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狀態是人格組成的核心, 也是了解自己與他人互動的溝通基礎. 這一課將分享如何透過外顯行為來進行自我狀態的識別.
自我狀態有四種識別的方式, 包括:
從行為的表現來判斷
從社交的互動來判斷
從過去的經驗來判斷
從現象的體驗來判斷
這四種方式, 前兩者是我們一般就可以學習使用的, 從外顯可見的行為表現, 或是從人際間的互動來進行觀察判斷; 後兩者更多是心理諮商師進行心理治療時使用, 包括透過詢問對方過去的歷史與經驗, 或是引導回到兒時觀察其現象.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行為的表現來判斷, 其他三種方式都是輔助之用.
以下將分別就五個自我狀態的語言與非語言訊息進行觀察說明, 非語言訊息包括語調, 手勢, 姿態與臉部表情.
控制型父母自我狀態CP
CP的態度是嚴肅的. 正向的CP運用在為自己或為他人設立底線, 並要求”應該”要做的事情. 但當使用過頭時, 負向CP將展現出嚴厲批評的一連串外顯行為, 包括言語上的責罵批評, 音量與音調提高, 用手指著對方, 同時展現皺眉, 生氣的表情, 甚至手插腰, 下巴抬高上對下看人, 一邊搖頭表示不耐煩的樣子等.
主管的正CP溝通非常重要, 能夠讓同仁理解主管/公司的理念, 並用以樹立工作原則與標準, 主管必須對自己的負CP有所覺察並有能力調整自己的自我狀態, 一昧地罵人與指責對問題解決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
撫育型父母自我狀態NP
NP提供照顧與支持的功能, 給予鼓勵與贊同的話語, 伴隨溫柔的口吻, 關心的語調, 微笑的表情, 甚至於整個人的肢體都傾向著對方, 可能會不自禁地觸摸對方, 像是摸摸頭, 拍拍背等. 當NP展現過了頭, 會變成一種過度的關心, 這種蜜糖式的關懷, 也有人稱呼為”令人窒息的母親", 不只是讓人喘不過氣來, 也漠視了對方有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職場中NP鮮明的主管, 對同仁總是照顧有加. ”來, 這個我來幫你!”, 不僅對自己的付出與耗損沒有覺察, 同時也剝奪了對方為自己負責任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正向NP的使用需要同時注意到自己的與對方的需求, 在有限的能力中提供有限度的支持, 而不是無限度地一直給予.
成人自我狀態A
當一個人處於成人自我狀態中, 他的外顯行為是基於當下的事實與情況作出判斷的反應, 因此他的話語中, 會帶有了解原因, 數據, 與資訊的需求, 舉凡為什麼, 如何作, 以及與數量相關的內容, 都是A的表現. 處於理性邏輯推理, 就事論事的A, 語調相較CP或NP就顯得平穩與單調些, 臉部表情則是禮貌注視的, 而為了不要錯過任何重要的資訊, 他的手勢與姿態也會是開放的, 警覺的, 以確保能夠獲取所有重要相關資訊.
自由型兒童自我狀態FC
FC的基調是自發自然的, 因此當處於FC, 表現就會像一個天真的孩子, 口語上會說出一些簡單的孩子用語, 像是“哇!”“好棒!"“不要!”, 用來直接表達喜歡/不喜歡的感受, 語調自由有活力, 雙手隨意揮舞, 呈現出歪著頭想事情或動來動去的肢體動作. FC的表情與姿態變化豐富, 難過時委屈傷心落淚, 開心時大笑拍手叫好, 完全反映內心情緒.
當FC的使用過了頭, 就會發生我們所謂”白目”的行為. 只管自己想做的, 無視他人與情境, 說了不該說的話, 作了不適當的表情動作, 最後只會讓自己很難收尾. FC能量較高的人須特別注意外環境情境, 不能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順應性兒童自我狀態AC
AC是為了要適應這個世界而發展出來的自我狀態, 當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 只能仰賴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滋養才能生存, 因此, 我們很早就學會了如何順應父母(這個世界)的要求. 當處於AC時, 我們會自動地展現出配合環境的行為, 與人應對時會說 “請, 謝謝, 對不起”, 也會展現出一整套禮貌順從的語調與臉部表情. 在正向的運用上, 這讓我們可以快速適應新環境, 也能調整自己配合團隊, 大大提升做事的效率. 當 AC太過壓抑自己時, 則將展現一手壓制另一手的動作, 頹喪內縮不自信的表情與姿態.
叛逆型兒童自我狀態RC (Rebellious Child), 也屬於AC的一種. 當處於RC, 是重現過去與大人唱反調的那個兒時經歷. RC不配合, 回應態度不禮貌, 展現出不順從的姿態與表情. 與FC的自發不同, AC與RC僅是對外部刺激的回應.
職場是講求績效與效能的專業工作場域, 正AC能讓團隊彼此協調團結, 負AC卻會讓團隊烏雲罩頂, RC更是對團隊造成傷害. 一但覺察到負AC與RC就必須引導至A的溝通. 下一課將進入溝通交流分析, 講述如何利用溝通模式來提醒或打斷無效的溝通, 將對話導回主題與問題解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