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聚思共享有限公司 / 電商事務所徵才|記帳士 / 符合度分析
電商事務所徵才|記帳士 聚思共享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經歷

未具備
要求經歷2年以上
記帳士 稅務人員 會計師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管理主管

08/31 23:09

【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但我認為真正的浪費,其實藏在這裡】
從小時候開始,大人就跟我說不要浪費時間,長大之後進入到職場,從更多的課程及長輩告訴我,不要浪費時間,但怎樣做才算是不浪費時間,其實我是有所疑惑的。
【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不代表就不浪費】
很多人一提到「浪費時間」,馬上腦中浮現的就是:睡眠時間長。所以寧可在睡前滑手機學習、或是追劇到半夜,直到眼皮撐不住後才願意睡覺,好像自己這樣就有充分利用每天的時間。
但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影響到明天上班的工作狀態,長期睡眠不足也會造成情緒不穩、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而且在疲累狀態下滑手機也算是半放空狀態,隔天其實也是只有感到空虛。
【簡單的放空冥,能夠減壓恢復專注力】
另外有些人會把「放空」看成於「浪費」。但有時候適度給自己一點時間的放空,也可以是身心休息的最佳方式。就像是運動員需要拉筋休養,腦袋也需要片刻的沉澱。
關鍵在於如果放空後,會讓你感覺更有精神,這就是一段有效的時間。反過來說,如果你花了2小時刷短影音,最後卻發現只有眼睛更酸累,什麼收穫都沒有,那才是更大的浪費。
【找到你正在做這件事的價值,才是時間的意義】
放假時我有時會陪著小孩一起看卡通,起初我覺得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但後來我發現這樣做可以篩選掉一些有風險的卡通,同時我也可以聽懂孩子的某些語言,是在模仿卡通裡角色的台詞,當我能夠與他進行互動時,孩子就會覺得超有趣,父子關係也變得更親密。
再來有些卡通編劇會把一些個人的理念及想法,投注進去卡通裡,所以大人在看時也可以有所收穫,所以假日的「看卡通時間」就變成了一個有價值的時刻。因為重點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當下我們所投入的「感受」。
【別把「快速」錯當成「不浪費時間」】
上禮拜我也有提到這個主題,很多人覺得要避免在工作上浪費時間,就是拼命追求效率、排滿行程。但當注意力只是放在為了快點完成,這時往往會忽略沒有停下來檢視:這件事有沒有更好的做法?
結果往往是越忙越累,效率反而不高。真正不浪費時間的方法,是讓你的每一段投入,都能帶來具體的改善收穫──可能是知識、可能是情感、可能是單純的休息。
【不浪費時間,就是讓每個片刻都有意義】
所以我後來慢慢懂了,浪費時間的真正定義,不是單指的是「給自己休息」或「讓自己放鬆」,而是「沒有意識地去做」。就像是你參與了一場會議,但你並沒有注意去聽取內容或是參與討論給予建議,而是選擇放空想著下班要去哪裡逛,這時候就可以算是種浪費時間。
但反過來說,只要你願意用心去感受,那怕是睡一場舒服的午覺、吃一頓專心享受的晚餐、甚至很認真地看完一部電影,這些經歷都會是珍貴的。
所以與其去焦慮每分每秒「我是不是有充分使用時間」,不如想想「這段時間,我是不是真的能夠有所收穫、或者是好好感受當下」。
所謂的判斷標準,不是拿時間來「做什麼」,而是你「做完後得到的狀態」
有效時間:能夠為自己帶來許多收穫、喜悅及能量。
浪費時間:結束後大多只帶來空虛、損失或疲憊。
看更多
0 0 129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管理主管

08/24 22:48

【所謂的有效率不是拼快,而是要懂得停下來思考】
剛出社會的時候,我其實是把「效率」和「速度」劃上等號。做事往往慢不下來,收到工作就趕快去做,然後做好就趕快交出去,在一開始的時候這種做法因為能夠快速完成工作,而且看起來工作很認真,也因此獲得到很多的稱讚,讓我深信這樣的做法是很正確的。
但隨著時間的經過,因為做得快,所以也因此接了更多的工作,結果做錯及沒做好的次數也變多了,另外因為不想破壞大家對自己的好印象,就更悶著頭想辦法加速加班去做,壓力也就越來越大。
而我在心中也開始懷疑,這種做法真的是對的嗎?
【為什麼想要「快點做完」,有時反而可能拖慢?】
1. 錯誤成本高:因為越急著想要快點完成,越容易會去忽略細節,尤其是一些數字及流程,結果後面還被主管退回。
2. 思維沒有優化:如果只一味的追求速度,做法就會停留在「照前一次作法加速去完成」而不是「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
3. 壓力增加品質下降:人在高度壓力下其實更容易會表現失常,也可能看不見一些盲區,所以雖然任務被「快快」完成,但效率卻不一定真的提高。
這就像是每天上下班開車的狀況。大多數人一想到「想快點到」,第一反應就是油門踩深一點。但真實情況是光靠加速,不但沒注意到路況風險變高,若遇上塞車還會更慢,讓自己的情緒陷入更大的煩躁之中。
如果換個思維,提前收集當天路況資訊,避開紅燈多或交通容易壅塞的路段,即使距離看似更遠,最後卻可能更快抵達。這就是效率與速度最大的差別:前者靠規畫思考與即時的調整,後者只是靠本能地一直往前衝。
【練習「不要急著做完」,深入思考的三個切入點】
1. 先花時間釐清目標
在動手前問自己:「這件事真正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急著交差,卻沒看清楚主管或客戶真正要的成果。結果花了很多力氣,卻方向跑偏。
2. 建立過程中的檢查點
不要等到最後快做完才進行檢查,而是分階段性停下來與自己或主管進行確認。就像開車時不會一路盲開,而是會隨時看導航、注意路況。
3. 練習用不同角度思考
效率常常來自「換個做法」。
如果做重複性工作時,一個流程常常都會卡在同一個地方,就代表需要調整思考及作法,而不是只是用衝撞或是忍耐去克服。
【如果做不完所有工作,那一定要先顧核心關鍵】
我們大部分的人,隨著位階越來越高,管理範圍越來越大,一定都會遇到想做的事情做不完的情況,就像一開始所提到的,我就陷入了這種情境,又因為我又想要把事情全部做完,所以讓自己更加的痛苦。
最後我理解到了,人的時間就是這麼多,我們能夠做的是把工作的核心重點做到穩定,若我們因為怕被罵就想要做完眼前的每件事,最後很有可能會顧此失彼,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更茫然的困境。
【真正的做事效率,其實是「工作品質穩定+善於優化流程」】
我看過很多工作很有效率的人員,他們不一定都是工作速度很快,但他們做事情品質一定是高的,而且大多會以系統性作業考量,因為這樣的效率帶來的是「長遠的穩定」。
當一個人能跳脫「急著做完」的慣性,開始用「更好的方法」思考問題,他的職涯發展也會不一樣。因為主管看見的,不只是完成的快慢,而是你是否能幫團隊找到「走得更快、走得更遠」的方法。
看更多
0 0 326 0
職涯診所

08/21 16:37

0 0 616 0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管理主管

08/17 23:29

【能力不差卻留不住,問題可能不是工作而是團隊關係】
你是否有遇過這種員工,工作能力不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平常話不多與同事互動低,然後工作一段時間後突然提出要離職,經過詢問後也沒有說出原因,只知道心意已決。這時總會讓人覺得很可惜。
在與其他主管進行討論時,尤其是那些個性比較內斂、覺得「把事情做好就好」的人占多數。可是問題是職場中雖然要處理「事情」,但更多的是人與 人之間的「相處」跟「互動」。
【員工是不是習慣把情緒藏太深了?】
很多人當主管時很擔心那種個性火爆的員工,因為爆炸時通常會影響到很多人,但因為相處久後就可以了解個性,所以訊號是明確的。
但當一個夥伴習慣把不滿或壓力放在心裡,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冷靜專業,但實際上反而會讓主管看不到真實的壓力,同事也感受不到需要支援的訊號。久而久之當同仁的情緒真的累積到爆點,這時只會覺得「主管及同事都不理解我,我乾脆離開好了」。
心理學裡有一個觀點叫「情緒線索」,意思是人跟人之間需要一些信號,來判斷彼此是否需要支持。如果完全沒有釋放訊號,別人就算想幫忙,也不知道怎麼插手。
尤其是很多主管只在績效或專案出問題時,才會注意到這類員工的困境。但其實很多徵兆是可以被注意到的。
● 主管要先練習「看見」,才能真正理解問題。
1. 觀察沉默習慣:例會中是否鮮少主動發言?
2. 注意能量變化:是不是常自己完成大量工作,但卻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3. 留心非語言訊號:瞬間的表情、肢體語言,會比言語更早透露壓力。
【獨善其身短期是優點,長期卻成為阻礙】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工作中「我自己能處理就不麻煩別人」,短期看起來對於主管及團隊來說好像是很棒的,但長期下來卻容易讓團隊誤以為「他都不需要幫忙」。甚至有些時候還會被誤解為「不想跟大家合作」。
在職場裡,個人專業能力非常重要,但團隊合作才是長期競爭力。如果一個人習慣都自己扛卻不說出來,最後往往只會形成惡性循環:能力好→ 接的事情越多 → 想辦法克服 → 事情越多越重 → 自己越來越孤單 → 覺得環境不友善 → 選擇落寞離開。
● 因為這類員工不善於表達,所以需要主管先搭建一個「可以放心說」的氛圍。
1. 定期 1 on 1:不要只談工作,偶爾問問「最近工作量還 OK 嗎?」,「工作量如果1-10分,你現在認為自己是幾分?」
2. 去除評價語氣:避免用「你怎麼都不講」這類指責,而是用「我想更了解你現在的狀態」的方式打開話題。
3. 用小問題暖身:不要一開始就討論很大方向,可以先從「這週有沒有特別覺得辛苦的地方?」開始。
【讓夥伴能夠打開情緒,其實是一種能力】
有些人會抗拒分享情緒,因為怕「抱怨」會讓人覺得負面。又或者是怕影響到自己在主管心中的評價。
所以如果是直接問說「最近工作需要人幫忙嗎?」可能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沉默或是不用,對於習慣隱藏自己情緒的人,往往是要引導而不是硬逼。
1. 先肯定個人專業,再點出團隊:例如:「你的專業我完全放心,但因為我們是團隊,可以讓部分項目讓其他人協助。」
2. 給出具體選項:問「你比較需要人幫忙做 A,還是希望我協調人去做 B?」讓對方學會選擇,而不是沉默。
3. 幫他找到盟友:安排一個合作性強的同事,除了可以建立一些工作上的信任,也能夠幫助夥伴與團隊建立更深的連結。
【給想改善的人三個小提醒】
如果有人覺得自己,好像正走在這樣的模式中,可以先試著從以下三件事開始:
1. 小小地釋放訊號:不用一次把心裡話全說出來,可以從一句「這件事有點緊湊,我可能需要幫忙」開始。
2. 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有情緒跟壓力不是壞事,當表達出來時,反而能夠破除別人心中的印象,反而會覺得更容易貼近。
3. 不要害怕與團隊建立連結:跟人互動並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創造自己的資源。關係其實才是職場裡最隱形的力量。
● 單靠主管時時確認提醒效果有限,要讓團隊氛圍也成為助力。
1. 強化互助文化:在團隊裡營造「幫忙不是麻煩,而是互相成就」的觀念。
2. 公開肯定互動:當他願意開口時,主管要即時肯定,例如「謝謝你提出來,這讓團隊更好協調。」
3. 定期小活動:透過輕鬆聚會或非正式討論,降低員工對互動的壓力。
職場上主管去管理團隊的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人與人的交流、情緒的釋放,才是讓一個人能走得長久的關鍵。有時候真正困住一個人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過度隱藏的情緒。
當一個人願意試著把內心的狀態傳遞出去,會發現支持比想像中多,職涯的道路也會更寬廣。
看更多
0 0 275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08/17 09:06

創業地圖 從0到1的行動計劃-創業人生不迷路
創業地圖 從0到1的行動計劃-創業人生不迷路
創業地圖:從0到1的行動計劃
創業地圖:開場引言-創業人生不迷路
1. 創業地圖的定義
2. 創業地圖的重要性
3. 從0到1的創業精神
一、準備階段
1. 明確創業目標
- 確定核心理念與願景
- 定義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主張
2. 市場調查
- 分析目標市場需求
- 競爭對手研究與差異化定位
3. 資源盤點
- 評估現有資金、人力與技術資源
- 確認是否需要外部資源支持
二、規劃階段
1. 商業模式設計
- 制定收入來源與成本結構
- 確認主要合作夥伴與關鍵活動
2. 行動計劃制定
- 設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標
- 分解每階段的具體任務
3. 財務預算
- 預估初期投入成本
- 設定資金使用計劃與回收期
三、執行階段
1. 產品或服務開發
- 建立可行性產品(MVP)
- 持續測試與優化
2. 品牌力建立
- 設計品牌形象與定位
- 制定行銷策略,擴大曝光度
3. 市場推廣
- 運用線上與線下渠道吸引客戶
- 建立初步客群並收集回饋
四、成長階段
1. 擴展規模
- 擴大產品線或服務範圍
- 開拓新市場或客群
2. 優化營運
-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 持續改進產品或服務品質
3. 建立穩定系統
- 形成穩定的收入模式
- 設立管理流程與制度
五、檢討與調整
1. 績效分析
- 定期檢視目標達成情況
- 分析問題並提出改善建議
2. 靈活應變
- 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 持續創新以保持競爭力
六、未來展望
1. 長期策略規劃 - 制定未來5年或10年的發展藍圖
2. 社會影響力 - 考慮對社會、環境的正面影響
3. 建立持續成功的文化 - 培養團隊合作與創新精神
看更多
0 0 540 0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

08/13 22:55

聖保羅動物醫院籌備計畫書大綱
聖保羅動物醫院籌備計畫書大綱
第一章 摘要
1. 項目背景
2. 項目概況
3. 項目競爭優勢
4. 項目投資亮點
第二章 項目介紹
1. 項目名稱
2. 項目承辦單位
3. 項目擬建區域與地點
4. 初步估計的項目回收期
第三章 目標市場分析
1. 動物醫院市場規模分析及預測
2. 動物醫院目標客戶的需求與購買力
3. 市場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4. 項目計劃的市場份額
第四章 行業市場分析
1. 行業市場現狀與趨勢
- 國際市場現狀與趨勢
- 國內市場現狀與趨勢
- 市場供需及未來預測
- 行業投資前景分析
2. 企業競爭力分析
- 行業地位
- 同類型企業對比
- 競爭對手分析
- SWOT分析
- 核心競爭優勢
3. 企業競爭策略
第五章 公司介紹
1. 公司概況
2. 公司股權結構
3. 公司管理架構
4. 公司管理團隊介紹
- 董事會
- 管理團隊
- 合作支持資源
5. 戰略與戰術
第六章 服務介紹
1. 主要服務項目介紹
2. 服務性能與特點
3. 服務亮點與競爭優勢
第七章 研究與開發
1. 技術與研發概況
2. 研發分析與成果
3. 未來研發計劃
第八章 設施與運營
1. 設施建設與運營方式
- 生產方式
- 設備配置
- 成本控制措施
2. 項目主要服務規模目標
- 質量指標
- 流程規劃
- 產能計劃
第九章 建設計劃
1. 建設主要內容
- 建設規模與目標
- 建設布局與進度安排
2. 廠址選擇
- 地點選擇理由及區位優勢分析
3. 原材料供應保障
4. 建設工期計劃
5. 設備選型與規劃
第十章 市場行銷策略
1. 企業發展規劃
- 發展目標
- 策略與計劃
- 實施步驟
2. 行銷戰略
- 整體行銷策略
- 服務行銷策略
- 戰略規劃
3. 市場推廣方式(4P)
第十一章 財務分析與預測
1. 財務數據假設與估算
- 銷售收入預測
- 成本費用估算
2. 盈利能力分析與預測
- 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財務指標分析
3. 敏感性分析
4. 盈虧平衡分析
第十二章 項目效益分析
1. 經濟效益分析
2. 社會效益分析
3. 社會風險分析與評價結論
第十三章 資金需求與使用規劃
1. 資金需求概況
- 固定資產投資(土地、土建工程、設備等)
- 流動資金需求
2. 資金籌集方式與融資方案
3. 詳細使用規劃
4. 投資者權利保障
第十四章 資金退出機制
1. 資金進入與退出方式可行性分析
2. 投資退出方案(股權及債權退出)
3. 投資回報率預測
第十五章 風險分析與規避措施
1. 風險類型分析
- 資源風險、市場風險、研發風險等多方面風險
2. 風險規避措施
第十六章 結論
附錄
1. 財務附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等)
2. 公司營業執照及相關證明文件
3. 產品或服務樣品、圖片及說明資料
4. 專利技術信息
5. 競爭者調查報告
圖表目錄
- 圖表:市場規模歷史數據及預測
- 圖表:產品市場份額估算表
- 圖表:財務數據(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等)
- 圖表:盈虧平衡點與投資回收期分析
看更多
0 0 586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