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廣告文案/企劃

廣告文案/企劃
更多
月薪中位數
$4萬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廣告文案/企劃 都在看
【面試-24】面試被問說覺得公司為什麼要錄用你?該怎麼回答?
【面試-24】面試被問說覺得公司為什麼要錄用你?該怎麼回答?
【遇到問題】 準備要出社會了,最近都在如火如荼的面試中。因為我是新鮮人,所以其實對找工作沒有什麼經驗。雖然事先都有很認真的準備,但還是常常會被考倒。 最近有兩個模擬面試都被問到這題,前輩會在面試的最後,突然很直接的問說:「你覺得公司為什麼要錄用你?」這題真的超驚嚇的,我每次都被嗆到一個啞口無言。想說對方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好?但前輩又都笑笑的,好像就只是真的很想知道而已。 我兩次都回答超爛的!一次是說「因為我很認真、負責」,一次好像是說「我吃苦耐勞、什麼都可以交給我做..什麼什麼的」真的每次都快被自己蠢死、尷尬死!!! 想知道到底被問到要怎麼回答比較好?感覺就是超級心靈拷問的陷阱題啊!!! -------------------------------------------------------------- 【建議作法】 【公司為什麼要錄用你?】這個問題基本上不算是想要嗆您,或是質疑您的能力,比較偏向是壓力測試題,主要是測試您是否能在這樣比較尖銳的問題下,情緒還能保持平穩,冷靜的進行回覆,作為判斷【求職者危機反應】的一個考量。 再來針對「我們為什麼要錄用你?」這個問題,以您回覆【因為我很認真、負責】、【我吃苦耐勞、什麼都可以交給我做】。這樣的回覆還是偏向於我是適合這個工作的,但並沒有點出您的強項在哪,在當類似回覆的人數有很多時,面試官還是很難分辨其能力高下?也不容易凸顯您的重要性。 所以會建議您可以將這個問題轉化成【當錄取後,會如何用您的專業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實際效益?】的前提下進行回覆,這樣不管是在【專業技能】、【工作積極性】、【公司產業】您都可以有更多的發揮方向。透過融合個人的專長技能與個性表現,才能給出一個專屬於您的好回覆,並藉此吸引到面試官的目光,讓您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另外針對面試時,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兄弟題「為什麼要來應徵我們公司?」,乍聽起來好像兩個問題很類似,但其回覆概念完全不同,也同步提供給您,做為回覆時參考。 📌 https://pse.is/3tcekc 最後還是要提醒您,不管面試官問的問題千奇百怪,其最終的重點還是放在您是否很清楚自己的專業項目在哪,並且能夠為公司創造多少效益上,所有只要能抓住這個主軸,基本上回覆就不至於落差太多。 唯有做足面試準備,才能適時隨機應變,以上幾點是個人的建議分享,希望能夠解答到您的問題,也願您能夠順利找到想要的方向與答案,祝好運。 文章連結:https://pse.is/49uptb -------------------------------------------------------------- 【相關文章】 【面試-14】簡報製作好但卻講的很卡,該如何練習口說表達? https://pse.is/43cycp 【面試-15】面試官為何都說回去等消息,為何都不直接講結果? https://pse.is/3x423s 【面試-16】問到自我期許與未來規劃,要怎麼回答才會比較好? https://pse.is/47s8hk 【面試-17】被前主管惡意逼退,面試時我該如何回覆離職原因? https://pse.is/47r34b 【面試-18】遭受職場霸凌精神傷害,離職後該如何去調適自己? https://pse.is/48jpah 【面試-19】遭受到職場性騷擾而離職,求職面試時該如何回覆? https://pse.is/496x72 【面試-20】運氣很差連續兩次資遣,,面試時被問起該怎麼說? https://pse.is/45x5ra 【面試-21】面試到最後,問題也問完了,該怎麼結束會比較好? https://pse.is/4a2qwv 【面試-22】經濟壓力大,想問面試錄不錄取是否可以看出來呢? https://pse.is/49fdzc 【面試-23】個性容易緊張,導致面試常常吃螺絲,該怎麼改善? https://pse.is/49tker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別再當個只會做事的工具人!真正的職場高手都懂這招
別再當個只會做事的工具人!真正的職場高手都懂這招
你是不是也曾經遇過這種情況: ​ 老闆交代一項任務,你埋頭苦幹,花了整整三天才完成。交出成果時,老闆卻皺著眉頭說:「這不是我要的!」 ​ 這時你心裡一定在想:「我明明很認真在做啊!怎麼會這樣?」 ​ 沒錯,你確實很認真地「做事」了,但你真的有「負責」嗎? ​ 在職場中,「做事」和「負責」看似相近,實則大不相同。這個微妙的差異,往往就是決定你是否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到底「做事」跟「負責」有什麼不同,以及如何成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職場人。 ​ ## 做事vs.負責:一個小故事道出大道理 ​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 小明和小華是某科技公司的兩位工程師,他們同時被指派開發一個新的App功能。 ​ 小明接到任務後,立刻埋首苦幹。他嚴格按照需求文件撰寫程式碼,遇到問題就查閱資料,遇到bug就埋頭除錯。經過兩週的努力,他如期完成了功能開發,並自信滿滿地向主管報告。 ​ 小華則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在開始編碼前,他先仔細研究了需求背後的商業目的,並主動與產品經理和使用者溝通,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在開發過程中,他不斷向相關人員匯報進度,並根據回饋即時調整。兩週後,他不僅完成了功能開發,還提出了幾個改進建議。 ​ 結果呢?小明的功能雖然符合原始需求,但使用起來不夠直覺,且有些細節與其他功能不協調。小華的版本不僅更符合使用者需求,還為公司帶來了額外的價值。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和「負責」的區別在於: ​ 1. 思考深度:「做事」停留在執行層面,「負責」則會思考目的和價值。 2. 主動性:「做事」被動等待指令,「負責」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 3. 溝通協作:「做事」專注於自己的工作,「負責」注重與他人的協調合作。 4. 結果導向:「做事」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負責」以創造價值為目標。 ​ ## 如何從「做事」進化到「負責」? ​ 明白了兩者的區別,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職場人呢?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建議: ​ 1. 培養全局思維: ​ ​ 不要只關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要學會從公司、客戶、市場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你才能理解每項任務背後的真正目的,做出更有價值的貢獻。 ​ 2. 主動溝通: ​ ​ 不要默默做事,要學會主動與上級、同事、客戶溝通。及時匯報進度,尋求回饋,clarify 需求,這樣可以確保你的工作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 ​ 3. 培養問題意識: ​ ​ 不要只是被動地等待任務,要學會主動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一個優秀的員工不僅解決問題,更要預見問題。 ​ 4. 注重結果,不拘泥於過程: ​ ​ 不要太死板地執行任務,要學會靈活應變。如果發現更好的方法,大膽地嘗試創新。記住,最終目的是創造價值,而不是墨守成規。 ​ 5. 持續學習: ​ ​ 不要滿足於現有技能,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這樣你才能在面對新挑戰時游刃有餘,真正做到「負責」。 ​ 6. 勇於承擔: ​ ​ 不要怕犯錯,要敢於承擔責任。一個真正負責的人,會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並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 ## 負責任的態度:職涯成功的秘訣 ​ 培養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不僅能讓你在當前的工作中脫穎而出,更是長遠職涯發展的關鍵。 ​ 當你展現出負責任的態度時,你會發現: - 上級更信任你,願意給你更重要的任務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 同事更願意與你合作,因為他們知道你是個靠得住的夥伴。 - 客戶更滿意你的服務,因為你總能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 - 你的工作更有成就感,因為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努力。 ​ 記住,真正的職場高手,不是埋頭苦幹的工具人,而是能夠創造價值的行動者。他們不僅「做事」,更懂得「負責」。 ​ 所以,親愛的職場夥伴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從「做事」的層面提升到「負責」的境界。相信只要你秉持這樣的態度,無論是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還是在未來的職涯道路上,都能闖出一片天地,成為一個真正的職場贏家! ​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記住,每一個偉大的職涯,都是從學會負責任開始的。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在職場中綻放光芒吧!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想當文字工作者要有什麼準備?
想當文字工作者要有什麼準備?
之前到大學進行職場寫作的專題演講,台下有不少同學是中文系,有同學問到一題:想當文字工作者要有什麼準備?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應該很多同學都想學以致用。我自己不是中文系畢業,但我的斜槓工作組合裡有一個部分就是靠文字賺錢。試著用一篇文章回答這一題。 一、了解文案與創作的不同 既然要靠文字賺錢,表示有人願意採買你的文字服務。因此要先搞清楚,為什麼對方要買你的文字。創作可以隨心所欲,展現創作者的創意。但文案一定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幫業主達成這個目的。他可能需要一則品牌故事,打動他的消費者;或是一則品牌文案,讓消費者產生欲望購買。如果你的客戶需要你幫他寫一本書,到底這本書的目的、核心概念是什麼,有時候業主不一定非常清楚,但你要搞清楚目標,才不會做白工。 我們提供一個好創業、好作品,最終定奪的標準還是客戶,但過程中我們可以與他溝通、協調,為什麼我們這樣寫更好。所以客戶如果不滿意,其實不是否定你的文字,而是沒達成目的,這一點我想是需要先準備的心理建設。 二、文字基本功是必須,用作品集或自媒體讓人看到你 想當文字工作者,基本的文字能力需具備。至少寫文章要通順,不會讓人讀來不知所云。寫作需要大量練習,要去了解各種類型的作品怎麼寫,像是文案、採訪、品牌故事、內容行銷等等,可以透過看書或是上課來學習。 再來業主怎麼知道你能寫?因此平常就要累積自己的作品集。除了作品集,我非常鼓勵文字工作者可以建立一個自媒體,也許是一個部落格或是粉絲團,讓你的潛在雇主被你的文字吸引,進而發案給你。 三、比起專業能力,有時業務能力更重要 這個法則適用於全部的接案工作者,會不會有案子其實不是取決在你的專業能力,而是在業務能力。如果你有一身才華,但沒人認識你,當然也不會有人發案子給你。專業能力我覺得過了某個門檻就夠用,更重要的是主動開發客戶,或是吸引客戶上門。 所以我前面提到的經營自媒體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的老師Zen大他一開始當文字工作者主攻投稿媒體版面,規定自己一天投三則,這也是一種方式。多擴展自己的人脈,讓人家知道你在做什麼很重要。 看完整文章>> https://reurl.cc/X446m0
蔡明淳
拚命三郎變職場魯蛇?揭密努力工作卻原地踏步的殘酷真相
拚命三郎變職場魯蛇?揭密努力工作卻原地踏步的殘酷真相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觀念。彷彿只要像螞蟻一樣勤奮工作,就能夠登上職場的巔峰,成為人人稱羨的白骨精。但是,親愛的各位鄉親啊,現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努力工作不一定就會升官加薪」這個令人不敢相信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職場真相。 ​ 先來說說小華的故事吧。小華是個標準的工作狂,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當個模範員工。每天比別人早到公司一小時,晚走兩小時是家常便飯。午休時間?那是什麼能吃的嗎?小華寧可用來處理公事。週末加班?來啊,誰怕誰! ​ 小華的努力,主管們看在眼裡,讚不絕口。同事們私下都說:「小華這個後生仔,肯定前途無量啦!」小華聽了這些話,更是努力加倍,深信著努力就是成功的保證。 ​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小華依舊保持著拚命三郎的作風,手機永遠24小時開機,深怕錯過主管的一個電話。每次公司有什麼臨時交辦的任務,小華總是第一個跳出來自告奮勇。別人都說他是「公司的救火隊長」。 ​ 然而,在一年一度的績效考核會議上,小華卻得到了一個讓他跌破眼鏡的結果:評價只有「達到期望」,既沒有加薪,也沒有升遷。這個消息對小華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他不敢置信地問主管:「為什麼?我不是一直都很努力嗎?」 ​ 主管嘆了口氣,說:「小華啊,你確實很認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公司需要的不只是努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帶來實質的價值和改變。」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職場上,光是努力工作並不能保證你會升官加薪。就像是你不停地往錯誤的方向跑,跑得再快也只是徒勞無功。所以,我們該如何避免成為小華那樣的悲情主角呢?以下有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大家在職場上更聰明地發展: ​ 1. 專注於創造價值:不要只是埋頭苦幹,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為公司帶來實質的效益。是否能提高效率、節省成本、或是開發新市場? 2. 學會展現成果:努力很重要,但是讓人看到你的努力成果更重要。定期向主管匯報你的工作進展和成就,讓你的貢獻被看見。 3. 培養軟實力:除了專業技能,也要注重溝通、領導、團隊合作等軟實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往往是決定你能否升遷的關鍵。 4. 持續學習成長:不要只專注於眼前的工作,要有意識地學習新技能,了解行業趨勢。這樣才能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 5. 建立人脈網絡:不要以為努力工作就能閉門造車。多與同事、上級甚至是其他部門的人建立良好關係,這些人脈可能成為你未來發展的重要資源。 ​ 現在回到小華的故事。經過這次的打擊,小華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他發現自己一直在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雖然效率很高,但並沒有真正為公司帶來新的價值。於是,他開始主動提出改善工作流程的建議,還利用閒暇時間學習了一些新的技能。 ​ 慢慢地,小華不再只是一個「會做事」的員工,而是變成了一個「會想事」的人才。他開始被派往處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專案,並在團隊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終於,在下一次的績效考核中,小華如願以償地獲得了升遷。 ​ 這個轉變告訴我們,職場success不是靠蠻幹就能達成的。我們需要的是聰明地工作,而不僅僅是努力工作。就像是打電動遊戲,你需要的不只是瘋狂按按鈕,更重要的是了解遊戲規則,制定正確的策略。 ​ 有人可能會說:「那不就是要放棄努力,變成摸魚大王嗎?」當然不是啦!努力依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方向。就像是你在打籃球,光是拼命地投球不一定能得分,你還需要技巧、戰術,甚至是團隊合作。 ​ 再說了,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資源。與其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重複的工作中,不如留些時間來思考如何能做得更好、更有效率。這樣不僅能讓你的工作更有價值,也能為自己的職涯發展鋪路。 ​ 所以,親愛的職場新鮮人或是老鳥們,請記住:你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你是在創造價值。不要被「努力就會成功」的迷思給騙了。要懂得聰明工作,讓你的每一分努力都能開花結果。 ​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工作要努力,但更要聰明。」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職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不只是當個努力的螺絲釘,而是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齒輪。加油!相信只要用對方法,你一定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成為人人稱羨的霸業啦! ​ 記住,你的價值不是由工作時數決定的。你是獨特的個體,擁有無限的潛力。所以下次當你想要拚命加班時,先問問自己:「這樣做真的能讓我更接近目標嗎?」相信你的判斷,做出最聰明的選擇。畢竟,人生苦短,我們沒有時間浪費在無效的努力上。 ​ 加油,打氣!祝福每個人都能在職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方程式,不只是當個努力的員工,更要成為閃閃發光的職場達人!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面試-34】困擾好久,人事資料表的所有欄位都必須要填寫嗎?
【面試-34】困擾好久,人事資料表的所有欄位都必須要填寫嗎?
【遇到問題】 我是應屆畢業生,近日很積極的在面試科技業的包裝工程師,遇到有公司在面試階段時,要求面試者填寫人事資料表,上面有些欄位是較為隱私且與工作非直接相關的項目,如婚姻狀況、家庭狀況、出生地等,我想問的是這些欄位"必須"得填寫嗎? 若為必須,原因為何? 若假設選擇不填這些欄位,公司就不給與面試機會,採用變相強迫的方式逼面試者填寫,這是否有違法嫌疑? 另外,若面試者還處在面試階段(並非公司正式員工),是否有權利拒絕填寫"整份人事資料表",直到收到錄取通知單(入職後)再填寫即可? 同上,若選擇拒絕填寫"整份人事資料表",公司就採用變相強迫之方式要求面試者填寫,那是否也有違法嫌疑? -------------------------------------------------------------- 【建議作法】 說實話,個人求職時也有遇過公司的人事資料表,裡面要求填寫非常多的【個人+家人】的隱密資料,當時有直接詢問人資其需求原因,但人資回覆也不知道設計原因為何,所以就算詢問也不一定可以得到答案。 但如果要追究表單是怎麼來的?有可能是某個長官要求的,或是前輩自己為了版面好看硬加的,有些甚至只是因為剛好前輩抓網路範本時有就留下來,所以為了不要冒著空白被問的風險,人資會希望您填好填滿,是為了讓每位長官都可以看到他想看的部分。但求職是互相的,您可以選擇不填,公司也可以選擇不繼續面試。除非公司強逼您,不管面試與否今天就是要把人事資料表寫完才能走,才可能去討論是否有違法的嫌疑。 另外您有提到面試者是否有權利拒絕填寫【整份人事資料表】,直到收到錄取通知單(入職後)再填寫即可? 這部分就必須幫公司端澄清一下,在目前職場的面試流程,大部分的公司主管還是都靠著人事資料表的內容,去進行整個面談。如果您拒絕填寫【整份人事資料表】,就代表面試官要從零開始問起。不僅要花費更多的面談時間,面談效果也會很差,相信很多公司應該都不會同意的。 雖說一定有機會遇到可以【部分資料不填的公司】,但比例一定是不高。所以初期新鮮人時期建議您還是照正常的流程去走,先順利取得工作後,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成果,或許在幾年之後,您就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面試,也就不用煩惱這些問題。 文章連結:https://pse.is/4ahrhn -------------------------------------------------------------- 【相關文章】 【面試-22】經濟壓力大,想問面試錄不錄取是否可以看出來呢? https://pse.is/49fdzc 【面試-23】個性容易緊張,導致面試常常吃螺絲,該怎麼改善? https://pse.is/49tker 【面試-24】面試被問說覺得公司為什麼要錄用你?該怎麼回答? https://pse.is/49uptb 【面試-25】忙碌中面試電話來的太臨時,答的不好還有機會嗎? https://pse.is/4ajdkl 【面試-26】面試官要求脫口罩,可能有染疫風險,可以拒絕嗎? https://pse.is/49pw9x 【面試-27】二面完已經過兩周都還沒消息,想問這樣錄取機率? https://pse.is/4aby9b 【面試-28】跨領域求職,面試時如何強而有力的去介紹自己? https://pse.is/4as4a7 【面試-29】40歲資深專業人員,如何增加面試提高錄取機率? https://pse.is/4aregn 【面試-30】面試過程有遭受不愉快對待,要反應給公司人資嗎? https://pse.is/4bbwu8 【面試-31】面試官表明很喜歡自己,但為什麼等不到錄取通知? https://pse.is/4blukv 【面試-32】被問到為什麼會想投履歷到我們公司?我該怎麼回答 https://pse.is/4bj6y5 【面試-33】收到未錄取通知,回覆時可以詢問對方聯絡資訊嗎? https://pse.is/4a4d9t
吳振興 Jeff 傑夫的職涯解題教室
人生第次當上主管!面對比我大的下屬以及曾是同期關係良好的夥伴同事們,我該怎麼樹立分界線?
人生第次當上主管!面對比我大的下屬以及曾是同期關係良好的夥伴同事們,我該怎麼樹立分界線?
人生第次當上主管!面對比我大的下屬以及曾是同期關係良好的夥伴同事們,我該怎麼樹立分界線? 就從服裝形象著手吧! 四個輕鬆打造team leader的不敗單品 1. 白襯衫:專業有質感,氣場全開 白襯衫百搭且不挑場合,會議、日常、甚至餐敘都能輕鬆駕馭。專業形象中最經典的代表服飾之一,其簡單卻有力的剪裁能輕鬆展現出專業與幹練的氣質。不管是面對年長的下屬還是同期的夥伴,白襯衫能幫助你從外觀上立刻劃分那條線,讓大家感受到你已經站上了新位置。選擇一件剪裁合身、材質有挺度質感佳的白襯衫,不需要擺姿態,就能在視覺上高人一等。有時還可以依場合選擇搭配飾品如一對耳環或手錶,就能讓整體造型更具領導魅力。 2. 中間色背心外套:綜合親切感與威嚴的平衡 中間色背心外套如灰色、米色或卡其色,是提升主管形象又不顯距離感的絕佳單品。相比深色系的西裝外套,中間色系更能給人平易近人的印象,同時保持專業範圍內的威嚴感,特別適合需要與下屬溝通但又希望強調層級的場合時。背心外套的層次感還能讓你的穿搭更具視覺焦點,有種「我在掌控全局」的氛圍。而且考慮氣候,非常適合台灣悶熱的天氣,不用因為正式場合還要硬穿西裝外套,最後因為流汗脫妝搞得狼狽。 3. 成套正裝:專業度與領導力的象徵 成套的正裝不僅能應對正式會議與外部拜訪,還能在團隊需要明確方向時,成為你形象上的後盾,彰顯你作為主管的格局,也是主管形象中最不能缺少的一環。不管你以前與下屬或同期同事的關係多麼融洽,當穿上成套正裝時,你的氣場立刻改變,讓他人感受到你的專業與決策能力。選擇一套深色如海軍藍或炭灰色的正裝,搭配精緻的紋理或光澤感布料,能讓整體造型更具高級感。偶而隨著氣候或場合變換內搭及配件,如領帶或無領上衣等,讓穿搭活潑有朝氣,不會過於老氣。 4. 優質西裝褲:完美修飾線條,展現幹練氣質 不是每個場合都要一件西外或襯衫,如果有一條剪裁精良的西裝褲,也能輕鬆營造主管穿搭。因為相比於其他單品,西裝褲更能展現強勢氣場的體態線條感,有個挺拔的身形更能彰顯主管特質。加上西裝褲的筆直褲線,瞬間提升幹練形象。隨著不同顏色、材質、款式的上衣配,像是有質感的襯衫或是隨性白T,都能營造出專業但不呆板的造型。 最後,無論上述哪一類單品,都要記得搭配一雙質感良好的皮鞋,細節講究,才能成就完美的形象! 最後的最後,恭喜正在閱讀此文的你,恭喜你人生往上了一階~
DonnaC 打造個人形象
[嚼舌]產品設計師進化論2-UI/UX設計師與產品設計師差別
[嚼舌]產品設計師進化論2-UI/UX設計師與產品設計師差別
若你是UI/UX設計師,看到有些公司徵「產品設計師」的職缺,適合投遞嗎? UI/UX設計師與產品設計師的工作有什麼不同?以下為您解答。 在過去的十年當中,介面設計領域經歷了一些進化,而承擔這些相關職能的稱謂,也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一系列的調整。現今常聽到的UX設計師、UI設計師和產品設計師,這些工作角色之間有什麼區別? 1.UX / 體驗設計師: 就是專門針對體驗進行設計的角色。理論上體驗設計師是做用戶研究和制定體驗方案,並從使用者的心態和角度思考設計;主要關心的是產品「用起來感覺怎麼樣」。 工作內容可能有撰寫各種產品使用場景和建構互動模式。利如參與各種測試和觀察使用者做了什麼(例如可用性研究、眼球追蹤、A/B測試,訪談問卷等等),以及針對介面、互動面去做優化與建議(Prototype)並且透過線框圖(Wireframe)找到產品的使用邏輯。 2.UI / 介面設計師: 核心職能就是根據老闆、產品PM的需求,提供介面的視覺方案。並輸出相關的設計規範、設計說明、設計切圖;主要關心的是產品「看起來怎麼樣」。 工作內容可能需要從抽象的需求轉化為可視化的wireframe;或拿到上游需求方(產品PM或UX設計師)已經畫好的wireframe、UI flow進行視覺的設計與規劃,例如整體色系的選擇,或是icon、圖片、文字等其他元素或組件的樣式設計。若是稍具規模的產品或專案,可能還需要設計具有一致性的視覺規範(Style Guide)。 3.PD / 產品設計師: 如果你在10年前,頭頂上的職稱是「產品設計師」(Product Designer)的話,那麼你很有可能是負責設計實體產品的外觀的設計師或者工業設計師。但是在 2015年前後,由於 SaaS(軟件即服務)類產品的流行,我們注意到「產品設計師」這一職稱還是應用到這類產品當中負責與使用者互動的設計師頭上(看起來像是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的某種程度上的融合)。 定義、探索、構思、驗證 自從2017年阿里巴巴提出了設計全鏈路的概念後,全鏈路/產品設計師ㄧ詞慢慢的被廣泛的運用。產品設計師實際上指的是可以深度參與產品功能走向與規劃中,比起某一段用戶旅程或某一功能的互動,更在意的是整個產品從前期需求探索、功能規劃、視覺呈現到上線前的測試、上線後的數據觀測與迭代優化等全程參與的過程。在不同使用場景、並以人為中心(Human-centered design)的前提下,實現產品的平衡性(商業決策與用戶需求的平衡點、公司內部各利益相關單位的平衡點、產品內各功能的配置與使用的平衡點)。 小結: 正如同你所看到的,產品設計師像是UI+UX設計師的聯集、同時又對產品開發有更廣以及更深的探索。UI/UX設計師會在工作中尋求實現產品使用的完整性(視覺、互動);而產品設計師則會隨著時間推移,深入研究產品的升級進化之道。 當然,上面提到的職稱與工作內容,隨著每家公司的所賦予的定義肯定是有例外的,因為它們並不會完全符合所有的環境。但是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初步解釋這三者之間的差異性。 延伸閱讀: [嚼舌]產品設計師進化論1-平面設計師如何成為UIUX設計師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6e012a8d-811b-457f-b5fd-5bf94793f0e2?utm_source=104nabi&utm_medium=share [嚼舌]產品設計師進化論3-UIUX設計師如何成為產品設計師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ffdca43d-8dd0-4d10-9a76-c63ac9b5561d?utm_source=104nabi&utm_medium=share
Kinny 毒舌好朋友
沒有程式背景也能學會Python網路爬蟲!
沒有程式背景也能學會Python網路爬蟲!
爬蟲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並且將我們的時間運用在更重要的任務上, 搜集與更新資料就交給爬蟲自動執行! 鄭江宇老師今天帶著你一起走過爬蟲運作流程,以PTT作為目標網站,抓取自己需要的資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上百筆資料在一分鐘就全部取得! 學會爬蟲技巧你能「大量快速搜集資訊」、「自動整理成有用的資料」、「分析其中的意義並判斷趨勢」 本課程專門為「不具程式設計經驗」初學者量身打造,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達Python網路爬蟲設計方式與技巧。課程內容非常精彩且一律以真實網站當作授課教材,除了讓大家能夠學以致用之外,更可使自己輕鬆上手網路大量資料採集任務,成為時下迫切需求的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專才! 在此了解更多 https://reurl.cc/335Ndl
MasterTalks MasterTalks
為何 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顯示「線上課程」搜尋量高於「課程」?Google的大字跟中字計算邏輯
為何 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顯示「線上課程」搜尋量高於「課程」?Google的大字跟中字計算邏輯
在進行數位行銷策略規劃時,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透過它,我們可以了解用戶搜尋特定關鍵字的頻率和需求。然而,許多行銷人員在使用此工具時會發現,儘管「課程」是一個較廣泛的詞彙,但「線上課程」的搜尋量卻遠高於「課程」。這背後到底有何原因?本文將針對此現象進行深入分析,並探討其中的因素。 1. 關鍵字的具體性與搜尋意圖 「課程」和「線上課程」雖然在概念上相關,但在 Google 的搜尋生態中,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詞組。用戶在搜尋「課程」時,可能包含多種意圖,例如找線下課程、學校課程、職業培訓等。而「線上課程」則是針對網路上可獲取的學習資源,意圖較為明確。由於用戶在搜尋時更傾向於具體的描述,因此「線上課程」的搜尋量自然高於「課程」。 2. 關鍵字競爭度與市場趨勢 「線上課程」的搜尋量較高,部分原因來自於近年來的市場趨勢。尤其在疫情期間,線上學習需求大增,使得線上課程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無論是語言學習、編程課程,或是其他專業技能的線上課程,都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而這種高需求導致「線上課程」的關鍵字成為熱門詞彙,在 Google 的關鍵字規劃工具中呈現更高的搜尋量。 3. 關鍵字變體的影響 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在計算「平均每月搜尋量」時,是基於具體詞組來進行分析。例如,「線上課程」不會被計入「課程」的搜尋量中,這意味著即使「課程」包含了線上課程的概念,但在工具的數據上,它們的搜尋量是分開計算的。因此,「課程」的搜尋量會被其他具體詞組所稀釋,導致總量低於預期。 4. 季節性需求的波動 在分析關鍵字時,也必須考量季節性需求的因素。例如,每年的開學季、寒暑假期間,「線上課程」的搜尋量會有顯著上升,這些短期的搜尋高峰也會推高其平均月搜尋量。而「課程」的搜尋需求可能在全年中較為平均,這會導致「課程」的平均數據顯得較低。 5. 如何提升關鍵字策略的成效? 針對上述分析,以下是幾個優化建議: - 聚焦具體關鍵字:選擇如「線上課程推薦」、「線上英語課程」、「Python 線上課程」等長尾關鍵字,提升內容的匹配度和轉換率。 -用廣泛匹配策略:在 Google Ads 中可採用廣泛匹配,增加廣告的曝光率,吸引更多潛在客戶。 -結合市場趨勢與季節性需求:在高峰期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例如開學季、寒暑假期間,並針對熱門的線上課程類型進行內容創作。 「線上課程」在 Google 關鍵字規劃工具中的搜尋量高於「課程」是由於用戶的搜尋意圖、具體性需求、市場趨勢以及關鍵字匹配方式所致。了解這些因素,不僅能夠讓行銷人員更好地制定關鍵字策略,也有助於優化廣告效果和提升轉換率。
104學習 行銷新手村,一起變高手 ⚡
【 0831 】Week2 工作坊影片回放 & 作業繳交連結
【 0831 】Week2 工作坊影片回放 & 作業繳交連結
📌 重點連結 #工作坊影片 & 簡報連結 1. 回放影片: https://reurl.cc/Lne23e 2. 課程議程簡報: https://reurl.cc/5RX3qM 3. 助教分享簡報: - Ray|訪談技巧:https://reurl.cc/lYnpRQ - Jasmine|AI 工具應用:https://reurl.cc/ekQp9j 4. 問題定義工作坊簡報: https://reurl.cc/9n0WXj #作業繳交連結 https://forms.gle/pMKVSXUPLjQF39bY9 個人作業內容請完成 3 分鐘簡易提案,思考透過 Persona Table 和 User Journey Map 中,蹶的什麼需求最值得被解決,及會怎麼滿足此需求。 👉 作業檢核點 - 是否定義解決哪一個 Persona 的問題 - 從 User Journey Map 陳述問題樣貌,及為何此問題很重要 - 針對問題的具體初步解法
Arth Lai 第7屆〖產品經理學習營〗公告大廳
AI這麼夯,但為什麼公司內部想要導入AI時總是遇到很多困難呢?
AI這麼夯,但為什麼公司內部想要導入AI時總是遇到很多困難呢?
前些日子與朋友coffie time時聊到,「AI這麼夯,但為什麼公司內部想要導入AI時總是遇到很多困難呢?」不太確定這是我們少數人個案還是多數人遇到的問題。 以下分享五點個人的導入經驗,有興趣也可點擊連結閱讀完整內容。 閱讀完整內容 >> https://chengfengec.blogspot.com/2025/01/aiai.html #從工作流程中找出效率低落的改善點 企業應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聚焦於工作流程中效率低落的環節,明確應用場景與目標,而不是為了追趕風潮而嘗試AI技術。 #數據收集的質量與完整性 數據品質與完整性至關重要,畢竟「garbage in, garbage out」的問題會直接影響模型效能。 #導入外部解決方案效率可能較快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外部解決方案是加速專案推進的有效方式,無需自行開發即可取得良好成效。 #降低風險的導入策略 選擇月租型方案能降低財務壓力,讓企業能靈活試行與優化。 #提升團隊認同與接受度 導入AI的成功關鍵不只是技術選型,而在於如何循序漸進地融入現有業務流程,並確保團隊的接受度與參與度。 最後一點特別提到團隊的認同與接受是關鍵,因爲「人」才能改變「局」,人不動,局就不會變。透過定期溝通與內部培訓,可提升AI工具的使用率,讓團隊可更專注於策略性工作,而非繁瑣重複的任務。
陳建夆 AI行銷實戰應用
Python從基礎到資料庫專題
Python從基礎到資料庫專題
★推薦!加深加廣,多元選修★ ★入門!新手練就扎實程式設計、訓練運算思維首選 ★實用!範例以日常生活實務應用,再搭配專題實作 .微軟最有價值專家(MVP)與資深教師共同執筆 由MVP與科技大學教授程式設計教師根據教育部最新課綱與初學者所應具備程式設計基本素養所撰寫的入門教材,內容兼具理論與實務,書中範例引導初學者邏輯思考、解決問題,是教師教授程式設計與訓練學生運算思維的好教材。 .扎實訓練,初學打穩基礎 扎實的程式設計訓練,由Python環境建置、結構化程式設計、函式模組化設計,一直到資料庫專題實作。各章節切割獨立單元,使各單元能扎實訓練,內容連貫、範例以日常生活實務應用,使初學者無痛邁入Python程式設計殿堂。 .新手自學,教師授課首選 全書共十八章,適合初學者自學,教師教學無壓力,由基礎程式設計到資料庫與視窗專題整合全書程式設計技巧,使讀者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上機實作,學習與練習一氣呵成 實作豐富多元,如:立方體表面積與體積計算、貸款試算、儲值卡消費購物、BMI值與身體肥胖程度判斷、高速公路過路費計算、階乘計算、計程車跳表收費計算、猜數遊戲、密碼驗證、九九乘法表、串列元素平均計算、矩陣旋轉、求三角形面積自定函式設計...等。 看更多書籍介紹: http://books.gotop.com.tw/v_AEL023300
碁峰資訊GOTOP 電腦技能的領航員-碁峰資訊
別讓英文力卡關!多益700分已是職場新門檻
別讓英文力卡關!多益700分已是職場新門檻
越來越多企業在徵才時,將英文能力列為基本條件,尤其是 TOEIC 多益成績。英文能力不再只是履歷上的加分項目,而是你能否踏入理想企業的隱形入場券 。這篇文章將揭露多益700分背後的職場新標準,以及如何讓你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多益成績,為什麼重要?】 TOEIC 多益是全球廣泛採用的英文檢定之一,在台灣同樣受到重視。不僅超過百所大學將多益列入入學加分項目,近 40 間大學更直接將其設為畢業門檻。 企業方面,104 職缺數據顯示,主管與專業職中,有超過一半要求具備英文實力。而其中若有附上多益成績,往往能幫助履歷更快被看見。 特別是多益分數達到 700 分以上者,獲得面試邀約的機率平均可提升 20% 以上。 【哪些職缺最重視英文?】 根據統計,以下職類對英文能力的要求較為明確: • 貿易相關工作中,有超過 8 成標明需具備英文能力 • 生技與醫療研發類,英文要求佔比約 64% • 專案與產品管理職務,也有超過 6 成強調英語能力 這些職位常涉及國際溝通、文件處理、會議參與,對英文聽說讀寫的實力要求更為實際。 【想增加錄取機會,先了解自己的程度】 如果你正在尋找的是需要英文條件的職缺,不妨先花幾分鐘檢測自己的英文實力。透過簡單測驗,就能快速了解目前的程度,作為是否進一步進修或報考證照的依據。 👉【點我免費做英文模擬測驗】https://nabi.104.com.tw/assess/toeic 測驗後若沒達到標準,有哪些資源能幫助我補強? ▶️破35萬次瀏覽,NEW TOEIC 新多益線上高分速成班 https://nabi.104.com.tw/course/tibame/9cd8f1a1-2dd7-434f-a13c-79932a5cb4fe ▶️更多英文課程推薦 https://nabi.104.com.tw/nabisearch/course?keyword=%E8%8B%B1%E6%96%87
104學習 職場熱門證照排行榜
7 個設計類中文 Podcast 節目推薦
7 個設計類中文 Podcast 節目推薦
2020 年被稱為台灣的 Podcast 元年,每個月都有超過一百檔新節目上線,熱愛設計的你,以下這 7 檔設計師開的中文 Podcast 節目都聽過了嗎? 1. 嚼嚼設計 關注台灣設計議題者必聽!節目主軸為兩位主持人 Weil 和 Mu 介紹設計書籍,是忙於工作、無暇讀書的設計師福音。除了說書外,也常針對台灣當下發生的設計事件(如台灣設計師月、未來月)製作專題,還有設計師專訪、設計大冒險等特別系列,在輕鬆聊天中吸收知識。 2. 光說不設計 最幽默的設計時事評論中文 Podcast,由影像設計師 Wendy 和 Tyson 主持,話題橫跨國內外設計新聞,包含平面、插畫、建築、動畫、音樂、遊戲、競賽、展覽等,穿插各種吐槽和垃圾話,非常適合為設計師去背排版等輸出的時光塞滿歡樂,再也不用擔心跟不上設計圈新聞! 3. 字型腦補 由台灣字體圈無人不曉的 justfont 團隊開設,主持人是共同創辦人蘇煒翔 BBC 和社群小編曾元濃,節目中不只選讀《字誌 Typography》、《字形散步》等經典著作,也有在地知名字體如金萱、台灣道路體、康熙字典體的設計師訪談或現象評析,熱愛字型者不可錯過。 詳見原文> https://hahow.in/cafeteria/articles/6064399c5f0e76629234c7a4
Hahow 小蛙編輯 Hahow 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