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會計或審計專業知識

會計或審計專業知識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會計或審計專業知識:該角色負責企業財務報表的準備與分析,確保符合會計準則與法規要求,並檢查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以降低風險。主要目標是保障公司財務資訊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所需技能包括卓越的數據分析能力、跨部門的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對最新稅務法規與會計準則的深入理解。面對台灣職場特有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要求,需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並持續提升專業知識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27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27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會計或審計專業知識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不知如何開始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技能挑戰:初級
目前等級:未達初級
2284 人已通過「初級」測驗,通過率73%,和學習精靈一起探索知識、增強能力!
我要挑戰
Steven Wu

稽核|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3202410019號

06/17 18:30

[稽核]KPMG發佈《2025全球舞弊者特徵分析問卷調查報告》
以下為AI協助撰寫,僅供參考:KPMG 全球詐欺犯分析報告詳細分析
## 執行摘要
KPMG 發布的《全球詐欺犯分析報告》基於過去五年內調查的 256 件詐欺案例,涵蓋至少 669 名詐欺犯,提供了企業詐欺犯罪的全面畫像1。本報告揭示了企業詐欺的典型模式、系統性漏洞以及檢測機制的現狀,為組織防範詐欺提供了重要洞察1。
## 詐欺犯基本特徵分析
## 人口統計特徵
典型的企業詐欺犯呈現出明顯的人口統計特徵:
**性別分布**
- 男性佔絕對多數:80.75%(214人)
- 女性僅佔:12.08%(32人)
- 多元性別:4.91%(13人)
- 未知:2.26%(6人)
**年齡分布**
- 主要集中在中年群體:36-45歲佔37.36%(99人)
- 26-35歲群體佔30.19%(80人)
- 46-55歲群體佔11.32%(30人)
- 年輕群體(18-25歲)僅佔1.13%(3人)
## 職業背景特徵
**職位層級分布**
詐欺犯的職位分布相對平均,從基層員工到高階主管都有涉及:
- 執行董事:30.19%(80人)
- 一般員工:24.15%(64人)
- 管理層:19.25%(51人)
- 執行企業高層:12.08%(32人)
**服務年資**
長期員工是詐欺的主要風險群體:
- 超過6年:64.91%(172人)
- 1-4年:18.49%(49人)
- 4-6年:13.21%(35人)
- 少於1年:僅3.40%(9人)
## 性格特徵
詐欺犯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被描述為「備受尊敬」、「外向友善」
- 擁有「中等到高等聲譽」
- 但具有優越感特徵
- 對雇主沒有明顯不滿
- 個人或專業生活看似正常
## 詐欺類型與金額分析
## 詐欺類型分布
**主要詐欺類型**:
1. **挪用資產**:134件(52%)
- 挪用公款:50%
- 採購詐欺:38%
2. **偽造文件**:75件(29%)
3. **詐欺性財務報告**:52件(20%)
- 其中56%涉及不當收入認列
4. **從公司偷竊**:36件
5. **網路詐欺**:33件(僅5%)
## 詐欺金額分析
**金額分布**:
- 78%的詐欺金額低於20萬美元
- $50,001-$200,000:22.26%(59件)
- $1,001-$50,000:16.98%(45件)
- 超過500萬美元:9.06%(24件)
**跨國詐欺特徵**:
- 僅佔13%的案例
- 但往往涉及較高金額
- 近半數造成500萬美元以上損失
## 部門分布
詐欺發生的主要部門:
- 營運部門:32%
- 財務部門:25%
- 執行長辦公室:25%
- 採購部門:23%
- 銷售部門:18%
- IT部門:15%
## 詐欺動機分析
## 主要動機
詐欺犯的動機主要集中在經濟利益:
1. **個人財務利益/貪婪**:137件
2. **機會主義行為**:57件
3. **個人財務困難**:49件
4. **隱藏損失以保住工作**:31件
5. **資助奢侈生活方式**:25件
6. **隱藏損失以獲得獎金**:20件
## 動機特點
- 主要動機是單純的財務利益和貪婪
- 其次是機會主義心態(「因為我可以」)
- 相對較少是為了克服個人財務困難
- 很少是為了增強或保護企業聲譽
## 系統性漏洞分析
## 內控薄弱是主因
**控制系統現狀**:
- 76%的案件歸因於內控薄弱(比上次調查的61%大幅增加)
- 51%的受害組織在詐欺發生時沒有反詐欺控制措施
- 有控制措施的組織主要採用:
- 行為準則:81%
- 內部稽核:64%
- 舉報制度:60%
## 環境風險因素
**主要風險因素**:
- **無限制權限**:49.81%(132件)
- 49%擁有無限制權限的案件,詐欺金額超過100萬美元
- 高金額詐欺與無限制權限高度相關
- **系統性問題**:44.91%(119件)
- **藥物濫用**:41.51%(110件)
- **家庭壓力**:40.38%(107件)
- **孤立工作環境**:37.36%(99件)
## 檢測機制效能分析
## 檢測方式
**主要檢測方式**:
1. **舉報機制**:45%(正式與非正式舉報合計)
- 正式舉報熱線:27.55%(73件)
- 匿名非正式舉報:17.74%(47件)
2. **管理層審查**:24.15%(64件)
3. **意外發現**:11.32%(30件)
4. **外部稽核**:7.55%(20件)
5. **內部稽核**:6.79%(18件)
6. **主動詐欺數據分析**:僅5.66%(15件)
## 檢測效能問題
- 內控系統檢測效果不佳,主要依賴外部舉報
- 主動監控和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不足
- 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說出來」企業文化
## 合作犯罪模式分析
## 合作統計
**合作模式**:
- 55%涉及合作犯罪(比上次調查下降7%)
- 45%單獨行動
**合作規模**:
- 2-5人團體:70.55%(103件)
- 超過5人:21.23%(31件)
- 1人協助:8.22%(12件)
## 合作類型
**內外部合作分布**:
- 純內部合作:39%(57件)
- 混合型合作:65件
- 純外部合作:24件
- 員工通常是主導者而非外部人員
## 合作關係
**協作者關係基礎**:
- 基於財務利益的關係:50件
- 朋友關係:18件
- 家庭關係:16件
- 曾在受害組織共事:16件
- 浪漫關係:5件
## 技術影響分析
## 技術使用現狀
**技術依賴程度**:
- 完全不使用技術:46.10%(124件)
- 稍微使用但可不用:35.69%(96件)
- 大量使用技術:13.38%(36件)
- 無法不使用技術:4.83%(13件)
## 網路詐欺特徵
**網路詐欺類型**:
- 僅佔總體詐欺的5%
- 主要包括網路釣魚、CEO詐欺、商業電郵入侵、駭客攻擊和惡意軟體
- 目標主要是獲取個人資料、服務中斷、勒索和身份盜用
## 新興技術威脅
**AI和加密貨幣**:
- 目前案例極少
- AI預期將通過「深偽技術」成為更大威脅
- 加密貨幣詐欺預期將增加
- 組織需要為未來技術威脅做好準備
## COVID-19和遠程工作影響
## 影響評估
**遠程工作對詐欺的影響微乎其微**:
- 遠程工作在詐欺中僅佔5%
- 僅9%的案件中,組織的控制或監督因遠程工作而「稍有損害」
- 顯示遠程工作並非詐欺的主要推動因素
## 遠程工作相關風險
雖然影響有限,但仍發現一些教訓:
- 偽造電子文件未受到充分審查
- 聲稱遠程工作的虛假分包商
- 僅通過視訊面試新職位候選人,缺乏面試小組
## 關鍵洞察與趨勢
## 主要發現
1. **典型詐欺犯難以識別**:通常是備受尊敬、長期服務的員工,外表看似忠誠可靠
2. **內控薄弱是根本原因**:76%的案件歸因於控制薄弱,情況比以往更嚴重
3. **權限集中風險高**:無限制權限與高額詐欺高度相關
4. **檢測主要依賴舉報**:內控系統檢測效果不佳
5. **合作犯罪常見**:55%涉及多人合作,主要是小型團體
## 趨勢變化
1. **內控薄弱問題加劇**:從61%上升至76%
2. **合作犯罪比例下降**:可能因技術提供更多單獨作案機會
3. **技術影響仍然有限**:但預期未來將顯著增加
4. **遠程工作影響微小**:與普遍擔憂相反
## 防範建議
## 六大關鍵行動
KPMG提出六項關鍵防範措施:
1. **強化內控系統**
- 引入和執行強健的內控制度
- 建立明確的權限限制
- 確保一致的監督,無論個人資歷或聲譽
2. **促進道德文化**
- 鼓勵「說出來」文化
- 提供定期的道德行為和詐欺防範培訓
3. **增強檢測機制**
- 使用先進數據分析和詐欺檢測技術
- 定期審查和更新防範策略
4. **了解交易對手**
- 對第三方進行盡職調查
- 定期檢查高風險/高支出的第三方
5. **促進協作與透明**
- 促進跨部門透明度和協作
- 對敏感職位員工進行持續監督
6. **適應技術變化**
- 跟上最新技術發展
- 投資網路安全措施並培訓員工
## 結論
KPMG的全球詐欺犯分析報告揭示了企業詐欺的複雜性和普遍性。典型的詐欺犯往往是那些最不容易被懷疑的人——備受尊敬、長期服務、看似忠誠的員工。這一發現強調了建立強健內控系統和培養道德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組織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威脅,同時加強基本的防範措施1。雖然遠程工作的影響有限,但AI和加密貨幣等新興技術預期將帶來新的挑戰。
最終,有效的詐欺防範需要多層次的方法,結合強健的內控、道德文化、先進的檢測技術以及對不斷演變威脅的持續警覺1。組織必須認識到,詐欺防範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續投入和改進的長期策略。
看更多
0 0 49 0
學習精靈

08/11 00:00

1742 53
學習精靈

01/16 00:00

1070 51

推薦給你

104學習精靈

產品

06/13 12:46

【免費報名:產品經理學習營說明會】零經驗轉職產品經理!有經驗PM累積產品作品資歷!|商業思維學院X104人力銀行
▮ 產品經理職缺拆解大公開,學會有方法的準備面試、介紹作品
▮ 一次搞懂產品職缺與展現自己的最佳攻略,產品經理學習營帶你一起職涯升級!
根據 104 人力銀行統計,近年來產品經理相關職缺在台灣增加了 50 % 以上,各種相關職缺中,如何切中要求的展現作品與經歷,面對面試或準備作品時,可以更好的展現長處,成為你是否能獲得理想 offer 的重要關鍵!
▮ 參與這場講座你將了解到
1. 產品經理職缺拆解:不同的職缺要求,代表什麼意思,如何藉此展現自己的亮點?
2. 產品經理學習營如何幫助同學累積產品資歷
3. 學習營是什麼,有什麼特色?
4. 學習內容與實作題目
5. 如何參與與產出
6. QA
【不要錯過,趕緊來報名】
看更多
1 0 6190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