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熱門證照排行榜大公開! 了解更多

104學習精靈

蔡淑惠

百大會計師事務所 執業會計師

2022/01/26

財務問題分析與解決?

問題探索:
1.企業人三大職責?
2.如何損益平衡分析?
3.邏輯歸類思考?
一、企業人三大職責
企業經營目的是為了…獲利。唯有獲利公司才得永續經營。
企業人要幫助公司「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了,要制定標準「預防問題」!
最後的目的就是幫助企業「提升獲利」!
二、如何損益平衡分析?
當總收入=總成本+總費用=>損益平衡點,不賺不虧的點
當總收入>總成本+總費用=>超越損益平衡點,公司開始獲利
當總收入<總成本+總費用=>未達損益平衡點,公司虧損
所以當公司虧損,是營收不足或是成本費用太高,
三、邏輯歸類思考?
以魚骨圖為例:
(一) 了解現狀問題是什麼?假設:虧損 因為營收不足,成本費用太高
(二) 設定目標=>明年降低成本費用30%
(三) 要因分析:人、事、時、地、物、錢
結論:以財務指標,分析問題,用系統化的方法解決問題、制定決策、避免潛在問題再發生,進而幫助企業獲利,也可以幫助企業人~快樂工作~快樂賺錢~
7 0 6618 10

0/1000

你可能會想看
01
蔡淑惠 ・百大會計師事務所 執業會計師・2022/01/25
特斯拉獲利了,可以發股利嗎?
問題探索: 1.反虧為盈的特斯拉,可以發股利了嗎? 2.投資人投資是為了獲得股利收入,該注意的關鍵? 3.何謂股利政策? 一、什麼情況下公司可以發股利呢? 公司一定要賺錢! 一定要賺錢! 一定要賺錢! 其實可以理解,若公司虧損,還發放股利,就代表是拿股本來發。 舉例如下: 例一:某股東X1年投入資本1000萬元,創立了甲公司,於X1年開始做生意,甲公司X1年獲利200萬元,請問公司賺錢了,可以發放股利嗎? 例二:某股東X1年投入資本1000萬元,創立了甲公司,於X1年開始做生意,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請問公司可以發放股利嗎? 例三:某股東X1年投入資本1000萬元,創立了甲公司,於X1年開始做生意,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X2年公司獲利了,賺500萬,請問公司賺錢了,可以發放股利嗎?可以發500萬股利? 解答: 例一:甲公司X1年獲利200萬元,依公司法之規定,公司先提撥10%,為200萬元*10%=20萬元為法定盈餘公積,200萬元-20萬元=180萬元,180萬元則是可分配金額,公司可以發放股利給股東。 例二: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則甲公司是不可以發放股利的,因為公司虧損,還發放股利,等於是拿股東的股本來發,則會影響公司之資本。所以投資的公司若是虧損狀態,有很大的機會股東是無法拿到股利的,除非以前年度有未分配之盈餘可分配。 例三:甲公司X1年虧損200萬元,X2年公司獲利了,賺500萬,公司賺錢可分配股利,但沒忘了要先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次提10%法定盈餘公積後,賸餘金額才可以決定是否分配,即500萬-200萬-(300萬%*10%)=270萬元,即是可分配金額。 公司法232條規定: 公司非彌補虧損及依本法規定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後,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 公司無盈餘時,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 公司負責人違反第一項或前項規定分派股息及紅利時,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二、特斯拉賺錢了,股東可以拿到股利收入嗎? 特斯拉於2020年開始獲利,約7.21億美金,是不是可以發股利,這時我們要先看懂並列為四大報表之一的權益變動表。 特斯拉因前期投入非常的研發成本,商業模式至近年成熟、穩定,開始量產。直至獲利,但別忘了,多年前的特斯拉一直處於虧損。權益變動表上有一欄位為累積虧損,2020年1月1日該累積虧損為60.83億美金,代表在2020年以前特斯拉已虧損60餘億美金,2020年公司獲利7.21億美金,所以特斯拉應先彌補以前年度之虧損,直至該累積虧損金額被完全彌補,才可以開始發放股利。至2020年12月31日累積虧損金額尚有53.99億美金。想拿到特斯拉股利的股東們,要再等等哦! 三、何謂股利政策? 試問有人規定,公司賺的錢一定要全數分配給股東呢? 答案是沒有。 公司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分配?分配多少?即為公司的股利政策 例:台積電股利政策為穩定且持續增加 2018年每股盈餘13.54元,發放股利8元,股利支付率為59.08% 2019年每股盈餘13.32元,發放股利10元,股利支付率為71.32% 2020年每股盈餘19.97元,發放股利10元,股利支付率為50.07% (資料來源JET資料庫) 結論:公司賺了錢可以發放部分股利,部分保留為日後建廠、買設備使用。投資時別忘了先看看公司是否可不可以發放股利哦!才不會等到天荒地老也沒等到股利收入。 百大會計師事務所 蔡淑惠會計師
7 3 6475 3
特斯拉獲利了,可以發股利嗎?
02
Steven Wu ・稽核|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3202410019號・06/17 18:30
[稽核]KPMG發佈《2025全球舞弊者特徵分析問卷調查報告》
原文連結:https://kpmg.com/tw/zh/home/media/press-releases/2025/06/corporate-fraudster.html 以下為AI協助撰寫,僅供參考:KPMG 全球詐欺犯分析報告詳細分析 ## 執行摘要 KPMG 發布的《全球詐欺犯分析報告》基於過去五年內調查的 256 件詐欺案例,涵蓋至少 669 名詐欺犯,提供了企業詐欺犯罪的全面畫像1。本報告揭示了企業詐欺的典型模式、系統性漏洞以及檢測機制的現狀,為組織防範詐欺提供了重要洞察1。 ## 詐欺犯基本特徵分析 ## 人口統計特徵 典型的企業詐欺犯呈現出明顯的人口統計特徵: **性別分布** - 男性佔絕對多數:80.75%(214人) - 女性僅佔:12.08%(32人) - 多元性別:4.91%(13人) - 未知:2.26%(6人) **年齡分布** - 主要集中在中年群體:36-45歲佔37.36%(99人) - 26-35歲群體佔30.19%(80人) - 46-55歲群體佔11.32%(30人) - 年輕群體(18-25歲)僅佔1.13%(3人) ## 職業背景特徵 **職位層級分布** 詐欺犯的職位分布相對平均,從基層員工到高階主管都有涉及: - 執行董事:30.19%(80人) - 一般員工:24.15%(64人) - 管理層:19.25%(51人) - 執行企業高層:12.08%(32人) **服務年資** 長期員工是詐欺的主要風險群體: - 超過6年:64.91%(172人) - 1-4年:18.49%(49人) - 4-6年:13.21%(35人) - 少於1年:僅3.40%(9人) ## 性格特徵 詐欺犯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被描述為「備受尊敬」、「外向友善」 - 擁有「中等到高等聲譽」 - 但具有優越感特徵 - 對雇主沒有明顯不滿 - 個人或專業生活看似正常 ## 詐欺類型與金額分析 ## 詐欺類型分布 **主要詐欺類型**: 1. **挪用資產**:134件(52%) - 挪用公款:50% - 採購詐欺:38% 2. **偽造文件**:75件(29%) 3. **詐欺性財務報告**:52件(20%) - 其中56%涉及不當收入認列 4. **從公司偷竊**:36件 5. **網路詐欺**:33件(僅5%) ## 詐欺金額分析 **金額分布**: - 78%的詐欺金額低於20萬美元 - $50,001-$200,000:22.26%(59件) - $1,001-$50,000:16.98%(45件) - 超過500萬美元:9.06%(24件) **跨國詐欺特徵**: - 僅佔13%的案例 - 但往往涉及較高金額 - 近半數造成500萬美元以上損失 ## 部門分布 詐欺發生的主要部門: - 營運部門:32% - 財務部門:25% - 執行長辦公室:25% - 採購部門:23% - 銷售部門:18% - IT部門:15% ## 詐欺動機分析 ## 主要動機 詐欺犯的動機主要集中在經濟利益: 1. **個人財務利益/貪婪**:137件 2. **機會主義行為**:57件 3. **個人財務困難**:49件 4. **隱藏損失以保住工作**:31件 5. **資助奢侈生活方式**:25件 6. **隱藏損失以獲得獎金**:20件 ## 動機特點 - 主要動機是單純的財務利益和貪婪 - 其次是機會主義心態(「因為我可以」) - 相對較少是為了克服個人財務困難 - 很少是為了增強或保護企業聲譽 ## 系統性漏洞分析 ## 內控薄弱是主因 **控制系統現狀**: - 76%的案件歸因於內控薄弱(比上次調查的61%大幅增加) - 51%的受害組織在詐欺發生時沒有反詐欺控制措施 - 有控制措施的組織主要採用: - 行為準則:81% - 內部稽核:64% - 舉報制度:60% ## 環境風險因素 **主要風險因素**: - **無限制權限**:49.81%(132件) - 49%擁有無限制權限的案件,詐欺金額超過100萬美元 - 高金額詐欺與無限制權限高度相關 - **系統性問題**:44.91%(119件) - **藥物濫用**:41.51%(110件) - **家庭壓力**:40.38%(107件) - **孤立工作環境**:37.36%(99件) ## 檢測機制效能分析 ## 檢測方式 **主要檢測方式**: 1. **舉報機制**:45%(正式與非正式舉報合計) - 正式舉報熱線:27.55%(73件) - 匿名非正式舉報:17.74%(47件) 2. **管理層審查**:24.15%(64件) 3. **意外發現**:11.32%(30件) 4. **外部稽核**:7.55%(20件) 5. **內部稽核**:6.79%(18件) 6. **主動詐欺數據分析**:僅5.66%(15件) ## 檢測效能問題 - 內控系統檢測效果不佳,主要依賴外部舉報 - 主動監控和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不足 - 需要建立更有效的「說出來」企業文化 ## 合作犯罪模式分析 ## 合作統計 **合作模式**: - 55%涉及合作犯罪(比上次調查下降7%) - 45%單獨行動 **合作規模**: - 2-5人團體:70.55%(103件) - 超過5人:21.23%(31件) - 1人協助:8.22%(12件) ## 合作類型 **內外部合作分布**: - 純內部合作:39%(57件) - 混合型合作:65件 - 純外部合作:24件 - 員工通常是主導者而非外部人員 ## 合作關係 **協作者關係基礎**: - 基於財務利益的關係:50件 - 朋友關係:18件 - 家庭關係:16件 - 曾在受害組織共事:16件 - 浪漫關係:5件 ## 技術影響分析 ## 技術使用現狀 **技術依賴程度**: - 完全不使用技術:46.10%(124件) - 稍微使用但可不用:35.69%(96件) - 大量使用技術:13.38%(36件) - 無法不使用技術:4.83%(13件) ## 網路詐欺特徵 **網路詐欺類型**: - 僅佔總體詐欺的5% - 主要包括網路釣魚、CEO詐欺、商業電郵入侵、駭客攻擊和惡意軟體 - 目標主要是獲取個人資料、服務中斷、勒索和身份盜用 ## 新興技術威脅 **AI和加密貨幣**: - 目前案例極少 - AI預期將通過「深偽技術」成為更大威脅 - 加密貨幣詐欺預期將增加 - 組織需要為未來技術威脅做好準備 ## COVID-19和遠程工作影響 ## 影響評估 **遠程工作對詐欺的影響微乎其微**: - 遠程工作在詐欺中僅佔5% - 僅9%的案件中,組織的控制或監督因遠程工作而「稍有損害」 - 顯示遠程工作並非詐欺的主要推動因素 ## 遠程工作相關風險 雖然影響有限,但仍發現一些教訓: - 偽造電子文件未受到充分審查 - 聲稱遠程工作的虛假分包商 - 僅通過視訊面試新職位候選人,缺乏面試小組 ## 關鍵洞察與趨勢 ## 主要發現 1. **典型詐欺犯難以識別**:通常是備受尊敬、長期服務的員工,外表看似忠誠可靠 2. **內控薄弱是根本原因**:76%的案件歸因於控制薄弱,情況比以往更嚴重 3. **權限集中風險高**:無限制權限與高額詐欺高度相關 4. **檢測主要依賴舉報**:內控系統檢測效果不佳 5. **合作犯罪常見**:55%涉及多人合作,主要是小型團體 ## 趨勢變化 1. **內控薄弱問題加劇**:從61%上升至76% 2. **合作犯罪比例下降**:可能因技術提供更多單獨作案機會 3. **技術影響仍然有限**:但預期未來將顯著增加 4. **遠程工作影響微小**:與普遍擔憂相反 ## 防範建議 ## 六大關鍵行動 KPMG提出六項關鍵防範措施: 1. **強化內控系統** - 引入和執行強健的內控制度 - 建立明確的權限限制 - 確保一致的監督,無論個人資歷或聲譽 2. **促進道德文化** - 鼓勵「說出來」文化 - 提供定期的道德行為和詐欺防範培訓 3. **增強檢測機制** - 使用先進數據分析和詐欺檢測技術 - 定期審查和更新防範策略 4. **了解交易對手** - 對第三方進行盡職調查 - 定期檢查高風險/高支出的第三方 5. **促進協作與透明** - 促進跨部門透明度和協作 - 對敏感職位員工進行持續監督 6. **適應技術變化** - 跟上最新技術發展 - 投資網路安全措施並培訓員工 ## 結論 KPMG的全球詐欺犯分析報告揭示了企業詐欺的複雜性和普遍性。典型的詐欺犯往往是那些最不容易被懷疑的人——備受尊敬、長期服務、看似忠誠的員工。這一發現強調了建立強健內控系統和培養道德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組織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威脅,同時加強基本的防範措施1。雖然遠程工作的影響有限,但AI和加密貨幣等新興技術預期將帶來新的挑戰。 最終,有效的詐欺防範需要多層次的方法,結合強健的內控、道德文化、先進的檢測技術以及對不斷演變威脅的持續警覺1。組織必須認識到,詐欺防範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續投入和改進的長期策略。 Notion連結:https://stevenwublog.notion.site/KPMG-2025-215f7f8f282880718e71f05f3fa9841f
0 0 245 0
[稽核]KPMG發佈《2025全球舞弊者特徵分析問卷調查報告》
04
詹翔霖 ・商學院兼任副教授・05/29 14:44
長照機構邁入資本化時代的IPO布局策略 —IPO進行式五要點
長照機構邁入資本化時代的IPO布局策略 —IPO進行式五要點 1.IPO的重要性與挑戰 IPO是台灣長照產業邁向專業化的重要一步,能幫助長照機構從傳統的價格競爭模式轉型為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新格局。然而,相對要求透明財務管理、經營資訊公開及公司治理是長照機構面臨的主要挑戰。 2. 長照機構的成長與準備 長照機構需經歷長期的成長與準備,需2-3年才能達到IPO的標準。在此過程中,需堅守基本核心價值觀,並將IPO視為一種工具,而非長照機構最終目標。 3. 服務品質的提升 即使成功IPO,長照機構仍需持續提升服務品質,長照以實現產業化與永續經營的雙贏局面。專注於提供高價值的專業醫護服務是長照產業發展的關鍵。 4. 整併潮與人才流動的影響 隨著IPO帶動的整併潮與人才流動,長照產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尤是缺工潮下,如何在這波變革中保持人事穩定並提升競爭力,將是長照產業的重要挑戰。 5. 轉型求生的關鍵策略 長照產業需積極尋求轉型策略,從依賴價格競爭轉向創新服務模式,並加強內部管理與外部資源整合,以應對市場需求與挑戰。 補充新聞資料 長照機構明年掀掛牌潮 200家等待進入資本市場 2024/12/08 01:02:05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台灣長照機構邁入資本化時代,證交所日前核准登錄興櫃的青松健康(6931)公司上市,將於明年1月掛牌。除青松健康外,據了解,包括佳醫集團、天成醫療體系等四家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準備也已倒數計時,目標明年陸續登錄興櫃。此外,尚有逾200家長照法人都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 台灣的長照機構過去被視為社福團體,直到2018年「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上路後,開放企業透過投資長照社團法人,間接參與經營住宿型長照機構,但是每家長照法人的盈餘分配最高僅能達70%;至於居家照顧及日間照顧中心,則可直接以公司型態經營。 指標企業布局長照領域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統計,2018年法規鬆綁後,國內營利型長照(社團)法人到今年9月成長到249家。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蔡晏潭說,這249家長照法人全都有資格透過公司主體申請IPO。 青松健康源起於1996年,陸續在中、南部成立多家護理之家及老人養護機構,至2007年成立群策公司,是青松健康前身。2018年新法上路,青松健康成立全國型長照社團法人,近年也在新北市擁有一家地方型長照社團法人。青松健康共有七家住宿型機構、12家社區式長照機構、23家綜合式長照機構及一家居家式長照機構,每天照顧服務長者超過4,000人,規模為全台最大。 隨青松健康將掛牌上市,據了解,桃園天成醫療體系成立的金色年代公司、佳醫集團成立的佳醫創造健康公司,目標都是明年登錄興櫃;以居家服務為主體的台灣居護公司、醫療結合住宿型機構的同仁康拓公司目前在創櫃板,未來也將朝上市櫃市場邁進。 青松健康今年前11月合併營收8.9億元,年增13%,已超越去年全年的8.6億元。董事長陳謀表示,未來每年營收將追求兩位數成長,目前仍在規劃成立20家社區型機構,住宿式也有兩個計劃進行中,除自行開發新機構,合作或併購也在發酵中。 參考資料來源 1. https://chanrstom.blogspot.com › ipo.html 詹翔霖教授: 路易莎 IPO 喊卡!擬升級運營架構 待「佈局效益顯現後」 2. https://nabi.104.com.tw › posts 長照產業發展策略與資本市場契機-照顧科技應用論壇新聞稿 - 詹翔霖 3. https://nabi.104.com.tw › posts 寵物行銷企劃-創業企劃專題-寵物公園IPO計畫-詹翔霖副教授 4. https://www.scribd.com › presentation › 詹翔霖教授-營運計劃書與規劃... 詹翔霖教授 營運計劃書與規劃要點 | PDF - Scribd 5. https://chanrstom.blogspot.com › ipo.html 詹翔霖教授: IPO 風險與優缺點-路易莎掛牌喊卡-管理領袖班研討個案 6. https://nabi.104.com.tw › posts 【詹翔霖專欄】長照產業2023年趨勢及挑戰 7. https://nabi.104.com.tw › posts 長照產業發展策略與資本市場契機-照顧科技應用論壇 8. https://blog.udn.com › chanrs 【詹翔霖專欄】長照產業2023年趨勢及挑戰 - udn部落格 9. https://chanretom.tumblr.com › post 詹翔霖老師 —長照產業2023年趨勢及挑戰 10. https://www.plurk.com chanrs詹翔霖 - 台灣長照行業也受到缺工危機影響下,長照人力 11. https://www.scribd.com › document › 樂活照顧服務園區OT案-樂活長照... 樂活照顧服務園區OT案-樂活長照機構規劃之共利預期效益 - 詹翔霖 … 12. https://blog.udn.com › chanrs 科技照護居家用 服務質量大躍進 - 詹翔霖副教授 13. https://nabi.104.com.tw › posts 長照產業發展策略與資本市場契機-照顧科技應用論壇新聞稿
0 0 551 0
長照機構邁入資本化時代的IPO布局策略 —IPO進行式五要點
05
ChatGPT台灣用戶注意!5月起月費「小漲一美元」 背後原因是它
愛用ChatGPT的台灣用戶,最近可能發現帳單有點「變胖」了?沒錯,從2025年5月起,OpenAI 對台灣用戶開始加收 5% 營業稅,ChatGPT Plus 訂閱費用從原本的 20 美元,漲到 21 美元。雖然只是一美元,但網友熱議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為什麼要加稅?OpenAI回應了! 這波價格調整不是OpenAI偷偷漲價,而是因為公司正式完成在台灣的稅務登記,依法必須對台灣消費者開立發票,並加收5%營業稅。簡單來說,就是把本來應該繳的稅「正式列在帳單上」,不是OpenAI自己多收的。 不想加稅?從App Store訂閱還有差! 有趣的是,如果你是透過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訂閱的用戶,就不會被多收這5%的稅金。因為這兩大平台在收費時就已經包含稅額,不會額外再加一次。所以不少人也因此開始重新考慮要不要改用行動裝置訂閱方式。 公司用戶也能免稅?有統編就OK! 「如果你是公司或法人,付款時輸入統一編一號,OpenAI 會開立含統一編號的發票,方便貴公司進行稅務申報及抵扣。」OpenAI也強調,這項變動對企業用戶影響不大。 小心違法避稅陷阱! 網路上近期出現一些「避稅教學」,像是把帳單地址改成海外等方式,但這些行為可能涉及違法。許多網友也提醒,不要為了省一美元冒法律風險,「這筆帳划不來!」 該不該升級?取決於你怎麼用 * 如果你只是偶爾查資料、寫作幫手,那免費版其實夠用。 *若你每天都靠AI幫忙寫報告、分析數據,Plus版CP值很高。 雖然月費多了一美元,但也代表OpenAI在台灣的服務逐步「在地化」。對多數用戶來說,實際影響不大,反而讓整體服務更符合稅務規範,走得更穩。
1 0 2018 0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