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工作監督

工作監督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工作監督:負責協調和監控日常工作運作,確保各項工作流程符合公司政策與標準。主要責任包括制定及執行工作計畫、監督工作團隊的表現,並透過數據分析持續改善效率與質量。需具備強大的跨部門協作能力,良好的溝通技巧及問題解決能力,能有效引導團隊克服挑戰。在台灣的職場環境中,工作監督需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並適應本地文化的團隊合作模式,協助提升整體工作氛圍與績效。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2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2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工作監督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不知如何開始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技能挑戰:初級
目前等級:未達初級
468 人已通過「初級」測驗,通過率83%,和學習精靈一起探索知識、增強能力!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3小時前

【「選擇比努力重要」,但其實還有比選擇更重要的】
昨天在看網路文章時,又看到「選擇比努力重要」這段話,通常會是說明選擇對的工作內容,會比只是在工作上努力來的重要,我個人也是認同的。因為如果選擇方向錯誤,往往不管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抵達自己理想的終點。
但如果再往更深的一層去思考,還有哪些是會比選擇更為重要的呢?
【比選擇更重要,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理想的夢幻工作是所有人的嚮往,但每個人對於自己理想的工作定義都不同,如果我們對於自己的個性、擅長的項目、想要的未來沒有一個明確的輪廓,很容易變成看到什麼都覺得好,但同時也會在選擇後,才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也無法被稱做是對的選擇。
就如同很多新鮮人,在了解到很多職缺訊息後,有些人是得到方向,但更多數人是更為茫然,所以不是要告訴自己「選擇哪間公司或是職位就會比較好」,而是「我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成長? 穩定? 待遇? 權力?」
【比選擇更重要,提升自己看事情的深度】
現在的媒體非常發達,在資訊爆炸的同時,我們很有可能因為搜尋資料的不足,造成產生了「倖存者偏差」,像是網路上說 新創公司能夠學得多,也能夠先卡位賺大錢,結果選擇後發現訓練時間不足,單位間權責模糊,最後承受不住而選擇離職。
如果因為這樣的遭遇,就開始說新創公司不好,這也有失公允。
所以不能夠只看網路說什麼,而是要搭配前一點內容,這個職缺對於現在的我是否合適? 別人覺得好的,對我來說是不是真的也是好的?
【比選擇更重要,做好承擔的心理準備】
在職涯諮詢時,有一類的夥伴,會一直頻繁的換工作,原因是因為想要找到想要的好工作,但現實面是很難有一份工作,是不用經過磨合跟適應的。如果我們在遇到初期困難點時就選擇逃走,那自己的能力終究會卡在一個階段,再換也是相同?
到底是我真的選擇錯誤?還是我的能力還需要磨練克服,有時候短期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結果,所以建議最少也要有半年左右的確認期,而不是就馬上否定。
【比選擇更重要,持續去創造自己的價值】
再諮詢時還有遇過另一類夥伴,除了會一直頻繁換工作外,每份工作的描述內容都很少,也沒有特殊表現。可以理解就算半年的時間,有時也很難去建立一些明確的績效。
但讓人擔心的部分是,夥伴回覆如果認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後,就開始選擇安靜離職,拉長時間只是不想讓履歷中的工作經歷太難看,但也如同前一段提到,這些經歷不管在面試時,還是整個職涯發展中都會造成影響,那為何不選擇拚一次看看,是否有機會創造價值留下成果,或許自己的想法也會有所改變。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是對的。但在選擇前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那就很容易陷入一直選擇不對的困境中。那些選得好又走得穩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有過人的運氣總是選對,而是他們擁有,選擇發揮正確價值的心態與能力。
看更多
0 0 20 0
學習精靈

04/25 00:00

257 4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經理

06/18 10:59

【你知道GPT,正在每天偷走你的思考力嗎?】
前幾天跟同事聊天,有談到GPT目前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因為GPT給的情緒價值很高,回覆內容也算全面,所以有越來越多人會養成一個習慣,就是不管是做報告、發信件、整理資料、甚至是人際關係、男女交往、都會先「問看看GPT是怎麼說」,然後再整合進自己的想法。
原本這樣做也沒有太大問題,因為GPT的最大功能就是要節省時間,但有一類的人可能變得只會「問」,卻不再「想」了。
交資料來不及->輸入prompt->結果複製貼上->多的時間繼續用來玩樂->交資料來不及->再次輸入prompt->結果複製貼上
在這個過程中,乍看之下真的賺很大,好像變成努力學習的人都是多餘,卻忘記GPT只幫你過了這關,但自己卻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沒有得到收穫。
AI是來幫你「強化現有思考」,而不是來「取代你自己思考」。
【GPT不是最終解答,而是起始火花】
因為GPT可以快速整合資料,以前如果要整合思考很多項目是困難的,現在可以讓GPT做為快速增加思考點的工具,這樣可以讓我們的思維更開放,也能啟發更多的創意點。可以先請GPT開出幾個方向,然後再開始思考。
哪一個更貼近我的需求?又或是我可以進行補強? 我該如何加入更多觀點?
這樣GPT對我們來說,就不會是一prompt一出,複製貼上,控制的主導權還是在自己身上。
【用對話來強化自己思考,也讓GTP了解你的需求】
有時候我會覺得下prompt跟夥伴講話很接近,一個很模糊攏統的prompt,也就會得到一個很虛的結果,又甚至與需求不同,但如果你嘗試去補充你的需求跟內容,等同也是在修正自己的溝通方式,如何每次都能給出一段好的prompt,其實也是鍛鍊自己跟夥伴溝通的要點。
再來GPT也需要更了解你,如果每次下prompt都是得到一個AI感很重的內容,那表示你跟GPT之間也還沒有建立出完整的連結,所以多試著花時間與GPT對談,也能讓自己更了解如何調整溝通方式。
【只複製不學習,我們就只是個內容搬運工】
GPT可以依照需求生成很多有用的資料及內容,而且看起來也很合理,但這終究是GPT產出的,我們不會因為用GPT產出了1,000篇優質的內容,自己就成為一個優秀的文章大師,反而就像是吸毒一樣會越陷越深,變成沒有GPT就什麼都不是的一個人。
這樣的結果光想想就覺得可怕,所以我們除了在產出優質的內容時,同步去了解背後的邏輯及思維,並且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不要認為自己寫的沒GPT好就不去做,因為這個動作才是讓自己從「資訊搬運工」變成「思考加工師」。
【不要把GPT當作「生成工具」,而是「訓練工具」】
我自己會把GPT當成是陪練,就是讓GPT來出題目,然後我去回覆,然後請GPT來評分,甚至當作是辯論的對手,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GPT可以更了解你的思維邏輯,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一些思考的盲區,這部分幫助我非常多,也能夠刺激我去思考更多更全面。
【有GPT不代表就一定要樣樣全靠GPT,試著自己思考解決】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奇怪,明明就有好用的工具,為什麼還要花時間自己去解決,其實這是因為你不可能在會議中、對談時、突然跟對方說我查一下GPT後再進行回覆,卸下GPT之後的人才是真正的你,所以適度思考不要太過依賴,也是真正讓自己成長的好方法。
從「只會問AI的人」,變成「善用AI學習的人」,讓自己來決定「我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
用GPT會不會每天偷走你的思考力,這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答案存在自己的使用方式之中。
看更多
0 0 96 0
學習精靈

12/12 00:00

174 15

推薦給你

緯育TibaMe

1小時前

📣免費直播講座│AI世代你該會的高效求職術!報名就有機會獲得履歷+面試QA GPTs工具
【你不是能力不好,只是沒說對話】
面試官問:「為什麼想應徵這份工作?」
你說出一大段,卻被回一句「我們會再通知你」
你不是沒準備,而是少了一個能幫你「講對話」的個人化教練
🎯 如果你也有這些困擾......
🔹 不知道怎麼對應履歷與職缺要求?
🔹 面試講得真心卻總是沒命中?
🔹 想知道 HR 心裡到底想看到什麼?
📌這場直播,你會學到:
🔥 了解AI 助力下現代人的求職優勢
🔥 求職前必備的優勢盤點技巧
🔥 善用 AI 工具打造面試官讚賞的履歷 & 應答
- NotebookLM 快速比對理想職缺與你的技能落點
- GPTs 一鍵優化履歷、自傳與面試回答
- Gamma 幫你把個人優勢做成視覺亮點,主管一眼看到重點
🎁 報名+出席直播送你「履歷+面試 #GPTs工具」
幫你依據不同求職階段最佳化形象包裝術!
▍ 直播講座資訊
🔹 時間:6/23(一) 20:00~21:00
🔹 講者:資深 AI 培訓顧問 Hubert、職涯溝通表達教練 Nina
🔹 講座形式:線上直播(將於活動前2~3天email提供直播連結)
🔸 立即報名:https://lihi.cc/K3SAn
看更多
0 0 17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