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iNaturalist 愛自然

iNaturalist 愛自然
公開教室關注者 8 人
關注教室
Hi~ 來分享學習內容,和大家一起成長吧!
我要分享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01/27 09:50

印象中的寶島台灣很美! 英國大叔划船見一亂象卻忍不住落淚
【受疫情影響滯台3年 台灣女婿找到自己的樂子】
今年61歲的Peter Lowe是一位英國退休機械師,也是一位台灣女婿,每年定期會來台灣探望兒子,然而2020年3月他的航班受COVID-19疫情影響,回程計畫被迫取消,為了填補這段意外的空白時間,Peter決定尋找自己喜愛的事情來做。
在英國,划船是天經地義的事情,Peter在蹣跚學步時就跟著家人一起划船,所以他開始尋覓划船的機會,很幸運地在淡水竹圍發現了一間小型的造船木工坊。
帆船玩家陳明忠回憶道:「Peter看到我們很興奮,就問有沒有船可以借他划?」當時正好有一艘稍嫌破舊、準備整修的木造船,Peter花了大約2個月的時間修理它,終於在台灣擁有自己的船。只要天氣好,Peter就會划著心愛的船出航,沿途欣賞美麗的河川景色。
然而,有一次Peter划回竹圍碼頭時,陳明忠看見船上載滿了垃圾,經過一番詢問,才得知Peter在划船過程中,發現紅樹林有一整片卡住的垃圾,由於自己一個人沒辦法處理,他無奈呆坐在現場哭了起來。
陳明忠表示,「他為我們淡水河流下了眼淚,這一幕很感動。」於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主動揪團,每當Peter出航時,大家就會一起加入撿垃圾的行列,平均每個月會進行一次,持續至今已3年。
穿上救生衣、戴上手套,划船淨河其實沒想像中容易,除了需要有足夠體力划船,他們還會受到潮汐和天氣的影響。當風太大或下雨天,活動都必須取消,「很不幸,我們取消過很多次」,Peter表示。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得知Peter這號人物後,也主動邀請他一起合辦活動,分會長游晨薇表示,「我們很多荒野夥伴看到Peter划船撿垃圾,其實很被打動」。
【淡水河骯髒程度榜上有名 Peter建議台灣政府做一件事】
Peter想不透的是,淡水河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垃圾,「我樂意幫忙,但我不喜歡看到這種情況。」Peter認為自己和朋友所做的這一切只是滄海一粟,他期待有更多人能意識到河川廢棄物的嚴重性。
淡水河曾被指出是全世界第16髒的河流,難道在淡水河上活動的台灣人都沒察覺嗎?陳明忠自認麻木了,「當我們處在一個豬窩裡面太久,就變成豬了,我們完全沒有感覺。」好在老天爺派Peter來當頭棒喝。
但是為什麼淡水河會特別髒呢?
陳明忠說,如果把雙北市形容成一個浴缸,關渡就是排水口。當有人在路邊丟塑膠袋、紙杯或菸蒂等廢棄物,它們流進水溝之後,無論是大漢溪、基隆河、新店溪,最後都會匯集到淡水河。垃圾隨著河水漂啊漂,幸運的會在出海前被紅樹林攔截,其他就流出大海了。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2020年公布的河川廢棄物調查,淡水河有9%的河岸(22公里)聚集了流域超過90%的垃圾量,其中最髒的河岸就包括關渡大橋左右岸,垃圾量約有1000至2000個14公升垃圾袋。
多虧Peter的號召,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淡水河的垃圾問題。然而,他認為我們應該從源頭阻止垃圾產生,或者在垃圾進入淡水河之後,阻止它們流入海洋。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該在颱風或大雨過後,派遣垃圾收集船進行清理,「應該要有人正視這件事並掌握情況。」在Peter看來,阻止大部分垃圾進入海洋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別浪費! 他呼籲大家關心環保】
退休後的Peter閒暇之餘喜歡做有意義的事,他投身環境保護,而不是滑手機或看電視。他希望人們能夠盡力保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以留給後代子孫,「保持樂觀、不要貪心、不要自私,別以為金錢就是一切。」
Peter今年5月順利回抵英國,陳明忠笑著說,Peter就像是魯賓遜漂流到荒島,找不到回家的工具,但最終他還是找到船、回到了故鄉,「我們會保持聯繫,祝福他。」Peter期待台灣的朋友能夠繼續推展划船撿垃圾的活動,而他自己回到英國也將進行同樣的事情,清理垃圾、收集垃圾,並推廣環保。
Peter坦言,儘管自己滯留在台灣已有3年,但過得非常開心,因為台灣的人民、治安、食物和大自然都相當美好,唯獨淡水河的垃圾問題讓他憂心不已。他呼籲政府應更加重視這個問題,「台灣,加油!加油!加油!」Peter難得用華語吐出了一句喊話。
這位來自英國的大叔Peter Lowe,退休後找到了自己的快樂泉源,他的熱情和堅持不只讓人參與划船撿垃圾的活動,也讓人重新關注淡水河的垃圾問題。他的故事提醒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並為後代子孫留下一個更美好的地球。
0 0 30 0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01/26 20:49

企業為何需要TNFD共同維護生物多樣性?來看台泥、台達電怎麼
2023年9月,聯合國UNGA78紐約氣候週正式宣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框架,企業關注自然風險,評估製程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在台灣,已經有哪些企業如火如荼落實生物多樣性?
ESG不再只是減碳、找尋碳足跡那麼單純!因為ESG的「E」是指環境(Environmental),許多產業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影響生物棲息地,部分物種更因此消失,根據統計,全世界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就減少了70%。
這讓世界各國意識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聯合國便召開生物多樣性會議,2022年12月移師蒙特婁舉辦,會後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GBF)的共識,一如2015年巴黎協定之於氣候議題,GBF也有助企業、投資人與國家正視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環境議題。
2023年9月底,聯合國正式宣告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he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框架,企業除原本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必須更關注自然風險,評估製程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對企業來說,執行TNFD或許得付出更多成本,卻也是回饋地球的好機會。
TNFD架構,企業揭露自然財務風險
2023年5月22日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舉辦首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TAISE董事長簡又新強調,生物多樣性對GDP的貢獻超過5成,所以維護生物多樣性也是企業ESG的重要指標,做好維護生物多樣性負起社會責任,更有利外銷。
簡又新一席話,證實了TNFD的重要性。TNFD採「LEAP方法學」,分為四個階段,簡單來說就是定位企業與自然環境的關聯性,評估營運過程中涉及的生態衝擊,接著評估風險與機會,最後對此做出回應與報告。
與此同時,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也發起「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倡議平台(Taiwan Nature Positive Initiative, TNPI)」,邀請企業對自然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並培育相關專業人才,共同發起的企業就有台泥、信義、宏碁、華碩、永豐銀行、國泰金、台達電以及緯創。
台泥回饋自然,試行TNFD
其中,台泥在COP15召開期間,就和52國、330 家企業簽署「商業自然行動聲明(Business For Nature_Make it Mandatory)」,宣示參與TNFD試行計畫,也是台灣以實際行動呼應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首家傳產製造業者。
台泥強調,水泥是和大自然最息息相關的產業,因為原料來自石灰石,大幅仰賴自然資源,所以台泥2017年開始積極低碳轉型,透過TNFD的國際高標準,檢視台泥既有的礦區復育、工業港水域珊瑚營造,並和利害關係人、學術機構、倡議組織合作,推動生物多樣性的復育、保護與永續利用。
台泥也與公部門合作,協助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林業署花蓮分署,將花蓮地區銀合歡移除後的廢木料,以台泥先進的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資源再利用為生質能。
此外,台泥進行許多創舉,包括全球唯一土壤物種研究的「和平生態方舟計畫」,藉以重建土地生態系,同時成立世界級保種基地「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蒐集熱帶和亞熱帶瀕危或珍稀植物,至今已孕育上萬種。
台泥上行下效,尤其董事長張安平對企業營運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念茲在茲,出席每一場活動,總要提醒眾人「資源有限」,這也是台泥近年來推動許多生物多樣性政策的重要原因。
信義打造零碳島,台達電復育珊瑚有成
至於信義房屋購買馬來西亞沙巴外海的無人島,打造為「零碳島」,去年11月向大眾揭開神秘面紗,興建高端酒店之前,先在島上復育樹種、海龜、珊瑚並改良土壤,培育專屬的生態系,也是企業與自然共存的案例。
台達電旗下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去年4月舉辦「台達氣候沙龍」,執行長張楊乾也分享公司成功復育珊瑚的成果,也和海科館合作,導入植物工場LED與自動化技術,研發適合珊瑚苗成長的LED光譜,並成立「潮境珊瑚保種中心」,目標在三年內育苗1萬株。
當然,再多的倡議與協定,都比不上身體力行,愈來愈多台灣企業著手關注生物多樣性,保存、復育自然資源,隨著TNFD上路,企業揭露自然財務風險,也能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0 0 223 0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2023/12/04

公民科學家協助發現新的螳螂物種
在詹姆斯庫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員馬修·康納斯(Matthew Connors)在公民科學家的協助下發現了兩種新的螳螂物種。這一發現已發表在《動物分類學》(Zootaxa)期刊上。
這些新發現的螳螂中,有一種不僅是新的物種,而且還代表著一個全新的屬別,這是在物種之上的分類級別。這一新屬的螳螂得益於公民科學家格蘭達·沃爾特(Glenda Walter)的發現。
康納斯說:「我們將這個新物種命名為Inimia nat,簡稱I. nat,因為它是通過公民科學平台iNaturalist(也簡稱為iNat)發現的。這是對新的自然科學方法的致敬。有了更多的人能夠在更廣泛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進行調查,公民科學家可以提供原本不可能獲得的大量數據。」
他表示,如果有人走到戶外找到三種不同的昆蟲,很可能至少有一種是新物種。
【公民科學家的參與突破時間和距離的障礙】
「事實上,新物種無處不在——在澳大利亞,估計還不到三分之一的物種被發現和命名。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記錄這些生物,但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業餘的自然學家也可以幫助發現新物種。」康納斯說。
他說,這個新的螳螂屬是自登月之前首次被命名的其次科的新屬,也是自新千年以來首次被命名的新的澳大利亞螳螂屬。
第二種新發現的螳螂,名為Ima corymbia,也是由康納斯發現的。這種螳螂長期被認為與其姊妹物種Paperbark Mantis(Ima fusca)相同,但對兩者身體結構的仔細研究卻揭示了牠們是不同的物種。
公民科學家的觀察幫助揭示了這種新螳螂的生活地和行為方式。
康納斯表示,時間和距離的限制正透過公民科學家的幫助得到克服。
「研究人員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收集到的數據,現在卻由業餘的自然學家通過公民科學計劃收集。這是一個我們才剛開始利用的豐富信息源。」康納斯說。
「公民科學是任何對自然感興趣的人開始進行發現的絕佳方式。還有如此之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幾乎可以肯定公民科學家將繼續發現無數新物種。」
首圖來源:Brendan James ccBY4.0
影片來源:Zootaxa ccBY4.0
參考論文:
1.A revision of the genus Ima Tindale (Mantodea: Nanomantidae: Fulciniina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Zootaxa
2 0 205 0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2023/02/05

新北生態廊道再增1處 新店平廣路涵管防路殺兼排水
ETtoday新聞雲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2023年02月03日
民眾於山區道路行駛,常見動物穿梭而緊急剎車,新北市政府農業局為避免人車及小動物們過馬路時產生意外,辦理路殺生態觀察並設置5處生態廊道,近期更於新店平廣路新增1處,以過路排水箱涵讓小動物安全行走,同時兼具農路排水功能,維持農業生產。
根據路殺社(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模擬分析結果,全台陸生脊椎動物及陸蟹2018至2020年路死總量約為1450萬至2000萬隻,新北市農業局為保護動物安全通過道路,透過辦理生態調查、紀錄路殺發生、與路殺社合作建立熱點資料等方式,結合現地實況建置不同形式生態廊道。
像是誘導式斜坡、地下廊道及天空廊道等盼以減少動物被路殺的情況,過去於三峽區紅龜面路建置地下廊道、土城區承天路分別建置誘導式斜坡、2處地下廊道及天空廊道,共計5處生態廊道,其中,土城區於綠意盎然的森林環境中,設置供樹棲動物的空中廊道,讓松鼠等動物可以利用空中廊道穿梭林間。
在新店區平廣路為天然樣貌濃厚,生物資源豐富且多樣性,在一個月的生態調查結果中,路殺事件發生59次,其中包含兩棲類、爬蟲類等動物。為防止路殺情況持續發生農業局將原有涵管調整為凹字型中間排水,涵洞兩側可供小動物們行走的生態廊道。
公民科學家林德恩老師表示,兼具排水及動物通行的生態廊道,透過監測系統發現動物前來使用,小動物們親身驗收排水箱涵動物廊道可以悠閒過馬路。更拍攝到白鼻心帶著大大的肚子走過排水箱涵,更是令人興奮。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未來也持續監測新店區、五股區及汐止區等農路周遭環境的生態與路殺狀況,再搭配農路改善工程相輔相乘,打造對於路殺主要動物「客製化」的生態廊道,建構生態友善道路,讓用路的市民朋友與野生動物都能共好。
0 0 848 0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2023/02/05

2023林務局「小千之森」月曆電子版開放免費下載
讓手機裡的小森林療癒你一整年!2023林務局「小千之森」月曆電子版開放免費下載,伴植物迷們把日子過得更美好
即日起,植物迷們可以至以下兩個雲端網址下載電子版的2023「小千之森」月曆:
    0 0 192 0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2022/12/26

    iNaturalist如何加入影片或動畫的觀察?
    iNaturalist目前僅能接受照片或是聲音的觀察,不過我們可以利用 GIF圖檔的特性,加入動畫效果。
    因為iNat上傳檔案有大小限制,依據經驗值,影片大小在5秒以內,再用轉檔工具(如: Adobe 的MP4轉GIF 免費轉檔工具 https://www.adobe.com/tw/express/feature/video/convert/video-to-gif?fbclid=IwAR1RXSKe3Ss4xFy5uaEf8RAJQQ31xEoCgHaaWvow2bBFns-zfFmeuZhGUL8 ,可選最高品質),若產生的檔案大小在 9MB左右,應該就能被iNat接受。如果太大了,一個是再降低品質,不然就是要再縮短秒數。
    補充:
    1.轉出的GIF 只有到640x360,現在手機拍的影片有至少有1920x1080,所以剪輯影片時,可以試著將把拍攝主題放大,並移到中心。
    2.有個專案專門收集動畫紀錄,挺有趣的,可以欣賞一下其他人的作品. 《Animated observations》https://www.inaturalist.org/projects/animated-observations?fbclid=IwAR00Wp05EfgDrZcYtaHJlGQrgqSiDfAI4I8ye3kGJiuZo1LRaG1pfxt_pDU
      0 0 100 0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2022/11/30

      【新聞】慈大USR Hub光復共學團冬季大富生態調查GO!
      慈濟大學光復生態共學團今年最後一團回到USR Hub大富國小嘎啷啷創客基地,由慈濟大學通識中心陳添財老師帶隊,邀請社區居民與學生一同換上植物、昆蟲、鳥類等生態之眼,來認識冬季的校園生態。「已廢校多年的校園相對來說是較少人為干擾的環境,因此有蠻多樣的植物,這三年來的調查已累積記錄有200多種。」帶隊的陳添財老師說。
      多樣的植物環境也能吸引到不同的生物進駐,學員們發現在陽光充足的草地和大樹下鬱閉的植被環境,會觀察到的不同的昆蟲。這次更記錄到鶺鴒、黃尾鴝、棕背伯勞等冬季候鳥,此外也再次記錄到東部特有烏頭翁及台灣特有的五色鳥。而趁著上午的好天氣,也有蜂鷹、大冠鷲、遊隼等猛禽乘著熱氣流在天空中盤旋,當學員們好不容易熟悉望遠鏡操作,終於看清楚天空中黑點的真面目時,都開心地哇哇大叫,有同學說:「用望遠鏡看很酷,而且有些鳥在都市裡是看不到的,很特別!」。這次更幸運地首次紀錄到2種蛇,有喜歡半開闊地的南蛇和樹棲型的大頭蛇,也藉此讓學員們對蛇有正確的認識,有同學回饋說:「以為很可怕的蛇其實也蠻可愛!」
      此次的冬季校園生態調查對許多學員來說都是新奇的經驗,有同學說:「第一次碰到這些昆蟲這是我活到19歲都沒有的體驗,非常好玩!」;「放鬆又有趣的課程,還認識到平常不會接觸的動植物」。而換上生態的眼鏡來看周遭環境,也拉近人與自然的疏離感「原本以為會很無聊,結束後卻對自然有著更大的好奇及敬畏,看見小小的大富國小也有它的生態圈。」有同學分享自己心態上的轉變。
      慈大團隊藉由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計畫支持,已進駐大富國小創客基地近三年,創造許多大學生接地氣的學習經驗,也有助培力社區從生態角度來看在地發展。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陳月琴即提到,現在基地的環境規劃都會「考慮到其他生物住民的需要」。而考量到社區後續應用資料的便利性,帶隊的陳添財老師初始即以iNaturalist網路平台來累積調查資料,也能透過開放的平台讓大眾認識大富地區的生態環境。
        0 0 79 0
        關於教室
        簡稱 iNat,是一個藉由社交網路實現的公眾科學專案,利用手機APP可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發現、記錄並分享身邊的物種資訊,是公民科學的好工具,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參考指標。
        iNat 起初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三名碩士生期末專案,後被加州科學院收購,2017年以後為加州科學院與國家地理學會共同持有。
        臺灣的國立嘉義大學林政道助理教授與香港的研究團隊一同合作於2017年完成此套軟體的中文化,目前你我都可以上網下載並使用中文版的iNat。
        學習發起人
        彭啟賢
        講師暨資訊長
        0 回答 25 分享 3 教室
        發起人簡介
        ●用理性管理行程、用感性經營客戶 ●有目標不慌、有計劃不忙、有原則不亂、有預算不窮 ●只有事情沒有心情,只有程序沒有情緒 ●你無法改變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