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人才培養:負責策劃與實施企業內部的人才發展計劃,針對員工的專業技能與職涯規劃進行指導與支持。主要目標為提升員工的職業能力與滿意度,以促進整體組織效能。需具備優秀的溝通技巧及跨部門協作能力,能有效了解不同部門的需求並提供相應的培訓方案。此外,熟悉台灣職場文化,對於企業的文化適應性及員工心理有深入理解,能有效應對本地特有的職場挑戰。」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5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人才培養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前輩幫後輩 經驗永流傳

小編

2022/08/23

好不容易教好的潛力新人,只做一下就離職,想問如何留住好人才?
這個問題各行各業都會遇到,建議方法:(1)基層重複性質的工作建立完整SOP,可使用照片、影片輔助(2)訂定檢核點並連動調薪(3)對新人關懷,除主管外可派其他同仁與新人互動(4)建立工作外的活動
★看完整回答➡https://bit.ly/3dBfvxO
你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擾呢?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歡迎底下留言與眾多職場人士一起討論喔~
大家是否也有其他職涯、職場的問題呢?歡迎到【104職涯診所】找前輩發問喔➡
0 0 497 0
104學習精靈精選課程
看更多課程
想提升職場競爭力?專業技能課程看起來👇
日常管理的6件事
1.做一位優秀的管理者2.規劃並執行一個專案3.提升工作效率和技能4.基礎的激勵與團隊帶領5.成功邁向高階主管之路 一、基礎介紹 (一)這堂課適合那些人?1.企業內各級幹部2.上班族3.社會新鮮人4.對職位晉升有興趣之相關人士5.想了解更多管理方法與職場應用者(二)這堂課能學到什麼?1.做一位優秀的管理者2.規劃並執行一個專案3.提升工作效率和技能4.基礎的激勵與團隊帶領5.成功邁向高階主管之路(三)補充說明1. 課程完成後會有專屬社團,讓學員一同討論。2. 同時有講義留存,方便您時刻演練。3. 課程完成後,可以重複無限觀看。 二、課程大綱 (一) 為什麼需要搞懂日常管理的6件事?1. 升遷需要具備當責的態度2. 有效表達的關鍵17秒3. 什麼是日常管理的 6 件事?4. 務實的三大管理項目5. 必學的管理九力6. 協肋達標的十二項管理技能 (二) 日常管理的 6 件事與案例解析1. 如何做一位稱職的幹部2. 知彼知已的職場認知3. 如何做好工作的管理4. 擬定工作計畫的方法5. 善用團隊分工落實執行6. 什麼是績效導向的控制法7. 如何參與團隊共同完成任務8. 活用溝通技巧做好工作協調的方法9. 如何運用管理技能提升執行力10. 如何成功邁向主管之路 (三) 日常管理的6件事與應用技巧實務Q&A 三、精選內容 1.做一位職場上稱職的幹部是升遷的的利器 2.職場升遷必備的工作計畫擬定技能 3.職場必懂的團隊分工合作的模式 4.活用職場的日常管理技能 四、補充說明 1.講師介紹
104人資市集
主管領導-管理技巧與心法​ -11/10(一)【線上直播】公開班
一. 利用個案分析的手法讓學員實際體會,主管的領導與管理的本質差異,了解何時該領導、何時該管理 二. 會用流程的方式打破初階主管的第一道牆:放權,如何既放權又可以確保員工產出的品質 三. 營運思維建立:如何從企業的角度去考跨部門的運作機制與彼此之間的溝通 ▌領導與管理思維不是你當上主管才要學的​ 到那時才學就太慢了​或是大多數的情況下你根本沒那個機會了​ ​ 這幾年很多的實體產業開始轉型了​ 有的叫數位轉型 有的就叫OMO​ 都好 但是這樣的局裡面​ 最關鍵的一件事情就是 ​ ​ 『沒有事情是準備好的』​ ​ 流程還沒準備好​ 系統還沒準備好​ 人員還沒準備好​ 但是箭已經在弦上了​ ​ 而且你還是一個空降的高階主管​ 我想這就是我以前經歷過的路​ ​ 幾個環境條件給你​ ​ 一、獲利方向未明​ 二、產品與業務沒共識​ 三、人員流動率是以月或週為單位​ 四、人才還沒出現,團隊人力水平不一​但平均低落​ 五、跨部門合作方向未明​ 六、獲利模式靠團隊而非個人執行​ ​ 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因為每一件事情看起來都很重要​ 而且都很急​ ​ 以上這六件事情要是讓你解決​ 你會怎麼安排優先順序呢?​ ​ 而從領導與管理的角度上​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這些事情呢?​ ​ 領導:定方向與留人​ 管理:完成事情與制度​ ​ ▌我想我會以獲利方向為目標​ ▌以團隊穩定與面試人才為方法​ ​ 此外扛住上面來的打擊​ 穩定軍心​ ▌因此團隊同仁說真的​ ▌不要去參加高階主管會議​ ​ 因為說真的,​ 他們看到高階主管直接飆罵時​ 就只會想要走​ 只會讓事情變得更亂​ ​ 在職場中大事小事​ 都需要人來完成​ ​ 所以要是團隊不穩​ 什麼策略都是假的了​ ​ 很多空降主管都做好了一二​ 卻忽略的第三件事情 ​ 不要讓員工上戰場​ 因為很有可能被飆罵一次就GG了​ ​ 然後團隊始終無法穩定​ ​ 管理是明確的流程​ 領導是關鍵的細節​ ​ 1. 在未知中確定營收模式​ 2. 穩定團隊持續面試人才​ 3. 保護團隊別去決策會議​ ​ 其實還有 4. ​你們想想會是什麼呢?​ ​ 你也有遇到職場上的困境嗎?​ 你也有遇到難搞的主管嗎?​ 還是那些怎麼聽都聽不懂的決策嗎?​課程大綱: 一. 從執行思維到營運思維:主管與員工思考最大差異處 (30分鐘) -領導與管理的區別: 什麼是領導?什麼是管理? 二. 主管的三大工作面向二「管理與放權」 (1.5小時) -主管應該要做什麼?什麼才是好主管? -主管的關鍵管理技巧 1.任務分派與時間管理(進辦公室的第一件事!) 2.指導是為了什麼?(訓練員工的關鍵技巧) 3.放權不是放任(如何管理工作進度與不事事躬親) 4.會議室衝突(如何面對現場的尷尬與解決方案) 5.計畫又變動了,如何跟部屬傳達? 三、主管的三大工作面之一「瞭解團隊與團隊溝通」 (1小時) 1.先從直覺盤點你的團隊成員定位表:意願與能力 2.如何進行團隊 1對1溝通會義 3.從行為/觀點/情緒/期望,思考溝通的方式 四、線上即時QA(1小時) ​
104人資市集
學習精靈

05/12 00:00

4 1
張錦政 Vincent Chang 知識長

曾擔任研發專員 PM head 中國分公司總經理 數位行銷公司總經理。

2022/07/04

够胆的老闆就只看目標,不管細節!?
年輕會覺得只看目標、不管細節的老闆很酷,是信任員工,給員工充分的發揮空間。自己做主管後也試著想做一個開明、願意授權賦能的主管。但是經歷過一些慘痛的經驗與教訓後,才知道人性比我想象的複雜!
有幾類的員工,老闆要當心!
💣粉飾太平型:審查會議時都報喜不報憂,當紙包不住火時,可能為時已晚。
💣擁兵自重型:藉著職務之便掌握核心技術,也收買下屬的人心。藉此要挾主管加薪,不然就集體投效敵營。這類型比較常發生在研發單位。
💣爭功諉過型:拿主管交付一些不錯的點子或是團隊的功勞,越級向更高層的主管邀功。
💣藉機圖利型:由於老闆或是主管的授權,利用職權向廠商謀取不法利益。
🔑掌握全局 🔑防範於未然
有智慧的老闆或是主管不僅要設定團隊目標,也必須要了解執行的細節。尤其是針對一些新的業務或是技術,最好能夠親自與團隊走過一次,掌握住要領再適度地授權。一則可以預防上述狀況的發生,二則是在每次的審查會議中能夠讓潛在問題無所遁形,防範於未然。
尤其對於核心技術,最好不要只放在一個籃子裡,必要時先做好備胎,防止競爭對手惡性挖角對企業的重大損失。
如果喜歡這類型的文章,請幫我按讚、分享,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專頁
V大創客筆記本 : https://reurl.cc/Opdn6y
讓我們一起分享生活、職場或是創業路上的點點滴滴,不斷累積人生的智慧。
2 1 471 0
學習精靈

03/01 00:00

2 0

推薦給你

104學習精靈

產品

04/25 16:41

AI輔助垃圾執法上線!台北市用科技守護市容,準確率高達95%
你知道嗎?現在在台北市亂丟垃圾,不只會被拍到,還可能被AI「認出來」!
隨著城市治理科技化的腳步加快,台北市環保局攜手大同大學資訊工程團隊,打造一套結合人工智慧的「智慧垃圾辨識系統」,不但大幅提升執法效率,還讓違規行為無所遁形。
為什麼需要AI來管垃圾?
我們常在街頭看到行人專用的垃圾桶(又稱「清潔箱」),這些設施原意是為方便市民隨手丟棄小型垃圾。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垃圾桶也經常被誤用或「故意誤用」,成為家庭垃圾的非法傾倒處,嚴重影響公共衛生與市容整潔。
傳統的檢舉方式多半靠民眾舉報或清潔人員巡查,但這不但耗費人力,也難以即時發現問題。
AI智慧系統怎麼運作?
透過設置在垃圾桶附近的監視設備,AI系統能即時辨識是否有民眾丟入過量或不符規定的垃圾,例如一整袋家用垃圾。系統不只會「看」,還會自動標記可疑畫面片段,讓後端人員快速查證。
- 準確率高達95%,大幅減少人工檢視時間
- 自動抓取違規片段,提供執法證據
- 結合現場錄影與行為分析,強化查緝流程
只要被認定違規,違規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面臨**3600元至6000元罰鍰**,不容小覷!
自試辦以來,AI系統已成功輔助多起違規行為的查緝,成效明顯,也獲得市府及居民的正面回饋。除了減輕清潔隊的負擔,這項科技也強化了市民對垃圾分類與丟棄規範的意識。
環保局也表示,未來將**逐步擴大AI辨識系統的應用區域**,並探索更多智慧監控在環境治理上的可能性,讓台北真正邁向「智慧城市」的願景。
AI不是監控,而是公共福祉的守門員
有些人會擔心科技執法會不會太過「大哥在看你」,但事實上,這套AI系統的本質是「減少人力浪費、提升效率、保障環境品質」。只要大家守規矩、做好垃圾分類,其實根本不用擔心被AI拍到。
你會發現,有了AI的幫忙,我們的街道更乾淨、垃圾處理更順暢,城市也變得更宜居。
下一次當你經過台北街頭的清潔箱時,不妨想想:這不只是個垃圾桶,而是一套高效運作的智慧執法系統的一環!
📌資料來源:
2 0 1048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