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O-Bank_王道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債券交易人員 / 符合度分析
債券交易人員 O-Bank_王道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未具備
要求經歷3年以上
金融交易員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蒲朝棟

主任

2024/07/21

她興奮地炫耀口頭Offer,結果竟然...揭秘職場求職陷阱!
在這個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的時代,每個求職者都渴望能夠快速找到理想的工作。當我們終於收到心儀公司的口頭offer時,難免會感到欣喜若狂。但是,這份喜悅是否來得太早了呢?讓我們來看看小琪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從天堂掉到地獄,又是如何重新站起來的。
小琪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專攻數據分析領域。在學期間,她就以優異的成績和實習經驗脫穎而出。畢業前夕,她開始積極投遞簡歷,希望能夠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小琪就接到了知名科技公司A的面試邀請。這可是她夢寐以求的公司啊!小琪卯足了勁準備面試,終於在三輪面試後,收到了HR的電話。
「恭喜你,小琪!我們決定錄用你了。」HR甜美的聲音傳來,「你的表現很出色,我們很期待你的加入。」
聽到這個消息,小琪簡直要飛上天了!她立刻打電話給家人和朋友,迫不及待地分享這個好消息。甚至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條動態:「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夢想成真 #offer到手」
然而,就在小琪沉浸在喜悅中時,HR又補充了一句:「具體的offer細節我們還在準備中,下週會發郵件給你,到時候再仔細看看吧。」
小琪想著反正已經口頭答應了,細節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於是她開始計劃搬家,甚至和房東商量提前退租,打算先回家待一段時間再去新公司報到。
然而,一週過去了,兩週過去了,小琪始終沒有收到promised的郵件。她開始坐立不安,於是主動聯繫HR詢問情況。
「不好意思,小琪。」HR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為難,「公司最近有些變動,你的崗位可能要延後開放。我們還在和上層協調,希望你能再等等。」
小琪聽了,心裡頓時「咯噔」一下。她這才意識到,原來口頭offer並不等同於最終錄用。更糟糕的是,她已經拒絕了其他公司的面試邀請,現在可謂是進退兩難。
這個打擊對小琪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她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太過輕信,是不是應該更加謹慎。然而,在經歷了幾天的沮喪之後,小琪決定重新振作起來。
她總結了這次經歷的教訓,並制定了新的求職策略:
1. 口頭offer只是第一步:在沒有收到正式的書面offer之前,不要輕易做出重大決定。
2. 保持多個選擇:即使收到了心儀公司的offer,也要繼續其他的求職進程,直到簽訂正式合同。
3. 詳細了解offer細節:薪資、福利、入職時間等關鍵信息都要確認清楚。
4. 設定截止日期:如果公司遲遲不給出正式offer,要主動設定一個等待的截止日期。
5. 保持職業素養:即使遇到不愉快的經歷,也要保持冷靜和專業,不在公開場合抱怨或批評公司。
6. 提高自身價值:持續學習和提升技能,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有了這些認識,小琪重新開始了求職之路。這一次,她變得更加成熟和理智。她仍然保持熱情,但也學會了在興奮之餘保持一份冷靜。
最終,小琪收到了另一家優秀公司B的offer。這次,她要求公司提供詳細的書面offer,並仔細核對了每一項條款。在確認無誤後,她才正式接受了這份工作。
回顧整個經歷,小琪感慨良多。她意識到,在職場中,光有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懂得保護自己、明智決策的智慧。
對於正在求職的朋友們,小琪的故事無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 保持理性:收到offer固然值得高興,但要控制情緒,不要過早慶祝。
2. 書面為證:堅持要求書面offer,這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3. 仔細核對:檢查offer中的每一個細節,包括薪資、福利、入職時間等。
4. 合理協商: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禮貌地提出協商。
5. 謹慎承諾:在簽署正式合同之前,不要對公司做出任何承諾
6. 保持開放:在最終確定之前,繼續保持其他的求職機會
7. 學會等待:給公司一個合理的時間來處理正式offer,但也要設定一個等待的期限。
8. 提高警惕:警惕一些不正規的招聘行為,比如長時間不給書面offer。
9. 自我提升:在等待期間,繼續充實自己,提高專業技能。
10. 保持低調:在社交媒體上談論offer時要謹慎,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記住,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僅僅是一紙offer,更是你職業生涯的新起點。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既要充滿熱情,也要保持清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站穩腳跟,實現真正的職業發展。
下次當你收到口頭offer時,不妨多問自己一句:「我是否已經為這份工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相信有了小琪的經驗,你一定能夠做出更明智的選擇。畢竟,在職場這個大舞台上,每一步都關乎你的未來。讓我們一起,成為職場中真正的智者吧!
看更多
1 0 1834 0
石惠貞

副總經理暨投資長

2024/07/01

IRO如何利用人工智慧(AI)影響並改善投資者決策
在各個產業利用AI改善營運績效之中,傳統金融機構是先驅者,紛紛變身為Fintech,吸引眾多的AI工程師投入,未來 投資經理人將更依賴基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技術來支持他們的投資方法。因此投資人關係從業人員(IRO) 需要了解這些工具對日常工作的影響,舉幾個例子:
1. 投資經理人在管理投資組合公司層面,人工智慧驅動的軟體能夠分析電話會議錄音和腳本(例如績效電話會議),並識別語氣和語言問題,進而識別任何危險信號與言外之意。因此身為IRO更需要謹言慎行,過度的誇大或者不坦承,將會被識破。
2. 競爭態勢分析是上市公司不見得願意提供的資訊,現在以包裹遞送公司為例。投資者可使用衛星技術和人工智慧驅動的分析,根據送貨車的顏色來確定不同城市的送貨公司的活動水平。改善營運資訊的透明度、深度及廣度,會有助於與投資者的溝通。
3. 從交易市場來看,人工智慧有能力獲取所有股票的適當情緒、波動性和投資者演算法。透過使用這些數據和分析,IRO 可以真正了解投資決策背後的動機,從而能夠更好地為現有和潛在投資者量身定制資訊。除此之外,也需要意識到人工智慧可能會為企業帶來更普遍的風險。例如,如果正在使用人工智慧,您的組織內部使用人工智慧的道德框架是什麼?你們是否有針對人工智慧「出錯」的風險緩解流程?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駭客加速獲取私人公司資訊的過程。如果沒有充分保護,使用數位董事會入口網站、混合電話和會議設備的董事會可能容易受到攻擊。這顯然也屬於網路安全,這對投資者& IRO 來說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議題。
資料來源:
看更多
0 0 3269 0
石惠貞

副總經理暨投資長

2024/07/01

創業家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獲得資金
AI 興起, 熱門的話題不是改善作業流程,降低成本,就是利用AI技術,創造新營運模式,但好的創意需要資金投入才能讓夢想成真,創業家是否可以利用人工智慧來獲得資金? 最近讀了兩篇文章,說明在現實世界已有成功利用人工智慧工具進行募款活動的新創公司。
1. 人工智慧在融資方面的一大關鍵優勢是其能夠進行深入的市場分析並識別潛在投資者。Signal AI等新創公司開發了使用人工智慧來分析市場趨勢、投資者偏好和過去投資模式的平台。新創公司能夠根據特定投資者的興趣調整其宣傳,從而增加成功融資的可能性。例如,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FinOptimize 使用人工智慧分析來識別對永續金融有興趣的創投家。透過分析投資歷史和市場趨勢,FinOptimize 可以透過令人信服的、有數據支持的價值主張來接觸最相關的投資者。量子計算公司:利用人工智慧來識別和接觸對尖端技術有興趣的天使投資者和創投家,並獲得了 1500 萬美元的投資。
2. 人工智慧簡化了投資者盡職調查流程,確保投資的關鍵一步。自動化數據分析工具可以快速評估新創公司的財務狀況、市場地位和成長潛力,為投資者提供全面、準確的概覽。例如,醫療保健領域的新創公司 HealthTech Innovations,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平台,利用財務和市場分析的自動化,為投資者提供了有關其成長軌跡和競爭格局的詳細見解。因為透明度和效率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從而促成功的融資。
3. AI CRM(客戶關係管理)工具幫助新創公司追蹤投資者的互動、偏好和回饋,實現客製化與及時的追蹤服務。以再生能源新創公司EcoEnergy Ventures為例,該公司使用 AI CRM 系統與投資人保持定期且個人化的溝通,讓投資者參與並了解情況,最終促成 B 輪融資的成功。
資料來源:
看更多
0 0 654 0
小雯會計師

會計師.講師.企業顧問.創業輔導顧問

2024/06/28

《洞悉市場的人》讀後心得:希望我在20歲就學到的觀念:避免依賴情緒和直覺來做投資決策 & 金錢之外?
不管是量化交易或是程式交易,都是在我周遭打轉許久的名詞,對我而言,始終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在友人推薦下,我終於拜讀了這本金融史上的偉大傳奇故事,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這本書是在描述量化交易之父「吉姆西蒙斯」與他所創立的投資公司「文藝復興公司」的故事,該公司的旗艦基金即大獎章基金,其績效連續稱霸30年,繳出逼近40%的成績;但是,如果你期望由本書中一探究竟,哪可就要失望了,書中並沒有提到任何關於這家公司的投資操作策略。
這名神秘的當代傳奇投資人低調發跡,對於如何創造投資績效守口如瓶,書中寫道「文藝復興公司」員工除了簽署嚴格的保密協議,也避免出現在媒體和產業會議上。因此,競爭對手也就無法從中獲取蛛絲馬跡。
書中述說交易之父如何從零開始,聘請各方頂尖的數學家、物理家與電腦工程師,打造了金融史上最厲害的賺錢機器,掀起量化交易革命,顛覆華爾街的傳統投資決策模式。書中將這些匯聚於一堂的優秀人才描述得栩栩如生,如同置身在你我身旁,讀著書中的微型自傳,原來,這些學霸們是這樣地過著他們的人生!充分滿足了你我的好奇心。
量化投資人的目標,也就是避免依賴情緒和直覺來做投資決策;為了達到量化交易的目標,公司的頂尖專家必須消化大數據、以建立數學模型來預測各種投資走向; 讀著讀著,雖然我並非相關科系,卻彷彿身處在公司辦公室,深深感受到眾多頂尖專家為了大數據及數學模型的精準度而奮戰所必需承受地一次次挫折和痛苦下的高度壓力,正是對「成功背後的汗水」的最佳說明!對於有志從事於行業的職場中人,也可藉此一窺其工作環境與氛圍。
的確,影響投資決策的因素實在太多,還有投資人的主觀偏好及心理素質,我想這也是時下定期定額及ETF蔚為風潮的原因。其實,人生在不同階段的決擇,不也是如此?只可惜,有定期定額的規律投資方式,以降低金錢風險;人生卻沒有如此規律的系統方式,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可是選定離手,選錯了,日後難免會有再回頭已百年身的感觸。
金錢之外的人生乃是本書的另一亮點,西蒙斯和他的團隊在創造驚人的財富過程中,婚姻、家庭、人生等種種不可控的遭遇,未必盡如人意,留給我們許多省思。人生中的得與失,終究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
看更多
1 0 1065 0
石惠貞

副總經理暨投資長

2024/05/30

2024台灣產業併購重點摘要
昨天參加"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講者,提到Nokia CEO 在被微軟併購的最後演講,說到"We didn't do anything wrong, but somehow, we lost" .(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但不知怎麼,我們就輸了),然後Nokia的經營團隊都哭了! 我想Nokia最大的錯誤,是沒有警覺到世界變化太快, 競爭對手太強,只專注於固本是不夠的.
在論壇中, PWC發表的了"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提到2023年台灣併購交易成績單上共有131件、年成長12%,已連續3年成長並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第一季,台灣企業併購交易件數亦已達43件,預計全年仍有機會續創高峰,顯示台灣企業正逐漸邁出大步,透過更積極的併購行為來快速取得技術領先、產品優勢及市場地位。
併購後整合關鍵發現:
台灣企業仍有半數於盡職調查期間甚至更晚才構思併購後整合計畫,建議及早思考併購後整合策略才能發揮綜效。
近七成台灣企業認為併購中人才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有逾八成認為人才留任為併購案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除設立明確整合目標及計劃、尊重被併購公司原營運模式及成立專職併購後整合小組外,過半台灣企業以員工激勵方案達成人才整合,顯示台灣企業愈趨重視人才議題。
多數台灣企業認為「營收增加綜效」、「企業文化融合」仍是做好併購案最難之處,改善營運、商業及人力資源盡職調查將可大幅降低前後落差。
看更多
0 0 391 0
知識貓星球

喵星人

2024/05/21

簡單又實用,「72法則」幫你計算資金何時翻倍
若將本金以「2倍」回收,需花多長的投資時間?我們可以利用複利和終值的觀念,得知在不同的利率下的投資時間有多長。這個方法能夠在不用使用計算機的情況下,快速地估算出投資成長的速度,它也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資金在投資中的增長規律,並且提醒他們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和策略。以下是72法則的應用:
1.公式:72 / 年化利率(r) = 大約翻倍的年數
2.舉例:
假設投資人存入1萬元,希望經過複利達到2萬元
利率1%,大概需要72年的時間(=72/1)
利率2%,會需要36年(=72/2)的時間
利率4%,則需要18年(=72/4)的時間,以此類推
歡迎追蹤超級辦公室達人,不錯過任何學習的機會!
看更多
0 0 314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