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104人力銀行 /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_HIWIN MIKROSYSTEM / 人力資源主管 / 符合度分析
人力資源主管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_HIWIN MIKROSYSTEM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未具備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張軒正

資深顧問

08/19 15:46

學員敲碗,重磅推出:「104雇主品牌管理師認證學程」
很多負責招募的夥伴,中小企業主都在跟我們分享,現在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怎麼挑到好人才,而是根本就沒人來應徵。甚至公司內部的好人才還持續在流失,真可謂內憂外患。
所以怎麼辦?要砸重金招募新人嗎?這可能造成更大的問題,新人的薪水比舊人高,舊人心裡不平衡,造成更大的績效管理問題。
這一切總歸一句,要從「雇主品牌管理」開始,看好每個細節。
我們聽到客戶的聲音,集結顧問團隊、研發團隊的數年的研究與專案經驗,研發出這一套「雇主品牌管理師」學程。是目前台灣非常少數同時具備「學理」與「實務」,能夠真正幫企業端解決問題的學習模組。
很開心跟大家分享,10月開課,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看更多
2 1 1234 0
蒲朝棟

主任

2024/08/18

技術宅晉升踩雷記!驚爆:超強工作能力竟成升遷絆腳石?
在台灣的職場中,常常有一種迷思:只要工作能力強,就一定能當上主管。然而,現實真的如此簡單嗎?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一探究竟。
小明是某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在公司待了五年,以他的程式設計能力堪稱一絕。每當遇到棘手的技術問題,同事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小明也因為出色的表現,多次獲得年度最佳員工獎。
然而,在最近一次的主管晉升中,小明卻意外落選了。這個消息讓他感到十分錯愕和沮喪。他不禁開始質疑:「我的工作能力明明很強,為什麼不是升主管的最佳人選呢?」
帶著這個疑問,小明開始仔細觀察新上任的主管阿志。漸漸地,他發現了一些關鍵的差異:
1. 溝通能力:阿志雖然技術能力不如小明出色,但他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非技術人員解釋複雜的概念。
2. 領導才能:阿志善於激勵團隊,能夠有效地分配任務,並協助團隊成員解決問題。
3. 策略思維:阿志不僅關注當前的技術問題,還能從公司整體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
4. 情緒管理:面對壓力和挑戰時,阿志總能保持冷靜,並帶領團隊度過難關。
5. 人際關係:阿志與公司各部門的同事都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有助於跨部門合作。
6. 決策能力:阿志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並為決策負責。
7. 時間管理:阿志不僅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能妥善安排團隊的工作進度。
8. 培養人才:阿志會主動指導新人,幫助團隊成員成長。
9. 商業敏銳度:阿志對市場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能為公司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10. 創新思維:阿志不僅解決問題,還能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這些發現讓小明恍然大悟。他意識到,成為一個優秀的主管,需要的遠不止是強大的專業能力。
在台灣,我們常說「術業有專攻」。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質。有些人適合深耕技術,成為領域內的專家;有些人則適合統籌全局,成為團隊的領導者。這兩種角色同樣重要,只是發展方向不同。
那麼,如果我們希望朝著管理階層發展,該如何提升自己的「主管力」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1. 培養溝通技巧:學會清晰、簡潔地表達想法,並能夠有效聆聽他人的意見。
2. 提升領導能力:參加領導力培訓,學習如何激勵和管理團隊。
3. 培養策略思維:嘗試從更高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公司的整體策略和目標。
4. 加強情緒管理:學會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
5. 拓展人際網絡:主動與其他部門的同事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
6. 提高決策能力:培養快速分析問題並做出決策的能力,同時要勇於承擔責任。
7. 學習時間管理: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還要學會安排團隊的工作進度。
8. 注重人才培養:主動幫助他人成長,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團隊。
9. 提升商業敏銳度:多關注行業動態,培養商業思維。
10. 保持創新精神:鼓勵創新,並學會將創新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
小明的故事告訴我們,職場成功不能只依靠單一的技能。正如台灣人常說的「一隻腳走不遠」,我們需要全方位的發展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專長就不重要。相反,在許多公司中,技術專家同樣有著重要的地位和發展空間。有些公司甚至設立了專門的技術階梯,讓技術人才可以在不轉向管理崗位的情況下獲得晉升和更高的薪酬。
因此,在規劃職業發展時,我們需要審慎地評估自己的特質和興趣。問問自己:是希望成為一名管理者,還是希望在專業領域中更進一步?兩者都是令人尊敬的職業道路,關鍵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無論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主管,還是一名傑出的技術專家,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團隊和公司創造價值。
職場如同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重要的不是一時的成績,而是持續的成長和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成為最好的自己!
看更多
0 1 549 0
蒲朝棟

主任

10/31 11:00

被留下的那個人,也在職場裡受傷 ​
每次有人離職,辦公室總會多出一些情緒。
有人鬆口氣、有人紅著眼眶,也有人默默收拾心情,繼續坐回自己的位置。
而那個繼續留下的人,常常被誤以為「比較幸運」,但其實,他們也在受傷。
小瑩在一間科技公司做行銷,和同部門的阿哲一起合作三年。兩人默契很好,阿哲負責策略,她負責執行;一個提方向、一個落地化,幾乎是神隊友等級。
直到有一天,公司組織調整,阿哲被通知要離職。那一晚,小瑩在廁所裡忍著不讓自己哭出聲。
「我不敢太難過,因為主管說要我撐住團隊。」她說。
但現實卻是,留下來的她要接手兩個人的工作,還要裝出「沒事」的樣子。
原本熟悉的夥伴突然不在,辦公室氣氛一夜之間變得空蕩。
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不夠努力、是不是應該早點走、是不是這份工作早就沒有以前的溫度。
其實,這樣的情緒非常普遍。
在職場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倖存者症候群」。
指的是當組織裁員或重整後,留下來的員工會出現內疚、焦慮、懷疑、自我懷疑等情緒。
他們雖然「被留下」,卻失去了安全感。
因為沒有人能保證,下一次被通知的,不會是自己。
留下來的員工,常會經歷幾個階段:
一開始是「震驚與自責」,覺得別人離開是因為自己不夠好;
接著是「壓力與補位」,要同時消化情緒、又要完成更多工作;
最後,有些人會「情感麻木」,開始對工作不再投入,只求安穩度日。
但如果這時候公司沒有適當處理,後續的問題可能更大。
例如績效下降、士氣低落、甚至引發第二波離職潮。
根據研究指出,在組織經歷人事重整後,留下的員工工作滿意度平均下降超過 40%,而信任感與對管理層的忠誠度更會出現明顯下滑。
所以,當主管對離職員工的關心遠超過留下的員工時,
其實公司正在錯過一個更重要的機會——修復內部關係的黃金時期。
回到小瑩的故事,幾週後她終於鼓起勇氣和主管談。
她說:「我願意留下來,但我需要知道,公司是不是也還願意留下我?」
那天的談話讓主管才意識到,這不只是人力的問題,而是信任的問題。
主管後來安排了團隊回顧會,讓大家說出對變動的感受,
也重新釐清接下來的工作方向。
那一場會議沒有神奇地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小瑩不再覺得孤單。
在職場上,我們常被教育要「堅強一點」、「適應變化」,
但沒人告訴我們——變化本來就會痛。
真正成熟的職場人,不是能假裝沒感覺,而是能承認自己的不安,
然後一步一步找回穩定的力量。
如果你也是那個被留下的人,請記得:
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能力不夠好。
這只是公司運作的必然結果,而你有權利感受到失落。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選擇怎麼走出這個階段。
給主管的建議也很簡單——別讓留下的人被遺忘。
不需要花大錢,只要一句「辛苦你了,我知道這段時間不容易」,
就能讓員工感覺自己被看見。
因為對被留下的人來說,他們想要的,不是慰問金,而是一句真誠的理解。
職場上沒有誰永遠安全,但有溫度的團隊,能讓人願意留下。
當離職的人被祝福離開時,也別忘了,留下的人,也值得被安撫與感謝。
👉 如果你也曾是那個被留下的人,
記得,這不是懦弱,而是堅強。
看更多
0 0 196 0
蒲朝棟

主任

10/29 11:00

〈失業,謝謝你〉
那年阿哲被叫去 HR 的小會議室,窗外是濛濛細雨,屋內卻像被掏空了聲音。主管說話極盡委婉,讓每個字都像軟墊一樣包起來:
「公司要做組織調整……非常感謝你這段期間的付出。」
他接過那份離職通知,手心微微發冷,像是握著一塊冰。離開公司、走出大樓、刷最後一次門禁,這些動作都很理所當然,但心裡那塊東西開始裂了。
最初的幾天是麻木期。他一邊投履歷,一邊把手指放在鍵盤上卻不敢送出。
朋友傳來的安慰訊息,他回覆「還好」,字句短促,像是把情緒收進抽屜。
晚上睡前他會回想過去那些加班、那些被肯定的時刻,卻發現那些記憶現在像是外面的風景,近在眼前卻摸不到溫度。
失業不只是銀行帳戶的數字變化,它先帶走的是你每天起床的節奏、每天被稱呼的位階、那個被需要的感覺。
但日子會慢慢推動你面對現實。阿哲先給自己兩週時間,允許眼淚與無力。
他不急著回覆獵頭、不強迫自己去面試,而是先把生活的小節調回來。每天走路去市場買早餐,和老闆娘閒聊;下午去圖書館翻自己一直想讀的書,晚上把一天的情緒寫成幾句日記。那些看似微小的儀式,給了他一個穩定的節奏,讓心不再因為空無而狂奔。
接著,他開始做職涯盤點。把過去五年、十年的工作拆成一項項可以描述的能力:曾改進的流程、曾談下的合作、曾領導過的專案。他不再只寫公司名稱與職稱,而是寫清楚「我做了什麼、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最後產生哪些效益」。每把一段經驗說清楚,信心就回來一些。那些過去被忙碌吞噬的成就,原來是實際可以呈現的資產。
失業也常牽涉人際與家庭壓力。
長輩會關心:「什麼時候要穩定?」
朋友會問:「有接到面試嗎?」
這些問題有時像好意的催促,卻也會讓人覺得被審視。阿哲學會在回應時誠實且有邊界:他會說明自己正在做哪些準備、短期怎麼處理生活開銷,並請求理解與時間。把狀態語言化,能減少親人的焦慮,也讓自己更有掌控感。
實務上,他把準備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是短期生計:盤算出三到六個月的現金流,並優先處理最緊迫的支出
第二是技能與履歷:每天固定花一小時更新作品、寫案例、把成果數據化
第三是人脈與訊息:主動聯絡前同事、參加業界小聚、請前輩當 mentor。
這樣一來,行動變得具體而可衡量,焦慮因為被分解而不再壓倒性地存在。
重要的是,阿哲把失業視為重新定位的機會,而不是恥辱。他開始做小的實驗:接案、做課、嘗試跨領域的短期專案。每一個小嘗試都是資訊搜集,讓他逐漸發現什麼工作讓他願意早起、哪種團隊文化會讓他保有創造力。
他意識到,過去被職稱遮蔽的偏好,現在反而能被清楚辨識。
幾個月後,他在一家小型公司找到一份職務,職責跟過去不同,但他更能掌控工作節奏與學習方向。第一次在新團隊做簡報時,他的聲音比以往更穩,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價值不是某張名片,而是一連串可以被描述的能力與態度。那晚他回家打開當初的離職信,笑著對自己說:「謝謝你。」不是因為他喜歡被裁,而是因為被迫放下讓他重新看見自己。
如果你現在也身在失業當下,給你四個可操作步驟:
一、允許情緒,設一段短暫的哀悼期
二、把過去的工作拆成可呈現的成果(數字、流程、角色)
三、建立支持網絡,不只靠自己
四、設小而確定的行動目標,例如每天一件能完成的小事。當你把痛苦拆成可管理的部分,下一步就會變得清晰。
失業並非對你的最終判決,而是一次重新校準的機會。當你學會把價值從職稱抽離,並把能力說清楚、證明出來,你會發現世界其實還有很多可以選擇的道路。阿哲最後寫下一句話在日記裡:失業,謝謝你。那句話裡有感恩,也有決心——感謝這段被迫停頓的日子,因為它讓他重新找回主動選擇人生的權利。
看更多
0 0 196 0
市集小編

10/14 14:25

🔔早鳥倒數🔔 104 經理級績效管理師
績效考核最難的是「讓人服氣」當主管靠主觀、獎酬不透明,HR再努力也只會變客訴窗口...你不是沒想法,是制度沒辦法被執行😵‍💫
💰早鳥價平均每堂不到 $200~
立即報名👉 https://104ha.com/y7xLk
【104 經理級績效管理師】從制度選型到獎酬連動,教你設計一套能被主管執行、員工接受的績效管理✨由104人才永續長鍾文雄、資深顧問親自授課✨講師陣容超級華麗,課程價格不可思議!帶你學會:
💚精準選擇績效管理制度(MBO、KPI、OKR等)
💚將績效管理與獎酬、人才發展制度結合,提升員工表現
💚設計合理的留才方案,增強企業吸引力
加入104學程提升你的HR專業💪完課後還能免費加入「人資互助圈」LINE社群,有專業顧問、全台優秀人資跟你一起共學、陪你解決難題
看更多
1 0 1186 0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高雄)

培訓中心

09/10 09:52

【🐻雄好康】免費講座:在高雄就能感受大阪萬博的氛圍!
您知道在日本大阪熱烈進行中的萬國博覽會嗎?不用去日本就能一窺TECH WORLD館的精采樣貌!本場次特邀TECH WORLD館副館長,分享策展理念與落地流程,為您拓廣全新國際策展視野!
【地方會展超能力-專業經營帶動訪客經濟-高雄場】
📅2025/09/11(四)就在明天!
🕒13:15–16:30
📍 高雄展覽館304b會議室(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39號
✅完全免費
🔗立刻報名:https://reurl.cc/qY3qan
看更多
1 1 18436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