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基隆市產職業企業總工會 / 業務輔導員-基隆市銀髮人才服務據點 / 符合度分析
業務輔導員-基隆市銀髮人才服務據點 基隆市產職業企業總工會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經歷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管理主管

3小時前

【你不是金魚腦,而是沒給腦子一個整理的出口】
還記得上學時,睡覺前會提醒自己很多次,明天記得要帶哪些東西,事實上也確實成功很多次,但我發現只要早上有突發狀況(起的比較晚,又或是突然有其他的事情亂入),那就會忘記該帶的東西,而且屢試不爽。
而等到出社會後,因為要做的工作更多了,甚至有很多是一早就要趕快處理的,所以為了要整理好思緒,晚上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及心力去思考步驟,除了延誤了睡覺的時間,煩躁的心也影響了睡眠的品質。
但就跟小時候一樣,原本那些自認為記得很清楚的內容,只要早上一個突發事情亂入,就又開始變得漏東漏西,最後就是上班後還要再重新思考一次。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個狀況:腦子裡塞滿一堆想法,像衣服亂成一團丟在地板,越看越亂,不僅心情也變得很鬱悶。也可能會去抱怨為何會有這麼多的事情在煩著自己。但這並不是思緒太多的問題,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整理的出口」。
寫下來,就是最簡單卻最有力量的方法。
【金魚腦不是因為記得少,而是因為想太多腦袋亂】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工作記憶容量」,意思是人的大腦就像一張小白板,當下能同時處理的資訊有限。如果把所有待辦、擔心、靈感都塞進去,白板很快就會被寫滿,剩下的內容就會互相擠壓、打架,最後只會讓情緒更加崩潰。
所以很多人會以為「金魚腦」是自己記憶力差,其實是因為白板已經寫了太滿,導致自己都搞不清楚重點在哪了。
所以金魚腦不是你能力不好,而是你沒有把白板上的東西「先搬下來」。
【把代辦事項寫下來,就像把衣服掛好】
其實這就像是當你把衣服都亂丟在地上,就會覺得房間很亂;但如果把衣服一件件掛起來,就算數量一樣多,視覺上也清爽很多有規律。
思緒也是一樣的。
把思緒寫下來的過程,有時並不單單只是單純記錄,而是幫大腦「釋放壓力」。因為當你把資料具象化,這些資料就不會形成情緒,無限循環在腦子裡轉圈圈。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寫日記或列清單之後,會覺得心中的工作焦慮會有所改善。
【想想看你也是這樣嗎?】
有位年輕主管,剛接手團隊時,每天工作時腦子裡轉不停,常常要想著十幾件事:專案進度、員工情緒、主管交辦、還有家裡家人的一些事情。結果下班回到家,整個人情緒還是很焦躁,常常覺得「我怎麼這麼沒用、怎麼很多事情都記不起來做不好」。
後來他試著在每天睡前花15分鐘,把腦袋裡的事情全部寫下來,甚至不用分大小順序,就只是「全部倒出來,然後再把重要事項圈起來」。每天早上就把這張紙帶過去公司。
過了一個月,他發現白天面對狀況時,腦袋比較不會亂,因為那些事情已經「有一個地方安放」,腦袋的白板有更多空間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這時候心情也慢慢變得比較穩定,不再被那種無形的壓力壓著喘不過氣。
【那我要怎麼開始?三個簡單流程】
1. 隨手記錄,不要注重格式
因為首要重點是「把腦袋的東西放下來」,所以不用糾結寫得漂不漂亮,不管是紙本、手機備忘錄還是便利貼都可以,我個人是偏愛A4廢紙,因為紙張空間大可以放開來寫,然後也沒有欄位的限制,拿來畫心智圖或是寫流程都很方便,一張寫不夠就拿兩張拼起來。
2. 先不分輕重大小全部放出來,再開始慢慢整理
一開始可以不分類,就像只是把衣服從行李箱拿出來。等數量多了,再按照工作、負責人、日期去分類,然後挑選緊急重要的先進行,完成的進度也可以補充或劃掉,這樣會讓自己的思緒更清晰。
3. 定期整理回顧,找到長期改善的方向
每週花一點時間回頭看過往的資料,會發現很多當下覺得很大的事,其實只是個小波浪。也能從中看見自己在乎的重點,以及一些重複性可以縮減的流程,這會幫助自己更清楚工作的優先順序。
【不要輕忽寫下來,對於心理層面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心中的焦慮不是因為事情多,而是覺得事情好像多到自己快要掌控不住了。可是一但選擇把這些想法及項目寫下來,內心就會有一種「事情開始被具象化看見」的感覺。
就像有人在旁邊對你說:「沒關係,我已經有幫你記著,所以你不用一直在心裡背著它。」
這份安全感,就是最寶貴的改變。
【適時的釋放,拯救那個已經超重負載的大腦】
把代辦事情寫下來,並不會因此就能夠解決所有問題,而是幫自己多一個紓壓出口。腦子是用來思考及解決問題,不是用來大量存放問題。當學會用紙筆或任何工具來安放這些想法,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更冷靜、更有力量地面對一天工作的挑戰。
因為真正的整理,不是強迫自己總是把腦袋塞得滿滿,然後埋怨自己為何無法記住每一件事情,情緒更是大受打擊。
而是讓這些資料可以被合適的紀錄,讓自己的腦袋有多的空間去思考,內心也才有機會去冷靜應對。
看更多
0 0 17 0
待挖掘的人才寶藏

小編

2023/06/21

高齡化 未來恐工作到70歲
更長的壽命代表了必須工作更久來養活自己,高齡化的台灣即將迎接人人工作到70歲的社會。如果你現在50歲,可能還會工作20年!
💡長期研究勞動力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觀察,近年少子化加上缺工,台灣的中高齡及高齡的勞動參與率,長期來看是往上的,「但中高齡就業,不要只看失業率、就業率,而是要看工作內容。」辛炳隆擔心,如果職場年齡歧視還是存在,中高齡即使回到職場,還是只能做低階、低薪、部分工時、臨時性的工作。
辛炳隆預估,未來台灣一般大眾,都要工作到七十歲左右,除政府要持續推動禁止年齡歧視外,企業也要有所體認,願意把中高齡員工當作一般員工來投資,例如讓他教育訓練,提供專業成長機會。
💡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認為,只要社會仍充斥「老了就怎麼樣、老了不能做什麼、老了只能怎麼樣」的偏見,友善中高齡的職場 就不易做到,她認為,要讓中高齡以上的就業環境更友善,首先要強化年齡歧視的教育。
💡104中高齡人力銀行總經理吳麗雪常常聽到企業的擔心,「企業說,我們也想用啊,可是賣場貨那麼重要搬,櫃台多元支付那麼複雜,中高齡來了我們怎麼用?」104人力銀行就從企業的痛點下手,成立「50+嚴選」,用人力銀行的專業,重新設計選才系統,幫企業找適合的中高齡員工。
「50+嚴選」的履歷表沒有「年齡」欄位,讓企業不要因為年齡而錯失認識面試者的機會。
★整理自udn《橘世代周報》報導【閱讀全文】↓
★友善職缺在這裡!【直接應徵加入】免費幫你推薦給企業↓
看更多
8 8 22922 2
0 1 259 1
小雯會計師

會計師.講師.企業顧問.創業輔導顧問

17小時前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五個技能:資金管理
《現金為王》
營利事業的核心目的在於「營利」,而能否持續營利的關鍵,在於資金是否穩健。資金管理因此成為財務主管最關鍵的核心能力之一。
許多企業明明帳上獲利,卻因現金週轉不靈而陷入黑字倒閉的困境,正說明了「現金為王」的道理。
要管好現金,財務主管必須回答三個問題:
1. 過去的錢花到哪裡去了?
2. 未來會不會發生資金缺口?
3. 閒置資金是否善用?
然而,許多企業的重心放在損益表,卻忽略了現金流量表。實際上,損益與現金流並非同步——損益表的收入與支出,因收付款條件與天期不同,而產生時間差,正是企業資金缺口的來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金日報表》
要知道錢花到哪裡去,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現金日報表。
現金不是流入,就是流出,關鍵在於能將主要項目清楚分類並每日追蹤。
依「重大性原則」,現金日報表首先應聚焦於常態、例行性且金額重大的項目,例如:
• 客戶收現
• 供應商付現
• 資本支出
• 薪資支出
• 水電瓦斯
• 稅捐等
每日彙整這些主要金流,再加上銀行存款核對,即能清楚掌握企業每日的資金狀況。繼往知來,掌握過去的金流模式僅是資金管理的第一步;接下來,財務主管要思考未來的資金流向,以預測可能的缺口或盈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金的預算思維》
要估計未來金流,便要運用預算思維。
建議以「未來三個月」為單位,針對已出貨、已下單、已簽約的交易,依據收付款條件,納入現金日報表的預估欄位中。這樣的規劃能讓財務主管提前規畫資金。至於資本支出等較大金額的交易,建議在請購簽核階段即進行暫估,以提前納入資金預算中。
如此一來,即使尚未實際付款,也能在資金預估中保留現金流空間,避免屆時資金調度困難。資金預算的價值,不僅在於防止缺口,更能協助公司在現金充裕時妥善運用,提升整體資金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金的管理邏輯》
對財務人員而言,金流不只是數字,而是企業的未來的營運縮影,顯現了下列關鍵資訊:
1. 每日資金餘額(含銀行存款與可動用現金)
2. 短期應收應付預測(未來一個月的收付款)
3. 資金異常警示機制(如客戶收款延遲等)
持續追蹤這些指標,財務主管能即時察覺資金是否吃緊、流動性不足或異常波動,能及早與營運單位提出示警,盡早作出調整以避免資金周轉危機。長期而言,「現金日報表」的累積數據,將成為營運決策的依據。
看更多
0 0 33 0
小雯會計師

會計師.講師.企業顧問.創業輔導顧問

10/12 14:58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四個技能:成本管控
《看得見的成本,看不見的浪費》
開源多賺錢很難,節流少花錢更難!
多數企業都知道「控制成本」的重要,也都想管控成本,但真正能把成本管好的人並不多。
為什麼?因為要管的不只是「錢」,而是背後花錢的行為與根本原因。
尤其當公司規模擴大、部門增加、流程冗長,許多小細節的浪費往往被隱藏在日常作業中。
所以,對財務主管而言,成本管控絕對不是少花錢,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在該花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數據分析找原因》
那麼,成本該怎麼管?答案在——數據分析。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筆費用的背後,都有可追蹤的數據。
財務主管要做的,就是透過成本與費用報表分析,從數據中找出「錢坑」。
舉例來說:
• 為什麼部門別的文具用品差異那麼大?
• 為什麼產品A的材料耗損率偏高?
• 為什麼某些專案的預算常常超支?
只有看懂這些數字背後的原因,才能抓住浪費的關鍵。
因此,成本管控的第一步,是建立透明的數據分析系統,讓管理者能聚焦於該管控的費用項目,而不只是盯著整體的絕對數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變流程與行為》
我們如果不斷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便無法期望得到不同結果!
找出浪費原因後,再來就要改變流程與行為。
但並非所有的改變都能提高獲利。
所謂「提升效率」若無法被量化、也無法與損益表中的費用項目做連結,那麼對成本管控的實質貢獻就有限。
流程可以分為兩類:
流程 = 能影響獲利 + 不影響獲利
站在成本管控的角度,應聚焦於「能影響獲利」的流程與作業行為。
唯有讓改變帶來明確的財務結果,才能真正降低成本、提升損益表的獲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本管控是誰的責任?》
許多人以為「成本管控是財務部的事」,但事實上,成本的發生點在營運單位。
財務部可以提供分析與預警,但能改變成本結構的,永遠是各部門的流程與決策。
因此,有效的成本管控,必須是跨部門的共同責任。
財務主管要懂得:
• 建立合理的成本費用分攤制度;
• 制定清晰的成本分析機制;
• 透過溝通與教育,讓各部門了解「費用對公司整體營運結果的影響」。
只有當每個人都願意為「成本」負責,公司才能真正落實成本意識與執行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本管控的價值》
良好的成本管控,絕不是單純的「省錢運動」,而是一種經營策略與文化養成。
它能幫助:
• 經營者 掌握成本結構,做出精準決策;
• 主管 找出低效率流程,提升部門績效;
• 員工 建立成本意識,改善日常工作習慣。
最終,成本管控的核心不是「少花錢」,而是讓資源用在能創造最大價值的地方。
當公司養成這種文化,成本就不再是負擔,而是競爭力的來源。
看更多
0 0 46 0
小雯會計師

會計師.講師.企業顧問.創業輔導顧問

10/12 13:23

【財務主管必備的的十大技能】第三個技能:預算編列
《未來的錢》
世人常說「賺錢難」,但其實「花錢」也不容易。除非口袋滿滿,否則要把錢花得好、花得值,絕對是一門學問。
那該怎麼辦?我們沒有水晶球能預見未來,就要靠預算編製來規畫。預算的核心,就是在錢花掉之前,先算一算「能不能花、該怎麼花」。
說穿了,預算就是在規畫「未來的錢」。在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現實中,公司透過預算,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達成營運目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假設來編預算》
那麼,未來的錢該怎麼算?其實,就像每月結帳一樣。
平常結帳時,我們有單據、有現金流,記帳後就能產出財報;但預算不同,因為交易尚未發生,沒有金流、也沒有單據。
那要怎麼辦?答案是——用假設!
預算建立在對未來的假設上:假設會有哪些收入、哪些支出。
如果財報是「已發生交易」的總和,那麼預算就是「各項假設」的總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鑑往知來的假設》
當然,預算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也不是喊價遊戲。要準確,關鍵在於「鑑往知來」。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過去的真實數據就是未來的重要參考。
因此:
預算 = 內部假設 + 外部條件
假設代表期望與策略;外部條件則包括市場價格、景氣變化、供應情況等。當未來與預期出現差異,就能追蹤是「假設不準」還是「外部條件變動」。
所以說,沒有不準的預算,只有不準的假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算是誰的責任?》
財務報表由財務部編製,但交易資料來自各部門。同理,預算雖由財務部彙整,卻必須依據各部門的假設與需求。
在中小企業裡,財務人力有限,往往由財務部包辦預算編製,此時更應主動與各部門溝通,確認假設的合理性。
唯有如此,預算的數字才具真實性與可執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算的效益》
一份合理的預算,能讓各部門明確分工,提供可行的假設,並為後續的差異分析奠定基礎。
它能幫助:
• 經營者 精準分配資源、掌握全局;
• 主管 有依據地爭取部門資源;
• 員工 聚焦目標,提升績效。
掌握預算的底層邏輯,培養預算思維,讓有限資源花在刀口上,最終達成「資源最佳化、績效最大化」的企業經營目標。
看更多
0 0 37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