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義鼎不動產有限公司 / 土地開發幹部 / 不動產經紀人員-高雄公司 / 符合度分析
土地開發幹部 / 不動產經紀人員-高雄公司 義鼎不動產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104職場力】

09/08 01:00

2 0 63 0
Meiko微課頻道

專業電腦講師

09/07 21:24

【抽獎】終於有AI能輕鬆生成帶有公式與格式的完整 Excel 試算表了 | Manus AI
這部影片主要跟同學們分享Manus AI的強大,是全球首款通用型 AI 助手,真正能幫你做事。
影片中的範例每個都讓Meiko驚豔
1.它能輕鬆生成帶有公式與格式的完整 Excel 試算表,
2.能快速生成專業網站,還可以修改子網域名稱
3.能進行多代理並行的 Wide Research 數據分析,還能快速製作專業簡報
4.能批次生成角色一致性的多張圖片
抽獎活動詳情請見影片說明,參加活動請到YT影片下方留言
#ManusAI #AI助手 #Excel #生成網站 #數據分析 #WideResearch
看更多
0 0 638 0
【104職場力】

09/06 01:00

3 0 64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05 00:12

你的公司正在走向倒閉破產嗎?別讓這10個致命徵兆斷送你的事業!
在企業經營這場驚心動魄的賽局中,勝利者總能嗅出危機的氣息,並在災難來臨前果斷行動。然而,大多數企業主往往在公司瀕臨倒閉的懸崖邊,才驚覺早已錯過無數求生機會。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過去協助無數企業轉危為安的深刻洞察。公司倒閉從來都不是「一夜崩塌」的意外,而是由一系列你可能忽略、或選擇性忽視的「致命徵兆」所構成的連續劇。
我作為一名企業顧問,我不只是提供解決方案,更是要幫助你看見那些被粉飾太平的真相。如果你是創辦人、高階主管或投資人,請暫停你手邊的工作,花點時間審視以下這10個最常見的「公司倒閉前兆」。如果你發現你的公司同時具備其中三項以上,請務必提高警覺,因為這已不僅是警訊,而是代表你的事業正在發出求救訊號。
第一:10大致命徵兆,判斷你的公司是否在「加護病房」?
徵兆1:
現金流,生命的最後一口氣
現金流是企業的命脈,但它也是最常被忽視的健康指標。許多企業主只關注漂亮的財報營收,卻忽略了帳上現金正在迅速枯竭。當公司帳戶的錢不再能支付日常開銷,你就會發現:就算營收數字再亮眼,也只是「紙上富貴」。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開始動用私人存款,甚至向高利貸借款來支付員工薪水或水電房租。
供應商的催款電話接連不斷,甚至因為欠款而被列入黑名單,斷了原料供給。
發薪日成了你的夢魘,你總是在想盡辦法延後或分批發放。
顧問觀點:
現金流比獲利更重要。獲利是「虛」,現金流才是「實」。一家持續獲利但現金流枯竭的公司,隨時可能因為無法周轉而倒閉;反之,一家暫時虧損但現金流充裕的公司,至少還有轉圜的時間。
徵兆2:
持續虧損,癌症的擴散
單一季度的虧損也許只是市場波動,但若公司連續多季或多年度都處於虧損狀態,這就不再是意外,而是你的商業模式本身出了根本性問題。這就像身體裡的癌細胞,如果你不主動切除病灶,它只會不斷侵蝕健康的組織。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的財報永遠是負毛利或負淨利,甚至陷入「撐得越久,賠得越多」的惡性循環。
你不斷試圖降價或用燒錢方式搶市佔,但客戶卻沒有因此增加,反而讓品牌價值一再被稀釋。
顧問觀點:
虧損是問題的結果,而不是問題本身。盲目追求市場份額而忽略獲利能力,只會讓公司走向一條不歸路。你需要的是重新審視你的成本結構、定價策略和核心競爭力,而非一味地在虧損的泥淖中掙扎。
徵兆3:
人才流失,核心的崩解
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企業最強大的資產。當公司內部氛圍開始瀰漫著不信任和不安,最先離去的往往是那些最有能力、最敏感的「核心人才」。他們的離職不僅帶走專業知識,更會動搖整個團隊的信心,引發骨牌效應。
觸目驚心的現實:
公司的明星員工或高階主管突然批量離職,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
員工不再主動發言或提出建議,工作氛圍死氣沉沉,充滿負能量。
團隊開始出現派系鬥爭或內部政治,而不是專注於外部競爭。
顧問觀點:
人才流失是企業內部出了大問題的訊號。這可能源於領導力的不足、薪酬福利的不公,或是對公司前景的悲觀。在公司倒閉前,員工通常是最早察覺危機並做出反應的人。
徵兆4:
客戶流失,營收的斷層
穩定的客戶是公司持續經營的基石。當你發現長期合作的客戶開始流失,或是新客戶的開發變得異常困難,這代表你的產品或服務已經失去市場競爭力,或是你的品牌信任度正在快速下滑。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引以為傲的「忠誠客戶」開始轉向競爭對手,甚至不再續約。
社群媒體或網路上的負評數量激增,你的品牌形象正在崩壞。
客戶投訴次數明顯增加,但公司內部卻沒有足夠的資源或意願去解決。
顧問觀點:
客戶流失是市場對你的「無聲抗議」。不要再將其視為單一事件,這代表你的價值主張已經不再有效。你需要緊急檢討你的產品定位、客戶服務流程和市場溝通策略,重新贏回客戶的信任。
徵兆5:高層動盪,決策的中風
領導層的頻繁更換是企業內部混亂的典型徵兆。**如果連公司的「掌舵者」都無法穩定下來,整個組織就會像一艘沒有羅盤的船,隨波逐流。**當高層開始逃避責任,甚至突然「消失」,這往往是公司倒閉前的最後一搏。
觸目驚心的現實:
CEO、CFO等核心高層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替。
創辦人或決策者突然神隱,不再參與日常決策或與員工互動。
責任無法釐清,所有人都害怕做出決策,導致公司陷入停滯。
顧問觀點:
高層不穩是企業最大的危機。一個穩定的、有遠見的領導團隊,是應對外部挑戰的關鍵。當領導層出現問題,再強大的業務團隊也無法挽救頹勢。
徵兆6:
方向迷失,無頭蒼蠅的亂竄
當一家公司沒有清晰的戰略方向,就像一輛在高速公路上反覆變換車道的汽車,最終只會導致混亂和事故。頻繁更換商業模式、產品定位,代表公司內部找不到有效的獲利模式,只能不斷地「試錯」。
觸目驚心的現實:
公司每三個月就改變一次產品策略,讓員工無所適從。
你不斷投入資源在各種新業務上,但最終都無疾而終,無法聚焦核心。
顧問觀點:
戰略不清比沒有戰略更可怕。在變動的市場中,公司需要的是堅定的核心戰略和靈活的戰術調整,而不是毫無章法的盲目跟風。
徵兆7:
舉債度日,惡性循環的毒癮
健康的企業會將獲利 reinvest 回公司,以實現增長。但如果你的公司開始依賴不斷的融資或舉債來維持基本運營,這就像是染上了毒癮,每一次融資只是在延緩死亡,而不是在解決根本問題。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每個月都必須透過新的融資才能支付員工薪水或供應商貨款。
你不斷發布增資公告,但公告中的資金用途卻模糊不清。
顧問觀點:
融資應該是「加速器」,而不是「維生器」。當公司將融資視為續命的唯一途徑,這代表你的商業模式缺乏自我造血的能力。
徵兆8:
庫存積壓,營運的血栓
庫存是「現金」的實體化,過多的庫存會嚴重佔用公司資金。如果你的倉庫堆滿了賣不出去的商品,這代表你的營運效率出了問題,或是市場對你的產品需求已經飽和或下降。
觸目驚心的現實:
倉庫庫存量持續攀升,但訂單量卻在下降。
大量退貨或囤貨現象層出不窮,但你卻沒有有效的去化策略。
顧問觀點:
庫存管理是現金流管理的關鍵一環。一個健康的企業會精準預估市場需求,避免因庫存積壓而影響資金周轉。
徵兆9:
供應鏈斷裂,命脈的切斷
供應鏈是企業運營的骨幹。當你的供應商開始拒絕合作或將你列入黑名單,這代表你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商業信譽,公司的生產或服務將會停擺。
觸目驚心的現實:
你因為拖欠貨款而被供應商停止供貨。
新的供應商因為你的負面傳聞而拒絕與你合作。
顧問觀點:
良好的供應商關係是企業的隱形資產。一旦失去信任,公司的運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徵兆10:
法律官司與負面新聞,信譽的崩壞
當公司開始頻繁捲入勞資糾紛、債務訴訟或負面新聞,這不僅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更會從根本上打擊你的品牌信譽,讓客戶和合作夥伴望而卻步。
觸目驚心的現實:
公司被員工集體提告,或因逃漏稅而被政府追討。
負面新聞在社群媒體上瘋傳,公司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顧問觀點:
這些法律問題和負面新聞,通常是冰山一角。它代表著公司內部的管理失控和潛在的經營風險。
第二:五大防範作法:為你的公司建立「防火牆」
當你意識到公司正在面臨危機,恐慌是毫無幫助的。我提供以下五大關鍵策略,幫助你在危機擴大前,為公司建立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火牆」。
防範企業倒閉作法1:
立即進行「體質健檢」,盤點現金流的每一分錢
如同人體健康檢查,企業也需要定期進行體質健檢。這不僅僅是看財報,更要深入盤點每一個細節。
執行步驟:
1.現金流盤點:立刻編製未來12個月的現金流預測表,精確掌握每一筆現金的流入與流出。了解你的現金「跑」到哪裡去,並找出可能出現缺口的月份。與銀行及合法金融公司建立融資
2.資產負債檢視:清查所有應收帳款和應付帳款,了解客戶拖欠的款項,並與供應商重新協商付款條件。同時盤點所有閒置資產,考慮是否可以變賣以換取現金。
3.庫存清查:對所有庫存進行全面盤點,區分「暢銷品」和「滯銷品」。對於滯銷品,果斷進行促銷或清倉,將其轉化為現金,避免資金持續被凍結。
防範企業倒閉 作法2:
執行「戰略瘦身」,裁撤非核心業務與人員
在危機時刻,企業必須學會「減法」。將資源集中在最有價值的核心業務上,裁撤那些不斷燒錢、卻沒有產出的業務和人員。
執行步驟:
1.業務評估:重新檢視公司所有業務,找出那些不賺錢、甚至虧損的業務。評估其未來潛力,如果沒有明確的轉機,應果斷終止。
2.組織精簡:重新審視組織架構,將冗員或低效率的部門進行精簡。這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決定,目的在於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價值的核心團隊。
3.成本控制:全面檢視所有支出,從租金、辦公用品到差旅費用,能省則省。這不僅是為了省錢,更是為了讓員工理解公司面臨的困境,共同度過難關。
防範企業倒閉作法3:
與外部顧問合作,引進「第三方視角」
當局者迷,當企業身處危機時,內部人員往往因為情緒和利益糾葛而無法做出客觀判斷。引入外部顧問,就像是請醫生為公司進行診斷。
執行步驟:
1.尋求專業幫助:尋找在企業轉型、財務重組或法務處理方面有經驗的專業顧問。他們的客觀視角和豐富經驗,能幫助你找到內部看不到的問題。
2.制定重組計劃:與顧問共同制定詳細的企業重組計劃,包括財務重組、業務轉型、組織架構調整等。這個計劃應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
3.建立溝通機制:在顧問的協助下,與員工、供應商、債權人建立公開透明的溝通機制,讓他們了解公司的現況和你的應對方案,以重建信任。
防範企業倒閉 作法4:
重新定義核心,尋找「轉型」或「重組」的機會
危機同時也是轉機。當你意識到現有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效時,是時候思考轉型或尋求外部力量協助了。
執行步驟:
1.市場研究:重新進行市場研究,尋找新的藍海市場或尚未被滿足的客戶需求。你的產品或服務是否可以重新定位,以符合市場趨勢?
2.戰略轉型:如果轉型是必要的,勇敢地制定新的戰略計劃。這可能意味著捨棄過去的成功,重新開始。
3.尋求併購或重組:如果公司已經走到盡頭,不要害怕尋求併購或重組的機會。將公司出售給一個有資源的買家,也許能讓你的事業以另一種形式存活下來,並讓員工獲得更好的出路。
防範企業倒閉作法5:
建立「預警系統」,從源頭杜絕危機
最有效的防範,永遠是在危機發生前。一個健全的企業應該建立一套預警系統,持續監控公司的健康狀況。
執行步驟:
1.即時數據監控:建立一個即時的數據監控儀表板,追蹤關鍵指標,如:現金流、應收帳款天數、庫存周轉率、員工離職率等。
2.定期內部審核:除了外部審核,定期進行內部審核,檢視各部門的營運效率和財務狀況。
3.建立風險應變計劃: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如:供應鏈中斷、市場需求變化等,事先制定應變計劃,確保在危機發生時能夠迅速反應。
公司倒閉不是一個句號,而是一連串問號的總和。如果你能從這些致命徵兆中覺醒,並採取果斷行動,你將能為你的事業爭取到寶貴的喘息空間。
現在,請誠實地面對你的公司。你有勇氣,做出那個艱難但正確的決定嗎?
看更多
0 0 31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05 00:09

如何引導創業家把一家賠錢公司救回來變賺錢?
從公司「止血」到「翻轉獲利」的五步實戰框架
痛點與常見誤區 :
很多創業家一開始創業,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
「明明有客戶,公司卻在虧錢。」
一方面我們拼命拓展市場、增加訂單,覺得只要營收夠高,總有一天會賺錢;另一方面,卻發現錢進來的速度永遠追不上支出的速度。最後,帳上現金燒光,甚至還要借錢付員工薪水。
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的誤區:把「營收成長」當成「公司健康」的指標。
但真相是:
公司倒閉,不是因為沒有營收,而是因為沒有現金流。
不是因為沒有客戶,而是因為回本期拉得太長,錢始終回不來。
我的舊思維與轉折點
我以前的思維很簡單:
只要把「客戶數」跟「營收數字」做大,公司自然就會成功。
所以我砸錢打廣告,拼命獲取新客戶;我也接下大量專案,以為「接得越多,賺得越多」。
但是現實卻狠狠打了我的臉。
某一年,我公司營收看起來創下新高,但帳上卻一毛錢都不剩,還必須四處周轉。員工薪水差點發不出來,我徹夜難眠,心裡只有一個疑問:
為什麼我明明有單,卻還是虧?
直到後來我才真正理解:
公司不是死在「沒單子」,而是死在「錢回不來」。
錯誤案例:我怎麼失敗的
有一次,我決定用低價策略搶市場。
我推出一款服務,定價壓得很低,因為想著「先衝大量客戶,後面再靠加值服務賺錢」。
結果第一個月,的確吸引了不少新客戶;但由於定價太低,每一單的毛利只有10%。更糟的是,客戶付款期拉長,要等三個月才會收回款項。
那時候,我的心態是:「沒關係,先衝人數,後面一定會回本!」
結果過了半年,我才發現:
營收漂亮,但現金流全是負的
每月還要墊錢給供應商和員工
客戶續約率不高,加值服務也沒賣出去
半年下來,我不是賺錢,而是做了一場「燒錢大遊戲」。
這段經歷給我最大的教訓是:
賺錢不是看表面營收,而是看單位經濟效益(Unit Economics)。
關鍵觀念:翻轉的核心
如果你的公司正在虧錢,請先牢記這個核心邏輯:
翻轉路徑 = 先止血 → 找毛利 → 快回本 → 再擴張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可操作的現金流管理框架。
1. 先止血
不要急著擴張,更不要再拼命打廣告。先找出哪些產品或專案是在「賠錢」,立刻停掉。
2. 找毛利
計算每個產品的毛利率,重新排列組合,找到最能賺錢、最能快速回本的產品。
3. 快回本
縮短回本期。別再做那種「半年才回本」的專案,而是設計能在 30 天內回本的模式。
4. 提高毛利
透過定價策略、加值服務,把毛利率拉高。毛利越高,公司越能抵抗風險。
5. 再擴張
等現金流穩定了,才開始投入市場擴張,這樣才能良性循環,而不是「越做越虧」。
策略拆解:五步翻轉框架
1.止血(Cut Loss)
馬上檢視所有產品線:哪些在虧錢?哪些毛利太低?
停止「賠錢換市佔」的專案。
停止無效廣告與不必要的人事成本。
工具:
現金流表,標記出哪些專案是現金流正向 vs 負向。
2.算清楚(Unit Economics)
所謂「單位經濟效益」就是:一個客戶進來,對公司是賺錢還是賠錢?
公式:
投資回本期(月)= 獲客成本 CAC ÷ 每月毛利
例如:
獲客成本 3000 元
每月毛利 1000 元
回本期 = 3 個月
如果一個客戶要 6 個月以上才回本,公司就會一直陷在資金壓力中。
3.快回本(Cash Cycle)
改付款條件:從「後收款」改成「先收款」
設計現金流產品:一次性收費的課程、套裝方案
分期 vs 一次付清:引導客戶選擇一次付清(可用折扣誘因)
案例:
許多線上課程平台會在課程還沒做完時就開始「早鳥預售」,這就是快速回本的最佳範例。
4.提高毛利(Profitability)
調整定價:不要用「感覺」定價,要用數學算出回本期。
加值服務:基礎方案吸引人,高毛利方案才是獲利來源。
產品組合:現金流產品 + 訂閱制產品 + 高價產品,三層結構讓公司更穩定。
5.打造飛輪(Scale-up)
當現金流穩定後,就能把錢投入擴張:
1.增加廣告投放
2.進入新市場
3,開發新產品
此時,公司已經有能力「用賺來的錢滾錢」,而不是「靠借來的錢撐下去」。
實戰工具清單
現金流週表:每週追蹤收入、支出、應收款
毛利率試算表:計算每個產品的毛利率,排序後淘汰低毛利產品
回本期公式:CAC ÷ 每月毛利
三層產品組合模型:
1.現金流產品(快速回本)
2.訂閱制產品(穩定現金流)
3.高價產品(拉高毛利)
實戰故事:翻轉的案例
我有一位創業朋友,經營電商,一開始靠低價衝量,結果做了兩年一直虧錢。
後來他開始調整:
1.停掉低毛利品項
2.推出一次性套裝(例如 1 年份組合)
3.設計高單價的 VIP 客製方案
短短半年,他就從每月虧損 30 萬,翻轉成每月正現金流 20 萬。
翻轉的關鍵,不是營收變大,而是現金流變健康。
給創業家的提醒
如果你現在正在經營一間「有營收卻還在虧錢」的公司,記住這句話:
救公司不是靠奇蹟,而是靠數字管理與策略調整。
你需要做的,不是再多接幾張單,而是:
1.先止血
2.再找毛利
3.縮短回本期
4.穩定現金流
5.最後再擴張
這才是從「賠錢」走向「獲利」的真正路徑。
💬 如果你也正遇到這樣的困境,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情況,我會挑案例,在之後的文章中幫你做「實戰拆解」。這樣,你不只會看到一篇文章,而是會看到「屬於你公司」的解法。
看更多
0 0 14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03 08:34

這是一則來自朋友的真實故事:他創業20年公司從3人到300人,身家翻倍,成功的秘訣竟是......
這是一則來自朋友的真實故事:他創業20年公司從3人到300人,身家翻倍,成功的秘訣竟是...... 在公司差點倒閉的低谷期,老婆不僅沒抱怨,還默默支持,甚至變賣大牌包助他周轉。 他領悟到,有穩定後方才是男人拼事業的最大底氣。 所以,對老婆好,運氣和福氣才會越來越好!正如他所說:「家和萬事興」是半輩子驗證的真理!
看更多
0 0 10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