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學習營】領3百券現折/送百元LINE點數→ 了解更多

104學習精靈

一零四線上嚴選

小編

2022/11/08

【看見問題根源】建立邏輯思維成為解決問題高手

各位一定小編一樣,每天在工作過程中,必須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它。
可是各位是否發現有某些問題,在某特定情境下,會一再出現;這時候各位是否有想過,過去我們解決的可能只是問題當下的現象,而非問題本身,也就是問題的根源,所以一直僅是治標不治本。
今天我們推薦的課程,將從邏輯思維建立、思考工具運用,讓我們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從今日的課程中,我們將會獲得: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的建立、了解如何理解問題與分析問題、如何探索出問題關鍵原因、如何運用思考工具,快速擬定因應對策、以及如何帶出超強的決策團隊,並且讓團隊的想法被肯定、加分。
課程開始就會引導我們辨識問題、了解甚麼是問題;能夠辨識問題之後,才能夠進一步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的根本,並且獲得解決問題需要哪些能力、條件。而要做好上述的步驟,老師分享應該從思維習慣開始,用左右腦不同的邏輯思維方式,才能讓自己對於問題的分析更深、也更廣。接下來,朗師就會開始進入解決問題的部分,共有四大流程,可以讓問題迎面而解。而問題的發生或處理,可能必須協作,因此老師傳授三段式架構來陳述問題,讓團隊理解;之後可以評估問題處理的重要性與順序。而老師也傳授三個問題探索工具,以便後續我們透過四大流程,訂出解決問題的決策。
希望這門課程能讓各位有方法的建立邏輯思維、看出問題本質、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
推薦課程網址:
祝您 工作順利、學習愉快
小編陪您每日學習成長1%
0 0 771 0

0/1000

你可能會想看
01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剛剛
【主管在意的7件事,但他可能沒讓你知道】
有些人可以跟同事打成一片,工作也算穩定交付,但就是和主管關係卡卡的。明明自己事情都有做完,卻好像都得不到一句肯定,然後一有事情就會被點名檢討,晉升也輪不到。這時候都會以為是主管很難搞,但有沒有可能換個思維,讓這段關係變得不一樣? 【只關注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注意主管及團隊的需求】 對於向上管理來說,某個層度是建立在你能幫助主管及團隊多少,了解主管的需求和期望是向上管理的基礎。所以僅僅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還要明白上司的目標和壓力,並主動協助主管,當我們能在關鍵時候出手幫主管一把,其實就有建立起好的開始。 觀察主管的壓力點主動出手,不只是完成工作,也幫他一起解決問題 【#重要或緊急的事情,大多是有想到才回報,非立即回報】 對於一般工作來說,階段性回報或許不是很關鍵,但對於那些主管交辦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通常主管也有向上進度回報的壓力,若每次都讓主管燒屁股後來追你回報,也很難給主管留下好印象。 主動且定期和主管溝通非常重要。定期或幾個小時匯報工作進度,不僅讓主管對你的工作內容放心,還能及時獲得反饋修正,避免完成後走錯方向拖延時間,是比較好的方法。 對於重要或緊急的事情,「過程中就保持同步」,即使還沒做完,也能讓主管心裡有底。 【過度質疑上司的命令或不尊重其決策】 在職場工作時,有時會收到主管一些無法理解的決策,這時下屬基於職責提出諫言是對的,難就難在調整分寸,若當下過度強硬反抗,就算最後結果是你對了,也容易被主管記恨,如果幸運成功了,更會是有理說不清,並沒有正向的幫助。 向上管理需要建立在信任主管和尊重的基礎上。所以除了展現自己的能力,還要尊重上司的決策和領導風格,讓主管知道你有事先發現並提出就好。 【提出問題時沒有具體建議,只會讓上司感到被挑戰】 這也應該是我過往最常犯的錯,很多主管不是不能接受意見,而是不喜歡被「打臉」。如果我們只說「這樣不對、這樣不好」,卻說不出其他改善方案,對主管來說就像是在挑戰他的判斷,變成主管眼裡那個很難搞的員工。 後來我理解主管也有思考或執行面卡關的時候,需要我們適時提供建議與看法,同時也需要來自下屬的支持。當提出意見時有理有據,並考慮主管的立場和感受。在能夠降低風險的情況下,主管會願意接受的。 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但要帶著善意與改善方向,這樣才能從「問題製造者」,變成「價值貢獻者」。 【過於謙虛或自我懷疑,讓上司對你的能力產生疑慮】 「我可以盡力試試」、「這次能完成是運氣好」,很多人在職場中會過於謙虛,甚至出現冒牌者症候群,雖然最後結果是能夠順利完成,但這樣的思維也可能會影響到主管,擔心是否真的是運氣好才完成。 肯定自己的價值非常重要。面臨挑戰和壓力時,就算你心裡沒把握,也要有信心地說:「我會盡全力處理好,有問題我會馬上回報。」這比一句「試試看」來得可靠。 【面對變化時固執己見,無法適應新情況】 很多人會覺得主管決策老是變來變去無法捉摸,有時是因為還不夠了解主管,有則是因為外部環境變化太快,但我們也需要思考,為何主管會在某些時間點會有不同做法,找出背後的思考原則在,也能幫助自己更了解主管的思維 靈活應變和調整能力是向上管理的重要部分,如果你的見解已經可以到主管身邊,你就有更多機會去提醒他漏掉的部分,並且開始用主管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停止學習和自我提升,無法應對新的挑戰和需求】 剛出社會工作時,大家都是很有學習衝勁的,但有些人工作幾年後,就開始習慣於舒適圈,碰到新的挑戰就說「我不會」、「這不是我的事」。但學習不只是為了升遷、隨著職場環境不斷變化,公司的需求和期望也在提升,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才不會被侷限在原地,也有更多的選擇權。 有人說「懂得巴結長官向上管理,工作就會比較輕鬆」,但事實上是讓自己有更多的掌握感,當你知道主管要什麼,也知道自己該如何應對,就不會老是被情緒綁架,或者是被突發事件打亂節奏。 從「跟主管對立」+「自掃門前雪」變成「幫主管突破困難+幫團隊加分」,你的位置也會因此更穩、更有發揮空間。
0 0 22 0
【主管在意的7件事,但他可能沒讓你知道】
03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生產處 經理|104Giver職涯引導師 第003202310007號・05/19 12:38
【你話沒說錯,但就是讓人感覺不好,別被這些問題影響】
週六我受對方家長的邀請,協助同學進行模擬面試,同學很認真,每個考題都有準備內容,但面試時有些題目,眼神直視回覆很完整,有些就會顯得怪怪的。 這時家長也會來提醒一些回覆重點,但同學會認為「有阿~我都有照著內容講啊,哪裡有問題」,只是在同學低頭低聲念的同時,感覺就像是在默背課文,很難去相信描述的真實性。 🔔 麥拉賓法則-3V法則 1. Visual(視覺資訊):表情、儀態、眼神佔55% 2. Vocal (聽覺訊息) :聲音大小、語調佔38% 3. Verbal(語言訊息) :說明內容、含意佔7% 剛出社會時,因為我的臉長的比較兇,再講上講話不笑語氣平淡,絕大多數不講話時,別人都以為我在生氣,所以對於交辦任務,那怕都已回覆「好的,我會如期完成」,主管跟同事也會認為我有93%的不爽,也讓我吃了不少悶虧。 等到一段時間主管跟我比較熟後,才了解到是因為我表達方式的關係,但對於接觸次數少的夥伴還是容易造成誤會,所以我開始練習帶著微笑,也練習讓講話語氣有所起伏,都是為了要降低93%的影響。 【#被誤會不是因為內容不對,而是情緒訊號混亂】 心理學上有提到「情緒一致性」。當我們說的話、語氣、臉部表情不一致時,對方會更傾向相信你的表情與語氣,而不是內容本身。 就像我在會議中表達意見,說的雖然清楚有邏輯,但表情緊繃沒笑容,就容易導致別人會覺得我「態度不太好」、或是「其實很不爽,只是在忍耐」。 這也是有些人會說:「你可以不要這樣子講話嗎?」其實不是在批評我的內容,而是在說:「你的語氣和臉,看起來並不是想好好說話。」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卻無法察覺】 雖然我們會自認為控制得很好,但有時候當我們專注在說明內容時,情緒可能就會藏在語氣細節裡,也藏在我們說話的節奏、眼神是否有交流、甚至是皺不皺眉頭,所以需要跳出來從旁觀者角度去看自己。 1. #實際聽看看自己講話的聲音及語氣。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錄一段自己平常電話的回覆內容(例如電話討論等),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講話語氣或回覆習慣,可能比自己想像的更冷淡或快節奏 2. #對著鏡子唸一段5分鐘的自我介紹。 可以用鏡子或是找身旁的朋友當作練習,透過唸一段自我介紹,來確認自己的臉部表情是否會過度緊繃,是否有臉帶笑容,也可以做為自我覺察調整。 3. #發覺情緒上來時,先建立一些確認點 當開始覺得自己情緒有煩躁時,試著先提出「我語氣如果太直接,你可以提醒我」,「如果有講太快或不完整,也可以讓我知道」透過這些方式做為緩衝,讓對方或自己有時間降低情緒反應,重點是讓對方知道,我們是站在進行溝通的角度去發言。 【#能力很重要,溫度感更容易建立信任】 一個能力強、但表情兇惡、語氣總是冷冷的人,會讓人不由得想要遠離;而一個語氣溫和、笑容真誠的人,就算兩人是說出一樣的建議,後著也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不只是「說對話」,而是要「讓人想聽你說話」。 在習慣說話之前放鬆一下表情,帶個笑臉,語速慢個半拍,我也逐漸感受到身旁的人不會這樣畏懼我,跟主管與同事間的關係也變得好很多。 因為在這個社會中, ~知道用威嚇跟道理去說服的人很多~ ~懂得用溫暖跟理解去說明的人不多~
0 0 120 0
【你話沒說錯,但就是讓人感覺不好,別被這些問題影響】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