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本》
東西用久了會舊,公司的廠房、設備、機台、儀器等也是一樣,用著用著變舊了,倒底該如何在財務上反映這種所謂的「使用成本」?
《折舊》
答案是提列折舊!白話來講,就是按時間分攤取得的成本的意思。最簡單的方式是直線法,購買價格除以耐用年限。這時,你可能會說,每年、每月的實際使用狀況其實並不相同,那,有沒有其他選項?答案是有,上面所提的僅是最簡單又最常用的方式,當然也有其他複雜的方式,比如定率遞減法、年數合計法、生產數量法、工作時間法等。在選擇時,別忘了還要考慮帳務處理成本!
《固定資產本身的價值》
解決了關於隨著時間的使用價值,再來談談這些固定資產本身的價值。新的一定比舊的貴嗎?土地及房屋以外的固定資產,基本上是;注意唷,我在這兒是說基本上,因為技術日益更新,當技術成熟甚至改朝換代時,有時新的反而比較便宜。這是,所以大家又會問,那,為何不就用市價來計算上面所談的使用成本?
《保守原則》
以不動產而言,即使有實價登錄,其實交易價格可是只有在真正成交時才知道,未成交時,市場總有漲帳跌跌的情況;財報基於穩健保守的原則,並不承認這類紙上富貴;所以,在計算折舊時,使用的就是原始有現金流出的「取得成本」,而非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