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玩遍天下旅行社有限公司 / 台灣地區行程路線設計/遊程規劃人員 / 符合度分析
台灣地區行程路線設計/遊程規劃人員 玩遍天下旅行社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未具備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知識貓星球

喵星人

2024/11/18

瀑布式專案管理與敏捷開發,兩種主流專案管理方法比較與介紹
瀑布式專案管理與敏捷開發是兩種專案管理方法,各自適合不同專案需求。瀑布式是一種線性且固定流程的方式,強調文件完整性與階段性的執行,適用於需求穩定的大型專案;而敏捷開發則採取迭代與漸進式方法,強調靈活性、快速交付與持續改進,適合需求多變或快速市場反應的專案。選擇合適方法需視專案特性與目標而定,以達最佳成效。
瀑布式專案管理與敏捷開發是兩種常見的專案管理方法,各自適合不同類型的專案需求。以下是這兩者的簡介及主要差異:
▎ 瀑布式專案管理 (Waterfall Project Management)】
【介紹】
瀑布式是一種線性且順序分明的專案管理方法,每個階段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前一階段的結果會成為下一階段的輸入。
【主要特點】
1. 固定流程:明確的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部署、維護等階段。
2. 文件驅動:大量文檔記錄,包括需求規範、設計文檔、測試計劃等。
3. 不可逆:完成某階段後,難以回頭修改,除非進行全面重新規劃。
4. 時間和成本預估準確:適合需求穩定、不易改變的專案。
【適用場合】
- 預期需求不會改變的大型專案(如基礎建設、政府合約)。
- 時間表和預算非常固定的項目。
▎敏捷開發 (Agile Development)
【介紹】
敏捷是一種迭代式和漸進式的專案開發方法,強調靈活性、團隊協作和快速交付高價值成果。
【主要特點】
1. 迭代開發:將專案分成數個短週期(通常2-4週),稱為「衝刺 (Sprint)」。
2. 適應性高:能快速應對需求變更或優先級調整。
3. 輕量級文件:重點放在可運行的產品而非詳細文檔。
4. 頻繁交付:每次迭代交付一個可用版本,逐步完善產品。
5. 持續溝通:重視與客戶和團隊的溝通,通常會有每日站會。
【適用場合】
- 快速變化的市場或需求不確定的專案(如軟體產品)。
- 需要快速交付和用戶反饋迭代的項目。
【選擇方法的建議】
- 如果你的專案需求穩定、規模大且對成本與時間敏感,可以選擇瀑布式方法。
- 如果專案處於不確定性較高或需要快速交付並依據反饋調整時,建議選擇敏捷開發。
看更多
2 1 2287 0
黃逸旻 知識長

Arete亞瑞特數位社群行銷Founder CEO

11/26 19:00

【 最新 AI 成功行銷案例解析 】W13 聽歌也能偷偷被洗腦⋯⋯
🔥 行銷解析:《A.I. JK》by JK Estética Avançada 🔥
案例連結
🪧 品牌名稱
Standard Bank
✨ 行銷目標
Standard Bank 想讓自己的手機銀行 App,在潛在使用者心中不只是「銀行/金融工具」,而是「貼近生活、懂你習慣」的好夥伴。於是這次他們不走傳統打廣告打排插廣告的路,而是鎖定會用音樂串流服務、追求流暢體驗、討厭被廣告打斷的年輕/數位族群,目標是提升 App 的認知度與下載量,同時也重塑品牌在年輕人心中的科技與潮流形象。
✨ 策略手法
他們 + 代理商 M+C Saatchi Abel 聯手,決定跳脫傳統廣告「打斷你、要你看/聽廣告」的方式,而改走「潛移默化、融入日常」的路線 — 利用 AI 生成音樂,創作 17 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每首歌其實都是一支「銀行 App 的廣告」,但聽起來就像普通音樂。這招讓廣告變得不打擾、不突兀,直接融入聽歌者的 Spotify/YouTube Music 清單裡。
✨ 執行創意
從一支腳本出發,AI 被給予成千上萬 prompt,一次生成 17 種不同音樂風格 —— 從 Afrohouse、Amapiano,到 Country Rock、Reggae……對應南非各種主流聽眾口味。而其中隱藏的訊息,就是引導聽眾下載並使用 Standard Bank App。聽者可能一開始不以為意,但歌詞/氛圍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覺知 + 好感」的建立。這種「不打擾,只融入」的創意手法,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尊重使用者體驗的新廣告思維。
✨ 效益結果
這波活動的成效相當亮眼:原本設定目標曝光量是 1,000 萬次,結果已經突破 4,000 萬次以上。觀看完畢率(view‑through rate)高達 40%(遠高於業界 15% 基準)。同時,App 下載量也超過預期目標達成率 110%。更重要的是,品牌形象從傳統銀行轉為「科技感 + 潮流感 + 尊重使用者生活型態」,成功打入年輕族群心中。
✨ 應用啟發
講真啦,Standard Bank 這招「不打擾,只混入」的 AI 音樂廣告,可是給我們台灣品牌一劑很有力的啟發藥水。想想,我們平常滑手機、聽歌,如果突然跳出 Bank/貸款/信用卡廣告,多半就是「關掉跳過」,對吧?但如果是「一首歌」──你以為你在聽歌,結果裡面藏著品牌訊息,那效果可能就不一樣。
舉例來說:
・假如台灣某間年輕人愛去的咖啡店/茶飲品牌,要推新飲品,可以做一系列「AI 幫你譜歌」:比如創作適合夏天、午後、微涼夜晚聽的歌,把新品 vibe 淡淡灑在歌詞裡 → 聽歌的時候順便對新品有感覺。
・或者文創、服飾品牌可以做「生活歌單式廣告」:AI 幫你做一首歌,給「下班後散步」「夜市晃晃」「朋友聚會」這種生活場景歌單,每播放一次,就像是品牌在提醒 ──「欸,我們在你生活裡,不只是看得到,也聽得到」。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打擾、不反感、還可能讓人不自覺愛上你的「聲音」。比起大砲式廣告,要人停下來看/聽/接受,這招更像是「悄悄滲透」,偷偷卡進人心。
最後一句,送給台灣品牌一句話:「別只是想辦法搶注意力,有沒有想過,用 AI 偷偷走進人家 Spotify/YouTube,那種不知不覺就愛上的感覺,比大聲喇叭還威啦!」
引用出處:
・Standard Bank
・Agency: M+C Saatchi Group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看更多
0 1 84 0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 (台北)

台北

11/26 15:30

禮貌請求 展現專業溝通力🤝
在商業郵件中提出請求時,「禮貌」至關重要。不僅能增加對方接受請求的可能性,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職場關係與專業形象。
✅ 常見禮貌請求句型
Could you please…
 您可以…嗎?
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若您能…我將不勝感激。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是否有可能…?
⚠️ 請避免以下不夠禮貌的說法:
Send me…(直接命令,語氣太強)
Do this…(缺乏禮貌)
I need this now.(急迫但不尊重)
📌 例句比較
✔️禮貌版:
 Could you please send me the updated file by Tuesday?
 請問您可以在週二前傳給我更新檔嗎?
❌不禮貌版:
 Send me the updated file by Tuesday.
 週二前把檔案給我。(語氣生硬)
👉 加上「Could you please」這樣的片語,能讓語氣柔和、專業又得體。
🗂 Word Bank(英 ➡ 中)
英文詞彙 中文翻譯
Request 請求
Polite 禮貌
Appreciate 感謝
Possible 可能
Updated file 更新檔
Professional 專業的
🔑 重點回顧
The more polite you are, the more likely people are to say “yes.”
(禮貌越高,成功率越高)
用禮貌的方式提出請求,不僅展示出你的專業度,也能建立更正面的職場印象。記住:你怎麼說,和你說什麼一樣重要。
看更多
1 0 947 0
陳建夆

數位行銷×AI行銷應用|企業內訓講師&顧問

11/24 19:47

AI輔助行銷效率:盤點產出項目→拆解工作流程→選擇 AI 工具
在行銷工作中經常需要因應不同的行銷活動,製作 Landing page、文案素材,其中一定避免不了的就是推薦商品給會員做導購,這時如何快速且精準地完成推薦商品並向目標受眾溝通是一大課題,在既往的流程中這很常會耗費行銷人員許多時間。
近幾年 AI 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善用許多工具串接會員資料與商品數據,設計一套高效的活動規劃與商品推薦流程,幫助團隊在有限的時間內,能有最佳的行銷工作效率。
這套導入AI提升行銷效率的流程作法,是之前工作的經驗脈絡整理,思考的邏輯只有三點:盤點產出項目→拆解工作流程→選擇AI工具。
這三點可以應用在各種情境,透過範例帶給大家一些靈感與啟發,後續可以跟內部團隊一起思考如何找出最迫切需要導入AI的行銷流程。
看更多
0 0 83 1
陳建夆

數位行銷×AI行銷應用|企業內訓講師&顧問

11/22 20:52

一稿多用 AI 行銷術:用 ChatGPT 打造多平台內容矩陣
之前在公司做行銷時,常使用的技巧就是「一稿多用」,只要有一篇核心內容,後續拆解成 FB、IG、LinkedIn、Threads、YouTube、Podcast 等不同版本內容,在不同渠道發布。
為什麼要這樣做?老實說就是沒有餘力想出很多主題(想內容很燒腦的),而且這樣拆給各渠道使用,CP值也最高,反而比較難的是如何針對不同渠道TA的屬性,做到「微客製化」內容。
分享自己之前使用的「一稿多用 AI 行銷術」,文章分享如何把一篇內容搭配AI拆解成多渠道版本,做到微客製 + 多渠道持續曝光。
👉內容矩陣重點思路:
1.一篇深度內容做核心
2.依渠道轉換文案語氣與 CTA
3.分批排程溝通,不一次用光彈藥
4.AI 協助拆稿、潤稿、製圖、腳本
5.把內容變長期的數位資產
看更多
0 0 98 0
蒲朝棟

主任

11/21 11:00

真正讓你離職的,是主管還是工作?
當你每週日晚上就開始焦慮、週一早上鬧鐘一響就想砸爛手機時,你的腦中一定會浮現一個念頭:我要離職!
但你真的知道,你離職的原因是什麼嗎?
有時候,你以為是受不了工作內容的枯燥,但其實是受不了主管的瞎指揮。有時候,你以為是受不了主管的職場PUA,但其實只是拿主管當藉口,逃避這份工作本身就不適合你的事實。
搞不清楚痛苦的根源,你換了工作,也只會換來一個「一樣爛的輪迴」。
小周就經歷了這個痛苦的診斷期。
小周是個優秀的專案經理,但他最近超想辭職。他的主管是個標準的慣老闆,情緒化、愛改主意、總是深夜傳 Line。小周把所有負面情緒都歸咎於這位主管。
他說:「我真的想離開這個產業了!我懷疑我根本不適合當 PM,我應該去開咖啡廳,過簡單一點的生活...」
他想起以前跟著一位好主管時,儘管工作挑戰很大,但他真的樂在其中。現在的工作內容其實沒變,但每天都被這位新主管搞到身心俱疲。
轉折點在於小周意識到,他的情緒耗竭是主管造成的,但他的技能耗竭還沒發生。他需要的不是換跑道,而是「換一條船」。
在你遞出辭呈前,你必須先為你的痛苦做一次精準的「離職前診斷」。我們將痛苦分成兩種:「情緒消耗」和「技能消耗」。
你可以用以下三個問題,來判斷你該「辭掉工作」還是「辭掉主管」:
診斷一:焦慮源是什麼?
問題: 你的焦慮,是來自於工作內容本身(例如:想到要寫程式、跑業績、算帳)?還是只來自於想到要跟你的主管互動(例如:想到週一的晨會、下班後的 Line 訊息)?
判讀: 如果焦慮源是純粹的互動,那多半是主管關係問題。如果焦慮源是任務本身,那才是工作與職涯發展不符。
診斷二:技能與能量測試
問題: 這份工作,消耗的是你的「專業技能」與「腦力」?還是只消耗你的「情緒能量」與「時間」?
判讀: 如果你發現你的技能在不斷空轉、沒有成長,你的工作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的技能很OK,但情緒電池被吸乾,那是主管的有毒環境造成。
診斷三:未來角色測試
問題: 假設明天你就換了一個能力好、尊重人的主管,你願意在這個產業、這個職位上再做五年嗎?
判讀: 如果答案是「願意」,那你的核心問題是主管。如果答案是「我根本不想做這個職位了」,那你的問題就是工作本身。
診斷清楚後,你才能決定下一步的轉職建議。
三步驟,將痛苦轉為策略:
策略一:確診為「主管問題」:
先實施「向上管理」,再考慮「內部轉調」。 你的技能和熱情都還在,別浪費了!在遞出辭呈前,先實施你的「界線管理」和「專業溝通」技巧。如果無效,請利用公司的資源進行內部轉調,讓自己的職涯價值留在公司,但擺脫有毒主管。
策略二:
確診為「工作問題」:帶著薪水,邊做邊學! 你的情緒還沒崩潰,只是不喜歡工作。請不要衝動離職!你要做的是邊拿薪水,邊為你的下一個職涯規劃做準備。利用這份工作提供的資源,去考證照、去上課、去建立作品集。你的薪水,就是你轉職的「跑道基金」。
策略三:
確診為「兩者皆有」:尋找「高自治權」的新工作。 如果主管爛、工作又無聊,請立刻啟動轉職程序。你的篩選條件必須明確:「高自治權」和「強連結性」(能讓你看到工作與最終目標的連結)。
小周後來經過診斷,發現是典型的「情緒消耗」。
他沒有去開咖啡廳,而是決定「辭掉主管,不辭掉工作」。他實施了嚴格的「數位下班」界線,並在拿到一家更尊重 PM 的公司 Offer 後,平靜地離開。
他現在的新公司,還是做 PM,但他開心地說,現在的他,週一早上鬧鐘響起時,會不會感到恐懼。
你的時間和專業都很寶貴,不要讓你的「不滿」變成一個模糊的藉口。 精準地找到痛苦的根源,才能做出最對你有利的職涯發展決定。
看更多
0 0 291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