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專案經理

專案經理
更多
月薪中位數
$6萬
年資 3-5 年
$7.2萬
年資 10 年以上
專案經理 都在看
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我要當HR!
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我要當HR!
今天來探討一個許多人資心中共同的痛,那就是:總是被其他同事視為「資方打手」……。究竟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如何看待這則經典大哉問呢? 【人資的立場矛盾源自勞資雙方的競合】 以前在勞工系學習的時候,有一本聖經等級的教科書,書名叫「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至今仍是勞工領域及高普考勞工行政的必讀入門書籍(推薦有志擔任人資者閱讀)。書名取得很有藝術,白話說,勞資關係就是教如何同時顧及雇主(營運效率)與勞工(勞動權益)的需求,達到雙贏局面的一門學問。 身為工作者的您肯定在想:怎麼可能? 相信我,人資也常常是這麼自我懷疑。 一方面,雇主與勞工擁有共同利益,就是努力提升企業盈餘,進而共享經營成果;但另一方面,員工的薪酬福利同時也是企業的人事成本,成本愈高對營收的影響就愈大,兩方面之間要如何均衡,考驗勞資雙方的智慧。 當兩方面無法取得均衡時,雇主認為人資處理人事事務,應該著眼於如何達到企業經營利益最大化;勞工認為身為人資,應該幫忙員工向雇主反映問題跟爭取權益。因此,人資簡直是一塊不可口的夾心餅乾。 【人資的雙重法律身分】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首先,人資當然是「勞方」,人資也受到雇主所聘用,付出勞務換取報酬(領老闆的薪水做事);也要投保勞保、提撥勞退;公司內部一切人事制度也都與其他員工共同遵守。 但是與此同時,人資某種程度也是「資方」,因為法律課予人資有關雇主的責任。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1項第2款,雇主是指「僱用勞工之事業主、事業經營之負責人或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其中人資就屬於「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因此,人資在其職責範圍內,適用勞基法中對於雇主的義務要求。 綜合以上,人資明明也是勞工,卻要一起承擔雇主的責任。更別說,人資也不被容許加入企業工會,較難獲得集體勞動權的保障(主管人員是工會法明文禁止加入;基層人資人員則是因為身分而不會被工會所接納。即使可以加入,老闆不會原諒您、工會會員也不會信任您)。 【見樹又見林,轉換心境】 一路讀下來,人資不就很可憐、很不值得入行嗎?究竟人資應該如何理解自身的立場或角色?在執行職務時的思考點,到底要站在雇主的角度,還是勞工的角度?或許,讓我們跳脫人資的框架,從廣義的專業工作者觀點切入,比較能夠獲得解答。 事實上,如果想在企業環境工作,把事情做對、做好,並有所成就或深受重用,無論任何職務,都應該把自己的思考邏輯提升到雇主的決策高度。這就是常見的「要時時從老闆 / 主管的角度看事情」。換言之,從老闆 / 主管的角度看事情,才有機會做出老闆 / 主管希望看到的成果。 以上的工作技巧,也同樣適用在人資這項職務上。偏偏,人資的職責就是貫徹雇主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決策與制度,所以視不同雇主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哲學,以及每位員工對事物看法的差異,有時的確不免會站在勞方的對(立)面。 也因為如此,當人資最有挑戰、也是最有成就感之處,即是在貫徹雇主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與制度時,能夠融入人性關懷、顧及員工權益。 現今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已進階至「策略夥伴」(Business Partner) 的層次,就如同顧問一般,提供雇主人資決策方向建議。人資可以致力在基於企業營運效益的前提下,建議雇主採取促進員工福祉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措施,也說服員工接受、信賴公司所推行的政策,例如:提供優於法令的婚育友善假別日數、設計彈性工作制度、導入員工協助方案等,不只能讓員工安心工作、兼顧工作與生活平衡、提升歸屬感與生產力,也能讓雇主品牌增值,有利企業招募人才及優化ESG表現,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最終反映出好的營收成果。 如此,才有機會讓人資化解內心的自我矛盾,發揮專業價值,並協助企業邁向所謂「平衡效率與公平」的勞資關係。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為什麼ChatGPT的圖片是Webp檔?一招轉JPG、PNG
為什麼ChatGPT的圖片是Webp檔?一招轉JPG、PNG
ChatGPT會使用Webp檔,是因為Webp檔案格式具有出色的壓縮能力,可以在保持高質量的同時顯著減小圖片的檔案大小。這種格式特別適合用於網頁,因為它有助於提高網頁加載速度並保持圖片的視覺效果。此外Webp 也支持透明度和動畫,使其成為多功能的選擇,適用於多種圖形需求。 【如何將Webp轉成JPG檔案】 ►使用 iloveing 這個網站提供一個線上服務,允許用戶將 WEBP 格式的圖片文件轉換成 JPG 格式。用戶可以一次上傳多個 WEBP 圖片,然後選擇轉換選項進行批量轉換。這個工具特別適合需要快速將圖片格式從 WEBP 轉換為更廣泛支持的 JPG 格式的用戶。 https://www.iloveimg.com/zh-tw/convert-to-jpg/webp-to-jpg 【如何將Webp轉成PNG檔案】 ►使用 ASPOSE 將WEBP文件格式轉換成PNG格式 https://products.aspose.app/pdf/zh-hant/conversion/webp-to-png 在104學習精靈,關注我們,獲得更多好知識!
104學習 AI 趨勢報-科技愛好者的產地🤖
【PM產品經理 - 履歷範本】如何將撰寫規格、用戶需求分析等能力,漂亮的展現在工作經歷上?
【PM產品經理 - 履歷範本】如何將撰寫規格、用戶需求分析等能力,漂亮的展現在工作經歷上?
如何撰寫軟體產品經理(PM)的履歷?本文將提供一份軟體產品經理履歷範本,涵蓋PRD撰寫、Mockup設計、Google Analytics(GA)、Google Tag Manager(GTM)等核心技能,並以具體數據佐證,助你在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 【軟體業PM產品經理 - 履歷範本】 1. PRD撰寫與管理 ◯ 撰寫並維護詳細的產品需求文檔(PRD),包括產品功能、用戶需求和技術規格,累積20多個專案。 ◯ 確保開發團隊和利益相關者對產品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從而提高產品開發效率30%。 2. 用戶需求分析 ◯ 主導市場和用戶需求調查,收集並分析數據,調查涵蓋500多名用戶。 ◯ 將用戶需求轉化為具體的產品功能和特性,成功增加新功能,使產品使用率提高25%。 3. 跨部門協作 ◯協調設計、開發、測試和市場行銷等跨部門團隊,管理團隊規模達50人。 ◯ 確保產品開發和上市過程的順利進行,縮短產品上市時間20%。 4. Mockup設計 ◯ 使用設計工具(如 Sketch、Figma、Adobe XD)製作產品的原型圖(Mockup),設計超過100個界面。 ◯ 展示產品的視覺設計和用戶交互方式,根據反饋進行多次迭代,提升用戶滿意度40%。 5. 用戶故事與流程設計 ◯ 撰寫用戶故事 (User story) ,設計用戶流程圖 (User flow),確保產品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和期望。 ◯ 提高用戶體驗評分至4.5/5分。 6. 產品測試與反饋 ◯ 組織並參與產品測試,收集用戶反饋,進行100多次測試迭代。 ◯ 根據反饋進行產品優化和改進,將產品故障率降低50%。 7. 數據驅動決策 ◯ 使用 Google Analytics 分析產品使用情況,並根據數據制定優化策略 ◯ 成功將用戶留存率提高15%,並提升月活躍用戶數至100萬人。 8. GTM(Google Tag Manager)管理 ◯ 設置和管理 Google Tag Manager,實現精確的數據跟蹤和事件監控。 ◯ 通過 GTM 的數據標籤優化,提高數據收集效率25%,增強數據分析的準確性。 【參考撰寫重點】 1. PRD撰寫與管理: 詳細描述產品需求,涵蓋功能、用戶需求和技術規格。 2. 用戶需求分析: 收集和分析數據,將用戶需求轉化為具體功能,量化成果。 3. 跨部門協作: 協調設計、開發和市場團隊,確保項目順利進行,並量化協作成果。 4. Mockup設計: 使用設計工具製作原型圖,展示產品設計和交互方式,根據反饋進行迭代。 5. 數據驅動決策: 利用Google Analytics(GA)和Google Tag Manager(GTM)進行數據分析和優化,量化提升效果。 ### 貼心提醒 此工作能力摘要僅供參考,請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進行擷取和改寫,不可直接全部複製貼上,以確保履歷的真實性和個人特色。請確保所有內容均能真實反映您的技能和經歷。
104學習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軟硬體PM(產品經理)工作內容大不同!從技能面到挑戰一次了解
軟硬體PM(產品經理)工作內容大不同!從技能面到挑戰一次了解
硬體產品經理(硬體PM)和軟體產品經理(軟體PM)的角色雖然在許多方面相似,但在技能需求、工作重點和挑戰方面有一些顯著的區別: 【技能需求】 1. 技術背景: - 硬體PM:需要具備電路設計、機械工程、製造工藝等方面的知識,理解硬體設計與生產流程。 - 軟體PM:需要熟悉軟體開發生命周期、編程語言、數據庫、API設計等技術,理解軟體架構和開發工具。 2. 專案管理: - 硬體PM:涉及更多的實體生產環節,包括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和生產計劃,項目周期較長。 - 軟體PM:通常專注於軟體的敏捷開發和迭代發布,項目周期較短,更注重快速反饋和持續改進。 【工作重點】 1. 產品開發: - 硬體PM:需要確保硬體產品的物理設計和性能符合規範,處理硬體設計、原型製作、測試和量產等階段。 - 軟體PM:重點在於軟體功能的設計和實現,包括用戶體驗設計、功能開發、測試和部署等階段。 2. 產品更新: - 硬體PM:硬體產品的更新較為困難,需要更長的設計和製造周期,一旦產品推出後,進行修改和更新的成本較高。 - 軟體PM:軟體更新相對容易,可以通過持續的軟體迭代來進行功能改進和修復錯誤。 【挑戰】 1. 開發周期: - 硬體PM:硬體開發通常涉及更長的周期,需要考慮到供應鏈、製造和物流等多方面的挑戰。 - 軟體PM:軟體開發周期較短,可以快速迭代,但需要處理頻繁的需求變更和技術挑戰。 2. 成本管理: - 硬體PM:硬體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成本較高,必須嚴格控制成本以確保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 軟體PM:軟體開發成本相對較低,但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測試和維護。 【市場與用戶互動】 1. 硬體PM:需要更多地關注產品的實體屬性和可靠性,確保產品在不同使用環境下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2. 軟體PM:更多地關注用戶界面和交互設計,確保軟體的易用性和功能性滿足用戶需求。 這些差異決定了硬體PM和軟體PM在工作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和機會,因此他們在技術背景、專案管理、產品開發和市場互動等方面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專業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產品經理(PM)競品市場調查怎麼做?分析項目一次看
產品經理(PM)競品市場調查怎麼做?分析項目一次看
產品經理(PM)的競品分析詳細程度通常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競品分析的詳細程度應該根據產品需求和市場環境來靈活調整,以確保獲得足夠的訊息來做出明智的產品決策。 1. 產品階段: ✦ 早期階段:在產品概念驗證階段,競品分析可能會比較粗略,主要是了解市場上已有的解決方案、它們的主要功能和市場定位。 ✦ 開發階段:當產品進入開發階段,競品分析需要更加深入。這包括對競品的功能、用戶體驗、定價策略、優劣勢等進行詳細分析,以確保自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 成長階段:在產品成長階段,需要進行持續的競品分析,以跟蹤競爭對手的策略變化,確保自己的產品能夠持續優化並保持市場地位。 2. 市場競爭情況: ✦ 如果市場競爭激烈,競品分析需要更加詳細,甚至要進行定期的競品分析報告,以快速反應市場變化。 ✦ 如果市場競爭較少,可能只需定期進行高層次的競品分析即可。 3. 產品複雜性: ✦ 複雜產品(如企業級軟件、SaaS產品)通常需要更詳細的競品分析,涵蓋技術架構、整合能力、安全性、合規性等方面。 ✦ 對於比較簡單的產品,可能只需要分析核心功能和價格。 4. 企業戰略: ✦ 如果企業希望通過差異化競爭來取得市場份額,那麼競品分析需要非常深入,並且聚焦於發現競品的不足之處。 ✦ 如果企業採取的是成本領先戰略,則可能更關注於競品的定價和運營成本。 5. 目標受眾: ✦ 如果產品針對的是專業市場或小眾市場,競品分析可能需要深入了解競品的市場細分策略和針對特定用戶群體的解決方案。 ✦ 對於大眾市場產品,競品分析可能更多關注於競品的用戶體驗和市場滲透策略。 【具體應包括的內容】 ► 競品概覽:競品的主要特徵、定位、目標市場等。 ► 功能對比:核心功能的優劣勢比較,是否有獨特賣點。 ► 用戶體驗:介面設計、使用流程、用戶評價。 ► 市場反應:競品的市場表現、客戶評價、市場份額。 ► 技術分析:技術架構、性能、安全性等技術層面的對比。 ► 價格分析:競品的定價策略、優惠措施、商業模式。 ► 行銷策略:競品的品牌、推廣渠道、市場活動。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人資應徵者,不要再說「因為我喜歡與人互動」了|我要當HR!
人資應徵者,不要再說「因為我喜歡與人互動」了|我要當HR!
【請問您為什麼應徵人資?】 這些年有幸可以協助他人進行人資職涯諮詢,得以一窺大家對於人資這份職業的「想像」,特別是新鮮人、非本科系學生或想要轉職的社會人士,之所以把人資當作求職目標的動機是什麼?其中,最常見卻又最令人困惑的應徵動機,莫過於「因為我喜歡幫助他人」或「因為我喜歡與人互動/相處」了。 ■人資不是慈善事業 人資在組織內的核心任務是「助人」或「與人互動/相處」嗎?恐怕不是。老闆當然不是花錢請人資來「助人」或「與人互動/相處」的。「與人互動/相處」只是執行人資職務時的附隨行為,「助人」只是完成人資職務後的附加效果。身為人資,當然可以將「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及成長」當作志業,但這屬於個人志向;從公司的角度,聘用人資的根本用意在於「從人才面協助組織達成營運目標」。 退一步言之,即使應徵者真的是因為嚮往能在工作中「助人」或「與人互動」,那也實在有太多比人資更加合適的職業了。舉凡各種類型的服務人員、導遊領隊、業務、教師、社工……在工作時間接觸人群的比率都比人資高,也都能夠滿足這份嚮往。既然如此,為何一定要選擇人資呢? ■秉持喜歡人的心來當人資,小心被人性背叛 先前的文章也有提到,人資時常是資方與勞方之間的夾心餅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當事涉個人權益時,人是什麼都做得出來的。無良慣老闆壓榨員工的案例時有所聞,而人資就是老闆的劊子手,這無須多提;反過來說,少數員工也會無所不用其極爭取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權益,並且敵視人資。當人資秉持愛心,用協助及解決問題的角度在對待同仁時,換得的是各種不配合、不理性、情緒勒索、協商好的事到最後都反悔不算數……等等。在事情不順利的時期,人資心中「喜歡與人互動」的成分,又會剩下多少呢? (先前的文章看這裡:)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dbc55e6f-1f9d-4ab0-9017-e412fdf3149e 當公司決策跟您助人的心意相違背時,您是否能夠將政策貫徹到底?當遭受同仁不合理的要求、對待或漠視時,您是否能夠繼續堅持初衷? ■看不到的是其他幕後工作 人資這項職業有時會區分為許多不同的職務內容,與人互動占工作時間的比重也有所差異。從事招募、訓練、員工關係等功能的人資,比較有機會透過面對面接觸的方式滿足「幫助員工解決問題及成長」的成就感;相對地,從事績效考評與薪酬管理等功能的人資,可能就比較少需要與員工直接互動,甚至礙於職務內容的機密性,盡量不要與同事有太過深入的交流;至於處理勞資事務的人資,更是要面對諸如勞資爭議、申訴或訴訟處理等負向人際問題。因此,並不是每一種人資功能都能享有和諧的人際互動。 此外,「與人互動」的行為只有人資在服務員工(也就是「內部顧客」)時會發生,在人資的日常業務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占比是在獨立處理文書業務,視職位不同可能包含人事規章修訂、差勤資料維護、人資系統優化、薪資計算、企畫撰寫、獎項或補助申請等等。對於外向、喜歡與人接觸的人而言,同時也必須能夠耐得住從事縝密的文書工作,才有辦法勝任人資職務。 【什麼是加分的「應徵動機」?】 總而言之,我認為人際互動是身為人資的職業技能,甚至可以作為職能強項,但不該是從業動機。應徵者能夠在履歷或面試呈現的內容很有限,必須字字斟酌、「精準打擊」。假設應徵者能夠端得上檯面的應徵動機只有「喜歡與人互動」,不僅無法達到加分效果,更可能會讓面試官懷疑是否對這份工作有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對於本科系畢業生或原本就是人資從業者而言,撰寫一個合理的應徵動機不是難事,原則上就是發揮本職學能,追求在人資領域想達成的職涯目標;至於非本科系畢業生或想轉職成人資的求職者,如果缺乏具有加分效果的真實應徵動機可供撰寫,建議可從以下角度切入: 1. 與既有能力相結合 說明您原本就具備的能力,在人資領域中看到了什麼切入點,能夠發揮跨領域整合的效果,並且能夠幫助公司達成目標。 例如:「我原本是資訊人員,在了解到人資數位化是未來的趨勢後,希望能透過自己的資訊專長擔任數位人資的角色,協助公司分析人力資源數據、優化人資系統,讓人資部門的決策與業務執行能夠朝向智慧化、效率化發展」或者「我原本是補教老師,過往致力於幫助學生達成學涯目標;得知貴公司正在應徵具備安排教育訓練計畫、擔任內部講師、製作數位教材等能力的教育訓練人員,這些都是我擅長且具備豐富經驗的技能,故希望未來能夠加入貴公司,協助員工提升職能,強化工作表現,進而幫助公司提升業績」。 如果沒有跨域整合事例可以撰寫,也可以找出過去在學涯或職涯過程,有沒有任何與人資職務內容相似的經驗。 2.從個人經驗出發 說明您從什麼地方注意到人資這份職務的價值,進而吸引您願意投入這項職業。 例如:「尚未畢業時,曾經參與校園博覽會,在與企業人資互動過程,深深被人資們招募人才的熱情、為求職者解答問題的服務態度及為公司樹立品牌的專業形象所吸引,我認為招募領域的人資專家可以成為公司的門面,並為公司建立堅實的團隊,這就是我想做的志業,也因此成為招募人員是我的目標」。 【寫在最後:不喜歡與人互動,也可以當一位好人資】 人資這項職業給人的印象就是必須「善於與人相處」,才能夠做好工作。或許正是這樣的印象,使得許多應徵者將「善於與人相處」寫入履歷或在面試中提及,認為這樣很「人資」、很可以加分。 但這些看似天生「人格特質」的因素,其實是能夠透過教育訓練加以具備的「職能」。諸如「對人的敏感度」、「溝通」、「協調性」、「同理心」等等,性格開朗合群的人當然能夠在這些職能單元的表現上占優勢;但性格內向的人一樣可以學習如何具備及運用這些能力。他們不須十分擅長,只須培養到足以應付工作的程度即可,因為他們要把力氣留在他們真正能夠發揮價值的地方,例如對數字的敏感度(人事預算規劃、薪酬管理…)、對法律的掌握(人事規章制定、勞資事務處理…)、對資訊科技的理解(商業分析、系統導入、工作流程自動化…)。在具規模的大型企業中,人資擔任各式各樣的角色,並不是只有擅長人際互動者贏者全拿;只要有相應的一技之長,都有機會貢獻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 找出這項獨特價值,作為應徵亮點。不要再說「因為我喜歡與人互動」了!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面試專案經理(PM)作品集如何準備?6個撰寫原則
面試專案經理(PM)作品集如何準備?6個撰寫原則
想要轉職專案經理(PM)前,面試前準備專案經理的作品集時,重點在於展示你的技能、經驗和成功案例。以下是一些步驟和建議,幫助新手轉職者準備一個有說服力的作品集: 1. 選擇適當的專案 挑選你參與過的、最能展示你能力的幾個專案。確保這些專案涵蓋不同的技能和挑戰,以展示你在各方面的能力;若先前無相關專案經驗可敘述,可以試著找出之前工作上或學生時期與別人團隊合作的經驗。 2. 清晰地描述每個專案 對每個專案進行詳細描述,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 專案背景:該專案的目的和目標。 ☛ 你的角色:你在專案中的具體職責和貢獻。 ☛ 挑戰和解決方案:你遇到的主要挑戰以及你是如何克服它們的。 ☛ 成果:專案的結果,最好有量化的數據來支持,如提高了多少百分比的效率、降低了多少成本等。 透過說明專案背景、目標、執行過程、成果以及所學習到的經驗,讓面試官了解你的專案管理能力。 3. 展示你的技能和方法 展示你在專案管理中的各種技能,例如: ☛ 時間管理:如何按時完成專案。 ☛ 資源分配:如何管理和分配團隊成員及其他資源。 ☛ 風險管理:如何識別和應對風險。 ☛ 溝通與協作:如何與團隊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有效溝通。 4. 使用視覺效果 在作品集中加入專案的截圖、成果圖片、流程圖等,並且在文字說明中詳細闡述這些圖片的意義,讓閱讀者更能夠理解你的專案內容。你可以加入: ☛ 圖表和數據視覺化 ☛ 專案時間線 ☛ 前後對比圖片 ☛ 用戶回饋和測評數據 5. 保持簡潔和專業 確保你的作品集簡潔明瞭,易於閱讀。使用專業的語言和格式,避免過多的技術術語。 6. 展示持續學習與改進 強調你如何從每個專案中學習和改進。例如,你如何利用之前的經驗來優化後續專案。 若不希望原公司專案內容外洩,可以將重點呈現在作品集中,並且在面試時詳細說明專案內容,以展現你的專業能力,希望大家想要轉職的都順利! 關注教室追蹤更多PM更多相關知識~~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自我面試不知道說什麼?教你做超加分的商管面試簡報
自我面試不知道說什麼?教你做超加分的商管面試簡報
❚ 準備面試簡報的3個好處 1. 展現你的「積極度」:大多數的人面試時,僅準備履歷或甚至沒有準備,若你有用心準備客製化簡報,可以先留下好的印象。 2. 凸顯你的「優勢」:通過在簡報裡提出你過去的經驗和成就,讓面試官更聚焦在你的專業和適性的人格特質。 3. 降低自我介紹時的「緊張感」:有些人準備口頭自我介紹會緊張、忘詞或草草結束 自帶簡報可以幫你掌握節奏,提到該講的內容。 ❚ 哪些人適合準備面試簡報? 1. 講話容易緊張的人:就像上台報告一樣,簡報可以輔助你講到重點,忘記要說的內容也沒關係,可以利用簡報幫你回憶。 2. 想展現特別成就的人:過去有多項實習工作經驗,履歷可能無法展現亮點 可通過簡報文字和圖片呈現,幫面試官劃重點。 3. 喜歡做簡報的人:平時很喜歡做簡報的你,又有一個簡報可以做了。幫自己做一個超讚的面試簡報,既快樂又可以加分! ❚ 面試簡報可以包含哪些內容? 1. 過去的學經歷:以時間排序,列點展現你過去的社團、實習經驗,並加入1-2你在其中培養到的技能或能力。 2. 人格特質和軟實力:可以放上MBTI或Gallup測驗結果點出軟實力,並結合過去過去實習、團隊合作經驗舉出實例。 3. 你適合這個職位的關鍵能力:點出你符合面試職缺的哪3大關鍵能力,並為每個能力舉出2-3個過去相關實習經驗或成就。 ❚ 面試簡報使用經驗與成效 我去年六月拿到4間公司的二面,婉拒一間,最後共面試3間公司並拿到2個offer, 且所有面試官都主動說想要保留我的簡報。多數的面試官看到我有準備簡報會有點驚訝和開心,並會主動從中提問。雖然我不是面試官,無法判斷面試簡報究竟佔我得到offer的幾成,但我相信絕對大加分,也可以幫助面試者在自我介紹環節中更有自信! 歡迎來領取面試簡報範例↓ https://www.instagram.com/p/C1v1AJwSooi/?hl=zh-tw&img_index=1
邱俐智 大學生找實習
AI教我們「被討厭的勇氣」,別再當濫好人了,為什麼?
AI教我們「被討厭的勇氣」,別再當濫好人了,為什麼?
今天我來請教AI,如何在職場上停止當一個濫好人?那是什麼樣的心理原因讓我們如此裹足不前?AI回答,這樣的心理現象通常稱為「社交焦慮」或「人際恐懼症」,最重要的是,濫好人看起來可以與對方保持恐怖和諧,但其實已破壞了職場平衡,讓對方更予取予求。 今天的今日頭條知識教我們的是,改善濫好人性格的第一步,是先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錯的是別人。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1%,104的今日頭條知識每天帶給你最新的職場趨勢與新知,最好的服用方式,記得看完以後要反芻與反思,將我們所有職場軟硬技能潛能皆發揮到,淋漓盡致! (請按下104學習精靈教室右上角「共學」,可以收到一次又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296gfuQpLY
一零四獨家新知識 今日頭條知識
專案啟動會議(Kick-off Meeting)事前準備什麼及注意事項看這一篇就夠!
專案啟動會議(Kick-off Meeting)事前準備什麼及注意事項看這一篇就夠!
專案啟動會議(Kick-off Meeting)是專案管理中的關鍵環節,確保所有相關團隊成員對專案的目標、範圍、計劃和角色有清晰的理解。以下是專案啟動會議的準備事項以及需要注意的重點: 一、會議準備事項 1. 確認與會者: ➛ 確定與會者: 包括項目團隊成員、利益相關方(如客戶代表、管理層、供應商等),確保所有關鍵人員都參加會議。 ➛ 通知與安排: 發送會議邀請,並附上會議的議程與準備資料。 2. 準備會議材料 ➛ 專案目標: 清楚定義專案的目標和預期成果,確保所有人理解專案的目的。 ➛ 專案範疇與需求: 詳細描述專案範疇(Scope),包括需求、交付物(Deliverables)和不在範疇內的項目。 ➛ 專案時間表: 提供專案的高級別時間表,包含主要里程碑、關鍵日期及期限。 ➛ 角色與責任分配: 明確各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確保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專案中的位置及職責。 ➛ 溝通計劃: 確定專案中的溝通方式與頻率,說明使用的溝通工具與渠道。 ➛ 風險與問題管理: 說明已識別的風險及應對策略,設立風險管理的流程。 - 資源與預算: 提供專案的資源需求與預算概述,確保資源與預算在項目期間得到充分支持。 ➛ 質量標準與驗收條件: 定義專案的質量標準和交付物的驗收條件。 3. 製作簡報 ➛ 結構清晰: 會議簡報應結構清晰、邏輯性強,重點突出。 ➛ 視覺化呈現: 使用圖表、時間軸、流程圖等工具,使內容更易理解。 ➛ 關鍵點重申: 在簡報中重點強調專案目標、範疇和關鍵里程碑。 4. 會議場所與技術準備 ➛ 場所準備: 確保會議地點的設施完善,如音響、投影儀、白板等。 ➛ 遠程會議準備: 如果有遠程參會者,確保視頻會議設備、網絡連接和軟體運行正常。 二、會議進行時的注意事項 1. 開場與介紹 ➛ 開場: 簡短介紹會議的目的與預期結果。 ➛ 介紹團隊: 簡要介紹與會者,特別是不同團隊之間的成員。 2. 專案背景與目標 ➛ 背景介紹: 說明專案的背景、起因及其對組織的意義。 ➛ 目標重申: 重申專案的核心目標與成功標準,確保所有人達成共識。 3. 專案範疇與範圍界定 ➛ 範疇說明: 明確專案的範疇,說明哪些是專案內的工作,哪些是不包括的(Out of Scope)。 ➛ 變更控制: 說明範疇變更的管理流程,以避免後續範疇擴張(Scope Creep)。 4. 時間表與里程碑 ➛ 詳細時間表: 逐步展示專案的高級別時間表,說明每個階段的主要任務與交付物。 ➛ 里程碑設置: 強調關鍵里程碑,說明它們的重要性及影響。 5. 角色與責任 ➛ 角色清單: 明確列出每個團隊成員的角色與責任,並確認他們的理解與認可。 ➛ 責任矩陣: 可以使用 RACI 矩陣(責任分配矩陣)來清楚標示誰負責、誰協助、誰需知曉等。 6. 風險管理 ➛ 風險說明: 說明已識別的主要風險及應對策略。 ➛ 風險管理計劃: 說明風險管理的流程與角色,確保風險管理責任明確。 7. 溝通與協作 ➛ 溝通計劃: 確定團隊內部與外部的溝通計劃,包括會議頻率、報告形式、溝通渠道等。 ➛ 工具與平台: 說明將使用的協作工具和項目管理平台(如 Slack、JIRA、Trello 等)。 8. 問題與解答環節 ➛ 開放討論: 留出時間給與會者提出疑問,並針對他們的關切做出解答。 ➛ 澄清問題: 確保所有成員對會議內容理解一致,特別是對於目標、範疇和時間表。 9. 結束與後續步驟 ➛ 總結會議要點: 在會議結束前,簡要重申關鍵點和後續步驟。 ➛ 後續計劃: 說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並確認下一次會議或溝通的時間。 三、會後跟進 1. 會議記錄 準備會議記錄: 將會議討論的關鍵內容、決策和行動項目記錄下來,並分發給所有與會者及相關方。 2. 跟進行動項目 ➛ 分配任務: 根據會議討論內容,分配具體任務給相應的團隊成員。 ➛ 監督進展: 監督行動項目的進展情況,確保專案按計劃推進。 3. 保持溝通 持續溝通: 定期更新專案進展,確保所有相關方對專案狀況有最新的了解。 專案啟動會議的成功舉行能夠奠定專案的堅實基礎,確保所有相關方在早期就達成一致。在準備和進行會議時,應特別注意清晰的溝通、全面的準備以及積極的參與,這些都是成功啟動專案的關鍵要素。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JIRA 內建模板 Kanban 介面使用說明,自定義看板、工作狀態圖
JIRA 內建模板 Kanban 介面使用說明,自定義看板、工作狀態圖
JIRA Kanban 介面包括多欄位的看板視圖、可拖放的任務卡片、WIP 限制、積壓工作清單、自訂篩選器和詳細視圖;報告工具如控制圖和累積流圖;每個部分都針對 Kanban 方法的具體需求進行了設計,幫助團隊有效地管理工作流程和任務: 1. 看板(Board): ❶ 欄位(Columns):看板由多個欄位組成,每個欄位代表工作流程中的一個狀態。默認的欄位通常是 To Do(待辦)、In Progress(進行中)和 Done(已完成),但你可以根據需要自定義這些欄位。 ➋ 卡片(Cards):每個卡片代表一個任務、故事或 Bug。卡片上顯示標題、分配人、優先級和其他重要信息。 2. 積壓工作(Backlog): ❶ 積壓清單:所有待辦事項的列表。在 Kanban 中,積壓工作列表不一定像 Scrum 那樣被組織成衝刺。你可以從這裡選擇和移動任務到看板上以開始工作。 ➋ 篩選和排序:可以對積壓工作進行篩選和排序,幫助團隊成員找到和選擇需要處理的工作。 3. 工作流(Workflow): ❶ 拖放操作:你可以通過拖放卡片來更新任務的狀態,從一個欄位移動到另一個欄位。 ➋ WIP 限制(Work In Progress Limits):可以設置每個欄位的 WIP 限制,以防止團隊成員同時處理過多的任務,保持高效工作流。 4. 看板設定(Board Settings): ❶ 欄位配置:自定義看板欄位,添加或移除欄位,並設置每個欄位的 WIP 限制。 ➋ 卡片顯示選項:配置卡片上顯示的信息,如標題、優先級、分配人等。 ➌ 篩選器(Filters):使用 JQL(JIRA Query Language)設置看板篩選器,定義哪些任務應該顯示在看板上。 5. 報告(Reports): ❶ 控制圖(Control Chart):顯示工作項的周期時間和流程效率,幫助團隊識別瓶頸和改進點。 ➋ 累積流圖(Cumulative Flow Diagram):顯示工作項在各個狀態欄位中的分佈和變化趨勢,有助於團隊分析工作流和改進過程。 ➌ 其他報告:根據需要,你可以生成和查看其他定制報告,以深入分析和跟蹤項目進度。 6. 詳細視圖(Detail View): ❶ 任務詳細信息:點擊卡片打開詳細視圖,查看和編輯任務的詳細信息,如描述、評論、附件和子任務。 ➋ 活動記錄:顯示任務的所有活動記錄,包括狀態變更、評論和更新。 7. 儀表板(Dashboards): ❶ 自定義儀表板:創建和自定義儀表板以顯示不同篩選器和報告的結果,幫助團隊和管理層概覽項目狀況。 ➋ 小工具(Gadgets):添加各種小工具(如圖表、統計信息)到儀表板,提供實時數據和可視化信息。 8. 自訂篩選(Custom Filters): ❶ 篩選器設置:使用 JQL 創建和保存自定義篩選器,快速查找特定條件下的任務。 ➋ 分享篩選器:與團隊成員分享篩選器,確保大家看到相同的工作視圖和狀態。 這些介面和功能組成了 JIRA Kanban 的核心,幫助團隊在 Kanban 方法中進行高效的工作流管理和任務跟蹤。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GA4 認證,學習資源、實踐操作和考試準備一次看
GA4 認證,學習資源、實踐操作和考試準備一次看
在數位行銷和數據分析領域,Google Analytics 4 (GA4) 認證成為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標誌。GA4 是 Google 最新一代的分析工具,採用事件導向模型,提供更靈活且詳細的數據追蹤,這篇文章將介考取 GA4 認證的過程,包括學習資源、實踐操作和考試準備,幫助你在數據分析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1. 了解 GA4 基礎知識 首先確保你對 GA4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Google Analytics Academy 提供了免費的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2. 完成相關課程 Google Analytics Academy 提供的 "Google Analytics for Beginners" 和 "Advanced Google Analytics" 課程是很好的學習資源,這兩個線上課程皆免費,且涵蓋了 GA4 的基礎和進階使用技巧,並且提供實際操作的範例。 3. 實踐操作 理論知識需要結合實踐來鞏固,創建一個自己的 GA4 帳戶!將其應用於你管理的網站或應用程式,通過實際操作你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 GA4 的各種功能。 4. 參加 Google 認證考試 一旦你完成了相關的學習並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就可以參加 Google 提供的認證考試。你可以在 Google Skillshop 平台上找到 Google Analytics 的認證考試。考試涵蓋了 GA4 的基礎知識、數據收集和報表分析等內容。 5. 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 數位分析工具和技術不斷發展,持續學習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Google 會定期更新 GA4 的功能和工具,因此需要保持對最新變化的關注,參加進階課程和相關的網路研討會。 【資源推薦】 - Google Analytics Academy:https://analytics.google.com/analytics/academy/ - Google Skillshop:https://skillshop.withgoogle.com/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PRD(產品需求文檔)怎麼寫?詳細步驟及說明一次看
PRD(產品需求文檔)怎麼寫?詳細步驟及說明一次看
PRD (產品需求文檔)是一份詳細描述產品功能、特性和要求的文檔,通常由產品經理(PM)撰寫,撰寫PRD是一個結構化的過程,目的是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對產品需求有一致的理解。以下是撰寫PRD的步驟和每個部分的詳細說明: 1. 產品概述 ✔ 產品名稱:明確產品的名稱。 ✔ 簡要描述:用幾句話總結產品的目標和功能。 ✔ 背景和目的:描述為什麼要開發這個產品,產品的市場背景和商業目標。 2. 目標和成功標準 ✔ 目標:明確產品的主要目標,可以包括商業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 ✔ 成功標準:定義如何衡量產品的成功,如關鍵績效指標(KPI)、用戶增長率、收入目標等。 3. 目標用戶 ✔ 用戶描述:詳細描述產品的目標用戶,包括用戶類型、特徵和行為。 ✔ 用戶需求:闡述目標用戶的需求和痛點,這部分可以基於用戶調研、訪談或市場分析。 4. 功能需求 ✔ 功能列表:列出所有產品的核心功能和特性,按優先級排序。 ✔ 用戶故事:描述每個功能的用戶故事或使用場景,這有助於理解功能的背景和意圖。 ✔ 功能詳細描述:對每個功能進行詳細說明,包括輸入、處理和輸出。可以使用文字、流程圖、線框圖等方式來描述。 5. 非功能需求 ✔ 性能要求:如響應時間、吞吐量、可擴展性等。 ✔ 安全性要求:如數據保護、訪問控制等。 ✔ 可用性要求:如系統可用性、故障恢復等。 ✔ 兼容性要求:如支持的操作系統、瀏覽器等。 6. 用戶體驗(UX)需求 ✔ 設計原則:描述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指南。 ✔ 用戶界面(UI)設計:提供UI設計草圖、線框圖或高保真原型,描述用戶界面的佈局和交互。 ✔ 交互設計:詳細描述用戶與系統的交互方式,包括導航流程、按鈕功能等。 7. 技術需求 ✔ 技術架構:描述系統的技術架構和組件。 ✔ 平台要求:列出支持的平台和技術棧。 ✔ 接口和API:描述系統需要的內部和外部接口,以及API的具體要求。 8. 依賴性和限制 ✔ 依賴項:列出產品開發所需的外部資源、技術或系統。 ✔ 限制:描述產品開發和實施中的任何限制因素,如技術限制、法律法規等。 9. 開發和發布計劃 ✔ 時間表:提供項目的時間表和重要里程碑。 ✔ 資源分配:列出參與開發的團隊和人員,以及他們的職責。 ✔ 風險管理:識別開發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和應對措施。 10. 附錄 - 參考資料:列出所有參考的文檔、研究報告、標準等。 - 術語表:定義文檔中使用的專業術語和縮寫。 【實踐建議】 1. 保持清晰和簡潔:PRD 應該易於閱讀和理解,避免過於冗長和複雜。 2. 與團隊合作:在撰寫過程中與開發、設計和市場團隊保持密切合作,確保各方需求得到考慮。 3. 迭代和回饋:PRD 應該是一個動態文檔,根據反回和新訊息進行更新和迭代。 撰寫PRD是一個詳細且協作的過程,目的是確保所有參與者對產品需求和目標有一致的理解,從而提高開發效率和產品質量。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全面解析新興 AI 人才「AI架構師」: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及未來發展
全面解析新興 AI 人才「AI架構師」: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及未來發展
在這個AI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AI架構師成為了企業成功的關鍵角色之一。你是否對AI架構師的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以及未來發展感到好奇?這篇文章將為你全面解析,幫助你了解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AI架構師,並在這個領域中脫穎而出。 ▍AI 架構師是什麼? AI架構師是一種專門設計和構建人工智慧(AI)系統的專業人士。隨著AI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AI架構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整合不同的AI技術,確保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運行流暢,從而幫助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AI 架構師工作內容 AI架構師的工作內容非常多樣化,以下是一些主要職責: ● 系統設計與架構:AI架構師需要設計和規劃AI系統的整體架構,確保各組件之間的協同運作,達到最佳性能。 ● 技術選型:選擇合適的技術和工具來實現AI解決方案,包括機器學習框架、數據庫、雲平台等,這對於AI系統的成功至關重要。 ● 模型開發與部署:AI架構師參與AI模型的開發、訓練和部署,確保模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良好,並達到預期的效果。 ● 跨部門協作:AI架構師需要與數據科學家、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團隊成員緊密合作,將AI技術應用到具體產品或服務中,實現企業目標。 ● 技術指導與培訓:他們還需要指導團隊成員了解和使用AI技術,並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提高整個團隊的技術水平。 ● 性能監控與優化:持續監控AI系統的性能,進行必要的優化和改進,確保系統穩定運行,並能夠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 ▍AI 架構師所需技能 成為一名成功的AI架構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技能,以下是一些必備技能: ● 數學和統計知識:理解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進行AI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基礎。 ● 編程技能:精通Python、R、Java、C++等編程語言,尤其是Python在機器學習中的應用,這有助於開發和實現AI模型。 ●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框架:熟悉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常見的框架,這些工具能夠幫助AI架構師高效地開發和訓練模型。 ● 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夠使用SQL、Pandas等工具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這對於數據驅動的AI項目來說至關重要。 ● 系統架構設計:具備設計和構建大規模分佈式系統的經驗,這有助於構建穩定且可擴展的AI系統。 ● 雲平台:熟悉AWS、Google Cloud、Azure等雲平台的使用,這能夠為AI系統提供可靠的運行環境。 ● 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能夠快速解決技術問題,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應對AI領域的不確定性和挑戰非常重要。 ▍AI 架構師薪水 AI架構師的薪水根據地區和經驗水平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大致的數據: ● 美國:AI架構師的年薪範圍大約在12萬美元到18萬美元之間,高階人才甚至可以達到20萬美元以上。 ● 台灣:AI架構師的年薪範圍約在150萬新台幣到250萬新台幣之間,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的AI架構師可以獲得更高的薪資。 ▍AI 架構師發展 AI架構師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光明,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AI架構師的角色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 ● 持續學習新技術:AI技術日新月異,AI架構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方法,以保持競爭力。 ● 專業領域深化:AI架構師可以在某些專業領域(如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深入發展,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從而提高自己的市場價值。 ● 跨學科合作:與其他學科(如生物學、物理學等)合作,推動AI在更多領域的應用,這將為AI技術開拓新的應用場景和市場。 ● 領導職位:隨著經驗的積累,AI架構師可以升任技術總監、CTO等更高層次的領導職位,負責整個企業的技術戰略和發展。 AI架構師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職業,對於那些熱愛技術和創新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發展方向。如果你對AI技術充滿熱情,並且具備相關的技能,那麼AI架構師將是一個值得追求的職業目標。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好地了解AI架構師的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以及未來發展,並為你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 ➤ 歡迎在104學習精靈關注【AI趨勢報-科技愛好者的產地】獲得更多科技新知!
知識貓星球 AI 趨勢報-科技愛好者的產地🤖
保持簡潔就是最好的專業🤵
保持簡潔就是最好的專業🤵
在商業Email中,簡潔有力比長篇大論更有效。短句不僅容易理解,對於英文非母語者(ESL讀者)來說,也更友善、更清楚。 ✨ 三個寫出簡單明瞭Email的技巧 1. 一句只傳達一個重點 複雜版本: We are currently reviewing your application and we would like to ask if you are available for an interview next week. 簡單版本: We are reviewing your application. Are you available for an interview next week? 👉 拆句能幫助讀者更快理解內容重點。 2. 使用清楚的條列或項目符號 如果資訊太多,不要寫成一大段落,可以這樣分點: 範例: We need the following by Friday: Updated product brochure Sales forecast report Meeting agenda for Monday 這樣一目了然、閱讀無壓力。 3. 刪掉多餘的字 用更簡短的說法傳達相同意思: 原句 更佳寫法 Due to the fact that Because In the near future Soon I am writing to let you know that I’d like to inform you 🗂 單字小詞典(English ➡ 中文) Word / Phrase 中文翻譯 Simple 簡單的 Sentence 句子 Application 申請 Interview 面試 Bullet point 項目符號 Clarity 清楚 Kindness 友善 🔑 重點提醒:Clarity is kindness(清楚就是一種友善) 越是簡單、直接的Email,越能展現你的專業與效率。對讀者來說,也是一種體貼。 把話講清楚,比講得多更有價值。 (此貼文由ITI講師Bob撰寫)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 (台北) 貿協ITI台北商英教室
Notion筆記頁面發布到網路上?自製網頁、履歷作品集很實用!
Notion筆記頁面發布到網路上?自製網頁、履歷作品集很實用!
通過網頁發布功能可以輕鬆地將 Notion 頁面發布到網頁上,方便任何人訪問和查看。這對於需要公開分享資訊、協作項目或發布公告等情況特別有用,如製作履歷作品集時,可以透過連結分享給企業方。 要將 Notion 筆記頁面發布到網頁上並分享給其他人,請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1. 打開 Notion:進入你要發布的筆記頁面。 2. 點擊右上角的 "Publish" 按鈕 3. 打開 "Publish to web" 選項:開啟後,頁面會生成一個公開連結,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個連結訪問該頁面。 4. Site customization:可自訂發布後的網頁 5. 設置額外權限(可選): - Allow editing:允許其他人編輯頁面。 - Allow comments:允許其他人對頁面進行評論。 - Allow duplicate as template:允許其他人將頁面複製為範本。 6. 複製連結:點擊 “Copy link” 將連結複製到剪貼簿。 7. 分享連結:將複製的連結通過郵件、訊息或其他方式發送給你想分享的人。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工作分解結構(WBS)是什麼?專案經理(PM)該如何應用在工作中?以軟體開發專案說明
工作分解結構(WBS)是什麼?專案經理(PM)該如何應用在工作中?以軟體開發專案說明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是一種專案管理工具,用於將一個專案分解成更小、更易於管理的部分。通過分解,專案管理團隊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項目的所有任務和子任務,確保每個部分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管理。以下是WBS的基本概念和應用方法: 【WBS的基本概念】 1. 層級結構:WBS採用層級結構,將專案分解成多個層級,每個層級代表專案的一部分,從總體到具體逐層細化。 2. 可交付成果導向:WBS的每個節點通常對應一個具體的可交付成果,而不是單純的任務或活動。 3. 唯一標識:WBS中的每個元素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碼,便於專案管理和跟=追蹤。 【PM如何應用WBS】 1. 專案分解:專案經理(PM)需要將整個專案分解成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再將這些主要成果分解成更小的子成果,直到每個部分都足夠具體和可管理。 2. 定義範圍:通過WBS,PM可以明確專案的範圍,確保所有的工作內容都在WBS中被覆蓋,從而避免遺漏重要任務。 3. 分配任務:WBS幫助PM將任務分配給具體的團隊成員或部門。每個團隊成員可以根據WBS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 4. 進度安排:WBS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框架,幫助PM制定專案進度計畫,確定任務的開始和結束時間,以及關鍵路徑。 5. 資源管理:通過WBS,PM可以更準確地估算所需資源,並合理分配資源,確保各項任務能夠按時完成。 6. 風險管理:WBS有助於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為它提供了對專案所有部分的全面視圖,使得PM能夠提前採取措施應對可能的問題。 7. 監控和控制:在專案實施過程中,PM可以通過WBS跟蹤專案進度,比較實際進度與計畫進度,及時發現偏差並採取糾正措施。 8. 溝通工具:WBS是一個強有力的溝通工具,幫助項目團隊和利益相關者清晰地理解項目的結構和進展。 【應用步驟】 1. 確定項目的最終交付成果:明確專案的主要目標和交付成果。 2. 分解主要交付成果:將主要交付成果分解成若干較小的、可管理的子交付成果。 3. 繼續分解:持續分解每個子交付成果,直到每個部分都足夠詳細,以便於管理和執行。 4. 分配唯一標識碼:為每個WBS元素分配唯一標識碼,方便追蹤和管理。 5. 驗證和審查:確保WBS覆蓋了專案的所有工作內容,並與專案團隊和利益相關者進行審查和確認。 【範例】 假設一個軟體開發專案的WBS結構如下: 1. 軟體開發專案 1.1 需求分析 - 1.1.1 收集用戶需求 - 1.1.2 需求文檔編寫 1.2 系統設計 - 1.2.1 架構設計 - 1.2.2 數據庫設計 1.3 開發 - 1.3.1 前端開發 - 1.3.2 後端開發 1.4 測試 - 1.4.1 單元測試 - 1.4.2 集成測試 1.5 部署 - 1.5.1 部署到測試環境 - 1.5.2 部署到生產環境 1.6 維護 - 1.6.1 Bug修復 - 1.6.2 系統升級 通過這樣的分解,項目經理可以更好地管理專案的各個方面,確保專案按計劃順利進行。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