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

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0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0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劉威麟 知識長

nabi總知識長 / Mr. 6

2022/07/30

這間幾十年前早就該被淘汰的發傳單公司,本季營收歷史新高,為何
最近廣告市場開始緊縮,卻有一間非常非常傳統的廣告公司竟然逆勢創下他們史上營收新高,一季就收7億台幣,員工人數也達到新高,他們做的事竟然是:「發傳單」。
發傳單的公司,已經要被淘汰了不是嗎?沒想到他們不管市場怎麼講,繼續的做自己,最後永遠都還是有路可以走。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都有機會可以開花!
什麼事都好難、都不可能的「悲觀聲音」,才是人生最大的阻力!因此,動手築夢之前,耳朵得先蓋上!這就是今天我們所學到的事。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1%,就在104,就在今日頭條知識。
(每日早上8:00-8:10準時首播)
1 0 1660 1

熱門精選

躺躺貓仔

行銷a貓

04/24 10:15

行銷思維大升級!AI浪潮下的新媒體:翻轉品牌、應用社群大數據
🚀 讓我們帶你,探索數位行銷的新境界 🚀
第1場:聚焦於AI大數據的威力,揭示真實聲音的秘密
第2場:則以《500輯》為例,展現傳統媒體品牌的翻轉之路
從大數據的洞察到新媒體的創新,開啟媒體產業的全新時代 !
名額有限,熱烈報名中
2 1 3487 0
張嘉麟

客務關係發展副理

2021/11/22

沒PM的組織,專案要怎麼辦
在中小規模的公司或組織,或是一些較為傳統或新創的產業,因為規模、編制,或是作業上的習慣,時常不如中大型企業具有專職的「專案經理」來負責案子,也因此時常是:
• 老闆自己負責:無論是新創團隊的創辦人、傳統承包商的老闆,經常在談下案子的同時,就扛起了專案經理所做的重要事情:時程評估、溝通與資源管理。
• 產品經理負責:英文縮寫同為PM的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 常被視為需扛下其專案的當然人選,但是這兩個角色其實差異很大;如果說產品是我們想要生出的寶寶,那麼產品經理是決定寶寶長相與個性的人,專案經理則是真正孕育他/她、確保寶寶平安出世的人。
• 負責執行的工程師身兼:為了使命必達,負責的工程師或團隊時常在公司「沒有人比你們更懂」的壓力下, 被指派要扛起推動專案的責任。
以上這些狀況都是在組織輕巧時的做法,不過在身兼二職下:
1. 若你是對客戶或投資者承諾、校長兼撞鐘的老闆,別忘了提醒自己務必公開透明 (transparent) ,隨時與員工同步專案的變化與進展,也許是客戶的要求變更、也許是資源的變化(尤其是時間),不要一忙就事情全鎖在自己的Line對話、email信箱、甚至員工們最害怕的地方 — 腦袋裡。
2. 若你是兼任PM的產品經理或工程師,對自己、對大家,都要做好角色的切割,清楚表示自己身兼的專案經理角色所必須承擔的責任,以及因此會加諸於對方的推力(壓力)。這一點隨著事情的推進,會越容易被遺忘,因此別忘了要定期彙整報告、公告整體進度,透過跨功能而對整體專案進度有益的任務,以較為軟性的方式,達到向大家溝通的效果。
身兼二職下工作會變多、壓力容易變大,若有負面情緒開始累積,別忘了好好溝通,或者與主管想辦法疏通,或是尋求外援(例如:將部份專案外包)。
不論您屬於何者,當以下現象開始出現時,組織就該認真評估加入PM資源的可能了:
a. 專案變多或規模變大:當業務或專案規模大到一個階段,最好還是讓專職PM來。(而此時主管可能最容易有的顧慮是:我多請了個員工,之後沒別的案子怎麼辦?這點當今常見的主流做法,就是以「約聘」的階段性人力方式解決。)
b. 影響到原有工作的表現:專案是個需要大量溝通與彙整的工作,或許專案軟體或工具可以協助,但是還是需要有人花時間盯著全局。當時間大到一定的比例,就真的得不償失了(大於30%的工時就要有所警戒、大於40%就絕對該舉紅旗了)。
專案管理的模式,應隨著一個組織的成長而變化,只要對成員之間的合作氛圍、專案前進的節奏保持敏銳嗅覺,而且對身兼的員工保持包容與感謝,那麼在公司更進一步成長前,也就比較不用去害怕專案卡住或一團混亂的陣痛了。
4 0 326 1

推薦給你

知識貓星球

喵星人

13小時前

產品經理怎麼看?競爭對手的四種類型
競爭對手的類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直接競爭對手:這些公司直接提供與你的產品或服務相同或非常相似的產品或服務,並且在同一目標市場上競爭。他們可能是你最直接的競爭對手,因為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與你的直接競爭,顧客須在你跟你的競爭對手間做選擇。
2. 間接競爭對手:這些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可能與你的相似,但並非直接競爭。它們可能滿足相同的客戶需求,但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市場定位,雖然不直接競爭,但它們仍然可以影響你的業務。
3. 替代品競爭對手:這些是完全不同的產品或服務,但滿足了相同的客戶需求。當客戶發現有替代品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可能會轉向這些替代品,從而影響你的業務。
4. 新進入者:這些是新進入市場的公司,可能對你的業務構成潛在威脅,他們可能帶來新的技術、創新或競爭策略,挑戰現有競爭者的地位。
了解這些不同類型的競爭對手可以幫助你制定更全面和有效的競爭策略,並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須確保我們在直接競爭者面前保有競爭力、不會因間接競爭者而失去過多客群以即確保自己是潛能替代品競爭者。
0 0 181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