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聊天室

行政、決策能力、職涯規劃、行政事務處理、面試技巧、職涯探索、求職技巧、訓練發展、總務工作、採購、具備人力資源相關知識

蒲朝棟

2024/08/18

技術宅晉升踩雷記!驚爆:超強工作能力竟成升遷絆腳石?

在台灣的職場中,常常有一種迷思:只要工作能力強,就一定能當上主管。然而,現實真的如此簡單嗎?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一探究竟。
小明是某科技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在公司待了五年,以他的程式設計能力堪稱一絕。每當遇到棘手的技術問題,同事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小明也因為出色的表現,多次獲得年度最佳員工獎。
然而,在最近一次的主管晉升中,小明卻意外落選了。這個消息讓他感到十分錯愕和沮喪。他不禁開始質疑:「我的工作能力明明很強,為什麼不是升主管的最佳人選呢?」
帶著這個疑問,小明開始仔細觀察新上任的主管阿志。漸漸地,他發現了一些關鍵的差異:
1. 溝通能力:阿志雖然技術能力不如小明出色,但他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非技術人員解釋複雜的概念。
2. 領導才能:阿志善於激勵團隊,能夠有效地分配任務,並協助團隊成員解決問題。
3. 策略思維:阿志不僅關注當前的技術問題,還能從公司整體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
4. 情緒管理:面對壓力和挑戰時,阿志總能保持冷靜,並帶領團隊度過難關。
5. 人際關係:阿志與公司各部門的同事都保持良好的關係,這有助於跨部門合作。
6. 決策能力:阿志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策,並為決策負責。
7. 時間管理:阿志不僅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能妥善安排團隊的工作進度。
8. 培養人才:阿志會主動指導新人,幫助團隊成員成長。
9. 商業敏銳度:阿志對市場趨勢有敏銳的洞察力,能為公司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10. 創新思維:阿志不僅解決問題,還能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為公司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這些發現讓小明恍然大悟。他意識到,成為一個優秀的主管,需要的遠不止是強大的專業能力。
在台灣,我們常說「術業有專攻」。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特質。有些人適合深耕技術,成為領域內的專家;有些人則適合統籌全局,成為團隊的領導者。這兩種角色同樣重要,只是發展方向不同。
那麼,如果我們希望朝著管理階層發展,該如何提升自己的「主管力」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1. 培養溝通技巧:學會清晰、簡潔地表達想法,並能夠有效聆聽他人的意見。
2. 提升領導能力:參加領導力培訓,學習如何激勵和管理團隊。
3. 培養策略思維:嘗試從更高的角度看問題,理解公司的整體策略和目標。
4. 加強情緒管理:學會在壓力下保持冷靜,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
5. 拓展人際網絡:主動與其他部門的同事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
6. 提高決策能力:培養快速分析問題並做出決策的能力,同時要勇於承擔責任。
7. 學習時間管理:不僅要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還要學會安排團隊的工作進度。
8. 注重人才培養:主動幫助他人成長,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團隊。
9. 提升商業敏銳度:多關注行業動態,培養商業思維。
10. 保持創新精神:鼓勵創新,並學會將創新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
小明的故事告訴我們,職場成功不能只依靠單一的技能。正如台灣人常說的「一隻腳走不遠」,我們需要全方位的發展才能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技術專長就不重要。相反,在許多公司中,技術專家同樣有著重要的地位和發展空間。有些公司甚至設立了專門的技術階梯,讓技術人才可以在不轉向管理崗位的情況下獲得晉升和更高的薪酬。
因此,在規劃職業發展時,我們需要審慎地評估自己的特質和興趣。問問自己:是希望成為一名管理者,還是希望在專業領域中更進一步?兩者都是令人尊敬的職業道路,關鍵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
最後,讓我們記住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舞台」。無論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主管,還是一名傑出的技術專家,重要的是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團隊和公司創造價值。
職場如同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重要的不是一時的成績,而是持續的成長和貢獻。讓我們一起努力,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成為最好的自己!
0 0 386 0
你可能會想看
01
12小時前
討拍同梯變部屬,挺你還是捅你? 
總是一起吐苦水、甚至幹譙主管的麻吉,成為直屬部屬之後,會繼續情義相挺?還是從此反目成仇?職場教練Simon提醒,避免旁人覺得行事偏坦,公開場合,讚美先對外,反省先對內;有些話當眾講,有些話私下講。麻吉部屬變身助力神隊友。 【Pocket Casts這裡聽】  【MixerBox這裡聽】 【2025職涯博覽會】200家企業現場徵才,還有19場知名企業講座,免費職涯諮詢,立即報名  【本集來賓】Simon,職場教練,104資訊科技董事、前104人力銀行總經理、前中國飛利浦數字影像系統中國區業務總監、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目前仍協助新創及社企擔任(經管/領導力)顧問。 【本集重點】01:42 當麻吉變老闆、變部屬,如何應戰?03:52 公私領域中權與責的拿捏06:37 人設轉化,管理上如何不尷尬?14:04 當麻吉變主管,公私領域要怎麼應對?15:48 當麻吉主管走馬上任,員工在組織如何掌握溝通尺度?16:32 主管立威、帶兵,對麻吉部屬先打預防針,缺點公開說、掌聲先給他人20:34 把麻吉部屬當助力、打好牌。再來帶好團隊、培養更多好隊友 ▍ 當好主管,你還可以聽EP472【主管偷偷學】別用權力,讓對方閉嘴。少說幹話,多說客話 服人也服心 EP457 【主管偷偷學】主管低潮,誰來激勵? 低潮無罪!「想靜靜」走出情緒谷底,副手代位分勞 EP456 【主管偷偷學】為什麼「激勵」變「雞肋」? 激勵不能天天用!攻頂前「最後一哩」的關鍵領導 
0 0 62 0
討拍同梯變部屬,挺你還是捅你? 
03
14小時前
換工作不後悔!3個超推薦離職救星:AI工具、測驗、GPT指令,勇敢離職,下一個真的會更好!
不滿意現在工作的你,是不是有過多次想離職的念頭?🥲 但由於害怕換工作會後悔,所以不敢離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還是一直待在原本的工作。你的人生與價值不該被「害怕後悔」而耽誤,這篇文章我會推薦 3 個超好用的離職救星🧚 ,有 AI 工具+好玩的測驗,搭配簡單三步驟,絕對能夠幫你勇敢離職! 3 個超推薦離職救星⭐️目錄:(點擊快速抵達) 🧭 步驟一:AI 幫你規劃適合的職涯方向 💗 步驟二:用測驗找到價值觀對盤的公司 🔑 步驟三:讓轉職更有動力的指令+模板 文 / 職迷不霧 🧭 步驟一:AI 幫你規劃適合的職涯方向 90% 人不知道萬能 Felo AI 可以這樣用!上傳你的履歷表,輸入這個超強大的 Prompt 🔑:我想轉職,但不確定自己適合什麼方向,這是我的履歷表,請你幫我推薦3種適合我的職涯方向,並說明原因 送出後在回答底部點「心智圖」,選擇最右邊的「 AI 圖表」,他就馬上幫你生成「職涯轉職推薦方向」圖表,有簡約清新版 & 多彩華麗版,不滿意風格的話,你可以點 🔄 重新生成! 當然也能再轉換回心智圖,共有 6 款結構與樣式。目前在 Felo 上生成 AI 圖表和心智圖都還是免費的💗 而且不限次數,還可以下載!趕快印出來貼到牆上或放進計畫表裡吧📝 最重要的是, Felo 推薦給你的 3 個職涯方向,都會根據你過去的經驗和技能,列出適合轉職的具體原因,不敷衍的那種~比如,他可以從履歷表中發現,我對品牌形象、市場地位有足夠的理解,以及具備一定的領導能力與分析能力,所以他就推薦需要有這些核心職責的工作給我👍 點擊快速回目錄⤴ 💗 步驟二:用測驗找到價值觀對盤的公司 選定職涯方向後,再來搞清楚自己在意什麼🤔 。據研究,過去 X.Y 世代在工作中,最看重的條件是薪資,但現在時代大變! Z 世代看重職涯發展機會高於薪水!在與自已工作價值觀匹配的公司上班,才能有機會貢獻自我價值✨ 並且受到重視與肯定,近而獲得成就感 我很喜歡「你是什麼守護神獸」這個職業價值觀測驗,很輕鬆的在 5 分鐘內,一步步釐清自己真正在乎的工作價值觀,然後找到適合的夢幻公司😇 我測出來的結果是超可愛的「大象」神獸,他分析出我守護的工作價值 & 工作底線(很實在😂),以及我嚮往的公司文化,像是:「我喜歡團隊合作和透明溝通的工作氛圍,如果公司文化是相互尊重,又能受到主管的肯定,這會大幅提升我對工作的熱情……等等」。 我覺得很!準!而且下方「一起打拼的夥伴」,和我感情最好的同事真的都有上榜~水豚跟狐獴各一隻! 最下面還佛心附上,適合我上班的公司列表👏 可以挑產業喔~這個直接幫我避掉 50% 的雷坑了吧!有興趣的話直接點擊看公司介紹 or 看工作機會。也因為這個職業價值觀測驗,讓我意外發現到很多平常不知道的好公司,打破我以前大公司才是好公司的迷思,如果沒有要換工作的話,也很建議來這裡挖寶看看💎 點擊快速回目錄⤴ 🔑 步驟三:讓轉職更有動力的指令+模板 最後一步!不能只停留在想而已,我們要把轉職變成具體計劃💪 延續剛剛 Felo AI 的討論串,輸入這個 Prompt 🔑 請幫我規劃一個為期一個月的轉職計劃,包括技能補強、履歷準備、面試練習等,並用表格呈現每週任務。他就會自動安排好每週執行的小任務,內容都可以再自己做調整,最主要是有一個方向可以參考,這樣比較有安全感~ 很推薦搭配 Notion 模板來增加轉職的動力!可以搜尋「職涯發展計畫範本」,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計劃表模板,我自己是用這款 Job Application Tracker ,有一目了然的任務狀態追蹤 & 以周顯示的時程表,就把剛剛 Felo AI 生成的每週任務和職涯規劃圖放進去,就像《原子習慣》所說的:「讓目標顯而易見👀」,有助於提升執行力🏃  下方還有技能進度追蹤,和我很喜歡的反思與成長區塊,目的是要在努力的過程,審視自己的心態與心情,適時調整並且給予自己肯定與鼓勵💗 點擊快速回目錄⤴ 過去沒有 AI 的時候,轉換工作時都要花上不少的準備成本,而且過程冗長相當消耗能量,好多人最後索性放棄轉職了😭 好加在現在有了 AI ,只要使用以上這 3 步驟,就能更輕鬆的在短時間內順利換到好工作(灑花🌹),最後~記得~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每天只完成 1 %也是進步,好好享受努力的過程,未來你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祝你早日找到理想工作🫶 加油加油加油! 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原本我對工作很迷惘,後來因為好玩學 AI ,練就 AI 技能!!沒想到有天,我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職涯地圖...就這樣換到超讚😍薪水更高的新工作 現在每天上班都好開心!!如果你想換工作的話,可以試試看我用的 職涯規劃工具🧚~目前還不用錢,趕快用!! 作者:職迷不霧點我追蹤職迷不霧 IG ❤️❤️❤️ 延伸閱讀:【AI求職工具】4狠招用AI拿下高薪工作!規劃職涯、生成履歷照、撰寫履歷、練習面試都靠AI搞定!【AI聊天機器人】推薦選哪個?4大AI比較!馬上找到適合的AI助手:ChatGPT、Grok、Gemini、Deepseek【AI懶人包】看這篇就夠!2025推薦AI免費vs訂閱工具大全(持續更新)
0 0 26 0
換工作不後悔!3個超推薦離職救星:AI工具、測驗、GPT指令,勇敢離職,下一個真的會更好!
04
04/28 14:52
文組生3個月轉職半導體工程師、年薪翻倍!陽明交大為何免費幫上千人轉職?
想轉職成為半導體工程師需要多久?陽明交大給出新答案:3個月。勞動部與陽明交大攜手成立半導體短期人才培訓班,目前已成功協助上千人轉職,其中有3成是文組生。培訓班讓本科或非本科生成為產業即戰力,解決科技業缺工問題,同時也開啟更多職涯可能性。 文/蕭歆諺 圖/莊凱程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陽明交大半導體短期人才培訓班,培訓即戰力培訓班全程免費!招非本科生,擴大理工人才庫短短3個月,文組生也能上手!學習動機最關鍵培育第二專長,企業攬才、職涯跨域更容易 為解決科技業缺工問題,勞動部與陽明交大攜手成立半導體短期人才培訓班,幫助非本科生迅速掌握業界知識與技能,成功協助上千人轉職。而開班源起,竟來自業界人資一句當頭棒喝的提醒。 【勞動部X陽明交大】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網址:https://base.stem.lasercenter.nycu.edu.tw/ 陽明交大半導體短期人才培訓班,培訓即戰力 想成為半導體工程師需要付出多少時間與努力?四年學士或兩年碩士是一般人的想像,但陽明交通大學給出新答案:3個月。 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植物醫學系的吳同學原先是生技公司業務,因為早早看見該行業薪水與職涯發展的天花板,他選擇花3個月專心受半導體相關訓練,如今成為力積電的濕式製程工程師,年薪翻倍一舉突破百萬。 「這專班有點像夏令營,給大家一個重新選擇職涯的機會,」他口中的專班,源於勞動部與陽明交大攜手成立的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透過開班授課幫助待業中的學員掌握半導體實務知識,培訓本科或非本科生成為產業即戰力。 3年多來,基地已開辦32個培訓班,訓練1143名待業學員,幫助如吳同學一般的學員轉職進入高科技業,其中有三成是文組生,吸引台東民眾遠道而來上課。 吳同學從生技公司業務轉職為力積電工程師,年薪翻倍一舉突破百萬。(圖/蕭歆諺攝,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力積電】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cwxk0oo' amount='1'] 培訓班全程免費!招非本科生,擴大理工人才庫 培訓班成立,其實源自業界人資的一句提醒。 去年8月底,104人力銀行曾發布統計指出,2024年第二季半導體產業平均每月徵才2.6萬人,需才孔亟。隔一個月,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長林本堅更生動形容人才缺口「和能源一樣是填不滿的洞」,缺人成為業界有共識的難題。 負責籌設陽明交大半導體學院的副校長陳永富肩負育才使命,曾走訪多間公司想了解業界需求,沒想到卻在拜訪聯發科時被潑一身冷水。 「他告訴我辦這個學院沒有意義,」陳永富回憶,該名資深人資長分析,半導體學院的碩博士學位多半吸引理工生就讀,這群學生畢業後本來就會進高科技業,如今只是多一個管道為學歷鍍金。換言之,設立學院根本無法擴大理工人才庫。 這番話對陳永富如當頭棒喝,因此除續辦半導體學院培育研究型人才,他另闢蹊徑,期待培育佔比六成的非理工生加入半導體業,與勞動部一拍即合。 理念立意良善,化作實質行動的過程卻遭遇不少阻礙。 儘管培訓班全程免費,但新成立的班沒有名氣,民眾就算知道也擔心是詐騙。為此陽明交大除大力鋪設廣告,同時在每週一開線上說明會,由陳永富親上第一線介紹與釋疑。「小年夜我們照開不誤,」陳永富說,線上說明會已堅持辦了3年,目前已能穩定招生。 短短3個月,文組生也能上手!學習動機最關鍵 培訓班大致分為三軌,分別是半導體製程、半導體與光電實務、半導體與電子電路系統設計,以每月一班的頻次輪番開班,每班授課時數約240小時,耗時3個月。 扣除40小時的性平與就業輔導等勞動部基礎課程,剩下200小時約等同大學四門正規課程,邀請該校退休教師、博士生與博後等新秀教師與業界資深講師授課。 培訓班重視實務,除半導體製程技術、光電子學與電子電路系統設計等理論課外,同時安排學生實作與前往公司觀摩,希望降低學用落差。 然而訓練僅有短短3個月,零基礎的學生真的能消化複雜理工知識嗎?授課教師,前台積電資料工程師林志偉觀察,並未有學員因為課程太困難而棄修,搭配自學,不少人甚至有超越預期的好表現。 他指出,約七成學員沒有程式寫作經驗,經過40小時課程手把手教導,學員多半已具一定能力,一位文組生甚至在ChatGPT輔助下開發簡單遊戲。 「自學是關鍵,」他提到,比起傳授知識,他更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半導體業瞬息萬變,有心持續進修學習才能在業界待得久。 學員的確沒讓他失望,儘管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年齡從30多歲到50多歲不等,學歷遍佈學士到博士,但多數學員都有心進入高科技業,學習動機強烈,多半有不錯的學習效果。 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對培訓班的最終理想,是讓每個不滿意大學本科系的同學都有第二次探索跟修習新專長的機會。(莊凱程攝) 培育第二專長,企業攬才、職涯跨域更容易 學員陳郁賢對此十分有感。38歲的他畢業於嘉義大學外語系與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曾從事十多年的學術翻譯工作。為培育第二專長,他在去年報名培訓班,結業後在台星科擔任DPS工程師。 他表示教材的確為沒基礎的人設計,雖然難免會遇到難題或不懂之處,但老師對學生的問題有求必應,所學知識如半導體原理和廠務運作等,在工作中也十分實用。 力積電訓練發展部部經理林建良觀察,該班的確創造學校、企業與學員的三贏。如力積電搶人難搶贏台積電與聯發科等大廠,培訓班成為攬才管道之一,如今已有十多位學員先後加入力積電。 但他同時提醒,文組生經過培訓班訓練後通常只能擔任助理工程師,還需要兩、三年歷練才能擔任正式工程師。 回顧3年辦學過程,陳永富的最終理想其實是緩解升學壓力,讓每個不滿意大學本科系的同學都有第二次探索跟修習新專長的機會。 「很多原本大學沒考上陽明交大的同學來念書,同學跟家長都很開心,」他說,除該培訓班外,正力推其他學士後專班供學員繼續深造。 新學制的出現,為民眾的職涯發展提供更多可能。 (原文標題:3個月讓文組生變工程師、年薪翻倍!陽明交大為何免費幫上千人轉職半導體?) 推薦閱讀: 想進台積電、半導體產業,履歷怎麼寫?面試如何準備?要刷題嗎? 台灣半導體公司vs外商科技業薪水福利、文化、職涯比一比|附半導體、外商職缺 放棄矽谷400萬年薪 橘色涮涮屋二代姊弟如何讓「火鍋界LV」營收翻倍? 做長照能月收入10萬元?熱血年輕照服員的告白 前微軟人資:做3件事遠離裁員名單 [companylist_plugin title="看更多104【半導體相關】公司" companylist_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search/?keyword=%E5%8D%8A%E5%B0%8E%E9%AB%94%E8%A3%BD%E9%80%A0" amount="4"]
0 0 7 0
文組生3個月轉職半導體工程師、年薪翻倍!陽明交大為何免費幫上千人轉職?
05
Trulli Wu ・產品經理・04/28 14:31
Cluely:用AI搞定一切?這家新創公司想讓面試作弊變得更容易
最近科技圈出現了一家很有趣的新創公司,叫做Cluely。這家公司由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創立,他們開發了一款AI工具,號稱可以幫助使用者在面試中「作弊」。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作弊。 根據搜尋結果,Cluely 最近獲得了53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雖然他們的產品聽起來有點爭議,但似乎已經引起了不少投資人的興趣。 Cluely 到底在做什麼? 簡單來說,Cluely 正在開發一個AI工具,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各種情況下作弊,不只是面試,還包括其他方面。具體的功能細節還不是很清楚,但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工具可能會利用AI來產生答案、提供提示,甚至直接幫你完成任務。 為什麼這對產品經理很重要? 身為產品經理,我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打造更好的產品,解決使用者的問題。Cluely 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作弊」這件事。 道德爭議: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利用科技來作弊的行為?這對社會的公平性會造成什麼影響? 產品設計: 我們應該如何設計產品,才能防止使用者利用AI來作弊? 未來趨勢: AI 的發展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Cluely 的出現,無疑為我們帶來了一些重要的思考。 身為產品經理,我們需要密切關注這些新的科技趨勢,並思考如何利用它們來創造更好的產品,同時也要注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https://cluely.com/
0 0 81 0
Cluely:用AI搞定一切?這家新創公司想讓面試作弊變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