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達成產能及出貨目標

達成產能及出貨目標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達成產能及出貨目標:負責監控生產運作以確保達成既定的產能及出貨計劃,分析生產數據並調整流程以提高效率。需具備優秀的跨部門協作能力與溝通技巧,以便與生產、倉儲及物流部門緊密合作,確保各環節無縫對接。此外,需善於問題解決,熟悉生產管理工具及系統分析,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彰顯台灣企業強調的靈活性與效率。」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620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知識長

吳振興 Jeff

經理

  • 分享 332
  • 教室 2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620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知識長

吳振興 Jeff

經理

  • 分享 332
  • 教室 2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達成產能及出貨目標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不知如何開始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技能挑戰:初級
目前等級:未達初級
2015 人已通過「初級」測驗,通過率67%,和學習精靈一起探索知識、增強能力!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07/02 12:06

【我以為自己沒思考框架,是因為沒想過思維慣性】
在工廠從工程師開始做起,一路上經過基層主管、中階主管,不管是設計思考、專案思維、改善工具、我受過很多改善訓練,然後也與生管、維護、品保、甚至客戶端進行溝通,我以為自己思想上已經夠全面,對於思考框架這一塊應該影響很小。
直到我參加過跨產業的工作坊,會場中有設計背景、行銷背景,軟體背景的夥伴,一起對於問題進行腦力思考,這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有位夥伴提出的角度跟觀點,是我覺得非常棒但從來沒想過的,原本我以為只是特例,但隨著參加次數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也持續發生。
我才突然明白,「我以為自己是個思考沒有框架的人,其實只是因為我太習慣在特定框架內思考,導致我已經看不見自己的框架」。
【越認為自己無框架,反而越容易陷入盲區】
當我們在某個領域已經累積了不少經驗,又或是解決了很多棘手案件後,很容易會認為自己已經具備開放思維+創意思考,認為已經做到多元思考了。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思考迴路,像我就習慣從數據分析角度去切入,但其他人可能會從使用者體驗、行銷思維去切入,不同的角度都有其價值在,如果我一直停留在自己的強項思維中反覆推敲,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思維盲區。
這也是我開始覺得跨界交流很重要,除了可以向不同領域的夥伴學習,同時也因為「那些自己看不見的盲點,需要透過別人的眼睛進而點出來。」
【承認自己看不見不是丟臉,而是突破框架的第一步】
看到那些年輕夥伴,很迅速點出自己沒注意到的關鍵,說心裡不受挫是騙人的,感覺自己這些年的鹽,好像都變成血壓跟肥胖了,但其實這也是因為受到的訓練及思維不同,「思考能力並不是與天俱來,而是透過環境、刺激及事件鍛鍊出來的結果。」
所以「接受自己我沒想過這種方式」,反而就是突破框架的第一步,讓自己可以進入到意識升級的層面。
【把自己推出舒適圈,就是拓展思維的最好方式】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忙了,哪有時間再去參加那些活動,但就因為我們太習慣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環境,才更需要讓自己跳出去。
管理重視數據、設計重視圖像、行銷重視感受,那怕自己仍無法了解其他人思考背後的邏輯,但這些收穫也會影響到自己的決策及溝通方式,進而變得更靈活全面。
當然透過AI協助也是個好方式,讓AI作為一個刺激自己思考的同事,詢問自己「這個作業流程中,我有沒有忽略的盲點?」、有或者是「若用其他單位的角度,是否有可以補充的要點?」雖然給出的建議不一定都是對的或是有用,但過程中也能夠刺激自己有更多的想法,避免認為自己已經達到完美。
【框架不會消失,只會變得越來越大】
我不會因為改變了思維後,就真正達到了沒有框架,反而是「我很理解我的框架在哪裡,並且我願意去找到拓展框架的可能性」,這樣才可以得到思考上的自由,因為這是個會隨著經歷持續更新的過程。
1. 嘗試自問:「我是不是又用生產的角度看這件事?有沒有財務、品保其他的角度?」
2. AI協助:「如果你是我的競爭對手,你會怎麼評價我現在的做法?」
3. 紀錄得到的瞬間:「這周XXX說了一個觀點,讓我得到了新的啟發,啟發內容是什麼」
4. 強化刺激:「如果今天時間只剩一半,怎麼做可以更快?」、「那些作業其實在浪費時間?」
用謙卑的心態去迎接未知,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框架,也了解如何在框架內做到很好的表現,但透過更多不同角度的眼睛跟方法,相信也能夠培養出更寬廣的視野及思考能力。
看更多
0 0 178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04/08 13:58

【32%關稅,身為管理者該如何因應】
這幾天32%關稅的報導,鋪天蓋地的衝擊整個產業,不僅股市受到大幅度的影響,面對供應鏈、成本、訂單、毛利的衝擊,所有經營者都用最高等級嚴陣以待,除了召開內部緊急會議,也思考調整生產策略及尋找替代方案,甚至是嚴格管控各項生產費用,目的往往只有一個。
「在這樣的變動中,我們要怎麼走出一條生路?」
能夠談的項目其實有很多,但我想要先從最基本的一線人員開始。
【從人出發,第一優先讓大家真正了解關稅嚴重性】
面對嚴格進行成本管控,會先受到衝擊的就是一線人員,雖然員工可以從很多來源了解到關稅的影響,但因為現在多元媒體的影響,很多人的資訊是很片段的,甚至是正反兩面都有,結果反而是看越多報導心中越模糊。
若一味的只是用關稅影響要求進行費用管控,不久後可能會讓同仁帶來更大的反彈,如何透過正式的說明,讓所有一線人員了解到什麼是關稅,以及關稅會對於工廠的影響,讓大家可以理解到這些要求是必須的,以及工廠後續會如何進行階段式因應,才能夠讓同仁一定程度消除心中困惑。
【從數字著手管理,但重要的是去啟動團隊的力量】
要進行成本管理,最直接的就是進行KPI的調整,但若只是強硬壓縮數字,很有可能變成你講你的,底下做他們的,這樣是很難達到共識,先讓同仁了解到關稅對於整個工廠的影響,甚至是整個大環境的衝擊,讓成員一起共同去想辦法,也可以讓大家一起成長。
所謂的「成本降檢」專案,不是很單純的砍掉預算,而是要由我自己開始啟動,帶著各線主管盤點內部執行流程,盤點各單位的痛點,才能夠了解到有些耗材容易各自備料、又或者是有些包裝可以降檢,共同找到一個好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才能夠真正落實執行,讓降檢效果真正浮現出來。
【要管控費用,但更需要肯定團隊成員的努力】
當團隊成員都配合成本管控,而且開始想法改變,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去降檢成本,這時主管要注意不應該去責難成員,過往為何都沒想到也不提出,這只會讓成員後續更不想去提,反而讓自己陷入獨自無力的困境。
再來對於同仁們建議,那怕只是個小改善也是很重要的,雖然費用管控很重要,但適時給予同仁肯定及小獎勵,也能夠激起同仁更大的信心及勇氣,累積每次點滴的改善,對於過往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是危機還是轉機,團隊的向心力是關鍵】
32%關稅衝擊,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考驗的是公司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只有團隊主管獨自高喊成本管控、共體時艱,成果是很有限的。就算是強硬的要求也可能加速團隊的分裂。所以願意去安撫成員心情,帶著大家去做改善給獎勵,也才能讓成員不再覺得只有自己是被犧牲的。
策略轉型需要時間,也更需要現有成員的共同努力支持,這次不僅僅是公司的一項大考驗,也是所有高階管理者的團隊管理測驗。
看更多
1 0 352 0

推薦給你

緯育TibaMe

07/07 08:30

【免費直播最後名額】還在猶豫該不該轉職前端工程師,4個月她從美術老師到前端工程師的成功關鍵
#免費直播報名倒數 你還停留在跨領域轉職=砍掉重練?
其實「#跨領域經歷」正是當今企業所需!🔥
藝術背景、零程式基礎,完成4個月培訓成為鴻海前端工程師,聽聽她怎麼辦到的👉 https://lihi.cc/meapa
▍ 直播講座資訊
🔹 時間:7/7 (一) 20:00~21:00
🔹 費用:免費報名
🔹 形式:線上直播(將於活動前2~3天email提供直播連結)
🔸報名連結:
#活動加碼:成功轉職前輩線上QA解答
如果你也卡在「要不要轉?」的十字路口,這一集,也許就是你的方向指引!
▍ 這 1 小時與你分享:
✅ 如何自我評估該不該轉職
✅ 轉職前的心態調適
✅ 學習過程到專題作品準備
✅ 團隊 side project 的重要性
✅ 如何發揮跨領域優勢
✅ 進入職場的實況與自我提升之路
✅ 轉職前輩線上 QA 提問
立即前往報名👉 https://lihi.cc/meapa
想了解其他 IT 轉職職務選擇?明天晚上免費直播報名入口👉 https://lihi.cc/qTYgy
想獲得更多免費求職轉職資源👉 https://lihi.cc/2Fm56
看更多
0 0 439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