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104學習精靈

手刀登入!了解你的職場競爭力!

104學習精靈

人力資源主管

未來10年最缺這些人才!快測你的職場力缺口有多大👉 了解更多
人力資源主管
擬定人力資源政策,訂定選、訓、用、留的計畫,以達成企業的策略目標。 建立完整的召募與任用制度(職務說明書、薪資結構、召募甄選流程與工具),讓企業具備招募優秀人才的優勢。 建立符合企業文化的人才發展體制,以有系統的培訓員工,強化企業的人才資本。 建立績效管理與薪酬制度,訂定調薪政策、獎酬制度、退休金制度,以維持企業的競爭力,留下優秀人才。 調解勞資爭議、處理員工資遣解雇等特殊人力資源相關議題。 建構人力資源資訊系統,定期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性報表,以作為人力發展的依據。
月薪中位數 了解更多薪水資訊
$5.5萬
年資 3-5 年
$7萬
年資 10 年以上
人力資源主管 都在看
【置頂】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教室文章目錄
【置頂】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教室文章目錄
大家好!歡迎蒞臨「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104學習精靈共學教室,我是這個教室的分享者阿邱。這個教室會不定時更新有關成為一位專業人資的心得見解,我會在這篇置頂文章彙整所有文章的連結,方便大家按圖索驥,期待獲得大家的迴響與交流! 【我要當HR!】系列: CH1 人資是什麼?人資在做什麼?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280cb0e3-b3f2-4495-85c1-3457febf0812 CH2 人資學歷的必要性與科系選擇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47aa523e-22f0-4f2a-974e-7bb0e1914489 CH3 擔任人資的必備人格特質有哪些?我適合當人資嗎?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7e977ff0-d6ee-495e-9ab1-1994f3ca151c CH4 人資要如何有效學習法律?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eb320655-a866-41df-a2b9-1aa2252c6a30 CH5 人資證照是必要的嗎?人資證照有加分效果嗎?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0ba3426c-0c3e-47e0-a41b-4377eb6a2557 CH6 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dbc55e6f-1f9d-4ab0-9017-e412fdf3149e CH7 人資應徵者,不要再說「因為我喜歡與人互動」了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13650b37-5578-4862-ba41-eeb5d9838157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從「基礎人資」到「人資長」職能學習地圖,你可這樣做!
從「基礎人資」到「人資長」職能學習地圖,你可這樣做!
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的職能與學習地圖 我們知道企業營運發展的過程中,生產、銷售、人資管理、研發、財務與資訊等功能,都是不可或缺的組織與職能,而企業營運的所有過程與系統運作,都需要優質的人才與順暢的組織管理來達成,因此全球頂尖的企業,都有傑出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與人資專業團隊。 一、人資管理專業人員應具備之職能 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內建立選才、用才、育才、留才的管理制度與流程,讓直線主管得以在符合法令遵循與系統流程上管理人才,創造組織、客戶與股東價值。隨著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人資管理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職能也必須與時俱進,因此人資專業人員要能創造組織價值與永續發展,必須透過轉型,具備人力資本策進、整體酬賞管理、誠信的行動者、整合社群與科技媒體、數據分析設計與詮釋、法令遵循管理、策略定位、文化與變革先行與拮抗疏導者等職能。 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的職涯與學習地圖 大型企業中的人資管理部門,通常會依照招募任用、訓練發展、薪酬福利與員工關係等功能設計組織與分工,專業分工明確;而在中小型企業中,人資管理專業人員就必須身兼不同職務,比較有機會學到平行的人資管理與發展的實務經驗。社會新鮮人進入職場後,會從基礎的人資管理工作開始,隨著工作熟練度與職務輪調的過程,會在企業內逐步成為高級人資專員,或是朝向主管職發展,最終成為企業的人資經理、協理與人資長(CHRO)。 三、人資管理專業人員持續學習的建議 持續學習提升專業是人資專業人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與特質,在強化專業職能的過程上,建議採取以下步驟: 1. 根據目前從事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內容與層次,選擇參加直接相關的學習發展課程。 2. 依照目前從事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選擇參加間接相關的訓練課程,逐步增加人資管理領域內跨專長的職能。 3. 在組織內部爭取工作輪調,根據輪調之後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選擇參加直接相關的訓練課程,然後選擇參加間接相關的訓練課程。 4. 訓練課程或是認證班的學習成效,必須經過思考整理、吸收內化、應用實驗與展現績效的過程,才能達到學訓用合一的目標。 更多人資參考證照與學習資訊,可前往下方連結: https://nabi.104.com.tw/intro/human_resource
104學習精靈 104學習精靈 | 熱門文章推薦
人資證照是必要的嗎?人資證照有加分效果嗎?|我要當HR!
人資證照是必要的嗎?人資證照有加分效果嗎?|我要當HR!
「當人資有必要考取證照嗎?」「人資證照對找工作或升遷有加分嗎?」這是一個時常被討論到的議題。本文來討論有關人資證照的效力問題。 【人資「證照」是什麼】 中文「證照」是一個相對廣義的詞彙,在工作領域,它可以用來指涉除了學歷以外各種可供證明知識技能程度的文件,我們大致將證照區分成兩種,用英文表示分別是「license」跟「certificate」。 license 用白話說就是「法定資格」,也就是要從事什麼職業,就一定要考到的證照。像是律師、會計師、心理師、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師等,因為這些證照具法定效力,通常由國家舉行或委辦考試,唯有取得資格才能依法從事特定業務,找相應工作的錄取率自然就比缺乏資格的人要高出許多。 certificate 則是「註記特定事實的證明」,我們所探討的人資證照就是屬於這一類。當我們獲頒任何一張人資證照時,該證照代表持證者已經通過授證機構所規範的認證標準(例如修畢指定課程、通過指定測驗、繳交指定報告⋯⋯),具備這張證書所表彰的專業程度。 但是,因為沒有法定效力,就算不取得證書,還是可以從事人資工作。因此,也才會有「人資證照是否有效」的討論產生。大多數人詢問這個問題時,背後含意是:「企業招募人資人才,在評估人選的時候,到底會多看重人資證照?」 【人資「證照」在臺灣就業市場的效力】 學者曾經做過一項「人力資源管理師認證體系規劃研究」,雖然已是民國 93 年的研究,但是對應現況卻還是驚人地相符,包括「不同機構之間缺乏統一的專業項目分類標準跟考評方式」、「不同機構之間即使是相同的專業項目,認證內容也缺乏一致性」、「已具備相關知能者不可以跳過課程直接考試」等等。 當時採用專家訪談,專家的(反對)意見也還值得參考: -企業界對認證態度不積極、不重視 HR 認證 -取得認證資格與就業之相關性低 -HR 實務經驗比訓練重要 -HR 能力很難訓練 當然,研究中也有列出認證的優點,且研究結論是肯定認證的必要性,但「由法令支援或政府主導認證作業」是專家最大的共識,而這件事目前尚未發生,目前僅有「就業服務乙級技術士」(就服乙級)是由政府頒發的技術士證照,但是對人資而言,就服乙級仍舊屬於 certificate ,因為國家並沒有規定只有就服乙級技術士才能從事人資工作。因此就服乙級在應徵人資工作上,並不一定能有效加分(視遇到的面試官而定)。 【人資「證照」vs. 人資「學歷」vs. 人資「經歷」】 另一個常討論的話題是,應徵人資到底是「證照」、「學歷」還是「經歷」重要? 這必須要回歸人力資源管理這項職業的特殊性。在企管領域的「五管」裡面,相較於其他四管能透過高度專業化、科學化管理,「人性」卻是難以掌控的。處理人資議題,需要的是對人的敏感度、同理心與智慧,也強調情商的重要性,而這些都難以透過制式的教育訓練養成,唯有憑藉個人特質與經驗累積。因此,企業選才首重工作經歷與個人特質,是很合理的考量。 至於學歷與證照相比,一來學校訓練的完整度與公信力遠高於證照課程,二來臺灣已經有不少人資相關系所,就業市場上有很多本科系人才可供選擇。同樣都是無經驗的應徵者,學歷的效果還是高於證照。 我認為,人資證照可能從以下的情境較能發揮功效: ■非人資科系新鮮人透過人資證照建立第二專長,結合兩項專長創造跨領域優勢(例如:資訊 + 人資、會計 + 人資)。 ■在職人資想要補充非所轄職能的其他功能,藉此創造職務轉調的機會(例如:訓練人員取得薪酬證照)。 至於無經驗者(新鮮人或轉職者)想要透過證照進入人資領域工作,可能要從證照課程的附加價值著手(例如:從課程中認識講師、同學及機構承辦人員,進而透過人脈介紹人資職缺或內部推薦)。 【在臺灣能取得的國內外人資證照一覽】 (此段落內容請見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chiutengying.com/2024/01/hrm-certificate-introduction-2.html) 【結論】 對於人資證照,請不要抱著錯誤期待,它最多只能成為加分項目,不會成為是否錄取工作或晉升職務的決定性因素;然而,它仍是一項有效的進修管道,因為它還可以帶來 5 大效益: ■成本效益:用低於在職專班與學分班的價格、時間及心力,取得人資能力佐證。 ■人際效益:有機會拓展跨產業、跨公司、跨階層的同業人脈。 ■視野效益:取得目前職務上難以接觸到的國內外最新規範、知識、技能與趨勢。 ■資歷效益:在履歷或公司內部人事資料上,展現自己的學習力與獨特性。 ■自我效益:取得證照的成就感、自我肯定、對人資職涯信念的正增強。 無論如何,只要願意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價值,在職場上終有一日會獲得回饋。 註:本文完整內容,請見我的個人網站: 【人資】人資證照是必要的嗎?人資證照有加分嗎?在臺灣能取得的國際、本土人力資源管理證照總整理(上) https://www.chiutengying.com/2024/01/hrm-certificate-introduction-1.html 【人資】人資證照是必要的嗎?人資證照有加分嗎?在臺灣能取得的國際、本土人力資源管理證照總整理(下) https://www.chiutengying.com/2024/01/hrm-certificate-introduction-2.html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乙級技術士證照獎勵金發放?哪些縣市有? 可以領多少?
乙級技術士證照獎勵金發放?哪些縣市有? 可以領多少?
很多人在關心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考照後,有沒獎助金, 台北以前是沒有,113年開始有新增補助辦法,金額給到了5000元,感覺還不錯,新北一直都有3000元。 桃園的金額最高,給到了8000元,但有限制資格,就是年輕人與中高齡。很多縣市都要求要與相關工作有關,至於如何認定,可能需要申請者,做一下強而有力的連結說明。 另外 原本有獎勵金的縣市,因為勞動部推動”重點產業青年取得重點產業職類技術士證及穩定就業獎勵試辦計畫”,有些縣市就把獎勵合併到該計畫中, 但這個計畫沒有就業服務乙級,所以彰化原本有,也因此就取消了。 但重點產業的計畫,因為成效不佳,變成高中、職學生考取電腦丙級的獎學金發放獎勵,對就業促進完全沒有幫助,113年年底後 就不再施行,其他縣市會不會跟著做調整 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 北台灣福利好,中台灣少一半,南部竟然都沒有。 報名就業服務乙級技術士考試… 可以參考這篇內容 就服乙級報考、備考全攻略 https://23dreamhome.vip/b/IdSj3OjwkVNUVIEYB95N 台北市乙級技術士補助金 從113年開始申請 一人 5000元。 臺北市促進勞工職業技能補助辦法 第 三 條 符合下列規定之一且不具雇主身分者,得依本辦法申請補助: 一、申請時連續設籍臺北市(以下簡稱本市)四個月以上之勞工。 二、申請時於本市連續提供勞務四個月以上之新住民勞工。 前項第二款所稱新住民,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與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在臺灣地區居留之外   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 二、前款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與其配偶離婚或其   配偶死亡,而依法規規定得在臺灣地區繼續居留工作。 第 五 條 本辦法之補助基準如下: 一、參加競賽獲獎補助金額:   (一)勞動部推派參加之國際技能競賽: 1.第一名:核發新臺幣十萬元。 2.第二名:核發新臺幣五萬元。 3.第三名:核發新臺幣二萬元。   (二)勞動部主辦之全國技能競賽: 1.第一名:核發新臺幣二萬元。 2.第二名:核發新臺幣一萬元。 3.第三名:核發新臺幣五千元。   (三)勞動局主辦之技能競賽: 1.第一名:核發新臺幣二萬元。 2.第二名:核發新臺幣一萬元。 3.第三名:核發新臺幣五千元。 二、取得勞動部核發之技術士證補助金額:   (一)甲級技術士證:核發新臺幣一萬元。   (二)乙級技術士證:核發新臺幣五千元。   (三)經勞動部認可得比照甲級或乙級之單一級技術士證:依勞動部      認可之等級按前二目標準核發之。 第 六 條 申請人應於獲獎日或技術士證生效日起三個月內,檢具下列文件,向職能 學院申請補助: 詳細完整內容… 請參考 這個網站 臺北市促進勞工職業技能補助 https://service.gov.taipei/Case/ApplyWay/202404080003 新北市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補助3000元。 職場達人獎勵金申請 二、計畫內容及項目: (一)、申請期限:於獲獎日起或取得技術士證照生效日起3個月內提出申請(以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 (二)、申請對象: 1.參賽獲獎獎勵:凡設籍或居留(新住民)新北市期間且申請時仍未遷出之在職勞工參加勞動部所推派參加國際技能競賽(含全國身心障礙者技能競賽),或勞動部所辦理之全國性技能競賽獲獎者。 2.取得技術士證照獎勵:凡設籍或居留(新住民)新北市1年以上(以收件日為計算基準)之在職勞工取得勞動部核發之甲、乙級技術士證照,其證照必需與現職相關,但已申請其他機關之獎勵者不得重複申請。 (三)、其他限制: 1.本計畫實施對象限在職勞工,學生不得申請本計畫。但休學生受一定雇主僱用者,不在此限。 2.本計畫所稱其他工作證明係指依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第1項第7款參加職業工會者,且所考取技術士證照與其加保職業本業具有相關性。 3.取得技術士證照者,須於在職期間取得,且於提出申請獎勵時證照必須與現職具有相關性。無論任何職類,每人每一等級以申請一次為限。已申請其他機關之技術士證照獎勵者不得重複申請,若重複申請獎勵經查屬實者,不予獎勵,已獎勵者應予追回。 二、獎勵標準: (三)取得技術士證照獎勵金額: 取得單一級技術士證照者,得依勞動部認可比照甲級或乙級。 甲級:獎金新臺幣10,000元。 乙級:獎金新臺幣3,000元。 詳細完整內容… 請參考 這個網站 職場達人獎勵金 桃園市乙級職業技能證照… 獎勵金有8000元 但有人員資格限制 一、獎勵對象及資格需設籍或居留(新住民)於桃園市,並領有技術士證或職業駕照者: (一) 取得技術士證照者: 獎勵對象需符合下列之一: (1) 青年:未滿30歲者(年齡計算以技術士證生效日期為基準)。 (2) 中高齡者:指年滿45歲至65歲者(年齡計算以技術士證生效日期為基 準)。 (3) 重返職場者:指技術士證生效日前3年內,連續失業期間達6個月以上 者。(勞工參加職業訓練、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培力就業計畫及臨時工 作津貼等公法救助措施期間所投保者,不予列計就業期間,其申請者需 出示相關證明文件。) 獎勵資格: (1) 勞動部技能檢定中心核發之甲、乙級技術士證且於生效日之次日起1年內。 獎勵標準如下: (連取得駕照也有補助) (一) 取得甲級技術士證者:發給新臺幣2萬元。 (二) 取得乙級技術士證或職業聯結車、職業大客車、職業大貨車駕駛執照者:發給新臺幣8,000元。 (三) 重返職場者取得前二項職業技能證照,以前二項之標準予以獎勵外,另加發新臺幣1,000 元(職業技能證照生效/發照日前3年內,連續失業期間達6個月以上者。)。 (四) 取得職業駕駛執照之女性(職業聯結車、職業大客車、職業大貨車駕駛執照),以前三項之標準予以獎勵外,另加發新臺幣3,000元(性別判定以身分證數字第一碼為基準)。 桃園市青年及特定對象職業技能證照獎勵方案 苗栗縣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 補助 報名費用 每年訂補助辦法。 苗栗縣政府113年補助取得技術士證照實施計畫 台中市 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獎勵 3000元 一、取得技術士證照獎勵:凡設籍或居留(新住民)且工作地在臺中市之在職勞工取得勞動部核發之甲、乙級或照顧服務員單一級技術士證照,其證照必需與現職相關,但已申請其他機關之獎勵(如:具原住民身分向原住民委員會申請證照獎勵)者不得重複申請。 (三)取得勞動部核發之技術士證照獎勵: 1.甲級技術士證照:獎金新臺幣五千元。 2.乙級技術士證照:獎金新臺幣三千元。 3.單一級技術士證照:依勞動部認可比照甲級或乙級。 4.照顧服務員單一級技術士證照:獎金新臺幣二千元。 ※ 申請時間: 本要點之獎勵申請應於獲獎日起或取得技術士證照生效日起三個月內提出申請,逾期不予受理。 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勞工藝級棒獎勵實施要點 彰化 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 獎勵金 5000元 113年起已停辦(不知道會不會再生) 獎勵申請資格及條件為: 1.目前設籍或居留(新住民)本縣一年以上且現職工作地亦在本縣。 2.取得勞動部核發之甲、乙級技術士證照或認證單位核發之高、中級技能職類證書。 3.在職勞工之證照須與現職相關,若為失業者取得證照,需至本府所屬就業服務台辦理求職登記,經媒合就業成功或自行就業達一個月以上。 4.於證照生效日五個月內提出申請,且未經重複申請。 彰化縣政府勞工技高藝籌獎勵實施要點 自113年1月1日停止適用 回歸勞動部統籌辦理重點產業職類技術士證照獎勵 嘉義縣 :身心障礙者有取得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證照獎勵 8000元 1、取得甲級技術士證照者,核發獎勵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 2、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者,核發獎勵金新臺幣八千元。 3、取得丙級技術士證照者,核發獎勵金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4、取得單一級技術士證照者,核發獎勵金新臺幣三千元。 同一人取得多張同級技術士證照,以獎勵一次為限。 嘉義縣輔導身心障礙者取得技術士證照獎勵計畫 嘉義市 : 只限身心障礙者取得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 獎勵金 3000元 嘉義的補助有個特別之處, 還有補助國家考試補習費。最高補助 8000元。 身心障礙者參加國家考試補習及技術士技能檢定獎補助 宜蘭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 獎勵金 3500 為獎勵宜蘭縣在職青年勞工積極參加技術士技能檢定,取得技術士證照: 一、獎勵金額 1、甲級技術士證照:10,000元 2、乙級技術士證照:3,500元 二、應於取得技術士證照生效日起三個月內提出申請,逾期不予受理. 三、在職勞工取得勞動部核發之甲級或乙級技術士證照者,得申請獎勵,但已申請其他機關之獎勵者不得重複申請。在職勞工同一年度內取得同一級別之技術士證照者,僅得申請一次獎勵。 ※對象: 限在職青年勞工,係指申請時設籍本縣一年以上,且年滿十八歲以上、四十歲以下之在職中華民國籍受僱勞工、自營作業者,或無一定雇主之勞工。 完整網站資訊內容 請參考…宜蘭縣在職青年勞工取得技術士證照獎勵 原住民的獎勵金最高到1萬3千元 (全台適用) 原住民 乙級技術士證可以領到 1萬3千元。 法規規定在此… 原民會有完整的參考資訊 : 原住民族取得技術士證照獎勵 「青年取得重點產業職類技術士證及穩定就業獎勵試辦計畫」-不含就業服務乙級 因績效不佳,114年起不再實施。 就服乙級沒有在這計畫中。 這裡就不說了… 。勞工的專業知識,在勞動部的規畫中,不是重點。不過整體績效不好,沒有促進就業效果,114年起不再實施。 為鼓勵青年取得技術士證,投入國家重點產業工作以取得較高薪資,勞動力發展署2023年7月起透過就業安定基金補助青年,只要取得重點產業技術士證就可以領取5000元至2萬元獎勵,若後續再就業可以再領取最高2萬元獎勵,至今已核發3.8億餘元獎勵,但促進就業成效頗差,只有不到100人領到就業獎勵,該計畫將於今年年底喊卡。 為什麼核發3.8億,只有100個人領到就業獎勵? 我問了一下 AI 丙級電腦軟體應用,合格率高達7成到9成。 問題在於取得這張證照,難度不高,很多都是高中職學生,對就業促進完全沒幫助。 https://23dreamhome.com/givemeaward/ 這項政策不停也不行啊,方向不對。
林閔政 國家級人資證照(就業服務乙級)輔導教室
擔任人資的必備人格特質有哪些?我適合當人資嗎?|我要當HR!
擔任人資的必備人格特質有哪些?我適合當人資嗎?|我要當HR!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人資?】 要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擔任人資人員,除了透過觀察與親身體驗之外,其實可以透過標準化的測驗略窺一二。 其中,「何倫碼(Holland code)」是一種常見的職業適性測驗方式。何倫碼是由心理學家何倫(John Holland)編製的測驗,透過個人特質與職務性質的適配,協助人們找到合適的職涯發展領域與相關職務。 個人的何倫碼可以透過「104興趣測驗」取得: https://guide.104.com.tw/interest 人力資源人員的何倫碼可以透過「104工作世界」查得: https://guide.104.com.tw/wow/job/2001002002 由上方的連結可知,人資人員的何倫碼依序是:S-社會、E-企業、C-事務。三碼的對應特質說明如下: ■ S-社會: 喜歡與人群互動,重視他人的需求與感受,在乎人際間的和諧。 ■ E-企業: 樂觀積極,行處事果決,具有自信心、企圖心,喜歡影響他人。 ■ C-事務: 做事精準、追求完美,有組織有條理,喜歡按部就班完成目標。 如果您的興趣傾向/個人特質與S、E、C的敘述相符,您或許就是適合從事人資工作的人。 【當人資需要具備的特質?】 對於有志成為人資人員的工作者,培養自己具備擔任人資人員所需要的特質,不僅可以更容易應徵到人資職務(用人主管面試時,會觀察應徵者有無具備這些人格特質,作為是否錄用的依據之一),也有助於在成為人資人員後,正確而妥善地完成各項工作。 雖然人資人員只是企業的幕僚單位,但因為其主要職責在於處理「人」的各項問題,具備高度敏感性,故比起知識、技能,通常用人主管更重視的是應徵者的人格特質與工作態度,「軟實力」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以下就筆者自己擔任人資以來的經驗與觀察,列出相較其他職業,人資人員更需要具備的特質。 (至於一些每個職務通用的人格特質,例如:重視團隊合作、能夠獨立作業、負責任...等,則不贅述。) 1. 同理心 2. 溝通力 3. 細心度 4. 口風緊 5. 公平性 ■同理心 之所以將同理心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其他4項特質是將人資工作「做對」所必須,而同理心則是將人資工作「做好」的關鍵。 人資是需要大量同理心的工作,在制定決策的時候,必須充分理解雇主與主管的思維;服務員工的時候,則需要將心比心了解員工的需求與感受。 有時,人資人員會不小心陷入制度流程的僵化思維,過於一板一眼或本位主義,而忽略了員工的感受,因此,有不少人對於公司裡的人資都抱持著反感。其實,人資人員也是服務業,服務的是公司的「內部顧客」-員工,所以應隨時思考如何讓各種制度流程更能貼近員工,滿足員工需求,進而使員工感到貼心,才能做到「以人為本」,達到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留置人才的最終目的,也才能彰顯人力資源管理相對於其他企管「四管」在人文方面的獨特性。 ■溝通力 只要是面對「人」的工作,都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人資人員的溝通特色在於,如何將繁瑣的人事流程或規章制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員工說明,使員工能夠知所以然。此外,人資人員依照不同的職能分工,也涉及許多向主管、跨部門、求職者、主管機關等對象的溝通互動,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事半功倍、無往不利。 在一些高強度的業務,例如與工會的對話或團體協商、勞資爭議處理、不愉快的離職面談等,需要承辦的人資人員具備專業等級的協商與談判技巧。因此,溝通能力的強弱可說是決定人資人員修為高低的分水嶺。 ■細心度 人資工作涉及大量的文書與報表作業,如:公文撰寫、人事規章訂定、人資數據統計分析報表製作、公告發布等,皆不容許有錯漏字或資訊誤植的情事發生。因此,細心謹慎是必要的基本功,也是能否成為專業人資的基本門檻。 要成為一位合格的人資人員,必須耐得住性子處理繁瑣的文書行政,且能夠做到再三檢查;特別是薪酬管理者,不僅要對於數字有敏感度,更必須確保薪資作業結果正確無誤,以免影響員工的權益。一位粗心、成果老是出紕漏的人資,是無法讓人信任的失敗人資。 ■口風緊 「守密」是人資人員的必備技能。會有很多人試圖從人資口中套到資訊,所以,人資人員要保持高度警覺性,甚至平常就要維持離開座位就把東西收好、螢幕關閉的習慣;特別是處理人事異動、薪酬獎金、不法侵害與性騷擾事件等高機密性業務,絕對要做到守口如瓶。只要一次洩漏被發現,不僅會被嚴重究責,還會信譽全失。 ■公平性 員工對於公司是否公平對待每一位同仁,都看在眼裡。大至原則性規範,例如禁止就業歧視、同工同酬等;小至處理不同員工的相似需求,都要盡可能維持一致性。 人資人員是人事制度的守護者,不因人設事,因為任何事情只要特例一開,就很難再收回,所以做決策時都要仔細思考施行後果。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2025年104人資學程認證班早鳥開跑!
2025年104人資學程認證班早鳥開跑!
104人資長、HR主管、專業顧問、人資界大咖親自授課✨早鳥價現在報名真的最划算!! 選課去> https://104ha.com/Fjz0K 🎉3大亮點讓你成為搶手人資 🧡獨家104履歷標註!增加100%面試邀約率🧡 已有2500+人取得104人資證照,標註履歷者被邀約面試的機率提高100%以上 🧡榮獲TTQS銅牌肯定!課程內容優質有保障🧡 人資市集在2024年榮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暑TTQS訓練機構版銅牌認證,表示我們教學滿意度與訓練成效受國家級認可 🧡超優師資x紮實內容,只要市價2折起🧡 104為協助企業及HR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以最實惠的價格提供最優質的課程內容 國家級認證的課程👍這麼實惠的價格你一定加入! 早鳥超划算>https://104ha.com/Fjz0K
市集小編 104人資認證學程_課程討論區
想離職不確定申請流程,先找人資單位提出詢問,是否洽當呢?
想離職不確定申請流程,先找人資單位提出詢問,是否洽當呢?
【個案情境說明】 最近工作很累想要提離職,因為沒有離職過,不知道公司的離職流程,不太好意思問同事,也不確定是否要直接跟主管說,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想說先去找人資部門問看看,想要離職要如何來申請,是否洽當呢? 【個案情境思考】 一、 從情境中發現問題 1. 工作很累想要提離職,可能還沒有想清楚要離職原因,這樣提離職好嗎? 2. 想離職直接去問人資單位,人資知道你要離職,有可能會先告知你主管? 3. 當人資告知主管你要離職,主管不是從你口中得知,是被人資單位告知? 二、 從問題中思考原因 1. 離職若沒有想清楚具體理由或明確規劃,很有可能無法說服主管你想離職,若只是因為工作很累,可能要思考真正原因為何? 2. 人資單位通常會先問你,你主管有同意你的離職嗎?如果沒有,人資會請你先取得主管同意後,再來辦理後續的離職申請 3. 比較積極的人資,可能會直接通知你主管,告知你有來提離職,當主管收到此訊息,也許就立馬找你談談,當下真的能準備好要如何談嗎? 三、 從原因來評估行動 1. 試著把想要離職的原因具體化,工作很累背後一定還有其他因素造成,也再思考真的離職後,這些造成工作很累的原因就會消失嗎? 2. 當能想清楚原因後,試著準備跟主管溝通的說詞與策略,並非所有的原因都要講,能評估好能順利離職的理由,以說服主管能接受來思考如何溝通 3. 如果還沒準備好要跟主管談,主管也還沒有準備好要跟你談,這樣的對話也許較難有所共識,要提離職可思考如何寫一封正式的mail讓主管先知道 四、 從行動來推論結果 1. 能想清楚原因背後的原因,確定要離職主因,能堅決提離職後,再來提離職會較為妥當,若真的離職到下一個工作,能避免相同原因發生又想離職 2. 要跟主管溝通自己想離職,是職場工作必經的磨練與學習,當能有合理的離職原因,讓主管欣然接受,避免離職造成主管不悅,才能夠好聚好散 3. 當主管收到你的離職mail,也有所依據來記錄你提離職的日期,也讓主管透過信件內容先做初步思考,再等待主管回信或是會再找你談,尋求共識 【參考結論】 通常想離職,因為過去沒有申請過離職,通常都不會知道申請離職的流程,就算做很久的同事因為他沒離職過,有可能也不知道公司的程序,可先查詢公司是否有相關文件,建議先等跟主管談完,確定主管同意你離職,再進行正式的離職流程申請,後續可在找人資來協助離職申請。
李冠輝 給新鮮人的職場情境思考術
人資要如何有效學習法律?|我要當HR!
人資要如何有效學習法律?|我要當HR!
【人資為何需要學習法律?】 説人資是一門與法律為伍的專業領域,在實務面上是一點也不為過。不管身處哪一個功能單位(function),業務上都會涉及到法律規範: 1. 招募甄選人員:選才過程必須符合就業平等,避免觸犯法定歧視項目。 2. 訓練發展人員:必須清楚有哪些法定訓練課程,例如性騷擾防治、職業安全衛生等。 3. 薪酬福利人員:了解發給員工的錢屬於工資/非工資、應稅/免稅很重要,也必須知道勞健保與勞退相關規定。 4. 員工關係人員:不只勞資會議、職場不法侵害等事項皆須依法辦理,要是所屬企業有成立工會,更要熟悉勞動三法(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才有能力因應工會事務。 我們常常聽到,人資應該學好勞動基準法(勞基法)。事實上,勞基法只是人資實務涉及的眾多法規之一,舉凡勞動法體系的性別平等工作法、就業服務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等,以及勞動法體系外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勞動事件法、全民健康保險法⋯⋯等,都與人資業務息息相關。 多如牛毛的法令規章,究竟要如何有系統、有架構地學習呢? 【人資要如何學習法律?】 ■自學,可以嗎? 首先,比較不推薦自己看書、看法條學習法律,因為這樣既無法讀得透徹,也缺乏效率。 自己讀法條,只看法條字面無法了解這些規定會對實務面產生什麼影響。再加上,很多規範或限制是來自主管機關的行政規則、函釋,以及大量法院判決,這些資料沒有經過系統性的彙整,形同大海撈針。 至於自己找書來看的缺點,則在於市面上的法律書籍大致區分為兩種,一種是寫給老闆或勞工看的科普書,對需要用在工作上的人資而言稍嫌粗淺;一種是勞動法領域學者寫的專書,內容又太艱澀且不一定與應用有關,很難買得到適用於人資實務的書籍。 因此,先由師父領進門(報名課程),後續修行再看個人(自我進修),會是較有效率的作法。 ■從入門到進階 完全沒有接觸過人資相關法令的學習者,可以選擇報名基礎課程(指能夠讓初學者了解人資相關法令「種類」的課程),譬如104人資市集開設的104初階人資學程,內含人資入門與進階法規課程項目,能初步認識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法規。 除上述學程外,也可以善用勞動部「產業人才投資方案」訓練課程(暱稱3年7萬)的補助資源,找找看居住地附近有沒有適用的勞動法令課程,可以用實惠的價格學習相關知識。 進一步,可以參加由專業人資機構(如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辦理的證照課程,這些課程有以下優點: 1. 有系統、有架構、偏重實務的學習。 2. 課程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老師可以詢問。 3. 同學就是人資人脈,未來有實務問題都可以互相交流。 4. 取得證照後,由於機構具一定程度公信力,在求職上或有加分效果。 打下基礎後,可以挑戰考取「就業服務乙級技術士檢定」(就服乙級),檢定內容包含十多項人資相關法令,對於熟記法規條文而言是有效的。 最後,除了系統性的法律學習,有時候在工作中遇到實務問題,需要的是主題式(或解題式)的資訊協助。現在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資料,其實最準確的資訊,只要直接上勞動部與各縣市政府勞工局處的網站,就可以找得到。這些官方網站都會有QA頁面可供查詢,以勞動部及雙北政府的網站最為詳盡,由於勞動法令是全臺灣一體適用,因此即使查的是非所在地縣市政府官網的資訊,也都可以參考。 需要專人解答,也可以直接電洽勞動部或事業單位所在地勞工局處的諮詢專線,就可以獲得主管機關的見解。 ■從進階到深入 具備基礎知識後,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重點如下: 1. 了解工作上會面臨到的實戰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2. 隨時更新最新立法、修法趨勢。 可以透過每天瀏覽「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及「勞動部勞動法令查詢系統」,檢視最新法規訊息及動態,確認最新法規異動,進一步檢視公司內部規章是否符合規定。 如果選擇付費上課,可參加由法律事務所開設的課程,因為人資的法律戰場不僅在於應付實施勞動檢查的「主管機關」,還有進入訴訟階段的「法院」,而律師是協助處理勞資爭議案件的主要角色,也最能看透門道。 ■從深入到精熟 不管進修得多勤勞,要達到精熟的境界,還是必須在實務中不斷應用!當然,除非是第一線處理勞資議題的人員,否則不會時時刻刻都在思考法律問題;重點是,必須在業務中致力落實法令遵循,所學才能發揮價值。 【人資的法律知識要學習到什麼程度?】 畢竟法令遵循只是人資在決策或執行業務時的考量之一,人資專業的核心仍然是透過吸引、激勵與留置人才,協助公司達成業務目標。因此,人資學習法律知識的目標應該是:「如何在符合法令規定的前提下,讓人力資源管理發揮最大效益」。 為了達成學習目標,人資的法律知識程度應該要足以在辦理一項業務時,做到以下分析: 1. 這項業務背後涉及到哪些法令規章? 2. 這項業務的執行方式合規嗎(或有哪些法律風險)? 3. 不同的決策會產生的法律效果是什麼(或法律風險高低)? 4. 在合規(或所能承擔的最大法律風險)下,對公司營運最有利的決策或作法是什麼? 而這些分析,也是人資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實踐法令遵循的心法。 註:本文完整內容,請見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2024/01/how-to-learn-hr-compliance.html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我要當HR!
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我要當HR!
今天來探討一個許多人資心中共同的痛,那就是:總是被其他同事視為「資方打手」……。究竟人資是勞方還是資方?如何看待這則經典大哉問呢? 【人資的立場矛盾源自勞資雙方的競合】 以前在勞工系學習的時候,有一本聖經等級的教科書,書名叫「勞資關係:平衡效率與公平」,至今仍是勞工領域及高普考勞工行政的必讀入門書籍(推薦有志擔任人資者閱讀)。書名取得很有藝術,白話說,勞資關係就是教如何同時顧及雇主(營運效率)與勞工(勞動權益)的需求,達到雙贏局面的一門學問。 身為工作者的您肯定在想:怎麼可能? 相信我,人資也常常是這麼自我懷疑。 一方面,雇主與勞工擁有共同利益,就是努力提升企業盈餘,進而共享經營成果;但另一方面,員工的薪酬福利同時也是企業的人事成本,成本愈高對營收的影響就愈大,兩方面之間要如何均衡,考驗勞資雙方的智慧。 當兩方面無法取得均衡時,雇主認為人資處理人事事務,應該著眼於如何達到企業經營利益最大化;勞工認為身為人資,應該幫忙員工向雇主反映問題跟爭取權益。因此,人資簡直是一塊不可口的夾心餅乾。 【人資的雙重法律身分】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首先,人資當然是「勞方」,人資也受到雇主所聘用,付出勞務換取報酬(領老闆的薪水做事);也要投保勞保、提撥勞退;公司內部一切人事制度也都與其他員工共同遵守。 但是與此同時,人資某種程度也是「資方」,因為法律課予人資有關雇主的責任。根據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1項第2款,雇主是指「僱用勞工之事業主、事業經營之負責人或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其中人資就屬於「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因此,人資在其職責範圍內,適用勞基法中對於雇主的義務要求。 綜合以上,人資明明也是勞工,卻要一起承擔雇主的責任。更別說,人資也不被容許加入企業工會,較難獲得集體勞動權的保障(主管人員是工會法明文禁止加入;基層人資人員則是因為身分而不會被工會所接納。即使可以加入,老闆不會原諒您、工會會員也不會信任您)。 【見樹又見林,轉換心境】 一路讀下來,人資不就很可憐、很不值得入行嗎?究竟人資應該如何理解自身的立場或角色?在執行職務時的思考點,到底要站在雇主的角度,還是勞工的角度?或許,讓我們跳脫人資的框架,從廣義的專業工作者觀點切入,比較能夠獲得解答。 事實上,如果想在企業環境工作,把事情做對、做好,並有所成就或深受重用,無論任何職務,都應該把自己的思考邏輯提升到雇主的決策高度。這就是常見的「要時時從老闆 / 主管的角度看事情」。換言之,從老闆 / 主管的角度看事情,才有機會做出老闆 / 主管希望看到的成果。 以上的工作技巧,也同樣適用在人資這項職務上。偏偏,人資的職責就是貫徹雇主在人力資源管理上的決策與制度,所以視不同雇主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哲學,以及每位員工對事物看法的差異,有時的確不免會站在勞方的對(立)面。 也因為如此,當人資最有挑戰、也是最有成就感之處,即是在貫徹雇主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與制度時,能夠融入人性關懷、顧及員工權益。 現今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已進階至「策略夥伴」(Business Partner) 的層次,就如同顧問一般,提供雇主人資決策方向建議。人資可以致力在基於企業營運效益的前提下,建議雇主採取促進員工福祉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措施,也說服員工接受、信賴公司所推行的政策,例如:提供優於法令的婚育友善假別日數、設計彈性工作制度、導入員工協助方案等,不只能讓員工安心工作、兼顧工作與生活平衡、提升歸屬感與生產力,也能讓雇主品牌增值,有利企業招募人才及優化ESG表現,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最終反映出好的營收成果。 如此,才有機會讓人資化解內心的自我矛盾,發揮專業價值,並協助企業邁向所謂「平衡效率與公平」的勞資關係。 ======================================== ●觀看更多「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教室文章: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e342ab7-e71c-43ad-b519-156714a2247b ●了解更多我在 104 Giver 社群的服務: https://beagiver.104.com.tw/profile/31vTui4X7N?pageTag=overview ●觀看更多我的文章,歡迎到我的個人網站: https://www.chiutengying.com/ ●透過 LinkedIn 與我建立專業聯繫: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utengying/ ======================================== 【最後的最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請不吝大力按下方的「拍手」!!也歡迎多多「分享」與「收藏」,如果有任何心得或想提問的問題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喔! ★☆★
邱騰穎 Gavin T. Chiu 一起當人資 HR Together
就業服務乙級考試要準備多久?一張表格教你算
就業服務乙級考試要準備多久?一張表格教你算
一直以來常有許多同學詢問類似「我想考某某梯次,現在開始準備來得及嗎?」或「我剩半年(或三個月…)的時間能念書,這樣有機會考上嗎?」諸如此類的問題。 這篇文章不囉嗦,直接提供你一個簡單的評估方式。 你需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考到就業服務乙級證照,主要有五種影響因素:背景知識、投入時間、學習天賦、實戰經驗、運氣。 一、背景知識:如果你本身因為學經歷等因素,在開始準備考試前,就已經有就業服務乙級考試範圍相關的知識、經驗,那麼你準備考試所需的時間就會短一些。 二、投入時間:你每天可以花多少時間投入準備考試呢?如果你是學生或者待業中,那也許你全天都可以準備考試,那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你考取的期間自然會短一些;相對的,如果你是上班族,每天下班後已相當疲勞,又或者你必須照顧孩子、幫忙家務,那都會導致你需要更長的週期來準備考試。 三、學習天賦:每個人的記憶力、理解力,天生都有所差異。我們過去不論在小學、國中、高中,班上一定都有那種很會念書的同學,如果你就是那種很會念書的同學,那麼肯定你準備考試的時間有很高的機率不需要太長。但老師也相信勤能補拙,只要有一顆時時刻刻想成長的心,花三個月考到證照和花一年考到證照,都是考到,對職涯的漫漫長路來講,並沒有多大的差異。 四、實戰經驗:你參加過就業服務乙級考試了嗎?如果沒有的話,老師建議你,不管有沒有準備好,都先去考一次,建構實戰的經驗。累積實戰經驗對你好處多多,實際坐在考場的位子上,翻閱陌生的題目,承受時間的壓力,那種感受是在家練習所無法取代的。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實戰經驗多了,自然也就越來越不緊張,心靈上也會開始有餘裕思考作答技巧,這對提早考取證照都有正面幫助。 五、運氣:根據歷史資料,就業服務乙級考試每一梯次的難度確實是有落差的;歷史上最難的那一屆合格率只有0.83%,而最簡單的那一屆合格率則將近25%;這是從宏觀的角度。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如果某一梯次術科題目剛好大部分你都擅長,這樣的話,儘管你程度沒到那邊,你還是會因為運氣好而考上。運氣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因這個屬於有高度不確定性的不可控因素,在評估準備期間時我們暫且忽略。運氣因素可能導致你比預定計畫更早或更晚考上,但毋須為此受到影響,要記得,實力是在自己身上。 綜上所述,Gavin 老師設計了一個簡單的評估表,可以幫助你評估大概要花多少時間來準備就業服務乙級考試,詳見附圖。 如果你不確定要報名哪一梯次的就業服務乙級考試,可以用這個方法推算準備期,進而決定報考哪一梯次哦!
Gavin老師(小編管理) 就業服務乙級證照考取之路,共學分享教室
【AI認證:我竟然是某個記憶法的代表人物?!】
【AI認證:我竟然是某個記憶法的代表人物?!】
之後要跟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分享我一路「靠想像力硬撐過來」的記憶法課程。 在準備簡報時,我突發奇想,問問AI:「有什麼記憶術主題適合外國人?」 結果,它居然推薦了——彩虹記憶法 🌈 我愣住了。這不是我五年前寫《就業服務乙級超神記憶攻略》時,自己創的名詞嗎? 當時 Google 搜尋還完全找不到這個詞,連出版社都說這是「#獨創」才敢印在書封上。 今天再一查,「彩虹記憶法」居然真的成了一個詞。 更意外的是:林閔政=這個詞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是中高齡才開始重考證照的人, 讀10分鐘忘9分鐘,每次都很焦慮。 我知道什麼叫「想背卻背不起來」,也知道「讀懂了但考題完全不一樣」的挫折。 所以,我發明了: ☑️ 彩虹記憶法|讓抽象的東西,變成有顏色、有畫面的記憶。 ☑️ 拆字記憶法|把陌生法條詞拆開,一筆一劃都看進去。 ☑️ 三角關係思考法|學會怎麼把「你知道的」連結到「你要記住的」。 不是因為我特別會記憶,而是因為我特別容易忘記。 所以我只能不斷地想辦法,讓自己記得久一點、多一點、準一點。 沒想到,當年我因為記憶力不行、只能土法煉鋼硬撐出來的技巧, 今天竟然變成了 AI認可的「記憶方法」之一, 還說我是代表人物。這世界真的很神奇。 也許,這是一段更大冒險的開始。 也許,昨天怕記不住的我,今天終於記得了—— 這一路,我從來沒放棄。 【我只是怕忘記,但竟然記住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最初,我只是怕自己記不住。 怕錯過那個法條細節、怕寫不出申論、怕考場上的自己突然一片空白。 我開始用顏色、畫面、聯想,去「抓住記憶」這件事。 原本只是自救,沒想到…慢慢地,它們變成了一套方法、一堂課,甚至現在,變成了某些人嘴裡的:「老師,你教的那個彩虹記憶法好用耶!」 🌈 我不是記憶力好的人,但我是一個不想被記憶力打敗的人。 我不是一開始就會的人, 我是一步一步,把困難拆小,把陌生變熟的人。 也許你現在正在懷疑: 「我是不是記不住?」「我是不是學不會?」「是不是我比較笨?」 但你要知道——會記得的人,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而是最願意練習、願意試錯的那一個。 ♥ 記憶的起點,從來不是『我記得了』,而是『我願意記住』。 ♥ 每一段你以為白費的努力,都是你大腦在說:「我還在走,不要放棄我。」 #彩虹記憶法 #拆字記憶法 #三角關係思考法 #中高齡學習力 #這條路我不孤單 #AI認證我沒想過的事 #職涯不設限 #就業服務乙級 #從學不會的人變成會教別人的人
林閔政 國家級人資證照(就業服務乙級)輔導教室
【工作機會】中部新鮮人照過來👀 行政月薪上看52,000!
【工作機會】中部新鮮人照過來👀 行政月薪上看52,000!
就是他!熊熊先生/胖福國際-網路行政人員 自助吧之外每週還有下午茶可以邊工作邊享用, 趕快搶先應徵去 👉 https://psee.io/5hyegz 小邊也手刀為大家整理中部熱門行政缺TOP5! 趕快來看看離家近的行政選擇有哪些⬇️ TOP 1 瓏昇再生能源 #提供員工餐 #下午茶飲料 行政助理 月薪$33,000~$40,000 👉 https://psee.io/5hyeev TOP 2 真心人數位 #彈性上下班 #零食飲料酒吧 行政人員 月薪$30,000~$45,000 👉 https://psee.io/5hyefq TOP 3 儷寶化粧品 #員工旅遊 #定期免費健檢 行政助理 月薪$30,000~$35,000 👉 https://psee.io/5hyeg5 TOP 4 阜爾集團_竑穗興業 #月薪上看42.9K #伙食津貼 路邊專案-行政人員 月薪$34,900~$42,900 👉 https://psee.io/5hyegp TOP 5 熊熊先生/胖福國際 #月薪上看52K #每周下午茶 網路行政人員 月薪35,000~$52,000 👉 https://psee.io/5hyegz 資料來源備註:104資料庫 2023/12月應屆畢業主應人數排行榜(中部公司行政類職務)
陳立婕 新鮮人求職攻略🔥 找工作與技能養成請進
年前轉職:為什麼有些人選擇放棄年終獎金?
年前轉職:為什麼有些人選擇放棄年終獎金?
在職場上,轉職總是一個重大的決定,涉及到多方面的考量,從薪資、職位到工作環境等。然而,轉職的時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在這裡,我們將探討「年前」轉職可能有的巨大優勢,並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分析。 一、別光看年終獎金,還要衡量機會成本 所謂「年前」轉職,是指農曆年前轉職,也就是在拿到年終獎金前就轉換工作,通常可能指一月,或前一年的十二月、十一月,甚至十月就轉換工作。年底對於多數上班族來說,是個充滿期待與壓力的時刻。期待的是年終獎金,壓力則來自於是否該在這個時間點轉職。 年終獎金對於多數人來說,不僅僅是金錢的問題。它也是一種對過去一年工作表現的肯定,甚至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認可。年終獎金就像是過去一年的「結算報告」,讓人們對自己過去一年的付出有一個明確的回饋。 年前轉職通常意味著放棄當前的年終獎金,這無疑是一個高機會成本的選擇。但是,如果新工作能夠帶來更高的薪水、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更喜歡的工作環境,那麼這個機會成本可能就值得承擔。 像我最近看到的一個例子,有位朋友不惜犧牲年終獎金,也要在年前轉職,因為他原本的工作需要奔波於各縣市,如果是偶爾公出也就罷了,但經常性的都要舟車勞頓,整年下來已經使他不堪負荷,於是他決定不惜放棄年終,也要提早換一個能大部分時間是在辦公室內,不太需要公出,又能準時下班的工作。 另一個例子則是,另一位朋友,在原崗位服務已經讓她出現一些身心狀況,於是為了健康著想,不惜在年前離職轉換工作。 二、競爭少的空窗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機會 空窗期通常是指企業在年底到新年之間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企業通常會進行年度結算、員工評估和次年的計劃。這個時候,許多企業會有一個相對「空閒」的時段,這正是轉職者可以抓住的機會。 年前轉職的最大風險就是不穩定。企業在年底通常會有一系列的變動,包括財務狀況、人員調整等,這些都可能影響到轉職者。然而,正因為這些變動,企業也可能會有新的需求和機會。這是轉職者可以抓住的「黃金時機」,搶先介入其中。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年底到年初的這段期間,大多數上班族都在等待年終獎金和年度評估,這時候跳槽的人相對較少,與你競爭的人自然就少,少了競爭,自然也就增加了被錄取的機會。 三、以年終的犧牲作為溝通談判籌碼之一 當你考慮在年底前轉職時,你實際上多了一個談判籌碼——即您可能會失去的年終獎金。這可以用作與新公司談判更高薪酬或其他福利的有力工具。 畢竟在談判的時候,能運用的籌碼永遠不嫌少;企業方往往有很多的籌碼可以用來說服你接受更低的待遇,比方優於法令的假期、較多的培訓補助、旅遊補助、更優的辦公環境、更知名的雇主品牌等等…;相對來說,作為求職的勞工,反而不像企業,有這麼多元的籌碼能拿來交換。 年終作為談判籌碼的優勢在於,放棄年終獎金幾乎等於是放棄了一份確定的收益,而且這樣的行為本身也有一種展現誠意的效果,新公司若有這樣的認知,有可能基於此而在薪資或其他福利上給予相應的補償。 結語 年前轉職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機會。然而,這也需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和目標來做出合適的選擇。年前轉職與否,是一個涉及多方面考慮的問題。因此,當年前或年後轉職的議題擺在面前時,不妨從多個角度以及策略思維,去思考和評估,以便做出最符合自己長期利益和價值觀的決定。 若有年前轉職的想法,或是不確定年前年後轉職哪個對您更好,歡迎與我們的顧問討論,期待與您相見: https://vip.jofu.guru/courses/tiffany-1on1
Gavin老師(小編管理) 就業服務乙級證照考取之路,共學分享教室
結構柱和建築柱的基本介紹
結構柱和建築柱的基本介紹
結構柱和建築柱是建築領域中兩個具有重要角色的元素,它們既有功能性的結構支持作用,同時也在建築的外觀和風格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建築的設計不僅僅是結構的配置,還包括了藝術和美學的考量。在這個複雜的設計過程中,結構柱和建築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這兩者之間雖然有著相似之處,但在功能和設計上卻存在著顯著的區別。以下是對這兩種柱子的深入介紹: 1. 結構柱(Structural Column): 結構柱是建築結構系統中的一部分,用於支撐和傳輸建築物的荷載。這種柱通常是由結構工程師設計的,具有特定的尺寸和荷載能力。在Revit或其他BIM軟件中,結構柱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結構元素: 用於支持樓板、樓梯、屋頂等結構元素的荷載。 結構分析: 通常會參與結構分析,以確保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BIM屬性: 具有與結構相關的BIM屬性,如結構材料、斷面積、高度等。 2. 建築柱(Architectural Column): 一般柱更多地是建築設計和外觀的一部分,它們可能在建築物的外觀中起著裝飾或設計的作用。這種柱通常由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添加,其目的是更好地配合建築風格,並可能不參與結構支持。在BIM軟體中,一般柱可能具有以下特點: 裝飾用途: 用於提供建築物外觀的裝飾性支持,可能並不直接參與結構。 外觀設計: 具有更多的外觀設計自由度,可以更靈活地滿足設計需求。 BIM屬性: 可能包括與建築風格和裝飾有關的BIM屬性,如材料、高度、直徑等。 總體而言,結構柱和一般柱在BIM中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它們的功能和參與建模的角色上。結構柱是建築的結構元素,而一般柱更多地是為了滿足設計和裝飾需求。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財富是你身邊5個好朋友的平均?真的是這樣嗎?】
【財富是你身邊5個好朋友的平均?真的是這樣嗎?】
「你的財富是你最常接觸的五個朋友的平均」,這句話大家可能都聽過。但我個人覺得有點偏頗,因為財富是個結果,影響財富累積有很大層面,是來自於個人邏輯思維及價值觀,如果有人因為誤會這句話,進而費盡心思去結交那些有錢朋友,那得到的影響及幫助應該是有限的。 所以我會選擇這樣去描述,「你未來的樣子,是你願意接觸那些人的思維平均。」、「我身邊的人,是用怎樣的眼光看人生?」如果一直困在熟悉的小圈圈,想法就會變得單一,久了也會失去突破自己的可能性。 【不要去羨慕著其他人的成就,先去試著了解自己朋友的思維方式】 所謂的好朋友,通常都是個性相近且彼此相處愉快的,但相處過程中如果我們沒有把握機會去向他們學習,分開後終究還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一個人進步的關鍵,不是朋友做什麼工作、賺多少錢,而是他們平常怎麼看待挑戰、學習、選擇和價值觀。 我們可以嘗試用這些問題去確認 🔔 成長導向:當你提出一個新想法,他們是說「你應該會失敗」還是「我們怎麼試試看」? 🔔 反脆弱性思維:當你想提升自己,他們是說「這樣太累了吧」還是「這個主意聽起來不錯」? 🔔 價值創造導向:當你說想離開舒適圈,他們是說「你這樣已經很好了」還是「你值得更好的生活」?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累積出結果。如果你的朋友圈總是以保守、否定、嘲諷的方式回應新的可能,那麼久而久之,你也會開始縮小自己的眼界與想像。 【圈子不是要換掉,而是「升級」與「打開」】 如果發現自己現有的圈子需要改變,這裡要說得更清楚一點,不是直接拋棄現有的老朋友,而是要有意識地讓自己打開新圈子。朋友圈可以有不同層次,就像一棟大樓,不是每一層樓都要住,但你可以學著搭電梯上去看看風景。 提出幾個建議可以去嘗試的方式: 🔔 參加跨領域社群:認識與自己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增加環境的刺激,重新理解「選擇」與「思維」的多元。 🔔 主動追蹤高質量內容:所謂的好朋友並非一定要在身邊,有些人即使你不認識他,但他寫的內容、做的事能帶給你價值觀上的影響,那也是一種「非實體圈子的陪伴」。 🔔 一年安排一次「破圈行動」:參加工作坊、異業合作、跨部門專案,刻意製造「自己不習慣」的場景,才會長出新的能力。 【朋友可以影響你的思維及財富,而你可以選擇你的朋友】 我們從國小到出社會,這段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人,也有機會結交到摯友,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友誼,但在成長這部分,若我們沒有把握機會,學習身旁朋友好的思考,又或者是讓自己身處難以學習的環境,勢必也會限制了自己的成長。 破圈的目的,不是要你捨棄過去,而是選擇為自己創造更多可能的視角。人生有時不是輸在不努力,而是輸在一開始就沒看見其他的方向。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