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數據分析(EDA)是產品經理在進行深入分析或建模前,用來快速了解數據的一種方法。簡單來說,它幫助你了解數據的基本特徵、發現異常和缺失值等,以下將詳細介紹:
1. 了解數據的基本特徵:透過統計數據(如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快速掌握數據的大概狀況。
2. 可視化數據:使用圖表(如直方圖、散點圖、箱形圖等)來查看數據的分佈、變量間的關係和潛在趨勢。
3. 發現異常和缺失值:檢查數據中是否有異常點或遺漏的數據,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4. 變量之間的關聯性:檢查數據中的不同變量是否相關,為後續的決策提供依據。
EDA 的目的是通過簡單的分析快速理解數據,為後續的深度分析和決策打好基礎。
要運用探索性數據分析(EDA)來幫助做出產品決策,以下是簡單的步驟指南:
1. 定義問題與目標
先明確你要解決的問題。例如,你可能想提升某個功能的用戶轉換率或找出導致用戶流失的原因。
2. 收集數據
從數據來源(如 Google Analytics、產品日誌、用戶反饋等)中收集與目標相關的數據,這可以包括用戶行為數據、產品使用數據、營銷數據等。
3. 進行基本數據檢查
- 數據總覽:查看數據有多少行、多少列,是否有缺失值。
- 統計摘要:快速檢查數據的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等,來了解數據的整體分佈。
4. 使用圖表進行可視化
利用簡單的圖表來快速了解數據:
- 直方圖:查看用戶行為的分佈(例如使用某個功能的頻率)。
- 散點圖:找出變量之間的關係(例如用戶使用時長與轉換率的關係)。
- 箱形圖:檢查是否有異常值,這些異常值可能會影響分析結果。
5. 檢查數據中的模式與趨勢
- 發現趨勢:例如,通過分析用戶的使用行為,發現某個功能在特定時間段更受歡迎。
- 群體分析:將用戶按不同特徵(如地區、設備、年齡)分群,看看各群體是否存在行為差異。
6. 處理異常值與缺失值
- 對於缺失數據,可以選擇補充或移除它們。
- 對於異常值,決定是否要排除,還是進一步分析其原因。
7. 根據發現制定行動計劃
根據 EDA 的結果,得出有價值的結論,然後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例如,發現某些功能的使用頻率較低,可能需要優化或重新設計。
8. 持續監控與迭代
在產品上做出改變後,繼續收集數據,重複進行 EDA,以確認改進是否有效。
通過這些步驟,EDA 幫助你快速理解數據中的關鍵資訊,支持數據驅動的產品優化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