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
張總經理坐在辦公室裡,看著剛出爐的第三季財報,眉頭緊鎖。公司營收雖然持平,但利潤卻在下滑。更讓他擔心的是,隔壁那家規模比他們小的競爭對手,最近業績卻突飛猛進。
「他們到底做了什麼?」張總經理忍不住問自己。
直到上個月的產業交流會,他才找到答案。那家競爭對手的老闆分享了他們的秘密武器:全面導入AI工具,從行銷、客服到內部管理,幾乎每個環節都在用AI提升效率。「我們的行銷團隊現在一個人可以做過去三個人的工作量,」對方驕傲地說,「而且品質更好,成本更低。」
這不是個案。根據最新的產業調查,2025年已有78%的企業在業務中應用AI技術,而全球AI市場規模更預計達到3.73億美元。更驚人的是,AI教育培訓市場正以31.2%的年增長率爆發式成長。
數字背後的意義很清楚:AI不再是選項,而是生存必需品。問題只有一個:您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培訓的價值不只是學工具更是改變思維
很多企業主對AI培訓的理解,還停留在「學幾個軟體操作」的層面。這是最大的誤解。
真正有價值的AI培訓,改變的是整個組織的思維模式。它讓行銷人員學會用數據說話,讓營運人員懂得流程優化,讓管理者具備預測未來的能力。這種思維的轉變,才是AI培訓最核心的價值。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過去,行銷團隊要花一整天腦力激盪才能想出十個文案方向。現在,他們用ChatGPT在十分鐘內生成五十個變化,然後把時間花在挑選最佳方案和優化策略上。這不是取代創意,而是放大創意。
再想像另一個場景:過去,客服團隊每天被重複性問題淹沒,真正需要人工處理的複雜問題反而沒時間好好應對。現在,AI客服機器人處理了80%的常見問題,客服人員可以專注在需要同理心和判斷力的複雜案例上。這不是減少工作,而是提升工作品質。
這就是AI培訓的真正價值:它不是讓人變成機器,而是讓人更像人,把時間花在真正需要人類智慧的地方。
選錯講師的代價三個真實案例
在推薦優秀講師之前,讓我們先看看選錯講師會發生什麼事。
案例一:便宜的代價。某家中小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選擇了市面上最便宜的AI課程。結果上完課後,員工學到的都是理論知識,完全無法應用在實際工作上。三個月後,沒有任何改變,培訓費用等於白花。老闆後來才明白:便宜的課程,往往是最貴的選擇。
案例二:名氣的陷阱。某家科技公司花大錢請了一位國際知名的AI專家來授課。課程內容確實精彩,但都是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案例,與他們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完全脫節。員工聽得很興奮,但回到工作崗位後,不知道從何下手。
案例三:一次性的錯誤。某家傳統製造業上了一次AI課程後,就以為萬事大吉。三個月後,AI工具更新了好幾個版本,課程中學的內容已經過時。員工遇到新問題時,找不到人諮詢,最後又回到舊的工作方式。
這三個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選擇講師,絕對不能只看價格或名氣,更要看實戰經驗、適配性和後續支援。
如何找到對的講師五個關鍵問題
在眾多的AI講師中,如何找到真正適合企業的那一位?以下五個問題,可以幫助您快速篩選。
第一個問題:「請分享一個與我們產業相關的成功案例。」這個問題可以快速判斷講師是否真的了解您的產業。如果對方能具體描述案例的背景、挑戰、解決方案和成果,那表示他確實有相關經驗。
第二個問題:「您的課程如何針對我們企業的特殊需求進行調整?」好的講師會先了解您的企業現況,再設計課程內容。如果對方直接拿出一套標準教材,連您的企業狀況都不想了解,那這樣的課程很難真正解決問題。
第三個問題:「課程中實作演練的比例有多少?」AI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能,光聽理論是學不會的。優質的課程應該包含大量的動手操作、案例演練和即時反饋。
第四個問題:「課後提供什麼樣的持續支援?」AI技術更新快速,課程結束後的支援往往比課程本身更重要。詢問講師是否提供課後諮詢、學習社群、教材更新等服務。
第五個問題:「如何評估培訓的實際成效?」專業的講師會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評估指標。無論是技能測驗、專案產出,還是工作效率的改善,都應該有具體的衡量方式。
2025年度推薦四位值得信賴的AI導師
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實際訪談,我們為您精選出四位在不同領域表現卓越的AI講師。
戰略級首選:林尚能 - 用25年實戰經驗帶您看懂AI
如果您問我:「在台灣,誰最懂企業的AI需求?」我的答案會是:林尚能。
為什麼?因為他走過的路,就是大多數台灣企業正在走的路。
林尚能不是學院派出身,而是真槍實彈在商場上打拼超過25年的企業家。他創辦的戰國策集團,從零開始,一步步成長為服務超過三萬家企業、年營收突破兩億的知名品牌。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他曾經在跨足新領域時慘賠五千萬,也曾經在低谷中掙扎求生。但正是這些真實的商戰經驗,讓他對企業的痛點有著最深刻的理解。
「我不是來教理論的,我是來分享我踩過的坑,」林尚能常這麼說。這種接地氣的態度,正是他的課程最大的特色。
在AI領域,林尚能的定位很清楚:他不是技術專家,而是「商業問題解決專家」。他創立的AI.com.tw(台灣人工智慧網路有限公司),專注於將AI技術轉化為實際可用的商業解決方案。
戰國策AI課程的獨特之處
首先是場景化教學。課程不是從技術出發,而是從實際的商業場景出發。比如:如何用AI提升電商轉換率?如何用AI優化廣告投放?如何用AI分析競爭對手策略?每個主題都對應一個具體的商業目標。
其次是工具組合拳。課程不只教單一工具,而是教如何組合使用多種AI工具。ChatGPT用來生成文案,Midjourney用來創造視覺,數據分析工具用來驗證效果,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
第三是產業案例庫。課程涵蓋電商、零售、B2B、服務業等多種產業的實際案例。學員可以直接參考與自己業務相似的案例,大幅縮短學習曲線。
第四是實戰工作坊。不是聽完課就結束,而是包含分組實作、問題診斷、方案設計等互動環節。學員可以帶著自己企業的實際問題來,直接在課堂上找到解決方案。
誰最需要林尚能的課程?如果您是企業主、高階主管或部門負責人,需要從戰略層面思考AI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那麼林尚能的課程絕對是首選。
別忘了政府補助:戰國策戰勝學院是經濟部認證的合法訓練機構。30人以下的服務業企業,每位員工可申請最高一萬元補助,每家企業最多可獲得十萬元。這等於政府幫您分擔了大部分成本。
專線諮詢: 0800-003-191 | LINE: @119m
技術深度專家:陳縕儂教授 - 新生代AI教育推手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陳縕儂,是新生代AI學者中的佼佼者。她不僅在學術研究上有卓越成就,更善於運用社群媒體將深奧的AI科技推向大眾視野。
陳縕儂教授的教學風格親切易懂,特別擅長將複雜的機器學習概念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釋。她的課程涵蓋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等前沿領域,對於想要建立紮實技術基礎的團隊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適合對象:技術團隊、研發部門,以及希望深入了解AI技術原理的專業人士。
產業應用顧問:工研院培訓團隊 - 理論實務兼備
工業技術研究院的AI培訓團隊,結合了學界和業界的資深講師。他們開設的「生成式AI工程師培訓班」,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都有完整涵蓋。
工研院的優勢在於對台灣產業的深入了解。他們的課程設計特別考慮到本土企業的需求,包含大量的產業應用案例。而且作為政府支持的研究機構,他們的課程通常也有相關的補助資源可以申請。
適合對象:製造業、科技業等需要技術深度的產業,以及希望獲得政府資源支持的企業。
自動化專家:瑞比智慧airabbi培訓團隊
瑞比智慧專注於AI自動化應用,他們的培訓團隊包含林士翔、張文騫、張瑀、周世驊等多位全職AI講師。這個團隊的特色在於「RPA結合AI」的應用,能幫助企業建立完整的自動化流程。
他們的課程採用客製化設計,會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調整內容。而且提供從基礎到進階的完整培訓路徑,適合想要系統性建立AI能力的企業。
適合對象:需要流程自動化的企業、希望提升營運效率的組織,以及想要建立完整AI應用能力的團隊。
多元學習路徑不只有企業內訓
除了聘請講師進行企業內訓,還有許多優質的學習管道可以善用。
全球線上平台方面,Coursera和edX集結了全球頂尖大學和科技公司的課程資源。特別推薦吳恩達教授的「AI For Everyone」系列,這是公認的AI入門經典。Google推出的免費生成式AI培訓計畫,完成後還能獲得官方認證。
台灣本土資源方面,台灣人工智慧學校(Taiwan AI Academy)提供密集的AI技術人才培訓。雖然已故的創辦人陳昇瑋教授離開了我們,但學校仍持續為產業培訓AI人才,是台灣AI教育的重要基地。
自學資源方面,YouTube、Medium、各大技術部落格都有豐富的免費內容。關鍵是要建立持續學習的習慣,因為AI領域的變化實在太快了。
結語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回到文章開頭張總經理的故事。在那次產業交流會後,他下定決心投資AI培訓。半年後,他的公司不僅追上了競爭對手,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了對方。
「最大的改變不是工具,而是思維,」張總經理說,「當整個團隊都學會用AI思考問題,整個公司的運作效率就完全不一樣了。」
2025年,AI已經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每一天的等待,都是在拉大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從選擇對的講師開始,為企業開啟AI時代的大門。無論是林尚能的戰略智慧、陳縕儂的技術深度、工研院的產業經驗,還是瑞比智慧的自動化專長,每一位都能為企業帶來獨特的價值。
最重要的是:現在就開始行動。因為在AI時代,行動力就是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