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諾內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 PM採購助理 / 符合度分析
PM採購助理 諾內創意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不拘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蒲朝棟

主任

11/21 11:00

真正讓你離職的,是主管還是工作?
當你每週日晚上就開始焦慮、週一早上鬧鐘一響就想砸爛手機時,你的腦中一定會浮現一個念頭:我要離職!
但你真的知道,你離職的原因是什麼嗎?
有時候,你以為是受不了工作內容的枯燥,但其實是受不了主管的瞎指揮。有時候,你以為是受不了主管的職場PUA,但其實只是拿主管當藉口,逃避這份工作本身就不適合你的事實。
搞不清楚痛苦的根源,你換了工作,也只會換來一個「一樣爛的輪迴」。
小周就經歷了這個痛苦的診斷期。
小周是個優秀的專案經理,但他最近超想辭職。他的主管是個標準的慣老闆,情緒化、愛改主意、總是深夜傳 Line。小周把所有負面情緒都歸咎於這位主管。
他說:「我真的想離開這個產業了!我懷疑我根本不適合當 PM,我應該去開咖啡廳,過簡單一點的生活...」
他想起以前跟著一位好主管時,儘管工作挑戰很大,但他真的樂在其中。現在的工作內容其實沒變,但每天都被這位新主管搞到身心俱疲。
轉折點在於小周意識到,他的情緒耗竭是主管造成的,但他的技能耗竭還沒發生。他需要的不是換跑道,而是「換一條船」。
在你遞出辭呈前,你必須先為你的痛苦做一次精準的「離職前診斷」。我們將痛苦分成兩種:「情緒消耗」和「技能消耗」。
你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來判斷你該「辭掉工作」還是「辭掉主管」:
診斷一:焦慮源是什麼?
問題: 你的焦慮,是來自於工作內容本身(例如:想到要寫程式、跑業績、算帳)?還是只來自於想到要跟你的主管互動(例如:想到週一的晨會、下班後的 Line 訊息)?
判讀: 如果焦慮源是純粹的互動,那多半是主管關係問題。如果焦慮源是任務本身,那才是工作與職涯發展不符。
診斷二:技能與能量測試
問題: 這份工作,消耗的是你的「專業技能」與「腦力」?還是只消耗你的「情緒能量」與「時間」?
判讀: 如果你發現你的技能在不斷空轉、沒有成長,你的工作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的技能很OK,但情緒電池被吸乾,那是主管的有毒環境造成。
診斷三:未來角色測試
問題: 假設明天你就換了一個能力好、尊重人的主管,你願意在這個產業、這個職位上再做五年嗎?
判讀: 如果答案是「願意」,那你的核心問題是主管。如果答案是「我根本不想做這個職位了」,那你的問題就是工作本身。
診斷清楚後,你才能決定下一步的轉職建議。
三步驟,將痛苦轉為策略:
策略一:確診為「主管問題」:
先實施「向上管理」,再考慮「內部轉調」。 你的技能和熱情都還在,別浪費了!在遞出辭呈前,先實施你的「界線管理」和「專業溝通」技巧。如果無效,請利用公司的資源進行內部轉調,讓自己的職涯價值留在公司,但擺脫有毒主管。
策略二:
確診為「工作問題」:帶著薪水,邊做邊學! 你的情緒還沒崩潰,只是不喜歡工作。請不要衝動離職!你要做的是邊拿薪水,邊為你的下一個職涯規劃做準備。利用這份工作提供的資源,去考證照、去上課、去建立作品集。你的薪水,就是你轉職的「跑道基金」。
策略三:
確診為「兩者皆有」:尋找「高自治權」的新工作。 如果主管爛、工作又無聊,請立刻啟動轉職程序。你的篩選條件必須明確:「高自治權」和「強連結性」(能讓你看到工作與最終目標的連結)。
小周後來經過診斷,發現是典型的「情緒消耗」。
他沒有去開咖啡廳,而是決定「辭掉主管,不辭掉工作」。他實施了嚴格的「數位下班」界線,並在拿到一家更尊重 PM 的公司 Offer 後,平靜地離開。
他現在的新公司,還是做 PM,但他開心地說,現在的他,週一早上鬧鐘響起時,會不會感到恐懼。
你的時間和專業都很寶貴,不要讓你的「不滿」變成一個模糊的藉口。 精準地找到痛苦的根源,才能做出最對你有利的職涯發展決定。
看更多
0 0 128 0
蒲朝棟

主任

11/11 09:11

「我全都照做了啊!」把老闆的話當聖旨,為何他對你還是不滿意?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也當過那種「乖寶寶」?
老闆交辦事項,你筆記抄得最勤;老闆說的每句話,你都當成「聖旨」來執行,不敢有絲毫怠慢。你以為你這種 100% 的執行力,換來的會是讚賞與升遷。
但結果呢?你累得半死,老闆卻好像總有哪裡不滿意。你心裡充滿了委屈:「我明明都照你說的做了,你到底還想怎樣?」
Jason就是這個「乖寶寶」的完美代言人。
Jason是個行銷企劃,做事細心、態度積極。他對主管的「向上管理」,就是老闆說一,他絕不做二。
有一次,公司要爭取一個大客戶,主管在會議上指示Jason:「這個提案,客戶要的是『大格局』,你負責把我們的優勢整理出來。」
Jason聽到了「聖旨」。他心想:「大格局?那一定是要包山包海、鉅細靡遺。」
接下來的一週,他瘋狂加班,把公司成立十年來所有成功的案例、所有服務的細節流程、所有可能的執行方案,全部塞進了簡報。他做出了 50 頁、堪稱「百科全書」等級的提案。
關鍵轉折點發生在提案前一天的內部預演。
Jason信心滿滿地打開簡報。主管才看到第 5 頁(光是公司簡介就 3 頁),臉色就垮了。
主管打斷他:「Jason,我不是說要『大格局』嗎?你給我這些『小細節』幹嘛? 客戶是 CEO,他哪有時間聽你講這些執行流程?我要的是『策略』! 這根本不是我要的!」
Jason當場懵了。他一臉錯愕,心裡全是委屈:「我...我這不就是照你說的,把所有優勢都整理出來了嗎?」
Jason的困境,就是典型的「乖寶寶陷阱」。把老闆的話當聖旨,為什麼還會被罵?
因為,你只做了「聽話的執行者」,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合作夥伴」。在我的職涯諮詢中,這種「無效的努力」通常源自三種職場心態:
第一種:「聖旨接領員」。 這種人一聽到指令,就立刻低頭猛做。
他們放棄了自己最寶貴的資產——「大腦」。老闆說「往東」,他絕不往西,就算他明知東邊是懸崖。他們害怕提問、害怕質疑,把「執行」跟「服從」劃上等號。
危險點: 老闆要的是「結果」,而不是你的「服從過程」。你沒有幫老闆「思考」,你就只是個昂貴的機器人。
第二種:「指令解讀障礙」。
就像Jason,他聽到了「大格局」,卻解讀成「包山包海」。他沒有搞懂這句話背後的「真正目的」。
危險點: 老闆是「下達目標」的人,但他們不一定擅長「下達指令」。他們說的「大格局」,可能只是「五頁內讓我看到策略重點」。你沒有「反向確認」,就等於在開「指令盲盒」,開出來是驚喜還是驚嚇,全憑運氣。
第三種:「焦慮型乖寶寶」。
這種人極度害怕讓主管失望。他們不敢問「為什麼」,因為他們怕被覺得「很笨」或「在挑戰權威」。他們寧願自己猜,也不敢去「麻煩」主管。
危險點: 你因為怕被罵,所以不敢多問,結果因為做錯,被罵得更慘。這種惡性循環,是工作倦怠和主管關係惡化的主因。
那到底該怎麼辦?
建議是,你必須停止當「乖寶寶」,開始當「神隊友」。
1. 停止當「手」,開始當「腦」:先問「Why」再想「How」。 拿到任務時,永遠別急著說「好,馬上去做」。你必須先校準目標。
範例: 「主管,收到。我想先跟您確認一下,這次提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展現我們的『策略高度』,還是『執行細膩度』?這次的聽眾最在意的會是什麼?」
2. 練習「指令複誦」:用你的話,說出老闆的目標。 會議結束前,一定要做「總結確認」。
範例: 「好的主管,所以我總結一下。週五前,我要出一份不超過 10 頁的策略簡報,重點放在『A 策略』,因為 CEO 最在意的是『B 效益』。我的理解正確嗎?」
3. 提供「選項」,而不是「單一答案」。 「乖寶寶」才會只給一個答案。真正的「神隊友」,會給老闆做選擇題。
範例: 「主管,針對『大格局』,我構思了兩個方向。A 方案是策略導向,很快;B 方案是細節導向,很滿。您覺得哪個方向更符合這次的需求?」
重點提醒: 這能展現你的思考深度,並把決策權交還給老闆,讓他覺得「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Jason後來怎麼了?
那次慘痛的教訓後,他痛定思痛。下一次,主管又丟了一個任務:「去研究一下競品 B 的動態。」
他不再是那個拔腿就跑的Jason。他吸了口氣,問:「主管,沒問題。您是想了解他們『最近的行銷活動』,還是他們『長期的產品策略』?您需要的是一份快報,還是一份深度分析?」
主管愣了一下,笑了:「深度分析。下週給我。」
Jason後來告訴我,他現在工作反而更輕鬆,因為他只做「對」的事。他不再是那個累死的主管「聖旨接領員」,而是主管最信賴的「策略神隊友」。
老闆要的,從來都不是一個聽話的奴才;他要的,是一個能幫他搞定一切的將才。
看更多
0 0 293 0
Mindy 知識長

2023/09/26

自動製作一份新的排班表
我們平常上班最常使用的排班表,大家是如何製作的呢?
是不是每個月底都要手動去修改一份新的表格?
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出一份自動調整日期與星期的班表囉!
操作步驟:
1.先設定好大家想要的班表格式
2.使用開發人員-插入-微調按紐(開發人員工具開啟:檔案-其他-選項-自訂功能區-勾選開發人員)
3.在按紐上按右鍵-選擇控制項格式,設定目前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儲存格連結
4.設定日期-
1日公式:DATE(年份儲存格,月份儲存格,1)
2日公式:1日儲存格+1(向右填充至30日)
31日公式:=IF(MONTH(30日儲存格+1)=月份儲存格,30日儲存格+1,"")
5.設定星期:=RIGHT(TEXT(1號儲存格,"aaa")) 向右填充
以上五個步驟完成,就可以讓你得到一個智能的排班表啦!
看更多
12 4 33314 19
104學習

產品

2024/07/16

Excel 函數 COUNT、COUNTA、COUNTIF 差在哪?用法、語法、範例一次看懂!
你是不是經常搞混 Excel 的 COUNT、COUNTA 和 COUNTIF 函數?其實這三個都是非常實用的「計數函數代碼」,只要弄懂它們的差異與使用情境,就能大幅提升資料整理的效率!
本篇文章將用白話文帶你掌握這三個 Excel 函數的差別與範例應用,幫助你快速上手!(2025/3/25更新)
【COUNT 函數|用來計算「數字」個數】
✔ 函數說明:
COUNT 只會計算範圍中「包含數字」的儲存格,不含文字或空白。
✔ 適用情境:
需要統計分數、數量、金額等純數字資料時使用。
📌 例如統計幾位學生參加考試、有多少筆銷售記錄等。
✔ 範例說明:
範圍 A1~A10 包含:(""代表空格)
85, 90, "", 75, "ABC", 80, 95, 78, "", 88
👉 使用公式 =COUNT(A1:A10) 結果是 7(共7個數字儲存格)
【COUNTA 函數|用來計算「非空白」儲存格】
✔ 函數說明:
COUNTA 計算所有非空白的儲存格,包括文字、數字、錯誤值。
✔ 適用情境:
當你要統計填寫率或問卷回覆情況,COUNTA 就非常好用。
✔ 範例說明:
同樣範圍 A1~A10:
85, 90, "", 75, "ABC", 80, 95, 78, "", 88
👉 使用公式 =COUNTA(A1:A10) 結果是 8(因為有 8 格有內容)
【COUNTIF 函數|根據條件「有彈性地」計數】
✔ 函數說明:
COUNTIF 根據你設定的條件來計算儲存格數量,支援數字、文字、邏輯比較。
✔ 適用情境:
統計「大於某數」、「符合某文字」等條件時特別好用。
✔ 範例一:計算大於 80 的分數數量
同樣範圍 A1~A10:
85, 90, "", 75, "ABC", 80, 95, 78, "", 88
公式:=COUNTIF(A1:A10, ">80") 👉 結果為 5,因為範圍內有 5 個數字大於 80。
✔ 範例二:找出指定文字 "ABC" 出現幾次
公式:=COUNTIF(A1:A10, "ABC") 👉 結果為 1,因為 "ABC" 出現了一次。
✔ 範例三:統計小於 80 的數字個數
公式:=COUNTIF(A1:A10, "<80") 👉 結果為 2,因為有 2 個數字小於 80。
📌 補充小提醒:
COUNT、COUNTA 和 COUNTIF 是 Excel 初學者必學的 3 大函數之一,搭配 IF、SUM、AVERAGE 等常用函數一起學習效果更好!
📥 想更快上手 Excel 函數嗎?
收藏這篇文章,或搭配實際練習讓你熟能生巧!
看更多
5 1 113175 5
0 1 3772 1
知識貓星球

喵星人

2024/10/19

會議記錄怎麼寫:用結構化筆記法和數位工具、5個提升記錄質量的實用策略
會議記錄是每次會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夠幫助參與者回顧討論內容、決策過程以及未來的行動計劃。然而,許多人在撰寫會議記錄時常常感到困惑,不知道應該包含哪些重要信息。本文將深入探討「會議記錄怎麼寫」,提供實用的技巧和範本,幫助你快速、有效地整理出清晰明瞭的會議紀錄,讓每位參與者都能輕鬆理解。
✅1. 使用結構化筆記法
❤️PREP 法
觀點(Point):記下會議的主要觀點。
原因(Reason):支持該觀點的理由。
例子(Example):具體例子來佐證觀點。
重申(Point):再次強調主要觀點。
範例:
觀點:我們需要更換新的項目管理工具。
原因:因為目前的工具效率低下。
例子:使用新工具後,專案進度加快了30%。
重申:因此,換工具是必要的。
❤️2. 利用數位工具
❤️錄音與轉錄
使用 Zoom 或 Microsoft Teams 的錄音功能,可以在會後回顧重要內容。也可以使用像 Otter.ai 的轉錄工具,快速生成會議記錄。操作步驟:
開始會議前啟動錄音。
會後利用轉錄工具生成文字記錄。
檢查並整理出關鍵要點。
❤️3. 確定會議目的
在每次會議前,清楚定義會議目的。這樣能幫助你集中注意力,快速捕捉與目的相關的訊息。
❤️範例問題:
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我需要特別關注哪些主題?
❤️4. 主動參與討論
積極參與討論不僅能提升理解,也能幫助你更好地記住重要資訊。提出問題或意見,讓自己成為討論的一部分。
❤️技巧:
在會議中適時發問,例如:「這個決策的依據是什麼?」
與他人互動,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
❤️5. 簡化筆記格式
使用簡單明瞭的筆記格式,如子彈點或表格,可以幫助你快速捕捉和整理資訊。避免長篇大論,專注於關鍵要素。
❤️範例格式:
新工具提案:提高效率30%>試用新工具
專案進度:須在下月完成>設定里程碑
❤️結語
總結來說,撰寫有效的會議記錄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還能促進團隊間的溝通與合作。透過明確的結構和關鍵內容的整理,你可以確保每位參與者都能隨時回顧會議重點。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和範本能幫助你在未來的會議中,輕鬆寫出專業且實用的會議紀錄。
看更多
1 1 1982 2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