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數據分析:負責收集、處理與分析公司內外部數據,以支援業務決策與策略規劃。主要目標為透過數據洞察提升業務效能與市場競爭力。需熟悉數據分析工具與技術,具備強大的數據視覺化能力,並能夠將複雜數據轉化為清晰的報告,協助跨部門合作。必要技能包括良好的數據解讀能力、溝通技巧及問題解決能力,因應台灣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需具備靈活調整分析思維的能力,並能與不同階層與部門有效協作。」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757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757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數據分析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不知如何開始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技能挑戰:初級
目前等級:未達初級
1201 人已通過「初級」測驗,通過率56%,和學習一起探索知識、增強能力!
我要挑戰
蒲朝棟

主任

10/28 11:00

不是員工懶,而是他們心累了
辦公室裡常出現類似畫面:有人準時打卡、按部就班,但再也不主動發言;有人完成工作卻不再提供建議;有人表面上沒事,私底下卻慢慢把心收起來。主管的直覺往往是「他們是不是變懶了?」但如果把問題簡化成「懶」字,反而可能錯失真正該處理的危機:員工已經心累。
我曾經輔導過的一位工程師。他過去總是第一個處理問題、主動提出改善方案,可最近他變得沉默寡言,同事再把案子推給他,他也只是淡淡回覆「可以」。主管問他是否動力不足,他低聲說:「不是不想做,只覺得做了也沒用。」這句話透露的不是態度問題,而是價值感的流失:努力沒有被看見,付出看似沒有回應,長期下來,熱情就會耗盡。
這種情況屬於情緒耗竭的一種表現,往往是職場倦怠的核心。當工作處於「高要求、低回饋、低控制」的狀態時,員工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降低投入以維持心理平衡。簡單說,這不是懶,而是生存策略。
主管常用的做法是加碼KPI、提高標準或透過獎金刺激表現,但當員工心累時,外加壓力只會加速退縮。真正有用的做法,是回到「看見」與「支持」。下面提供三個實務步驟,幫助組織及主管在員工心累時,及時回應並修復動能:
一、把「被看見」制度化
別只靠年度考核或一次性表揚。設計簡短的每週回饋機制,例如由主管或同儕輪流分享一件當週感謝的事,或用一頁式回顧呈現每位成員的貢獻,讓努力變得可見且具體。被看見能補滿動能的油箱。
二、降低控制,增加自主
把工作目標拆成能讓員工有決策空間的小任務,並清楚設定期待與時限。研究顯示,工作控制感降低倦怠發生率。當人覺得有選擇而不是被命令時,更容易恢復動力。
三、建立安全的情緒表達管道
鼓勵團隊在非正式的時機分享挫折與困難。可以定期安排「無議程對談」,或設置匿名回饋管道,讓員工敢說心裡話。當問題被說出來,就有機會被處理。
此外,組織也應重新檢視工作負荷分配與成效回饋機制。很多時候,員工不是不想進步,而是看不到進步的痕跡。把量化成果與質性反饋結合,才能讓人知道「我的努力真的有差別」。
對員工而言,當感到心累時,也可以採取自我調整策略:設定短期可達成的小目標、主動尋求同儕支持、或與主管談論期望與界限。勇於表達需求,不是軟弱,而是負責任的職涯管理。
為了避免誤判現象,主管可以從三個面向檢查現場:
第一,觀察參與度變化;不是只有出席率,而是有沒有積極回饋、提出問題或主動協助。
第二,檢視回饋頻率;當正向或建設性的回饋減少,代表員工開始撤離情感投資。
第三,關注小群體互動;沉默往往從小圈子開始,若發現小組間互動冷淡,需要及早介入。
實務上,若發現團隊已出現心累跡象,以下三個步驟可作為優先行動:
一是短期降壓,檢視近期任務是否能合理分配、是否有不必要的加班或重複工作
二是啟動回饋循環,設定每週短會以聚焦「小幅改善」,讓成就感回流
三是啟用支持資源,包括員工協助方案、職涯諮商或內部分享會,讓員工有安全出口表達情緒。
也建議把關鍵數據做成儀表板,定期追蹤例如:請假率、加班時數、會議發言比率、匿名回饋指數等指標,當指標顯著變動時,需立即進行診斷。數據不是冷冰冰的結論,而是提醒管理層「有人需要被看見」。
最後,企業文化的修復需要時間與持續性的行為改變。領導者需要用長期、具體的方式示範:表達脆弱、給予肯定、回應貢獻。當組織把焦點從「只看產出」轉向「同時看人」,員工的心累才有可能逐步被撫平,工作熱情也能慢慢回溫。面對心累,比起責怪員工,更要學會如何陪伴與協作,這才是真正長久的競爭力。
如果你是主管,現在就做一個簡短檢查:
今天你對團隊說過「謝謝」了嗎?
你是否了解每個人最近最在意的是什麼?
你給的回饋是具體且有建設性的嗎?
這三個問題能幫你快速評估團隊情緒健康。
職場不是靠誰更能忍耐而運作,而是靠每個人都還有繼續投入的力量。別等到火燒到房子才想辦法滅火,從今天開始,被看見,就能讓人再次願意走進來。
看更多
0 0 62 0

104學習精選課程

看更多課程
想提升職場競爭力?專業技能課程看起來👇
104學習

03/05 00:00

902 11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管理主管

10/27 11:47

【為什麼熱情總只有三分鐘,是因為缺了燃燒三要素】
在幫助夥伴進行職涯諮詢時,有遇過一種狀況是我覺得很可惜的,那就是有著優秀背景的夥伴,因為無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內容,然後就在很多公司之間遊走,到最後年紀逐漸增加,但內心又更加徬徨,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及方向在哪裡。
小時候我對於很多事物都很有興趣,一開始都會很有熱情,但同時很快就會熄滅放棄,再換到其他的項目,這也讓父母非常頭痛,長大後也還是有受到一些影響,並沒有一直待在相同的產業中,但慶幸的是最後有想通一些概念,也讓自己真正走出自己想要的路。
熱情燒完了,還能再點燃嗎?
(Google資料)燃燒的三元素,又稱為火焰三角,是指任何燃燒反應都必須具備的三個基本要素:
1. 熱能(溫度)::將燃料加熱到其燃點(開始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的能量來源。常見的熱源包括火花、火焰或高溫表面。 
2. 燃料(可燃物):任何可以被燃燒的物質,例如木材、紙張、汽油、天然氣等。
3. 氧氣(助燃物):一種能與燃料發生化學反應以產生燃燒的氧化劑。空氣中約有21%的氧氣,足以支持燃燒。 
【熱情就像是熱能,可以是瞬間的強大能量,但無法持久】
每個人都曾有過那種「滿腔熱血」的時刻。就像是剛開始學一項技能、進入新工作、或嘗試新的挑戰時,總是帶著幹勁與期待。
而這就像是個「燃點」,讓熱情開始燃燒的瞬間。這可能是一句話、一個新環境、一個人、或是一個讓你覺得「原來我能做到」的時刻。在那個當下熱情會像火花一樣,很亮、很熱,讓人感覺到非常的正向有動力。
但隨著時間過去,現實的壓力、失敗的經驗、甚至別人的質疑,都可能像一盆冷水,把那股熱情澆得只剩一絲微光。
【燃料就是薪柴,是需要持續補充的】
從這裡開始就是很多人會遇到的狀況,這裡的薪柴指的是你的能力、知識、習慣、韌性而和毅力,很多人在用熱情點燃手邊的薪柴後,因為開始承受了學習挫折、時間壓榨、任務失敗、薪柴自然會被現實「逐步燒光」,但自己卻誤以為是因為熱情退去,其實是因為自己的薪柴存量本來就不足。
所以當一個人說:「我對這件事失去了熱情」,通常不是真的已經不喜歡了,而是本身存備的薪柴量就遠遠不足,又或是沒有持續補入新的柴。而補柴的方式可能是學習新的角度、找到新的挑戰方法,不是熱情不見了,而是自己忘了加柴。
【環境與人群,就是你的助燃物】
火光再旺,燃料再多,如果沒有氧氣最後也會熄滅。而對人來說這些「氧氣」就是身邊的支持與鼓勵。
這就會提到團隊氣氛的重要性,如果一個團隊領導只會卸責批判,同事互相勾心鬥角的環境,很大的情況就會剝奪掉大量的氧氣助燃物,想當然也很難讓人願意久待,就算待著久的那些人,往往也會因為氧氣不足而呈現要燒不燒的擺爛狀態。
【火可以變小,但不可以熄滅】
在職場探索的過程中,人真的很難做到持續讓熱情火焰越燒越旺的狀態,因為這表示需要不斷添加薪柴甚至增加木柴數量,同時也需要環境的配合,它可能會有一段維持期,甚至也會有萎縮期,就像是熱情會退燒本是人之常情,但「怎麼面對退燒」卻是關鍵。
而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1. 承認熱情退了沒關係
很多人會因為「熱情退去不再有動力」而自責,甚至是想要趕快找到其他項目來進行調整,但事實是所有人都會遇到倦怠期。承認「我現在有點累」並不是一種過錯,而是讓自己可以重新調整的第一步。
2. 找出一些讓你有感的「小火苗」
重新點燃熱情,不一定要靠大事件或大成功。可能是一場對話、一次個人小突破,或是某個被別人需要的瞬間。那些小小的火光,往往比大爆炸更能夠讓人維持長久的燃燒。
3. 用毅力維持溫度,而非只靠激情
真正能夠成功走遠的人,不是都永遠只靠著熱情,而是靠著自己日經月累所累積的大量薪柴及毅力,這樣就算在疲憊的時候,也能夠繼續慢慢前進。
【從滿腹衝勁到自我懷疑,謹記燃燒三要素】
很多人都會經歷從「我覺得這份工作不錯」到「我難道還要繼續嗎?」的過程。
覺得身體累了、灰心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該換一條路。
但當你學到了能用「薪柴+毅力」去維持那團火焰,而不是靠著不斷找尋新的興趣時,就會發現真正的熱情,不是那種瞬間展現出來的熱度,而是一股能持續穩定的溫度。
因為「我不再期待每天都被熱情點燃,但我學會讓這股火焰不熄滅,並且逐步成長。」
看更多
1 0 82 0
104學習

04/29 00:00

1668 14

推薦給你

104學習

產品

10/28 11:57

免費學跨境電商實戰 再領Amazon技能認證
想跨足國際市場?由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IEAT)攜手亞馬遜推出免費「跨境電商營運課程」,從開店、選品、物流到廣告實戰全攻略。由亞馬遜官方講師授課,線上彈性學習,一年帳號不限次數,助你掌握海外開店核心技能,打造跨境新職涯!
▶️【零成本學習門檻 → 詳情請看】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9194
✅Q1:這門課程適合誰學習?
A1: 本課程適合以下對象:
1. 應屆畢業生:提升就業競爭力,進入熱門電商產業
2. 在職工作者&欲轉職人士:轉職跨境電商領域,拓展職涯選擇
✅Q2:課程有哪些核心內容?
A2:六大章節共15小時線上課程
1. 基礎篇:跨境電商與傳統電商有什麼不同? 電商該賣什麼好? 如何啟動跨境電商生意
2. 市場篇:什麼是流量?
3. 流量篇:提升流量的系統化作法
4. 文案篇:電商文案致勝要訣
5. 物流篇:頭程物流&尾程物流
6. 優化篇:如何進一步提升流量?打造成功國際品牌&銷售報表數據分析
✅Q3:學習方式是什麼?需要付費嗎?
A3:免費學習,全面提升亞馬遜營運與銷售能力,完成線上報名並審核後,即可開通線上課程帳號權限,使用期限為1年
✅Q4:課程結束後可以取得證照嗎?
A4:可以!完成課程學習後,學員可自費參加技能認證考試,線下鑑測費用每人600元/次,通過考核即可獲得證書,驗證你的專業實力
▶️【零成本學習門檻 → 詳情請看】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9194
看更多
0 0 425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