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經營企業 25 年,我累積了 3萬家企業客戶的輔導與合作經驗。
在這個過程中,我看過太多企業從零到一的成功,也見過不少公司因為錯誤決策而倒下。
這些案例讓我更加確信,企業經營不是靠運氣,而是有方法、有心法可循。
透過無數的觀察、實戰與陪跑,我將這些經驗濃縮成 20條企業經營心法。
它們不是書本上的理論,而是來自市場的真實驗證,是企業在成長與轉型過程中最常遇到的關鍵。
這 20條企業經營心法,可能會在關鍵時刻,幫助你少走 5 年彎路及少付學費。
經營策略篇
1. 沒有賺不到的錢,只有做不到的模式。
市場上不是沒有錢,而是模式用錯。百視達靠 DVD 租片最終被淘汰,Netflix 轉型訂閱制,成功翻轉產業。企業的瓶頸常常不是需求不足,而是缺乏更有效的商業模式。如果產品賣不動,先檢視模式,因為模式決定天花板。
2. 賺錢的不是產品,而是商業模式。
許多人以為產品夠好就能賺錢,但真正決定長期獲利的是模式。蘋果的 iPhone 打開市場,但背後的 App Store 與 iCloud 訂閱服務,才創造持續性收入。產品是入口,模式才是護城河。
3. 能複製的才叫商業,不能複製的只是手藝。
一家咖啡館可能咖啡再好喝,但無法標準化就無法擴張。星巴克透過流程設計,讓全球任何一家店的體驗都一致,才能快速展店。手藝依賴個人,商業依賴系統,能否複製,決定了能否做大。
4. 今天的競爭優勢,明天可能就是生存門檻。
Nokia 曾是功能機霸主,但智慧型手機一出現,原本的優勢瞬間變成落後。競爭優勢不是永久保證,而是不斷更新的門檻。今天的領先,明天可能只是基本要求,經營者必須持續迭代。
5. 企業擴張要靠速度,企業長青要靠制度。
Uber 依靠速度迅速佔領市場,但後續因監管與安全問題受到挑戰。Grab 在擴張同時逐步建立制度,反而走得更穩。速度能讓企業短期勝出,但沒有制度,就無法在長期競爭中存活。
經營管理篇
6. 員工跟隨的不是公司,而是願景與制度。
特斯拉能吸引人才,不只是因為薪水,而是因為員工相信馬斯克的願景,加上清晰的制度設計,讓員工知道努力方向。如果公司只有口號而沒有制度,員工最終會離開。願景激勵人心,制度留住人才。
7. 沒有流程的企業,靠的是運氣。
新創公司一開始憑熱情能撐,但一旦訂單增加,沒有流程就會出現混亂。麥當勞靠標準化流程,讓任何員工都能穩定交付。沒有流程的企業靠運氣生存,有流程的企業才能複製成功。
8. 企業最大的風險,是老闆的自以為是。
柯達曾是底片王國,但高層拒絕數位化,以為消費者永遠需要底片。結果數位相機普及後,柯達被市場淘汰。很多企業失敗,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是老闆固執己見。最大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己。
9. 創新不是多做什麼,而是少掉不必要的。
許多人把創新理解成功能堆疊,但真正的創新往往是刪減。小米刪掉非核心功能,專注基本需求,反而更有競爭力。蘋果取消光碟機,推動雲端普及。創新不在於做更多,而是聚焦顧客真正需要。
10. 不會賺小錢的企業,也賺不到大錢。
便利商店的營收多來自咖啡、便當等小額消費,但靠高頻次累積成千億規模。許多企業看不起小生意,總想一步到位賺大錢,但真正穩定企業的,是小額收入的持續累積。小錢賺得穩,大錢才有機會來。
行銷業務篇
11. 成功不是找到客戶,而是讓客戶找上門。
傳統業務靠人找客戶,但最強的模式是客戶主動上門。Google Ads 就是典型例子,企業主自己去找廣告工具,而不是被推銷。當你的價值被市場認可,客戶會自己來找你。
12. 企業要賺快錢靠行銷,要賺長錢靠品牌。
短期爆紅產品靠行銷,但通常撐不過幾年。能撐二十年以上的,是品牌信任。康是美、屈臣氏靠品牌延續,而不是只靠一次性廣告。行銷帶來快錢,品牌帶來長錢。
13. 顧客的抱怨,是企業最便宜的顧問費。
很多企業害怕顧客抱怨,但這其實是最便宜的市場調查。麥當勞聽取顧客意見,才會推出早餐與咖啡館,成功打開新市場。抱怨不是壞事,而是顧客在告訴你他願意為什麼付錢。
14. 成本控制是底線,價值創造才是高線。
削減成本能保命,但無法帶來長期優勢。IKEA 靠「設計+DIY體驗」創造價值,讓顧客心甘情願付更多,而不是只靠低價競爭。控制成本是生存,創造價值才是成長。
15. 企業經營的本質,是不斷解決顧客問題。
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從解決痛點開始。Uber 解決了「叫不到車」的問題,Airbnb 解決了「住宿太貴」的問題。產品只是形式,本質是讓顧客生活更便利。
風險控制篇
16. 現金流是企業的血液,斷流就等於窒息。
WeWork 曾估值極高,但因現金流斷裂,差點全盤崩潰。獲利可以慢,但現金流不能斷。企業要先保證現金流安全,才有空間思考成長。
17. 決策速度決定生存速度。
在市場快速變化的時代,決策慢等於放棄。疫情爆發時,Zoom 立即擴充伺服器,撐住全球需求。很多企業猶豫不決,結果錯失轉型時機。企業競爭力,不只是對錯,而是快慢。
18. 市場不會等待猶豫的企業。
Blackberry 遲遲不敢進入觸控螢幕市場,結果被 iPhone 完全超越。市場變化從不會等你準備好,而是直接淘汰慢的玩家。行動慢,比做錯更可怕。
19. 沒有數據的決策,就是賭博。
餐飲店憑感覺進貨,結果不是浪費就是缺貨。連鎖品牌靠數據分析,才能有效降低風險。沒有數據支撐的決策,只能靠運氣,而不是經營。
20. 永遠別讓技術領先於商業模式,否則只會成為別人的代工。
台灣許多硬體廠商技術世界一流,但因缺乏商業模式,只能替蘋果、三星代工。技術很重要,但必須與商業模式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競爭力。
這 20條企業經營心法,是我 25 年來實戰及輔導企業的經營心法。企業經營沒有捷徑,只有不斷在策略、管理、行銷與風險之間,找到平衡並不斷優化。你最有共鳴的是哪一經營心法?歡迎分享,讓更多企業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