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頤合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 ArcSight 系統工程師 / 符合度分析
ArcSight 系統工程師 頤合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大學

經歷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 (台北)

台北

09/24 13:56

申請後的跟進信要怎麼寫📩
他們看到你的履歷了嗎?如何禮貌跟進,不顯得冒犯
當你投遞完申請,最難熬的就是等待。
如果已經過了 1–2週仍未收到回覆,其實完全可以發送一封跟進Email(Follow-up Email)。
這不僅表現出你持續的興趣與專業態度,也能提醒招聘方留意你的申請——只要保持禮貌與簡潔即可。
❌ 避免聽起來像不耐煩或要求。
✅ 一封寫得好的跟進信,能展現你積極、尊重對方時間,並且仍對這份工作懷抱熱情。
📧 什麼時候該發跟進信?
申請後 7–14天沒有回覆
如果職缺公告有截止日期,等過幾天再發
如果對方曾說明「會在某日回覆」但超過時間仍未收到通知
📝 跟進信範例:
Subject(主旨):
Follow-Up on Job Application – [你的名字]
例:Follow-Up on Job Application – Lin Wei
Email內文:
Dear [Hiring Manager’s Name],
(若知道姓名就寫名字;若不清楚,則寫 “Dear Hiring Team,”)
I hope this message finds you well.
I’m writing to follow up on my application for the [Job Title] position, which I submitted on [Date].
I remain very interested in the role and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any updates you can share about the status of the hiring process.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
Best regards,
[你的全名]
[電話]
[Email或LinkedIn連結]
✔️ 撰寫跟進信的小技巧
保持簡短:控制在 4–6句
保持禮貌:不要施壓或表現焦躁
再次確認拼字與文法正確
只發一次跟進信,除非對方特別邀請你再次聯繫
🈶 英中詞彙對照表
English 中文翻譯
Follow up 跟進
Application 申請
Submitted 已提交
Appreciate 感謝
Updates 最新消息
若你想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更多英語技巧:
(此貼文由ITI講師Bob撰寫)
看更多
1 0 309 1
ACAD安碁學苑

資安通識教育訓練

09/23 14:08

【雲端安全新手必看】考國際認證,不一定要熬夜背書!
✨ CCSK 雲端安全國際認證
一張 入門友善 的國際證照,專為你打好雲端安全基本功!
線上開書考 ➝ 減輕考試壓力
📖 雙語教材 × 🎯 2 次考試機會 × 🧑‍💻 贈送 Lab 實作
------------------------------------------
📚 認證特色
▲ 12個核心知識領域,知識全面且不艱深
▲ 廠商中立,適用AWS / Azure等各種雲端環境
▲ 國際認證,提升履歷競爭力
------------------------------------------
💡 適合對象
👉 企業 IT 人員
👉 資安專業人士
👉 想轉職雲端領域的你
立即報名,讓「雲端安全」成為你的 履歷亮點!
早鳥優惠中,今年最後一班👉 https://acsiacad.kktix.cc/events/ccsk
看更多
1 0 40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20 07:13

在台灣創業,牽涉到金融的商業模式千萬別亂碰!
最近有老闆問我:「我想做跟金融有關的商業模式,可以嗎?」
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要碰。
為什麼?因為只要牽涉到金融,背後就是一連串高牆及黑洞:
1.KYC(了解你的客戶):層層審查、資料蒐集,耗時又耗力。
2.金管會:法規緊箍咒,任何一個小漏洞都可能被放大檢視。
3.銀行:開戶困難、作法保守、資金流動易受限,稍有不慎就被「解約關門」。
這不是空談,我自己就經歷過。
十多年前我曾經營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中一個大客戶是雅虎的無名小站。結果我們合作的網路刷卡收單銀行,竟然認定「無名小站」這種知名公司是高風險客戶,直接把我們所有旗下客戶約1000家應撥的網路刷卡貨款一次凍結快一個月!
臨時找不到第二家收單銀行配合,整個刷卡收單鏈斷裂開天窗,最後只好收掉,直接賠了快五千萬。
給創業老闆的提醒:
要做金融,請準備好「打不完的合規仗」。要快速成長,還是先選擇更友善的商業模式,讓事業穩穩走下去。
看更多
0 0 43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9 12:21

「90天經營挑戰:企業主免費輔導顧問紀錄片合作提案」
一、緣起
我是一位專業的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成立25年,擁有3萬家企業客戶,長期協助創業家與企業主解決經營難題,聚焦於業績成長、組織管理與流程優化。
為了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輔導過程與企業成長案例,我規劃一系列【企業輔導紀實影音】,以故事化方式呈現創業家/企業主的挑戰與轉型。
二、合作方式
- 免費輔導 3個月
由我親自提供顧問輔導服務,針對公司營運痛點進行診斷與解方規劃。
- 影音紀錄
合作對象需同意出鏡,將部分輔導過程、實際改善案例,以專業紀錄片形式拍攝並公開發佈。
- 宣傳效益
影片將於多平台(YouTube、FB、LinkedIn、Tiktok、官網)發佈,提升企業品牌曝光度,同時展現專業輔導成果。
三、合作對象
-創業初期或營運中遇到瓶頸的 創業家/企業主
-願意真實分享經營挑戰,並勇於嘗試改善行動的企業
四、合作價值
-企業主收穫:3 個月(21小時 價值105000元)免費一對一顧問輔導,實際進行輔導改善企業瓶頸及營運績效。
-品牌效益:透過輔導過程拍攝影音曝光,企業品牌故事與轉型歷程被更多人看見。
-顧問價值:展現輔導專業,形成「真實案例+背書」的長效行銷素材。
五、合作條件
- 企業主需全程參與輔導並願意配合拍攝(本公司經評估)並同意公開放置於社群媒體
- 輔導內容將保留專業與隱私,影片僅挑選合適案例與成果片段公開。
- 雙方確認合作後,簽訂簡易合作備忘錄,以保障雙方權益。
六、合作資格
- 企業所在地:臺中以北
- 企業主年齡為49歲以下
- 資格條件:已成立公司合法行業之企業主
- 願意分享經營故事,並配合拍攝與公開發佈
聯絡表單
歡迎符合資格企業家請填寫以下資訊,加入顧問輔導影音合作案:(合適者將主動邀請面談)
看更多
0 0 26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9 12:21

別再被「割韭菜老師」騙了!教你一招看穿顧問與老師到底行不行!
最近有很多賣課程的老師因售後服務在網路上被學生公審,很多老闆問我:「怎麼分辨一個顧問或老師,到底是真有料,還是專門來割韭菜的?」
其實,我自己25年來有上過應該超過上百位的老師及顧問, 學費超過千萬, 判斷的方法很簡單,不需要什麼玄學,也不用聽一大堆包裝的漂亮話。只要觀察一件事:老師主要賣的商品是什麼?
1. 如果商品「只有課程」,小心!
現在網路上隨便滑一下,就會出現一堆「財富密碼課」、「被動收入班」、「高效能成功術」。這些老師的商品,通常就只有一件:賣課程。
沒有公司、沒有實業、沒有產品,唯一能賣的就是「知識」本身。
這種模式最大問題是什麼?—他必須不斷製造焦慮、放大夢想,才能吸引你掏錢。這就是典型的「低付出、高收入」遊戲。
你想想看,世界上有哪一家真正市值破兆的公司,是靠「低付出高獲益」起家的?
答案:沒有。
2. 真正有料的老師或顧問,通常是「實業家出身」
一個值得學習的顧問或老師,他一定有「打過仗」的經驗。
什麼意思?就是他不是單靠講理論,而是自己曾經做過生意、經營過公司、帶過團隊、開創過市場。
這種人分享的課程,不會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血淚教訓累積出來的實戰經驗。
你學到的不只是技巧,而是一整套「真實世界能用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大企業老闆、創業家,明明不缺錢,還願意花重金請顧問—因為那是一種直接省下試錯時間的投資。
3. 割韭菜老師的「四大特徵」
為了讓你更快判斷,我整理出四個「割韭菜老師」的明顯特徵:
1.口號喊得比內容多:整天說「90天業績翻倍」、「躺賺」、「財富自由」,卻拿不出自己做過的案例。
2.收入來源只有學員學費:沒有其他產業背景、沒有實際經營成果。
3.強調輕鬆賺錢:告訴你只要上完課,立刻能月入百萬。
4.不斷複製割下一批又一批:今天賣課程,明天賣社群,後天賣認證,永遠沒有盡頭。
看到這四點,你心裡評估就要亮紅燈了。
實業家的啟示:看NVIDIA CEO黃仁勳
如果你有關注NVIDIA的崛起,就會明白什麼叫做「真實的成功模式」。
黃仁勳從1993年創辦NVIDIA到今天,整整超過30年,他經歷了多少技術挑戰、 失敗瀕臨倒閉、產業更迭?
這三十年不是靠「低付出高收入」撐過來的,而是無數次研發、無數次市場試煉,才讓公司市值突破兆美元。
他成功的邏輯很簡單:
1.投入長期且巨大的努力
2.承受失敗的風險
3.把價值帶給市場
這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老師」—不是只會在台上喊口號,而是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你:真正的成功從來沒有捷徑。
那麼,如何選擇顧問與老師?
我的建議有三點:
第一,看履歷,而不是看包裝。先Google 他過去做過什麼?有沒有真實案例?有沒有授課影片? 能不能拿出成果數字?
第二,看收入來源,而不是看廣告。他的收入是來自「教學」還是「產業」?如果一個老師的主要收入只有「學費」,你要思考他為什麼沒辦法靠事業賺錢。
第三,看價值,而不是看承諾。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不會承諾你三個月翻倍,而是能讓你多一種思維方式、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最後的提醒
學習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選對人學習。
錯誤的老師,會讓你浪費金錢和時間;正確的老師,能幫你省下十年冤枉路。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有人打著「快速致富」、「零成本翻倍」的廣告時,先冷靜下來,
問自己一句話:
「他除了課程,還有沒有真實的事業?」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這位老師十之八九就是在「割韭菜」。
別再被甜言蜜語矇騙了!真正有價值的老師,不是讓你走捷徑的人,而是陪你踏實前進的人。學習應該是讓你變強,而不是讓別人變有錢。
看更多
0 0 40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8 10:14

【老闆如何突破事業瓶頸?】從卡關到翻轉的五大思維,讓企業再啟成長飛輪
為什麼老闆經營會卡關?
在我的顧問經驗裡,幾乎所有企業主在經營到某個階段,都會遇到「上不去、下不來」的狀態。
營收長期卡在某個區間,好像怎麼努力都突破不了。
團隊人數增加,卻發現效率下降、內耗增加。
行銷預算不斷投入,但市場聲量始終不夠。
老闆自己最忙,卻覺得越來越孤單。
其實,這些現象不是「你做錯了」,而是代表你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門檻。瓶頸不是失敗,而是提醒你「該升級了」。
以下我將以五個面向,結合顧問客戶的真實案例,帶你看見突破之道。
一、營收停滯:價值主張過時了嗎?
許多老闆一看到業績停滯,就以為是「廣告不夠」、「業務不給力」。但更深層的原因,往往是市場需求變了,你的產品卻沒跟著變。
我有一位顧問客戶,是一位餐廳老闆,餐廳已經開了十多年,過去主打家庭聚餐,生意一直很穩定。但近兩年,他發現營收開始下滑,外送平台興起、年輕族群習慣變了,卻很少進店用餐。
原本他想辦折扣活動、增加廣告預算,但我建議他先重新調查顧客習慣。我們發現:現代年輕人追求「快速」、「特色」、「社群打卡價值」。
於是我們協助他做了三件事:
調整菜單,增加單人快速套餐與外帶餐盒。
打造「限定主題餐點」+「網美拍照角落」,增加社群曝光。
與外送平台合作,推出品牌專屬活動。
結果短短三個月,餐廳外帶與外送業績翻倍,甚至吸引年輕族群進店打卡,營收重新回到成長軌道。
啟示: 當餐廳業績卡住,不是食材不好,而是顧客的需求與生活型態已經改變。
二、老闆太忙:公司卡在你的極限
另一個常見瓶頸,是老闆「無法被取代」。只要你請假,公司就停擺;只要你不盯,業務就不動。
我有一位顧問客戶經營設計公司,客戶都只認老闆,導致案量無法擴張。他每天工作 14 小時,卻始終突破不了瓶頸。
我們一起規劃三件事:
建立 SOP,讓團隊知道每個流程的標準做法。
培養副品牌與創意總監,讓客戶認識「公司」,而不只是老闆。
老闆只專注在關鍵決策,不再插手所有細節。
結果不到半年,公司營收擴大三倍,他也能真正休假。
啟示: 公司若全靠老闆,天花板就是老闆的時間與精力。突破點在於「制度化」與「接班梯隊」。
三、團隊效率低:文化與組織需要升級
隨著企業擴張,最常出現的瓶頸是組織效率低落。以前 5 人小團隊很靈活,現在 50 人卻溝通成本高、部門互相扯後腿。
我輔導過一間 B2B 製造業,業務部門與客服部門常常衝突,導致客戶抱怨不斷。後來我們導入「OKR」制度,每個部門都要設定季度目標,並且透明化。
同時,透過「紅綠燈回報法」,讓主管能即時掌握專案狀態。三個月後,業務與客服合作反而更緊密,客服滿意度回升,業績提升 18%。
啟示: 當人數增加,管理不能只靠人情,而要建立責任文化與透明制度。
四、市場看不見你:品牌聲量不足
有些老闆的產品其實很棒,但市場始終沒有反應。原因在於:你做得好,但沒被看見。
一位科技業顧問客戶,技術實力極強,但市占率一直平平。我建議他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 LinkedIn 分享專業文章,並錄製 Podcast 訪談合作客戶。
同時,我們製作案例影片,讓成功的客戶為他背書。半年內,他的公司網站流量提升三倍,甚至吸引到跨國集團的合作邀約。
啟示: 品牌不是奢侈品,而是企業「被選擇」的關鍵。沒有聲量,就沒有市場。
五、老闆思維的天花板:認知要升級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瓶頸,就是老闆自己的認知。企業的成長,永遠不會超過老闆的格局。
我有一位傳產老闆,原本對 AI 抗拒,認為「這不適合我們」。後來在我的建議下,他參加了數位轉型 CEO 訓練營,開始導入 RPA 流程自動化與 AI 行銷。半年後,他的營運成本下降 20%,更成功打入年輕客群市場。
啟示: 老闆若不成長,公司就停滯。突破瓶頸,往往先從思維突破開始。
總結:突破瓶頸的五大飛輪
營收停滯 → 升級價值主張
老闆太忙 → 制度化與接班人
團隊效率低 → 建立責任文化
品牌聲量弱 → 打造創辦人 IP 與曝光
思維有限 → 投資認知升級
瓶頸不是阻礙,而是提醒你該換一套打法。過去的成功模式,無法解決新的問題。真正的突破,不是更拼命,而是更聰明地設計系統、帶動團隊、升級思維。
如果你現在正卡在瓶頸,請記得:這是企業必經的進化階段。
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一套突破策略。
想知道你的公司瓶頸在哪?你可以留言「思惟突破」,我會分享更多顧問診斷案例,幫助你找到專屬解法。下一個成長飛輪,就從你敢不敢跨出第一步開始。
看更多
0 0 89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