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

廣告企劃主管

廣告企劃主管
更多
月薪中位數
$6.5萬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廣告企劃主管 都在看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X 篇:20 個 X 開頭術語一次搞懂!】 X 是個冷門字母,但數位社群界照樣能挖出一整包實用術語! 從 X 到爆的體驗、到跨平台 X 合作,今天小編 Steven 不藏私。 ​ 😵「X 是不是只有 Elon Musk 的新推特名?」 🤖「其實行銷界也很多 X:XR、XML、XP⋯⋯每個都能逼死設計+小編!」 ​ 趕快收藏這篇,讓你從 X 字母菜鳥,升級成社群硬知識學霸! ​ 📌 收藏不迷路+標記那位連 XR 都以為是快篩的夥伴。 ​ 🚩【 X 篇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防呆包 01. 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實境) 👉 包含 VR、AR、MR,行銷界炫技新寵,但客戶只在乎會不會增加銷售。 02. XML(可擴式標記語言) 👉 網頁和 App 之間溝通的通用語言,小編看了一臉黑人問號。 03. XP(Experience Point,體驗點數) 👉 遊戲化行銷常見設計,讓用戶邊玩邊升等,但小編只升級工時沒加薪。 04. X-Axis(X 軸) 👉 看報表時橫軸的那一條,你以為是設計師用來對齊,其實是你 KPI 的底線。 05. X-Factor(決勝關鍵) 👉 無法量化的成功因子,常出現在報告最後一句:「這貼文就是有 X-Factor!」 06. X-Posting(跨平台貼文) 👉 一次發多平台的超省事操作,但沒針對受眾調整,數據就會告訴你有多悲劇。 07. X-Ray Marketing(X 光行銷) 👉 挖掘消費者看不到的行為與偏好,小編像在當情報員,還要加班寫報告。 08. Xbox Advertising(Xbox 廣告) 👉 出現在遊戲機平台的廣告,你不打電動,廣告卻默默打到了你家電視。 09. X Mark(叉叉符號) 👉 使用者最愛點的 UI 按鈕,代表「我不想看、快給我關掉」的真心回饋。 10. X-Conversion(交叉轉換) 👉 從看文章轉跳到買商品,過程像在玩跳格子,一步沒踩好就流失。 11. XML Sitemap(網站地圖) 👉 SEO 界的導航神器,沒有它,Google 連你網站長什麼樣都不知道。 12. X-Retention(延伸留存) 👉 留住新客後的第二波追蹤手段,沒有它,客戶來一次就再也不回頭。 13. X-Market(交叉市場) 👉 你賣衣服,但可能被滑手機的人看到,這就是數位世界的奇妙交叉點。 14. X-Domain Tracking(跨網域追蹤) 👉 使用者從網站 A 點到網站 B,小編還能默默跟蹤,感覺快變徵信社。 15. X-Testing(擴充測試) 👉 比 A/B 更進階,一次測 3 種以上版本,數據爆量小編爆肝。 16. X-Affiliate(跨平台聯盟) 👉 不同平台 KOL 一起幫你賣貨,小編負責溝通到懷疑人生。 17. X-Engagement(交叉互動) 👉 IG 按讚後跳轉 FB 留言,再回 LINE 群下單,這種轉圈圈行銷路線越來越多。 18. X-Commerce(跨境電商) 👉 商品寄國外,客訴飛回來,小編得翻譯、報關、還要笑著回覆。 19. X-Funnel(交叉漏斗) 👉 不是從上往下滑順漏掉,而是像地鐵圖一樣轉來轉去,最後還是漏光光。 20. X-Mention(交叉提及) 👉 品牌跟 KOL 互提彼此增加曝光,結果粉絲只記得 KOL,品牌邊緣到極點。 ​ 💬 還有哪些「X 開頭」的數位行銷專業術語你知道? 快留言跟我們一起腦補,小編越學越強,老闆就越無法換掉你!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 數位社群行銷自救箱:免費自檢表 】
🔥【 數位社群行銷自救箱:免費自檢表 】
這次的「自檢表」題目:「公司 IG 社群吸引力夠不夠強?」 快填看看你是撿到「便宜」還是撿到「木倉」! ​ 在這個看臉的社群時代,IG 不只是美圖打卡用,更是品牌形象的關鍵戰場。明明有漂亮照片,卻互動冷清、粉絲不買單?那可能不只是圖的問題,而是整體吸引力策略還不夠到位。 ​ 快用 Steven 幫你準備的這份【免費自檢表】檢查看看吧👇 ​ 👇【 自檢開始:每題 5 分,總分 100 分 】 01. IG 主視覺風格是否一致?(配色、排版、濾鏡等) 02. 每篇貼文是否都有品牌標誌性元素(如 Logo、風格字體)? 03. IG BIO 是否清楚傳達品牌定位與連結資訊? 04. 是否善用 IG Story 常駐精選區,分類清楚且設計吸睛? 05. 是否有固定發文頻率(如每週 2~3 篇)? 06. 是否定期製作 Reels 短影音提升觸及? 07. 是否有針對熱門話題或節慶製作專屬內容? 08. 是否經營 hashtag 策略,提升貼文搜尋度? 09. 是否鼓勵用戶留言、投票、參與互動? 10. 是否有運用 IG 限動與貼文聯動活動? 11. 是否設定清楚的導購 CTA(如「點連結購買」、「限時下單」等)? 12. 是否有定期檢視 IG Insights 數據並調整策略? 13. 是否有與 KOL/創作者合作串聯擴大觸及? 14. 是否善用 UGC(用戶產出內容)強化信任感? 15. 是否分析競品 IG 帳號找尋優化靈感? 16. 是否注意貼文發佈時段與用戶活躍時間一致? 17. 是否有使用 A/B 測試找出最佳貼文形式? 18. 是否活用貼文與限動功能推進社群行銷漏斗? 19. 是否有將 IG 與其他社群平台(FB、LINE)串聯? 20. 是否有明確的 IG 行銷目標與 KPI(如追蹤數、互動率、導購率)? ​ 📌【 自檢分數結果 】: ✅ 80 - 100 分:你的 IG 像精品百貨,不只美、還會賣,撿到大便宜啦! ⚠️ 50 - 75 分:美歸美,但還缺一點策略力~快補起來! ❌ 低於 50 分:只靠美圖撐場不夠看,這次可能撿到「木倉」了! ​ 💡【 Steven 提醒 】 IG 是現代品牌的數位門面,不只是擺設,更要有互動力與轉換力。這份自檢讓你秒懂問題卡在哪、該補強什麼。打好 IG 社群基礎,品牌自然更有說服力! ​ 💬【 留言分享你的分數 】 你的 IG 得幾分?快留言告訴 Steven,也別忘記追蹤,接下來更多自檢表讓你品牌不踩雷,一路升級!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Vibe Coding × ASP.NET Core LLM 開發實戰班
Vibe Coding × ASP.NET Core LLM 開發實戰班
AI 時代,程式不只是寫,還能「聊」出來! 學會 Vibe Coding, 讓你用自然語言操控程式、生成 API、打造 AI Agent, 真正結合後端工程 + AI 實戰。 🌟 你將學到 ✅ 精通 C# / ASP.NET Core(MVC、API、雲端部署) ✅ LLM × Vibe Coding 實戰,從 Prompt 到應用落地 ✅ AI Agent 開發、NLP、影像辨識、模型部署 ✅ 使用 Azure / VS Code / Cursor 實作 ✅ 分組 Side Project,實務專題製作 💡 課程特色 1⃣️ 小班真人線上(10 人以下),Discord 即時答疑。 2⃣️ 避開平日上班時間,便於在職者學習。 3⃣️ 全程錄影,缺課可回放 4⃣️ 真實專案模擬業界開發流程 🎯 適合誰?�想成為 AI 工程師的畢業生 ✅ 有基礎的在職工程師 ✅ 企業中高階主管。 ✅ 創業想做 MVP 的產品人。 🗓️ 開課資訊 預計開課:2025/12月 平日晚上(日期另行公告) 課程時數:共計288小時 / 約32週 上課方式:全線上 ⚡ 名額有限,立即報名,搶先升級你的開發力! 報名連結👇 https://user135527.pse.is/7ze3yz
X編 X School 軟體人才專業培訓機構
回覆錄取通知信的正確方式🖇️
回覆錄取通知信的正確方式🖇️
🎉 收到錄取通知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 但接下來該怎麼回信?無論你決定接受、需要時間考慮,或是決定婉拒,都要記得:你的回應,就是職場專業度的展現。 你的回覆信應該要: ✅ 尊重:表達對公司與錄取通知的感謝 ✅ 明確:清楚傳達你的決定 ✅ 即時:建議在 48 小時內回覆 ✔️接受錄取通知時怎麼寫? 信件主旨: Acceptance of Job Offer – [你的名字] (例:Acceptance of Job Offer – Lin Wei) 信件內容: Dear [HR Manager’s Name], Thank you for the offer to join [Company Name] as a [Job Title]. I am happy to accept the position and look forward to starting on [Start Date]. Please let me know if there are any next steps I should prepare for before my first day. Best regards, [Your Full Name] [Phone Number] [Email] 🤔 還需要時間考慮?可以這樣說: 信件主旨: Regarding Job Offer – [你的名字] 信件內容: Dear [HR Manager’s Nam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offer for the [Job Title] role. I’m excited about the opportunity and truly appreciate the confidence you've shown in me. I’d like to kindly ask for a few more days to consider the offer and ensure I can make the best decision.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confirm my response by [Proposed Date]? Thank you again for your understanding. Best regards, [Your Full Name] ❌ 婉拒錄取通知怎麼說才不失禮? 信件主旨: Re: Job Offer – [你的名字] 信件內容: Dear [HR Manager’s Name],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offer to join [Company Name].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I’ve decided to decline at this time. I truly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time your team spent with me during the interview process. I wish you continued success in finding the right candidate. Best regards, [Your Full Name] 📚 Word Bank(英文 ➡ 中文對照) Word/Phrase 中文翻譯 Job offer 錄取通知 Accept 接受 Decline 拒絕 Start date 起始日 Next steps 下一步 Consideration 考慮 若你想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更多英語技巧: 🔗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2025AIE1126/CMS/%E8%AA%B2%E7%A8%8B%E4%BB%8B%E7%B4%B9 (此貼文由ITI講師Bob撰寫)
外貿協會培訓中心 (台北) 貿協ITI台北商英教室
免費 NVIDIA 認證 AI 課程來了!新北青年局率先推出官方認證破萬AI課
免費 NVIDIA 認證 AI 課程來了!新北青年局率先推出官方認證破萬AI課
隨著生成式 AI、ChatGPT 與大型語言模型熱潮席捲全球,新北市青年局正式推出 免費 NVIDIA 官方認證 AI 課程,協助青年提早接軌數位轉型與產業需求。首波實體課程將於 5月28日至29日 在新北青職基地開跑,由 NVIDIA 白金級 AI 大使曾吉弘博士親自授課,帶來「使用提示工程技術打造 LLM 應用」訓練,學員可免費獲得價值上萬元的原廠課程與NVIDIA Deep Learning Institute (DLI) 國際認證電子證書。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9187 新北青年局在 5 月 19 日於淡江大學舉辦 COMPUTEX Taipei 黃仁勳 Keynote Watch Party 活動中,宣布與 NVIDIA 合作,推出系列 AI 原廠課程,內容涵蓋從「AI 模型訓練」、「影像辨識」到「語言模型應用」、「RAG 智能代理實作」等,針對不同程度的青年量身打造,從基礎理解到進階實作全面涵蓋,打造實務導向的 AI 學習歷程。 新北青年局長邱兆梅表示,AI 技術迅速滲透各行各業,不論是希望轉職、就業或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青年,對 AI 工具與應用學習的需求正大幅增加。因此與 NVIDIA 合作導入原廠認證內容,打造結合理論與實作的「可落地 AI 學程」,透過友善入門、實作導向的培訓模式,協助青年提早獲得產業認可技能。 本次首場開設的課程「Building LLM Applications with Prompt Engineering」為全國首次開課,將深入解析 LangChain 架構、提示工程技巧、AI 應用開發流程等重點實戰內容,參與者僅需課前繳交保證金,即可免費取得國際級訓練與證書,打造職涯競爭新利器。 講師曾吉弘博士表示,AI 已經成為職場必備能力,不再是高端科技人的專利。這次系列課程提供從初階到進階的完整路徑,協助青年透過系統性實作學會如何開發 AI 應用,並提供深度學習、生成式 AI、RAG 技術等進階內容,滿足不同階段學習者的需求。 未來新北青年局也將陸續推出更多AI 工具應用相關線上課程與實體工作坊,讓青年可依興趣與職涯目標彈性安排學習計畫,建立完整的數位力基礎。詳細課程簡章與報名資訊可至官網查詢: https://ntpcyouth2022.pse.is/7jkfvk AI 是未來職場通用語,先檢測你的 AI 入門程度 👉 馬上試試>> https://104bc.pse.is/7lkhjl
104學習 職場熱門證照排行榜
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產品開發流程,七步驟一次看懂!
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產品開發流程,七步驟一次看懂!
MVP(最小可行產品)開發過程大概流程為,需先弄清楚問題及解決方案是什麼➛ 確定與這個問題解決方案相關的假設➛ 建立可檢驗的假設➛ 選擇你要運行的MVP類型➛ 在執行過後需重複、收集數據,並找出你是否成功,以下為詳細的步驟: 1. 市場調查與需求分析: ➛ 目標用戶研究:了解目標市場和用戶群體的需求、痛點和偏好。 ➛ 競爭分析:分析現有競爭產品的優劣勢,找出市場空白點和機會。 2. 產品構想與規劃: ➛ 明確產品願景:確定產品的核心價值和目標。 ➛ 定義核心功能:根據市場需求和產品願景,確定MVP的基本功能,排除非必要功能。 3. 設計與原型開發: ➛ 產品設計:設計MVP的界面和用戶體驗,確保簡潔和易用。 ➛ 原型測試:製作低保真或高保真的產品原型,進行內部測試和調整。 4. 開發與測試: ➛ 快速開發:組織開發團隊,使用敏捷開發方法快速構建MVP。 ➛ 內部測試:進行功能測試和質量保證,確保產品的基本功能正常運行。 5. 發布與市場推廣: ➛ 產品發布:選擇適當的渠道和時機,將MVP推向市場。 ➛ 市場推廣:利用數位營銷、社交媒體和其他渠道推廣產品,吸引早期用戶。 6. 收集用戶反饋: ➛ 用戶反饋收集:通過調查問卷、用戶訪談、數據分析等方法收集早期用戶的反饋。 ➛ 數據分析:分析用戶行為數據和反饋,了解產品的優劣勢和用戶需求。 7. 迭代改進持續優化: ➛ 問題修正與改進:根據反饋和數據,修正產品中的問題,改進用戶體驗。 ➛ 功能拓展:在確保核心功能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添加新功能,豐富產品內容。 ➛ 持續監控:保持對市場和用戶需求的監控,及時調整產品策略。 ➛ 長期發展:制定長期產品路線圖,確保產品持續發展和競爭力。 這些步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MVP開發流程,幫助企業在投入最少資源的情況下,快速驗證市場需求,獲得用戶反饋,並不斷改進和優化產品。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 行銷洞察力 | 引領行銷的數據洞察思維
| 行銷洞察力 | 引領行銷的數據洞察思維
行銷伴隨產業、產品、技術、行銷工具的進步,也從傳統行銷品走入數位行銷,然而未來接續的行銷,將進入數據行銷的大時代。 然而,各位應該同小編一樣,在未受過數據分析、數據洞察學習的我們,面對來自諸多行銷工具所獲得的數據資料時,應該不知從何著手進行整理與分析;甚至有時候要規劃數據收集時,也不知如何規劃目標與來源,最後進行分析時,就只能 Garbage in, Garbage out。 這門課程就是要讓我們具備行銷數據洞察能力,課程中您將獲得:數據行銷洞察思維、數據分析方法、數據轉換為決策洞察、數據支援工具對應之提案目標與應用、數據行銷洞察思維融入服務、讓數據幫您說服客戶。 而課程將會說明數據的定義原則,了解甚麼樣的數據是有效、有意義的數據;接下來課程將用案例解析,引導各位理解數據在商業決策中扮演的角色,並且能為器誒帶來甚麼價值;取得或者使用甚麼樣的數據,經過分析後能夠發現商機、帶來生意。 在商業數據洞察上,將會分享顧客行為、偏好等的數據洞察,透過顧客洞察發現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創新、變革。 接下來就可以透過數據洞察,了解競爭者、彼此的差異與市場區隔等,企業可以藉此思考如何提升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性。如果您行銷人員,需要透過行銷內容傳遞產品或品牌精神,在行銷內容企劃時,透過數據洞察,也可以幫助您瞭解目標族群需求,依據需求去取得行銷內容的靈感。 而在我們取用、分析、洞察了那麼多類型的數據資料後,其實每次都必須要去看洞察與分析的有效性、實用性,因此也必須為每次的洞察與分析設定可評估的指標、以及依據產品類別、數據類型建立指標觀測儀表板;如此可以透過儀表板顯示的指標,修正每次取得數據與洞察的精準,讓自己的洞察力與數據腦在有標準依據之下持續成長。 推薦課程網址:https://hahow.in/courses/60ac75ac0d23eab5008441f3/main 祝您 工作順利、學習愉快 小編陪您每日學習成長1%
一零四線上嚴選 每日推薦一堂課
最新10 大 AI SEO/AEO 監控工具推薦 !
最新10 大 AI SEO/AEO 監控工具推薦 !
什麼是 AI SEO?為什麼品牌要監控? AI SEO(又稱 AEO/GEO)是將內容優化導向 AI 搜尋平台(如 ChatGPT、Gemini、Perplexity 等),讓品牌不只是出現在搜尋結果列表,而是直接被 AI 回答引用。隨著使用者越來越依賴 AI 助手獲取資訊,品牌若不監控 AI 平台上的曝光,可能錯失機會、遭到誤植,甚至輸給競爭對手優化策略。 透過 AI SEO 監控,企業品牌可以: 1.強化內容被 AI 引用的機會 2.掌握品牌在 AI 回答中的情感與曝光情境 3.防範 AI 錯誤資訊引發信任危機 4.進行更有效的監控競爭者與市場策略分析 = 1. ALLMO 模型數:6 起始價格:30 美元起(使用量計價) 功能亮點:網頁索引、受眾分析、Prompt 熱度控制 2. AI Brand Monitoring 模型數:6 起始價格:每份報告 5.99 美元起 功能亮點:品牌提及追蹤、情感分析、引用來源整理 3. Model Monitor 模型數:6 起始價格:49 美元/月起 功能亮點:Prompt Vault、情感偵測、競品監控 4. Prompt Watch 模型數:6 起始價格:100 美元/月 功能亮點:即時數據監控、即時內容優化建議 5. Peec AI 模型數:多平台涵蓋 起始價格:約 €90(約新台幣 3,000 元)/月 功能亮點:品牌被 AI 引用機率分析、提醒機制 6. AISEOTracker 模型數:5 起始價格:49 美元(單次)/ 249 美元(終身) 功能亮點:品牌曝光頻率追蹤、AI 排名建議 7. Engenius.one 模型數:5 起始價格:14.99 美元/月 功能亮點:AEO/SEO 自動文章生成與優化 8. Essio 模型數:4 起始價格:75 美元/月起 功能亮點:排名基準追蹤、連結監控、Prompt 探索 9. AthenaHQ 模型數:4 起始價格:367 美元/月 功能亮點:品牌能見度分析、情感追蹤、策略監控 10. AI Brand Rank 模型數:1(僅 ChatGPT) 起始價格:免費方案/99 美元/月 功能亮點:Reddit 情感分析、品牌曝光度指標 如何選擇適合的AI監控工具? 1.若重視覆蓋最多 AI 平台,建議選擇前五名工具:ALLMO、AI Brand Monitoring、Model Monitor、Prompt Watch、Peec AI 2.若預算較低但希望快速上手,可考慮 AI Brand Monitoring 或 EnGenius 3.如果希望進行深度情感分析與內容策略優化,Model Monitor、Peec AI、Essio、AthenaHQ 是不錯選擇
林尚能 戰勝學院
我靠SEO行銷,讓客戶「主動上門」,公司業績提升10倍。
我靠SEO行銷,讓客戶「主動上門」,公司業績提升10倍。
根據數據顯示 超過 60% 的使用者只會點開搜尋引擎前三頁的網站。 只要你的網站排進前三頁,就能帶來龐大的自然流量與成交機會。 以我們的實際案例為例, 公司花了 6 年時間寫了近 400 篇 SEO 文章, 每年平均可創造 2,000~2600 萬營收。 陌生開發的成交率僅 1%~3%, 但 SEO 帶來的自然客戶名單,成交率可高達 15%~20%! 這就是差距。 SEO 是企業的「長期獲客引擎」。 它能穩定帶來新客、降低行銷成本, 讓公司業績每年都能持續增長。 ▋想學會如何打造長期獲利的 SEO 策略? 【 戰國策戰勝學院 】提供量身打造的課程及顧問服務 - 更多資訊請至:www.mo.com.tw - LINE 諮詢請洽:@119m ▋想聽到更多執行長COM的經驗談 【 經營者的勝利學 】於各大Podcast平台及Youtube熱播中 #企業行銷 #SEO策略 #自然流量 #行銷思維 #品牌經營 #數位行銷 #內容行銷 #業績成長 #網站優化
林尚能 戰勝學院
Vibe Coding是什麼?為何要學習它?
Vibe Coding是什麼?為何要學習它?
Vibe coding(氛圍編程)是一種新興的 AI 輔助程式設計方式,由 OpenAI 聯合創辦人暨前特斯拉 AI 領導者 Andrej Karpathy 於 2025 年 2 月提出。程式設計師不再逐行撰寫程式碼,而是透過自然語言或對話形式,向大型語言模型(LLM)描述需求,由 AI 負責產生程式碼,程式設計師則引導、測試、優化和調整:如他所言:「完全順應感覺(vibes)、忘記程式碼的存在」。 這種方法讓使用者不需專精程式語法,只需以生活語言表達想法,AI 自動生成原始碼,開發者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創意與需求上。 然而,Vibe coding的優點與缺點是什麼?程式設計師會被取代嗎?還是能變成一種新的混合模式加速開發? 來看看以下這篇文章吧!👇 https://www.xschoolkh.com/post/what-is-vibe-coding
X編 X School 軟體人才專業培訓機構
為什麼企業網站一定要做SEO與AI SEO? 從臺灣電商流量數據看見的殘酷真相
為什麼企業網站一定要做SEO與AI SEO? 從臺灣電商流量數據看見的殘酷真相
各位老闆:如果您的企業網站還沒開始認真做SEO,那您已經在這場數位戰爭中落後了。 我最近剛完成一份2025年臺灣電商流量排名的深度研究,數據讓我再次確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在網路世界裡,沒有流量就等於不存在。那些能夠持續獲得大量自然流量的企業,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SEO上投入了大量心力,而且現在已經開始布局AI SEO。 讓我用數據和實戰經驗,跟您聊聊為什麼企業網站必須做SEO,以及為什麼AI SEO將成為下一個決勝關鍵。 一、流量就是生意,這是不變的真理 根據我們團隊針對2025年9月的分析,臺灣前20大電商購物網站的總訪問量高達1.45億次(144.92 Million)。這個數字代表什麼?代表每個月有超過一億次的購物意圖正在網路上流動,而能夠攔截到這些流量的企業,就能獲得相應的營收機會。 我們先看前三名的平台,用文字說就好: 第一名是「蝦皮購物 Shopee」,月訪問量大約是5,388萬次,它是絕對的流量龍頭,流量大概是第二名的2.8倍。 第二名是「momo購物網」,月訪問量大約是1,934萬次,穩定在第二,但跟蝦皮的差距很明顯。 第三名是「PChome」,月訪問量大約是1,882萬次,是老牌電商,但它的年流量有大約11%多的衰退。 這三個數字告訴我們:市場高度集中,前三名就把大多數純電商流量吃掉了,後面的品牌要再搶流量就不容易了。而且這些平台會有這麼大的流量,不是只靠買廣告,背後一定有SEO、品牌、內容、體驗的長期耕耘。 二、臺灣電商購物網站前20名流量排名(2025年9月) 這份排名是根據 Semrush 2025年9月的數據整理出來的,都是台灣用戶常逛的零售/電商/品牌官網。總共有20個網站,裡面有13個是純電商,其餘是品牌官網、量販店、比價或內容型平台。 我用順位從1講到20: 1. 蝦皮購物(shopee.tw):月訪問量大約是53.88百萬次,桌機流量約62%,手機約38%,月成長率是小幅下降,年成長也差不多持平,屬於綜合電商。 2. momo購物網(momoshop.com.tw):月訪問量大約19.34百萬次,桌機52%左右、手機47%左右,月成長和年成長都是小跌,也是綜合電商。 3. PChome(pchome.com.tw):月訪問量大約18.82百萬次,桌機大概56%、手機44%,不論月成長或年成長都跌得比較明顯,年減超過一成,是綜合電商。 4. 7-ELEVEN 線上購物(7-11.com.tw):月訪問量大約9.69百萬次,手機流量明顯比較高,超過六成,這也反映便利商店客群的行動裝置使用習慣,屬於便利商店電商。 5. 博客來(books.com.tw):月訪問量大約6.13百萬次,桌機跟手機各約一半,但年成長是衰退的,屬於書籍/綜合電商。 6. Costco好市多(costco.com.tw):月訪問量約3.54百萬次,手機略高於桌機,月成長有小幅上升,但年成長是負的,屬於量販店電商。 7. BigGo比價網(biggo.com.tw):月訪問量約3.54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差不多,不過月成長和年成長都衰退較多,尤其是年成長,代表比價流量有被電商平台稀釋。 8. Samsung(samsung.com):月訪問量約3.09百萬次,這個網站手機流量非常高,超過八成,月成長還有上升,是品牌官網型。 9. ASUS(asus.com):月訪問量約3.07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各半,整體流量是微幅下降,屬於品牌官網。 10. 家樂福(carrefour.com.tw):月訪問量約3.02百萬次,手機占比將近八成,代表生鮮/量販型的線上購物客群行動化很明顯。 11. 全聯PXMart(pxmart.com.tw):月訪問量約2.85百萬次,手機大約八成,跟家樂福很像,但年成長是正的,表示通路數位化有成效。 12. 樂天市場(rakuten.com.tw):月訪問量約2.66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差不多,月成長有小幅成長,但年成長還是負的,是綜合電商。 13. 嘖嘖(zeczec.com):月訪問量約2.17百萬次,桌機略高一點,月成長是正的,但年成長衰退不少,因為募資型平台的流量起伏較看案型。 14. 天貓(tmall.com):月訪問量約2.16百萬次,主要是桌機,年成長是正的,表示跨境電商仍有需求。 15. 生活市集(daybuy.tw):月訪問量約2.01百萬次,手機占比高,月成長是正的,年成長略為負,屬於綜合電商。 16. Mercari(mercari.com):月訪問量約1.90百萬次,手機略高,月成長與年成長都成長,特別是年成長超過四成,代表二手交易平台還在往上。 17. Nintendo(nintendo.com):月訪問量約1.88百萬次,手機流量非常高,月成長和年成長都非常明顯,屬於品牌官網且受產品發表波動影響。 18. 誠品(eslite.com):月訪問量約1.79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各半,年成長是負的,屬於書籍/文創型電商。 19. iCook愛料理(icook.tw):月訪問量約1.73百萬次,手機占比高,月成長有小增長,但年成長下滑較多,屬於內容+電商型平台。 20. 東森購物(etmall.com.tw):月訪問量約1.65百萬次,手機占比接近三分之二,月成長略為負,屬於綜合電商。 這20個網站加起來的總訪問量是144.92百萬次;如果只抓裡面純電商的13個,總訪問量是127.54百萬次。這個數字有兩個訊號:第一,台灣的電商流量已經被大平台吃得很兇;第二,成長越來越難靠砸錢,必須靠SEO、內容、品牌去撐住自然流量。 三、付費廣告的錢坑,您跳進去了嗎? 我服務過許多企業客戶,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我們每個月在Google Ads、Facebook廣告上花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一停止投放,流量馬上歸零。」 這就是付費廣告的本質——租來的流量。您付錢的時候有流量,不付錢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而且隨著廣告競價越來越激烈,每次點擊成本(CPC)不斷攀升,ROI(投資報酬率)持續下滑。 相比之下,SEO帶來的自然流量是您真正擁有的資產。一旦您的網站在關鍵字搜尋結果中取得好的排名,這個排名會持續為您帶來流量,而且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就是為什麼SEO被公認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網路行銷工具之一。 四、為什麼企業網站必須做SEO?五個無法迴避的理由 第一,消費者的購買旅程從搜尋開始 超過九成的線上行為從搜尋引擎開始。如果您的網站在搜尋中找不到,對大多數潛在客戶來說,您的企業根本不存在。 第二,SEO是長期資產,會隨時間累積價值 付費廣告像租房子,SEO像買房子。SEO需要時間,但一旦做起來,排名和流量會長期存在。 第三,搜尋排名本身就是信任背書 搜尋結果排在前面的品牌,使用者會自然認為更專業、更可靠。 第四,競爭對手已經在做了 現在不做,以後要追就更難,因為SEO有先行者優勢。 第五,ROI最高的行銷投資 多數研究顯示,SEO的ROI可以超過400%,甚至到1000%,遠高於多數廣告渠道。 五、搜尋引擎正在被AI重新定義 2024年起,Google 推出 AI Overviews,OpenAI 也推出 ChatGPT Search,代表未來使用者搜尋問題時,畫面最上面先看到的可能是AI的答案,而不是十條藍色連結。如果你的內容沒有被AI看懂、引用、標示成答案來源,那就算原本SEO做得不錯,也可能在新型搜尋結果裡被擠掉。 六、什麼是AI SEO AI SEO的意思,一部分是「用AI來做SEO工作」,另一部分是「讓內容被AI看得懂、願意引用」。後者也有人叫 AEO(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就是為答案引擎優化。 七、2025年必須掌握的AI SEO核心策略 1. 從關鍵字堆疊轉成語意與問題導向 2. 做好結構化資料與 Schema 標記 3. 產出真正有深度的支柱型內容 4. 強化E-E-A-T(經驗、專業、權威、可信) 5. 顧好多模態內容(圖、影、語音) 八、企業該如何開始 還沒做SEO的:先技術健檢,再做關鍵字與內容規劃,然後持續發文。 已經在做SEO的:開始檢查內容的AI友善度、用AI工具提升效率、追蹤AI搜尋的曝光、再去做品牌權威與外部連結。 九、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時機 SEO不是選擇題,是生存題。你今天不做,一年後還是會說「早知道去年就開始」。而AI SEO現在還在前期,現在做的人會比較有先行者優勢。 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林尚能 戰勝學院
遇到混不好的長輩,真的不要聽對方的意見!
遇到混不好的長輩,真的不要聽對方的意見!
你的農曆年飯桌上,是不是也常常上演這樣的戲碼? 剛畢業或剛換工作,總有幾個「混不好」的長輩會熱情地拉著你,給你傳授人生「真理」。他們會苦口婆心地勸你:「聽叔叔的話,不要亂闖!穩定最重要!」 ​ 這些長輩的動機通常是好的,是出自於愛。但他們的建議,往往是「過時的善意」或「恐懼的投射」,一旦照做,輕則浪費時間,重則毀掉你的職涯規劃。 這是個很難拿捏的分寸:你不能不尊重長輩,但你更不能犧牲自己的未來。 ​ 小穎就是被這種「愛的建議」耽誤了兩年。 ​ 小穎大學畢業時想去新興的數位行銷公司闖闖,但她的「王叔叔」總愛在家族聚會上勸她:「現在景氣不好,數位行銷都是泡沫! 你不如去考個公職,不然就去XX老牌傳產,穩定最重要。」 王叔叔自己沒考上公職,後來投資也失敗,這輩子都在怨嘆「當年沒抓住機會」。 小穎拗不過爸媽的壓力,最終聽從了王叔叔的建議,進了一家老牌傳產做行政。工作很穩定,但毫無成長。她每天處理著紙本文件,看著同儕在數位圈裡飛速成長,她開始感到嚴重的工作倦怠。 ​ 關鍵轉折點,發生在她入職的第二年。 ​ 公司面臨數位轉型,突然解僱了大量「缺乏新技能」的資深員工。小穎雖然年輕,但因為這兩年學到的東西跟市場完全脫節,她成為了第一波被裁員的員工。 ​ 她崩潰地說:「老師,我這兩年完全是空白!我聽了長輩的話求穩定,結果現在最不穩定的就是我!我浪費了兩年,而當初給我建議的王叔叔,還在家裡繼續怨天尤人!」 ​ 小穎的故事,揭示了「混不好」的長輩,他們的建議為什麼有「毒」。 ​ 這不是對人身攻擊,而是你必須學會的「職場資訊過濾」技能。他們的建議,通常來自於三種有問題的來源: 第一種:「恐懼驅動」的顧問。 這種長輩的建議,都是從「失敗經驗」中萃取出來的。他們告訴你「不要創業」、「不要換工作」、「不要冒險」,不是因為你不行,而是因為他們當年失敗了。 ​ ​ 第二種:「過時地圖」的導師。 這種長輩的知識結構,停留在 20 年前。他們建議你「把證照考一考」「公司只要夠大就不會倒」。 ​ 第三種:「怪罪他人」的受害者。 這種長輩最會抱怨,他們不成功,一定是「老闆太黑心」、「當年市場不好」、「運氣太差」。 ​ 你的職涯規劃是你的,你必須自己做主。我的建議是:尊重人,但要過濾意見。 ​ 三個實用的「職場建議過濾術」: 1. 「信源測試」:先問他「是否有你想要的結果」。 在你聽任何建議之前,先客觀檢視:這位長輩在他的人生中,是否已經達成了你目前想要達成的「目標」? 重點提醒: 如果他給你投資建議,但他自己從來沒賺到錢;如果他給你職涯發展建議,但他自己一輩子都在抱怨。那麼,你只需要聽故事,而不需要聽策略。 ​ 2. 「時間戳記」:過濾掉所有「超過五年」的經驗。 時代變遷太快,尤其是科技、行銷、金融領域。 重點提醒: 禮貌地聽完,但你要在心裡打上一個時間標籤:「這個建議在 2000 年很棒,但在 2025 年,可能已經是錯的。」你要尋找的,是當前的趨勢和最新的數據。 ​ 3. 「內容拆解」:濾除「恐懼」,萃取出「事實數據」。 長輩給你建議時,你要聽出他話裡面的「情緒」和「事實」。 • 情緒: 「你不要辭職,會很可怕。」 • 事實: 「現在的產業生態變了,找工作可能需要 6 個月。」 (萃取:數據) 提醒: 帶著感謝的心情,把「情緒」的部分留給他,把「事實」的部分留給自己。 ​ 小穎後來勇敢地對王叔叔說了「謝謝,但我已經決定了」。 ​ 她利用被裁員的機會,去進修了數位工具,並成功進入了她嚮往的產業。 她說,現在王叔叔還是會給她建議,但她已經能平靜地面對。 「我現在很尊重王叔叔,因為他讓我看到了如果我不努力,二十年後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子。他成了我最好的警惕。」 尊重長輩,永遠是美德;但為自己的未來做主,才是真正的成熟。 你的人生,請自己寫劇本。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如何在職場中高效應用AI:15大常見QA懶人包&課程學習推薦
如何在職場中高效應用AI:15大常見QA懶人包&課程學習推薦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員開始將AI工具應用於日常工作中,以提升效率、創造價值。然而,對於許多並非技術背景的使用者來說,AI的運用依然充滿挑戰和疑慮。以下是一些職場中最常見的AI問題與解答,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AI。 1.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工作的AI工具? 在選擇AI工具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需求,確定AI能解決哪些具體問題。接著,根據工具的功能、使用難度以及預算來做選擇。如今,很多AI工具已經簡化了使用過程,使非技術背景的使用者也能輕鬆上手。 2. AI是否會取代我的工作? AI的應用確實會替代一些重複性高、規則性強的工作,如數據處理和初步分析等,但並不會完全取代那些需要創意、策略思考和人際溝通的職位。AI更多的是成為輔助工具,幫助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 3. 我不懂程式碼,能使用AI嗎? 當前很多AI工具已經不再需要使用者擁有程式編寫技能。許多平台和工具提供簡單的使用介面,使得沒有程式背景的人也能輕鬆應用AI來完成工作。 4. AI輸出的結果不準確,該如何改進? AI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數據。如果發現AI結果不準確,可以通過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數據來重新訓練AI模型,並定期檢查AI的表現,進行必要的調整。 5. 如何解釋AI的決策過程? AI的“黑箱”問題使得它的決策過程不容易被理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有許多可解釋性AI技術,能夠幫助使用者理解AI的運作邏輯和決策過程。 6. AI處理的資料會泄露嗎? 資料安全是AI應用中的重要考量。為了防止資料泄露,使用AI工具時必須遵循相應的數據保護規範(如GDPR等),並選擇具備良好安全設計的AI系統來確保資料的安全。 7. 如何與AI協同工作,而非單純依賴它? AI能夠幫助完成大量繁瑣的工作,但它不應該取代人類的判斷。與AI的協作應該是互補的,將AI視為輔助工具,用來提升工作效率,而人類則依然負責最終的決策和創新工作。 8. AI是否能正確理解多語言或方言? AI對語言的理解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處理主要語言(如英語、中文等)方面。但對於方言或特定語境的理解,AI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9. 如何處理AI系統中的偏見問題? AI的偏見問題通常源於訓練數據的偏差。因此,為了減少偏見,應該選擇多元且無偏見的數據來訓練AI,並定期進行偏見檢測和修正。 10. AI的運行速度不夠快,該怎麼辦? AI運行速度不夠快可能是由於計算資源不足或模型過於複雜。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優化模型,或升級計算資源,使用更強大的硬體來支持AI運行。 11. 如何確保AI能與其他系統無縫集成? 選擇能夠支持API集成的AI工具,並確保所選擇的工具與現有系統兼容。如果需要,還可以進行額外的開發來確保AI系統和其他業務系統的順利整合。 12. AI是否能取代創意工作,如設計或寫作? 雖然AI在輔助創意工作(如生成文案或設計草圖)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最終的創意仍需由人類來主導。AI可以提供靈感和建議,但不太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創意和獨特視角。 13. AI無法理解人類情感,怎麼辦? 目前的AI技術尚難以精確理解和感知人類情感。在涉及情感和社交交流的場合,AI應作為輔助工具,而非決策主導。 14. 如何監控AI系統的表現和效能? 為了確保AI的有效運行,應該設立清晰的效能指標,並定期對AI的表現進行測試和評估。通過數據分析和定期回顧,能夠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15. 如果AI出現錯誤,該如何處理? 當AI系統出現錯誤時,首先要分析錯誤的原因。檢查數據的質量、算法的設計,或者外部環境的影響,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或重新訓練模型。 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職場的運作模式,它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為創新提供了新的動力。然而,要充分發揮AI的潛力,員工需要了解並克服使用過程中的各種挑戰。通過正確選擇工具、有效協作並定期監控AI的表現,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更好地利用這些技術,實現職業生涯的長期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職場相關AI課程推薦: AI-900 認證攻略 | AI 基礎入門 未來職場通行證 https://nabi.104.com.tw/course/tibame/84339713-7df6-4fa3-bab9-ca24c3a68657 尹相志的 ChatGPT 全攻略|AI 溝通術 指令技巧大公開【2.0 升級版】 https://nabi.104.com.tw/course/tibame/371b5f10-11ce-427f-86ce-a5842cc0f645 數據分析師|入門實戰:Excel x AI 打造最強數字力 https://nabi.104.com.tw/course/104nabi/700f35aa-e227-4a12-b673-3b5931342c02 讓上班族秒懂的AI數據分析術 【線上直播課】05/10假日一天 https://nabi.104.com.tw/course/tibame/be87bfb6-a19b-476e-a6bd-5b9bd46fe7fd 更多AI課程搜尋: https://nabi.104.com.tw/nabisearch/course?keyword=AI
104學習 職涯學習課程專文推薦
2025年AI課程講師推薦:4位頂尖名師帶你掌握未來關鍵競爭力
2025年AI課程講師推薦:4位頂尖名師帶你掌握未來關鍵競爭力
進入2025年,人工智慧已不再是遙遠的科技名詞,而是深刻影響全球產業結構與職場生態的現在進行式。根據Statista的市場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在2025年預計將達到驚人的3.73億美元[1],而全球AI教育市場更將以31.2%的年複合增長率擴張,至2030年將突破322.7億美元[2]。這不僅反映了個人對於學習AI的熱切渴望,更凸顯了企業對於導入AI培訓、提升組織整體「AI素養」的迫切需求。 然而,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AI課程與背景各異的講師,許多企業主與個人學習者卻感到無所適從。該如何選擇真正有價值、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一位好的AI講師,應該具備哪些關鍵特質?本文將為您提供一個完整的AI講師評估框架,並深度剖析四位在2025年台灣市場上備受推崇的頂尖AI名師,助您在AI時代的浪潮中乘勢而上。 為何投資AI教育是企業刻不容緩的戰略? 進入2025年,AI不再是單一部門的工具,而是驅動企業從營運、行銷、管理到決策全面升級的核心引擎。根據最新的產業調查,已有高達78%的企業在至少一個業務環節中導入了AI技術[3],更有超過六成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對AI技術與培訓的預算[4]。 導入AI培訓能為企業帶來具體且可衡量的商業價值。在行銷領域,AI能夠分析龐大的消費者數據,實現精準廣告投放與個人化推薦,大幅提升行銷投資回報率。在營運層面,AI自動化流程可以接管繁瑣的行政、財會與客服工作,將寶貴的人力資源釋放出來。對於決策層而言,AI的數據分析與預測能力,更能輔助管理者洞察市場先機、預警潛在風險,做出更科學、更具前瞻性的商業決策。 投資AI教育,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它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操作幾個新潮的軟體工具,更是為了培養一種全新的「AI思維」,讓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學會如何運用AI解決問題、優化流程、創造價值。 如何挑選最適合你的AI課程講師?五大關鍵指標全解析 當企業意識到AI培訓的重要性後,下一個挑戰便是:如何找到對的講師?一位優秀的AI講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企業轉型的催化劑。我們綜合了業界專家與成功企業的經驗,歸納出以下五大關鍵評估指標。 指標一:實戰經驗與產業深度 這是評估一位AI講師最重要的標準。AI的應用千變萬化,不同產業、不同部門的痛點與需求截然不同。在挑選時,您應該深入了解講師的背景:他是否曾親身在業界打滾?是否擁有可供驗證的成功案例?他服務過的客戶群體,是否與您的產業相關?一位真正經歷過市場淬鍊的講師,才能提供「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寶貴經驗。 指標二:課程設計與客製化能力 標準化的罐頭課程難以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一位頂尖的AI講師應該具備強大的課程設計與客製化能力。在接洽時,對方是否願意花時間深入了解您的企業文化、員工背景以及期望達成的培訓目標?優秀的講師會像一位顧問,先「診斷」企業的問題,再「開藥方」,量身打造最適合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 指標三:教學風格與學員評價 講師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學員的吸收效果與學習意願。您可以透過觀看講師的公開演講影片、閱讀他撰寫的文章,或直接詢問過往學員的口碑與評價,來判斷其風格是否適合您的團隊。一位好的講師應該懂得「說人話」,將複雜的技術術語轉化為不同部門、不同職級員工都能理解的語言。 指標四:收費模式與費用合理性 AI講師的收費模式相當多元,了解市場行情有助於您做出合理的預算規劃。常見的收費方式包括按時計費、按月或按季的長期顧問約,以及針對特定專案的打包計價。費用的高低通常與講師的知名度、經驗、課程的客製化程度與深度直接相關。 指標五:持續學習與資源提供 AI的技術與工具日新月異,一次性的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因此,一位負責任的講師,其服務不應在課程結束時就畫下句點。他是否提供課後諮詢管道?是否經營學習社群?他是否會定期分享最新的AI趨勢與工具資訊?這種「終身學習」的夥伴關係,才是企業在快速變動的AI時代中最寶貴的資產。 在了解如何評估AI講師後,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市場上備受推崇的實戰名師。我們精選出四位在不同領域獨具專長、風格鮮明的頂尖專家。 1. 企業轉型總舵手 - 林尚能 講師 (戰國策集團) 「你公司卡關,我出戰解方。」 如果您的企業正站在數位轉型的十字路口,需要一位能從頂層戰略高度擘劃藍圖、指引方向的領航員,那麼戰國策集團的創辦人林尚能講師無疑是您的首選。 林尚能講師擁有超過25年的企業經營實戰經驗,帶領戰國策集團服務了超過三萬家企業客戶,年營收突破兩億元。他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曾歷經創業初期的艱辛、跨足新領域慘賠五千萬的低谷,再到力挽狂瀾、帶領公司東山再起的完整歷程。這種「從戰場砲火中活下來」的經驗,讓他對企業經營的痛點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刻體悟[6]。 在AI領域,林尚能講師並非單純的技術專家,而是將AI視為解決商業問題的強大武器。他長期專注於將AI技術落地應用於行銷、銷售、企劃、營運等各個商業環節,並創立了AI.com.tw (台灣人工智慧網路有限公司),致力於開發企業AI應用與提供顧問服務。他的課程特色在於「問題導向」與「場景應用」,強調學習AI不是為了追逐流行,而是為了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戰國策AI課程四大特色: AI賦能行銷:教授ChatGPT、MidJourney等工具,自動化內容生成、廣告優化 數據驅動決策:學習AI大數據分析,精準鎖定目標客群 跨產業應用:涵蓋電商、零售、B2B等行業案例 互動實作演練:課程包含分組實作與即時反饋 適合對象:企業主、高階經理人、部門主管,以及任何需要從宏觀戰略層面思考AI如何賦能企業成長的決策者。 課程重點:企業AI戰略規劃與藍圖設計、AI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運用AI提升行銷銷售與營運效率、建立企業內部的AI文化與人才梯隊。 政府補助資訊:戰國策戰勝學院為經濟部核定之合法訓練機構,符合資格的30人以下服務業企業,每位員工最高可獲得新台幣一萬元的培訓補助,每家企業最多補助金額為新台幣十萬元。 了解更多戰國策AI課程 聯絡方式:0800-003-191 | LINE ID: @119m 2. AI實戰應用佈道者 - 黃敬峰 講師 (AI峰哥) 「利用數小時課程讓你擁有數百小時的AI能力。」 當企業的戰略方向確立後,如何讓AI在各個部門的日常工作中真正落地、發揮效益,便成了執行的關鍵。此時,您需要的是一位像「AI峰哥」黃敬峰講師這樣的實戰應用專家。 黃敬峰講師在AI工具的應用與推廣上充滿熱情,他經營著活躍的社群、YouTube頻道與部落格,致力於將複雜的AI工具轉化為一般上班族都能即學即用的工作技巧。他的教學風格極度務實,強調「動手做」與「看見效率差距」。他擅長拆解各種工作場景,例如:行銷人員如何用AI生成文案與圖片、業務人員如何用AI快速整理客戶資料、行政人員如何用AI自動化處理報表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黃敬峰講師對於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如Make.com、Zapier)有深入研究。他不僅教導學員如何使用單一的AI工具,更著重於如何將多個工具串聯起來,打造個人化的「自動化工作流」。 適合對象:行銷企劃、業務銷售、營運管理、專案經理等,所有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導入AI工具,提升個人生產力的專業人士。 課程重點:主流生成式AI工具實戰操作、工作流程自動化設計與實作、各部門AI應用場景案例解析、零基礎入門AI提升職場決策力。 3. 前瞻技術創新家 - 葛如鈞 顧問 (寶博士) 「台灣VR/AR第一人。」 對於某些產業而言,AI不僅僅是優化現有流程的工具,更是顛覆商業模式、開創新市場的契機。被譽為「台灣VR/AR第一人」的葛如鈞顧問(寶博士),將能為您帶來無價的啟發。 葛如鈞顧問的背景橫跨學術界與產業界,在元宇宙、區塊鏈、VR/AR與AI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實踐。他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將這些看似遙遠的尖端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緊密結合,為企業描繪出一個清晰可見的未來藍圖。 他的課程內容充滿前瞻性與啟發性,不僅僅是介紹AI的現有應用,更會探討AI與元宇宙、Web3等新興趨勢結合後可能催生出的全新商業機會。他擅長引導學員進行跳脫框架的「破壞式創新」思考,幫助企業在技術浪潮來臨前提前卡位。 適合對象:企業策略長、研發部門主管、新創團隊,以及所有對前沿科技與未來商業模式感興趣的創新者。 課程重點:生成式AI的未來發展趨勢、AI在元宇宙與Web3的應用、新科技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如何佈局前瞻技術建立護城河。 4. 跨域整合專家 - 陳宗賢 教授 「不只是一場學習,更像是一場企業格局的洗禮。」 大型企業的轉型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的層面既深且廣。此時,您需要的是一位如同陳宗賢教授這樣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的資深顧問。 陳宗賢教授擁有超過二十年的企業顧問實戰經驗,協助過上千家橫跨製造、科技、零售等不同產業的企業成功轉型與成長。他的最大特色在於「系統性診斷」與「整合性解方」。他能快速地從財務、營運、組織、市場等多個維度全面診斷出企業的根本問題,並提出兼具前瞻性與落地性的差異化策略。 在AI的議題上,陳宗賢教授著重的不是單一工具的應用,而是如何將AI策略融入企業整體的經營策略之中。他認為AI的導入必須與組織變革、流程再造、人才培育等配套措施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綜效。 適合對象:面臨複雜轉型挑戰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或希望建立系統性管理思維的中小企業主。 課程重點:企業轉型與組織變革、AI時代的企業策略規劃、理論框架與實務案例結合的個案分析、建立跨部門的整合性AI解決方案。 除了名師親授,你還有這些AI學習路徑 除了聘請名師進行企業內訓或參加公開課程外,您還有許多彈性且優質的學習管道可供選擇。 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與edX等全球知名平台與頂尖大學及科技巨頭合作,提供大量高品質的AI課程。其中,由吳恩達教授開設的「AI For Everyone」系列課程是許多人踏入AI領域的入門首選[7]。Google官方也提供了免費的生成式AI培訓計畫,完成課程還能獲得技能徽章[8]。 專業培訓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開設了如「生成式AI工程師培訓班」等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應用的課程。AppWorks School專注於企業AI應用與人才賦能,提供貼近台灣企業真實需求的轉型洞察與顧問服務。 在2025年這個AI全面爆發的時代,保持觀望就等於落後。無論是對於尋求突破性成長的企業,還是渴望在職涯中脫穎而出的個人,投資AI學習都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攸關未來的「必修題」。 本文為您剖析了挑選AI講師的五大關鍵指標,並推薦了四位各具特色的頂尖名師。從林尚能講師的宏觀企業戰略,到黃敬峰講師的實戰應用技巧;從葛如鈞顧問的前瞻技術創新,到陳宗賢教授的跨域整合智慧,每一位講師都代表了一種獨特的價值主張,能滿足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學習者。 選擇對的講師,就像為您的AI轉型之旅找到了最可靠的領航員。立即行動,根據您的目標與需求開始規劃2025年的AI學習計畫,勇敢地踏出轉型的第一步。因為在AI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唯有擁抱變革、持續學習,才能與AI同行,共創一個更高效、更創新、更具競爭力的未來。
林尚能 戰勝學院
全面解析新興 AI 人才「AI架構師」: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及未來發展
全面解析新興 AI 人才「AI架構師」: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及未來發展
在這個AI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AI架構師成為了企業成功的關鍵角色之一。你是否對AI架構師的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以及未來發展感到好奇?這篇文章將為你全面解析,幫助你了解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AI架構師,並在這個領域中脫穎而出。 ▍AI 架構師是什麼? AI架構師是一種專門設計和構建人工智慧(AI)系統的專業人士。隨著AI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AI架構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他們的主要職責是整合不同的AI技術,確保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運行流暢,從而幫助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優勢。 ▍AI 架構師工作內容 AI架構師的工作內容非常多樣化,以下是一些主要職責: ● 系統設計與架構:AI架構師需要設計和規劃AI系統的整體架構,確保各組件之間的協同運作,達到最佳性能。 ● 技術選型:選擇合適的技術和工具來實現AI解決方案,包括機器學習框架、數據庫、雲平台等,這對於AI系統的成功至關重要。 ● 模型開發與部署:AI架構師參與AI模型的開發、訓練和部署,確保模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良好,並達到預期的效果。 ● 跨部門協作:AI架構師需要與數據科學家、軟體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團隊成員緊密合作,將AI技術應用到具體產品或服務中,實現企業目標。 ● 技術指導與培訓:他們還需要指導團隊成員了解和使用AI技術,並組織相關的培訓活動,提高整個團隊的技術水平。 ● 性能監控與優化:持續監控AI系統的性能,進行必要的優化和改進,確保系統穩定運行,並能夠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 ▍AI 架構師所需技能 成為一名成功的AI架構師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技能,以下是一些必備技能: ● 數學和統計知識:理解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進行AI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基礎。 ● 編程技能:精通Python、R、Java、C++等編程語言,尤其是Python在機器學習中的應用,這有助於開發和實現AI模型。 ● 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框架:熟悉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常見的框架,這些工具能夠幫助AI架構師高效地開發和訓練模型。 ● 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能夠使用SQL、Pandas等工具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這對於數據驅動的AI項目來說至關重要。 ● 系統架構設計:具備設計和構建大規模分佈式系統的經驗,這有助於構建穩定且可擴展的AI系統。 ● 雲平台:熟悉AWS、Google Cloud、Azure等雲平台的使用,這能夠為AI系統提供可靠的運行環境。 ● 問題解決和創新能力:能夠快速解決技術問題,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應對AI領域的不確定性和挑戰非常重要。 ▍AI 架構師薪水 AI架構師的薪水根據地區和經驗水平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大致的數據: ● 美國:AI架構師的年薪範圍大約在12萬美元到18萬美元之間,高階人才甚至可以達到20萬美元以上。 ● 台灣:AI架構師的年薪範圍約在150萬新台幣到250萬新台幣之間,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的AI架構師可以獲得更高的薪資。 ▍AI 架構師發展 AI架構師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光明,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AI架構師的角色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 ● 持續學習新技術:AI技術日新月異,AI架構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技術和方法,以保持競爭力。 ● 專業領域深化:AI架構師可以在某些專業領域(如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深入發展,成為該領域的專家,從而提高自己的市場價值。 ● 跨學科合作:與其他學科(如生物學、物理學等)合作,推動AI在更多領域的應用,這將為AI技術開拓新的應用場景和市場。 ● 領導職位:隨著經驗的積累,AI架構師可以升任技術總監、CTO等更高層次的領導職位,負責整個企業的技術戰略和發展。 AI架構師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職業,對於那些熱愛技術和創新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發展方向。如果你對AI技術充滿熱情,並且具備相關的技能,那麼AI架構師將是一個值得追求的職業目標。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更好地了解AI架構師的工作內容、所需技能、薪水以及未來發展,並為你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 ➤ 歡迎在104學習精靈關注【AI趨勢報-科技愛好者的產地】獲得更多科技新知!
知識貓星球 AI 趨勢報-科技愛好者的產地🤖
用AI快速摘要YouTube影片重點:Chrome 擴充功能安裝與使用教學
用AI快速摘要YouTube影片重點:Chrome 擴充功能安裝與使用教學
今天分享一個實用又輕量的小工具:YouTube Summary with ChatGPT。 我算是ChatGPT的愛用者,很喜歡去研究跟尋找不同的應用技巧,包含其他大師或前輩們已開發好的GPTs及Chrome擴充功能。 其中這款 Chrome 擴充功能:YouTube Summary with ChatGPT,算是這幾年下來我在摘要YouTube重點時最常用的幫手。 為什麼會推薦這個小工具?我認為主因是安裝後幾乎「零學習成本」,只要YouTube影片有CC字幕,就能直接讓AI上快速生成影片摘要,節省觀看時間。 今天這篇文章的篇幅蠻短的,重點在於快速教學一下這個Chrome擴充功能如何使用(其實也是因為這套件也不算難)。 完整教學👉https://jasondiginote.com/ai-youtube-summary-tool/
陳建夆 AI行銷實戰應用
2025年AI課程講師推薦:4位頂尖名師帶你掌握未來關鍵競爭力
2025年AI課程講師推薦:4位頂尖名師帶你掌握未來關鍵競爭力
前言 進入2025年,人工智慧已不再是遙遠的科技名詞,而是深刻影響全球產業結構與職場生態的現在進行式。根據Statista的市場預測,全球AI市場規模在2025年預計將達到驚人的3.73億美元,而全球AI教育市場更將以31.2%的年複合增長率擴張,至2030年將突破322.7億美元。這不僅反映了個人對於學習AI的熱切渴望,更凸顯了企業對於導入AI培訓、提升組織整體「AI素養」的迫切需求。 然而,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AI課程與背景各異的講師,許多企業主與個人學習者卻感到無所適從。該如何選擇真正有價值、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課程?一位好的AI講師,應該具備哪些關鍵特質?本文將為您提供一個完整的AI講師評估框架,並深度剖析四位在2025年台灣市場上備受推崇的頂尖AI名師,助您在AI時代的浪潮中乘勢而上。 為何投資AI教育是企業刻不容緩的戰略? 進入2025年,AI不再是單一部門的工具,而是驅動企業從營運、行銷、管理到決策全面升級的核心引擎。根據最新的產業調查,已有高達78%的企業在至少一個業務環節中導入了AI技術,更有超過六成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增加對AI技術與培訓的預算。 導入AI培訓能為企業帶來具體且可衡量的商業價值。在行銷領域,AI能夠分析龐大的消費者數據,實現精準廣告投放與個人化推薦,大幅提升行銷投資回報率。在營運層面,AI自動化流程可以接管繁瑣的行政、財會與客服工作,將寶貴的人力資源釋放出來。對於決策層而言,AI的數據分析與預測能力,更能輔助管理者洞察市場先機、預警潛在風險,做出更科學、更具前瞻性的商業決策。 投資AI教育,就是投資企業的未來。它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操作幾個新潮的軟體工具,更是為了培養一種全新的「AI思維」,讓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學會如何運用AI解決問題、優化流程、創造價值。 如何挑選最適合你的AI課程講師?五大關鍵指標全解析 當企業意識到AI培訓的重要性後,下一個挑戰便是:如何找到對的講師?一位優秀的AI講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企業轉型的催化劑。我們綜合了業界專家與成功企業的經驗,歸納出以下五大關鍵評估指標。 指標一:實戰經驗與產業深度 這是評估一位AI講師最重要的標準。AI的應用千變萬化,不同產業、不同部門的痛點與需求截然不同。在挑選時,您應該深入了解講師的背景:他是否曾親身在業界打滾?是否擁有可供驗證的成功案例?他服務過的客戶群體,是否與您的產業相關?一位真正經歷過市場淬鍊的講師,才能提供「從戰場上帶回來」的寶貴經驗。 指標二:課程設計與客製化能力 標準化的罐頭課程難以滿足所有企業的需求。一位頂尖的AI講師應該具備強大的課程設計與客製化能力。在接洽時,對方是否願意花時間深入了解您的企業文化、員工背景以及期望達成的培訓目標?優秀的講師會像一位顧問,先「診斷」企業的問題,再「開藥方」,量身打造最適合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方式。 指標三:教學風格與學員評價 講師的教學風格直接影響學員的吸收效果與學習意願。您可以透過觀看講師的公開演講影片、閱讀他撰寫的文章,或直接詢問過往學員的口碑與評價,來判斷其風格是否適合您的團隊。一位好的講師應該懂得「說人話」,將複雜的技術術語轉化為不同部門、不同職級員工都能理解的語言。 指標四:收費模式與費用合理性 AI講師的收費模式相當多元,了解市場行情有助於您做出合理的預算規劃。常見的收費方式包括按時計費、按月或按季的長期顧問約,以及針對特定專案的打包計價。費用的高低通常與講師的知名度、經驗、課程的客製化程度與深度直接相關。 指標五:持續學習與資源提供 AI的技術與工具日新月異,一次性的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因此,一位負責任的講師,其服務不應在課程結束時就畫下句點。他是否提供課後諮詢管道?是否經營學習社群?他是否會定期分享最新的AI趨勢與工具資訊?這種「終身學習」的夥伴關係,才是企業在快速變動的AI時代中最寶貴的資產。 2025年四大頂尖AI課程講師推薦 在了解如何評估AI講師後,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市場上備受推崇的實戰名師。我們精選出四位在不同領域獨具專長、風格鮮明的頂尖專家。 1. 企業轉型總舵手 - 林尚能 講師 (戰國策集團) 「你公司卡關,我出戰解方。」 如果您的企業正站在數位轉型的十字路口,需要一位能從頂層戰略高度擘劃藍圖、指引方向的領航員,那麼戰國策集團的創辦人林尚能講師無疑是您的首選。 林尚能講師擁有超過25年的企業經營實戰經驗,帶領戰國策集團服務了超過三萬家企業客戶,年營收突破兩億元。他的職業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曾歷經創業初期的艱辛、跨足新領域慘賠五千萬的低谷,再到力挽狂瀾、帶領公司東山再起的完整歷程。這種「從戰場砲火中活下來」的經驗,讓他對企業經營的痛點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刻體悟。 在AI領域,林尚能講師並非單純的技術專家,而是將AI視為解決商業問題的強大武器。他長期專注於將AI技術落地應用於行銷、銷售、企劃、營運等各個商業環節,並創立了AI.com.tw (台灣人工智慧網路有限公司),致力於開發企業AI應用與提供顧問服務。他的課程特色在於「問題導向」與「場景應用」,強調學習AI不是為了追逐流行,而是為了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戰國策AI課程四大特色: - AI賦能行銷:教授ChatGPT、MidJourney等工具,自動化內容生成、廣告優化 - 數據驅動決策:學習AI大數據分析,精準鎖定目標客群 - 跨產業應用:涵蓋電商、零售、B2B等行業案例 - 互動實作演練:課程包含分組實作與即時反饋 適合對象:企業主、高階經理人、部門主管,以及任何需要從宏觀戰略層面思考AI如何賦能企業成長的決策者。 課程重點:企業AI戰略規劃與藍圖設計、AI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運用AI提升行銷銷售與營運效率、建立企業內部的AI文化與人才梯隊。 政府補助資訊:戰國策戰勝學院為經濟部核定之合法訓練機構,符合資格的30人以下服務業企業,每位員工最高可獲得新台幣一萬元的培訓補助,每家企業最多補助金額為新台幣十萬元。 了解更多戰國策AI課程 https://www.nss.com.tw/product-category/ai-course 聯絡方式:0800-003-191 | LINE ID: @119m 2. AI實戰應用佈道者 - 黃敬峰 講師 (AI峰哥) 「利用數小時課程讓你擁有數百小時的AI能力。」 當企業的戰略方向確立後,如何讓AI在各個部門的日常工作中真正落地、發揮效益,便成了執行的關鍵。此時,您需要的是一位像「AI峰哥」黃敬峰講師這樣的實戰應用專家。 黃敬峰講師在AI工具的應用與推廣上充滿熱情,他經營著活躍的社群、YouTube頻道與部落格,致力於將複雜的AI工具轉化為一般上班族都能即學即用的工作技巧。他的教學風格極度務實,強調「動手做」與「看見效率差距」。他擅長拆解各種工作場景,例如:行銷人員如何用AI生成文案與圖片、業務人員如何用AI快速整理客戶資料、行政人員如何用AI自動化處理報表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黃敬峰講師對於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如Make.com、Zapier)有深入研究。他不僅教導學員如何使用單一的AI工具,更著重於如何將多個工具串聯起來,打造個人化的「自動化工作流」。 適合對象:行銷企劃、業務銷售、營運管理、專案經理等,所有希望在日常工作中導入AI工具,提升個人生產力的專業人士。 課程重點:主流生成式AI工具實戰操作、工作流程自動化設計與實作、各部門AI應用場景案例解析、零基礎入門AI提升職場決策力。 3. 前瞻技術創新家 - 葛如鈞 顧問 (寶博士) 「台灣VR/AR第一人。」 對於某些產業而言,AI不僅僅是優化現有流程的工具,更是顛覆商業模式、開創新市場的契機。被譽為「台灣VR/AR第一人」的葛如鈞顧問(寶博士),將能為您帶來無價的啟發。 葛如鈞顧問的背景橫跨學術界與產業界,在元宇宙、區塊鏈、VR/AR與AI等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與實踐。他的獨特之處在於,能夠將這些看似遙遠的尖端科技與商業模式的創新緊密結合,為企業描繪出一個清晰可見的未來藍圖。 他的課程內容充滿前瞻性與啟發性,不僅僅是介紹AI的現有應用,更會探討AI與元宇宙、Web3等新興趨勢結合後可能催生出的全新商業機會。他擅長引導學員進行跳脫框架的「破壞式創新」思考,幫助企業在技術浪潮來臨前提前卡位。 適合對象:企業策略長、研發部門主管、新創團隊,以及所有對前沿科技與未來商業模式感興趣的創新者。 課程重點:生成式AI的未來發展趨勢、AI在元宇宙與Web3的應用、新科技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如何佈局前瞻技術建立護城河。 4. 跨域整合專家 - 陳宗賢 教授 「不只是一場學習,更像是一場企業格局的洗禮。」 大型企業的轉型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的層面既深且廣。此時,您需要的是一位如同陳宗賢教授這樣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的資深顧問。 陳宗賢教授擁有超過二十年的企業顧問實戰經驗,協助過上千家橫跨製造、科技、零售等不同產業的企業成功轉型與成長。他的最大特色在於「系統性診斷」與「整合性解方」。他能快速地從財務、營運、組織、市場等多個維度全面診斷出企業的根本問題,並提出兼具前瞻性與落地性的差異化策略。 在AI的議題上,陳宗賢教授著重的不是單一工具的應用,而是如何將AI策略融入企業整體的經營策略之中。他認為AI的導入必須與組織變革、流程再造、人才培育等配套措施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綜效。 適合對象:面臨複雜轉型挑戰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或希望建立系統性管理思維的中小企業主。 課程重點:企業轉型與組織變革、AI時代的企業策略規劃、理論框架與實務案例結合的個案分析、建立跨部門的整合性AI解決方案。 ## 除了名師親授,你還有這些AI學習路徑 除了聘請名師進行企業內訓或參加公開課程外,您還有許多彈性且優質的學習管道可供選擇。 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與edX等全球知名平台與頂尖大學及科技巨頭合作,提供大量高品質的AI課程。其中,由吳恩達教授開設的「AI For Everyone」系列課程是許多人踏入AI領域的入門首選。Google官方也提供了免費的生成式AI培訓計畫,完成課程還能獲得技能徽章。 專業培訓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開設了如「生成式AI工程師培訓班」等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應用的課程。AppWorks School專注於企業AI應用與人才賦能,提供貼近台灣企業真實需求的轉型洞察與顧問服務。 結論 在2025年這個AI全面爆發的時代,保持觀望就等於落後。無論是對於尋求突破性成長的企業,還是渴望在職涯中脫穎而出的個人,投資AI學習都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攸關未來的「必修題」。 本文為您剖析了挑選AI講師的五大關鍵指標,並推薦了四位各具特色的頂尖名師。從林尚能講師的宏觀企業戰略,到黃敬峰講師的實戰應用技巧;從葛如鈞
林尚能 戰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