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毛爵生髮診所 / 平面設計美編人員 / 符合度分析
平面設計美編人員 毛爵生髮診所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經歷

未具備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蒲朝棟

主任

2023/05/05

【求職討論】撰寫履歷的建議與注意事項
協助履歷健檢的giver也算是不短的時間了,除了給予看完履歷後我的個人看法之外,通常都還會再分享我個人認為在撰寫履歷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在這跟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讓大家有些參考的價值
一、架構
首先,建議履歷內容要與應徵職務關聯性越高越好,不論是量化或是具體舉出實際案例來做呈現
「工作者」在求職的時候,要如何「量化」過去工作的「所學和經驗」,來呈現自己最大的優勢呢?「具體化」和「故事化」,是兩大重點!分享你解決問題的「脈絡」和「過程」,有時可能會比硬擠出一個「無意義的數字成果」,還要來得更有說服力。
建議,不要用「集郵」的方式來呈現經歷,認為自己一定要當過「專案領導者」或「各種組織幹部」,才算擁有 ”真正的經歷”。其實,「展現自我價值」是有很多種表達方式的。
以下提供2個關鍵的「經歷呈現重點」:
1. 講出自己在事件中「具體貢獻了甚麼」?
2. 清楚傳達你做每件事情的「思考脈絡」!(故事化:你遇到困難如何思考解決)
透過上述的表達方式,就能讓面試官,去「具象化你的行事風格」,了解你是否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未來成長的潛力」。
另外,量化數據時,不一定只能用確切的數字做為表達,以百分比方式也能,再來可以用前後比對的方式來做進行
二、關聯性
另外,這是我覺得在撰寫履歷中要注意的地方,你覺得你的履歷中,這10點裡面有幾項是符合的?
1. 格式排版沒有綱舉目張,基本資料不完整,履歷資料填寫不完整。
2. 履歷中沒有強調跟應徵職位相關的優點和經歷,履歷內容和職務內容相關性低。
3. 只有描述工作內容,沒有用數據寫出自己的成就,寫不出任何過往經驗的主要成就。
4. 沒有針對不同職缺投遞客製化的履歷,用公版投遍所有職位和公司。
5. 工作職掌中沒有列點,不成文。
6. 沒寫出應徵職位,看不出要應徵哪個部門職缺。
7. 格式排版不美觀,寫了一大堆但是沒重點。
8. 過多不必要的形容詞、副詞,請勿寫錯字,應徵前請檢查履歷文法跟錯字。
9. 履歷沒有突顯個人特質或已具備的能力。
10. 不相關的工作經驗。
三、新鮮人
以新鮮人的部分我會這樣建議,你可以先看看以這四點來思考,是不是可以再把更多自己的優點陳述出來
1、打工經驗:無論你是有打工經驗或0工作經歷的社會新鮮人,在履歷範本中這個欄位,都建議由最新的經歷向後排序。
2、社團經驗:可列出過去參與的社團活動、系學會活動、志工經驗、校園表現等。
3、專業證照:除了可具體說明過去的求學打工優良事證或是專業證照,求職者們也千萬要記住,要針對所應徵的職缺來強調重點證照。
4、自傳附件:除了放上個人證照以外,在履歷中附上作品集也是展現個人能力的加分方式。
很多人會擔心沒有任何工作經歷怎麼辦,但其實任何在學生時代的打工、社團活動、畢業展覽等都是你經驗的一部分,只要從中擷取與工作相關的部分就好了!
四、該欄位撰寫建議(104制式履歷表)
工作經歷中的部分,建議可以放上負責工作項目,以條列式陳列,並將成效量化,而工作經歷的補充或是詳細說明,可以在自傳中呈現
履歷中的自傳,建議不要寫成「個人成長過程的自傳」,應該是「工作成長或經歷的自傳」,自傳中要放上什麼內容或是表達什麼能力都沒關係,但你需要思考,這些東西會如何幫助你的履歷/職務帶來加分,然後調整文字敘述與優化
看更多
18 10 2722 12
蒲朝棟

主任

16小時前

同事之間應該保持界線嗎?
​在職場裡,有一種關係最難拿捏——那就是「同事」。不是朋友,卻天天見面;不是家人,卻比家人還熟。有時一起吃午餐、抱怨老闆、互相 cover,感覺情同手足;但下一秒,升遷名單公布時,又可能變成競爭對手。
這樣的曖昧關係,讓許多人心裡都有個問號:同事之間,到底應該保持界線嗎?
小涵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問題,是在她進入一家外商公司的第二年。她和同部門的阿威感情很好,幾乎是「辦公室好戰友」的等級。
兩人會一起加班、互相幫忙改報告,甚至會在假日一起參加講座或吃飯。久而久之,其他同事開始開玩笑說:「你們是不是形影不離?」她笑笑沒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她被主管找去談話。
主管語氣委婉,卻讓她心裡一沉:「你最近表現還不錯,但有些同事反映,你和阿威太親近,有時讓人不太好插手工作。」
那一刻她才驚覺,自己原本單純的職場友情,居然成了別人口中的「小圈圈」。而那個她信任的好同事,也因為升遷名額只剩一個,慢慢開始和她保持距離。
這段關係最後在一次專案分配時徹底破裂。小涵後來說,那段經驗教會她一句話:「職場的親密,不能沒界線。」
這不是說職場要冷漠。其實,界線存在的目的,不是疏離人,而是保護彼此。就像書中提到的概念:界線是讓人知道「什麼是我的責任、什麼不是」。
沒有界線的關係,看似融洽,其實容易產生誤解與情緒債務。
在職場中,模糊的界線常見於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情感過度投入型」。
這類人太容易把同事當朋友,一起吐苦水、分享私事,但一旦對方有了不同立場,就會覺得被背叛。
第二種是「幫忙過頭型」。
例如別人求助就義不容辭,久而久之卻變成別人的救火隊,自己的工作反而被拖垮。
第三種是「距離太近型」,
像是無時無刻都黏在一起,甚至私下有太多利益交換,這種關係在組織裡最容易被誤會或操作。
要維持健康的職場關係,不是劃出冷冰冰的界線,而是有智慧地拿捏「互動的深度」。
幾個實用原則可以參考:
首先,要讓關係回歸工作目的。當你們在討論事情時,盡量以專案、任務為核心,而不是私下情緒。例如別人問:「你覺得主管那樣是不是不公平?」
與其附和抱怨,不如回:「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怎麼改善這流程。」這樣既維持友善,也不讓情緒滲入專業。
第二,要分清楚職場與私生活的界線。
不是不能交朋友,而是要知道「有沒有帶回工作中」。如果私下有心結,別讓它影響開會的合作。如果關係太密,就避免出現「利益衝突」的情況,比如幫朋友修改績效報告、或是幫忙隱瞞錯誤。這些事短期看似義氣,長期卻可能毀掉信任。
第三,要保持適度透明。
在團隊裡,有界線不代表冷漠,而是要讓別人知道你如何工作、你在哪些事上會堅持。清楚說明立場,比模糊的好人形象更能讓人尊重。當同事知道你的底線,他們反而更願意合作,因為不用猜。
有趣的是,許多成功的主管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懂得在關係裡保持溫度,但不失原則。遇到節日會一起吃飯、遇到困難會關心部屬,但在評核或決策上,依然公平公正。
這種「有界限的溫暖」,是成熟的職場人應該追求的狀態。
小涵後來升職成為組長,她重新調整與同事的互動方式。她不再什麼都分享,也不再讓情緒左右決策,但她依舊保持親切。有人說她變得比較有距離感,她笑著回答:「那不是距離,是尊重。」界線不是牆,而是讓我們在安全的範圍裡相處得更自在。
所以,回到開頭的問題:同事之間應該保持界線嗎?答案是——應該,但更重要的是知道界線的目的,是讓彼此更能長久共事。真正的職場成熟,不是看誰最有人緣,而是看誰能在關係裡保持清醒。懂得拿捏分寸的人,才能在合作與競爭之間,優雅地活下去。
看更多
0 0 23 0
黃逸旻 知識長

Arete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Founder CEO

10/31 19:00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Y 篇:20 個 Y 開頭術語一次搞懂!】
Y 開頭的術語雖然少,但只要你是懂社群、搞行銷的,
就一定會遇到 YouTube、Yield、Yet Another⋯⋯
每一個都是 KPI 生死線上的關鍵詞!
🤯「YouTube Shorts 是短影音還是短命內容?」
🥲「Yield 變低老闆就變臉,怎麼辦?」
別怕!Steven 小編幫你一次打包好,
20 個 Y 字頭超實用術語,照著學、照著用,
就能從「Y 是不是 Yahoo」的困惑畢業啦!
📌 記得存檔+貼給還在以為 YAML 是韓團的小編朋友。
🚩【 Y 篇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防呆包
01. YouTube
👉 全球第二大搜尋引擎,影片沒點擊,小編就被點名。
02. YouTube Shorts
👉 直式短影音戰場,每支影片 60 秒,小編剪片時間 600 分鐘。
03. YouTuber
👉 自帶流量的內容創作者,合作一場價碼可以讓你這月加班值回來。
04. YouTube Analytics
👉 比 FB 更細的觀眾數據後台,藏著你該不該被開除的證據。
05. YouTube Algorithm
👉 看心情推片的 AI,今天推你,明天可能就推你下線。
06. Year-over-Year(YoY)
👉 年成長比較,去年你隨便發都有成效,今年⋯⋯小編只想辭職。
07. YAML(Yet Another Markup Language)
👉 一種設定格式,行銷用不到,但開發說你「應該懂一點」。
08. Yield
👉 廣告收益比率,低了會被懷疑是不是沒投對人。
09. Yield Rate
👉 每次行銷活動的投資報酬率,數字太醜,小編會先醜哭。
10. YouTube Revenue
👉 YT 廣告收入,小編期待它能變現,但現實是先變心。
11. YouTube Comments
👉 調查粉絲喜好最真實的地方,但也最容易心靈受創。
12. YouTube Premiere
👉 預約上片功能,小編會因為忘記開啟而被老闆預約念一波。
13. YouTube Live
👉 即時互動神器,小編同時要控場、回留言、還得顧畫面不出包。
14. YouTube Thumbnail
👉 一張縮圖定生死,點不點進去就靠你能不能設計「驚悚表情」。
15. YouTube Tag
👉 關鍵字標籤能幫助曝光,但亂設就像亂撒鹽巴,沒味道還浪費。
16. Youth Marketing
👉 青少年行銷,抓住 Z 世代,比搞定你主管還難。
17. YouTube SEO
👉 不是只有 Google 才有 SEO,YT 影片上不去也要調關鍵字。
18. YouTube Watch Time
👉 影片被看幾分鐘,直接影響演算法命運,大家記得拜拜。
19. Y-axis(Y 軸)
👉 圖表上的縱軸,數據上升時老闆笑,下降時小編先逃。
20. YMMV(Your Mileage May Vary)
👉 成效因人而異的行銷策略,發一樣的內容別人爆紅你滑鐵盧。
💬 還有哪些「Y 字頭」的術語你知道?
快來留言補充,小編資料庫等你來升級!
下次開會就能帥氣說出:「這次 YoY 表現略遜,可能是 Shorts 觸及被演算法打壓。」
看更多
0 0 50 0
黃逸旻 知識長

Arete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Founder CEO

10/30 19:00

🔥【 數位社群行銷自救箱:免費自檢表 】
這次的「自檢表」題目:「小編危機應變能力夠不夠強?」
快填看看你是撿到「便宜」還是撿到「木倉」!
在社群第一線作戰,小編不只要會寫、會設計,還要能「反應快、處理穩」。但你們家小編,真的能hold住嗎?錯字風波、負評爆炸、留言暴衝⋯⋯這些危機天天上演,應對得當是基本,處理出錯可是品牌信用大災難!
用 Steven 幫你準備的這份【免費自檢表】,馬上幫你診斷危機處理肌肉夠不夠強👇
👇【 自檢開始:每題 5 分,總分 100 分 】
01. 是否有危機處理標準作業流程(SOP)?
02. 小編是否知道品牌過往曾發生的社群危機事件與處理方式?
03. 有設定專人即時監看留言與私訊嗎?
04. 是否具備社群即時通知工具(如關鍵字預警)?
05. 小編是否具備刪文、關留言、關廣告等操作權限?
06. 發文後是否有設定複查流程以確認是否出現錯誤?
07. 小編是否能在 15 分鐘內針對負評留言提出應對草案?
08. 團隊是否有定期進行危機演練?
09. 是否有負評回覆模板與可套用的應對語氣?
10. 是否能判斷「該道歉」、「該解釋」、「該沉默」的差異時機?
11. 是否能冷靜應對情緒性留言,不引戰、不反嗆?
12. 是否有建立危機等級分級制度?(低中高風險)
13. 危機發生時,是否能有效跨部門聯繫相關單位(法務、公關、客服)?
14. 是否了解危機可能引爆的二次傳播風險?
15. 是否熟悉 Meta / IG 留言權限與留言隱藏操作?
16. 是否具備基本查核資料、事證的能力,避免誤判情況?
17. 是否能第一時間製作「品牌聲明」並依平台語言差異進行發布?
18. 是否能快速編輯圖片/影片素材協助危機回應?
19. 團隊是否會在危機過後進行復盤與知識彙整?
20. 是否有針對夜間、假日等時段的危機應變排班制度?
📌【 自檢分數結果 】:
✅ 80 - 100 分:恭喜!你的小編就是社群的防火牆,穩得住!
⚠️ 50 - 75 分:危機處理有待強化,小心小事變公關風暴!
❌ 低於 50 分:社群火線你們還在裸奔,這次撿到「木倉」了⋯⋯
💡【 Steven 提醒 】
社群不是只靠內容好看,更要靠反應力撐住信任。小編是第一道防線,一個留言沒回好、一道歉講錯話,可能就讓品牌多年形象崩壞。強化即時應對肌肉,是行銷人基本功!
💬【 留言分享你的分數 】
你的小編幾分?快留言告訴 Steven,也別忘記追蹤,接下來還有更多自檢表,幫你把社群能力一條龍補齊!
看更多
0 0 33 0
黃逸旻 知識長

Arete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Founder CEO

10/29 19:00

【 最新 AI 成功行銷案例解析 】W10 AI 也想開瑪莎拉蒂?
🔥 行銷解析:Gorvenment of Goias「Lost Childhood」 🔥
案例連結
🪧 品牌名稱
巴西戈亞斯州政府(Government of Goias)
✨ 行銷目標
這支廣告主打的核心目標,是呼籲社會關注兒童在社群媒體世代下過早「成人化」的現象。社群平台像是 TikTok、Instagram、YouTube,讓孩子們提早暴露在大人的世界裡,無形中壓縮了他們應該無憂無慮的童年。此案希望用溫柔但直接的方式,讓大人重新反思「讓孩子當孩子」的重要性,進而促進社會集體行動。
✨ 策略手法
團隊運用了一個「反向視角」來構築故事:小孩雖然身穿成人職業的打扮(如化妝師、YouTuber、模特兒等),卻最終放下角色、選擇回去玩耍。透過這樣的畫面設計,強調「他們想成為這些人——但等長大之後」。這個策略讓觀眾進入一種情感錯位的共鳴,深刻體會孩子在壓力之下的迷失,也展現「童年不是預演人生,而是人生最該被保護的階段」。
✨ 執行創意
這支影片最特別之處是完全使用 AI 製作,從角色設計到畫面建構皆由生成式 AI 處理,過程中完全沒有動用實際兒童演出,以此回應「保護童年」的倫理訴求。AI 技術雖然是冷冰冰的,但在這裡卻扮演了道德守門人的角色,讓創意手法和主題本身緊密結合,達到科技與情感並行的平衡點。
✨ 效益結果
此案以其創新手法與溫柔卻有力的社會觀點迅速引發廣泛討論,不僅在巴西當地掀起關注,也成為全球 AI 廣告運用的範例之一。網友普遍表示被感動到落淚,甚至許多父母也重新審視孩子使用社群的狀況。影片同時也在創意與科技圈獲得正面評價,成為「AI 也能做有靈魂的事」的最佳佐證。
✨ 應用啟發
這個案例其實很適合讓我們台灣在地品牌學起來——尤其是親子品牌、教育單位、甚至醫療或非營利組織。
像是:
你是親子品牌?那你可以用 AI 生成「未來小孩」的模樣,來反問爸媽:「我們今天給他的,是他未來會感謝的童年嗎?」
你是教育單位?那你甚至可以模擬孩子成長後的樣子,用 AI 生成「30歲小孩」來回憶童年是否快樂,做成一支反向短影音,保證打中爸媽的心臟。
這支片最強的不是技術,而是它用 AI 在談「人味」,用科技講「感情」,就像台灣人說的:「科技是冷的,情感是燒的!」有了對的 insight,AI 就不只是炫技,而是最會說故事的夥伴。
順帶一提,下次如果你品牌預算不夠、但又想要做有創意的廣告,AI + 好洞察,說不定會比砸錢找明星還更打中人心喔~(搞不好還省下一台冷氣的錢 XD)
引用出處:
・Gorvenment of Goias
・Agency: Propeg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看更多
0 0 68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