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岳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ERP儲備顧問 / 符合度分析
ERP儲備顧問 岳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知識貓星球

喵星人

2024/11/18

瀑布式專案管理與敏捷開發,兩種主流專案管理方法比較與介紹
瀑布式專案管理與敏捷開發是兩種專案管理方法,各自適合不同專案需求。瀑布式是一種線性且固定流程的方式,強調文件完整性與階段性的執行,適用於需求穩定的大型專案;而敏捷開發則採取迭代與漸進式方法,強調靈活性、快速交付與持續改進,適合需求多變或快速市場反應的專案。選擇合適方法需視專案特性與目標而定,以達最佳成效。
瀑布式專案管理與敏捷開發是兩種常見的專案管理方法,各自適合不同類型的專案需求。以下是這兩者的簡介及主要差異:
▎ 瀑布式專案管理 (Waterfall Project Management)】
【介紹】
瀑布式是一種線性且順序分明的專案管理方法,每個階段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前一階段的結果會成為下一階段的輸入。
【主要特點】
1. 固定流程:明確的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部署、維護等階段。
2. 文件驅動:大量文檔記錄,包括需求規範、設計文檔、測試計劃等。
3. 不可逆:完成某階段後,難以回頭修改,除非進行全面重新規劃。
4. 時間和成本預估準確:適合需求穩定、不易改變的專案。
【適用場合】
- 預期需求不會改變的大型專案(如基礎建設、政府合約)。
- 時間表和預算非常固定的項目。
▎敏捷開發 (Agile Development)
【介紹】
敏捷是一種迭代式和漸進式的專案開發方法,強調靈活性、團隊協作和快速交付高價值成果。
【主要特點】
1. 迭代開發:將專案分成數個短週期(通常2-4週),稱為「衝刺 (Sprint)」。
2. 適應性高:能快速應對需求變更或優先級調整。
3. 輕量級文件:重點放在可運行的產品而非詳細文檔。
4. 頻繁交付:每次迭代交付一個可用版本,逐步完善產品。
5. 持續溝通:重視與客戶和團隊的溝通,通常會有每日站會。
【適用場合】
- 快速變化的市場或需求不確定的專案(如軟體產品)。
- 需要快速交付和用戶反饋迭代的項目。
【選擇方法的建議】
- 如果你的專案需求穩定、規模大且對成本與時間敏感,可以選擇瀑布式方法。
- 如果專案處於不確定性較高或需要快速交付並依據反饋調整時,建議選擇敏捷開發。
看更多
2 1 2294 0
蒲朝棟

主任

11/21 11:00

真正讓你離職的,是主管還是工作?
當你每週日晚上就開始焦慮、週一早上鬧鐘一響就想砸爛手機時,你的腦中一定會浮現一個念頭:我要離職!
但你真的知道,你離職的原因是什麼嗎?
有時候,你以為是受不了工作內容的枯燥,但其實是受不了主管的瞎指揮。有時候,你以為是受不了主管的職場PUA,但其實只是拿主管當藉口,逃避這份工作本身就不適合你的事實。
搞不清楚痛苦的根源,你換了工作,也只會換來一個「一樣爛的輪迴」。
小周就經歷了這個痛苦的診斷期。
小周是個優秀的專案經理,但他最近超想辭職。他的主管是個標準的慣老闆,情緒化、愛改主意、總是深夜傳 Line。小周把所有負面情緒都歸咎於這位主管。
他說:「我真的想離開這個產業了!我懷疑我根本不適合當 PM,我應該去開咖啡廳,過簡單一點的生活...」
他想起以前跟著一位好主管時,儘管工作挑戰很大,但他真的樂在其中。現在的工作內容其實沒變,但每天都被這位新主管搞到身心俱疲。
轉折點在於小周意識到,他的情緒耗竭是主管造成的,但他的技能耗竭還沒發生。他需要的不是換跑道,而是「換一條船」。
在你遞出辭呈前,你必須先為你的痛苦做一次精準的「離職前診斷」。我們將痛苦分成兩種:「情緒消耗」和「技能消耗」。
你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來判斷你該「辭掉工作」還是「辭掉主管」:
診斷一:焦慮源是什麼?
問題: 你的焦慮,是來自於工作內容本身(例如:想到要寫程式、跑業績、算帳)?還是只來自於想到要跟你的主管互動(例如:想到週一的晨會、下班後的 Line 訊息)?
判讀: 如果焦慮源是純粹的互動,那多半是主管關係問題。如果焦慮源是任務本身,那才是工作與職涯發展不符。
診斷二:技能與能量測試
問題: 這份工作,消耗的是你的「專業技能」與「腦力」?還是只消耗你的「情緒能量」與「時間」?
判讀: 如果你發現你的技能在不斷空轉、沒有成長,你的工作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的技能很OK,但情緒電池被吸乾,那是主管的有毒環境造成。
診斷三:未來角色測試
問題: 假設明天你就換了一個能力好、尊重人的主管,你願意在這個產業、這個職位上再做五年嗎?
判讀: 如果答案是「願意」,那你的核心問題是主管。如果答案是「我根本不想做這個職位了」,那你的問題就是工作本身。
診斷清楚後,你才能決定下一步的轉職建議。
三步驟,將痛苦轉為策略:
策略一:確診為「主管問題」:
先實施「向上管理」,再考慮「內部轉調」。 你的技能和熱情都還在,別浪費了!在遞出辭呈前,先實施你的「界線管理」和「專業溝通」技巧。如果無效,請利用公司的資源進行內部轉調,讓自己的職涯價值留在公司,但擺脫有毒主管。
策略二:
確診為「工作問題」:帶著薪水,邊做邊學! 你的情緒還沒崩潰,只是不喜歡工作。請不要衝動離職!你要做的是邊拿薪水,邊為你的下一個職涯規劃做準備。利用這份工作提供的資源,去考證照、去上課、去建立作品集。你的薪水,就是你轉職的「跑道基金」。
策略三:
確診為「兩者皆有」:尋找「高自治權」的新工作。 如果主管爛、工作又無聊,請立刻啟動轉職程序。你的篩選條件必須明確:「高自治權」和「強連結性」(能讓你看到工作與最終目標的連結)。
小周後來經過診斷,發現是典型的「情緒消耗」。
他沒有去開咖啡廳,而是決定「辭掉主管,不辭掉工作」。他實施了嚴格的「數位下班」界線,並在拿到一家更尊重 PM 的公司 Offer 後,平靜地離開。
他現在的新公司,還是做 PM,但他開心地說,現在的他,週一早上鬧鐘響起時,會不會感到恐懼。
你的時間和專業都很寶貴,不要讓你的「不滿」變成一個模糊的藉口。 精準地找到痛苦的根源,才能做出最對你有利的職涯發展決定。
看更多
0 0 292 0
蒲朝棟

主任

11/03 11:00

誰說「被解雇」就等於「失敗」!從谷底重啟人生的職涯三步驟。
當我看到小傑時,他看起來像一隻受了重傷的鳥。
小傑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擔任專案經理快七年了。他能力好,是部門裡的骨幹,原本目標是今年底升上主管職。
就在兩個月前,公司因為全球策略調整、大規模裁員。那天,他被 HR 叫進一個小房間,只用了十分鐘,就結束了他七年的職涯。
「我聽到『組織優化』、『成本考量』這些詞,腦袋一片空白。走出辦公室時,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把私人物品裝進紙箱的。」小傑苦笑著說。
剛開始,他選擇「否認」。他跟太太說他請了長假,不敢跟朋友說,連爸媽問起也含糊帶過。他每天假裝正常出門,但其實是躲進附近的咖啡廳,看著求職網站,一頁一頁滑過去,卻連履歷都不敢投。
職涯諮詢時,他告訴我,最可怕的不是沒工作,而是那種被全盤否定的感覺。
「我是不是不夠好? 我是不是老了、跟不上時代?被解雇是不是等於我是個失敗者?」
他的眼神裡充滿了迷茫與自我懷疑,這是一種深層的職場心理創傷,比身體上的疲憊更難治癒。因為這張「人生紅單」,打碎的不只是工作,更是他多年建立的身份認同與職涯規劃。
小傑的感受,是所有「被解雇」或「非自願離職」者共同的經歷。
在台灣的職場文化裡,「穩定」常常被視為一種美德。一旦工作沒了,社會上的眼光、親友的壓力,都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把「失業」和「失敗」畫上等號。
從職場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被解雇會啟動一套類似「喪失悲傷五階段」(震驚、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的心理機制。
憤怒與不公: 「為什麼是我?那些表現更差的人怎麼沒事?」
自我懷疑: 「我一定哪裡做錯了,不然怎麼會被公司捨棄?」
社交退縮: 覺得丟臉,不願與人接觸,擔心被問到「你在哪高就?」
這時候最危險的陷阱,就是將「公司的決定」等同於「你的價值」。
必須釐清一個殘酷又真實的事實:
解雇,90% 時候是公司「成本結構」或「策略調整」下的決定,與你個人的「能力」無關。公司決定解雇你,是因為他們認為「你這個職位的成本」大於「你這個職位的短期效益」,這是一筆生意上的計算。
這跟你的專業能力、你的善良程度、你過去的努力,真的沒有關係。你是因為「組織優化」而被犧牲的棋子,而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被淘汰的選手。
如果你陷在「我是失敗者」的泥沼中太久,很容易就會產生嚴重的工作倦怠,甚至會帶著這種負面情緒急於投入下一份工作。結果就是,你可能會為了快速上岸而草率接受一份不適合的工作,讓你的職涯規劃陷入更長期的困境。
因此,失業重啟的第一步,不是找工作,而是「心理重建」。
身為你的職涯諮詢夥伴,我會告訴你:把這張「人生紅單」視為一個「強制停機」的機會,讓你重新設定你的人生參數。
你必須先療癒內在的創傷,才能理性地進行下一步的轉職建議與職涯規劃。
提供給你三步驟,走出被解雇的陰影:
1. 「情緒緩衝」設定停損點 (The Two-Week Rule):
允許自己難過,但不能無限期。 給自己兩週的時間(或一個月,視個人狀況),允許你生氣、允許你追劇、允許你放空。把這段時間視為你為前公司奉獻的「有薪長假」。
但時間一到,強制收心。停止自憐,開始執行每日計畫。每天至少找 3 個潛在機會,至少運動 30 分鐘,將心力從「過去的失敗」轉向「未來的目標」。
【關鍵:】 主動把你的情況告訴 2~3 位你最信任的朋友或前同事。只要開口說了,那個「丟臉」的壓力就會大幅減輕。
2. 「職涯健檢」釐清核心能力 :
別急著亂槍打鳥投履歷。 先做一次完整的職涯規劃與盤點:
我在上一份工作,真正有成就感且市場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麼?(例如:解決問題的能力、專案管理、溝通協調?)
我被解雇的原因,是結構性(公司裁員)還是功能性(我與職位不合)?如果是後者,我該補強什麼?
我的「熱情」與「市場價值」交集在哪裡?失業重啟後,我是否該考慮換個跑道?
【關鍵:】 尋找你的「價值護城河」。不要只看職位名稱,要看這個職位在未來三到五年,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成長與不可取代性。
3. 「面試敘事」翻轉負面標籤 :
面試時,面試官一定會問到離職原因。這時候,你絕不能表現出憤怒或委屈。
錯誤示範: 「公司亂裁員,主管很機車,制度很爛。」
正確示範(翻轉技巧): 「是的,我的前公司進行了全球性的組織重整,我的團隊被精簡。但這讓我有一個機會停下來,重新思考我的職涯規劃。我意識到我更想將我的(核心技能 A)應用在(新目標產業 B),而貴公司剛好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我現在充滿動力,準備好在一個更符合我未來目標的環境中發揮所長。」
【關鍵:】 承認事實,但把焦點放在「主動選擇」和「未來目標」上。 你不是一個「被解雇者」,你是一個「策略性轉職」的專業人士。
小傑後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進行「職涯健檢」。他發現,他其實對 AI 數據分析更有興趣。他利用這段時間,拿了一張新的證照,並在面試時,勇敢而坦誠地講述了自己「非自願離職」的經驗,但著重在他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升級」自己。
六週後,他拿到了一份薪資更高、職責更符合他興趣的新工作。
他說:「我現在很感謝那個『被解雇』的紅單。如果沒有那次停機,我可能還在原本的舒適圈,繼續工作倦怠下去。」
親愛的你,如果你正在經歷失業重啟的階段,請記得:
你人生的價值,絕不是由任何一間公司的決定來定義。每一次被動的結束,都是一次主動選擇未來的機會。給自己多一點溫柔與耐心,轉個彎,風景就會不一樣。
看更多
0 0 581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11/01 22:12

生命末期的陪伴照顧與資源連結「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
生命末期的陪伴照顧與資源連結「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 演講綱要
主辦單位 : 財團法人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
主講人: :詹翔霖副教授 一場不帶行李的旅行準備
一、引言
1. 演講主題概述:生命末期的陪伴照顧重要性
2. 目前台灣面臨的生命末期照護挑戰
3. 演講目標:提升大眾對生命末期照護的認識與資源整合能力
二、生命末期的陪伴照顧
1. 生命末期的定義與階段
- 何謂生命末期?
- 身心靈需求的轉變
2. 陪伴照顧的核心理念
- 尊重個人意願與需求
- 提供心理支持與情感關懷
- 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3. 家屬在生命末期的角色
- 家屬情緒管理與心理支持
- 家庭成員間的合作與溝通
三、資源連結的重要性
1. 台灣現有的生命末期照護資源
- 醫療機構:安寧療護病房與居家安寧服務
- 社福機構:提供心理輔導與社會支持
2. 如何有效整合資源
- 跨領域合作(醫療、社福、宗教等)
- 提升資源可及性與使用便利性
3. 案例分享:成功的資源整合經驗
- 榮總實際案例解析
- 啟發與學習
四、未來展望與行動建議
1. 政策層面的改進方向
- 推動生命末期照護相關法規與政策完善
- 強化資源分配與服務覆蓋率
2. 社會層面的倡導與教育
- 提升公眾對生命末期照護的認知
- 鼓勵社會參與,建立支持性社群
3. 個人層面的準備與行動
- 提早規劃生命末期照護需求
- 主動尋求資源並建立支持網絡
五、問答交流時間
1. 現場提問與解答
2. 分享參與者的經驗與建議
看更多
0 0 169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08/17 16:41

所有煩惱的根源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職場夥伴關係與衝突管理課綱
課程簡介
人無法脫離社會真實而孤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行為是建構社會關係的重要橋樑,衝突也是一種溝通方式,故從接受衝突,進而管理衝突,運用衝突的方式在任何一個組織都是常見管理操作的過程,在合作分工、良性競爭和衝突溝通,三者都是可以並存的,衝突管理的重點,就是如何將這三者調理到對企業最有利的局面。
課程內先以衝突的要點與管理要義做詮釋與個人的問卷檢測,進而了解分析自我的衝突與最恰適、合宜的溝通方式與學習如何傾聽及協調不同的聲音與包容。
在人際溝通內容的概念及溝通歷程,並分別說明語言及非語言溝通的不同意義,進而討論人際影響以及衝突處理,並擴及於團體與組織中的人際溝通,最後針對常見的溝通困境,如同理心、協商等做個案的探討,期待藉由這些研習,幫助學習成效,讓學員不只豐富溝通的知能,也能夠重建個人有良好的溝通互動,確實改善其人際關係。
課程綱要
1. 衝突的定義與種類
2. 衝突的原因與過程
3. 衝突的調解與化解
4. 溝通的歷程--感覺與知覺
5. 人際溝通與職場表達
6. 做一個稱職聆聽者的技巧
7. 運用同理心的技巧
8. 有效拓展團體中的人際關係
阿德勒的觀點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出“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這一名言,強調人際關係在我們生活中的核心地位。無論是愛情、友情還是家庭關係,這些都可能成為我們煩惱的來源。
人際關係的影響
1.自我認知:人際關係影響我們對自我的認知,當我們在社交中遭遇挫折或批評時,可能會導致自卑感和焦慮。
2.情感依賴:人們常常依賴他人的評價來確認自己的價值,這種依賴可能會使我們在面對人際衝突時感到無助。
3.溝通技巧: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解決人際關係問題的關鍵,學會有效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可以減少誤解和衝突。
看更多
0 0 1045 0
104學習

產品

06/25 10:09

【限時團購】PM學習營↘報名再多送百元Line點數
【限時團購】6/24-6/26,只有3天!限量湊團,
【團購優惠】再送百元LINE點數!
▮ 本學習營104有加碼獨家:
1. 獨家履歷教學,打造讓HR亮眼的履歷!
2. 完課取得104完訓認證,加註履歷提高曝光!
今年僅有這一場,明年不確定是否會舉辦,保握今年跟104的合作機會喔!
▮ 本學習營今年特點:3週完成企業產品作品,完訓取得證書,助攻你轉職!
🔸業界知名講師,一年一度學習營!
🔸實體線上直播營,跨區都可參加,完課取得證書。
🔸104企業產品實戰題,讓你有履歷作品!
🔸課程安排在假日,你可以無痛學習轉職!
🔸刷指定卡3期0利率,讓你學習免壓力!
🟢早鳥優惠即將結束,7月即將調整!
看更多
1 1 5460 1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