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顧問服務

顧問服務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顧問服務:負責為企業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客戶進行經營策略規劃、流程優化及組織發展,旨在提升客戶營運效率及市場競爭力。此角色要求具備優秀的跨部門協作能力,能夠清晰地傳達建議並引導團隊落實。需熟悉台灣商業環境,擅於解決當地特定挑戰,如市場變化與政策調整。溝通技巧及人際關係管理尤為重要,能有效與客戶及內部團隊保持良好互動,以促進長期合作及成果的達成。」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2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2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顧問服務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林尚能

執行長

5小時前

【iPhone為何不再創新?】——iPhone 17 Pro 上市後,蘋果的未來還有驚喜嗎?
熟悉的期待與落空的驚喜
每年九月,您是否守在螢幕前,期待蘋果發表會帶來令人振奮的突破?當 iPhone 17 Pro 的規格逐一揭曉——更亮眼的顯示屏、更持久的電池、略有升級的相機模組——您是否感到一絲熟悉的失望?這些改進無疑實用,但缺少了當年 iPhone 初登場時的顛覆性震撼。從觸控螢幕到 Face ID,蘋果曾引領科技潮流,然而近年來的更新卻像在「安全區」內小修小補。作為一名企業顧問,我聽到許多客戶與業界同仁的困惑:為何 iPhone 不再帶來驚喜?這種情感上的疲憊,正逐漸侵蝕品牌忠誠度。市場數據顯示,iPhone 17 系列雖帶動銷售,但分析師對其創新不足的批評已導致股價短期震盪。當三星推出折疊手機、華為深耕 AI 整合時,蘋果的漸進式策略是否足以應對挑戰?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品牌價值的考驗。
iPhone 17 Pro 的亮點與隱藏的危機
2025 年 9 月 9 日,蘋果如期發布 iPhone 17 系列,包括旗艦 iPhone 17 Pro、Pro Max 及全新超薄款 iPhone Air。蘋果宣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先進的 iPhone」,搭載 A19 Pro 晶片,帶來無與倫比的效能、相機表現與電池續航。具體而言,iPhone 17 Pro 配備 6.3 吋 120Hz 顯示屏,邊框更窄,螢幕尺寸微增 0.2 吋;前置相機升級至 18 百萬畫素,支持 Center Stage 功能;後置相機引入 8x 光學變焦長焦鏡頭,搭配矩形凸起設計,提升外觀質感。
然而,我必須指出:這些改進是否足以稱為「創新」?iPhone 17 Pro 的設計延續了 iPhone X 時代的劉海屏與直立相機布局,僅在細節上精進。相較於早期 iPhone 重新定義智慧手機的輝煌,當前更新更像是「優化」而非「革命」。蒂姆·庫克在近期訪談中提到,蘋果仍有「巨大創新空間」,但市場反應顯示,投資者對漸進式策略的耐心正在減弱。在 AI 與可折疊設備主導的時代,iPhone 17 Pro 是否僅是維持現狀的過渡品?以下,我將以顧問視角,剖析蘋果創新困境,並提出實務建議。
蘋果的教訓與失誤
回顧蘋果近年的產品策略,iPhone 12 至 16 系列的「平淡期」提供了寶貴教訓。以 iPhone 14 為例,標準款與 Pro 款的設計差異(動態島僅限 Pro)導致產品線分裂,引發消費者不滿;iPhone 15 雖引入 USB-C 與 A17 Pro 晶片,但前者更多是歐盟法規驅動,而非內生創新。這些案例暴露蘋果的兩大失誤:首先,過度依賴硬體迭代,忽略軟體與生態的深度整合,例如 Siri 的 AI 功能多年未有突破性進展;其次,未能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如折疊螢幕技術——三星已推出多代 Galaxy Z Fold,而蘋果僅停留在專利階段。根據業界觀察,自 Steve Jobs 時代結束,蘋果逐漸轉向企業化管理,創新從「顛覆市場」轉為「穩健優化」,這導致品牌溢價逐漸消退。iPhone 17 Pro 雖改善部分設計,但若不吸取教訓,蘋果恐難重現昔日輝煌。
重新定義創新的核心
我認為「創新」的本質不在於單一硬體突破,而在於創造改變使用者行為的體驗。早期 iPhone 成功整合觸控螢幕、App Store 與 iOS 生態,重新定義了手機行業。如今,蘋果面臨三大挑戰:首先,其閉合生態限制第三方開發,導致如 Progressive Web Apps 的推廣緩慢;其次,研發投入(R&D)相對營收比例下降,難以與 Google、Meta 等對手競爭;最後,監管壓力(如反壟斷訴訟)迫使蘋果開放生態,但這也暴露其創新依賴壟斷優勢的弱點。
另一核心觀念是「平台疲勞」。A 系列晶片雖領先業界,但 iOS 26 的更新多為介面微調,缺乏 Android 的模組化靈活性。蘋果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從「產品導向」轉向「體驗導向」,例如將 Apple Vision Pro 的 AR/VR 技術與 iPhone 深度整合,或打造具備上下文理解的 AI 助理。根據我的分析,若蘋果不加大研發與人才投資,品牌溢價將持續削弱,市場份額可能被 AI 領先的對手如 Google Pixel 搶佔。創新是一場持續進化的馬拉松,而非短跑。
重啟創新的實務建議
為協助蘋果重振創新,我提出以下策略拆解,供企業與消費者參考:
1. 硬體突破:iPhone 17 Pro 的單體式機身與更大電池是正確起步,但蘋果應加速開發折疊或模組化設計。市場預測顯示,雙螢幕 iPhone 可於 2027 年實現,打破單螢幕限制。
2. 軟體升級:強化 Apple Intelligence,結合 A19 Pro 晶片,提升 Siri 的上下文理解與跨裝置學習能力,超越 Google Assistant 或 Alexa。
3. 生態合作:開放更多 API 予第三方開發者,刺激 App Store 創新,類似 Android 的模組化生態策略。
4. 消費者應用:針對 iPhone 17 Pro 使用者,建議優化電池管理(透過 iOS 設定監控熱量),並利用 8x 變焦相機結合專業後製軟體進行創作。若預算允許,搭配 Apple Watch Series 11 或 AirPods Pro 3,打造完整生態體驗。
企業創新:老闆如何帶領變革
對於經營企業的老闆,蘋果的案例提供寶貴啟示。創新不僅是產品升級,更是系統性思維的轉變。以下是實務建議,助您在企業中推動創新:
1. 建立創新文化:鼓勵跨部門腦力激盪,設立創新實驗室,讓員工自由探索新點子。蘋果的教訓顯示,過於保守的管理導致創意受限,老闆應打造容錯環境,允許試錯。
2. 投資研發:將營收的固定比例投入 R&D,確保長期競爭力。參考蘋果,當研發比例下降,創新動力隨之減弱。中小企業可透過外部合作或政府補助降低成本。
3. 洞察市場需求:主動收集客戶反饋,利用數據分析預測趨勢。例如,蘋果忽略折疊螢幕需求,導致競爭落後;老闆應透過問卷或社群聆聽,快速回應市場。
4. 跨界整合:借鑑蘋果生態系統的成功,企業可透過與供應鏈或科技夥伴合作,開發新服務。例如,零售業可整合 AI 客服提升用戶體驗。
5. 敏捷迭代:採用小規模試驗(MVP)快速驗證創意,類似蘋果 iPhone Air 的超薄概念,逐步優化產品而非一次追求完美。
這些策略需老闆親自帶頭,透過明確的 KPI(如新產品推出數量或客戶滿意度)追蹤成效。蘋果的挑戰提醒我們,創新需結合內部文化與外部洞察,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加入創新對話
iPhone 17 Pro 是蘋果轉型的起點,但其未來能否重現驚喜,需仰賴企業與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作為顧問,我邀請您分享對 iPhone 創新的期待:您希望蘋果如何突破?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類似挑戰?請在留言區與我們交流,或轉發本文好友,共同激發靈感。訂閱我們的經營者勝利學頻道 (podcast.com.tw),獲取更多行業洞察!
看更多
0 0 28 0

104學習精靈精選課程

看更多課程
想提升職場競爭力?專業技能課程看起來👇
無痛轉職的職涯規劃與履歷面試諮詢(跨領域也適用)
### 顧問諮詢內容 * 職涯規劃與個人優勢發掘 * 協助失業或想轉職者盤點可移轉技能 * 轉職者的履歷及面試技巧(跨領域也適用) * 提升競爭力及斜槓專長的培養 <br> ### 適合對象 * 主動想轉職,讓職涯發展更好的學員 * 因故被迫轉職,但找不到方向甚至失去信心的學員 * 工作遇到壓力及瓶頸,不知道該怎麼改變的學員 * 想同產業轉職或跨領域轉職,但不得要領的學員 * 家人意見多,拿不定主意的學員 <br> ### Frank老師怎麼說 大部分的人在職場上將工作近30年的時間,現在的就業環境變動快速,很難有一份工作做到退休,勢必會遇到幾次自己主動換工作或被迫轉職的情況。面臨工作不順利或必須轉職的狀況,常常驚惶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候消極的心態無法釋懷,容易陷入一蹶不振的情境。 我是Frank,我的職涯也面臨過幾次轉變的時候。我曾經從非相關科系,且產業知識零開始,踏入IC產業做業務,從一開始什麼行業內的術語都聽不懂,到後來靠著自己的努力,20年來在幾家IC通路龍頭服務,包含大聯大集團的世平、友尚,宏碁等半導體零件通路,一路晉升到業務主管及擔任產品經理。 <br> <br> 在帶領業務團隊的時候,就經常和同仁做心談及職場問題解決,當從IC產業退下時,開始著手規劃我的第二職涯,修習人力資源發展、職涯諮詢和教練對話,現在是位專業的職涯教練。 <br> <br> 自身的經驗加上曾經輔導300位學員,我非常清楚在職業轉換時會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及難熬的心理關卡。其實轉職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但在人生低谷時,我們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不知道自己的專長在哪裡,對人生沒有方向。 <br> <br> 但是這個時候只要有一位專業的顧問,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點,找到個人的強項,以及本來就有的能力,加以發揮賦能,呈現在履歷及面試中,就可以有不一樣的表現。 <br> <br>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經常會當局者迷,看不到全局。透過諮詢老師像鏡子一樣的照見,我們可以把問題的事實呈現,找到幾個解決的方案,並做出最適合的選擇。諮詢老師也可以陪伴你,一起找出個人的驅動力和資源,把動力增強;找出阻礙前進的力量,把阻力降低,使人生的道路可以更加順暢。 <br> <br> 當我們找到個人專長和熱情,我們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果你想換工作卻不知道怎麼辦、想了解生涯如何規劃,歡迎來找我諮詢,我想陪伴想改變的你,創造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br> <br> ### Frank老師職涯專欄精選 * **[文組轉戰科技業5問!科技業愛怎樣的人才?文組怎樣發揮自身優勢拿高薪?](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27015/how-do-i-change-my-career-from-non-tech-to-tech)** <br> * **[少子化衝擊危機下,教師們如何面對失業危機,重新謀求生路?](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02803/career-setting-for-the-nomad-teachers)** <br> #### **學員故事** * **[外文系畢業只能到補習班教英文?嚮往轉職航空業,年齡不是最大問題,職涯顧問指出轉職關鍵點](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07813/how-to-break-age-limit-to-airline-industry)** <br> * **[面試被問缺點不用怕,職涯顧問「教」你包裝術,讓半導體技術員轉職成功!](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08754/foundry-to-esg)** <br> * **[換新主管不對盤,壓力大到想離職,職涯顧問溫暖建議不委屈的應對方法](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36882/he-is-in-bad-with-her)** <br> ### 諮詢方式及時間 * 線上諮詢:1 小時 (LINE或其他管道) * 實體諮詢:1 小時(新竹) <br> ### 諮詢提醒 ★在諮詢前先準備好您想問的問題,以及想藉由這次會談得到什麼?可在諮詢時能更有效率與收穫哦! <br> <br> ### 諮詢注意事項 * 請學員務必準時出席,若諮詢時間已開始而未出現,則諮詢費仍照常計算不予退費,且老師不再另加時諮詢。 * 諮詢前 48 小時以內,若學員取消諮詢,不會退費亦無法調整延期。 * 諮詢課程完成後,就算完成該次課程,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費。 * 出於對主題匹配度、時間精力分配、諮詢方式、學生上課評價等因素考量,顧問有一定機率會拒絕學員諮詢,因此請準備好充足的資料與老師做事前的聯繫。
高年級
破解職涯瓶頸:人資主管一對一深度諮詢,幫你解決當前職場困境
### **顧問諮詢內容** * 職業定位與技能盤點 * 轉職與再就業規劃 * 面試與履歷優化 * 職場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 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管理 * 職業發展瓶頸與挑戰 ### **適合對象** * 職業方向不清楚的人 * 工作倦怠的人 * 職位不符期待的人 * 晉升與發展瓶頸的人 * 技能過時或不符合市場需求的人 * 職場人際關係問題的人 * 工作與生活平衡困難的人 * 職業轉型或再就業的人 * 薪資和福利不滿意的人 * 自我價值與職業目標不一致的人 ### **瑞丘老師怎麼說:** > 職涯,有時就像一條看不清的路。瓶頸總是來得又急又突然。 > > 你可能正為職涯方向感到迷惘,想轉職,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也可能陷入工作倦怠、升遷卡關,甚至在人際溝通上屢屢碰壁,讓你越做越累、越做越焦慮。 > > 此時,如果有專業人士陪你討論,幫你釐清問題、分析現況、做出清晰選擇,那麼,你將能更有把握地前行。 > > 瑞丘老師在人力資源領域十餘年,在第一線見過無數員工的困境與抉擇。也陪伴過許多人,走過轉職、升遷與調整職涯方向的難關。我知道,職場上的「卡關」,往往不是因為努力不夠,而是因為方向不明、策略不清,或是缺少有效的方法。 > > 透過一對一深度對談,我將帶你聚焦當下最重要的問題,陪你一起看懂當前的情勢,用企業內部的角度、管理者的視野,跟你一起梳理思緒、找到適合你的行動方案。 ### **諮詢注意事項** * 請學員務必準時出席,若諮詢時間已開始而未出現,則諮詢費仍照常計算不予退費,且老師不再另加時諮詢。 * 諮詢前 48 小時以內,若學員取消諮詢,不會退費亦無法調整延期。 * 諮詢課程完成後,就算完成該次課程,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費。 * 出於對主題匹配度、時間精力分配、諮詢方式、學生上課評價等因素考量,顧問有一定機率會拒絕學員諮詢,因此請準備好充足的資料與老師做事前的聯繫。 #求職卡關 #104職涯博覽會限定
高年級
航空業職涯與履歷面試,機師、空服員、地勤及更多工作
*** #### **顧問諮詢內容** * 中英履歷及自傳優化 * 中英文面試模擬演練 * 航空業領域職涯規劃 * 航空業相關疑惑解答 <br><br> #### **適合對象** * 想投入航空產業的朋友 * 想優化英文面試表現者 * 參加航空業公開招募,欲進行面試實戰演練者 <br><br> #### **郁斐 老師怎麼說** 想當空姐、空少或機師,嚮往翱翔天際的自在,卻不得其門而入?還在找尋自己的職涯方向?不管你是什麼專長,航空業都有很大的舞台供你發揮,航空業堪稱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br> <br> <br> 航空業在2025年之後全面大好! 有志於航空業的你,現在就應超前部署,好好準備自己,提升個人競爭力並贏在起跑點。 <br> <br> <br> 航空業不僅有機師及空服員職缺,資訊、人資、行銷、業務、財會等等,各個部門都有許多好機會,無論你是文法商工哪種科系畢業,都有機會在工作崗位發揮所長,且每年都會公開招募,只要具備ㄧ定的多益分數,個人對航太產業有興趣,都能報考。 <br> <br> <br> 我是郁斐,2019年2月自職場退休,我想用過去的職場經驗幫助更多有志於航空業發展的人,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揮潛能,在工作上發光發熱。不管你有履歷、面試的問題,或是職涯規劃發展、管理等問題,都歡迎找我協助! <br> <br> <br> <br> #### **郁斐 老師職涯專欄精選** * **[晉升主管後擔心專業能力沒跟上?華航前高層給你3個職涯建議](https://giver.104.com.tw/article/2451)** 補充資料: 👉 [現職沒發展空間,又覺得不年輕了…還能轉職嗎?先自問這4個問題-104職場力|商周](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8599) [非本科系,很難轉當工程師?華航資深主管20年經驗分享文組轉職優勢-104職場力|商周](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3008599) 廣播節目專訪:老師原為技職出身,但成了華航的部門主管,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希望這集能夠鼓勵到大家,祝大家圓夢成功~! [https://youtu.be/7nQ6e8jH9Vk](https://youtu.be/7nQ6e8jH9Vk) <br> <br> <br> #### **學員故事** * **[航空業復甦有望,40年資深前輩帶你求職超前部署!](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53487/will-aviation-industry-recover-in-2022)** <br><br> * **[疫情打亂原本的職涯規劃,是否該繼續投入原產業?](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43388/should-i-stick-to-my-job)** <br><br> #### **諮詢方式及時間** * 線上諮詢:1小時(LINE / 電話) * 面對面諮詢:1小時 #### **諮詢提醒** 1. 請以正式面試的心情準備此次面試。 2. 請將您的問題具體化,並且準備好個人簡歷,以方便我做更精確的準備,提升諮詢效率。 <br><br> #### **諮詢注意事項** * 請學員務必準時出席,若諮詢時間已開始而未出現,則諮詢費仍照常計算不予退費,且老師不再另加時諮詢。 * 諮詢前 48 小時以內,若學員取消諮詢,不會退費亦無法調整延期。 * 要約面談或線上諮詢課程完成後,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費。 * 實體諮詢如有超時,場地費用將由學員負擔。 * 出於對主題匹配度、時間精力分配、諮詢方式、學生上課評價等因素考量,顧問有一定機率會拒絕學員諮詢,因此請準備好充足的資料與老師做事前的聯繫。 * 約定地點所產生的餐飲費用請自付,不含於報名費用中。
高年級
職涯交叉路上自我評估—竹科人資陪你找到職涯方向
### 顧問諮詢內容 * 職涯規劃與個人優勢諮詢 * 求職力諮詢:履歷亮點凸顯、面試能力提升 * 職場人際關係溝通互動 * 跨產業及跨文化轉職適應評估、問題解決 * 職涯轉型及退休準備規劃(評估、準備及執行的問題討論) * 失業者的心理重建與再出發準備 \*特別專攻於高成長性科技產業 <br> <br> ### 適合對象 * 工作或職涯中遇問題,不知該如何解決者 * 想轉職但履歷及面試遇到問題 * 跨領域或跨文化轉職,想了解不同產業的差異性 * 中高齡工作者詢問轉型及退休準備和問題 * 從事高壓科技產業,力求轉型、精進工作表現者 <br> ### Peyton老師怎麼說 * 工作幾年後遇到瓶頸,想轉職又害怕放棄現有的一切,踏出舒適圈前該做怎麼樣的評估? * 職場上遇困難,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上司跟同事的問題、如何提升自己才有機會晉升? * 面臨家人期待與自我實現的拉扯,怎麼權衡才可以做出無悔的決定? * 中年或面臨即將退休的年紀,該如何改變心態開創第二、第三職涯? <br> 擔任人資及行政主管工作超過28年時間,曾服務於網通、IC設計、電腦週邊、金融服務…等不同行業。工作之餘,完成ICA國際教練學院培訓,以教練的專業陪伴工作者探索自我、了解團隊及學習與產業及社會產生連結,也幫助求職者進行履歷檢討及職涯諮詢。 <br> <br> 工作佔了生命很大一部分的時間,但是生命中除了工作外,還有健康、家庭、人際、財務等諸多的考量。因此如何從工作開始,延伸打造豐富精彩的全人生活,就是每個人的課題。近年來,許多人在準備邁向第二及第三職涯上,往往會遇到許多議題及困擾,像是如何覺察、評估、準備及華麗轉身,此時就需要顧問的陪伴及引導。 <br> <br> 曾經有一位 40 幾歲的求職者,原本在新竹的製造業工作,因為家庭原因必須回到南部工作,相關領域的工作機會較少,因此想要瞄準南科半導體產業。但因為年齡的關係,他害怕回南部後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面臨跨領域轉職的問題,我建議他先盤點自己的能力,哪些符合職缺要的,哪些是需要補足的。接著在履歷上說明為何要到南部工作,簡明扼要呈現足以勝任職缺的能力優勢及過去的成功案例,以及接下來如何補強產業知識,用吸睛履歷提升進入面試關卡的機率。後來這位求職者順利找到理想工作,很替他開心。 <br> <br> 跟大家一樣,生命中具備多種角色,如何了解自我、融入組織、溝通與面對衝突、如何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如何發展自我?如何規劃轉型及退休?怎麼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滋有味……這些人生議題,一路走來,也不斷的反思及學習。具備人資及教練的多年經驗,能歸納出系統性方法,並陪伴超過一百位學員。我希望能扮演好鏡子的角色,提供有效的支持及方法,讓你在摸索困惑時,能夠走出迷惘,發展自己的價值。 <br> <br> ### **Peyton老師職涯專欄精選** * **[薪水高但CP值不高?半導體工作是夢想之路還是夢碎之途?](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81753/is-semiconductor-dream-work)** <br> * **[平均年齡30歲好年輕!加入全由年輕人組成的公司究竟是好是壞?](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87796/staff-member-average-aged-around-30)** <br> #### **學員故事** * **[女性育兒後重回職場後還能有更好的職涯發展嗎?顧問協助抓住優勢突破迷惘](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85233/career-break-women-re-entry-into-labor-market)** <br> * **[每份工作都做不久加上多次被資遣,原來問題出在這!](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96402/the-reason-of-changing-job-frequently)** <br> * **[教師轉職不能只想著「穩定」,多元探索才能破除不實際的想像!](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03968/stable-to-slash)** <br> * **[工作倦怠、低薪、追夢想「跳脫舒適圈」? 資深外商人資分享:要跳有方法,你準備好了嗎?](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19434/venture-outside-your-comfort-zone)** <br> ### 諮詢方式及時間 * 線上諮詢:1\~1.5 小時 (用Line諮詢) <br> ### 諮詢提醒 ★在諮詢前先準備好您想問的問題,以及想藉由這次會談得到什麼?可在諮詢時能更有效率與收穫哦! <br> <br> ### 諮詢注意事項 * 請學員務必準時出席,若諮詢時間已開始而未出現,則諮詢費仍照常計算不予退費,且老師不再另加時諮詢。 * 諮詢前 48 小時以內,若學員取消諮詢,不會退費亦無法調整延期。 * 諮詢課程完成後,就算完成該次課程,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費。 * 出於對主題匹配度、時間精力分配、諮詢方式、學生上課評價等因素考量,顧問有一定機率會拒絕學員諮詢,因此請準備好充足的資料與老師做事前的聯繫。 #求職卡關
高年級
讓你脫穎而出的履歷與面試技巧
#### **顧問諮詢內容** * 應徵公司職務 (JD) 分析 * 個人履歷逐頁檢視優化、提供具體撰寫建議 * 模擬實戰面試演練:運用 SARS 應答技巧,發現亮點、展現優勢 * 個人職涯發展規劃 <br> #### **適合對象** * 職場新鮮人 * 求職中,想優化履歷獲得面試機會者 * 已收到面試通知,希望強化面試溝通表達者 * 有一定工作資歷,遇到職場瓶頸,希望獲得專家建議者 <br> #### **胡祖惠老師怎麼說** * 研究顯示,只有 25% 的履歷會獲得面試機會! * 將近 50% 的面試主管在 5 分鐘內就決定是否錄取! * 如何寫出言之有物、言簡意賅的履歷,讓人資主管、用人單位主管在上百封履歷海中看到你? * 如何用清楚的邏輯、SARS結構式應答技巧及捨我其誰的自信,讓面試主管看到你的亮點與特色,從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 <br> 許多來諮詢的學員,以為落落長的履歷更豐富,其實這往往是履歷準備時的盲點。企業人資、用人主管更需要看到的是:你是否適合這份職缺?不同的職務,如何針對人資及面試主管的提問掌握回答重點,更是決勝關鍵。 <br> <br> 你有履歷撰寫和面試技巧上的困擾嗎?歡迎找我一對一諮詢。 <br> <br> #### **胡祖惠老師職涯專欄精選** * **[求職黑馬,客服人員的三大軟實力,走出不一樣職涯路徑!](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59159/cant-be-replace-customer-service-key-value)** <br> * **[工作很涼,注意!這可能是職涯大警訊](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53041)** <br> * **[跨領域轉職投遞履歷總是沒回音?掌握3要點寫出一投必中的理想履歷](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43053)** <br> * **[被老闆打入冷宮怎麼辦?人資專家教你六招,不再心委屈](https://giver.104.com.tw/article/2432)** <br> * **[沒有顯赫學歷又總是約聘職 職涯顧問手把手修改履歷 成功錄取頂尖科技公司](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38946/polish-your-resume)** #### **學員故事** * **[工作越往高階走,轉職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95219/senior-worker-dont-be-impulsive)** <br> * **[從非營利組織轉戰外商,專業職涯顧問助你發掘履歷亮點](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60246/ngo-to-foreign-businessmen)** <br> * **[11年單一工作經歷作業員一對一諮詢輔導轉職成功,達成從不敢想的職涯躍升!](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50397/one-on-one-career-consultation-case-of-an-operator-successfully-transferred-to-an-engineer)** <br> * **[好想換工作但缺乏自信…胡祖惠顧問幫助學員疫情間成功轉職](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43091)** <br> * **[捧著鐵飯碗卻不快樂,類公務員出身30歲決心轉換跑道還來得及嗎?](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71521/dont-want-to-be-public-employment-anymore)** <br> * **[藝文背景順利跳槽任竹科人資,有顧問指導,跨領域轉職不是夢](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142610/senior20article-cross-domain-jobs-0103024)** <br> #### **諮詢方式及時間** * 線上諮詢:1.5 小時(LINE / Google meet / Teams) * 實體面對面諮詢:1.5 小時(地點以兄弟飯店捷運站附近咖啡廳或會議室為主) * 實體諮詢可避免線上諮詢斷訊、家人打斷等困擾,並可拍照老師諮詢筆記方便事後回顧整理,效率高效果好,歡迎多加利用 * 實體見面諮詢請勿帶小孩或寵物赴會 * 外籍人士請勿報名 **\* 如系統顯示可預約時段非你方便時間,請先選擇一個較有可能時段完成報名,並於備註欄註明或用 LINE 與我聯絡,我將協助你調整諮詢時間。** <br> <br> #### **諮詢提醒** 1. 請以正式應徵及面試的心情準備此次諮詢。 2. 請將你的問題具體化,求職或轉職者,請於報名時附上個人履歷,以方便顧問做更精確的準備,提升諮詢效率,謝謝! <br> #### **諮詢注意事項** * 請學員務必準時出席,若諮詢時間已開始而未出現,則諮詢費仍照常計算不予退費,且老師不再另加時諮詢。 * 諮詢前 48 小時以內,若學員取消諮詢,不會退費亦無法調整延期。 * 實體面談或線上諮詢課程完成後,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費。 * 實體諮詢之約定地點所產生的餐飲費用請自付,不包含在報名費用中。 * 實體諮詢如有超時,場地費用將由學員負擔。 * 出於對主題匹配度、時間精力分配、諮詢方式、學生上課評價等因素考量,顧問有一定機率會拒絕學員諮詢,因此請準備好充足的資料與老師做事前的聯繫。
高年級
99分履歷,內部推薦 - 不懂 AI 眉角, 履歷 ‘無聲卡’
#### **顧問諮詢內容** * 空窗期怎麼辦? * 超過 40歲、50歲,履歷如何寫?才能勝出? * 為什麼履歷總是已讀不回? * 如何破解AI篩選? * 關鍵1秒、10秒 * 如何寫相關經驗與成就? * Why is cover letter so important? * 如何寫 cover letter、開頭信、自傳? * 了解應徵職位與自己是否契合 * 履歷、自傳分析、撰寫及優化 * 應徵公司、職缺分析 * 英語履歷健檢與優化 * 現在寫履歷是在比看誰寫的到位? * 如何從傳統業轉換到科技業? * 如何爬梳自己的強項? * 如何斜槓? * 推薦人如何找? **適合對象** * 對求職有困惑者 * 想優化履歷的求職者、新鮮人 * 中年求職、碰壁者 * 換轉換跑道 * 想進入外商公司者 #### **YF 老師怎麼說** > **90% 的求職者在履歷與面試有以下顧慮!** * 不知履歷表怎麼寫、自己的亮點在那裡? * 我應徵的職位是否適合? * 如何會被選中面試,面試時如何表現? * 履歷寄出100封 卻石沈大海 好憂鬱 * 多次面試被拒,該怎麼突顯自我優勢? 我是 YF - 王語逢,曾於多家外商與台商企業從事人資工作近 35 年,也曾經擔任過獵人顧問,進行過的面試人數超過千人。 我擅長履歷健檢、面試輔導、職涯規劃,教你寫出亮點履歷,面試時回答出精準的答案,找到你的職場伯樂。同時也提供職涯建議,帶你走出迷惘,找出你的職業優勢。 面試,是一個勞雇雙方了解彼此的過程,在聊天及分享的這 30 分鐘到 1 個多小時的時間裡,要如何展現自己、表現亮點,如何積極了解想應徵的公司是否和自己契合,其實有很多眉角可以用心分析、做好準備的。 如果你對求職、準備履歷、面試有疑惑,我很樂意以我過去累積的經驗與你分享,協助你踏出更為篤定與成功的第一步。 目前也在新北市就服中心、銀髮中心,明治大學、文化大學推廣部,教授「履歷撰寫」與「面試達陣」課程。 #### **YF 老師職涯專欄精選** * **[被獵才聯絡好開心?小心!不專業的獵才公司對你的職涯有害無益!](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80616/harmful-head-hunter)** <br><br> * **[你履歷上的目標產業填了「產業不拘」嗎?前外商人資透露這樣寫超NG!](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79404/focus-on-one-industry)** <br><br> * **[離職原因該不該說實話?AT&T公司主管教你這樣答絕不踩雷](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42940/should-i-tell-the-truth-when-leaving-a-job)** <br><br> * **[狂丟履歷仍得不到面試機會?AT&T公司主管教你用「關鍵字」掌握黃金 6 秒](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48394/)** <br><br> * **[資遣即地獄?一對一顧問教你揮別失業陰霾再創職涯新機會](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57921/depression-because-of-the-lay-off)** <br><br> #### **學員故事** * **[被指派非專業領域的職務該如何是好?知名外商人資教你這樣做避雷又提高身價](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46294/what-should-i-do-if-i-am-assigned-a-non-professional-job)** <br><br> * **[一定要走被規劃好的路?會計四大事務所審計員一對一諮詢,成功定位職涯新方向](https://senior.104.com.tw/consultant/story/53328/choose-a-different-path-accounting-chance-her-career)** <br><br> #### **諮詢方式及時間** * 線上諮詢:1小時(限 LINE 諮詢) <br><br> #### **諮詢提醒** 1. 請以正式面試的心情準備此次面試 2. 請將您的問題具體化,並且準備好個人簡歷,以方便我做更精確的準備,提升諮詢效率。 <br><br> #### **諮詢注意事項** * 請學員務必準時出席,若諮詢時間已開始而未出現,則諮詢費仍照常計算不予退費,且老師不再另加時諮詢。 * 諮詢前 48 小時以內,若學員取消諮詢,不會退費亦無法調整延期。 * 諮詢課程完成後,不得以任何理由申請退費。 * 出於對主題匹配度、時間精力分配、諮詢方式、學生上課評價等因素考量,顧問有一定機率會拒絕學員諮詢,因此請準備好充足的資料與老師做事前的聯繫。 #求職卡關
高年級
學習精靈

01/11 00:00

83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05 00:12

你的公司正在走向倒閉破產嗎?別讓這10個致命徵兆斷送你的事業!
在企業經營這場驚心動魄的賽局中,勝利者總能嗅出危機的氣息,並在災難來臨前果斷行動。然而,大多數企業主往往在公司瀕臨倒閉的懸崖邊,才驚覺早已錯過無數求生機會。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過去協助無數企業轉危為安的深刻洞察。公司倒閉從來都不是「一夜崩塌」的意外,而是由一系列你可能忽略、或選擇性忽視的「致命徵兆」所構成的連續劇。
我作為一名企業顧問,我不只是提供解決方案,更是要幫助你看見那些被粉飾太平的真相。如果你是創辦人、高階主管或投資人,請暫停你手邊的工作,花點時間審視以下這10個最常見的「公司倒閉前兆」。如果你發現你的公司同時具備其中三項以上,請務必提高警覺,因為這已不僅是警訊,而是代表你的事業正在發出求救訊號。
第一:10大致命徵兆,判斷你的公司是否在「加護病房」?
徵兆1:
現金流,生命的最後一口氣
現金流是企業的命脈,但它也是最常被忽視的健康指標。許多企業主只關注漂亮的財報營收,卻忽略了帳上現金正在迅速枯竭。當公司帳戶的錢不再能支付日常開銷,你就會發現:就算營收數字再亮眼,也只是「紙上富貴」。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開始動用私人存款,甚至向高利貸借款來支付員工薪水或水電房租。
供應商的催款電話接連不斷,甚至因為欠款而被列入黑名單,斷了原料供給。
發薪日成了你的夢魘,你總是在想盡辦法延後或分批發放。
顧問觀點:
現金流比獲利更重要。獲利是「虛」,現金流才是「實」。一家持續獲利但現金流枯竭的公司,隨時可能因為無法周轉而倒閉;反之,一家暫時虧損但現金流充裕的公司,至少還有轉圜的時間。
徵兆2:
持續虧損,癌症的擴散
單一季度的虧損也許只是市場波動,但若公司連續多季或多年度都處於虧損狀態,這就不再是意外,而是你的商業模式本身出了根本性問題。這就像身體裡的癌細胞,如果你不主動切除病灶,它只會不斷侵蝕健康的組織。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的財報永遠是負毛利或負淨利,甚至陷入「撐得越久,賠得越多」的惡性循環。
你不斷試圖降價或用燒錢方式搶市佔,但客戶卻沒有因此增加,反而讓品牌價值一再被稀釋。
顧問觀點:
虧損是問題的結果,而不是問題本身。盲目追求市場份額而忽略獲利能力,只會讓公司走向一條不歸路。你需要的是重新審視你的成本結構、定價策略和核心競爭力,而非一味地在虧損的泥淖中掙扎。
徵兆3:
人才流失,核心的崩解
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企業最強大的資產。當公司內部氛圍開始瀰漫著不信任和不安,最先離去的往往是那些最有能力、最敏感的「核心人才」。他們的離職不僅帶走專業知識,更會動搖整個團隊的信心,引發骨牌效應。
觸目驚心的現實:
公司的明星員工或高階主管突然批量離職,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
員工不再主動發言或提出建議,工作氛圍死氣沉沉,充滿負能量。
團隊開始出現派系鬥爭或內部政治,而不是專注於外部競爭。
顧問觀點:
人才流失是企業內部出了大問題的訊號。這可能源於領導力的不足、薪酬福利的不公,或是對公司前景的悲觀。在公司倒閉前,員工通常是最早察覺危機並做出反應的人。
徵兆4:
客戶流失,營收的斷層
穩定的客戶是公司持續經營的基石。當你發現長期合作的客戶開始流失,或是新客戶的開發變得異常困難,這代表你的產品或服務已經失去市場競爭力,或是你的品牌信任度正在快速下滑。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引以為傲的「忠誠客戶」開始轉向競爭對手,甚至不再續約。
社群媒體或網路上的負評數量激增,你的品牌形象正在崩壞。
客戶投訴次數明顯增加,但公司內部卻沒有足夠的資源或意願去解決。
顧問觀點:
客戶流失是市場對你的「無聲抗議」。不要再將其視為單一事件,這代表你的價值主張已經不再有效。你需要緊急檢討你的產品定位、客戶服務流程和市場溝通策略,重新贏回客戶的信任。
徵兆5:高層動盪,決策的中風
領導層的頻繁更換是企業內部混亂的典型徵兆。**如果連公司的「掌舵者」都無法穩定下來,整個組織就會像一艘沒有羅盤的船,隨波逐流。**當高層開始逃避責任,甚至突然「消失」,這往往是公司倒閉前的最後一搏。
觸目驚心的現實:
CEO、CFO等核心高層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替。
創辦人或決策者突然神隱,不再參與日常決策或與員工互動。
責任無法釐清,所有人都害怕做出決策,導致公司陷入停滯。
顧問觀點:
高層不穩是企業最大的危機。一個穩定的、有遠見的領導團隊,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關鍵。當領導層出現問題,再強大的業務團隊也無法挽救頹勢。
徵兆6:
方向迷失,無頭蒼蠅的亂竄
當一家公司沒有清晰的戰略方向,就像一輛在高速公路上反覆變換車道的汽車,最終只會導致混亂和事故。頻繁更換商業模式、產品定位,代表公司內部找不到有效的獲利模式,只能不斷地「試錯」。
觸目驚心的現實:
公司每三個月就改變一次產品策略,讓員工無所適從。
你不斷投入資源在各種新業務上,但最終都無疾而終,無法聚焦核心。
顧問觀點:
戰略不清比沒有戰略更可怕。在變動的市場中,公司需要的是堅定的核心戰略和靈活的戰術調整,而不是毫無章法的盲目跟風。
徵兆7:
舉債度日,惡性循環的毒癮
健康的企業會將獲利 reinvest 回公司,以實現增長。但如果你的公司開始依賴不斷的融資或舉債來維持基本運營,這就像是染上了毒癮,每一次融資只是在延緩死亡,而不是在解決根本問題。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每個月都必須透過新的融資才能支付員工薪水或供應商貨款。
你不斷發布增資公告,但公告中的資金用途卻模糊不清。
顧問觀點:
融資應該是「加速器」,而不是「維生器」。當公司將融資視為續命的唯一途徑,這代表你的商業模式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
徵兆8:
庫存積壓,營運的血栓
庫存是「現金」的實體化,過多的庫存會嚴重佔用公司資金。如果你的倉庫堆滿了賣不出去的商品,這代表你的營運效率出了問題,或是市場對你的產品需求已經飽和或下降。
觸目驚心的現實:
倉庫庫存量持續攀升,但訂單量卻在下降。
大量退貨或囤貨現象層出不窮,但你卻沒有有效的去化策略。
顧問觀點:
庫存管理是現金流管理的關鍵一環。一個健康的企業會精準預估市場需求,避免因庫存積壓而影響資金周轉。
徵兆9:
供應鏈斷裂,命脈的切斷
供應鏈是企業運營的骨幹。當你的供應商開始拒絕合作或將你列入黑名單,這代表你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商業信譽,公司的生產或服務將會停擺。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因為拖欠貨款而被供應商停止供貨。
新的供應商因為你的負面傳聞而拒絕與你合作。
顧問觀點:
良好的供應商關係是企業的隱形資產。一旦失去信任,公司的運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徵兆10:
法律官司與負面新聞,信譽的崩壞
當公司開始頻繁捲入勞資糾紛、債務訴訟或負面新聞,這不僅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更會從根本上打擊你的品牌信譽,讓客戶和合作夥伴望而卻步。
觸目驚心的現實:
公司被員工集體提告,或因逃漏稅而被政府追討。
負面新聞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公司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顧問觀點:
這些法律問題和負面新聞,通常是冰山一角。它代表著公司內部的管理失控和潛在的經營風險。
第二:五大防範作法:為你的公司建立「防火牆」
當你意識到公司正在面臨危機,恐慌是毫無幫助的。我提供以下五大關鍵策略,幫助你在危機擴大前,為公司建立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火牆」。
防範企業倒閉作法1:
立即進行「體質健檢」,盤點現金流的每一分錢
如同人體健康檢查,企業也需要定期進行體質健檢。這不僅僅是看財報,更要深入盤點每一個細節。
執行步驟:
1.現金流盤點:立刻編製未來12個月的現金流預測表,精確掌握每一筆現金的流入與流出。了解你的現金「跑」到哪裡去,並找出可能出現缺口的月份。與銀行及合法金融公司建立融資
2.資產負債檢視:清查所有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了解客戶拖欠的款項,並與供應商重新協商付款條件。同時盤點所有閒置資產,考慮是否可以變賣以換取現金。
3.庫存清查:對所有庫存進行全面盤點,區分「暢銷品」和「滯銷品」。對於滯銷品,果斷進行促銷或清倉,將其轉化為現金,避免資金持續被凍結。
防範企業倒閉 作法2:
執行「戰略瘦身」,裁撤非核心業務與人員
在危機時刻,企業必須學會「減法」。將資源集中在最有價值的核心業務上,裁撤那些不斷燒錢、卻沒有產出的業務和人員。
執行步驟:
1.業務評估:重新檢視公司所有業務,找出那些不賺錢、甚至虧損的業務。評估其未來潛力,如果沒有明確的轉機,應果斷終止。
2.組織精簡:重新審視組織架構,將冗員或低效率的部門進行精簡。這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決定,目的在於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價值的核心團隊。
3.成本控制:全面檢視所有支出,從租金、辦公用品到差旅費用,能省則省。這不僅是為了省錢,更是為了讓員工理解公司面臨的困境,共同度過難關。
防範企業倒閉作法3:
與外部顧問合作,引進「第三方視角」
當局者迷,當企業身處危機時,內部人員往往因為情緒和利益糾葛而無法做出客觀判斷。引入外部顧問,就像是請醫生為公司進行診斷。
執行步驟:
1.尋求專業幫助:尋找在企業轉型、財務重組或法務處理方面有經驗的專業顧問。他們的客觀視角和豐富經驗,能幫助你找到內部看不到的問題。
2.制定重組計劃:與顧問共同制定詳細的企業重組計劃,包括財務重組、業務轉型、組織架構調整等。這個計劃應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
3.建立溝通機制:在顧問的協助下,與員工、供應商、債權人建立公開透明的溝通機制,讓他們了解公司的現況和你的應對方案,以重建信任。
防範企業倒閉 作法4:
重新定義核心,尋找「轉型」或「重組」的機會
危機同時也是轉機。當你意識到現有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效時,是時候思考轉型或尋求外部力量協助了。
執行步驟:
1.市場研究:重新進行市場研究,尋找新的藍海市場或尚未被滿足的客戶需求。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否可以重新定位,以符合市場趨勢?
2.戰略轉型:如果轉型是必要的,勇敢地制定新的戰略計劃。這可能意味著捨棄過去的成功,重新開始。
3.尋求併購或重組:如果公司已經走到盡頭,不要害怕尋求併購或重組的機會。將公司出售給一個有資源的買家,也許能讓你的事業以另一種形式存活下來,並讓員工獲得更好的出路。
防範企業倒閉作法5:
建立「預警系統」,從源頭杜絕危機
最有效的防範,永遠是在危機發生前。一個健全的企業應該建立一套預警系統,持續監控公司的健康狀況。
執行步驟:
1.即時數據監控:建立一個即時的數據監控儀表板,追蹤關鍵指標,如:現金流、應收帳款天數、庫存周轉率、員工離職率等。
2.定期內部審核:除了外部審核,定期進行內部審核,檢視各部門的營運效率和財務狀況。
3.建立風險應變計劃: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如: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變化等,事先制定應變計劃,確保在危機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
公司倒閉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連串問號的總和。如果你能從這些致命徵兆中覺醒,並採取果斷行動,你將能為你的事業爭取到寶貴的喘息空間。
現在,請誠實地面對你的公司。你有勇氣,做出那個艱難但正確的決定嗎?
看更多
0 0 34 0
學習精靈

09/12 00:00

27 0

推薦給你

104學習精靈

產品

23小時前

【2025 最新】Amazon搶進企業AI代理市場!全新Quick Suite工具挑戰Google與微軟
2025 年 9 月,Amazon 正式宣布進軍企業 AI 代理市場,推出內測中的 Quick Suite。這套工具以 AI 代理為核心,能自動協助企業處理研究、數據分析、文件生成與決策建議,顯示 Amazon 不再滿足於雲端基礎建設角色,而是要與 Google Gemini、Microsoft Copilot 等直接競爭。隨著「Amazon AI 代理」與「企業 AI 工具」成為熱搜關鍵字,這場 AI 生產力工具的戰爭也進入白熱化。
🚀 Amazon Quick Suite 的核心功能
自動化研究與分析:快速整理大量資訊並輸出簡明摘要,降低員工花費在基礎調查上的時間。
文件生成與內容提案:AI 可自動撰寫簡報、合約草稿與市場研究報告。
決策輔助:結合雲端大數據與 AI 模型,提供企業策略建議。
深度整合 AWS:直接與 Amazon Web Services 資料與安全架構相連,確保企業級可靠性。
📊 比較表|Amazon Quick Suite vs 傳統企業工具
| 項目 | Amazon Quick Suite (AI 代理) | 傳統企業工具(如 Office、CRM) |
| 研究與分析| AI 自動整理資訊,輸出重點摘要 | 人工整理與分析,耗時耗力 |
| 文件生成 | 自動產出簡報、報告與提案 | 需人工撰寫與編輯 |
|決策支援 | AI 提供數據驅動的決策建議 | 多依靠人員經驗與靜態數據 |
| 系統整合 | 與 AWS 深度整合,確保安全與穩定性 | 需額外串接不同平台,整合度較低
|操作效率 | 高度自動化,適合追求效率與規模化的企業| 以人力操作為主,效率受限
🎯 小結:Amazon 正式加入企業 AI 工具大戰
Amazon 這次推出 Quick Suite,不僅是補足自家在 AI 生產力應用上的缺口,更意味著 AI 代理將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在 Google、Microsoft 已搶先推出 Gemini 與 Copilot 的情況下,Amazon 的加入勢必會讓市場競爭更激烈。對企業來說,誰能率先掌握這類 AI 工具,就能在決策速度、營運效率與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
看更多
1 0 345 1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