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長安體系連鎖社區醫院_長安醫院 / 病房 - 夜班專科護理師/夜班NP ★百萬年薪★ / 符合度分析
病房 - 夜班專科護理師/夜班NP ★百萬年薪★ 長安體系連鎖社區醫院_長安醫院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經歷

未具備
要求經歷1年以上
專科護理師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104學習

產品

2023/06/20

104證照中心 | 證照歷史考古題陸續上線 !
104證照中心,於2023年6月陸續上架證照考古題,提供各位準備考證照的過程中,提供大家可自我練習的機會,以及可以明白證照出題的方向。
目前針對熱門證照進行2022年到2023年4月前的考古題整理,未來將持續更新。
【如何找到證照考古題】
🔻步驟一:你可以進入證照中心或尋找你感興趣的證照。
🔻步驟二:在證照頁下方有【題庫專區】若有考古題,會有【歷屆試題】(下圖示)
🔻步驟三:在【歷屆試題】有PDF提供你線上練習喔 !
【那些證照有考古題】
目前有上架考古題的證照如下: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467
🟡照顧服務員單一(丙)級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85
🟠堆高機操作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900
🟡丙級會計事務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814
🟠丙級中餐(葷食)烹調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006
🟡技術士技能檢定托育人員職類單一級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405
🟠乙級就業服務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276
🟡高考護理師執照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87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455
🟡丙級美容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398
🟠丙級室內配線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703
🟡高考律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292
🟠丙級烘焙食品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008
🟡高考藥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55
🟠乙級室內配線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702
🟡高考食品技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578
🟠丙級國貿業務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078
🟡固定式起重機操作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904
🟠丙級電腦硬體裝修技術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308
🟡高考營養師考古題 →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54
🟠甲級職業安全管理技術士考古題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453
🟡高考臨床心理師考古題→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63
更多其他證照考古題
看更多
5 2 22342 4
104學習

產品

2022/04/27

【職涯探索 (通識_02) 】不被取代的關鍵-創新力
你能想像10年後世界會變成甚麼樣子嗎?隨著科技的快速演進以及消費者多變的需求,現在任何產業都講求「創新」,想成為新世代的創新人才,你必須具備:
1. 跨界整合的創新應變力
( 延伸學習:https://blog.8400.tw/2268/ )
2.掌握使用者的商業洞察力
3.拆解問題的系統思考力
4.落實與優化的專案執行力
看更多
0 2 848 0
Kai

Program Manager

2024/09/12

🌟Nvidia執行長Jensen Huang 黃仁勳在高盛訪問的Q&A
值得一聽的訪談,在技能這一段,值得大家思考新世代的技能(Skills) 會如何隨著時勢進化。
Q. **現場的許多投資者非常關注數據中心市場,能否分享一下你對中長期機會的看法?顯然,你的行業推動了你所稱的「下一次工業革命」。你如何看待數據中心市場的現狀以及未來的挑戰?**
黃仁勳:有兩件事同時在發生,這兩件事常常被混為一談,但分開討論有助於理解。首先,我們假設在沒有AI的情況下。在沒有AI的世界裡,通用計算已經停滯不前。大家都知道,半導體物理學中的一些原理,比如摩爾定律、Denard縮放等,已經結束了。我們不再看到CPU的性能每年翻倍。我們已經很幸運能在十年內看到性能翻倍。摩爾定律曾經意味著五年內性能提升十倍,十年內提升一百倍。
然而,現在這些已經結束了,所以我們必須加速一切能加速的東西。如果你在做SQL處理,加速它;如果你在進行任何數據處理,加速它;如果你在創建一個網路公司並擁有推薦系統,必須加速它。如今最大的推薦系統引擎已經全部加速了。幾年前這些還在CPU上運行,而現在已經全部加速。因此,第一個動態是,全世界價值數萬億美元的通用數據中心將會現代化,轉變為加速計算的數據中心。這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因為Nvidia的加速計算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成本降低,過去十年中,計算能力不是以100倍,而是以100萬倍的速度增長。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的飛機能快一百萬倍,你會做什麼不同的事情呢?
因此,人們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們不讓電腦來編寫軟體,而不是我們自己去想像這些功能,或者我們自己去設計算法呢?」我們只需要把所有的數據、所有的預測性數據交給電腦,讓它去找出算法——這就是機器學習,生成式AI。因此,我們在許多不同的數據領域大規模應用了它,電腦不僅知道如何處理數據,還理解數據的含義。因為它同時理解多種數據模式,它可以進行數據翻譯。
因此,我們可以從英文轉換為圖像,從圖像轉換為英文,從英文轉換為蛋白質,從蛋白質轉換為化學物質。因為它理解了所有的數據,因此可以進行所有這些翻譯過程,我們稱之為生成式AI。它可以將大量的文字轉換為少量的文字,或者將少量的文字擴展為大量的文字,等等。我們現在正處於這個電腦革命的時代。
而現在令人驚歎的是,第一批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將被加速,並且我們還發明了這種新型的軟體,稱為生成式AI。生成式AI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是一種技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新的行業正在被創造出來。
這是為什麼?如果你看看直到現在的整個IT行業,我們一直在製造人們使用的工具和儀器。而第一次,我們正在創造出能夠增強人類能力的技能。因此,人們認為AI將超越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數據中心和IT行業,進入技能的世界。
那麼,什麼是技能呢?比如數位貨幣是一種技能,自動駕駛汽車是一種技能,數位化的裝配線工人、機器人、數位化的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數位化的員工為Nvidia規劃供應鏈。這可以是一個SAP的數位代理。我們公司大量使用ServiceNow,我們現在擁有了數位員工服務。因此,我們現在擁有了這些數位化的人類,這就是我們現在正處的AI浪潮。
Q. **金融市場中存在一個持續的辯論,即隨著我們繼續建設AI基礎設施,投資回報是否足夠?你如何評估客戶在這個週期中獲得的投資回報率?如果你回顧歷史,回顧PC和雲計算,它們在類似的採用週期中,回報率如何?與現在相比有什麼不同?**
黃仁勳: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在雲計算之前,最大的趨勢是虛擬化,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虛擬化基本上意味著我們將數據中心中的所有硬體虛擬化為虛擬數據中心,然後我們可以跨數據中心移動工作負載,而不必直接與特定的電腦相關聯。結果是,數據中心的利用率提高了,我們看到了數據中心成本減少了兩倍到兩倍半,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完成的。
接著,我們將這些虛擬電腦放到雲中,結果是,不僅僅是一家公司,很多公司都可以共享相同的資源,成本再次下降,利用率再次提高。
這些年的所有進步,掩蓋了底層的根本變化,那就是摩爾定律的終結。我們從利用率提升中獲得了兩倍、甚至更多的成本降低,然而這也碰到了晶體管和CPU性能的極限。
接著,所有的這些利用率的提升已經達到極限,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數據中心和計算通脹的原因。因此,第一件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加速計算。因此,當你在處理數據時,比如使用Spark——這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數據處理引擎之一——如果你使用Spark並透過Nvidia加速器加速它,你可以看到20倍的加速。這意味著你會節省10倍的成本。
當然,你的計算成本會上升一點,因為你需要支付Nvidia GPU的費用,計算成本可能會增加一倍,但你將減少計算時間20倍。因此,你最終節省了10倍的成本。而這樣的投資回報率對於加速計算來說並不罕見。因此,我建議你們加速一切可以加速的工作,然後使用GPU進行加速,這樣可以立即獲得投資回報。
除此之外,生成式AI的討論是當前AI的第一波浪潮,基礎設施玩家(比如我們自己和所有雲服務提供商)將基礎設施放在雲上,供開發人員使用這些機器來訓練模型、微調模型、為模型提供保護等等。由於需求如此之大,每花費1美元在我們這裡,雲服務提供商可以獲得5美元的租金回報,這種情況正在全球範圍內發生,一切都供不應求。因此,對這種需求的需求非常巨大。
我們已經看到的一些應用,當然包括一些知名的應用,比如OpenAI的ChatGPT、GitHub的Copilot,或者我們公司內部使用的共同生成器,生產力提升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公司裡的每一個軟體工程師現在都使用共同生成器,不管是我們自己為CUDA創建的生成器,還是用於USD(我們公司使用的另一種語言),或者Verilog、C和C++的生成器。
因此,我認為每一行代碼都由軟體工程師編寫的日子已經徹底結束了。未來,每一個軟體工程師都將有一個數位工程師伴隨在身邊,24/7隨時協助工作。這就是未來。因此,我看Nvidia,我們有32000名員工,但這些員工周圍將有更多的數位工程師,可能會多100倍的數位工程師。
Q. **很多行業都在接受這些變化。哪些用例、行業是你最興奮的?**
黃仁勳:在我們公司,我們在計算機圖形學方面使用AI。如果沒有人工智慧,我們無法再進行計算機圖形學。我們只計算一個像素,然後推測其餘的32個像素。也就是說,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幻想」出其餘的32個像素,它們在視覺上是穩定的,看起來是照片級真實的,圖像質量和性能都非常出色。
計算一個像素需要大量的能量,而推測其他32個像素的能量需求則非常少,而且可以非常快速地完成。因此,AI並不僅僅是訓練模型,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模型。當你使用模型時,你會節省大量的能量和時間。
如果沒有AI,我們無法為自動駕駛汽車行業提供服務。如果沒有AI,我們在機器人技術和數位生物學領域的工作也是不可能的。現在幾乎每一個科技生物公司都以Nvidia為中心,他們正在使用我們的數據處理工具來生成新蛋白質,小分子生成、虛擬篩選等領域也將因為人工智慧而被徹底重塑。
6. **談談競爭和你們的競爭壁壘吧。目前有很多公私公司希望能打破你們的領導地位。你如何看待你們的競爭壁壘?**
黃仁勳:首先,我認為有幾件事讓我們與眾不同。第一點要記住,AI並不僅僅是關於晶片的。AI是關於整個基礎設施的。如今的電腦不是製造一塊晶片然後人們購買它並放入電腦中。那種模式屬於上世紀90年代。如今的電腦是以超級計算集群、基礎設施或超級計算機為名開發的,這不是一塊晶片,也不完全是電腦。
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構建整個數據中心。如果你去看一下我們其中一個超級計算集群,你會發現管理這個系統所需的軟體是非常複雜的。並沒有一個「Microsoft Windows」可以直接用於這些系統。這種定製化的軟體是我們為這些超級集群所開發的,所以設計晶片的公司、構建超級計算機的公司以及開發這些複雜軟體的公司,理所當然的是同一家公司,這樣可以確保優化、性能和效率。
其次,AI本質上是一種算法。我們非常擅長理解算法的運作機制,並且了解計算堆疊如何分佈計算,以及如何在數百萬個處理器上運行數天,保持計算機的穩定性、能源效率以及快速完成任務的能力。我們在這方面非常擅長。
最後,AI計算的關鍵是安裝基礎(installed base)。擁有跨所有雲計算平台和內部部署(on-premise)的統一架構非常重要。無論你是在雲中構建超級計算集群,還是在某台設備上運行AI模型,都應該有相同的架構以運行所有相同的軟體。這就是所謂的安裝基礎。而這種自1993年以來的架構一致性是我們能夠取得今天成就的關鍵原因之一。
因此,今天如果你要創辦一家AI公司,最明顯的選擇就是使用Nvidia的架構,因為我們已經遍佈所有的雲平台,不論你選擇哪台設備,只要它有Nvidia的標識,你就可以直接運行相同的軟體。
Q. **Blackwell在訓練上快了4倍,推理速度比它的前代產品Hopper快了30倍。你們的創新速度如此之快,你們能否保持這樣的節奏?你們的合作夥伴能否跟上你們的創新步伐?**
黃仁勳:我們的基本創新方法是確保我們不斷推動架構創新。每個晶片的創新週期大約是兩年,在最好的情況下是兩年。我們每年還會對它們進行中期升級,但整體架構的革新大約是每兩年一次,這已經非常快了。
我們有七個不同的晶片,這些晶片共同作用於整個系統。我們可以每年推出新的AI超級計算集群,並且比上一代更強大。這是因為我們擁有多個可以進行優化的部分。因此我們可以非常快速地交付更高的性能,並且這些性能的提升直接轉化為總擁有成本(TCO)的下降。
Blackwell在性能上的提升意味著,對於擁有1千兆瓦電力的客戶,他們可以獲得3倍的收入。性能直接轉化為吞吐量,吞吐量則轉化為收入。如果你有1千兆瓦的電力可用,你可以獲得3倍的收入。
因此,這種性能提升的回報是無與倫比的,也無法通過晶片成本的降低來彌補這3倍的收入差距。
Q. **如何看待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
黃仁勳:亞洲的供應鏈非常複雜並且高度互聯。Nvidia的GPU不僅僅是一塊晶片,它是由成千上萬個組件組成的複雜系統,類似於一輛電動車的構造。因此,亞洲的供應鏈網絡非常廣泛且複雜。我們力求在每一個環節上設計出多樣性和冗餘性,確保即使出現問題,我們也能夠迅速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進行製造。總的來說,即使供應鏈出現中斷,我們也有能力進行調整,以確保供應的連續性。
我們目前在台積電進行製造,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不僅僅是好一點點,而是好得多。我們與他們有著長期的合作歷史,他們的靈活性和規模能力都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我們的收入出現了大幅增長,這離不開供應鏈的快速反應。台積電的敏捷性以及它們滿足我們需求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們大幅提升了產能,並且我們明年將繼續擴大,後年還要進一步擴大。因此,他們的敏捷性和能力都很出色。不過,如果有需要,我們當然也可以轉向其他供應商。
9. **貴公司處於非常有利的市場位置。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非常好的話題。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黃仁勳:我們的公司目前與全球每一家AI公司都有合作,也與每一家數據中心有合作。我不知道有哪家雲服務提供商或電腦製造商我們沒有合作的。因此,隨著這樣的規模擴展,我們肩負著巨大的責任。我們的客戶非常情緒化,因為我們的產品直接影響他們的收入和競爭力。需求太大,滿足這些需求的壓力也很大。
我們目前正全面生產Blackwell,並計劃在第四季度開始發貨並進一步擴展。需求如此之大,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儘早拿到產品,獲取最多的份額。這種緊張和激烈的氛圍實在是前所未有。
雖然在創造下一代電腦技術時非常令人興奮,也令人驚歎地看到各種應用的創新,但我們肩負著巨大的責任,感到壓力很大。但我們盡力去做好工作。我們已經適應了這種強度,並將繼續努力。
看更多
0 0 519 0
蒲朝棟

主任

2024/08/21

穩定工作是場美夢?揭開企業裁員的殘酷真相!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鐵飯碗」這個詞彙似乎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回憶。許多人仍然抱持著「只要努力工作,公司就會照顧你一輩子」的想法,但現實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得多。
來聽聽阿中的故事吧。
阿中是個標準的「老實人」,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他勤奮工作,從不遲到早退,每天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飯。阿中心想,只要好好表現,公司一定會賞識他的付出。
就這樣,阿中在公司一待就是15年。他見證了公司從小作坊發展成為業界龍頭,自己也從一個菜鳥工程師升到了資深主管的位置。阿中覺得自己的職涯規劃很成功,他有穩定的收入、不錯的職位,還有令人羨慕的「大公司光環」。
然而,風雲突變。
某天,公司突然宣布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組織重整」。阿中起初並不以為意,心想自己是公司的老臣子,肯定不會有事。但沒想到,他竟然在裁員名單上!
阿中徹底傻眼了。他不敢相信,自己付出了青春和心血的公司,居然說裁就裁。更讓他難過的是,許多比他資歷淺、能力不如他的同事卻留了下來。
公司給出的理由是:「我們需要更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句話像是一記重拳,狠狠地打在阿中的自尊心上。
失業後的阿中陷入了迷茫。他發現自己的技能早已跟不上市場需求,而年齡也成了求職路上的一大障礙。他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安全網裡,殊不知這張網早已千瘡百孔。
阿中的故事並不罕見。在現今的職場中,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這個案例告訴我們,過度依賴單一公司是多麼危險的事。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職場中保護自己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殘酷的現實:公司不是你的家。無論你多麼努力工作,多麼忠誠於公司,在公司眼中,你始終是可以被替換的「人力資源」。這並不是說公司都是壞蛋,而是企業必須為了生存和發展做出決策,有時候這些決策可能會傷害到員工的利益。
其次,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在阿中的例子中,他太過依賴公司,忽視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很容易就會被淘汰。因此,持續學習新技能,關注行業動態,參與各種培訓和研討會,都是保持競爭力的好方法。
再者,建立自己的人脈網絡也非常重要。在職場中,「人脈就是生產力」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廣泛的人脈不僅可以幫助你獲得更多的機會,還能在你遇到困難時提供幫助。所以,平時多參加一些行業聚會,或者通過社交媒體與同行保持聯繫,都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打造個人品牌也是一個值得投資的方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讓自己在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變得尤為重要。你可以通過寫部落格、參與行業討論、出版專業書籍等方式,逐步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這不僅能增加你在現有工作中的話語權,還能為你未來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
最後,要學會財務規劃。很多人在有穩定工作時,往往忽視了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但是,一旦失業,沒有積蓄的人往往會陷入困境。因此,趁著有工作時,多存一些「備用金」,學習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為自己準備一個「財務安全網」。
回到阿中的故事。雖然他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時期,但這次經歷也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開始積極學習新技能,參加各種行業活動,甚至開始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分享他在科技行業的見解。
慢慢地,阿中重新找到了方向。他不再把希望寄託在單一公司身上,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最終,他不僅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還成為了業內小有名氣的意見領袖。
阿中的轉變告訴我們,職場生存之道不在於找一個「保障你一輩子」的公司,而在於不斷提升自己,適應市場的變化。畢竟,在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所以,親愛的各位職場夥伴們,與其幻想著公司會成為你一生的靠山,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的價值上。畢竟,你最大的保障,永遠是你自己。
記住,在職場中,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永遠準備好的人。所以,別再等待了,立刻開始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吧!相信只要不斷學習、成長,你一定能在這個充滿挑戰的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最後,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今天的分享:「別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願每個人都能在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創造出精彩的職業人生!
看更多
0 0 583 0
蒲朝棟

主任

2024/08/17

爆肝加班王?小心職場陷阱!揭秘:越晚下班不等於越有貢獻
在台灣的職場文化中,常常有一種迷思:越晚下班的人越認真,績效也越好。然而,這種想法真的正確嗎?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是否真的「越晚下班代表越有績效」。
先來聽聽阿華的故事吧。阿華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剛入職時充滿幹勁,總是最晚離開公司。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展現自己的敬業態度,也能趕上更多工作進度。每天加班到半夜已經成為他的日常,就連假日也常常進公司「加班」。
起初,主管對阿華的表現讚不絕口,認為他很有幹勁。但隨著時間推移,問題慢慢浮現。阿華的工作品質開始下滑,常常出現小錯誤。同事們也發現他白天精神不濟,開會時常打瞌睡。更糟的是,他的創新能力似乎被消磨殆盡,提不出什麼新點子。
半年後,公司進行績效評估。令阿華震驚的是,他的績效評分並不如預期。主管指出,雖然他工作時間最長,但實際產出並不理想。相比之下,有些同事雖然準時下班,卻能高效完成任務,甚至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單純延長工作時間並不等同於高績效。相反,過度加班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1. 工作效率下降:長時間工作會導致疲勞累積,影響專注力和判斷力。
2. 身心健康受損:經常熬夜加班可能引發健康問題,如慢性疲勞、失眠等。
3. 工作生活失衡:過度加班會擠壓個人生活和休息時間,長期下來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4. 創新能力受限:疲憊的大腦難以產生創新想法,反而可能陷入固有思維。
5. 團隊氛圍受影響:如果公司形成加班文化,可能打擊員工士氣,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那麼,如何在職場中真正提升績效呢?以下是一些實用的建議:
1. 聚焦重要任務:運用「80/20法則」,將精力集中在最能創造價值的工作上。
2. 善用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辦公室內閒聊或處理私事。
3. 學會說「不」:適時拒絕不必要的會議或任務,專注於自己的核心工作。
4. 善用科技工具:利用專案管理軟體或效率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5. 注重休息和放鬆:適當的休息能夠提升工作效率,不要忽視休息的重要性。
6. 持續學習成長:利用工作之餘充實自己,提升專業能力和軟實力。
7. 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主管和同事保持順暢的溝通,及時反饋工作進度和困難。
8. 設定明確目標:為自己設定清晰、可衡量的工作目標,並定期檢視進度。
9. 培養時間管理能力:學會區分緊急和重要的事務,合理安排工作順序。
10. 保持工作生活平衡:適度的休閒活動和社交生活能夠幫助恢復精力,提升工作效率。
在台灣的職場中,我們常常聽到「拚經濟」、「拚事業」這樣的說法。但是,真正的「拚」不是簡單地延長工作時間,而是要更聰明、更有策略地工作。就像台灣人常說的「腦袋比手腳更重要」,在現代職場中,創新思維和高效執行力才是勝出的關鍵。
對於主管來說,評估員工績效時不應只看工作時長,更要關注實際產出和貢獻。鼓勵員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單純延長工作時間,才能真正提升團隊整體績效。
對於員工而言,要學會「Work Smart, Not Just Hard」。與其埋頭苦幹,不如思考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也要學會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畢竟身心健康才是持續高效工作的基礎。
回到我們的問題:「越晚下班代表越有績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真正的高績效來自於高效率、高品質的工作,而不是單純的時間堆疊。在台灣這樣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我們更需要學會聰明工作,而不是盲目加班。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犧牲生活來工作。」在追求職業成功的同時,別忘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相信只要我們能夠聰明工作,就一定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同時還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在台灣,我們常說「三分靠才能,七分靠打拼」。這句話固然有其道理,但我們更應該理解,「打拼」的真正含義不是簡單地延長工作時間,而是要以更聰明、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還能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
讓我們一起努力,打破「加班等於績優」的迷思,建立一個更健康、更有效率的職場文化。相信只要我們能夠聰明工作,就一定能在職涯中走得更遠,同時還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品質。畢竟,成功的職業生涯不應該以犧牲個人生活為代價。讓我們攜手創造一個更加平衡、更有人性的職場環境,讓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同時也能享受豐富多彩的人生。
看更多
0 0 1303 0
Kai

Program Manager

2024/07/10

酷澎的增長策略可在海外複製嗎? Coupang's Big Bet on Taiwan
酷澎積極進軍台灣市場。透過類似亞馬遜和好市多的策略,包括大規模購買商品、生產自有品牌、降低商品售價等,嘗試翻轉台灣本土電商市場。各位消費者們,你們喜歡實體購物還是網路購物呢? 台灣的網路購物體驗,最喜歡哪一家的服務?
Coupang plans to use Taiwa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replicate its same-day delivery success in South Korea and expand this strategy to Southeast Asia.
Coupang, a South Korean e-commerce company, said it will accelerate its investments in Taiwan after posting four consecutive quarter profits. The company was the most downloaded app in Taiwan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is year.
"Taiwan is another investment that far exceeds our expectations," Coupang CEO Bom Kim said in a conference call. "We always believed that the transformative retail experience we enabled in Korea could delight customers worldwide. We see how this plays out in Taiwan."
Coupang's next-day delivery service, Rocket Delivery, has grown faster in Taiwan in the 10 months since its launch than Rocket Delivery in Korea in the first 10 months. The company has allocated around $400 million for investment in Taiwan this year.
The move comes months after Coupang suspended operations in Japan in March and denied rumors that it was planning to launch in India in May.
Coupang investment for growths
To provide rapid delivery services to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it is understood that Coupang (NYSE:CPNG) has established a logistics cent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In addition to its rocket delivery service within Taiwan, Coupang has also launched a cross-border online shopping service, allowing Taiwanese consumers to purchase goods from South Korea directly.
Seeking to replicate the success of the Korean market in Southeast Asia
Coupang's founder, Kim Bom-seok (English name Bom Kim), is working hard to expand its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mainly replicating its success in South Korea. This includes its iconic same-day rocket delivery service.
Coupang's Growth Strategy in Taiwan
CEO Kim Ban-seok has announced that this year, he will invest 400 million US dollars (approximately 12.7 billion New Taiwan dollars) in mid-term projects (Developing Offerings), with the Taiwanese market being the primary focus of the investment.
What is the portion of Coupang's $400 million investment to Taiwan? This question can be answered by comparing the capital expenditures of Fubon Media (Momo Shopping) and PChome Online.
In 2022, The leading e-commerce platform Momo's holding company Fubon Media's capital expenditure was $210 million in 2023, mainly for constructing logistics centers, delivery fleet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Meanwhile, The second largest e-commerce platform, PChome's A7 logistics center, which began trial operations earlier this year, is expected to have a total investment of $68 million.
Coupang has yet to disclose how this $400 million dollars will be allocated. Still, if one-third of it is allocated to the Taiwanese market's development, it already exceeds Momo's capital expenditure in 2022.
The Taiwanese marke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Coupang, indicating that this ECommerce giant is vying for the business behind two major e-commerce platforms, Momo Shopping and PChome 24h, prioritizing rapid delivery. Coupang, often called the Korean version of Amazon, had to pivot quickly when it faced challenges delivering fresh produce within 10 minutes.
Founded in South Korea in 2010, Coupang invested heavily in building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equipment and its fleet of delivery vehicles.
Today, it has over 100 logistics centers in over 30 cities across South Korea, covering over 47 million square meters. In South Korea, which is approximately 2.76 times the size of Taiwan, Coupang's same-day delivery rate reaches 99%. This is the widely recognized "Rocket Delivery" service that Coupang is known for.
In 2021, Coupang debuted, initially touting its "10-minute fast delivery" as its most significant selling point, and began operating in the fresh food e-commerce market. Fresh food e-commerce was booming during the pandemic, with delivery platforms and physical supermarkets all making significant inroads. Coupang's 10-minute delivery promise was the fastest in the fresh food e-commerce industry at the time. This move shows Coupang's ambition to continue its "fast" feature in South Korea.
參考資料
2. Coupang's Big Bet on Taiwan: What Are the Key Drivers of Growth?
看更多
0 1 642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