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健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製造管理師 / 符合度分析
製造管理師 健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17 12:26

【抱怨是會上癮,不是不能講,而是怎麼去講】
面對美國近期關稅調整,以及各個國家的不同因應,整個世界局勢走向越來越動盪,各公司面對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面對交付的任務要求越來越嚴峻,抱怨是很自然的反應。但若養成了一種習慣性抱怨,反而會慢慢吞噬掉你本來的積極和判斷力,讓自己卡在原地,反而可能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1. 習慣抱怨會讓人停止思考,降低克服問題的動力
因為抱怨都是針對不合理的部分,所以一個人當習慣抱怨後,會讓人習慣專注在自我遭受的困難和不滿上,而大大忽略了思考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長期下來這種負面情緒容易消磨掉積極性,讓人更難鼓起勇氣去挑戰困難。
其實職場中的每個挑戰都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轉換角度多去想解決方法,不僅能減少無力感,透過成功解決問題點,也會進而增加個人成就。
2. 抱怨者容易集結成「抱怨聯盟」,進一步更影響工作推動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抱怨者往往也會吸引其他有相同情緒的同事,久而久之會形成所謂的「抱怨者聯盟」。這樣的氛圍更容易去放大團隊內的消極能量,不僅更難去找出改善方法,還會影響到整體團隊的工作推動。變成主管眼中要特別盯緊的一群。
職場最需要的不是同仇敵愾的怨友,而是能夠一起看見問題、共同想辦法的戰友,與其將時間用在建立彼此抱怨認同感,不如改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尋找解決方法,彼此鼓勵支持,這樣可以讓團隊更有向心力去應對挑戰。
3. 小抱怨同樣可能成為致命傷,影響職場信任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啊我只是隨便講講,開個玩笑而已啦。」。但若被其他有心人士故意傳遞給主管或其他同事,甚至是被曲解或渲染放大,那一定會嚴重影響到上級對個人的信任。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無心的言語往往會成為別人攻擊的素材。所以停止隨意抱怨,有助於大大降低自己在職場中被惡意中傷的風險。
4. 抱怨不如反應需求,尋求協助才是關鍵
職場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遇到瓶頸時不妨將情緒性的「抱怨」轉為尋求協助的機會,比起說「我覺得這個要求真的很蠢很不合理」,不如換句話說:「我卡在某個地方需要資源,想問看看長官是否能夠協助?」讓主管或同事了解自己面對的挑戰,因為不是由情緒主導溝通時,對方也會樂於協助,能有效解決問題,也能讓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更和諧。
5. 感到情緒即將爆發,找對出口最重要
當真的遇到難以忍住,想要發洩情緒時,不要在辦公室裡亂放火,這樣會波及到身旁無辜的人。透過與親近的人傾訴,可以更無顧慮的釋放情緒壓力,不會影響到工作發展。
但要提醒透過親友釋放壓力,是暫時的進行紓解,最後還是要回到影響點進行討論及改善,不然隨著抱怨的等級一次次增高,還是會去影響到平常工作的表現,需要從源頭進行改善。
適度的抱怨能紓解情緒,但過度習慣性的抱怨,卻會讓自己陷入負面循環。學會轉化抱怨變成改善及提升的動力,才是面對困難的最佳心法,迎向更多的機會
0 0 47 0
Mindy 知識長

2023/09/26

自動製作一份新的排班表
我們平常上班最常使用的排班表,大家是如何製作的呢?
是不是每個月底都要手動去修改一份新的表格?
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出一份自動調整日期與星期的班表囉!
操作步驟:
1.先設定好大家想要的班表格式
2.使用開發人員-插入-微調按紐(開發人員工具開啟:檔案-其他-選項-自訂功能區-勾選開發人員)
3.在按紐上按右鍵-選擇控制項格式,設定目前值、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儲存格連結
4.設定日期-
1日公式:DATE(年份儲存格,月份儲存格,1)
2日公式:1日儲存格+1(向右填充至30日)
31日公式:=IF(MONTH(30日儲存格+1)=月份儲存格,30日儲存格+1,"")
5.設定星期:=RIGHT(TEXT(1號儲存格,"aaa")) 向右填充
以上五個步驟完成,就可以讓你得到一個智能的排班表啦!
6 2 20614 11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14 12:05

【明明都是換工作,為什麼他工作越換越好,我卻越換越慘?】
在做履歷建檢時,有注意到一種現象,對於那種頻繁更換工作,每段期間都不長的夥伴,他們過往的職缺類型、工作內容大都大同小異,然後對方也會提到自己工作越換越差,而且越換也越沒信心,然後甚至會想要轉職,但又不知道要轉哪種類型的職缺,就是一整個茫然。
【不是換工作本身行為不對,有時是我們換工作的背後邏輯不對】
當我們把換工作的重心放在「在這裡工作讓我情緒不好」,而不是「我想在這裡取得那些技能跟成果」時,離職就會變成是種情緒反射。
「主管對我很兇,我要離職」
「同事冷待難相處,我要離職」
「工作氣氛不好,我要離職」
「三個月沒加薪,我要離職」
「請假很難請,我要離職」
變成每次離職都是為了離開「情緒上的不舒服」,可是短期的經驗也很難在該工作中取得真正的技術及成果,換來換去也很難跳脫出該產業,也造成面試時很難回答的離職原因,無法幫助自己找到更好的工作。
【如果是因為重複性原因離職,那應該要思考這是不是該突破的瓶頸】
我剛出社會時,因為脾氣暴躁,會因為工作分配公平性,又或是排班不公問題跟主管大吵起嚴重衝突,也因為這樣有幾次憤而離職。但後來發現是我平常就只想悶著頭做自己工作,也沒什麼在尊重主管,所以在主管面前我也一直都是頭痛人物,當然遇到需要取捨時,我往往就是被優先犧牲的那位。
但老是因為這個原因離職也不是辦法,後來就選擇看書學向上管理,除了尊重主管建立好彼此關係外,也持續提升自己對於主管的重要性,後來就沒有遇過工作分配以及排班不公平的問題,也才真正理解到向上管理的重要性。
【規劃自己的職涯,重要的是先想好自己要什麼】
如果被問到自己想要怎樣的工作,應該所有人都能馬上回答,「錢多、事少、離家近」,但如果再做進一步追問時,就不一定大家心裡都有明確的答案。
「所謂的錢多是希望年薪多少?2年後是多少?5年後又要變多少?」
「事少是怎樣才算事少?是指一周上班幾天?還是一天工作幾個小時?」
「離家近是指通勤時間多少分鐘內?WFH?數位游牧?」
「錢多、事少、離家近如果要選出重要性,心中的排序又是什麼?」
因為自己的需求尚未明確時,很容易會在看到媒體介紹產業時,就會想要去跟從,但這個產業跟領域工作型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又不一定,反觀那些職涯走得較穩定的夥伴,大多會思考自己的目標、以及接下來自己想要做什麼。
如果只是盲目跟風別人的選擇,只會讓自己在職場像個觀光客,到處走馬看花,卻沒有真正累積自己的主場經驗。
【別人看似工作越換越好,事實上真的就是這樣嗎?】
因為社交媒體的發達,人大多會選擇讓其他人看到風光得意的一面,好的工作成就、好的事業發展,但在這些背後所承受的痛苦與壓力,卻不一定會講出來,所以每個人看起來好像都是一帆風順,但背後都是鴨子划水般的努力不懈,所以與其一味去羨慕那些人的幸運,重要的還是自己是否能夠與他們一樣的認真及努力。
為什麼會工作越換越慘,「目標沒設定、技能沒得到、離職太衝動」,結果讓 離職變成只是個逃避情緒的退路,真正的離職應該是做好「理解自己要的、進行技能準備,以及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當我們能夠開始釐清自己所要的、善用每一次工作的經驗當養分,不追求完美選擇,只追求「比規劃理想工作更接近一點」,那麼工作就會慢慢越換越好、職涯也會越走越穩。
0 0 91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09 12:00

【吃苦就是吃補,我所認定的吃苦真的是有意義嗎?】
以前我曾經做過一件傻事,在冬天騎車上下班或出門時,那怕手套就放在機車車廂,但不管颳風下雨我都堅持不戴手套,而且在環境溫度6度下,真的是會讓手完全凍僵無法動彈,但最後每次也都是選擇堅持撐過去。
還記得那時候我都跟自己說,這就是上天對自己的耐力考驗,如果連這點困難都無法撐過去,那我的意志力要怎麼面對職場的那些挑戰。
我知道聽到就覺得有夠蠢,就靠著這種沒啥意義的原因,竟然堅持了快2年,然後到了某天真的超低溫+大雨,手都凍到都幾乎無法動彈時,我終於忍不住戴起了手套,雖然最後手套也淋濕了,但相對起來比起沒戴手套,已經保暖非常非常多,也不會影響到騎車安全,之後天氣冷時我就開始手套戴好戴滿,事實上也發現對於職場忍受力也一點都沒有影響。
現在回想起來,只覺得那時候「真的是頭殼被撞到」,但那時候的我卻又是如此的堅信不移,之後也讓我開始全面性檢討。
「 所謂我認定的吃苦真的是有意義嗎? 我是不是應該要對自己更友善一點?」
因為在職場中的苦,往往不是「All or Nothing」,重點有其程度上的差異,我們可以思考那些苦是該面對該扛的,那些又是在傷害自己的健康甚至是價值觀。
【忍受無止盡的加班,不是付出就會被看見】
配合公司加班是合理的,但如果加班變成是理所當然,又或是就算沒事也要硬留下來加班,那不僅是對自己時間及精神的消耗,當然也不可能會去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會變成有事都慢慢拖,這對於公司及個人來說都是不樂見的。
【忍受情緒勒索,不是討好就會被認同】
有時候我們會收到看似稱讚實際綁架的話,就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當運動過度時,身體會用疲累及痠痛去提醒警告自己,但精神上提醒是困難的,有時候在長久的情緒勒索下,總是選擇自己吞下去也可能會造成精神潰堤。
我們是自己身體的主人,當然也是精神上的主人,有不合理就要提出,這是對團隊分工的責任,也是對自己的責任,否則再多的忍讓也是讓自己更委屈。
【忍受不公待遇,不是配合就會迎來公道】
對於工作用心努力付出是個人的責任,但被跳過升遷或是薪資長年不調,有時候不是努力不夠,而是體制及文化的影響,如果一再的忍讓也可能讓對方認為是可全盤接受,這樣心中所期待的公道,也是很難能夠到來的。
【忍住不想對人傾訴,不是堅強而是內傷的開始】
就如同一開始提到我的蠢行為,如果我可以更早跟人提到這個想法,搞不好很早之前就會被周遭的人罵醒,當然更不用再忍受2年,機器跟身體都需要安排定期檢查了,精神當然也有需要,當心理那累的感覺逐步升級,距離崩潰也會更接近,學會找尋方式尋求協助,其實才是成熟大人用來照顧自己的方式。
人生需要吃苦,但怕的是吃太多沒有必要的苦,如何去挑選那些能夠真正能夠帶來成長,磨練自己技能的苦,而不是吃自己越來越麻木,越懷疑自己的苦,就是自我覺察的開始。
我用自己的蠢經驗來說明,職場的路很長,可以思考跟選擇,真的不需要我們每一段都用硬扛走過去。
1 0 88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

04/08 13:58

【32%關稅,身為管理者該如何因應】
這幾天32%關稅的報導,鋪天蓋地的衝擊整個產業,不僅股市受到大幅度的影響,面對供應鏈、成本、訂單、毛利的衝擊,所有經營者都用最高等級嚴陣以待,除了召開內部緊急會議,也思考調整生產策略及尋找替代方案,甚至是嚴格管控各項生產費用,目的往往只有一個。
「在這樣的變動中,我們要怎麼走出一條生路?」
能夠談的項目其實有很多,但我想要先從最基本的一線人員開始。
【從人出發,第一優先讓大家真正了解關稅嚴重性】
面對嚴格進行成本管控,會先受到衝擊的就是一線人員,雖然員工可以從很多來源了解到關稅的影響,但因為現在多元媒體的影響,很多人的資訊是很片段的,甚至是正反兩面都有,結果反而是看越多報導心中越模糊。
若一味的只是用關稅影響要求進行費用管控,不久後可能會讓同仁帶來更大的反彈,如何透過正式的說明,讓所有一線人員了解到什麼是關稅,以及關稅會對於工廠的影響,讓大家可以理解到這些要求是必須的,以及工廠後續會如何進行階段式因應,才能夠讓同仁一定程度消除心中困惑。
【從數字著手管理,但重要的是去啟動團隊的力量】
要進行成本管理,最直接的就是進行KPI的調整,但若只是強硬壓縮數字,很有可能變成你講你的,底下做他們的,這樣是很難達到共識,先讓同仁了解到關稅對於整個工廠的影響,甚至是整個大環境的衝擊,讓成員一起共同去想辦法,也可以讓大家一起成長。
所謂的「成本降檢」專案,不是很單純的砍掉預算,而是要由我自己開始啟動,帶著各線主管盤點內部執行流程,盤點各單位的痛點,才能夠了解到有些耗材容易各自備料、又或者是有些包裝可以降檢,共同找到一個好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才能夠真正落實執行,讓降檢效果真正浮現出來。
【要管控費用,但更需要肯定團隊成員的努力】
當團隊成員都配合成本管控,而且開始想法改變,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去降檢成本,這時主管要注意不應該去責難成員,過往為何都沒想到也不提出,這只會讓成員後續更不想去提,反而讓自己陷入獨自無力的困境。
再來對於同仁們建議,那怕只是個小改善也是很重要的,雖然費用管控很重要,但適時給予同仁肯定及小獎勵,也能夠激起同仁更大的信心及勇氣,累積每次點滴的改善,對於過往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進步。
【是危機還是轉機,團隊的向心力是關鍵】
32%關稅衝擊,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考驗的是公司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只有團隊主管獨自高喊成本管控、共體時艱,成果是很有限的。就算是強硬的要求也可能加速團隊的分裂。所以願意去安撫成員心情,帶著大家去做改善給獎勵,也才能讓成員不再覺得只有自己是被犧牲的。
策略轉型需要時間,也更需要現有成員的共同努力支持,這次不僅僅是公司的一項大考驗,也是所有高階管理者的團隊管理測驗。
1 0 128 0
104學習精靈

產品

04/02 13:02

【104品牌日】獨家自製線上課⚡3/31-4/8 領$104券現折 ⚡
104自製課程,將其錄播課程全面上架成【線上課程】
購課即可利馬觀看學習,不用再等下週三才可以收到課程資訊唷!
保握 💥 3/31-4/8期間快閃優惠 💥 領$104券現折 ⚡
【領券才可以享有該優惠】
🟢零經驗轉職PM:探索PM職涯可能
🔴數據分析師轉職班:技能教學、AI 應用、面試提點
🟢AI職涯探索:利用AI分析報表探索你的職涯發展
🔴AI履歷教學:寫出讓HR滿意的履歷表
🟢AI高效面試備戰:面試題庫、面試演練,拿下夢幻工作
🔴跟獵才談薪學:轉職、升遷薪水應該這樣談
🔴行銷速成班:從新手到高手的入門指南,陪你搞定所有基礎
🟢資料工程師面試備戰:工程師軟硬實力分析
🔴設計師接案學:報價單、合約、報稅一次到位
【保握期間最優惠的購課驚喜喔】
1 0 7165 1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