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其他專案管理師

其他專案管理師
更多
月薪中位數
$5萬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其他專案管理師 都在看
「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怎麼寫?與一般求職履歷一樣嗎?
「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怎麼寫?與一般求職履歷一樣嗎?
要開始獨立「接案」、展開 SOHO「自由工作者 (Freelancer)」人生,究竟需要準備什麼呢?當然是開始著手撰寫「接案履歷」與「自我推薦信」啦!雖說面對「已經在網路上看過你的資料」或「透過介紹而自行上門」的顧客,「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似乎並不是絕對必要的,有時相談甚歡就隨性開心的簽約了。哈哈! 但如果你和我剛起步時一樣,沒有現成的「顧客人脈資源」和「經營成熟的個人品牌/自媒體」的話,準備好一份完美凸顯自身優勢的「接案履歷」和「自我推薦信」,然後搜尋相關「外包工作/合作機會」積極應徵接洽是必須的。在還沒有人認識你的時候,當然要主動出擊囉! 「接案履歷」和「一般全職工作求職履歷」,在許多地方上都是很相似的,但因為「合作性質的不同」所以也有很多「相異之處」與「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常「接案履歷」寫法,需更關注在:(1)「降低案主擔心(減少不確定性/降低風險感)」與 (2)「解決案主痛點(服務與能力切中對方需求)」這兩個重點面向上! 畢竟資方在找「正職員工」和找「外包合作夥伴」時,所考量的點肯定不同。必需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想」,才會知道對方最需要的是什麼。想像自己就是發案尋找Freelancer的案主,你會擔心的事情有哪些呢? 詳全文連結:https://ancientphilosopher.wordpress.com/2020/01/13/freelancer-resume-writing-tips/
陳暐婷 自由工作者的接案小天地|野放上班族-野羊
專案管理中的 WBS工具:專案計畫與控制的基礎!以樹狀圖或階層結構圖呈現,內文說明如何運用
專案管理中的 WBS工具:專案計畫與控制的基礎!以樹狀圖或階層結構圖呈現,內文說明如何運用
WBS,全稱為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專案管理中的一種工具,用來將專案的整體工作分解為更小、易於管理的部分。其目的是通過逐步將專案工作劃分為更小的任務,幫助專案團隊更清晰地理解專案的範疇與目標,並有效分配資源與責任;WBS 也是專案計畫與控制的基礎,許多其他工具和方法(如甘特圖、資源分配表等)都依賴 WBS 來提供詳細的工作描述與結構。 📌WBS 通常是以樹狀圖或階層結構圖的形式呈現,從上而下依次分解,頂端是專案的最終交付物或目標,底層是具體的工作包(Work Package)。每一個工作包都是專案中的最小可交付單元,它能夠被分配、執行和監控。 🔆WBS 的優點包括: 1. 清晰定義範疇:避免範疇蔓延,確保所有工作都與專案目標相關。 2. 有效管理時間與資源:更好地估算工作量、時間和成本,並分配資源。 3. 明確責任:有助於分配工作,讓每個團隊成員明確自己的職責。 4. 風險管理:通過分解,可以及早發現潛在風險。 📌專案經理運用工作分解結構(WBS)時,主要是利用它來規劃、組織和控制專案的工作,確保專案的每個部分都能順利進行並達成最終目標。以下是一個專案經理如何運用 WBS 的具體步驟與案例說明: 運用步驟👇🏻 1. 確定專案範疇: 在專案啟動階段,專案經理和客戶、利益相關者討論專案的目標和範疇。專案經理需要確保 WBS 能夠涵蓋所有必要的交付物和工作,並排除不相關的部分,避免「範疇蔓延」。 2. 分解專案工作: 將專案的主要目標分解成較大的可管理模組,然後進一步將這些模組分解成小的、具體的工作包。這些工作包應該是可量化、可追踪的,並且可以分配給專案團隊成員。 3. 分配資源和責任: 專案經理可以根據 WBS 中的工作包,為每個任務分配具體的團隊成員,確定誰負責哪些工作。WBS 讓專案經理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任務需要的資源、技能和時間。 4. 進行時間和成本預估: 每個工作包的細節可以幫助專案經理更準確地預估完成每一部分所需的時間和成本,這些預估值會被用來構建專案的甘特圖或進度計畫。 5. 進行進度和風險監控: 專案經理可以根據 WBS 來追踪專案的進展情況,隨時了解每個工作包的狀態,從而提前發現延誤或風險。WBS 也有助於識別風險點,因為可以從較小的工作包中看出可能的問題。 【案例:網站開發專案】 假設專案經理負責管理一個公司網站的開發專案,專案目標是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企業網站。專案經理可以根據 WBS 將專案分解為以下幾個層級: 📌頂層目標:企業網站建置 2. 模組一:需求分析 - 需求收集 - 競爭對手分析 - 技術可行性分析 3. 模組二:網站設計 - 視覺設計 - UX/UI 設計 - 原型圖設計 4. 模組三:網站開發 - 前端開發 - 後端開發 - API 整合 5. 模組四:測試與優化 - 功能測試 - 使用者測試 - 性能優化 6. 模組五:部署與維護 - 上線部署 - 維護計畫 【專案經理的具體運用】 - 規劃工作:專案經理將每個模組進一步分解,確定每一個具體任務,比如前端開發可能包括編寫 HTML、CSS 和 JavaScript。每個任務都分配給不同的團隊成員。 - 資源分配:專案經理根據 WBS 為各個模組配置所需的資源,例如設計師負責 UX/UI 設計,開發人員負責程式撰寫。 - 進度追蹤:專案經理可以使用 WBS 來追蹤每個模組的進展情況,如果前端開發延遲,專案經理可以及時調整資源或優先順序,確保不會影響後續的測試和部署階段。 - 風險控制:WBS 幫助專案經理識別可能的風險點,比如在需求分析階段發現技術不成熟,可以在開發前期進行優化,避免後期出現更大的問題。 透過 WBS,專案經理能夠更好地掌握專案全貌,並確保每一個部分的工作都能夠按時、按質完成,達到專案的最終目標。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PM必學技能-提案及簡報製作,「這些場合」都需要!
PM必學技能-提案及簡報製作,「這些場合」都需要!
產品經理在不同階段的工作中,可能會多次需要提案與製作簡報,以下是幾個常見的情境,新產品或新功能構想、 產品路線圖的制定與展示、專案啟動會議等等,在這些情境下,產品經理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與說服能力,並能清晰、結構化地呈現資訊,以確保相關方理解和支持產品目標與策略。 1. 新產品或新功能構想 ➛ 情境: 產品經理需要為一個全新產品或一個新功能構想尋求團隊或高層的支持。 ➛ 目的: 說服決策者這個新產品或功能具有市場需求,並值得投入資源開發。 ➛ 簡報內容: 市場調查、競品分析、用戶需求、預期收益、項目計劃等。 2. 產品路線圖的制定與展示 ➛ 情境: 向內部團隊(如開發、設計、運營)或外部利益相關者(如投資者、合作夥伴)介紹未來的產品路線圖。 ➛ 目的: 確保所有相關方了解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並獲得他們的認同與支持。 ➛ 簡報內容: 產品的發展計劃、優先級排序、時間表、資源需求等。 3. 專案啟動會議(Kick-off Meeting) ➛ 情境: 在產品開發正式開始之前,向相關團隊介紹項目背景和詳細計劃。 ➛ 目的: 使所有團隊成員了解項目的目標、範圍、時間表和角色分工,確保大家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 ➛ 簡報內容: 項目目標、工作範圍、時間表、責任分工、風險管理計劃等。 4. 定期進度匯報與評估 ➛ 情境: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定期向管理層或相關方匯報進度。 ➛ 目的: 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及時解決問題並調整計劃。 ➛ 簡報內容: 開發進度、里程碑達成情況、遇到的挑戰和問題、下一步計劃等。 5. 產品發布前的準備 ➛ 情境: 在產品或新功能即將發布前,向市場、銷售、客戶支持等相關團隊進行培訓與介紹。 ➛ 目的: 確保所有相關團隊了解產品功能、特性及賣點,為產品成功上市做好準備。 ➛ 簡報內容: 產品功能概述、目標市場、賣點、競爭優勢、市場營銷策略等。 6. 反思會議與項目總結 ➛ 情境: 在產品開發或發布後,回顧整個過程,總結經驗教訓。 ➛ 目的: 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未來的項目提供參考。 ➛ 簡報內容: 項目成果、學到的經驗、未達成目標的原因、改進建議等。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新聞]證交所發布「永續報告書模板及參考範例手冊」,助力企業提升永續資訊揭露品質
[新聞]證交所發布「永續報告書模板及參考範例手冊」,助力企業提升永續資訊揭露品質
新聞稿 中華民國 114 年 4 月 11 日 公司治理部 配合金管會發布之「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 年)」中「精進永續資訊揭露」及「推動數位化」之推動措施,證交所自本(2025)年起要求全體上市公司均應編製及申報永續報告書,並於本年 2 月 5 日於 ESG 數位平台推出「輔助產製永續報告書功能」,參考 GRI 準則及實務揭露情形,建立參考框架,並結合企業已申報之永續資訊,協助上市公司進行永續報告書之編製,以提升整體資本市場 ESG 資訊透明度。 為提供非上市櫃公司參考 GRI 準則編製永續報告書,證交所彙整 ESG 數位平台中輔助產製永續報告書之內容,編著「永續報告書模板及參考範例手冊」,並公告於「公司治理中心」網站之「參考資料」( https://cgc.twse.com.tw/responsibilityRef/listCh ),手冊內容包含永續報告書「建議框架」、「基本模板」、「參考範例」及「GRI 準則範例」,供企業編製永續報告書時參考。 證交所強調,永續報告書的主要目的係為讓各利害關係人能透過永續報告書清楚的檢視企業永續政策推動與管理成效,故提醒企業於編製永續報告書前,仍應先行鑑別利害關係人並進行重大主題分析及蒐集永續相關資料等作業。企業在辨識重大主題時,可參考證交所公告之「永續報告書重大主題編製指引」,本指引協助企業識別永續重大主題、強化企業永續議題管理,並可參考「永續報告書重大主題揭露範例」,使企業能有效地進行永續重大主題的識別、評估和揭露。 有關永續報告書編製規定及重大主題揭露指引,我們亦提供宣導影片,就現行永續報告書相關編製規定進行說明,並深入解析在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準則框架下,如何清楚且有效的判斷公司永續重大主題。此外,為進一步推動永續資訊揭露,我們以實務的角度分享近兩年上市公司永續報告書審閱結果及常見缺失,相關影片已置於「接軌IFRS 永續揭露準則專區」之宣導專區」( https://isds.tpex.org.tw/IFRS/front/#/main/disseminate/course-video )。證交所將持續推動提升企業永續資訊透明化,打造具韌性與競爭力的 ESG 生態系,與各界共同提升臺灣在國際永續舞台的影響力。 原文連結:https://www.twse.com.tw/zh/about/news/news/content.html?8a8216d696237bca0196243d86f10007 永續報告書參考範例:https://cgc.twse.com.tw/static/20250401/8a828e1795e942d60195f00503e80078_ESG%E6%95%B8%E4%BD%8D%E5%B9%B3%E5%8F%B0_%E6%B0%B8%E7%BA%8C%E5%A0%B1%E5%91%8A%E6%9B%B8%E7%94%A2%E8%A3%BD%E5%8A%9F%E8%83%BD%E7%AF%84%E4%BE%8B_v4.6.2.docx Notion原文連結:https://stevenwublog.notion.site/1d3f7f8f282880e5b808d10800c56374
Steven Wu 賈伯斯加個n:職涯/稽核/財會審計/履歷
服務業限定服務,顧客關係建立與服務到位?CRM顧客關係管理詹
服務業限定服務,顧客關係建立與服務到位?CRM顧客關係管理詹
服務業限定服務,顧客關係建立與服務到位?CRM顧客關係管理詹翔霖副教授 顧客關係經營與維繫要領:從心出發為顧客,讓顧客願為你說話-詹翔霖教授 研究指出企業爭取一個新顧客的成本是保留老顧客成本的 5 倍;簡單來說,一個公司若降低 5% 的顧客流失率,其利潤就能增加 25% 以上。由此可知良好的顧客關係不僅能降低成本,更能創造大幅度的營收,所以提供貼心、貼心、窩心、在無微不至的服務下,能與顧客維繫良好關係,才能讓顧客再次回購,成為忠實老顧客的基本原則。 經營與建立顧客關係的理由,是追求事業能永續的經營,所以”寧可一客吃千回,莫使千客吃一回”,與顧客建立並維繫好長期關係,就如同維繫感情一般,雙方同意交往後,如何維持長期的關係,才是重要的關鍵,經營顧客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一位老闆希望顧客只上門一次後就不再光顧。 顧客關係經營維繫為企業帶來的效益 1. 獲取更多顧客利潤 2. 減少銷售成本 3. 品牌與口碑宣傳 4. 員工忠誠度提高 顧客關係管理發展循環的「PEPSI」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了五個步驟: 1. 企業的定位與價值主張(position and value proposition)。任何企業對顧客都有存在的價值,這個價值決定了顧客的期望。對企業來說,找對這個價值,是吸引顧客的首要之務。 2. 了解顧客的經驗(experience of customer)。對公司而言,顧客的使用經驗透露出許多珍貴的訊息。由《經濟學人》(EIU,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與安達信顧問公司合作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顧客在人生不同階段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總稱為「顧客的終生價值」。(lifetime value of a customer),而開發顧客的終生價值已是企業經營最重視的目標之一。 3. 選擇最適流程(prefer process)。為了建立良好的關係,企業必須不停地與顧客良性互動,引領顧客進入企業交易的最適管道,將可省下巨額的成本,如現今的會員APP植入。 4. 歸類(segmentation)。為顧客提供量身訂製的服務,是顧客關係管理最極致的目標,依顧客不同的需求特性、認知及使用經驗,予以區隔、歸類,提供「最適當」的服務,是顧客關係管理最基本的管理功課。 5. 資訊(information)。了解顧客使用經驗,將他們區分歸類,再設計最適當的流程與顧客接觸,這些步驟都立基於充分的資訊。為了將資訊做最充分的蒐集與解讀,科技的運用是顧客關係管理是必要的基礎建設。
詹翔霖 管理知識學院 詹翔霖
面試官問我「可以接受工作加班?」我該如何回答?
面試官問我「可以接受工作加班?」我該如何回答?
在一間熱門行銷公司的面試中,面試官一開始就直接問我:「你能接受工作加班嗎?」這問題讓我略感壓力,因為透露出這職位可能涉及不少加班。我深吸一口氣,回答說:「我理解特殊情況下需要加班以完成重要任務。不過,也希望了解公司平時對於加班的頻率和管理策略。」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是否合適? 面對該情況,建議在面試上,可以就你的情境是新鮮人還是有過工作經驗, 其實對答上會有些不同,但是大原則還是希望可以讓面試官留下好的印象。 【大原則兩點掌握】 面對面試官詢問是否能接受加班的問題,回答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以表現出你的專業性和靈活性: 1. 了解需求:首先,你可以詢問面試官關於加班的一些細節。例如,可以問:"請問能否具體說明一下加班的頻率和常常加班的原因?是因為項目需要還是部門常態?"這樣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職位的需求,並展現出你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2. 表達開放性與界限:在得到更多信息後,你可以表達自己對加班的態度。例如:"我理解在項目關鍵階段或特殊情況下,加班是為了確保工作質量和 【針對求職者角色與情境可以留意】 新鮮人與擁有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考量與回答方式。以下是根據這兩種情況的建議回答與處理方式: 🟡 對於新鮮人 🟡 新鮮人在工作市場上可能會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在回答加班問題時,可以表現出較高的靈活性和積極學習的態度: 回答建議:「我了解作為新進員工,需要適應工作節奏並積極參與各項任務,包括在需要時加班以完成工作。我願意在必要時加班,特別是如果這能幫助我更快地學習並對團隊做出貢獻。當然,我也希望能透過有效的時間管理,逐漸提高工作效率。」 🟡 對於工作經驗三年的人 🟡 擁有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在回答加班問題時,可以表現出自己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視,並根據之前的經驗來調整答案: 回答建議:「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我已經證明了在面對緊急和關鍵時刻加班完成任務的能力。我理解某些項目和時期可能需要加班來達成目標,我對此持開放態度。同時,我也相信高效的工作和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夠減少常態性加班的需要。我希望能在一個注重員工福祉與效率的環境中貢獻我的能力。」 兩者回答時展現出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和對加班的理解,同時也適度表達對工作生活平衡的重視。詢問關於加班的細節不僅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職位,也顯示出你對職位的認真考慮。這樣的對話有助於建立雙方的期望,並有可能促進更適合雙方的工作安排。 【以上建議提供大家參考】
104學習 104學習 | 熱門文章推薦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L 篇:20 個 L 開頭術語一次搞懂!】 你以為 L 只有 Like(按讚)這麼膚淺? 錯!從 Landing Page 到 Lookalike Audience, 每一個都是社群小編的生死關卡! ​ 😩「Landing Page 點了但沒轉單,是誰在搞我?」 😵‍💫「老闆說我們的 Lead 不夠 qualified,蛤?」 ​ Steven 小編今天直接幫你整理好 L 字頭必學術語, 你專心發文、撰稿、排排版,這一篇當你背後的智商靠山! ​ 📌 建議收藏+轉傳給那位只知道 Like 不知道 Lead 的同事! ​ 🚩【 L 篇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防呆包 01. Landing Page(著陸頁) 👉 廣告或連結點進來的第一頁,好不好看決定你轉單有沒有。 02. Lead(潛在顧客) 👉 還沒買單但願意給你資料的天選之人,小編最愛看到這種人出現。 03. Lead Generation(名單開發) 👉 把陌生人變成名單的過程,小編的 KPI、業務的希望。 04. Lookalike Audience(類似受眾) 👉 平台幫你找跟原本粉絲很像的人,效果時好時壞,跟感情一樣。 05. Like(讚) 👉 社群基本互動指標,但老闆會說「只有讚?咧?」 06. Link Click(連結點擊) 👉 有點進去才算有興趣,沒點只代表你圖片好看而已。 07. Live Stream(直播) 👉 小編每次都膽戰心驚怕斷訊,講錯話還會變迷因素材。 08. Loyalty(顧客忠誠度) 👉 願意一直追你買你用你的粉絲,存在但稀有。 09. LinkedIn(領英) 👉 B2B 的社群天堂,但演算法冷靜到你懷疑人生。 10. Link in Bio(個人檔案連結) 👉 IG 沒法加超連結,只能靠這個活著,小編換連結換到手酸。 11. Lead Magnet(誘餌資源) 👉 免費下載、試用、報名⋯⋯只要能吸名單的都是神。 12. Listing(商品上架) 👉 電商上傳產品的步驟,寫得不夠吸引=商品等著發霉。 13. Local SEO(在地搜尋優化) 👉 提高你在「附近的某某」這類搜尋裡的曝光機率。 14. Lifetime Value(顧客終身價值) 👉 一個客人願意貢獻你多少錢,決定你到底養不養得起行銷部。 15. Loading Speed(加載速度) 👉 網站開太慢=用戶直接離開=小編 KPI 跟著死。 16. Link Building(連結建置) 👉 SEO 的神技術,讓其他網站幫你導連結=Google 幫你加分。 17. Long-tail Keyword(長尾關鍵字) 👉 搜尋量小但精準的關鍵字,轉換率通常比熱門字更高。 18. Lead Nurturing(名單培育) 👉 透過 EDM、內容持續溝通,讓名單慢慢變熟,最後乖乖掏錢。 19. Language Targeting(語言鎖定) 👉 廣告可以只投給看得懂特定語言的人,小編只希望 AI 翻譯不要亂來。 20. Link Shortener(短網址工具) 👉 Bit.ly、Rebrandly 等工具,讓網址變短、看起來比較像「有準備」。 ​ 💬 還有什麼 L 字頭術語你也踩過雷? 留言讓 Steven 幫你一起補進這份小編智商資料庫! ​ #社群防呆包 #小編智商救援計畫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A到Z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L篇Let’s go!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英語面試自我介紹這樣準備!自我介紹包含哪些要點才吸睛?快用心智圖盤點過往經歷吧!三個地雷錯誤要避免!
英語面試自我介紹這樣準備!自我介紹包含哪些要點才吸睛?快用心智圖盤點過往經歷吧!三個地雷錯誤要避免!
面試時用英文自我介紹是非母語者的大難題,要克服面試緊張的感覺,同時不至於淪於背稿,除了事前準備和練習,筆者將介紹面試自我介紹準備方法和三個地雷誤區。運用心智圖盤點過往經歷,兩分鐘的內容也可以很豐富,讓面試官留下好印象!運用心智圖整理自我介紹內容,也能順便練習後續面試官可能提出的問題! ▍英文面試準備方法: 一、 心智圖盤點過往經歷——更加認識自己! • 心智圖第一層以習慣的母語列出自己的成長經驗,以年齡分層大學/研究所畢業以前、第一份工作經驗、第二份工作經驗……。 • 心智圖第二層則開始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悟,有哪些學習成長能分享,硬實力的提升或軟實力的成長。 • 心智圖第三層連結自己的能力與這份工作,例如很擅長接待和親切,因此想投入服務行業、很細心思考縝密,因此想挑戰工程師、喜愛語言學習和小朋友,因此想嘗試教育產業等。 以上僅供參考,只要能整理出有脈絡的架構都是好的分析! 二、 英語面試的準備 盤點完自己的過往後,進一步寫出一份至少三段內文有邏輯的英文自我介紹,筆者以三段落為例 • 第一段:自己的名字、畢業的校系、選擇讀該校系的原因等 • 第二段:談過往工作經驗、在校經驗、實習經驗等 • 第三段:可以重述連結以上經驗帶給自己的能力、為何想轉職、以及為何選擇這間公司面試,讓面試官能更加印象深刻自己的能力以及表達對於求職該公司的高度意願! ▍三大地雷錯誤區🙅‍: 一、 過長或過短 過短的自我介紹無法讓考官真正認識我們,過長的內容則容易淪為流水帳,盡量讓英文面試以一個清晰不過快的語速講約兩分鐘即可。 二、 鉅細彌遺的家庭介紹 考官想認識的是面試者,太多和工作無關的經歷介紹反而會讓焦點模糊,若是介紹家庭環境帶給自己的啟發約一句話即可。 三、 缺乏與應徵工作的關聯 為了讓面試官了解自己是否真正合適這份工作,可以在自我介紹中加強連結,轉職的夥伴若是對該行業沒有相關背景,則是可以把重點放在這個行業為什麼吸引自己,過去的經驗有哪些軟實力、硬實力能證明自己合適這份工作! 好的英文自我介紹不在於華麗的英文詞彙,簡單的單字讓人聽了能立刻理解,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是重點,因為是面試不是演講呀!
知識貓星球 職場英文力,你的超能力✨
雇主一定要發放年終獎金嗎?
雇主一定要發放年終獎金嗎?
繼歲末企業尾牙活動結束後,勞工們開始期待領受另一個過年大紅包,到底我服務的企業於農曆年前會發放多少個月的年終獎金,讓我過個好年呢? 根據104人資學院2023年企業年終大調查統計顯示,99.6%企業預期會發放年終獎金,不過,平均僅發放1.08個月,創10年新低,與2022年相比少了0.25 個月,相當於7.5天的工資。 沒有領得分毫年終獎金的勞工,心情一定盪到谷底,樂不起來。勞工辛苦打拼一整年,雇主究竟有無法定義務應該發放年終獎金給勞工?或勞工有無法律上的權利,可以向雇主提出發放年終獎金的主張? 勞動部民國108年6月21日勞動條2字第1080130702號函釋謂:「事業單位依民俗發給勞工之年終獎金,屬事業單位之勞工福利事項,有關其發放之要件、標準等事宜,勞動基準法並無規定,可由勞雇雙方於勞動契約中約定或雇主於工作規則中訂定,報請當地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核備後並公開揭示之。」 依上開函釋意旨可知,勞動部認定年終獎金是屬於勞工福利事項,也就是屬於雇主的恩惠性給與。若是如此,雇主對於年終獎金是否發放或發放金額多寡,享有自主決定權。 但若勞雇雙方於議定工資時,將年終獎金納入成為勞工提供勞務的對價,具有工資性質時,例如雙方約定年薪14個月(每月薪資乘以12個月加上2個月年終獎金),雇主自該依約發放年終獎金(屬於工資的一部分),此與雇主營運是否發生盈虧無關,否則,雇主即會違反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2項工資應全額直接給付勞工的規定。 不過,有爭議的是,勞工可否依勞動基準法第29條規定(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主張雇主應發給勞工年終獎金?換言之,雇主是否有此法定義務必須發放年終獎金給全年工作並無過失的勞工? 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78年2月1日(78)台勞動2字第01874號函釋謂:有關勞基法29條所稱之獎金是否專指年終獎金乙節,依本會77年7月19日台77勞動2字第15976號函釋:「勞動基準法29條規定『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債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所稱獎金似與公司法第235條所稱之分紅性質相同,均係於稅後盈餘中發放,而異於我國民間習俗於農曆年前無論盈虧均發放之年終獎金(稅前)。」當無疑義。 由上可知,勞動部是採否定見解,認為上開條文所稱獎金,並非意指年終獎金,二者性質不同,勞工應不得以此作為雇主應該發放年終獎金的依據。司法實務同有採此見解者,「勞基法第29條規定之獎金或紅利,係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有盈餘,於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後,對勞工所為之給與,該項給與既非必然發放,且無確定標準,僅具恩惠性、勉勵性給與,非雇主經常性支出之勞動成本,而非工資之情形未盡相同,亦與勞基法施行細則第10條所指不具經常性給與且非勞務對價之年終獎金性質迥然有別。」(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801號民事判決參照) 但司法實務也有採不同見解者(勞工以勞動基準法第29條規定作為請求雇主給付年終獎金的依據),以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勞上字第130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4號民事裁定維持二審判決)為例: 「按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勞基法第29條定有明文。 查被上訴人主張兩造間約定上訴人應給付年終獎金,依往例均為月薪2個月之情,雖為上訴人所否認,然證人李○○已證述上訴人於107年接到很多中油公司案件,業務擴展比較好,該年年終是4個月,其他至少都2個半月以上,以前業績不好時,也會只有給1個月的年終,證人李○○證稱上訴人每年年終獎金均至少2個月,可證上訴人確實每年均給與勞工年終獎金,且至少給與1個月薪資之年終獎金,107年並給與4個月薪資之獎金,是被上訴人主張兩造間勞動條件約定包含至少1個月薪資之年終獎金給付,自屬可信。 本件上訴人終止系爭勞動契約不合法,經被上訴人於108年2月18日合法終止該契約,其自屬107年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依上開規定,上訴人於年終時應給付該年度4個月年終獎金,故被上訴人僅請求上訴人給付107年度年終獎金2個月金額共計7萬2,000元,自屬依法有據。」
蘇宏文 人資法令學習成長班
AI教我們「被討厭的勇氣」,別再當濫好人了,為什麼?
AI教我們「被討厭的勇氣」,別再當濫好人了,為什麼?
今天我來請教AI,如何在職場上停止當一個濫好人?那是什麼樣的心理原因讓我們如此裹足不前?AI回答,這樣的心理現象通常稱為「社交焦慮」或「人際恐懼症」,最重要的是,濫好人看起來可以與對方保持恐怖和諧,但其實已破壞了職場平衡,讓對方更予取予求。 今天的今日頭條知識教我們的是,改善濫好人性格的第一步,是先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錯的是別人。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1%,104的今日頭條知識每天帶給你最新的職場趨勢與新知,最好的服用方式,記得看完以後要反芻與反思,將我們所有職場軟硬技能潛能皆發揮到,淋漓盡致! (請按下104學習精靈教室右上角「共學」,可以收到一次又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96gfuQpLY
一零四獨家新知識 今日頭條知識
2025年8月【購買指定課程】送Line Points點數名單公告
2025年8月【購買指定課程】送Line Points點數名單公告
8月「領指定優惠券購課」贈LINE點活動陸續於2025/10/10前陸續發送完畢,以下是本次獲贈者(中間名字隱藏),LINE點數發送兌換連結maill到您當初購買課程的Email唷! 提醒通知:贈點通知信由客服發送到您購買時所填寫的信箱,因Gmail...等收信軟體,其系統收信可能會歸類在「垃圾信件夾」中,再請留意該信件是否有課程信件。 【點數兌換,請用手機開啟信件後進行兌換】 【【加碼券】加送百元點數】 何⭕銘 陳⭕云 城⭕越 呂⭕秋 柯⭕琍 鄧⭕倢 吳⭕文 童⭕承 【合購85折|再送百元點數】 黃⭕廷 Yu⭕Yen 劉⭕華 李⭕慧 蔡⭕郎 王⭕豪 李⭕曲 張⭕榕 黃⭕評 陳⭕樺 呂⭕秋 【合購84折|再送2百元點數】 徐⭕瑄 連⭕縈 【AI職涯教練線上講座|8/21-8/24限定優惠送2百點】 Yu⭕Yen 【AI職涯教練線上講座|【8/21講座】福利券送100點】 鄒⭕心 陳⭕珊 感謝以上購買者,104課程中心持續更新與上架職場學習課程,歡迎大家一起來增能! 提醒通知:贈點通知信由客服發送到您購買時所填寫的信箱,因Gmail...等收信軟體,其系統收信可能會歸類在「垃圾信件夾」中,再請留意該信件是否有課程信件。 客服信箱:nabiservice@104.com.tw
104學習 104學習精靈 | 購課得獎公告
[百工開箱]廣告人的每一天
[百工開箱]廣告人的每一天
從小 AE 進化成 Hold 全場的 AD,心路歷程大公開! 行銷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資深廣告人Ivy和大家分享她在 4A 廣告代理商第一段職涯的心路歷程,如何從初來乍到的小 AE,一路磨成廣告 Campaign 的 AD,並分享廣告策略、創意激盪的經驗談。 【課程摘要】 『廣告公司包容性大,任何科系的人都有機會進到廣告圈』,在8月12日分享活動中,Ivy開宗明義就用這樣的開場白拉開序曲,鼓勵嚮往廣告生涯的參加者,只要有興趣,加上基本的技能,成為廣告人的機會是無限大的。 「廣告人的每一天」是怎麼開始的? 你想像過他們可能如同電視偶像劇或是電影一樣,光鮮亮麗,隨時都可以迸出令人驚豔的idea;或是跟客戶簡報獲得滿堂彩的意氣風發? Ivy用過去十年的綜合廣告代理商的經驗,把實際上的運作,結合幽默風趣的演繹,讓六十分鐘的內容,全程毫無冷場,聽完小編都想去廣告公司投履歷啦。 以下為大家整理了講座內容精華: 🔥行銷大無限 oo行銷 - Ivy讓大家試著在行銷前面套上不同的字組,感受行銷的多樣性。例如:飢餓行銷、恐懼行銷、健康行銷….,毫無違和地都可以成立。從行銷4P出發,聚焦在Promotion (推廣而非狹義的促銷),在相關服務鏈中,廣告公司就是其中的一環。 🔥廣告業分享 👉 【核心服務】 提供廣告主廣告策略、廣告創意,產出媒體曝光所需之素材,例如: 廣告影片、平面廣告、數位banner…等。 👉 【廣告職務】 主要為業務(Account)、創意(Creative),其中創意又可分為Art負責視覺產出、Copy Writer負責文案產出;另外大型廣告公司還會有策略(Strategy)一職;加上製管(Traffic)、財務(Finance)...等;而team work才是真正關鍵。 👉【廣告氛圍】 多元且包容,無論甚麼系所畢業都有機會能從事廣告工作,有自由的氣氛、直接的溝通甚至是衝突。 👉 【專案流程】 廣告專案的過程,在接收到客戶的說明 (brief)之後,設定目標對象 (Target Audience)、分析市場資料、競爭品牌現況、與創意說明策略、創意人員產出作品,最終與客戶提案。專案順利的話或許一個月結束,但也可能長達半年甚至更久。 * Brief=簡報,用於釐清客戶的需求、提出產品USP(Unique Selling Point)與支持點以及競爭者狀況給客戶、客戶與廣告公司溝通的重要會議。 👉【廣告業務的日常】 廣告業務的核心工作為將顧客需求轉化為策略、與創意人員對接、確保最終提案與專案執行順利、負責廣告專案順利完成。 👉【廣告人須具備的特質】 有想法、適應快速環境力佳、學習力強、有彈性不死守規矩、抗高壓。 👉【廣告人須具備的能力】 口條溝通能力(訊息傳遞上無疏漏)、問題解決能力(會不會用方法獨立解決問題)、團隊合作能力。 🔥履歷、面試與行銷素養培養建議 👉 【履歷建議】 履歷如同 "撩妹",不可能一版通用。可針對事前調查的公司文化、職務工作內容作微調,且加上自己的創意、key achievements、自傳甚至是Cover Letter吸引人資。(推薦使用:104模板、Canva),甚至可以為自己特製履歷表! 👉【沒有行銷相關經驗但想做行銷】 可以從過往的實習/社團/工作經歷找出自己的賣點,最好這些賣點能符合廣告人須具備的特質、能力。舉個例子來說:有位應徵者寫到,在任職調酒實習生過程中,提出水果耗材的解決方案,不但為公司節省將近 $3,000元/月、還能提供更多元的飲料選擇 (展現問題解決能力) 👉【面試技巧】 面試就像約會,合則來不合則散。面試官會從與你的對談中,聽出你的動機、決心與想獲得的東西有沒有辦法在此產業/工作獲得。 👉【行銷素養培養】 三大關鍵行為培養自己對於「行銷」的敏銳度與個人觀點: 1. 大量閱讀(書籍/行銷案例)豐富知識 2. 保持對社會上發生的事件敏感(觀察、聯想、思考) 3. 好好享受生活(就小編的理解,Ivy可是水肺潛水愛好者呢!) 最後Ivy建議,可以運用「104履歷診療室」,尋找適合的Giver進行健診喔➡️ https://reurl.cc/a93v7X 廣告公司的業務工作,對於想要進到行銷領域的人來說,是非常好的打底工作。這篇分享,希望可以建立正確的觀點,也激起大家對廣告的熱愛。 【活動資訊】 ◾主題:廣告人的每一天 ◾講者:王馨敏Ivy|佳格食品集團行銷處行銷經理 ◾時間:08/12(四) 19:30-21:00
Giver學院 Giver 學院|Meetup課程分享
WAF是什麼?白話解釋 Web防火牆功用,擋住DDoS的好幫手!身為PM必懂的工程術語
WAF是什麼?白話解釋 Web防火牆功用,擋住DDoS的好幫手!身為PM必懂的工程術語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即網頁應用防火牆,是一種專門為網站安全設計的保護機制。它像一個站在網站門口的「守門人」,負責檢查所有進入網站的流量,過濾潛在的惡意行為。WAF 通常用於阻擋常見的網站攻擊,包括 SQL 注入、跨站腳本攻擊(XSS)、DDoS 攻擊等。本文將深入解釋 WAF 的功能及其應用情境,並介紹可能被 WAF 擋下的請求類型。 ▮ WAF 是什麼? WAF(Web Application Firewall)可以想像成網站的「警衛」,它專門保護網站不受惡意攻擊,特別是針對應用層的威脅。WAF 位於用戶請求和網站伺服器之間,通過預設規則來篩選和檢查流量,確保只有合法請求能夠進入網站。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1. 保護網站免受攻擊:WAF 能夠阻擋如 SQL 注入和 XSS 這類常見的網站攻擊,防止攻擊者竊取或破壞數據。 2. 分析與過濾流量:WAF 會根據請求內容、來源和模式來檢查流量的合法性,以確保網站安全性和用戶資料的完整性。 3. 提高用戶體驗:透過自動阻擋惡意流量,WAF 能有效減少網站的宕機或數據洩露的風險,提升整體用戶體驗。 ▮什麼情況下 WAF 會擋下請求? 1. SQL 查詢語句 - 當用戶提交與資料庫查詢相關的內容時,WAF 可能將其視為試圖訪問後端數據的行為,進而阻擋。 2. 內嵌腳本標籤 - 若用戶提交的內容中包含類似於腳本的標籤符號,WAF 可能判定為惡意程式碼注入,從而阻止請求。 3. 跨站請求偽造操作 - 當 WAF 偵測到某個請求可能誘導用戶執行未授權的動作時(如更改個人資料或密碼),它將攔截該請求。 4. 可疑檔案上傳 - 若用戶上傳的文件包含潛在執行程式或後端代碼,WAF 可能會將其視為威脅並拒絕上傳。 5. 重複大量請求 - 當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類似請求時(如多次加載同一頁面),WAF 可能將其視為攻擊行為並阻止流量。 6. 文件路徑的變更操作 - 若請求中出現目錄導航字符,WAF 可能會判定為目錄遍歷行為並加以阻擋。 7. URL 參數的變動 - 若用戶試圖更改 URL 中的重要參數,例如修改產品價格或權限設置,WAF 可能將其視為潛在的篡改行為並阻止。 ▮ WAF 的應用價值 WAF 不僅是網站安全的防護措施,也是提升用戶體驗和數據安全的關鍵。它能夠在不影響網站正常運行的情況下,自動化地阻擋潛在威脅。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理解 WAF 的運作方式有助於更好地規劃產品開發和安全策略,確保在功能實現與安全防護之間取得平衡。 ▮ 總結 WAF 是網站安全策略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保護網站免受惡意攻擊,也能提高用戶的信任度和產品的穩定性。通過 WAF 的應用,網站能夠有效地篩選和過濾異常流量,確保產品能夠在安全環境下平穩運行。對於產品經理來說,理解 WAF 的功能與應用情境,能夠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更有效地保障用戶安全並提升整體體驗。
104學習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薪資怎麼談?人資教你:先試探公司敘薪制度,不亮底牌最好
薪資怎麼談?人資教你:先試探公司敘薪制度,不亮底牌最好
面試時的議薪過程是很多人感到「苦手」的難題。 依公司規定?還是直接說一個數字?又或自己先喊個滿意的價碼? 如何避免被HR牽著走?又不會落入獅子大開口而讓人笑話的窘境? ▼ 面試談薪不走心: https://blog.104.com.tw/hr-recommendation-to-talk-about-salary-skills/?utm_source=104nabi&utm_medium=nabi_post 專業人資建議求職者,先向同業或獵人頭打聽你所應徵職位的市場行情,記下高點和低點,準備在合適的時機點去談判。 而薪資增減的關鍵,大多取決你有沒有「領導帶人」、「工作經驗」、「個人能力」與「素質」。 談判不是漫天喊價,而是在限制條件下爭取更多。掌握愈多公司資訊,愈能贏得一個滿意的薪水。 |#104職場力|https://bit.ly/104blognabi |#人資充電|https://bit.ly/vipnabi
職場力:提升職場競爭力 104職場力
產品開發過程,PRD(產品需求文檔) 與 Spec(產品規格文件)是什麼?
產品開發過程,PRD(產品需求文檔) 與 Spec(產品規格文件)是什麼?
PRD 是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產品需求文檔)的縮寫。PRD 是一份詳細描述產品功能、特性和要求的文檔,通常由產品經理(PM)撰寫。它的主要目的是向開發團隊和其他相關方傳達產品的需求和期望,確保所有人對產品的理解一致。 【PRD 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 產品概述:產品的基本介紹,包括目標市場和目標用戶。 2. 目標:產品的主要目標和預期成果。 3. 功能需求:詳細描述產品的各個功能和特性,通常按優先級排序。 4. 用戶體驗(UX)需求:關於用戶界面和用戶互動的要求。 5. 技術需求:包括技術架構、平台支持、性能要求等。 6. 非功能需求:如安全性、可擴展性、兼容性等方面的要求。 7. 測試需求:測試計劃和測試標準。 8. 依賴性和限制:需要的資源、依賴的技術或系統,以及可能的限制。 PRD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它能幫助團隊明確目標,避免誤解,確保最終產品符合預期。 ⁋ Spec 是 "Specification"(規範或說明書)的縮寫。在產品開發過程中,Spec 是一份詳細描述產品、系統或組件的技術要求和功能的文檔。Spec 和 PRD 之間有些重疊,但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 1. 目標受眾: - PRD:主要針對產品經理、開發團隊和設計團隊,目的是傳達產品的需求和目標。 - Spec:通常針對開發團隊、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更加技術和細節導向。 2. 內容側重: - PRD:側重於產品的功能需求、用戶需求和商業目標,描述產品應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這麼做。 - Spec:側重於具體的技術實現細節,描述產品或系統如何運作,包括數據結構、算法、接口、協議等技術細節。 3. 詳細程度: - PRD:比較概括,提供高層次的視圖和用戶場景。 - Spec:非常詳細,提供低層次的實施細節和技術規範。 【Spec 的常見內容包括】 1. 系統概述:系統或組件的總體描述。 2. 功能說明:具體功能的詳細描述,包括輸入、處理和輸出。 3. 技術架構:系統的架構設計和技術棧。 4. 數據模型:數據結構和數據庫設計。 5. 接口規範:API 和其他接口的詳細說明,包括參數、返回值和錯誤處理。 6. 算法描述:關鍵算法的詳細描述和流程。 7. 性能要求:性能指標和優化目標。 8. 測試規範: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和驗收標準。 Spec 通常是技術團隊在開發過程中的主要參考文檔,用於確保技術實現符合設計和需求。在實踐中,Spec 和 PRD 可能會結合使用,以提供完整的產品和技術視圖。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搭向夢想的階梯,永遠都不會等你準備好】
【搭向夢想的階梯,永遠都不會等你準備好】
不管是在生活或職場裡,很多人可能都有這種經驗,腦袋裡想過無數次「等我準備好了就可以開始」、「等狀況更好時我再出手」,結果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了,回頭看看自己卻還停留在原地。但轉頭看那些已經開始進行的朋友,雖然過程走的跌跌撞撞,又或者進度緩慢有點可笑,但卻真實持續累積著前進的成果。 這其實是告訴我們,不完美的行動,比完美的空想更為重要。 【為什麼人會想要等到準備好再出手】 有些人會在腦子裡建構一個很美的成功藍圖,包含著成功後的美好成果及眾人的讚美,但卻也因為怕出錯、怕失敗別人看笑話,所以讓自己遲遲不敢動手。 但現實是再漂亮的想法,如果沒有付諸行動,就只是一張沒有價值的草圖。 【要思考VS過度思考】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跳出來說,自己是在「深思熟慮」,確實妥善的思考會讓人更有計畫的去執行任務,但如果過度思考,就會不知不覺就掉進了「永遠都準備不夠」的迴圈。思考到底是藥還是毒,差別在於使用的劑量。 檢測自己是否過度思考的狀況有三種: 1. 重複假設:腦中一直模擬「如果事情怎樣」的情境,卻不敢實際行動。 2. 放大風險:持續看到未來失敗的可能,卻忽略成功的機會。 3. 自我責備:過度糾結於過去的錯誤,把小事放大成否定自己的理由。 長期下來,這種過度思考會消耗一個人的信心和能量,甚至讓人陷入焦慮。 【行動所帶來的,其實是被看見及機會】 就像是一開始提到的朋友們,因為已經開始行動,就能夠被看見,也有機會收到一些專業人士的建議及指導,這樣他就能夠更快發現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能夠縮短學習的時間。 就像是一位年輕老闆,想開發一個APP產品。花了半年時間在紙上規劃功能、問卷收集需求、模擬市場反應,結果產品始終還在規劃中。結果另一位同行則直接用現有工具拼湊改出一個「半成品」,雖然很粗糙但卻能收到第一批使用者的反饋。 幾個月後,老闆還在規劃放大收集市場回饋,同行已經把產品改了二次,內容也越來越符合需求。過程雖然忙碌混亂,但卻有機會進行調整和改善。這就是「動起來」的重要性。 1. 設定時間界線:給自己一個「思考期限」,例如:這個問題我最多花 30 分鐘分析,然後就行動。這能避免無限循環。 2. 聚焦可控範圍:問自己:「這件事裡,我能掌握的是什麼?」如果超出可控範圍就放下。不要浪費力氣在自己無法決定的變數上。 3. 小步行動逐步調整:先做出小的測試或決定,不要一開始就要完美。持續行動會帶來新的資訊,幫助你調整後續的作法,那怕與先前規劃有所不同。 【行動是唯一可以帶來心理層面的轉變】 以前我有遇到一份困難的報告,心裡就覺得很排斥,然後就一直放著,但繳交的期限不斷逼近,排斥與焦慮的心情互相折磨著我,後來我還是選擇開始去做。 很多人會以為「行動是需要勇氣」,其實更精準的說法是「行動會創造更多的勇氣」。 因為當我開始動手時,那怕只是做了開頭的兩頁,也會帶來一種「我已經有在往前」的感覺。這種感覺能逐漸抵消焦慮與不安,讓心裡踏實下來。 反而什麼都不做,腦子裡的壓力會越來越龐大,焦慮也會被放大,最後讓人更不敢開始直接選擇開天窗。 【能夠帶著你走向夢想的階梯,不一定要「完美」】 有些人在努力的過程中,可能會陷入另一個陷阱,就是一邊做一邊嫌自己「能力怎麼這麼差」、「怎麼表現及結果不如預期」,但事實上這些都只是你朝向目標的過程。 就像是下方圖畫裡的梯子,有人用著拼湊出歪歪斜斜的梯子,卻成功翻過牆,另一邊有人卻準備要釘出一個完美的梯子,最後卻沒有完成。 最後且最重要的的差別在於,不是誰的梯子比較漂亮,而是誰真的翻過了牆。 如果到今天,你還覺得自己很多事情做得很不完美,可以先拍拍自己,因為你已經走在那些還在空想的人前面。追求夢想的行動不需要過程好看,因為時間會替你帶來想要的成果。 所以不管是工作、生活、還是你想達成的夢想,與其等到一切都到位完美才出手,不如現在就開始動手,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 因為真正的成長,都是從那些「看起來不完美」的嘗試開始的。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如何確定市場需求?市場規模評估的指標:TAM、SAM 和 SOM
如何確定市場需求?市場規模評估的指標:TAM、SAM 和 SOM
TAM、SAM 和 SOM 是三個常用於市場規模評估的指標,分別代表總可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可服務可用市場(Serviceable Available Market)和可獲得市場(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這三個指標幫助企業了解市場潛力,並制定相應的策略。 1. 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總可用市場,即市場的最大規模。它代表如果企業不受任何限制,能夠達到所有潛在客戶所能獲得的收入總量。計算TAM的方法包括: ►自上而下法:使用行業報告或市場研究來估計整體市場規模。 ►自下而上法:從單位銷售數據出發,考慮市場中的所有潛在客戶。 ►價值理論法:根據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和目標客戶數量進行估算。 2. SAM (Serviceable Available Market) 可服務可用市場,即企業實際能夠服務的市場規模。它考慮了地理限制、產品特性、目標客戶群體等因素。SAM是在TAM的基礎上進行篩選後的市場規模。計算SAM的方法包括: ►市場細分: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將TAM細分為具體的可服務市場。 ►地理考量:考慮企業能夠覆蓋的地區或國家。 ►產品特性:考慮產品的特定用途或適用性,排除不適用的市場部分。 3. SOM (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 可獲得市場,即企業在競爭和現實限制下實際能夠獲得的市場份額。這是企業現實中能夠達到的市場規模,通常是SAM的一部分。計算SOM的方法包括: ►競爭分析:研究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優勢。 ►市場滲透率:根據市場調查和歷史數據估算企業能夠達到的市場滲透率。 ►營銷策略:考慮企業的營銷和銷售策略對市場份額的影響。 【範例】 假設一家製造智能手錶的公司進行市場規模評估: ❶ TAM:全球所有可能購買智能手錶的消費者和企業。例如,全球智能手錶市場預計總收入為1000億美元。 ➋ SAM:公司目標的是北美市場中的高端消費者,預計這部分市場的總收入為300億美元。 ➌ SOM:考慮到競爭對手、品牌影響力和營銷策略,該公司預計能夠獲得北美高端市場中的5億美元。 這些指標幫助企業了解市場的整體潛力和現實機會,從而制定更精確的商業策略和目標。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