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4獵才顧問行銷企劃部
全球供應鏈重組與AI應用擴張,推升半導體徵才需求快速攀升,工程、製造、研發等職缺持續擴大缺口。《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揭示四大人才警訊,解析中小企業如何在人才市場競爭中突圍:包括技術職供需失衡、跨域整合人才興起、雇主品牌吸引力不足,以及穩定任職與職能適配的重要性。本文提供半導體招募趨勢與策略建議,協助企業提升招募成功率、強化職缺吸引力與留才力。
本文導覽:(可點選文字跳至指定章節)
警訊一:技術職缺口嚴重,操作/技術/維修工作機會平均僅 0.2 人應徵,人才嚴重告急
警訊二:垂直整合+AI驅動下,企業急需能橫跨研發、製造、應用場景的複合型人才
警訊三:雇主品牌力成勝負分水嶺,缺乏策略恐錯失高潛力人才
警訊四:穩定勝於補足,忽視性格與職能適配風險升高
👇點擊搶先預約下載《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
搶先預約下載《 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
隨著全球政治局勢變化與AI應用快速擴張,台灣的半導體技術研發與製造人力需求全面上升,根據104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聯手發布的《2025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指出,「操作/維修/技術類」職缺的供需比僅有 0.2,也就是說每開出 1 個工作機會,平均僅有不到 0.2 名求職者應徵,為近兩年來最低,亦是企業最難補位的人才缺口之一。
而除了技術職荒之外,半導體業還有哪些結構性問題正在悄悄發生?哪些人力資源指標已亮起紅燈?企業該如何應對人才競爭戰?
延生閱讀:《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完整版,免費下載!4大關鍵發現,揭露科技業最新人才戰局
本篇文章將搶先揭露《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的四大關鍵警訊:
半導體三大職類供需失衡:「操作/技術/維修」類缺口嚴重
垂直整合+AI驅動下,企業急需能橫跨研發、製造、應用場景的複合型人才
雇主品牌成勝負分水嶺,缺乏策略將錯失高潛力人才與市場能見度
穩定勝於補足,忽視性格與職能適配,將陷入高流動、高成本的人才惡性循環
警訊一:技術職缺口嚴重,操作/技術/維修工作機會平均僅 0.2 人應徵,人才嚴重告急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5年5月數據,半導體產業「操作/技術/維修類」平均每個職缺僅 0.2 名求職者應徵,創兩年新低,為所有職類中人力最吃緊、長期維持低位,顯示企業對此類人才高度依賴卻難以補足。
圖一、生產製造相關、研發相關、操作技術相關等植物供需比趨勢
造成缺口的主因包括製程複雜、設備操作與維護門檻高,加上自動化技術導入加速、少子化影響年輕人投入意願,皆使技術人力供給更加吃緊。
從趨勢來看「生產製造/品管/環衛類」職缺雖多,但平均每個職缺的應徵人數已從高點滑落至不到 0.4 人,僅有「研發相關類」則持穩在0.45-0.55之間。相較之下操作職類缺口最明顯,企業若不即早投入訓練與培育將面臨營運風險。
💡延伸閱讀:若你也關心科技業其他領域的人才趨勢與薪資排名,可參考👉 《2025科技業人才報告書》完整分析6大產業招募困境與高薪職缺
警訊二:垂直整合+AI驅動下,企業急需能橫跨研發、製造、應用場景的複合型人才
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供應鏈區域化加劇,以及近期美中關稅戰與貿易限制升溫的背景下,全球半導體企業加速推進多元化的生產與研發據點佈局,以分散風險並因應出口管制等國際不確定性。使得具備國際移動力與跨文化適應力的技術與管理人才需求大幅攀升。
另一方面,隨著製程微縮逼近物理極限,晶圓代工業者紛紛跨足先進封裝,促使「異質整合」與「垂直整合」成為新主流。製造、封裝、測試等部門界線日益模糊,企業更重視具備跨部門協作能力與系統整合視野的人才。AI應用的普及進一步推動晶片設計從「技術驅動」邁向「場景導向」、「應用驅動」,組織內部也需建立更靈活的研發架構與跨域協作文化。
在這樣的轉型趨勢下,企業對具備策略視野與技術整合力的中高階主管職愈加重視。根據報告,半導體業十大高薪主管職中,包含硬體研發、經營管理、行銷與海外業務等年薪皆突破百萬門檻,顯示「跨域經驗 × 領導力」已成為薪酬競爭核心。特別是能兼具跨技術領域專業與跨語言溝通能力,並能領導跨國團隊的高階工程專才,已成為企業爭相延攬的戰略人才。
圖二、半導體業十大高薪主管職務
警訊三:雇主品牌力成勝負分水嶺,缺乏策略恐錯失高潛力人才
在技術職缺持續擴大的同時,企業與求職者之間的認知落差常常也跟著擴大。報告指出,許多半導體企業雖具備優渥薪資、完善的訓練資源與國際發展機會,卻因雇主品牌傳遞不清、價值主張不具差異性,難以在求職者心中建立吸引力,導致履歷轉換率偏低。
對高潛力人才與青年工程師而言,除了薪資之外,更在意企業文化是否透明開放、主管是否具備支持與引導能力,以及職涯發展是否具備彈性與成長性。然而,許多半導體企業在傳統製造文化與科技研發文化交錯下,仍普遍存在上下關係僵化、缺乏導師制度、溝通風格不符新世代期待等問題,導致新人半年內跳槽或出現安靜離職等現象。
為了在國際大廠的薪資優勢中突圍,中小型半導體企業應從文化與制度著手,透過導入導師制度、職涯雙軌機制等方式,提升參與感與發展明確性,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職場體驗。同時優化職缺描述內容,具體傳達職涯挑戰與成就感,並避免過度制式化的任用條件,改以「技術挑戰 × 學習成長 × 生活彈性」為核心,貼近新世代對職涯的想像與期待。
企業若仍停留在傳統招募流程與被動等人的階段將難以脫穎而出。104建議企業可透過雇主品牌診斷、招募文案優化、精準獵才招募的應用,明確傳遞一致且具差異化的人才價值主張(EVP),讓人才真正看見企業的文化、制度與成長舞台,進而提升吸引力與留任力,讓招募成為品牌競爭力的延伸,而非流動風險的來源。
💡延伸閱讀:想提升雇主品牌吸引力、用有限預算找到對的人?👉 預算緊縮也能打造吸睛職缺!5 招教你經營雇主品牌、提升履歷轉換率
警訊四:穩定勝於補足,忽視性格與職能適配風險升高
當招募壓力高漲,企業常專注於「招得到人」,卻忽略了「選對人」的重要性。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因技術密度高、節奏快、跨部門協作緊密,若僅依賴學經歷或技術門檻篩選,而忽略人格特質與職能適配,往往導致試用期離職、適應不良或表現不穩。
根據104職能資料庫分析,能長期穩定任職的半導體工程人才,普遍具備溝通協調、主動積極、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誠信正直與認真負責等六大關鍵職能。這些特質不易從履歷辨識,卻是影響人才能否融入團隊、持續貢獻的關鍵條件。
企業若能在招募初期導入性格測評與職能評鑑工具,搭配組織文化與工作要求進行匹配,不僅能提升選才準確度,也能降低流動率與訓練損耗。穩定任職的關鍵,從來不只是補上缺口,更是從源頭選對人、養對人,讓每一筆招募成本都發揮長期價值。
從警訊到行動,用人決策不能再等
以上數據與分析,正是企業應重新檢視用才策略的關鍵契機。想知道更多半導體業用人趨勢?想知道更多半導體薪資數據?歡迎點擊下方按鈕:
📄 立即預約下載完整《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搶先掌握趨勢風險與關鍵對策
留單搶先取得完整報告《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贏在人才戰略起跑點,將在7/28正式上線第一手取得!
搶先預約下載《2025半導體人才報告書》
【2025 半導體人才報告書】2025年3月,104發表《科技業人才報告書》,書中的科技業範疇包括軟體與網路、電信通訊、電腦與消費性電子製造、光電與光學、電子零組件以及半導體等六大產業。為深入剖析半導體人才市場現況,104資訊科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攜手合作,共同發表《半導體人才報告書》。本報告整合兩大機構的專業優勢,工研院提供對產業趨勢的宏觀視角與深度分析,104則運用其龐大職場數據資源,進行職缺供需、薪資水準、職能樣貌、熱門科系與技能等面向的實證分析。
0 0 16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