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玉山銀行_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私銀財管】私銀投資諮詢顧問 Private Banking Investment Consultant / 符合度分析
【私銀財管】私銀投資諮詢顧問 Private Banking Investment Consultant 玉山銀行_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未具備
要求經歷3年以上
顧問 金融研究員 投資經理人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11/17 22:13

從創業起步0到1成長轉型:避開拆夥與團隊崩解的關鍵
從創業起步0到1成長轉型:避開拆夥與團隊崩解的關鍵
一、起步階段(“0 → 1”)
• 內容重點:如教授在「創業起步學」中所講,起步階段需聚焦行銷、市場定位、產品/服務設計、團隊初建。
• 核心任務包括:撰寫創業企劃書(從理念、願景、市場分析、營運策略到風險評估)
• 常見風險:產品定位不明、目標市場不清、資源配置不足、團隊角色混亂、早期現金流忽略。
二、成長階段(“1 → N”) — 延伸討論
• 在已有初期驗證/市場進入後,組織需從「創始型操作」轉為「規模化運營」。
• 關鍵挑戰:
o 流程制度化: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專業管理制度。
o 團隊升級:創辦人放權、引入專業經理人、角色再定義。
o 資金與成本控制:擴張往往伴隨成本快速上升、風險增加。
o 組織文化變遷:從小團隊氛圍轉向較大型化企業文化,需變革。
• 若未能應對上述,可能導致成長停滯、內部矛盾、效率下降。
• 建議:創辦人應察覺自己角色需轉變;設計組織與團隊架構與成長同步;重視流程與系統,避免只靠創辦人的個人魅力而運作。
三、拆夥/團隊崩解風險
• 可從教授「合作失敗」等一般創業案例中延伸探討。
• 常見原因包括:
o 風險承擔與付出不平等:合作夥伴投入程度不同,預期差異大。
o 權責角色不明/決策權不一致:創辦人/合夥人對未來方向、資源投入或角色期待不同。
o 資金、收益與權益分配焦點未事先明確:尤其當公司開始盈利/擴張時,分配機制若不清晰易衝突。
o 團隊成長後角色與目標變化:原來小團隊模式無礙,但當擴張時,合夥人可能不適應新的角色或制度。
• 建議:
o 在創業早期就協議明確夥伴間的投入、報酬、退出機制。
o 隨規模擴大,定期檢視團隊角色與合作機制是否仍適配。
o 當團隊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應重視建立治理制度、透明的溝通機制、績效評估體系。
o 預備退出或轉讓機制,避免「卡位」或「執念」導致拆夥成本過高。
四、行動方案
• 創業者須具備階段意識:知道自己所處階段(起步、成長、成熟)並採取對應策略。
• 團隊與組織同步成長:創辦人個人能力+團隊結構+制度流程需一起變化。
• 提前防範拆夥與崩解風險:透過明確協議、角色定位、尊重變化與制度化提升穩定性。
• 建議行動清單:
1. 寫下目前公司所處階段與對應挑戰。
2. 檢視創辦人角色與組織結構是否匹配現階段。
3. 與合夥人/主要團隊成員討論投入、權責、退出機制。
4. 制定下一階段流程/制度優化計畫(如 KPI、績效、流程化、專業人員引入)。
5. 安排定期檢視時間節點(每 6 或 12 月)檢測成長與合作機制是否失衡。
看更多
0 0 25 0
蒲朝棟

主任

11/11 09:11

「我全都照做了啊!」把老闆的話當聖旨,為何他對你還是不滿意?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也當過那種「乖寶寶」?
老闆交辦事項,你筆記抄得最勤;老闆說的每句話,你都當成「聖旨」來執行,不敢有絲毫怠慢。你以為你這種 100% 的執行力,換來的會是讚賞與升遷。
但結果呢?你累得半死,老闆卻好像總有哪裡不滿意。你心裡充滿了委屈:「我明明都照你說的做了,你到底還想怎樣?」
Jason就是這個「乖寶寶」的完美代言人。
Jason是個行銷企劃,做事細心、態度積極。他對主管的「向上管理」,就是老闆說一,他絕不做二。
有一次,公司要爭取一個大客戶,主管在會議上指示Jason:「這個提案,客戶要的是『大格局』,你負責把我們的優勢整理出來。」
Jason聽到了「聖旨」。他心想:「大格局?那一定是要包山包海、鉅細靡遺。」
接下來的一週,他瘋狂加班,把公司成立十年來所有成功的案例、所有服務的細節流程、所有可能的執行方案,全部塞進了簡報。他做出了 50 頁、堪稱「百科全書」等級的提案。
關鍵轉折點發生在提案前一天的內部預演。
Jason信心滿滿地打開簡報。主管才看到第 5 頁(光是公司簡介就 3 頁),臉色就垮了。
主管打斷他:「Jason,我不是說要『大格局』嗎?你給我這些『小細節』幹嘛? 客戶是 CEO,他哪有時間聽你講這些執行流程?我要的是『策略』! 這根本不是我要的!」
Jason當場懵了。他一臉錯愕,心裡全是委屈:「我...我這不就是照你說的,把所有優勢都整理出來了嗎?」
Jason的困境,就是典型的「乖寶寶陷阱」。把老闆的話當聖旨,為什麼還會被罵?
因為,你只做了「聽話的執行者」,而不是「解決問題的合作夥伴」。在我的職涯諮詢中,這種「無效的努力」通常源自三種職場心態:
第一種:「聖旨接領員」。 這種人一聽到指令,就立刻低頭猛做。
他們放棄了自己最寶貴的資產——「大腦」。老闆說「往東」,他絕不往西,就算他明知東邊是懸崖。他們害怕提問、害怕質疑,把「執行」跟「服從」劃上等號。
危險點: 老闆要的是「結果」,而不是你的「服從過程」。你沒有幫老闆「思考」,你就只是個昂貴的機器人。
第二種:「指令解讀障礙」。
就像Jason,他聽到了「大格局」,卻解讀成「包山包海」。他沒有搞懂這句話背後的「真正目的」。
危險點: 老闆是「下達目標」的人,但他們不一定擅長「下達指令」。他們說的「大格局」,可能只是「五頁內讓我看到策略重點」。你沒有「反向確認」,就等於在開「指令盲盒」,開出來是驚喜還是驚嚇,全憑運氣。
第三種:「焦慮型乖寶寶」。
這種人極度害怕讓主管失望。他們不敢問「為什麼」,因為他們怕被覺得「很笨」或「在挑戰權威」。他們寧願自己猜,也不敢去「麻煩」主管。
危險點: 你因為怕被罵,所以不敢多問,結果因為做錯,被罵得更慘。這種惡性循環,是工作倦怠和主管關係惡化的主因。
那到底該怎麼辦?
建議是,你必須停止當「乖寶寶」,開始當「神隊友」。
1. 停止當「手」,開始當「腦」:先問「Why」再想「How」。 拿到任務時,永遠別急著說「好,馬上去做」。你必須先校準目標。
範例: 「主管,收到。我想先跟您確認一下,這次提案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展現我們的『策略高度』,還是『執行細膩度』?這次的聽眾最在意的會是什麼?」
2. 練習「指令複誦」:用你的話,說出老闆的目標。 會議結束前,一定要做「總結確認」。
範例: 「好的主管,所以我總結一下。週五前,我要出一份不超過 10 頁的策略簡報,重點放在『A 策略』,因為 CEO 最在意的是『B 效益』。我的理解正確嗎?」
3. 提供「選項」,而不是「單一答案」。 「乖寶寶」才會只給一個答案。真正的「神隊友」,會給老闆做選擇題。
範例: 「主管,針對『大格局』,我構思了兩個方向。A 方案是策略導向,很快;B 方案是細節導向,很滿。您覺得哪個方向更符合這次的需求?」
重點提醒: 這能展現你的思考深度,並把決策權交還給老闆,讓他覺得「你跟他站在同一陣線」。
Jason後來怎麼了?
那次慘痛的教訓後,他痛定思痛。下一次,主管又丟了一個任務:「去研究一下競品 B 的動態。」
他不再是那個拔腿就跑的Jason。他吸了口氣,問:「主管,沒問題。您是想了解他們『最近的行銷活動』,還是他們『長期的產品策略』?您需要的是一份快報,還是一份深度分析?」
主管愣了一下,笑了:「深度分析。下週給我。」
Jason後來告訴我,他現在工作反而更輕鬆,因為他只做「對」的事。他不再是那個累死的主管「聖旨接領員」,而是主管最信賴的「策略神隊友」。
老闆要的,從來都不是一個聽話的奴才;他要的,是一個能幫他搞定一切的將才。
看更多
0 0 223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10/30 21:19

顧客滿意與顧客抱怨處理 龍鴻航業 (綠島之星)主管培訓班
顧客滿意與顧客抱怨處理 龍鴻航業 (綠島之星)主管培訓班
授課老師:詹翔霖老師
主題:顧客滿意與顧客抱怨處理
一、顧客滿意的重要性
1. 提升品牌忠誠度 - 滿意的顧客更可能成為長期顧客。
2. 促進口碑傳播 - 滿意的顧客更傾向推薦產品或服務。
3. 增加企業競爭力 - 高滿意度有助於在市場中建立優勢。
二、影響顧客滿意的關鍵因素
1. 產品或服務質量 - 確保產品或服務符合或超越顧客期望。
2. 價格合理性 - 提供符合市場價值的定價策略。
3. 服務體驗 - 包括溝通效率、員工專業度與態度。
4. 售前.中.後服務 - 提供完善的售後支援與問題解決方案。
三、顧客抱怨的處理原則
1. 快速回應 - 第一時間回應顧客,展現重視態度。
2. 傾聽與理解 - 耐心聆聽顧客問題,避免過早下結論。
3. 提供解決方案 - 根據問題性質提供具體且可行的解決方法。
4.跟進與檢討 - 確保問題徹底解決,並檢討改進流程。
四、建立有效的抱怨處理機制
1. 設置多元反饋管道 - 如電話、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等方式。
2. 培訓員工應對能力 - 提升員工處理衝突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3. 數據分析與改進 - 定期分析抱怨數據,找出根本原因並改進。
五、春木建設案例分享與海港自助餐成功要素
1. 成功案例分享 – 漢來食物中毒通過快速回應與誠懇道歉挽回顧客信任。
2. 成功要素總結 - 透明溝通、專業處理與持續改進是關鍵。
六、結尾回饋與QA
1. 重視顧客滿意與抱怨處理,將是龍鴻航業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2. 持續優化內部行銷及服務流程,以應對市場變化與顧客需求。
看更多
0 0 54 0
蒲朝棟

主任

10/27 16:23

從安靜崩裂到真實連結
每個辦公室裡,都有一種不敢說出口的沉默。
有人悶著頭加班、有人假裝沒事、有人心裡已經崩壞,嘴上卻仍說:「我沒事啦。」
這些看似穩定的表面,其實正在默默碎裂。這,就是所謂的「安靜崩裂」。
但故事到了這一篇,要開始說「轉變」——一個從安靜走向真實連結的轉折。
故事主角是一位叫阿庭的產品經理。
他所在的部門剛經歷一波改組,新主管上任後,大刀闊斧調整流程、加速專案節奏。阿庭雖然心裡有疑慮,但想著「反正說了也不會改」,便選擇閉嘴配合。
幾週後,團隊氣氛越來越緊繃。開會時沒人發言,連私下聊天都減少。
新主管以為大家默契很好,殊不知,這份「沉默」早已是壓力的代名詞。
直到某天,系統更新出包,造成重大客訴。主管氣得拍桌:「為什麼沒人提早警告我?!」
全場鴉雀無聲,沒人敢說,其實阿庭兩週前就提出過風險,但當時主管只回:「先別拖進度。」
那一刻,他感到一股強烈的無力——不是對工作,而是對這種假性合作的職場氛圍。
事件後,公司請外部顧問協助重建團隊溝通。第一次「情緒會議」上,阿庭原本仍想沉默,但顧問問了一句:「你們覺得現在的氣氛,像不像彼此都在害怕對方?」
他愣了一下,然後點頭。那一刻,有人開始笑出來,有人紅了眼眶。原來,大家都一樣累,只是沒人敢先承認。
從那之後,主管開始學會「先聽」,而不是「先說」。
團隊也試著用「我覺得」取代「你怎麼不」,讓對話變得柔軟一點。
阿庭後來在一次檢討會上主動發言:「其實我們不是不想配合,只是想知道被聽見的時候,努力才有意義。」
那句話讓主管沉默了幾秒,然後回:「我懂,從今天開始,我會聽完再回。」
全場第一次,有人露出真正的微笑。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心理安全感」,這指的是一個團隊成員能在沒有恐懼的情況下表達意見、提出問題與承認錯誤。研究顯示,有高心理安全感的團隊,創新力與績效平均比一般團隊高出30%。
原因很簡單:真實的溝通,才有真正的連結;真正的連結,才有健康的組織。
阿庭的團隊在幾個月後重新調整協作模式,不再以「誰出錯」為導向,而是問:「這次我們學到了什麼?」
他發現,當大家開始願意說真話,工作不僅更有效率,甚至連下班聚餐都變得更熱鬧。
那份「回到真實」的輕鬆感,就像是集體鬆開了一口長久憋著的氣。
在職場裡,安靜崩裂不是天災,而是文化的後遺症。
它提醒我們:再有效率的制度,也比不上被理解的關係。
而從「安靜」到「真實連結」,往往只差一個願意開口的人。
或許那個人,就是現在的你。
看更多
0 0 301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08/23 23:12

銀髮族人力運用講座 精進自我就業力
銀髮族人力運用講座 精進自我就業力
詹翔霖老師演講主內容
銀髮再就業不僅是個人層面的選擇,銀髮族就業市場分析與職涯方向是目前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更是社會資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人力資源,透過政策支持、企業文化轉型以及個人努力,如何協助銀髮族重新進入職場並發揮其經驗與專長,銀髮族就可以在職場中找到新的定位並創造價值,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創新的就業或創業模式,並創造友善且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讓每位銀髮族都能擁有充實且有意義的職涯生活。
一、主題介紹
1. 銀髮再就業的重要性
2. 社會資源與銀髮族人力的有效利用
二、銀髮族就業市場分析
1. 現階段銀髮族就業市場的需求與挑戰
2. 職涯方向的多元性選擇
三、政策支持與企業文化轉型
1. 政府現有資源及政策促進銀髮族再就業
2. 企業文化如何包容銀髮族並發揮其價值
四、個人努力與職場定位
1. 銀髮族如何精進自身技能與專業
2. 找到新的職場定位,展現經驗與專長
五、漸進式退休的人力運用展望
1. 創新的就業模式與創業機會
2. 建立友善且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
六、結論與QA
1. 讓每位銀髮族擁有充實且有意義的職涯生活
2. 銀髮族在職場中創造價值,回饋社會
看更多
0 0 531 0
Trulli Wu

產品經理

08/21 11:41

Palantir:數據的煉金師: 將資料化為黃金價值,幫你快速找到決策答案
🔍 Palantir 是什麼?
如果把資料比喻成「金礦」,那麼 Palantir 就像是一台 超級礦機。
它能把看似雜亂的數據,挖掘出隱藏的關聯,讓決策者快速找到答案。
想像一下,你是一家大公司的老闆,每天面對著來自四面八方、如雪片般飛來的數據:銷售報表、客戶資料、供應鏈庫存、甚至是社群媒體的輿情。這些數據就像一堆雜亂無章的樂高積木,你就算花上一整天也拼不出一個完整的模型,更別說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線索。
這時,Palantir 就像一位擁有超能力的數據建築師,它能將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數據,像施展魔法般地串聯起來,並透過視覺化介面,將複雜的數據關係呈現在你眼前。這不僅僅是把數據變成圖表,它更像是在為你打造一個互動式的「數據地圖」,讓你可以在上面自由探索、挖掘,甚至預測未來的趨勢。
Palantir 最早因為被 CIA 和美國國防部使用 而聞名,用來追蹤恐怖份子與情報分析。後來,它的應用逐漸擴展到 企業與政府部門,幫助解決複雜的商業與社會問題。
🚀 它能做什麼?(專業工作者視角)
對於專業人士來說,Palantir 不只是「數據分析」,而是一個 決策支援平台,常見的應用包括:
- 供應鏈管理
讓跨國企業即時掌握物流瓶頸,預測風險,確保不斷貨。
- 金融風險控制
銀行可以透過 Palantir 把不同來源的交易資料拼起來,快速找出異常行為。
- 醫療研究
在疫情期間,Palantir 幫助各國政府追蹤疫苗分配與病患數據。
- 企業決策優化
從產品銷售數字、用戶行為,到內部成本結構,全部能在 Palantir 平台上串接,讓主管看到一個「全景儀表板」。
💡求職者不可不知的 Palantir 職場趨勢
對於正在尋找職涯方向的求職者來說,理解 Palantir 不僅能讓你增加談資,更能讓你預見未來的職涯趨勢。
- 數據分析師: 傳統的數據分析師可能專注於單一工具,但未來企業更需要能跨領域、跨部門整合數據的人才。熟悉 Palantir 這類平台能證明你具備「全局觀」的數據思維。
- 產品經理(PM): 懂數據的 PM 才是好 PM。如果你能將 Palantir 的功能應用到產品開發上,例如用它分析用戶行為來優化產品體驗,你的價值將遠超一般 PM。
- 商業顧問: 商業顧問的核心在於解決問題。而 Palantir 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洞察能力,能幫助顧問更快速、更精準地診斷企業問題,並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
總結來說Palantir 不只是頂尖企業和政府用的「黑科技」,它的核心價值是:把複雜數據轉化成清晰的決策洞察。
無論你是專業工作者,還是想在求職市場中脫穎而出的新鮮人,理解 Palantir 背後的思維模式,都能幫助你提升價值。
看更多
0 0 990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