比較,因為它統一了回報率的計算周期。 ▍例子: 假設你在2021年1月1日投資了一筆資金100,000台幣在某股票,並在2024年1月1日賣出這筆投資,當時投資的價值增長到了110,000台幣。 【已知期初、期末,可得累積報酬率及年化報酬率】 1.年化報酬率公式:(期末淨值/期初投入)^(1/年數)-1 2.累積報酬率公式:(期末淨值-期初投入)/期初投入 【已知累積報酬率、年數,可得年化報酬率】 1.年化報酬率公式:(累積報酬率+1)^(1/年數)-1 🔍歡迎在104學習精靈關注【超級辦公室達人】獲得更多實用的小技巧 ✨如果喜歡這篇文,也歡迎免費加入共學✨
知識貓星球 超級辦公室達人
行動支付、刷卡的英文該怎麼說?來學各種付款方式的英文吧!
行動支付、刷卡的英文該怎麼說?來學各種付款方式的英文吧!
支付工具越來越多種,付現金、刷信用卡該怎麼說呢?行動支付和分期付款的英文又該怎麼說呢?一篇文章教你各種付款方式的英文! 1. 付現金 ⇨ 「付現金」可以說 pay in cash • 例句:I’d like to pay in cash, please. 我想要付現金,謝謝。 • 例句:Is it okay if I pay in cash? 我可以用現金支付嗎? 2. 刷信用卡 ⇨ 「刷信用卡」可以說 pay by credit card 或 pay with a credit card • 例句:Can I pay by credit card? 我可以刷信用卡嗎? • 例句:She usually pays with a credit card for convenience. 為了方便,她通常用信用卡支付。 3. 電子支付 (Electronic Payment) ⇨ 「電子支付」在英文中可以說 electronic payment 或 pay by digital payment • 例句:Do you accept electronic payments? 你們接受電子支付嗎? • 例句:Many people prefer electronic payments for online shopping. 很多人在網購時更喜歡使用電子支付。 4. 行動支付 (Mobile Payment) ⇨ 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例如Apple Pay 或 Google Pay)時,可以說 pay with a mobile payment app 或 use mobile payment,當然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直接說Apple Pay 或Line Pay,店員就懂啦! • 例句:You can pay with a mobile payment app if you don’t have cash. 如果沒有現金,你可以用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付款。 • 例句:I usually pay by digital payment for small purchases. 我通常用電子支付來買小東西。 5. 分期付款 (Pay in installment) ⇨ 「分期付款」在英文中可以說 pay in installments 或 installment payment,也可以說 pay in monthly installments 來強調按月付款的方式 • 例句: I’d like to pay in installments. Is that possible? 我想用分期付款,可以嗎? • 例句:They offer an installment payment plan for large purchases. 他們對於大額購買提供分期付款方案。 • 例句:You can pay for the phone in monthly installments over 12 months. 這支手機可以分12個月每月付款。 學會這些支付工具下次就能用啦,那我們下篇文章見!
知識貓星球 職場英文力,你的超能力✨
【2025年 就業服務乙級題庫與試題】最新官方題庫與歷屆試題匯整下載
【2025年 就業服務乙級題庫與試題】最新官方題庫與歷屆試題匯整下載
自107年1月1日起,就業服務乙級學科試題改由官方題庫隨機抽題產出,每梯次考卷題型調整如下:單選題60題(每題1分)、複選題20題(每題2分),複選題需全對才得分,答錯不扣分。此外,學科試卷新增4個共同科目(共用工作項目),包括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倫理與職業道德、環境保護、節能減碳,這些科目在單選題中各占4題,共計16題,題目同樣來自官方題庫。此次調整旨在提升考核多元性,並強化考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能力。 題庫下載https://23dreamhome.vip/b/lOBm3CeSguXtlzxLjiIm 14年第1梯次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將在114年1月2日至1月13日受理報名,本梯次起網路報名系統全新升級,一指就能搞定報名、線上繳費,不需再郵寄紙本作業了。本梯次學科測試日期為114年3月16日 本年度全國技能檢定提供有線上及紙本郵寄雙軌報名方式,民眾除可以傳統紙本方式報名外,可至新全國技能檢定網路報名系統進行線上報名,在新報名系統上,可於線上輕鬆完成所有報名流程,民眾可自113年12月26日先至新全國檢定網路報名系統進行「帳號申請」,系統將於114年1月2日上午9時開放報名。技能檢定中心另提醒民眾,記得務必於截止時間:1月13日下午5時前完成報名及繳費作業,逾時將喪失報名機會,請有興趣的朋友們儘早完成報名作業,另考量新網路報名系統首次上線,技檢中心也同步提供操作手冊及影片供民眾參考使用。
林閔政 國家級人資證照(就業服務乙級)輔導教室
工作推薦信範例如何寫?推薦信範本word下載
工作推薦信範例如何寫?推薦信範本word下載
工作推薦信範例如何寫?求職時,可能會需要別人幫忙寫一封推薦信,通常是邀請主管長官等,尤其是長期跟你共事,了解你做事風格與表現的人。本文將介紹5個推薦信不可不知的要訣,讓你在求職、求學時所列的經歷更有信服力! ▌先雙手奉上今天的教學口訣: 「選、說、給、告、謝」 選:選對人,找了解你優點的人來寫。 說:說明原因,告訴對方為什麼需要推薦信。 給:提供範本,幫助對方寫出更好的推薦內容。 告:告知時間,提前告訴對方截止日期。 謝:感謝對方,不管結果如何都表達感激。 ▌為什麼會覺得難開口? 很多人不敢請別人幫忙寫推薦信,因為: - 害怕麻煩別人: 寫信需要花時間和心力,感覺好像在增加別人的工作。 - 不確定怎麼開口: 不知道該怎麼說,才會讓對方願意幫忙又不覺得為難。 - 擔心推薦內容不好: 害怕對方寫的信不夠好,或者不知道要寫什麼內容。 簡單地說,都是怕麻煩別人!不過如果表現不錯,相處也合宜的人,其實不用太擔心,相信主管很願意助你一臂之力的! ▌如何正確請別人幫忙寫推薦信? 其實,請別人幫忙寫推薦信不需要太害羞,只要完整說明來意、表達請求: - 選對人選: 選一位了解你的工作能力、品格或學習表現的人來寫推薦信,這樣他們可以寫出有說服力的內容。例如,之前帶過你的老師、主管或同事。 - 清楚說明原因: 你可以簡單地告訴對方,為什麼你需要推薦信。例如,「我想申請新工作,想讓未來主管清楚我在上份工作的表現成果。」 - 提供細節和範本: 你可以告訴對方,你希望推薦信提到哪些方面,比如你的優點、工作成果或學習表現。甚至,你可以自己先準備範本,讓對方參考,這樣對方寫起來會更容易! - 提前告知時間: 告訴對方什麼時候需要推薦信,並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準備。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請別人幫忙,這樣他們才不會感到壓力。 - 感謝對方: 無論對方是否同意幫忙,都要記得禮貌! ▌推薦信範本 推薦信內容可分成三部分:介紹、貢獻、為何 - 介紹:介紹推薦人的背景,和被推薦人的關係與共事時間 - 貢獻:條列對公司的具體貢獻,也可提到團隊合作、印象深刻的事等等 - 為何:強調這些貢獻與人格特質和欲申請的職位相符 ▌結語 推薦信一直是許多人苦惱的問題,但相信只要用心、尊重對方的時間和意願、範本清楚簡潔,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樂意幫你!推薦信是展示你的好機會,最重要的是選適合的人、說清楚原因、信的內容強調和職位的關聯,最後,無論錄取與否,都別忘了致上最深的謝意!
知識貓星球 超級辦公室達人
中級(N3)「 だから」 V.S. 「 そのため」
中級(N3)「 だから」 V.S. 「 そのため」
在日文中「だから」跟「そのため」常被理解為用來表示原因理由,但更正確的說,兩者的用法是不太一樣的,來看看更詳細的解說吧。 「だから」與「そのため」的差異 1.「だから」+判斷 「だから」用來表示「判斷」 例句: ●明日朝は早く出かけます。だから、早く寝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 →明天要早點外出,因此必需早點睡。 ●今日は雨が降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だから、傘を持っていきなさい。 →今天可能會下雨,因此請帶傘外出。 另外「だから」是會話中的講法,較不客氣,將它改成「ですから」後,句子就變的比較客氣了。 2.「そのため」+結果 「そのため」則用來表示「導致某結果出現」..... 前往看完整學習 | https://colanekojp.com.tw/classroom_detail/158
王可樂 王可樂日語
Windows 10 IOT物聯網入門與實戰
Windows 10 IOT物聯網入門與實戰
美國矽谷創業家/全球數十家科技大廠與業界指定講師之物聯網技術鉅作 逐一深入學習Windows 10 IOT物聯網的開發指南! 連結超過2千億個感測器的未來 身處物聯網世代,不可忽視的Windows 10 IoT平台! 微軟在Windows 10推出後,發布了針對物聯網的Windows 10 IoT Core版本,讓Windows 10不只是一個PC、平板與手機的作業系統,也是一個能在任何運算環境中執行的平臺,包括穿戴式設備和物聯網裝置。IoT需要一個可管理和安全的運作系統,而Windows將是能滿足這個目標的OS。能在熟悉的作業系統和使用成熟的C#語言開發專案,並在眾多硬體,如Raspberry Pi上執行,讓企業與開發者省去開發時間,並提升效率。 本書從入門切入,簡介Windows 10 IoT Core、可支援的硬體、安裝與執行、程式開發、(GPIO接腳、燈光、馬達)控制、脈衝Pulse輸入和輸出、通信資料傳遞…,以及透過手機進行家電控制等互動專案實作,並加碼介紹Win 10 IoT Core與Arduino程式,立即跨入最熱門的物聯網技術應用。 書附超值DVD內容: 120段教學與執行影片/範例程式/軟硬體列表PDF [聯合推薦] ◎台灣樹莓派 sosorry 共同創辦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許基文 執行秘書 ◎開源環境感測網路LASS 哈爸 創辦人 ◎Seeed Studio 温宜萱 事業開發經理 ◎iFroglab 葉振宇 首席技術顧問 ◎自造者創業社群平台MakerPro 歐敏銓 共同創辦人 看更多書籍介紹: http://books.gotop.com.tw/v_AEH003500
碁峰資訊GOTOP 電腦技能的領航員-碁峰資訊
TA第六課: 溝通(交流)分析的三種溝通類型與應用
TA第六課: 溝通(交流)分析的三種溝通類型與應用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與某些人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但是與某些人卻又是能夠一聊聊好幾個鐘頭. 從TA的角度來看, 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溝通類型來達成溝通的目的與成果. 在TA的第一課曾說到transaction的意思, 當甲對乙發出一個刺激, 而乙接收後回應給甲, 這樣的一個刺激與回應的交流, 就如同交易一般, 完成了一個社交對話的基本單位. TA定義了三種溝通類型, 同時也帶來了溝通的三大定律. 第一種: 平行溝通, 又稱互補溝通 當發出刺激與回應的箭頭符號相互平行, 並且箭頭被指向的自我狀態與做出回應的自我狀態相同時, 就是平行溝通. 請見圖示的平行(互補)溝通. 平行溝通所帶來的溝通第一定律是: 只要溝通保持平行, 對話就能無限持續. 常見的平行溝通包括: 父母-兒童或者兒童-父母, 成人-成人, 父母-父母, 以及兒童-兒童之間的溝通. 職場當中常見的案例像是, 主管因為某事在罵人, 同仁乖乖聽訓被罵. 此時主管是處於CP的父母自我狀態, 對同仁進行了P-C的溝通, 同仁則是處於AC的兒童自我狀態, 並進行了C-P的回應. 只要他兩一直保持這樣的自我狀態, P-C與C-P的溝通對話就能持續下去. 第二種: 交錯溝通 當雙方的刺激與回應溝通箭頭方向非平行, 或者做出回應的自我狀態不是被指向的那個自我狀態時, 就是交錯溝通. 溝通第二定律: 溝通交錯時會導致中斷, 溝通的一方或是雙方需要改變自我狀態才能重啟溝通.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 若同仁處於A成人自我狀態, 以A-A的溝通回應主管, 就會打斷原本主管對同仁的P-C的訓話溝通, 進而有機會讓主管轉到A-A的對話模式, 以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問題解決. 例如, 當主管以CP父母自我狀態向同仁怒吼訓斥, 同仁以A成人自我狀態平靜地與主管說: ”我聽到了你的憤怒, 也理解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請告訴我你現在希望我怎麼做.” 同仁的A-A回應交錯了主管的P-C的刺激, 主管可能會停頓下來思考一下剛剛發生甚麼事情, 這時若要重啟溝通, 主管可以調整原先的自我狀態, 改成A成人自我狀態, 才有辦法與同仁進行A-A對話. 第三種: 曖昧溝通 曖昧溝通同時傳遞兩層訊息, 一層是外顯的社交訊息, 另一層則是隱藏的心理層面的訊息. 社交層面通常是A-A與A-A的訊息交換, 而心理層面通常是P-C與C-P的訊息交換. 溝通的第三定律: 曖昧溝通的行為取決於心理層面, 而非社交層面. 職場上有時也能看到曖昧溝通的例子. 表面上, 主管與同仁進行了成人-成人間的工作詢問與回應, 但實際上則是進行了一次P-C與C-P的曖昧溝通. 主管詢問: 工作報告完成了嗎? 同仁回答: 快好了, 我等下拿給你. 表面上看來是成人自我狀態間的溝通, 但若細微觀察他兩的語氣表情與肢體, 可能會發現主管詢問時語調上揚, 口吻帶有不屑, 下巴抬高, 聽到同仁回答時主管輕蔑地嘴角一邊抬起, 並搖了搖頭. 同仁回答主管時的表現則是唯唯諾諾, 肢體表現內縮, 不敢與主管眼神接觸, 像極了被老師催功課的小學生. 溝通類型的應用 一般來說, 我們都期望溝通能順暢持續, 若溝通被交錯中斷, 我們可以回頭檢視是哪一方改變了自我狀態, 而又是甚麼原因引發了自我狀態的改變. 是不是自己說了甚麼不對的話? 或是有奇怪的肢體表現讓對方誤會了? 但交錯溝通的運用也可以是正向的, 例如當兩人工作開會卻聊起天來, 聊個不停時若能被交錯溝通中斷對話, 便有機會可以停下來思考怎麼會這樣, 並改變自我狀態, 朝向原預期開會的目標進行溝通. 在一剛開始與陌生客戶接觸與建立關係時, 就要特別注意對方的自我狀態, 以能夠引發持續對話的溝通模式來應對, 讓對方感覺與你很有話聊, 自然就比較能在輕鬆對話中了解對方的需求. 接著在適當的時機點, 再以交錯溝通將對話轉到你想要說明的事情上. 不論是在職場, 家庭或其他溝通場域, 若覺察到曖昧溝通, 則要特別小心, 要自我檢視, 為何會與對方進行曖昧溝通而非直接有效溝通? 在TA的理論當中, 曖昧溝通是心理遊戲的入口. 心理遊戲是獲取他人關注的一種不健康的方式, 心理遊戲最終都會導致雙方不好的感受, 而進入心理遊戲的人通常很難覺察. 因此, 一有曖昧溝通的情況, 便要提醒自己, 並改變自我狀態與溝通模式, 以避免進入心理遊戲.
Jewel黃微 黃微的TA溝通分析教室
還在被全形字體和半形字體困擾嗎?Hi變成Hi?告訴你兩個超簡單的方法
還在被全形字體和半形字體困擾嗎?Hi變成Hi?告訴你兩個超簡單的方法
Windows 11 切換全形字體和半形字體,不僅限文字創作者,任何需要使用電腦輸入文字的人,都可能碰到全形字體和半形字體的問題,為了提升易讀性以及保持版面整齊劃一,在標點符號上的使用就很重要,因此接下來就要向大家介紹如何切換全形字體和半形字體? ▌方法一、 從電腦裡右下的功能列當中 找到「中」或「英」 按下後會發現IME工具列顯示關閉 這時候只要打開來IME工具列就能快速切換全形和半形 ▌方法二、 使用 【 Shift + 空白鍵】來切換全形和半形模式 以下是半形和全形的比較: 半形:你好嗎? 全形:你好嗎? 中文只有標點符號的差別,而英文則會完全不一樣 半形: How are you? 全形 :How are you? 左圖、電腦右下功能列 右圖、IME工具列 ➤ 歡迎在104學習精靈關注【超級辦公室達人】獲得更多實用的小技巧!
知識貓星球 超級辦公室達人
win10 / win11 怎麼切全形?怎麼分辨全形半形,一次告訴你
win10 / win11 怎麼切全形?怎麼分辨全形半形,一次告訴你
1. 什麼是全形和半形字符? 全形字符是指佔據一個全角位置的字符,通常用於中文、日文等語言中。半形字符是指佔據一個半角位置的字符,通常用於英文、數字等語言中。 2. 全形和半形字符有什麼區別? 全形字符的寬度是半形字符的兩倍,因此在排版和顯示上會佔用更多的空間。這在文字對齊和佈局中可能會產生差異。 3. 如何在電腦上切換全形和半形模式? 在大多數應用程式中,可以使用 Shift 鍵加上 Space 鍵來切換全形和半形模式。 4. 為什麼在文書處理軟體中,中文字符會自動轉換為全形? 在中文輸入法中,為了與英文半形字符區分開來,中文字符通常會自動轉換為全形字符,這樣更符合中文排版的需求。 5. 全形和半形字符的使用有什麼注意事項? 在進行排版和設計時,需要考慮全形和半形字符的寬度差異,以確保文字對齊和版面設計的一致性。 6. 全形和半形字符在標點符號上有什麼差異? 在標點符號上,全形字符通常比半形字符更大、更寬,這在排版和版面設計中需要注意。 7. 全形和半形字符的用途有哪些? 全形字符通常用於中文、日文等語言的文字排版,而半形字符則通常用於英文、數字等語言的文字排版。 8. 如何在Windows 10或Windows 11中切換全形和半形模式? 在Windows 10或Windows 11中,可以使用 Shift 鍵加上 Space 鍵來切換全形和半形模式。 9. 全形和半形字符在資料庫存儲中的處理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資料庫存儲中,需要確保對於全形和半形字符的處理能夠保持一致性,以避免數據錯誤或顯示問題。 10. 全形和半形字符的使用與國際化設計有何關係? 在進行國際化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不同語言使用的字符寬度差異,以確保文字可以正確顯示和排版。 關注我們~知道更多辦公室小知識!
104學習精靈 超級辦公室達人
【2025最新】 Google Analytics 證照考取資訊、GA考試連結、學習資源一覽表
【2025最新】 Google Analytics 證照考取資訊、GA考試連結、學習資源一覽表
在現今數位行銷領域,Google Analytics (GA) 證照已成為行銷專業人士必備的技能之一。無論你是行銷新手還是數據分析專家,通過Google Analytics認證都能顯著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本篇文章將為你提供【2025最新】Google Analytics證照考取資訊,包括GA考照連結、GA4線上課程推薦、以及完整的學習資源一覽表,幫助你迅速掌握GA技能,輕鬆取得證照。 1. Google 官方學習資源 - GA 4堂課的學習連結 - 從入門到進階的完整學習路徑 這是Google官方提供的四堂免費GA學習課程,無論你是剛接觸Google Analytics的新手,還是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使用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這些課程涵蓋了從基礎操作到高級功能的全面內容,幫助你逐步深入了解並掌握GA的各項功能。 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15068052#zippy=,get-started-using-google-analytics-introduction,go-further-with-advanced-features-in-google-analytics-advanced,answer-business-questions-with-google-analytics-intermediate,use-google-analytics-for-your-business-beginner 2. GA證照考試連結 - 75分鐘內完成,迅速取得認證 透過這個連結,你可以參加由Google官方提供的證照考試,75分鐘內要完成。這個證照是數位行銷領域中公認的專業證明,通過考試可以大幅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https://skillshop.docebosaas.com/learn/courses/14810/google-analytics-certification 3. Google Analytics 官方YouTube頻道 - 最新功能、操作指南影片 這是Google Analytics的官方YouTube頻道,頻道內容涵蓋了GA的最新功能介紹、詳細的操作指南以及實用的使用技巧。適合想要隨時更新GA知識並獲取實用操作的使用者。 https://www.youtube.com/@GoogleAnalytics 4. GA4 中文線上課程 - GA4+GTM網站數據分析實戰課 這是由TiBaMe提供的GA4中文線上課程。課程以中文講解GA4的各項功能,並通過實際操作和案例分析,幫助學員快速掌握GA4的操作技巧,是想要用母語學習GA4的最佳選擇。 https://nabi.104.com.tw/course/tibame/9d130973-439c-4260-bc2d-997fdfef26ba 5.如果你Google Analytics很多自學,但都無法有效考到證照!那不要錯過7月開班喔!否則可能要等到9月喔! 🔴兩天週日實訓班 🔴協助您完課考取證照 除了行銷外,現在很多職類有該證照特別加分,例如:產品經理(PM)、業務、電商,即便小編也很加分! https://nabi.104.com.tw/course/tibame/a68eecc5-7d1c-4210-8266-bd3d37354dfe 這些資源可以幫助你全面提升Google Analytics的知識和技能,無論是準備考試還是實際應用,都能事半功倍!
104學習精靈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Outlook 功能你都會用嗎?封存、規則、快速步驟、待處理、快速列印等功能介紹!
Outlook 功能你都會用嗎?封存、規則、快速步驟、待處理、快速列印等功能介紹!
Outlook 是微軟推出的功能豐富的電子郵件平台,不僅提供強大的收件匣管理、日曆同步、聯絡人整理等核心功能,還有如分類、快速步驟、規則設定、封存等進階功能,讓你在處理大量郵件時能夠輕鬆自如。本文將深入介紹這些功能的意思,幫助你了解運用! - 複製(C):把你選到的信件或內容複製下來,這樣就可以貼到其他地方用。 - 快速列印(Q):直接把這封信印出來,通常會用預設的印表機設定,方便又快。 - 回覆(R):直接回信給寄信的人,這樣他就會收到你的回覆。 - 全部回覆(A):回覆這封信裡的所有人,不只寄信的人,所有收件人也會收到你的回覆。 - 轉寄(W):把這封信轉發給其他人,可能是老闆或同事,你可以在寄出去之前加一些說明。 - 標記為未讀取(N):把已經看過的信件重新標記為未讀,讓它在信箱裡看起來像是還沒看過的。 - 分類(分頁顯示):把信件歸類到你設定好的資料夾,這樣以後找信比較方便。 - 待處理(U):把信件標記為待處理,提醒自己這封信要記得後面再處理。 - 指派原則(P):設定一些規則,比如說來自某個人的信件自動移到某個資料夾。 - 尋找相關內容(E):找出跟這封信有關的其他信件或資料,有時候可以幫你補充資訊。 - 快速步驟(Q):這是一個多步驟的自動化功能,可以一次完成好幾個動作,超方便。 - 設定快速動作(S):設定自己的快速動作,比如說一鍵就可以把信件移動、標記或回覆。 - 規則(S):設定信件處理的自動規則,這樣可以讓信件自動分類或標記。 - 移動(M):把選中的信件移到你想要的資料夾。 - 傳送至 OneNote(N):把信件的內容傳到 OneNote 裡面,方便做筆記或整理。 - 移至其他(V):把信件移到別的資料夾,跟「移動」功能差不多。 - 永遠移至其他(L):這個功能讓你可以把信件永久移到其他資料夾,通常會有更多的選擇。 - 略過(I):忽略這封信,像是直接標記已讀或是移到其他地方,讓它不要出現在信箱裡。 - 垃圾郵件(J):把這封信標記成垃圾郵件,讓它以後不再跑進來,直接丟到垃圾郵件夾。 - 刪除(D):刪除這封信,通常會先丟到垃圾桶裡,如果垃圾桶清空就不見了。 - 封存(A):把信件收進封存夾裡,信件不會出現在收件匣裡,但還是可以在封存資料夾裡找到。
104學習精靈 超級辦公室達人
工廠方面,哪些才算是真正技術性質的技術員?
工廠方面,哪些才算是真正技術性質的技術員?
【職涯診所夥伴提問】 之前做品管已經2年,但因人力問題我被資遣了,想再找品管工作又一直找不到,為了要錢,只好隨便去派遣公司做派遣工作,內容則是站立組裝東西,如果我一直如此做滿半年或一年,那麼想在回頭找品管做,到下間面試,他一定只會問你上份工作做甚麼,以這個來決定錄取與否,該怎辦?還有做組裝有算技能性質的技術員嗎? 如果真的工廠就是如此生態,對於我想要培養多項技能的該怎辦呢? 另外,想請問前輩,如果對於剛出社會的人,從事工廠工作,覺得怎樣的工作才能算是一個技術性的技術員?因我發現大多數的大工廠所稱的技術員都是作業員,也就是每天做同樣的事情,一來教一下就人人會的工作,不太需要什麼技巧技能,請問技術員跟作業員真區別在哪?我會問這個原因是,我擔心做到的工作是作業員,那麼想必被取代性就會很高,很容易年老而失業,所以在我認為應該要去學的是技能性的技術員,以上的問題請教前輩,感恩 '-------------------------------------------------------------------- 【職涯診所回覆內容】 您好,經了解過您的問題後,給予幾點建議如下。 ① 想問工廠方面,哪些才算是真正技術性質的技術員? ✍ 您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以個人10幾年工廠管理的經驗,看過了幾千人以上的技術人員,真正技術性質的技術員與取代性高的作業員,其最大的差異在於對於問題的思考及處理作法。以下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 生產中遇到機台有異常 ☹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領班,幫我看一下,機台壞掉了。 👍 技術力高的作業員:領班,我先試著找看看,異常的問題點可能會是在哪邊,真的不行再找你。 2. 生產中發現檢測數字出現異常 ☹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應該沒差,不要管它繼續做吧 👍 技術力高的作業員:主動提出給領班,確認是否是批量性還是零星的問題。 3. 主管:我們有新的機台要學,有人志願的嗎? ☹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心想)拜託拜託,千萬不要挑到我 👍 技術力高的作業員:主管,我願意去學看看新機台 4. 主管:對於新的作業要求,大家有沒有一些想法或建議 ☹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沒意見,你們決定就好 👍 技術力高的作業員:我認為可以增加一些保護措施,可以讓作業更安全,大家也好做事。 ☹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每天上班就是只想要做同樣的事,不想去學新的事物,對工作內容沒有投入感,下班就是趕快走人。 👍 技術力高的作業員:不管是否是工作範圍內,都希望能夠多去了解,對於新事物願意主動去嘗試,遇到問題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想要去解決問題,並且提出更好的做法。 (同樣的身分、工作環境及工作內容,只是因為工作選擇的態度不同,最後能夠得到的成果也不同,通常技術力高的作業員,大多能取得更大的調薪幅度,以及晉升領班的機會,當然也很難被其他人所取代。) ② 我一直如此做滿半年或一年,那麼想在回頭找品管做,到下間面試,他一定只會問你上份工作做甚麼,以這個來決定錄取與否,該怎辦? ✍ 套用到第一點的例子。 ☹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我上一份工作是組裝東西的技術員,每天上班就是將成品組好後送下一站, 👍 技術力高的作業員:我上一份工作是組裝東西的技術員,而在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的成果。 1. 我有對於組裝動作提出2次改善,總共讓組裝時間縮短5分鐘,大大加速當站的產出速度。 2. 除了當站的工作,我還主動去學習前站、後站的工作項目,發現組裝時間改善加速後,前站常常供應來不及缺料,所以我就主動去前站幫忙,讓整個作業流程更順。 3. 另外我在進行組裝作業中,還會幫忙確認前站零件是否有漏裝或裝反,累計主動發現到 4次前站零件有問題,並即時回報主管,避免異常零件留到後面。 4. 主管對我的表現讚譽有加,但因為前份工作是派遣性質,希望還是能夠找正式員工,所以我才決定離職並來參加面試。 (如果您是面試主管,相信也很清楚該錄取哪位員工) ③ 技術員跟作業員區別在哪? ✍ 其實技術員、作業員在公司來說並沒有實質的差別,有些技術員做了10年,其擁有的能力還是那些基本的作業內容。有些作業員做了1年,因為學習認真+態度積極,能力遠遠超過做10年的,這才是公司真正所重視的專業區別。 ④ 想請問前輩,如果對於剛出社會的人,從事工廠工作,覺得怎樣的工作才能算是一個技術性的技術員? ✍ 而讓我們換個角度想,不管您今天工作的環境是工廠還是公司,工作的內容不管是技術職還是文書職,其工作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如果您每天想做的都是同樣的事情,新人一來只要教一下就人人會的工作,不太需要什麼技巧技能。那就算是換到公司,也只是從 取代性高的作業員->取代性高的職員 而已,所以您只要選擇上面積極突破的工作態度,就不用擔心會有取代性高的問題在。 👍 以上幾點是個人的建議分享,希望能夠解答到您的問題
吳振興 Jeff
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用去想考上就業服務能改變什麼?   拿到證照並不會在一夕之間讓你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轉變。真正的成長往往不是「拿到證書後能改變什麼」,而是你在備考的過程中,培養了哪些能力、強化了哪些心態。 ### 一、改變的動力源自於自我覺察   人往往是在面臨重大事件、遭遇挫折,或是發現現狀已無法再滿足內在需求時,才會意識到「我需要改變」。然而,改變並不一定非得等到生活被逼到牆角才開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們能夠主動覺察自身的想法與情緒,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且願意為之付出行動。   **自我覺察**意味著對自身狀態的觀察與反思。我們需要花時間與自己對話,去理解以下幾個面向: 1. **我目前的生活狀態如何?** 是否感到快樂、充實?還是時常焦慮、茫然? 2. **我對未來有什麼期待或目標?** 想在事業上突破?想維持身心健康?想發展一項新興趣? 3. **我目前的行動與思維模式,是否能帶領我達成那些期待?** 還是正在阻礙我的成長?   只有當我們真正看清楚自己所處的狀態,並且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或需要調整的地方,改變才有可能開始。這並不代表要全盤否定過去的努力,而是學習接納那些經驗,進而運用它們來鋪陳未來的道路。 --- ### 二、認清外在因素與內在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或周遭人的意見而裹足不前。也可能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例如經濟壓力、家庭責任、健康狀況等等,使我們認為「改變太難了」「我根本無力改變現況」。的確,外在因素往往不是我們能馬上控制或扭轉的,但是**內在的思維與行動力**,卻是我們可以主動掌握的關鍵。   **外在因素**可能包括: 1. **經濟壓力**:有些人背負著房貸、車貸或家庭開支,難以隨意轉職或休息。 2. **人際關係**:家庭、朋友、同事等的期待或責任,讓我們害怕「如果改變,是否會辜負他人?」 3. **社會環境**:經濟不景氣、疫情影響、產業轉型等,使得就業市場充滿變數。   這些客觀條件的確會影響我們改變的步調與幅度,但它們並不是絕對的阻礙。**真正的阻礙往往來自我們的內心**——對失敗的恐懼、對未知的焦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這些心理因素才是使我們停滯不前的主因。   如果能夠先認清「外在因素我可能無法立刻改變,但我可以從內在力量著手」,那麼我們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因為當我們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就能產生更多的行動力與自信心,而不會將時間與精力浪費在抱怨環境或等待他人援助上。 不去行動做些什麼事,現在的你就是未來的樣子 ### 三、行動,才是改變的最大推手   「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句話聽起來很勵志,但如果只停留在口號或想法層面,其實毫無意義。要真正讓改變發生,**行動**才是關鍵。無論是想要學習新技能、轉換跑道、改善人際關係、提升生活品質,最終都需要我們踏出那一步。   然而,行動並不代表一開始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大改變,很多時候改變可以是**循序漸進**的。譬如: 1. **每天撥出60分鐘閱讀**,如果你的目標是增進專業知識或拓展視野; 2. **每天早起20分鐘運動**,如果你的目標是維持健康或減重; 3. **每週列出要完成的三件事**,如果你想增強自律與規劃能力;   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長期累積起來卻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重點在於,當我們開始行動,就會發現自己的狀態正慢慢地被調整,新的可能性也逐漸浮現。相反地,如果我們一直猶豫不決,擔心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成,那麼改變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想像之中。 --- ### 四、改變的必經之路   想想那些成功的人生故事,大多都充滿了挫折與低潮。**成功並不是一條直線**,而是經歷不斷嘗試、不斷調整後所形成的結果。唯有當我們能把失敗當作學習的一部分,並保持持續行動的動力,才能逐漸逼近我們想要的目標。 --- ### 五、堅持與靈活:改變的雙重要素   在改變的過程中,**堅持**與**靈活**看似矛盾,卻同樣重要。堅持代表對目標的信念與投入,靈活則代表我們對現實情況的調整與彈性。 1. **堅持**: - 你必須對想要達成的目標有足夠的熱情與動力,願意犧牲一些舒適或娛樂,投入時間與心力。 - 當遇到困難時,你要能夠撐過那段挫折期,而不是一遇到挫敗就放棄。 2. **靈活**: - 堅持並不代表一條路走到底,如果某個策略已經證明無效,就要懂得調整與變通。 - 不要被一開始的計畫綁死,可以根據環境變化或自身狀況,隨時微調前進方向。   很多人以為「堅持」就等於「死板」,但事實上,最能成功的人往往是堅持目標、靈活應對的人。只有兼具這兩種特質,才能在改變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而不會被一次的挫敗或環境的變動給打倒。 --- ### 六、尋求支持:改變不一定要獨自完成   雖然我們說「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並不代表我們要獨自面對所有的挑戰。適時地尋求外界的協助,能夠讓改變的過程更加順利,也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1. **親友支持**: - 與家人、朋友分享你的想法與計畫,讓他們了解你的努力與需求。 - 有時候,一句鼓勵或一個傾聽的耳朵,就能帶給你莫大的力量。 2. **同儕團體或社群**: - 可以參加線上或線下的學習團體、讀書會、運動社團,和有相同目標的人一起進步。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天生就需要彼此的支持與關懷。當你願意敞開心胸,接受來自外界的協助時,你會發現改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孤單,也能得到更多前進的能量。 --- ### 七、改變帶來的成長與價值   當你開始行動,持續嘗試、持續調整,最終一定會看到某些改變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是目標達成那一刻的喜悅,也包含了在過程中所獲得的成長與價值。 1.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 你會發現,原來很多事情並沒有那麼難,只是以前沒有真正付諸行動。 - 當你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極限,自信心也會逐漸增強。 2. **思維模式的拓展** - 經過挫折與調整,你會更懂得用多元角度去思考問題,不再局限於單一解決方案。 - 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也能幫助你在面對未來更多挑戰時,保持彈性與創造力。 3. **人際關係的提升** - 當你變得更積極、更正向,也會吸引到同樣在追求成長的人。 - 你可能會建立新的社交圈,或是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更加緊密,因為彼此看到了你的努力與成長。 4. **對未來的不再恐懼** - 一旦你明白改變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再害怕外在環境的動盪。 - 無論是經濟衰退、產業轉型或其他不確定性,你都能運用行動力與學習力,為自己找到出路。 --- ### 八、不要停留在現在:持續進化的意義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改變是永無止境的嗎?那樣不會很累嗎?」事實上,改變並不一定代表痛苦或疲憊,當你真正融入「持續成長」的心態後,你會發現改變是種令人興奮的事情。因為每一次的蛻變,都是一場新的冒險與探索,你能夠體驗到更多樣化的人生風景,也能在過程中持續挖掘自我潛能。   或許你現在正處於低潮,感到前路茫茫;或許你正在猶豫要不要轉換跑道,擔心會不會失敗;又或者你已經在改變的路上,但因為遇到挫折而心灰意冷。不管是哪一種狀態,都請記得:**只要你還願意相信自己、願意付諸行動,改變就永遠有可能。**   所以,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機會吧!放下那些「我不行」「我做不到」的負面想法,嘗試擬定一個小小的計畫,為你的改變行動做開端。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當你真正邁出第一步時,生命會開始回應你,並帶給你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後,願你能在改變的道路上走得堅定且充實,並在每一次的挑戰中,越發認清自我的潛能與價值。**改變的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你可以真正實踐的信念。只要你願意,未來的路,將因你的行動而被照亮。祝福你,擁有一個不斷成長、不斷蛻變的人生!
林閔政 國家級人資證照(就業服務乙級)輔導教室
解碼電子產品,英文單字一覽,學會瞬間走在科技尖端
解碼電子產品,英文單字一覽,學會瞬間走在科技尖端
如果你曾經對電子產品的名詞感到困惑,以下文章將帶你輕鬆掌握各種科技玩意兒的專業術語,讓你在這個數位世界中游刃有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 Smartphone - 智慧型手機 2. Laptop - 筆記型電腦 3. Tablet - 平板電腦 4. Television - 電視 5. Smartwatch - 智慧型手錶 6. Headphones - 耳機 7. Speaker - 揚聲器 8. Camera - 相機 9. Drone - 空拍機 10. Gaming Console - 遊戲主機 11. E-reader - 電子書閱讀器 12. Fitness Tracker - 健身追蹤器 13.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 虛擬實境頭盔 14. Router - 路由器 15. Smart Bulb - 智慧燈泡 16. Laptop Charger - 筆記型電腦充電器 17. Power Bank - 行動電源 18. Earbuds - 耳塞式耳機 19. Digital Camera - 數位相機 20. Electric Toothbrush - 電動牙刷 21. Air Purifier - 空氣淨化器 22. Microwave - 微波爐 23. Refrigerator - 冰箱 24. Blender - 果汁機 25. Coffee Maker - 咖啡機 26. Vacuum Cleaner - 吸塵器 27. Washing Machine - 洗衣機 28. Clothes Dryer - 烘乾機 29. Smart Thermostat - 智慧型恆溫器 30. Electric Fan - 電風扇 31. Rice Cooker - 電鍋 32. Hair Dryer - 吹風機 33. Electric Shaver - 電動剃鬚刀 34. Smart Scale - 智慧體重計 35. Smart Plug - 智慧插座 36. Digital Clock - 數字時鐘 37. Cordless Phone - 無線電話 38. Wireless Mouse - 無線滑鼠 39. Keyboard - 鍵盤 40. Printer - 印表機 41. Fax Machine - 傳真機 42. Car GPS - 車用導航系統 43. Portable DVD Player - 可攜式DVD播放器 44. MP3 Player - MP3 播放器 45. Air Conditioner - 空調 46. Handheld Game Console - 掌上遊戲機 47. Smart Refrigerator - 智慧冰箱 48. Robotic Vacuum Cleaner - 機器人吸塵器 49. Projector - 投影機 50. Digital Photo Frame - 數位相框 各位喜歡這個科技的時代嗎?還是喜歡傳統一點的生活呢?歡迎留言跟小編討論! (小編:林靖)
LinChang 104 英文教室
職場認真的代價:那些沒人告訴你的真相
職場認真的代價:那些沒人告訴你的真相
在台灣這片職場叢林中,許多人都帶著「只要努力就會被看見」的信念在打拚。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要認真工作、努力付出,彷彿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然而,現實的職場生態往往沒有這麼單純,今天就讓我們透過一個真實故事,來看看「認真付出」背後的職場智慧。 ​ 有位資深人資主管曾經分享了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案例。故事要從一位叫小君的行政助理說起,她是個標準的工作狂,總是比誰都早到公司,也總是最晚離開。每天清晨六點半,你就能在辦公室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整理會議室、準備咖啡、檢查郵件,樣樣都做得一絲不苟。晚上九點、十點下班對她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就連假日也經常默默加班。 ​ 小君的認真和負責任,在公司是人人皆知的事實。她總是把每個交辦的任務都做到極致,就連影印文件,她都會反覆檢查,深怕出現任何差錯。遇到同事需要支援,她也總是二話不說就伸出援手。久而久之,愈來愈多人開始依賴她,各種大小事務都習慣性地丟給她處理。 ​ 然而,在年度考核時,小君卻只得到一個「符合預期」的評價。這個結果讓她難以接受,畢竟她付出了這麼多心力,比其他同事投入更多時間,為什麼得到的評價卻如此普通?更令她沮喪的是,同組另一位經常準時下班的同事小美,反而因為完成了幾個創新提案而獲得「超出預期」的評價。 ​ 小君帶著滿肚子的委屈去找人資主管諮詢。在談話過程中,人資主管點出了幾個關鍵問題。首先,小君的確很認真,但她的工作模式過於注重細節,反而忽略了工作效率和時間管理。其次,她總是被動地等待主管分派工作,很少主動提出改善流程的建議。最重要的是,她把太多時間花在支援他人的瑣事上,反而忽略了自己的職涯發展。 ​ 這段對話讓小君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在人資主管的建議下,她開始做出一些改變。首先,她學會了評估工作的輕重緩急,不再對每件小事都追求完美。她也開始觀察公司的營運痛點,主動提出改善建議。例如,她發現公司的會議室預約系統經常造成混亂,於是她設計了一套新的預約流程,大幅提升了效率。 ​ 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適度地說「不」。當同事提出支援請求時,她會先評估對方的需求是否緊急,以及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處理。她也開始記錄自己的工作成果,定期與主管討論,讓自己的貢獻更容易被看見。 ​ 這些改變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工作時間減少了,但她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反而提升了。半年後,她提出的幾個流程改善方案,為公司節省了可觀的人力成本,也讓她在下一次的考核中獲得了「超出預期」的評價。 ​ 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幾個重要的啟示: ​ 1、努力要有方向:單純的付出時間和勞力並不等於有價值的貢獻。重點不在於花了多少時間,而在於創造了多少價值。 ​ 2、主動出擊很重要:除了完成分內工作,也要學會觀察公司需求,主動提出改善建議。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比單純的執行力更受重視。 ​ 3、學會設立界線:過度付出可能導致職涯發展停滯。適時地說「不」,才能保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 4、讓努力被看見:好的工作成果需要適當的展現。定期與主管溝通、紀錄工作成果,讓你的貢獻更容易被注意到。 ​ 現代職場已經不是單純比誰更努力的時代了。與其埋頭苦幹,不如抬頭看看公司真正的需求是什麼。認真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認真在對的事情上。畢竟,職場的遊戲規則早已不是「誰最認真誰就贏」這麼簡單。 ​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認可,但有時候,我們太專注於「付出」本身,反而忘了思考「價值」在哪裡。真正的職場智慧,不在於工作有多賣力,而在於能否為公司和團隊創造真正的價值。這需要我們跳脫傳統的思維模式,學會用更聰明的方式工作。 ​ 最後,要記得職場不是一場短跑比賽,而是一場馬拉松。過度的付出可能讓你在短期內看起來很努力,但長遠來看,懂得平衡、懂得創新、懂得展現價值的人,才能走得更遠。認真是一種態度,但聰明工作才是本事。在職場上,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勤奮,更需要智慧。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