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LinChang

2023/08/15

解碼電子產品,英文單字一覽,學會瞬間走在科技尖端

如果你曾經對電子產品的名詞感到困惑,以下文章將帶你輕鬆掌握各種科技玩意兒的專業術語,讓你在這個數位世界中游刃有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1. Smartphone - 智慧型手機
2. Laptop - 筆記型電腦
3. Tablet - 平板電腦
4. Television - 電視
5. Smartwatch - 智慧型手錶
6. Headphones - 耳機
7. Speaker - 揚聲器
8. Camera - 相機
9. Drone - 空拍機
10. Gaming Console - 遊戲主機
11. E-reader - 電子書閱讀器
12. Fitness Tracker - 健身追蹤器
13.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 虛擬實境頭盔
14. Router - 路由器
15. Smart Bulb - 智慧燈泡
16. Laptop Charger - 筆記型電腦充電器
17. Power Bank - 行動電源
18. Earbuds - 耳塞式耳機
19. Digital Camera - 數位相機
20. Electric Toothbrush - 電動牙刷
21. Air Purifier - 空氣淨化器
22. Microwave - 微波爐
23. Refrigerator - 冰箱
24. Blender - 果汁機
25. Coffee Maker - 咖啡機
26. Vacuum Cleaner - 吸塵器
27. Washing Machine - 洗衣機
28. Clothes Dryer - 烘乾機
29. Smart Thermostat - 智慧型恆溫器
30. Electric Fan - 電風扇
31. Rice Cooker - 電鍋
32. Hair Dryer - 吹風機
33. Electric Shaver - 電動剃鬚刀
34. Smart Scale - 智慧體重計
35. Smart Plug - 智慧插座
36. Digital Clock - 數字時鐘
37. Cordless Phone - 無線電話
38. Wireless Mouse - 無線滑鼠
39. Keyboard - 鍵盤
40. Printer - 印表機
41. Fax Machine - 傳真機
42. Car GPS - 車用導航系統
43. Portable DVD Player - 可攜式DVD播放器
44. MP3 Player - MP3 播放器
45. Air Conditioner - 空調
46. Handheld Game Console - 掌上遊戲機
47. Smart Refrigerator - 智慧冰箱
48. Robotic Vacuum Cleaner - 機器人吸塵器
49. Projector - 投影機
50. Digital Photo Frame - 數位相框
各位喜歡這個科技的時代嗎?還是喜歡傳統一點的生活呢?歡迎留言跟小編討論!
(小編:林靖)
0 0 2131 1

0/1000

你可能會想看
01
Chris ・企劃・05/13 15:16
【科技講座2025】唯一場次!6/28 科技菁英私享會:掌握職涯發展、高薪轉職、人脈拓展關鍵
你是否正處於職涯十字路口,想在科技產業站穩腳步、提升薪資、拓展人脈卻不知從何開始? 📣【科技菁英私享會】重磅回歸,2025年唯一一場,錯過再等一年! 這是一場專為科技職場人才設計的高端實體講座活動,將於 2025年6月28日(六)下午2點,在 台北世貿二樓演講廳(第一會議室)盛大登場。講座主軸聚焦:「科技職涯趨勢 × 高階人脈建立 × 高薪成長策略」,幫助你在短短一個下午,快速升級職場競爭力! 👉報名連結:【科技菁英私享會】市場趨勢 x 人脈拓展 x 高薪關鍵https://104bc.pse.is/7kk6bw ✨ 三大特色,為你職涯升級! 🔹 市場趨勢解析 了解未來科技產業走向,把握轉職與晉升的最佳時機。 🔹 高端人脈拓展 參與高價值交流,與外商、科技圈核心人物建立連結,創造無限機會。 🔹 高薪職涯策略 掌握升遷與談薪的致勝策略,幫助你跳脫職涯瓶頸、邁向更高收入。 ⚡精彩議程搶先看 從理財觀念切入,到科技未來趨勢洞察,再到高價值人才的實戰交流,三位重量級講者將接力登場: • 李明倫 Will|104獵才事業群總經理資深特助 主講「五十歲退休不是夢~現在開始」 • 抹布 Moboo|科技工作講 分享「科技人才流向新趨勢」 • 陳裕勝 Sam|104獵才顧問 深談「獵頭最愛敲門的人才 : 企業眼中的人才黃金價值」 活動尾聲還有實體抽獎與自由交流時間,絕對讓你收穫滿滿、人脈倍增! 👉報名連結:【科技菁英私享會】市場趨勢 x 人脈拓展 x 高薪關鍵https://104bc.pse.is/7kk6bw 👥 適合參加對象 • 想提早實現財富自由的你 • 正在尋求職涯加薪轉機的你 • 希望跨域交流,拓展高階人脈的你 👉報名連結:【科技菁英私享會】市場趨勢 x 人脈拓展 x 高薪關鍵https://104bc.pse.is/7kk6bw
0 0 44 0
【科技講座2025】唯一場次!6/28 科技菁英私享會:掌握職涯發展、高薪轉職、人脈拓展關鍵
02
如何優雅地薪資談判很重要💰
永遠要開口問,絕不要默默假設 💼 你已經成功闖過了層層面試關卡,現在,錄取通知書擺在你眼前。接下來,就是讓許多人緊張冒汗的一步:薪水談判(Salary Negotiation)。 但真相是——這正是你為自己價值(Value)發聲、爭取(Advocate)權益的最佳時刻! 🎯 為什麼薪資談判很重要? 許多求職者因為害怕被認為貪心或不知感恩,選擇直接接受第一個提議。 但你知道嗎?其實企業本來就預期會有談判! 主動談判,反而展現了你的專業度、自信與自我認知,也證明你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 💡 自信談薪的三大關鍵技巧 1. 做好功課(Do Your Homework) 📚Before any negotiation, knowledge is your power. Research average salaries for your role, experience level, and city. Use platforms like Glassdoor, LinkedIn, or local industry reports. Go into the conversation knowing what a competitive offer looks like in your market. 在談判前,資訊就是你的最佳武器。研究你的職位、年資及所在城市的平均薪資水準。善用 Glassdoor、LinkedIn、或當地產業報告等資源,了解市場行情。 🎯 Tip: Create a range, not a fixed number. This gives you room to move and shows you’re informed, not rigid.小提醒:設定一個薪資範圍(而不是死板的一個數字),這樣不僅展現你對市場有研究,也保留了談判空間。 2. 永遠別急著接受第一個報價(Never Accept the First Offer) 🚫 As tempting as it is to say “yes” right away, pause. Even if the offer sounds good, always ask a simple but powerful question: “Is there flexibility in this offer?” Most companies build room into their initial number, and asking could lead to more money, better benefits, or both. 再怎麼誘人的條件,都別急著馬上說「好」。 請禮貌地詢問一句關鍵問題: 👉 「這個條件有沒有彈性(Flexibility)呢?」 很多公司在初步報價時,都保留了談判空間。輕輕一問,很可能為你帶來更好的薪資、福利,或兩者兼得! 3. 強調你的獨特價值(Highlight Your Unique Value) 💬When you counter, make it personal and purposeful. Don’t just ask for more—explain why you’re worth it. Frame your request in terms of what you bring to the table: your skills, achievements, and impact. Show how investing in you pays off for them.在提出反建議時,不要只說「我想要更多」。而是要有理有據地表達:你為什麼值得。用你的技能、成就、以及未來能帶來的影響來支持你的要求。呈現你的價值主張,讓對方明白:投資你,是划算且聰明的選擇。 🎯 心法轉換:把談判想成雙贏的價值交換,而不是針鋒相對的對抗。 🧠 心態提醒:這不是強求,而是專業表現 薪資談判並非爭鬥,而是雙方溝通、尋求合理共識的過程。 保持冷靜、友善又堅定的態度。 記住:自信是會傳染的——當你自己相信自己的價值,別人也會更願意給予你應得的待遇! 📝 英中對照詞彙表 Salary Negotiation:薪水談判 Flexibility:彈性 Value:價值 Advocate:爭取 🔔 最後提醒: 你不會自動得到你「應得的」,你得到的是你「爭取到的」。 所以下次談薪水時,記得:勇敢開口,別自己假設。 若你想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更多英語技巧: 🔔查看《人脈×英語力:商務社交英語全攻略》 📆日期: 2025/6/4~2025/7/9 🔗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2025AIE1111 (此貼文由ITI講師Bob撰寫)
1 0 460 0
如何優雅地薪資談判很重要💰
04
05/12 10:45
職場女性過半數認為上班兼顧家庭是最大瓶頸 逾7成女性未申請家庭照顧假
拚工作、照顧家庭,職場媽媽辛苦了!母親節來臨,104人力銀行數據觀察,女性主管人數占比仍遠低於男性,2024年整體主管女性占35%、男性占65%;另外,超過半數女性認為「上班兼顧家庭導致身心俱疲」與「因生育中斷職涯」是職場最大瓶頸,更有54%女性認為工作表現不如預期成為壓力主因。雖然政府提供「家庭照顧假」、「減少工時或彈性工時」協助職場媽媽,但逾7成職場媽媽並未申請。104人力銀行彙整徵才企業提供八種貼心福利,例如設立托育設施、減工不減薪、備孕支持與助孕假等,支持職場媽媽兼顧工作與家庭,減降壓力。 主管職女性僅占三成 2021年起更陷入原地踏步 勞動部統計,2025年3月女性勞動力人口約542.8萬人占45%,比10年前略增1個百分點。隨著女性學經歷更加完備,職場女性升遷是否更加順暢?104人力銀行分析近10年1,212萬筆求職會員工作經歷發現,2024年基層及中階主管女性占比35%、10年增加2.4個百分點,高階主管女性占比32%、10年增加8.4個百分點,幅度雖有增加,但自2021年起,已呈原地踏步,企業仍需持續給予優秀女性晉升機會。 上班兼顧家庭讓女性身心俱疲 生育中斷職涯則是年輕女性最大擔憂 104人力銀行稍早調查女性工作者的職場瓶頸,55%女性認為「白天上班、晚上顧家,疲於奔命影響工作表現或身心俱疲」,54%「因生育中斷職涯」,48%「中斷職涯後,想重回職場卻因年紀大,或專業過時而無法銜接」。不同年齡女性面臨的瓶頸也有所不同,29歲以下有63%認為瓶頸是「因生育中斷職涯」,30-39歲當中有58%「白天上班、晚上顧家,疲於奔命影響工作表現或身心俱疲」、「因生育中斷職涯」,40-49歲57%「白天上班、晚上顧家,疲於奔命影響工作表現或身心俱疲」,50歲以上67%「中斷職涯後,想重回職場卻因年紀大,或專業過時而無法銜接」。 70%女性未申請家庭照顧假 八種貼心福利為媽媽抒壓 政府雖提供「家庭照顧假」協助職場媽媽面對家庭工作兩頭燒產生的壓力與瓶頸,但104人力銀行調查,11%女性申請過程遭到歧視、不平等對待、或刁難,70%不曾申請,主要原因為:不知道此假別、用其他假別代替、擔心被刁難質疑;而「減少或彈性調整工時」沒申請的比例更達90%以上,主要原因為:不知道此措施、公司未滿30人、有家人或托嬰中心或保姆照顧。 減降職場媽媽負荷,104人力銀行呼籲企業除了落實提供既有福利,也統整部分企業的做法: 1.公司自設或補助托育設施與安親服務:除了自設幼兒園或安親中心,依員工上下班延長托育時間,減輕負擔。 2.彈性工時與遠距上班:實施彈性出勤時段、每週數日遠距工作,協助員工兼顧家庭與職場。 3.減工不減薪:部分企業允許家有孩子的員工每日減少一小時工時,或提供每月一天全薪育兒照顧假,薪資不減、考績不影響,保障工作與育兒權益。 4.健康與備孕支持:提供健康風險評估與一對一醫師諮詢,或是孕期專屬停車位、好孕專車,關注女性身心健康。 5.支持育嬰留停與職務代理津貼:規劃彈性育嬰留停制度,或補助育嬰留停期間的「代理人津貼」,鼓勵團隊互助並減輕部門負擔。 6.推動性別平等與女性升遷機會:量化統計公司過往女性員工任職主管比例,明確規劃成長目標與執行方式。 7.增設助孕假別:提供有薪助孕假、高齡生育津貼,貼心照顧女性努力備孕的需求。 8.打破性別角色,鼓勵男性育兒參與:提供不分性別的育兒假與育兒支持福利,強化照顧者並非僅限媽媽的多元概念。 104人力銀行指出,SDGs永續發展第五項目標「實現性別平等,賦予婦女權力」,性別平等已是普世價值,而在知識與技能為王的數位時代,性別差異與歧視也應加速弭平。以企業的角度,重視性別友善將更能彰顯自身雇主品牌,以多元共融的形象提高企業競爭力。 職場趨勢,你還會想看 轉職高薪3排行榜公開!菜鳥薪貴工程師最多,資深高薪職人PM、金融研究、理專各一席 真好!3.2萬個工作機會「不用補班」 3QA秒懂補班日假勤規定 轉職挑福利!經濟福利禮金最常見、員旅補助價最高
0 0 30 0
職場女性過半數認為上班兼顧家庭是最大瓶頸 逾7成女性未申請家庭照顧假
05
05/08 17:27
AI讓強者恆強、弱者更弱?企業與員工面臨的真實挑戰
根據美國媒體《CNBC》的報導:人工智慧專家指出,近期因為全球「AI」的興起已造成影響,不少職場領導者都在努力在「借助人工智慧」和「以人為本」之間取得平衡,因為AI熱潮有可能導致人類失業、「加劇工作中的不平等」,甚至可能是下一場全球階級戰爭的開端,當部分國家、企業和員工受惠,其他人可能被拋在浪潮後方。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AI浪潮來襲,人類的工作怎麼辦?聯合國示警:AI會讓「不平等」變本加厲?贏者全拿的遊戲,AI主導的世界會長什麼樣?企業到底該「保護人」還是「擁抱AI」?領導者該選「人」?還是選「AI」?你不該恐懼AI,而是共尋一起進化的方法 AI浪潮來襲,人類的工作怎麼辦? 在人工智慧迅速崛起的「AI浪潮」下,不少工作已經出現「讓AI成為替代人力」的狀況,導致有些企業已經開始注意到「人」與「AI」之間的平衡問題。 美國媒體《CNBC》報導:在美國已經有些公司領導人努力在獲利和「以人為本」之間取得平衡。 馬來西亞第二大銀行的聯昌國際銀行(CIMB,Group Holdings Berhad)的首席數據和人工智慧長 Pedro Uria-Recio,在GITEX Asia 2025的會議中告訴CNBC的記者:「公司有責任保護就業,因為人工智慧的熱潮可能將導致失業,甚至『可能加劇不平等』。」 「變革浪潮很巨大。」Pedro Uria-Recio 說:「而且不幸的是,有些人可能將被拋在後面。」 聯合國示警:AI會讓「不平等」變本加厲? 在此之前,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署的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工智慧的市值在2025年4月,約莫是相當於德國的經濟規模,目前主要技術是用在「提高生產力」和「推動數位轉型」。然而,人工智慧的便利性也將影響最多40%的全球就業機會,該機構對於「自動化」與「就業流失」在報告中表達擔憂。 報告補充:人工智慧本身並不具有包容性,換言之相關技術的經濟效益屬於「高度集中」,取代性高、並不能兼容於舊有的社會。「人工智慧所驅動的『自動化』將有利於資本而非勞動力,將會擴大不平等並降低發展中經濟體仰賴的『低成本勞動力』競爭優勢。」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署預估,到了2033年的人工智慧市場價值將來到4.8兆美元,而且技術優勢將高度集中。 同樣的警告也出現在國際貨幣組織(IMF)的報告當中,他們早在2024年初就提出過警告,但是相對於聯合國的結論,他們認為對發展中國家的衝擊反而應該比較小:「高收入國家約60%的就業機會可能受到人工智慧的影響,而新興市場和低收入國家短期內受到的干擾會比較少,因為許多國家其實缺乏基礎設施來利用人工智慧的直接好處。」 但他們有著共同的結論:因為AI技術的「高度集中性」(掌握相關資源特定國家、經濟體較具優勢),因此最終仍有演變成全球資源不平等的風險。 延伸閱讀:沒有人會是「AI」局外人!當AI技能從選填題變成必選題,你確實該緊張 贏者全拿的遊戲,AI主導的世界會長什麼樣? 除了可能導致失業和階級不平等,AI技術的分配不均甚至會造成國家間的勢力版圖重新分配。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署在報告中直指:全球40%的企業針對人工智慧研發的支出,到目前為止僅僅集中在100家公司,而這些公司高度集中在美國和中國。 此外領先群雄的科技巨頭,包括蘋果、Nvdia和微軟,這些有望從人工智慧熱潮中受益的公司,他們當前的市值幾乎已經可以跟「整個非洲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相媲美。 國際貨幣組織的總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因此敦促世界制定政策者應該積極應對這股「令人憂慮的趨勢」,認為應該採取相關措施以防止「科技進一步加劇社會緊張局勢」。她說:「我們正處於一場技術革命的邊緣,這場革命可能大幅提升生產力、促進全球經濟成長、提高世界收入,但它也可能取代一些就業崗位,加劇不平等。」 當有些產業可以因為人工智慧提高生產力,甚至工資時,有些產業正面臨著「完全無法應用」、進一步落後的風險。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目前AI技術在國家和企業層面已經開始加大技術鴻溝,截至目前為止共有118個國家(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完全沒有參與「AI」相關的討論。 延伸閱讀:AI加速技能斷層!專家揭潛在隱憂:新一代技術人才能力下滑 企業到底該「保護人」還是「擁抱AI」? 有些人提出「公司應該努力幫助旗下員工培養AI技能」的觀點,認為全體員工都配備正確的技能,才能幫助企業更有效的去應對當前的「人工智慧革命」。 但是,並非所有的企業領導人都這麼認為。 The question i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sure that we adapt employment?’ Because it’s like trying to prevent a tsunami wave. We know protection will not necessarily be effective. So it’s thinking really how we can adapt. Tomasz Kurczyk(保誠新加坡 首席技術執行長) 保誠集團的新加坡首席技術執行長 Tomasz Kurczyk 就對《CNBC》直說:「我們應該明白一件事,保護就業可不是一種正確的心態。」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該做些什麼來確保自己適應新時代』,因為這就像是你試圖要阻止海嘯的浪潮,眾所皆知再多的防護措施也不見得有效,所以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去適應。」他如此說道。 延伸閱讀:AI衝擊職場!十年前「取代風險最高職業」預測大翻車 人類更累了 領導者該選「人」?還是選「AI」? 《CNBC》在報導中揭露出另一個狀況,根據2025年的微軟趨勢指數調查,有82%的領導者表示有信心在未來12-18個月內使用先進的生成式AI工具或AI代理等數位勞動力,擴大企業營運當中的勞動力。此外也有78%的領導者會考慮聘用專門從事人工智慧工作的職位來為未來做好準備。 報告中也顯示有47%的領導者認為提升現有員工的AI技能是首要任務,但有33%的領導者直接承認,「裁員」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延伸閱讀:當專業技能遇上生成式AI,你會因此變更強、還是被取代?一圖看懂你與AI的距離 你不該恐懼AI,而是共尋一起進化的方法 儘管專家和研究報告發出不少警語,但其實多數專家仍對「人工智慧」可以為世界所帶來的影響抱持樂觀態度,整體來說仍然是「利大於弊」,提出警告更像是在大家追逐「AI熱潮」時也不能遺忘相伴而來的風險。 Kurczyk 即表示:「我依然相信人工智慧會讓所有人獲得解放,為全球每個人都帶來難以置信的機會點。」 Uria-Recio 則傾向認為這是人類諸多科技革命的一環。「過去我們曾經經歷過『行動優先』(即「Mobile-First」,手機等科技產品的興起),現在的思維就像是進入一個新的『人工智慧優先』紀元,我們要注意的應該是讓人類也能參與其中。」 人工智慧可以扮演進步、創新和共同繁榮的催化劑,但前提是人類正確的應用,透過足夠的認識、技能訓練,以及愈來愈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術,才能創造更多「人與AI共存共榮」的機會。 延伸閱讀:3種性質工作最不易被AI取代!技職人一身武藝比文憑更吃香 本文參考相關報導,經整理改寫。※ 參考資料:《CNBC》、《UN trade&development》、《IMF》、《Microsoft》 [course_plugin title=' 【104學習精靈】AI相關課程:' keyword='AI' amount=3]
0 0 88 0
AI讓強者恆強、弱者更弱?企業與員工面臨的真實挑戰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