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成為剛剛好的Giver

成為剛剛好的Giver
公開教室關注者 31 人
關注教室
Rita Chang

集團行銷長

2022/01/28

如何在給予的過程中,創造 "施" 與 "受" 的雙贏
前幾天在某部電影中的橋段是,企業家和太太參加一場為貧困兒童所舉辦的派對,安排了許多互動,希望大家可以和小朋友們同歡。挽著先生的手臂,太太壓低聲音不耐地問:『難道不能捐錢就好了嗎?』
剛剛好我在前年,認識一群有意思的朋友,他們不但投入金錢,更可貴的是他們投入時間。
他們是 -- 國際扶輪社3461地區 -- 來自台中溫暖又友善的企業家們 🥰。
如果他們跟一般提供獎學金的單位一樣,那麼,符合條件的學生直接獲得一筆贊助款,其實也是可以的。(偏偏他們就很多事 😁),不但設計出一套 "培養大學生就業即戰力"的課程;為了讓學生即早熟悉職場環境,更找上104人力銀行,希望可以攜手合作。這理念剛好和職涯學院不謀而合啊,天生註定我們要在一起成就這件美事的啊。
(1) 連續兩個月,學生必須在週六和週日,從9:00-16:00參與課程。
(2) 課程設計理念,包括:自我探索、一般技能、自我表達、求職技能、專案簡報、籌備大活動 - 扶輪日、舉辦結業式。
(3) 學生需要以學習動機 + 履歷 + 104職業適性測驗結果,爭取只有50位的名額
(4) 參與課程中,導入績效考核,從投入度、領導力、成績....,為自己爭取不同等級金額的獎學金。
(5) 每位同學皆會配對企業主 (Uncle and Auntie) 於課程中,擔任輔導的角色。
我在這專案中,看見幾個美麗的價值:
從同學的角度有:
✅要為自己爭取得到協助的機會的
✅課程設計許多競合的活動,就跟職場一樣
✅課程符合進入職場的最後一哩路,履歷面試都是來真的,考績更是如此
✅專屬的mentor輔導,是最寶貴的職涯引路人
從參與課程的扶輪社社友:
🉐為培育人才盡一份心力
🉐更多認識年輕Z世代的機會
🉐看到學生短期快速成長的喜悅
🉐學生願意投入更多社會公益的良善循環
104職涯學院的團隊,在這個合作案中,和負責承辦的方閔正主委多次討論課程、邀約講師、邀請Giver參與履歷模擬面試、各式宣傳製作....,我們也感受到學生的自我成長動力、扶輪社友們的溫暖、Giver的熱心。
直接給魚,省事乾脆
要給釣竿,給予工具
陪他釣魚,傳授技能
更有甚者,學生在此過程中,極有可能與心儀的企業或職缺互相媒合,馬上就可以進入職場。
誰是施者,誰是受者,也已經沒有界線。大家都是這份善意下的受益者。
您也有其他雙贏或三贏的Giving 經驗或案例嗎? 歡迎分享。
3 0 517 2
Rita Chang

集團行銷長

2022/01/18

摸頭還是巴頭? 當Giver也是要學習的.....
這裡分享一個有點丟臉的故事,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教訓。
之前在某家公司的時候,有一位已經工作十幾年的其他部門同事,他之前的工作多數是和業務或是管理合作夥伴相關。他跟他的主管表達有機會的話想要轉到marketing的部門,而剛好我的部門也有缺人,他的老闆就讓他來找我進行所謂的 "聊聊"。
有時候這種聊聊,某種程度上,也帶有 "非正式面試"的成分在。
在一個小時的對話過程中,我問了他非常多關於行銷的基本知識以及應該具備的工作能力…等等,他回答的內容非常有限,當下我也有些森七七,老實說我覺得他在浪費我和他的時間。
當年的我修養不到家,最後有點教訓起對方,我跟他說:為什麼你想做行銷,卻都沒有先去了解這個工作在做什麼?還有你憑什麼覺得自己適合呢?你這樣的態度真的很隨便.... ,你對這工作有興趣也想轉換,卻什麼功課都沒做。
想當然那是一個對他和對我都不愉快的經驗。結束後我就後悔了,卻沒有再另外啟動另一次的談話。從此之後,當我們在辦公室走道不期而遇,看到他不甚友善的眼光,我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埋怨的。(我若遇到這樣的前輩,應該也是討厭的不得了吧)。
如果可以倒帶,我應該會先這樣做:
1. 好奇:
我會先詢問,他為什麼想要跨入新領域? 背後的原因和動機是什麼?
2. 肯定:
如果他想轉職是基於想要脫離舒適圈,那麼我會先肯定他的積極,勇於探索。
3. 提問:
如果他的轉職是基於對現有工作的不滿足或是遇到瓶頸,我會問他,轉職是唯一的路徑嗎? 為什麼是行銷的工作? 有沒有其他職務的可能? 他的熱忱在哪裡?
4. 再提問:
如果確定轉入行銷是首要目標,那他認為應該具備的職能或是技能有哪些?
他有沒有先去研究行銷工作的內容? 根據有興趣的職缺,自己有沒有符合條件呢?
5. 有什麼計畫:
過去有什麼基礎? 現在有開始培養能力? 去上課或自我學習? Follow重要的知識型網站?
6. 時間規劃:
如果短期之內無法順利轉職,自己有什麼時間表嗎? 願意花多少時間投資再找新工作前的準備呢?
如果有上面這樣的流程,或許對方會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以及離目標職可能的距離。而他自己是否具備可立即轉職的優勢,就會明朗許多。
在學習精靈,有許多來自各方的職人開立教室。現在若有想要轉入行銷職務的工作者,這麼剛剛好,可以推薦他們先來關注這間教室,讓自己具備行銷的概念開始吧。
Mr. 6 廣告行銷轉職教室,天天都有課
8 1 724 1
Rita Chang

集團行銷長

2022/01/13

「想想,我還是覺得以前的工作環境比較好,我想再回去....」
昨天,我們團隊辦了一場活動,主題環繞在 "職涯抉擇關鍵思考"。天冷加上疫情有些緊張,本以為出席率會受到影響,結果參加者坐好坐滿,課程中討論熱烈,一直到講師時間結束了,有些人甚至在大樓捷運門口持續地交換意見。
【想要換工作】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幾年就會冒出來的念頭。有人說,一旦想離職,可以編出來的理由有百百種,而真實的理由只有一種,就是不想做了,檯面上給的唯一說法是 "個人職涯規劃"。
偶爾被諮詢,到底該不該離職換工作。
這裡我想用一個最近發生的對話和大家分享。
M,半年前在履歷診療室找我健診,當時的他,想從學校體系的行政職務出來找一般企業的行政或總務。其實履歷本身也寫得四平八穩,該有的學經歷也整理得還可以。稍微修正一些更具體的寫法後,他也找到一份室內設計公司總務兼人事行政的工作。(公司小,做的事情也多元了些。)
後來他透過社群媒體和我成為 "網友",在上個月敲我,問我是否可以聊聊,他有些職涯問題想聽聽我的意見。
見面後~ (以下的R是我本人Rita 😊)
R:最近工作順利吧?
M:其實我正想換工作。
R:喔,發生什麼事情嗎?
M:因為公司會計同事離職,最近我會協助一些會計流程,其中一項是付款給廠商。可是最近發生一些狀況,就是老闆(娘)會延遲付款,我覺得這樣對廠商很不好意思。
R:廠商有跟你抱怨什麼嗎?
M:是沒有啦,可是我覺得這樣的公司很沒有道義。
R:公司為什麼會延遲付款呢? 財務有問題嗎?
M:也不是,是剛好會計離職,沒有人提醒老闆娘該匯款給廠商了。
R:這常常發生嗎?還是已經好幾次了?
M:就是最近而已啦。
R:所以你因為這樣想離職?
M:也不只這個原因。我覺得公司有些高級主管,都領高薪不做事,這點我也看不下去。公司怎麼可以允許這種人?
R:這位不做事的主管,和你同部門嗎?對你的工作有影響嗎?
M:沒有,可是,你不覺得這樣很離譜嗎?
R:是很離譜,你有想過公司為什麼容許這樣的事情嗎?
M:我就是不懂,覺得很不公平。
R:所以你想離職是因為要去一個比較公平的公司嗎?
M:其實我想想,之前待過學校的環境,比較單純,我還滿想回去的。
R:很好啊,那你還記得當時為什麼想要從學校的環境出來嗎?
M:喔,當時我怕失去競爭力,總覺得要去外面一般企業闖一闖....
R:所以你現在是闖過了,發現學校更適合你嗎?還是你其實不是很滿意現在的公司?或是你現在的工作遇到什麼瓶頸,沒有辦法發揮?你之前提到學校體系會讓你缺乏競爭力,這部分你已經可以面對了嗎?
接下來還有將近半小時的 "職涯諮詢QA,太多寫不完。
上面的對話,可能也曾經在我們周遭出現。
因為想離職,想要跳脫原來的環境,就跨入另一個領域。因為短期的不適應 (產業、職務內容和職等....),突然懷念起之前的 "單純與美好" 的舒適圈。
就像對話裡的M,新職不到半年,感覺他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就想往回頭路去。
遇到想離職者,我們最不適合做的事,就是給他明確的答案。
剛好昨天講師也是提供同樣的架構:
找出原因背後的原因 (可否改變? 可否妥協?)
評估結果之後的結果 (結果好壞? 發生機率?)
把上面四個象限一一分析,請他自己決定下一步往哪裡去。
老師的講義高達五十頁,拆解種種情境,大家討論起來津津有味。(只有參與活動者可以拿到講義....金拍謝)
如果你錯過昨天的課程,歡迎關注更多活動,聆聽更多不同老師專家的分享,不論是在技巧面,或是案例應用,讓自己面對各種職涯問題,成為剛剛好的諮詢者。
或是,當自己要轉職的時候,也是挺有幫助的呢~
6 2 241 0
Rita Chang

集團行銷長

2022/01/10

被美化過的履歷表?
『都是104 Giver害的啦,我都收到很完美的履歷表,實際上來應徵卻.....』
上面這句話是某次參加活動的時候,有一位Giver提出來的。
他說,身為HR,看到一些履歷寫的真不錯,有架構,有邏輯,有量化的成效,照片也拍得很好。結果找來應徵,才發現對方寫得比做得好,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診療室的Giver幫忙 "調教" 過的履歷表,難怪可以被列入 "已讀已回邀請面談" 之列。結果面試過程中,卻不盡理想,讓他有點失望。
有一位新加入的Giver透過簡訊問我:『我看對方改了好幾次履歷表都不到位,妳會建議我直接幫他改嗎?』
答案當然是 "母湯喔"~
「履歷表」原本就是用來爭取面試的門票,當時這項診療室的服務,無非想要協助年輕人,整理自己的優缺點,能夠以 "用人主管或HR的角度" 來爭取面試的機會。
以我自己為例,
(1) 我會請對方詳細閱讀他有興趣的工作,開出來的求職條件。
(2) 找出自身有過的經歷或經驗,或是曾經學習過的內容。對應求職條件的項目,整理出優勢,可以有量化的成果更好。
(3) 同時,我會提供履歷範本給他參考 (https://www.104.com.tw/profiles/?utm_source=104&utm_medium=resumeclinic_index) ,觀摩別人是怎麼寫履歷的。
做到以上幾項,Giver的任務也完成一大半。Giver是協助整理的高手,而不是整形高手。
剩下的就是靠求職者自己的實力和努力了。
讓我們成為剛剛好的Giver。
10 2 459 1
關於教室
華頓商學院教授 Adam M. Grant 於2013的著作中,提出了Giver (給予者) 這個名詞,對應另外兩個則是 Taker (接受者) 和 互利者 (Matcher)。
104推出Be A Giver的理念,號召各類職人將「給予」和「互助」化為實際的行動。
這間教室我想要和大家一起聊聊Giver的種種理性與感性的故事和話題。如何不疲累地,持續成為剛剛好的Giver。
學習發起人
Rita Chang
集團行銷長
338 回答 4 分享 1 教室
發起人簡介
三十年來,從事品牌策略、行銷企劃、經營管理的工作。 現職帶領團隊,負責104集團品牌形象、Be A Giver理念推廣與落實、學生職涯服務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