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104人力銀行 / 全球風尚股份有限公司 / 【優於勞基法工時】商業設施開發營運及諮詢專員 KN007 / 符合度分析
【優於勞基法工時】商業設施開發營運及諮詢專員 KN007 全球風尚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應徵
符合度
?
履歷符合度: 履歷:
登入計算
適合度
?
性格適合度: 性格:
登入計算

學歷

未具備

專科

經歷

未具備
有已符合的經歷忘了填寫嗎?記得定期 更新履歷

學習推薦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吳振興 Jeff 知識長

管理主管

09/21 23:11

【你的自律是花在配合別人,還是用來成就自己】
兩周前我寫了一篇【下班後還要去思考工作?是效率改善還是奴性太重?】,收到了很多夥伴的回饋及討論,在回覆每位夥伴的留言時,也讓我想到自己遇到的一個問題。
你是否有遇到這樣的狀況,當上司交代重要任務、同事期待你的協助、甚至朋友需要幫忙時,明明身心俱疲也會逼自己要完成,可是一旦輪到是自己設定的計劃,像是鍛鍊體能、學習新技能,或是建立嗜好,卻常常提不起動力,然後撐不久就放棄。這背後其實藏著心理層面的關鍵。
【他律vs.自律:兩者到底差別在哪?】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1. 外在動機:為了能夠達成別人要求、避免讓自己被批評、或是想要得到獎勵才去逼自己去行動。
2. 內在動機:因為自己是真的想要,覺得有價值、有意義,才去堅持,那怕這些在別人眼中並不是這麼重要。
很多人之所以能為別人拼命,卻對自己鬆懈,原因在於「外在壓力比內在動力強大」。當壓力來自身旁其他的人,大多會帶著急迫性與責任感,所以壓力是大的,但若只是自己設定的一個目標,卻少了關鍵的內在動力以及即時監督,很容易就會被其他事物拖延或選擇放棄。
【不要讓你的自律只用在別人身上】
有一位主管為了完成公司交辦的專案,可以連續加班兩個禮拜,每天只睡6個小時。可是當他想為了自己培養英文閱讀能力,計劃每天早上提早起床讀 30 分鐘英文文章,卻只撐了三天就因為太累就放棄,但因為不是第一次放棄,也就見怪不怪。
但有天他突然意識到:「既然我能夠為專案努力,那為什麼不能為自己堅持?」這個念頭強化自己的內在動機,並且思考出更適合自己的方法。把英文學習融入工作中,例如強迫自己用英文進行工作記錄,又或者通勤時用耳機聽英文演講。漸漸地發現自己其實做得到,也延續了這個習慣。
認為自己不夠自律嗎? 回想一下自己過往有沒有用心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自律的能量本來就存在著,只是絕大多數都優先被借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如何把自律的能力,轉回來用在自己的目標?】
面對沒有了主管或外界的要求及壓力,要做到這點不是都是靠硬逼自己,而是要循序漸進。可以分三個步驟:
1. 把心中的夢想轉成「責任」
我們能夠為別人自律,大多數是因為覺得有責任。若能把夢想視為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能夠進而把那股力量轉過來。
例如不是單純的「想變瘦」,而是「我要對健康的身體負責」。
2. 學習拆解成小成功,增加成就感
個人的自律並沒有時間及結果壓力,所以很容易放棄,但也不表示就要跟工作一樣就要全程衝刺,反而是要看自己的狀況一步一步堆疊小成果。
像是想變瘦不需要一開始就斷食,然後去健身房天天狂練,而是規劃飲食熱量控制+定期運動。因為初期將目標訂太嚴苛,反而提高放棄的可能性。
3. 設計外在提醒,轉化成正向推力
就算是自己的目標,透過外界的監督也能創造「責任壓力」。
找朋友一起鍛鍊、用APP進行記錄,在社群分享進度、或設定公開承諾。這樣能讓自己更清楚看到自己的改變及進步。
【從「為了別人」到「為了自己」】
當一個人開始把自律的能量,用在達成自己的夢想上,會產生心理上的轉變,因為不再覺得自律是種壓力,而是種自我投資。而且不再只是「滿足別人」的工具,而是「實現自己未來」的主人。
雖然無法因為這樣就降低了過程中的困難及痛苦,但可以慢慢建立自我價值感,因為每一步堅持都在累積屬於自己的成果。
●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既然我能為別人做到,代表我就是有本事,那何不把這份本事轉為自己?
●自律不是受苦受難的苦行僧,而是成熟愛自己的方式:當懂得為自己的夢想堅持,會能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
●用小成功堆疊大目標:不必急著短期就要完成,持續享受累積的過程,信心指數也會越來越強。
【下班後還要去思考工作?是自律還是奴性太重】
很多人習慣把自律用在別人身上,卻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其實是為了自己。當我們開始把自律的力量,用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只是讓生活更有方向,也能讓自己更有底氣,因為那是屬於自己的人生成績單。
看更多
0 0 99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20 07:13

在台灣創業,牽涉到金融的商業模式千萬別亂碰!
最近有老闆問我:「我想做跟金融有關的商業模式,可以嗎?」
我的回答很簡單:不要碰。
為什麼?因為只要牽涉到金融,背後就是一連串高牆及黑洞:
1.KYC(了解你的客戶):層層審查、資料蒐集,耗時又耗力。
2.金管會:法規緊箍咒,任何一個小漏洞都可能被放大檢視。
3.銀行:開戶困難、作法保守、資金流動易受限,稍有不慎就被「解約關門」。
這不是空談,我自己就經歷過。
十多年前我曾經營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中一個大客戶是雅虎的無名小站。結果我們合作的網路刷卡收單銀行,竟然認定「無名小站」這種知名公司是高風險客戶,直接把我們所有旗下客戶約1000家應撥的網路刷卡貨款一次凍結快一個月!
臨時找不到第二家收單銀行配合,整個刷卡收單鏈斷裂開天窗,最後只好收掉,直接賠了快五千萬。
給創業老闆的提醒:
要做金融,請準備好「打不完的合規仗」。要快速成長,還是先選擇更友善的商業模式,讓事業穩穩走下去。
看更多
0 0 34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9 12:21

「90天經營挑戰:企業主免費輔導顧問紀錄片合作提案」
一、緣起
我是一位專業的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成立25年,擁有3萬家企業客戶,長期協助創業家與企業主解決經營難題,聚焦於業績成長、組織管理與流程優化。
為了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輔導過程與企業成長案例,我規劃一系列【企業輔導紀實影音】,以故事化方式呈現創業家/企業主的挑戰與轉型。
二、合作方式
- 免費輔導 3個月
由我親自提供顧問輔導服務,針對公司營運痛點進行診斷與解方規劃。
- 影音紀錄
合作對象需同意出鏡,將部分輔導過程、實際改善案例,以專業紀錄片形式拍攝並公開發佈。
- 宣傳效益
影片將於多平台(YouTube、FB、LinkedIn、Tiktok、官網)發佈,提升企業品牌曝光度,同時展現專業輔導成果。
三、合作對象
-創業初期或營運中遇到瓶頸的 創業家/企業主
-願意真實分享經營挑戰,並勇於嘗試改善行動的企業
四、合作價值
-企業主收穫:3 個月(21小時 價值105000元)免費一對一顧問輔導,實際進行輔導改善企業瓶頸及營運績效。
-品牌效益:透過輔導過程拍攝影音曝光,企業品牌故事與轉型歷程被更多人看見。
-顧問價值:展現輔導專業,形成「真實案例+背書」的長效行銷素材。
五、合作條件
- 企業主需全程參與輔導並願意配合拍攝(本公司經評估)並同意公開放置於社群媒體
- 輔導內容將保留專業與隱私,影片僅挑選合適案例與成果片段公開。
- 雙方確認合作後,簽訂簡易合作備忘錄,以保障雙方權益。
六、合作資格
- 企業所在地:臺中以北
- 企業主年齡為49歲以下
- 資格條件:已成立公司合法行業之企業主
- 願意分享經營故事,並配合拍攝與公開發佈
聯絡表單
歡迎符合資格企業家請填寫以下資訊,加入顧問輔導影音合作案:(合適者將主動邀請面談)
看更多
0 0 19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9 12:21

別再被「割韭菜老師」騙了!教你一招看穿顧問與老師到底行不行!
最近有很多賣課程的老師因售後服務在網路上被學生公審,很多老闆問我:「怎麼分辨一個顧問或老師,到底是真有料,還是專門來割韭菜的?」
其實,我自己25年來有上過應該超過上百位的老師及顧問, 學費超過千萬, 判斷的方法很簡單,不需要什麼玄學,也不用聽一大堆包裝的漂亮話。只要觀察一件事:老師主要賣的商品是什麼?
1. 如果商品「只有課程」,小心!
現在網路上隨便滑一下,就會出現一堆「財富密碼課」、「被動收入班」、「高效能成功術」。這些老師的商品,通常就只有一件:賣課程。
沒有公司、沒有實業、沒有產品,唯一能賣的就是「知識」本身。
這種模式最大問題是什麼?—他必須不斷製造焦慮、放大夢想,才能吸引你掏錢。這就是典型的「低付出、高收入」遊戲。
你想想看,世界上有哪一家真正市值破兆的公司,是靠「低付出高獲益」起家的?
答案:沒有。
2. 真正有料的老師或顧問,通常是「實業家出身」
一個值得學習的顧問或老師,他一定有「打過仗」的經驗。
什麼意思?就是他不是單靠講理論,而是自己曾經做過生意、經營過公司、帶過團隊、開創過市場。
這種人分享的課程,不會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血淚教訓累積出來的實戰經驗。
你學到的不只是技巧,而是一整套「真實世界能用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大企業老闆、創業家,明明不缺錢,還願意花重金請顧問—因為那是一種直接省下試錯時間的投資。
3. 割韭菜老師的「四大特徵」
為了讓你更快判斷,我整理出四個「割韭菜老師」的明顯特徵:
1.口號喊得比內容多:整天說「90天業績翻倍」、「躺賺」、「財富自由」,卻拿不出自己做過的案例。
2.收入來源只有學員學費:沒有其他產業背景、沒有實際經營成果。
3.強調輕鬆賺錢:告訴你只要上完課,立刻能月入百萬。
4.不斷複製割下一批又一批:今天賣課程,明天賣社群,後天賣認證,永遠沒有盡頭。
看到這四點,你心裡評估就要亮紅燈了。
實業家的啟示:看NVIDIA CEO黃仁勳
如果你有關注NVIDIA的崛起,就會明白什麼叫做「真實的成功模式」。
黃仁勳從1993年創辦NVIDIA到今天,整整超過30年,他經歷了多少技術挑戰、 失敗瀕臨倒閉、產業更迭?
這三十年不是靠「低付出高收入」撐過來的,而是無數次研發、無數次市場試煉,才讓公司市值突破兆美元。
他成功的邏輯很簡單:
1.投入長期且巨大的努力
2.承受失敗的風險
3.把價值帶給市場
這才是真正值得學習的「老師」—不是只會在台上喊口號,而是能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你:真正的成功從來沒有捷徑。
那麼,如何選擇顧問與老師?
我的建議有三點:
第一,看履歷,而不是看包裝。先Google 他過去做過什麼?有沒有真實案例?有沒有授課影片? 能不能拿出成果數字?
第二,看收入來源,而不是看廣告。他的收入是來自「教學」還是「產業」?如果一個老師的主要收入只有「學費」,你要思考他為什麼沒辦法靠事業賺錢。
第三,看價值,而不是看承諾。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不會承諾你三個月翻倍,而是能讓你多一種思維方式、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最後的提醒
學習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選對人學習。
錯誤的老師,會讓你浪費金錢和時間;正確的老師,能幫你省下十年冤枉路。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有人打著「快速致富」、「零成本翻倍」的廣告時,先冷靜下來,
問自己一句話:
「他除了課程,還有沒有真實的事業?」
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這位老師十之八九就是在「割韭菜」。
別再被甜言蜜語矇騙了!真正有價值的老師,不是讓你走捷徑的人,而是陪你踏實前進的人。學習應該是讓你變強,而不是讓別人變有錢。
看更多
0 0 31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8 10:14

【老闆如何突破事業瓶頸?】從卡關到翻轉的五大思維,讓企業再啟成長飛輪
為什麼老闆經營會卡關?
在我的顧問經驗裡,幾乎所有企業主在經營到某個階段,都會遇到「上不去、下不來」的狀態。
營收長期卡在某個區間,好像怎麼努力都突破不了。
團隊人數增加,卻發現效率下降、內耗增加。
行銷預算不斷投入,但市場聲量始終不夠。
老闆自己最忙,卻覺得越來越孤單。
其實,這些現象不是「你做錯了」,而是代表你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的門檻。瓶頸不是失敗,而是提醒你「該升級了」。
以下我將以五個面向,結合顧問客戶的真實案例,帶你看見突破之道。
一、營收停滯:價值主張過時了嗎?
許多老闆一看到業績停滯,就以為是「廣告不夠」、「業務不給力」。但更深層的原因,往往是市場需求變了,你的產品卻沒跟著變。
我有一位顧問客戶,是一位餐廳老闆,餐廳已經開了十多年,過去主打家庭聚餐,生意一直很穩定。但近兩年,他發現營收開始下滑,外送平台興起、年輕族群習慣變了,卻很少進店用餐。
原本他想辦折扣活動、增加廣告預算,但我建議他先重新調查顧客習慣。我們發現:現代年輕人追求「快速」、「特色」、「社群打卡價值」。
於是我們協助他做了三件事:
調整菜單,增加單人快速套餐與外帶餐盒。
打造「限定主題餐點」+「網美拍照角落」,增加社群曝光。
與外送平台合作,推出品牌專屬活動。
結果短短三個月,餐廳外帶與外送業績翻倍,甚至吸引年輕族群進店打卡,營收重新回到成長軌道。
啟示: 當餐廳業績卡住,不是食材不好,而是顧客的需求與生活型態已經改變。
二、老闆太忙:公司卡在你的極限
另一個常見瓶頸,是老闆「無法被取代」。只要你請假,公司就停擺;只要你不盯,業務就不動。
我有一位顧問客戶經營設計公司,客戶都只認老闆,導致案量無法擴張。他每天工作 14 小時,卻始終突破不了瓶頸。
我們一起規劃三件事:
建立 SOP,讓團隊知道每個流程的標準做法。
培養副品牌與創意總監,讓客戶認識「公司」,而不只是老闆。
老闆只專注在關鍵決策,不再插手所有細節。
結果不到半年,公司營收擴大三倍,他也能真正休假。
啟示: 公司若全靠老闆,天花板就是老闆的時間與精力。突破點在於「制度化」與「接班梯隊」。
三、團隊效率低:文化與組織需要升級
隨著企業擴張,最常出現的瓶頸是組織效率低落。以前 5 人小團隊很靈活,現在 50 人卻溝通成本高、部門互相扯後腿。
我輔導過一間 B2B 製造業,業務部門與客服部門常常衝突,導致客戶抱怨不斷。後來我們導入「OKR」制度,每個部門都要設定季度目標,並且透明化。
同時,透過「紅綠燈回報法」,讓主管能即時掌握專案狀態。三個月後,業務與客服合作反而更緊密,客服滿意度回升,業績提升 18%。
啟示: 當人數增加,管理不能只靠人情,而要建立責任文化與透明制度。
四、市場看不見你:品牌聲量不足
有些老闆的產品其實很棒,但市場始終沒有反應。原因在於:你做得好,但沒被看見。
一位科技業顧問客戶,技術實力極強,但市占率一直平平。我建議他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透過 LinkedIn 分享專業文章,並錄製 Podcast 訪談合作客戶。
同時,我們製作案例影片,讓成功的客戶為他背書。半年內,他的公司網站流量提升三倍,甚至吸引到跨國集團的合作邀約。
啟示: 品牌不是奢侈品,而是企業「被選擇」的關鍵。沒有聲量,就沒有市場。
五、老闆思維的天花板:認知要升級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瓶頸,就是老闆自己的認知。企業的成長,永遠不會超過老闆的格局。
我有一位傳產老闆,原本對 AI 抗拒,認為「這不適合我們」。後來在我的建議下,他參加了數位轉型 CEO 訓練營,開始導入 RPA 流程自動化與 AI 行銷。半年後,他的營運成本下降 20%,更成功打入年輕客群市場。
啟示: 老闆若不成長,公司就停滯。突破瓶頸,往往先從思維突破開始。
總結:突破瓶頸的五大飛輪
營收停滯 → 升級價值主張
老闆太忙 → 制度化與接班人
團隊效率低 → 建立責任文化
品牌聲量弱 → 打造創辦人 IP 與曝光
思維有限 → 投資認知升級
瓶頸不是阻礙,而是提醒你該換一套打法。過去的成功模式,無法解決新的問題。真正的突破,不是更拼命,而是更聰明地設計系統、帶動團隊、升級思維。
如果你現在正卡在瓶頸,請記得:這是企業必經的進化階段。
你需要的不是更努力,而是一套突破策略。
想知道你的公司瓶頸在哪?你可以留言「思惟突破」,我會分享更多顧問診斷案例,幫助你找到專屬解法。下一個成長飛輪,就從你敢不敢跨出第一步開始。
看更多
0 0 84 0
林尚能

執行長

09/16 11:54

「挑戰 180 天」—企業主免費輔導顧問紀錄片【影音合作案提案】
一、合作背景
我是一位專業的企業管理顧問,公司成立25年, 上億營收,擁有3萬家企業客戶,長期協助創業家與企業主解決經營難題,聚焦於業績成長、組織管理與流程優化。
為了讓更多人看見真實的輔導過程與企業成長案例,我規劃一系列【企業輔導紀實影音】,以故事化方式呈現創業家/企業主的挑戰與轉型。
二、合作方式
免費輔導 3個月 (限額5名)
由我親自提供顧問輔導服務,針對公司營運痛點進行診斷與解方規劃。
影音紀錄
合作對象需同意出鏡,將部分輔導過程、實際改善案例,以專業紀錄片形式拍攝並公開發佈。
宣傳效益
影片將於多平台(YouTube、FB、LinkedIn、Tiktok、官網)發佈,提升企業品牌曝光度,同時展現專業輔導成果。
三、合作對象
正在創業初期或營運中遇到瓶頸的 創業家/企業主
願意真實分享經營挑戰,並勇於嘗試改善行動的企業
四、合作價值
企業主收穫:3 個月(21小時 價值10500元)免費一對一企業顧問輔導,實際進行輔導改善企業瓶頸及營運績效。
品牌效益:透過輔導過程拍攝影音曝光,企業品牌故事與轉型歷程被更多人看見。
顧問價值:展現輔導專業,形成「真實案例+背書」的長效行銷素材。
五、合作條件
企業主需全程參與輔導並願意配合拍攝(本公司經評估)並同意公開放置於社群媒體
輔導內容將保留專業與隱私,影片僅挑選合適案例與成果片段公開。
雙方確認合作後,簽訂簡易合作備忘錄,以保障雙方權益。
六、合作資格
企業所在地:臺中以北
企業主年齡為: 49歲以下
資格條件:已成立公司合法行業之企業主
願意真實分享經營故事,並配合拍攝與公開發佈
👉 行動邀請
如果您是正在努力突破的創業家/企業主,想讓企業成長故事被看見,誠摯邀請與我展開這場【免費輔導+影音合作】的旅程。
聯絡表單
歡迎符合資格企業家請填寫以下資訊,加入顧問輔導影音合作案:(合者主動約談)
您的姓名
聯絡電話
LINE ID
聯絡信箱
公司名稱
公司的產品/服務/:
公司網址
您所在的縣市
目前從事的行業別及職稱
目前公司經營所遇到的問題及瓶頸:
Email至 ceo@ai.com.tw 合者主動約談
看更多
0 0 27 0
不知如何開始學習嗎? 先進行技能挑戰吧~
我要挑戰
我要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