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特力屋股份有限公司 / (特力屋_三峽店) 裝修專案助理管理師 / 符合度分析
(特力屋_三峽店) 裝修專案助理管理師 特力屋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高中

經歷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洪逸蓁

2023/04/09

這幾年產業變化很快,ㄧ起努力迎風而上
會excel /word /powerpoint
努力追上產業變化多端腳步
成為全方位人
同時也多方接觸
成為產業不可或缺人
不斷努力與加油
看更多
0 0 1552 0
劉威麟 知識長

nabi總知識長 / Mr. 6

2022/08/08

「自由午睡革命」即將在全球興起?WFH遠距工作帶來的壞習慣
「自由午睡」為何對全球上班族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在許多工作空間,其實是面子問題大於規定問題,歐美已有ProNappers等組織在推廣「自由午睡」計畫,那我們怎麼看這件事呢?
那就是:午睡只是其中一個項目,若我們在辦公室也可以保持如同在家一樣的放鬆之心,或許讓專業實力可以更自由奔放的發揮出來。如果說疫情WFH在家工作教了我們任何事,這就是我們所體悟到的!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1%。從小事開始累積,小知識開始學習,就在104的今日頭條知識,以及其他104學習精靈的十分鐘節目們,給您每天最有精神的起始。
(每日早上8:00-8:10準時首播)
看更多
3 0 1971 2
張錦政 Vincent Chang 知識長

曾擔任研發專員 PM head 中國分公司總經理 數位行銷公司總經理。

2022/07/19

【簡別OKR與KPI】
經營管理的理論不斷的演進,由MBO演變而成的OKR,讓Google、Twitter等國際大廠紛紛採用。OKR與績效導向的KPI到底有很差別?企業可以兩者同時執行嗎?
先簡單的用兩句話來詮釋這兩者:OKR是「領導」導向,KPI是「管理」導向。OKR是「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KPI則是「上級交代我們做的事」。
目標與關鍵結果(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它是一套溝通方法,讓所有人了解團隊最新的「共同目標」是什麼,由各部門根據這個「共同目標」各自擬定 2~4 項必須在某個時間段內完成而且可以被衡量的關鍵結果,輔助所有部門以及其成員們專業分工、同心協力地完成這個「共同目標」。但OKR的手法,並未實際與部門與員工的績效直接掛鉤,在推動與執行上有可能會缺乏動力。
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將團隊最上層的績效指標由上而下展開,並設定各個層級的績效目標、績效考核與績效面談。KPI 著重在時限內完成績效目標,並依據評分標準給予賞罰,這種方式確實能激發與提升工作效率。缺點是由於是由上而下展開,負責執行的員工一味地追求目標的數字,因不明了團隊的總目標與願景,有可能會努力錯了方向。
🔑擇善固執
企業可以兩者同時執行嗎?從理論上,領導與管理是可以並行的,這兩者之間還有著某種程度的互補作用。但是從執行面,並不建議同時導入兩種管理手法,因為伴隨著管理手法會有蠻多的paper work,會消耗掉不少員工的戰力,最好是根據我們所要進行任務的屬性,選擇適合的方法,並設法補償其不足之處,例如,讓OKR能與員工的績效連結,KPI的推行同時也讓員工清楚團隊的大目標與願景。
如果喜歡這類型的文章,請幫我按讚、分享,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V大創客筆記本 : https://reurl.cc/Opdn6y
讓我們一起分享生活、職場或是創業路上的點點滴滴,不斷累積人生的智慧。
看更多
3 1 971 0
Terry Yang

數位內容經理

2022/06/28

【選讀】居家上班易生勞資爭議?學者:應明訂WFH監控指引
這是一篇刊載在《聯合新聞網》的評論性質新聞,主要是由銘傳大學法律學院長劉士豪口述,記者江睿智採訪整理,但內容討論到「WFH」易生的勞資糾紛和建議解法,滿值得大家研究的。
疫情衝擊讓混合式上班模式成為全球風潮,依據國內企業實施居家上班的經驗,雇主數位監控(如要求員工必須全程開視訊、隨時在線上待命)常造成勞資爭議,企業可能會擔心員工在家上班會摸魚打混、員工又不願意被公司侵入個人隱私領域,中間的界線確實不好分清楚。
學者建議:勞動部應明訂在家上班監控指引,明訂雇主只能監督監視工作流程,而不是監督個人,例如不能監視個人家裡狀況、上幾次廁所,讓業界有所遵循,也避免過度監督。
此外,勞工居家上班衍生成本,包括通訊設備及費用、辦公桌椅等,應在指導原則中明訂由雇主提供或補助,至少應該要勞資協商補助金額,而不是全由勞工自行負擔。
▼ 點我看全文
#職場力提問:您有WFH的經驗嗎?哪件事情在WFH最讓你不適應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吧!
|#104職場力|https://104.tw/w/CayX
|#人資充電|https://104.tw/w/gjUo
看更多
1 0 862 0
蔡明淳

作者

2022/05/06

計劃不總是如預期?不要想著「成功」,而要想如何「不失敗」
展開一段新的職涯、進入人生的新階段時,總會下定決心要好好規劃時間,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要培養新技能、工作更有效率、按時運動……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成功?
讀書及寫作計畫做得很漂亮,卻無法達成,對這樣的自己越來越失望……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幫我嗎?
時間與效率管理是我們一直想探究的議題。也許你過去學過時間管理矩陣、GTD時間管理、番茄鐘工作法……,但真的可以落實到生活上,效率真的提高了嗎?
之前看了一本書《成功最關鍵的事:管控「不如預期」》。這本書在講的就是我們做時間管理常不小心踏進的誤區。作者是日本的心理戰略師DaiGo,之前我寫過《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這本書的書評,作者是同一人。
這本書不是教你怎麼「成功」做時間管理,而是如何管理時間「不失敗」。作者提到,大部分的日本人不是樂觀主義者,而是悲觀主義者。樂觀主義者認為自己這次成功,下次也會成功。悲觀主義者認為,這次雖然成功了,但下次還是有可能會失敗。先了解自己是什麼類型的人,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大部分人時間管理失敗的原因,就是太過「樂觀」。以為自己2小時就能寫好一份企劃書,於是在行事曆安排兩小時的時間。卻沒有估算到,這兩小時內上司可能臨時來找你、電話突然響起、自己心情不好效率導致低落等等情形。
因此我們可以事先擬定好各種不同的作戰計劃。如果本來要去健身房運動,卻因為上司突然交辦事項導致加班。如果這種情形發生的話,就改成走路回家代替運動,而不是讓自己休息一天。一旦休息一天,就有可能休息二天、三天,讓自己離目標遙遙無期。
那你會說,哇,那不就做什麼事都不能休息了。並不是說不能休息,而是要「刻意」安排休息時間。例如說,讓自己一週有一天是不運動、也不忌口的大吃大喝日。重點是,這一天是「你自己安排的」,而不是突發狀況產生,被迫這樣做。主動安排休息時間,讓自己的對人生的掌控程度提高,也會加強你自己實踐的信心。
看更多
7 0 4753 1
張塔莎 知識長

ESG|CSR|品牌溝通|行銷公關|科技業

2022/02/15

初入職場,別讓不經意的工作習慣壞了往後的職場品味
隨著暑期實習開始,或是畢業生初入職場,有很多人找工作的方式跟找餐廳一樣,往往太過看重網路上的評價,或是過度在意工作職缺的品牌、薪水或福利,而忽略很重要的一件事──一開始一起工作的主管、同儕、工作環境所形塑的習慣,往往會跟著自己走上之後的職涯路,而成為個人職場品味的一部分。
我們或許都知道,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和金錢觀,很多都是從原生家庭培養或形塑出來,而一旦定型了,就必須要花更多的意志力與時間,才有辦法扭轉或至少產生些可見的改變。職場習慣的培養也同此理,環繞著自己身邊的人、事、物,就是決定長期職場品味的要素,特別是在初入職場的幾年最為關鍵。
記得剛開始進入公關產業,最基本的文書處理(文件種類、樣式、格式還有字體選擇與字型大小)、溝通/電話禮儀(跟客戶、跟媒體、跟廠商),還有對於細節的掌握程度(場勘用檢核表確保場地該看的細節都有看到、提案用常用架構確保細節不遺漏、客戶與媒體背景跟個人偏好),每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學習環節。
那時,有幸有比較資深的同事手把手帶著、處理這些需要高度執行力跟細節掌握度的基礎工作,也有總監帶著了解產業的動態還有客戶產品的背景與技術資訊。一直要到自己開始帶人或接觸到更多的客戶,才真的了解,原來要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不是職場人隨著時間必然培養出來的標準配備技能,而是需要長期刻意練習的一項功課。
看更多
3 0 922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