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以跟同事打成一片,工作也算穩定交付,但就是和主管關係卡卡的。明明自己事情都有做完,卻好像都得不到一句肯定,然後一有事情就會被點名檢討,晉升也輪不到。這時候都會以為是主管很難搞,但有沒有可能換個思維,讓這段關係變得不一樣?
【只關注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注意主管及團隊的需求】
對於向上管理來說,某個層度是建立在你能幫助主管及團隊多少,了解主管的需求和期望是向上管理的基礎。所以僅僅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明白上司的目標和壓力,並主動協助主管,當我們能在關鍵時候出手幫主管一把,其實就有建立起好的開始。
觀察主管的壓力點主動出手,不只是完成工作,也幫他一起解決問題
【#重要或緊急的事情,大多是有想到才回報,非立即回報】
對於一般工作來說,階段性回報或許不是很關鍵,但對於那些主管交辦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通常主管也有向上進度回報的壓力,若每次都讓主管燒屁股後來追你回報,也很難給主管留下好印象。
主動且定期和主管溝通非常重要。定期或幾個小時匯報工作進度,不僅讓主管對你的工作內容放心,還能及時獲得反饋修正,避免完成後走錯方向拖延時間,是比較好的方法。
對於重要或緊急的事情,「過程中就保持同步」,即使還沒做完,也能讓主管心裡有底。
【過度質疑上司的命令或不尊重其決策】
在職場工作時,有時會收到主管一些無法理解的決策,這時下屬基於職責提出諫言是對的,難就難在調整分寸,若當下過度強硬反抗,就算最後結果是你對了,也容易被主管記恨,如果幸運成功了,更會是有理說不清,並沒有正向的幫助。
向上管理需要建立在信任主管和尊重的基礎上。所以除了展現自己的能力,還要尊重上司的決策和領導風格,讓主管知道你有事先發現並提出就好。
【提出問題時沒有具體建議,只會讓上司感到被挑戰】
這也應該是我過往最常犯的錯,很多主管不是不能接受意見,而是不喜歡被「打臉」。如果我們只說「這樣不對、這樣不好」,卻說不出其他改善方案,對主管來說就像是在挑戰他的判斷,變成主管眼裡那個很難搞的員工。
後來我理解主管也有思考或執行面卡關的時候,需要我們適時提供建議與看法,同時也需要來自下屬的支持。當提出意見時有理有據,並考慮主管的立場和感受。在能夠降低風險的情況下,主管會願意接受的。
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但要帶著善意與改善方向,這樣才能從「問題製造者」,變成「價值貢獻者」。
【過於謙虛或自我懷疑,讓上司對你的能力產生疑慮】
「我可以盡力試試」、「這次能完成是運氣好」,很多人在職場中會過於謙虛,甚至出現冒牌者症候群,雖然最後結果是能夠順利完成,但這樣的思維也可能會影響到主管,擔心是否真的是運氣好才完成。
肯定自己的價值非常重要。面臨挑戰和壓力時,就算你心裡沒把握,也要有信心地說:「我會盡全力處理好,有問題我會馬上回報。」這比一句「試試看」來得可靠。
【面對變化時固執己見,無法適應新情況】
很多人會覺得主管決策老是變來變去無法捉摸,有時是因為還不夠了解主管,有則是因為外部環境變化太快,但我們也需要思考,為何主管會在某些時間點會有不同做法,找出背後的思考原則在,也能幫助自己更了解主管的思維
靈活應變和調整能力是向上管理的重要部分,如果你的見解已經可以到主管身邊,你就有更多機會去提醒他漏掉的部分,並且開始用主管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停止學習和自我提升,無法應對新的挑戰和需求】
剛出社會工作時,大家都是很有學習衝勁的,但有些人工作幾年後,就開始習慣於舒適圈,碰到新的挑戰就說「我不會」、「這不是我的事」。但學習不只是為了升遷、隨著職場環境不斷變化,公司的需求和期望也在提升,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才不會被侷限在原地,也有更多的選擇權。
有人說「懂得巴結長官向上管理,工作就會比較輕鬆」,但事實上是讓自己有更多的掌握感,當你知道主管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該如何應對,就不會老是被情緒綁架,或者是被突發事件打亂節奏。
從「跟主管對立」+「自掃門前雪」變成「幫主管突破困難+幫團隊加分」,你的位置也會因此更穩、更有發揮空間。
0 0 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