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104學習精靈

手刀登入!了解你的職場競爭力!

104學習精靈

行銷助理

未來10年最缺這些人才!快測你的職場力缺口有多大👉 了解更多
行銷企劃助理
協助發展與執行行銷策略及計劃。 協助業務團隊規劃及改進行銷計劃。 規劃商品、開發市場。 製作費用結案報告。 製作專案的成效追蹤報表。 執行與競爭對手產品之比較及分析。 負責文宣品收集與統整。 協助產品DM設計。 進行與其他部門間的溝通協調。 蒐集同業資訊、維持客戶關係。
月薪中位數 了解更多薪水資訊
$3.4萬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行銷企劃助理 都在看
離職系列-雇主不爽離職勞工,拒不發給服務證明書可以嗎?
離職系列-雇主不爽離職勞工,拒不發給服務證明書可以嗎?
勞動基準法第19條規定:「勞動契約終止時,勞工如請求發給服務證明書,雇主或其代理人不得拒絕。」違反本條規定者,雇主依照同法第79條第3項規定:「違反…、第19條、…規定者,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並依照同法第80條之1第1項規定,違反本法經主管機關處以罰鍰者,主管機關應公布其事業單位或事業主之名稱、負責人姓名、處分期日、違反條文及罰鍰金額,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應按次處罰。 依上開規定可知,勞工離職時不論其原因為何,均得向雇主請求發給「服務證明書」,縱使雇主未批准或勞工未辦理離職交接手續,雇主亦不得執為拒絕發給服務證明書之理由。因此,雇主切莫因對離職勞工不爽,而就勞工請求發給服務證明書一事,置之不理,此已違反勞動基準法課予雇主的法定義務。 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86年4月14日台勞資二字第015061號函釋可供參考:「查服務證明書係用以證明勞工於事業單位之工作經驗及職位待遇等事項,關係勞工權益甚鉅。故勞動基準法第19條規定「勞動契約終止時,勞工請求發給服務證明書,雇主或其代理人不得拒絕。」係屬強制規定,違反者並可處以罰鍰。本條所稱之「勞動契約終止時」,自應包含「勞動契約終止之後」,因此台端如有在該公司服務之事實,○○精機廠股份有限公司尚無理由,以法無明文規定,拒絕開立台端之服務證明書。」
蘇宏文 人資法令學習成長班
用自媒體及社群行銷,把興趣變收入!
用自媒體及社群行銷,把興趣變收入!
《把興趣變收入》是日本人所寫的書。別人花錢養興趣,這本書卻是教你用興趣換成錢。這是一個斜槓的時代,除了本業工作外,如果可以把樂在其中所做的事,變成收入,聽起來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自從開始演講跟斜槓相關的主題,我就常常思考,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從發展興趣開始,培養成第二專長,進而讓第二專長幫自己賺錢。這本書舉出許多日本的真人案例,都在告訴我們,不管你擁有的是什麼興趣,也不管你目前的程度,絕對都能把興趣變成收入。 1.為什麼是興趣? 從興趣開始,才能長久堅持。因為是喜歡做的事,所以更有與別人分享的熱忱。因為是興趣,自己也一定經歷過從初學者開始摸索的階段,因此更能了解顧客需求。 2.如何邁出第一步? 想把興趣變收入,第一步不是開始做生意。而是藉由發表在fb、部落格上發表相關內容,讓別人認識你,累積自己的專業能見度,也累積別人對你的信任。想想看,今天你突然在臉書上說:「我要開一家麵包店。」有人會理你嗎?但如果你已經持續學習做麵包一段時間,也發表做麵包相關的教學文、試吃文在網路上,當你宣告要開一家麵包店,你的親朋好友以及關注你的網友,一定會想捧場試試,因為他們看到你長久的努力。 你所創作的文章、照片、影片,就是你的數位創業資產。讓你接觸每一個潛在顧客。 你的興趣是什麼呢?開始寫文章累積你的數位創業資產吧! 3.要如何賺錢? 把興趣變收入的賺錢方法很多,要靠你的創新想法與對商業模式的掌握。最簡單的,你可以經營跟興趣有關的部落格,放上廣告,靠網站上的廣告曝光及點擊賺錢。或是你可以開始用實體課程或線上課程教學。如果是手工藝相關,還可以販售成品、材料包。 4.粉絲跟顧客不一樣 依循著把興趣變收入的流程來賺錢,先累積文章、內容等數位創業資產,再依照商業模式變現賺錢,跟一般直接創業的模式差別在於–你的客戶大多都是「粉絲」身份。他已經追蹤你一段時間,知道你努力的過程。跟你有感情,也對你信任。 因此比較少有較刁鑽的客人,反而會更體諒你。 當然,你也不能辜負粉絲的期待,更要能出百分之百的用心回應。 5.我不是大師,也能靠興趣賺錢嗎? 這就是大家常常有的迷思,認為自己的程度還不夠,不能開始用興趣賺錢。 如果把能力等級分成1到10的話,你的能力如果目前在3,其實可以教能力等級為0-2的人。 想想看,如果一個初學者想學入門知識,跟大師學會不會很有壓力呢?但是如果是跟比自己稍微厲害一點的人學,反而更能學到一些操作上的細節,心理壓力也比較不會這麼大。 說了這麼多,要把興趣變收入的重要關鍵還是,你有沒有開始建立數位創業資產?開始累積內容,分享你的興趣。 📍本文作者是誰? 蔡明淳,目前旅居日本東京。27歲時離開職場,自由工作者6年經歷,一人公司的老闆,用文案及社群行銷技能接案為客戶服務。從0開始斜槓跨足講師,擔任Google數位學程、外貿協會、清華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等單位講師。 📍電子報訂閱(不定時免費課程通知&贈書): https://greta.work/YT-subscribe
蔡明淳
IG 大改版!精選動態不再是「圈圈」移至主頁網格,網友崩潰:「不想更新了!」
IG 大改版!精選動態不再是「圈圈」移至主頁網格,網友崩潰:「不想更新了!」
Instagram 又改版了!這次的更新不僅僅是新增濾鏡或貼圖,而是將原本存在於個人頁面上方的精選動態「圈圈」移至主頁網格中。這讓許多用戶叫苦連天,不少人認為這樣的改變破壞了原本的視覺美感與使用習慣。本文將深入探討 IG 這次改版的影響,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因應對策,幫助用戶在改版後仍能輕鬆操作 IG。 ▍IG 的全新改版:精選動態不再是「圈圈」! Instagram 最新的改版將於 9 月 17 日正式上線,最引人注目的是精選動態(Highlights)將不再以「圈圈」的方式顯示在個人頁面上方,而是移至個人檔案的「精選動態」頁籤,並與貼文一同顯示在主頁網格中。這意味著用戶的精選動態將與照片、影片等其他貼文混在一起顯示,視覺上看起來更加密集。 這一改動引起了大量用戶的不滿,尤其是習慣使用精選動態來整理與保存重要內容的用戶。許多網友在 Threads 上表達對這次更新的不滿:「Meta 簡直要我命,一下沒濾鏡,一下精選變超醜」、「IG 要改多爛,他們自己才滿意」。有些人則直接表達對這次更新的反感,認為這樣的改動讓人「無語」。 ▍為什麼 IG 會做出這樣的改版? Instagram 不斷嘗試調整使用者介面,以提高互動率與使用者體驗。過去幾年,Meta 一直致力於整合旗下各種應用程式的介面設計風格,希望讓使用者在使用 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 等應用時,有一致的使用體驗。這次的改版可能是為了強調內容的重要性,而非依賴視覺元素來吸引使用者目光。 根據內部消息,這次改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呈現個人檔案中的所有內容,而不只是突顯某一部分。然而,這樣的改動對於那些喜歡使用精選動態來記錄和分享日常生活的用戶來說,可能會感到不適應。Meta 的這項改動讓部分用戶選擇暫時不更新應用程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改動是應用程式內部更新,即使用戶沒有手動更新也會自動生效。 ▍如何適應 IG 新的精選動態顯示方式? ● 重新安排精選動態內容:由於精選動態將與貼文混在主頁網格中顯示,建議用戶可以考慮重新整理精選動態的內容,挑選出更能代表個人風格的精選貼文,並與現有的圖片或影片搭配。 ● 善用新功能:雖然 IG 這次的改版對很多人來說是個挑戰,但也可以視為一個機會。由於精選動態將顯示在主頁網格中,這意味著它們將更容易被看到。用戶可以善用這一點來突出某些特定內容,例如品牌宣傳或活動記錄。 ● 保持關注後續更新:Meta 會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調整應用程式的功能和界面。如果你對現有改版不滿意,建議持續關注 Instagram 的官方公告與後續更新,看看是否有更多的個性化選項可以使用。 ● 與粉絲溝通,了解他們的偏好: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或品牌經營者,這次改版會影響到你的內容呈現方式。建議可以透過限時動態或投票功能來了解粉絲對於新界面的反應,並根據回饋進行調整。 ▍IG 改版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這次 IG 改版無疑為用戶帶來了新的挑戰,但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機會。改變總是讓人不安,但在快速變化的社群平台世界中,適應力是最重要的。建議用戶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探索並利用新的功能,這樣才能在平台上持續吸引注意並保持互動。 Instagram 的這次改版確實引起了不少用戶的反感與抱怨,但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去適應和理解的地方。希望本文提供的因應策略能幫助你在這次改版後更輕鬆地使用 IG。未來,社群平台的變化只會越來越頻繁,快速適應將是社群行銷或個人品牌經營者必備的技能。 ➤ 歡迎在 104 學習精靈關注【行銷新手村】一起練功變成行銷高手!
知識貓星球 行銷新手村,一起變高手 ⚡
全球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勞動力商機,Employ看到了!
全球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勞動力商機,Employ看到了!
Employ是今年三月剛成立的HR產業控股公司,近期宣布併購Lever, 提供"應徵人選追蹤&關係管理"的解決方案. 看好未來全球少子化與高齡化造成的勞動力缺口商機,Employ 是 K1 Investment Management併購Jobvite, JazzHR and NXTThing RPO三家公司,而成立的單一產業控股公司,未來這三家公司持續以自有品牌營運,新公司執行長由JazzHR CEO, Peter Lamson,擔任. https://employinc.com/index.html https://www.jobvite.com/ https://www.jazzhr.com/ https://www.nxtthingrpo.com/ https://www.lever.co/ 何謂產業控股公司? 係指產業垂直或水平合作夥伴間,以共組產業控股的方式結合,按換股比例共同向上組成母公司,原合作的個別主體成為子公司,主要營運由子公司負責,母公司集中助力於支援性治理監督管理的角色,或集中部分中後台功能,以創造合併後產業價值鏈綜效與快速形成規模經濟。台灣的電子與金融產業就有若干經營績效良好的控股公司. HR產業是否適合成立控股公司,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Employ轄下的四家公司都是招募管理系統的公司,透過既競爭又合作的方式,整合為單一解決方案,包含應徵人選追蹤、招聘營銷、內部流動、員工推薦、分析、人工智能和招聘流程外包。從小型企業到大型跨國企業,從鐘點工到高階人才,從職缺刊登到企業內部推薦,從單一招募管道到多通路招募管道,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客戶一站購足的方案。雖然剛成立,已經擁有 850 名員工,為 18,000 名客戶提供服務。在過去 12 個月內累積 310 萬個工作機會、近 5 億求職者和 490 萬新聘員工。 K1 Investment Management 為一家專門投資有高成長機會的企業軟體公司(B2B Saas),並且透過併購機會,將被投資公司定位為行業領導者. 因為他們相信行業領導者將取得75%的市佔率,第二名到第四名只能瓜分剩下的25%市佔率. 目前已經有超過200家的投資組合,投資產業除了HRTech,還包含 DevOps, EdTech,FinTech,GovTech與GTM. https://k1im.com/companies/
石惠貞 CVC (企業創投)的矛與盾
教台傭說印尼語,很實用喔~
教台傭說印尼語,很實用喔~
馬來─印尼語語序如下: 基本語序:主語焦點時為主語─動詞─受詞─補語(SVOC/AVO);受詞焦點時為受詞─動詞─主語(OVS/OVA)[1] 介詞多為前置詞 形容詞、指示詞、所有格名詞、關係子句等置於其所修飾的名詞後方。 一般而言,在不及物動詞中,主詞在動詞前;當有主語(Agent)和受詞(Object)時,主語和受詞之間有動詞,故其語序為AVO或OVA,而句子確實的語序,則由動詞的語態來決定。馬來語OVA的語序,也就是常被以「被動態」來稱呼的這語序,是基本且最常見的語序。 主語和受詞都是可省略的,甚至是可同時省略的。以下是兩種常見可省略主語或受詞的狀況: 1)表達禮貌及對句子內容的尊重 像例如一個禮貌的店員可能會省略所有的人稱代詞,並以以下的方法向客人說道: 代詞省略(主語與受詞) 逐字翻譯 漢語翻譯 Bisa dibantu? 可以 被服務? (我)可以幫(你)嗎?/可以提供協助嗎? 2)當主語未知、不重要或可由上下文與情境得知時。 像例如你的朋友問你何時買下你名下的某房地產時,你可以下面的方法來回答: 代詞省略(主語已知) 逐字翻譯 漢語翻譯 Rumah ini dibeli lima tahun yang lalu 房子 這 + 被買走 五 年 前 這棟房子五年前就買下了 因此語態(和語序)的選取,是決定主語和賓語相對位置的方法,同時其選取很大程度地取決於情境和話語風格。 強調 馬來─印尼語常可藉由變換語序以強調某些事物,或表明某些事物為句中的焦點(focus),通常做為焦點的詞置於句中的第一個位置,且其與後面的成份之間有個發音上的小間斷: Saya pergi ke pasar kemarin 意即「我昨天去市場」─中性句型,或表明主詞為焦點(強調「我」) Kemarin saya pergi ke pasar 意即「昨天我去市場」─強調「昨天」 Ke pasar saya pergi, kemarin 意即「市場我昨天去了」─強調昨天去的地點 Pergi ke pasar, saya, kemarin 意即「我昨天去了市場」─強調「去市場」的動作 最後兩種句型比較容易在口語中見到。 https://www.sea.com.tw/talk_chinese/2-7.htm
林懷駿
廣告公司和企業的溝通橋樑:解密廣告業務(AE)的工作內容
廣告公司和企業的溝通橋樑:解密廣告業務(AE)的工作內容
廣告業,一個充滿創意與挑戰的領域,總是讓人聯想到天馬行空的點子、有趣的廣告策略。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廣告業務(AE)的工作內容,從日常職責到所需技能,以及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中脫穎而出。如果你想了解如何進入廣告業務領域,並在職場上取得成功,這篇文章將為你提供全面的指引和實用的建議。 ▍廣告業務的日常職責 廣告業務的工作內容多樣且充滿挑戰,以下是主要的職責: ● 客戶開發與維護 廣告業務人員需要積極開發新客戶,並維持與現有客戶的良好關係。這包括定期聯絡客戶,了解其需求,並提供適合的廣告解決方案。 ● 市場調查與分析 了解市場趨勢和競爭對手的動態是廣告業務的重要工作之一。透過市場調查和數據分析,廣告業務人員可以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並為客戶提供具體建議。 ● 廣告企劃與執行 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市場分析結果,設計並執行廣告企劃案。這包括創意發想、媒體選擇、預算分配等,確保廣告活動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 協調與溝通 廣告業務需要與內部團隊和外部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包括設計師、文案、媒體採購等,確保廣告活動的順利進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確保項目成功的關鍵。 ● 績效評估與報告 在廣告活動結束後,廣告業務人員需要對活動效果進行評估,並撰寫報告向客戶或公司高層匯報。這有助於未來活動的優化和改進。 ▍廣告業務所需技能 要在廣告業務領域中取得成功,除了需要基本的行銷知識和業務能力外,還需要具備以下技能: ● 溝通技巧:良好的口頭和書面溝通能力,能夠清楚地表達觀點,並有效地與客戶和團隊成員互動。 ● 創意思維:具備創意和創新思維,能夠提出新穎的廣告點子和解決方案,吸引目標受眾。 ● 數據分析能力:熟悉數據分析工具,能夠解讀市場數據和廣告效果數據,並根據分析結果調整策略。 ● 時間管理: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能夠在多個項目之間高效切換,並按時完成工作。 ● 抗壓能力:面對緊迫的截止日期和高壓的工作環境,能夠保持冷靜並有效解決問題。 ▍如何在廣告業務中脫穎而出 在競爭激烈的廣告業務領域,要脫穎而出並非易事,但以下幾點可以幫助你提升競爭力: ● 持續學習:廣告行業不斷變化,保持對最新行銷趨勢和技術的關注,參加相關培訓和研討會,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 建立人脈:積極參加行業活動,擴展人脈網絡,與同行業專業人士建立聯繫,尋求合作機會。 ● 積極主動:在工作中展現積極主動的態度,勇於提出新想法和解決方案,展示你的價值和潛力。 ● 客戶為中心:始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解決方案,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 ● 積累經驗:多參與不同類型的廣告項目,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廣告業務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職業,需要多方面的技能和持續的學習與成長。通過了解廣告業務的工作內容,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你將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中脫穎而出,實現職業上的成功。 ➤ 現在關注+共學104學習精靈【超級業務孵化器】 Top Sales就是你!
知識貓星球 超級業務孵化器 🐣
[職涯探索]職涯探索與諮詢工作坊-如何找到怦然心動的第二人生
[職涯探索]職涯探索與諮詢工作坊-如何找到怦然心動的第二人生
履歷健診或在職涯診所回答問題時,是否常遇到求職者不了解自己的職涯方向?要如何引導求職者了解自身優勢與特質呢?Giver學院邀請104社會企業處副總王榮春老師開設職涯探索與諮詢工作坊,透過實作體驗讓Giver以自己為對象,從認識自己的優勢開始,再釐清適合自己的職涯方向! 【課程摘要】 文/郭晴 站在有光的地方 認識自我風格 「你未必出類拔萃,但肯定與眾不同!」Spring請Giver彩繪桌牌,並透過個人風格檢核表,初步認識彼此個性與行事風格,個人風格類型包括開創型、情感型、理智型與組織型,配合大腦中上、下、左、右半腦的使用偏好,分為思考、行動、理性與感性。 「開創型」重視創新與嘗試,總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缺乏執行力;「情感型」看中團隊和諧與人際關係,容易因人情考量而影響決策;「理智型」實事求是,善於邏輯分析與數據應用,有時因過於追根究柢,忽略團隊和睦;「組織型」注重細節與事前規劃,若太過重視形式,則易失去彈性。 自我風格實際應用 個人職涯到團隊合作都適用 職涯診所與履歷健診中,充滿不同類型的提問者,Spring以助人工作者舉例說明,若提問者為「理智型」,應將問題解決的目標聚焦在「人」;而「開創型」及「情感型」若要從事人資,較適合負責員工教育訓練,如設計課程、帶領活動等;反之,「理智型」與「組織型」則適合處理勞健保、出缺勤與薪酬管理等人事行政工作。 一個好的團隊應該包含各種特質,Spring以廣告行銷公司與科技製造公司為例,前者開創型發想創意方案,情感型看見客戶需求,也須要理智型將想法拉回現實,並付諸實行,組織型負責控制預算;而後者理智型與組織型佔大多數,也需要開創型突破盲點,情感型維持團隊和諧。 安身立命結合才能與熱情 開展天賦找到志業 Spring援引馬斯洛需求理論,將前四個層次解釋為「安身」,包括生理、安全、人際及自尊等需求,而最高層次自我實現為「立命」,提醒Giver可從上述需求,分析提問者所面臨的職涯問題,也要注意需求層次的先後順序。 Spring以冰山理論說明「才能」與「熱情」的特性,才能包括8項多元智能、畢業科系、工作及活動經驗,屬於較外顯的特質,可連結104工作世界中的智能導航、科系導航及升學就業地圖,並結合過往經歷,找出展現才華的職涯領域。 熱情包括「工作價值觀」,如薪資、權力、助人、名聲、環境與理念等16個項目;「興趣」可透過104所設計之測驗「你的靈魂住著哪位名人」,分為I研究、R實作、C事務、A藝術、S社會和E企業等六種生涯興趣;可依據個人風格檢核表來形容「性格」,找出此風格的發展領域。 熱情與才能沒關聯?沒關聯就創造關聯 求職者與提問者常擔心無法結合熱情與才能,Spring引導Giver一同腦力激盪,像是畢業於國際企業系,但對繪畫、藝術有熱忱,可選擇誠品的國際採購,結合國際貿易專業與藝術眼光,將國外文創產品引進國內;財務專業,欲從事助人工作,Giver認為可選擇投資理財顧問,協助客戶規劃資產。 「不只找工作,為你找方向!」Spring分享104創辦人楊基寬的生命歷程,他畢業於外文系,苦於失業找不到工作,雖不會寫程式,但能希望可以把求職過程與網路結合,因而創立104人力銀行。「擁抱問題,問題就是機會。」當問題來臨時,他選擇避開「行動慣性」陷阱,視問題為動力,成功開啟求職新紀元。 回顧生命心流故事 探索隱藏天賦 「過往生命經驗,成為未來最好資料庫。」Spring邀請Giver一同回顧過去生命經驗的高山低谷,包含正向及挫折事件,成功經驗帶來成就感,肯定自我價值,而若能涵容挫敗,打開心胸接納自己,則能提升挫折容忍力,開創新契機。將上述事件繪製個人心流時光,並聆聽他人故事,歸納分享者的隱藏特質,可進一步將特質連結工作能力,探索理想志業。 彩繪未來遇見夢想 以終為始帶來力量 「夢想只要被畫下,就不單單只是夢想,而是帶領你找到夢想的力量!」Spring分享一位女孩的故事,她畫出10年後的夢想生活圖像,圖中呈現在一棵大樹下,教導陪伴孩子繪畫,並希望能到英國留學,學習兒童藝術治療。 在實現夢想路上,制定可執行計畫也很重要,Spring介紹「OKR目標管理法」,幫助Giver啟動第二人生。 【課程資訊】 ◾主題:職涯探索與諮詢工作坊 ◾分享者:王榮春|104社會企業處副總 ◾日期:2022.3.12(六) ◾時間:13:30-17:00 ------------------------------ 👉更多活動: https://beagiver.104.com.tw/events 👉加入Giver: https://beagiver.104.com.tw/service
Giver學院 Giver 學院|Meetup課程分享
商管科系面試加分項,行銷實習必備的行銷作品集到底怎麼做?
商管科系面試加分項,行銷實習必備的行銷作品集到底怎麼做?
前言: 作品集對於設計或行銷實習以外的職缺也許不是必須,但有準備卻是絕對加分,可以大幅提升通過書審的機率,所以如果有精力和經歷,還是建議可以準備一下🙆‍♀️ 以下是幾個可以準備作品集的實習職缺: • 校園大使 • 行銷實習 • 雇主品牌行銷實習 • 人力資源實習 • 專案管理實習 • 企業發展實習 • 執行長室實習 • 財務分析實習生 ❚ 沒有實習經驗要如何準備行銷作品集? 相信一定有積極又上進的人是還沒有實習經驗的,每個人都是從0開始,很開心你願意開始累積作品集,若未來想要應徵行銷實習生相關職缺 以下是幾個沒有實習經驗也可以累積作品的方式: • 嘗試經營Facebook粉絲專業,任何有興趣的主題 i.e. 追星/動漫 • 在Medium累積文字作品集,擅長主題或已經有的內容 i.e. 讀書心得/特定主題 • 考網路上免費的數位行銷證照 i.e. Google Analytics/Google Ads • 參加學校社團並擔任行銷/公關幹部 i.e. 累積經營社團粉專/辦活動的經驗 ❚ 行銷作品集準備 Step1:挑選與統整過去亮點作品 你過去可能累積不少的作品,但建議只放「亮點作品」,也就是成效突出的貼文、文章、影片或其他作品;其中的客觀指標可以是曝光、觸及、讚數、留言、分享等。另外可以根據投遞的公司和職缺「客製化」作品集,並盡量只放對於這個職缺關聯性高的作品,讓人資或主管快速就看到他們想看的重點經驗。 ❚ 行銷作品集準備 Step2:確認架構並製作目錄 挑選完亮點作品之後,就可以開始分類作品了,建議大家以專業的方式分類,也就是「作品種類」,建議不要以作品的「時間線」來排列,因為時間順序不重要,作品背後代表的能力才是重點。另外,若有一系列同性質的作品或較大的活動企劃,建議只放重點頁面,並附上超連結即可。 ❚ 行銷作品集準備 Step3:列出各項作品的成就與方法 確認完作品種類的位置順序後,就可以開始介紹啦!可以回想過去自己與夥伴在達成這項成就時,因為哪些考量或分析,因此決定使用哪些方法。 • 用文字方式列出 2-4 點的作品成就,i.e. Instagram 帳號兩個月增加 1,000+ 追蹤者 • 解釋自己使用了哪些方法去達成這個成就,i.e. 每週發佈 3 篇知識型貼文/每天發佈 2 篇限時 ❚ 行銷作品集可以放哪些經歷? • 社群經營 i.e. 學校社團/企業帳號/個人帳號 • 文案作品 i.e. 行銷小論文/個人帳號/SEO文案撰寫 • 社團經營 i.e. FB社團/Line社團/企業內部社團 • 相關課程&商業競賽經驗 i.e. 行銷專案報告/比賽提案簡報 • 數位行銷證照 i.e. Google Analytics/Google Ads/其他 更多行銷作品集範例領取處↓ https://www.instagram.com/p/C055g1yxVu-/?hl=zh-tw&img_index=1
邱俐智 大學生找實習
當「20年來從不做廣告」的五星飯店董事長這樣說...
當「20年來從不做廣告」的五星飯店董事長這樣說...
兩年前的那場提案會議,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一家知名五星飯店,從董事長到一級主管全員到齊。我們準備了完整的網路行銷住房提案,數據分析、預算配置,樣樣不少。 結果董事長一開口就讓全場安靜了:「我們20年來從來沒有花錢做過廣告,住房率一直維持在九成以上。」語氣帶著一種「我們根本不需要廣告」的自信,我非常佩服董事長的卓越經營能力,當然,我們的提案被打槍了。我也沒花時間力氣要說服,畢竟對方有自己的經營想法。不過我記得董事長後來還是有評估其他方案,看起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影響。 前天看新聞,看到同一位董事長接受媒體採訪說:「前年住房率約8成5,去年為8成,營收少掉5000萬,今年比去年還慘...」 看完報導我真的有種複雜的感覺。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深深感受到這個時代變化的殘酷。過去20年的成功模式,在疫情後時代突然失效了。消費習慣改變、旅遊型態轉變、競爭對手增加,加上整體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這讓我想到:什麼時候開始做行銷才不算太晚? 當住房率從九成掉到八成五,再從八成五掉到八成,然後繼續往下滑的時候?還是應該在九成的時候就開始思考如何維持領先? 我想分享一個觀察:最好的行銷時機,往往是在你覺得還不需要的時候。 就像健康的人更需要運動,賺錢的公司更需要投資未來。 現在回想起來,那場提案會議教會我的不只是如何面對拒絕,更是讓我深刻理解到「成功經驗」有時候會成為最大的盲點,市場不會因為你過去的輝煌而給你永遠的保證。 每個企業老闆都有自己的經營技巧,但這個故事提醒我,無論是做行銷的我們,還是各行各業的經營者,都需要時時保持對變化的敏感度。未雨綢繆,永遠比臨時抱佛腳來得有效。 你們怎麼看?在自己的工作或事業裡,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況?
林尚能 戰勝學院
[晨間讀報] 越來越像的咖啡店:是巧合,還是演算法的「巧手」? ☕🤖
[晨間讀報] 越來越像的咖啡店:是巧合,還是演算法的「巧手」? ☕🤖
你有沒有發現,不論走到哪個城市,咖啡店的風格都好像「複製貼上」?無論是木質桌椅、工業風吊燈,還是牆上的黑白字畫,甚至連菜單上的手寫字體都如出一轍!這種「全球同質化」的現象,其實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也就是演算法(algorithm)和數據分析的力量。 根據 Kyle Chayka 在英國《衛報》文章〈演算法的暴政:為什麼每家咖啡店看起來都一樣?〉(The Tyranny of the Algorithm: Why Every Coffee Shop Looks the Same)所說,店家在裝潢設計時,常依賴演算法來尋找「最受歡迎」的風格,導致了每家店看起來都差不多。🧐 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咖啡店,還影響到世界各地的餐廳、商店,甚至是民宿的裝潢風格(interior design)。當商家依賴大數據來決定設計時,結果往往是走上了標準化(standardization)的道路。這種「安全選擇」讓店家不再冒險嘗試新風格,而是選擇演算法推薦的設計,以保證更多的客流量(foot traffic)和銷售額。 但這樣做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顧客會不會「審美疲勞」(aesthetic fatigue)呢?在一個由數據驅動的世界裡,這些「千篇一律」的設計(cookie-cutter designs)讓人感覺少了些什麼。當咖啡店的設計不再反映店主的個人品味或地方文化時,我們是否也失去了探索新空間的樂趣呢?Chayka 提到,我們該問自己: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重視的空間特質?是便利、舒適感,還是那獨一無二的地方風味(local flavor)呢? 我們來學學如何用英文聊聊這個話題! ☕1. Algorithms often influence design choices in coffee shops, leading to similar aesthetic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演算法經常影響咖啡店的設計選擇,導致不同地方的店鋪採用相似的美學風格。 ☕2. Some people appreciate the familiarity of uniform café designs, while others miss the uniqueness that used to define local shops. 有些人喜歡統一風格帶來的熟悉感,另一些人則懷念過去具有地方特色的獨特設計。 ☕3. As data-driven decisions shape our surroundings, we must ask ourselves: what do we truly value in a space? 當數據導向的決策塑造我們的環境時,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在一個空間中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報導原文: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2024/jan/16/the-tyranny-of-the-algorithm-why-every-coffee-shop-looks-the-same)
全民英檢 全民英檢GEPT,職場升級最強助力!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社群防呆包:拯救小編智商,薪水翻倍爽漲!
【 F 篇:20 個 F 開頭術語一次搞懂!】 你以為 F 只有 FAQ 跟 Facebook? 別傻了,搞不懂 Funnel、Frequency、First-Party Data, 小心被老闆發配去當「F 替工讀生」。 ​ 😵「FOMO 是新平台嗎?」「Feed 跟 Format 有什麼差?」 別再邊查邊裝懂,Steven 小編整理好 F 開頭術語大全, 直接幫你升級社群戰力,從佛系小編變身 Full-stack 行銷人。 ​ 📌 建議收藏+轉發給每天都在「F 不過業績」的同事! ​ 🚩【 F 篇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防呆包(純文字版本) 01. Facebook(臉書) 👉 曾經的社群王者,現在粉專觸及低到讓你懷疑人生。 02. Feed(動態牆) 👉 貼文出現在這裡,出不來就像石沉大海沒人理你。 03. Frequency(曝光頻率) 👉 同一廣告出現幾次,超過 5 次=用戶厭世+老闆生氣。 04. Funnel(銷售漏斗) 👉 引導顧客從認識到購買的路,小編每天都卡在第一層。 05. FOMO(害怕錯過 Fear of Missing Out) 👉 每個行銷活動的核心情緒,限時優惠就是拿來勾起這種恐慌。 06. First-Party Data(第一方數據) 👉 品牌自己蒐集的數據,比第三方資料更精準,也更難來。 07. Format(格式) 👉 你想發長文、圖片、影片還是限動?格式對了才有人看。 08. Frequency Capping(頻率限制) 👉 廣告最多給同一人看幾次,沒設好就會變成品牌騷擾。 09. Featured Snippet(精選摘要) 👉 Google 搜尋頁頂端黃金位,搶到=你就是行銷 MVP。 10. Forecasting(成效預測) 👉 根據數據預測未來表現,但老闆只會問「那可以保證嗎?」 11. Facebook Pixel(臉書像素) 👉 網站蒐集用戶行為的小工具,安裝錯=追蹤失效+背鍋預備。 12. Fan Page(粉絲專頁) 👉 小編的戰場、品牌的門面、觸及的墳墓。 13. Face Filter(臉部濾鏡) 👉 IG、FB 最愛玩的互動濾鏡,但業績要靠它就真的太濾了。 14. Follow Rate(追蹤率) 👉 有人看到你就按追蹤?別傻了,這數字通常很誠實。 15. Feedback Loop(回饋迴圈) 👉 用戶行為影響內容推薦,結果你越發他越不愛看。 16. Facebook Ads Library(臉書廣告資料庫) 👉 偷看競品廣告的神器,小編調查敵情靠它吃飯。 17. Form Conversion(表單轉換) 👉 填完報名表才算成功,但用戶常常填到一半就登出人生。 18. FAQ(常見問題) 👉 客戶愛問的你都放在這,但他們還是會私訊你再問一次。 19. Flash Sale(限時特賣) 👉 製造緊張氣氛的行銷老梗,但老闆就是愛,永不過時。 20. Footer Link(頁腳連結) 👉 看似沒人在意,其實 SEO 跟轉換都有可能靠它默默加分。 ​ 💬 你還聽過哪些「F 字頭」的社群術語? 留言給我們,小編幫你出續集,繼續救智商! ​ #社群防呆包 #小編智商救援計畫 #數位社群行銷術語A到Z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F篇正式登場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Go to market (GTM)策略是什麼?與產品經理(PM)密不可分
Go to market (GTM)策略是什麼?與產品經理(PM)密不可分
「Go to market」是一個商業術語,中文是「進入市場策略」,指的是將產品或服務從創意階段推向市場並銷售給客戶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市場調研、產品開發、營銷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的選擇,以及售後服務等。「Go to market」策略與產品經理(PM,Product Manager)有密切的關係。產品經理通常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扮演關鍵角色,而「Go to market」策略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以下是產品經理在「Go to market」過程中的幾個主要職責: 1. 市場調研與需求分析:產品經理需要深入了解市場需求、競爭環境和客戶痛點,以確保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2. 產品開發與路線圖規劃: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和公司戰略,產品經理制定產品路線圖,規劃產品的開發和推出時間表。 3. 跨部門協作:產品經理需要與開發、設計、營銷、銷售等不同部門協作,確保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的各個環節都能順利進行。 4. 制定營銷策略:產品經理參與制定產品的營銷策略,包括市場定位、品牌建設、廣告和促銷活動。 5. 定價策略:產品經理分析市場和競爭價格,並制定合理的產品定價策略,以確保產品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6. 銷售與分銷通路選擇:產品經理參與選擇和管理產品的銷售和分銷通路,以確保產品能夠有效地覆蓋目標市場。 7. 上市計劃與執行:產品經理負責制定並執行產品的上市計劃,包括內部培訓、宣傳推廣、客戶教育等,確保產品順利推向市場。 8. 客戶反饋與持續改進:產品經理收集和分析市場和客戶的回饋,並據此進行產品改進和優化,以保持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總結而言,產品經理在「Go to market」過程中起到統籌協調的作用,確保產品從概念到市場推廣的每個階段都能有序進行並達到預期目標。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百工萃取】 IG 自媒體必備的日常取材法
【百工萃取】 IG 自媒體必備的日常取材法
【百工萃取】 IG 自媒體必備的日常取材法,NotOnlyHR 真誠且真實的內容經營術 〈百工萃取〉是透鏡的專欄計畫,透過知識萃取整理專家的心法、訣竅,藉由人物專訪紀錄下各行各業的內容產出者的努力痕跡,希望可以讓各種不同的專才,都有機會被世界看見。 NotOnlyHR 就如同帳號名稱一樣,「不只是人資」更是職涯發展引導師、情緒教育引導師。從 2020 年 2 月開始經營,至今已經超過 2.3 萬人追蹤。NotOnlyHR 的貼文相較一般知識型自媒體經營者來說,圖片設計簡潔,但貼文上的標語每一篇都是求職者的疑問與心聲,點進帳號會有一種吸引人看完的魔力。 這次我們專訪到 NotOnlyHR 創辦人 Miriam,和大家分享他是從何取材?怎麼寫出這些字字璣珠,真實卻又真誠的貼文。 從日常取材,挖掘 Instagram 貼文靈感的三大切角 NotOnlyHR 的 Instagram 帳號創立,剛好適逢知識型個人品牌蓬勃發展,許多人選擇 Instagram 作為戰場,透過輕量貼文分享知識,累積自有流量。Miriam 也是採取同樣的輕量內容,透過他真誠又走心的選題操作,創造了許多熱門貼文,讓追蹤者們有所共感並且願意主動轉發,在短短 160 天內就突破萬人追蹤。 一、在例行工作中留心潛力議題 提問頻率:身為職涯發展引導師,Miriam 每天都需要為諮詢者解惑,而其中最多人提出的問題,通常都能引發社群共鳴。將這些議題製成貼文或文章,不僅可以帶來好的流量表現,也可以為自己省下重複講解的心力。 社群爬文:除了自己與諮詢者的互動,積極瀏覽相同領域的社群網站也能挖掘到好的素材。以職涯引導為例,相關的社群包含 104 職涯診所、各大 LINE 職涯社群等等,網友們提出的共通問題,也是值得留意的潛力議題。 履歷常見錯誤:Miriam 提到,客戶們常犯的履歷錯誤也是能夠引發共鳴的主題。舉例來說,其中一個常見錯誤是使用過於大眾的形容詞,像是認真積極、學習力強,人資早已看到麻木,應該改用更加實際、有力道的描述,例如舉一反三,才能抓住人資的目光。 履歷成功關鍵:偶爾會看到一些別出心裁的履歷,這些優秀人才使用的訣竅也很適合作為貼文主題。例如 Miriam 過去看過一份遊戲企劃的履歷,他在封面融入了知名電玩 IP 瑪利歐的視覺,不僅能在第一時間抓住人資的注意力,也可以凸顯出自己與職務的關聯性。 詳見原文> https://hahow.in/cafeteria/articles/61778c0ce7fff7000670459f
Hahow 小蛙編輯 Hahow 好學校
【公關】工作百百種,你為什麼當公關呢?
【公關】工作百百種,你為什麼當公關呢?
之前剛好看到「公關產業瞭望」粉絲專頁的提問「你為什麼當公關呢?」,邀請公關人分享自己踏入產業的原因,也不免回顧了自己踏入這行的歷程,也希望透過多一點分享,可以讓產業生態與現實樣貌對於考慮入行的人更為透明,在行內或可能打算入行的人,都能夠擺脫《圍城》所描述「在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的困境,心甘情願地做出自己最滿意的選擇。 從小到大,因為生長背景的關係,身邊的家人或是同學的家人,都是軍公教、做小生意老闆或是國營企業從業人員,從來沒有聽過公關這個職業,更遑論要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這個產業。一直要到了大學快要畢業時,可能有聽聞有些人去了公關公司實習,或是畢業後以公關公司作為第一份工作的開始,才對於公關有了模模糊糊的印象。 自己踏入公關產業的機緣,說來也有些巧妙,記得那年結束了第二份電子消費性產品公司業務(說是業務助理可能更合適)的工作,體驗了每天與數字和Excel為伍、每週在內外部檢討銷售、庫存與預估,也是天天超過12點下班的生活,後來終究發現工作與自己專長的適配性不高,而決定先離職回學校把碩士論文完成。 碩士畢業後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興趣、能力與市場需求的交集,當然也經歷了好些求職不太順利的日子,最終選擇了公關產業工作,也從當初所謂的甲方到了乙方(代理商)練功,從頭學怎麼寫媒體邀請函、新聞稿、 Briefing Book 甚至公關提案、公部門投標或是大型展會媒體活動等。 雖然脫離公關代理商的日子已經好些時候了,但從那時候練起來的基本功直到現在都依舊受用。無論是對於文字的敏感度、一次扛多個專案的多工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對媒體、老闆、總監、客戶、客戶的老闆、廠商、同事和下屬等)和屢敗屢戰的韌性(從提案被客戶打槍、報獎沒上、比稿沒上、新聞稿改了好幾版還沒定案或是活動前一天還在對稿等)。 身為一個內向人,一開始的確也花了一些心力與練習,克服每一次媒體活動前RSVP,需要電話邀請記者採訪的恐懼,從一開始在心裡反覆彩排自己要講的話,在電話旁寫下重點,一直到後來雖然還是緊張,但語氣可以保持鎮定,即便打40-50通電話也沒問題,甚至有時還可以跟媒體聊上幾句。 在做計畫或提案時,總會想著如果Plan A 不管用的話,Plan B和Plan C、Plan D是什麼?無論是邀請要致詞的長官臨時不能來,客戶想臨時更換媒體活動時間,還是迫在眉睫的活動主視覺還沒定稿設計也還沒能發包,或是客戶要給的東西遲遲沒給等。 因為公關牽涉到許多利害關係人的關係,往往也必須弄清楚在面對的一個人背後,所承載的是多少人的期望、希望與恐懼,也才能夠在每一次的溝通中,都能順利達到共識,各取所需。 從乙方(代理商)進入甲方(客戶端)後,也才明白那些客戶遲遲不回應或是不確認,讓團隊焦急不已的時候,也或許客戶那時正在做內部利害關係人的溝通與協調,而我們所面對的單一客戶窗口,背後可能會有出錢的部門、要曝光的部門、想要搭便車塞自己產品訊息的部門,以及要統合這些不同訊息跟利益的苦主公關部門。那些困惑或不解,等到自己成為客戶之後,似乎也能夠同理了。 回想自己做過的那些專案,無論是大型媒體活動、競爭激烈的比稿、國外高階主管專訪、危機處理等,其實都像是過眼雲煙,也跟新聞的即時性很像,只要風頭過了之後,閱聽大眾有限的注意力,又會轉移到下一個話題上。 或許,總結公關人的養成與職涯歷程,我們更像孜孜矻矻在每個產業風口浪尖上,試著留下些文明發展足跡的撰史人或說書人;我們也像讓品牌更人性、更貼近受眾的經紀人;我們也像帶領著團員去發現、領略不同新奇事物的領隊—我們可以是各式各樣的人。 總歸來說,我們就是一群對人和新事物保持好奇心與喜歡溝通的人,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熱愛溝通的人可以加入這個領域,也有更多美好的故事可以被傳頌。
張塔莎 張塔莎公關行銷與職涯教室
PRD(產品需求文檔)怎麼寫?詳細步驟及說明一次看
PRD(產品需求文檔)怎麼寫?詳細步驟及說明一次看
PRD (產品需求文檔)是一份詳細描述產品功能、特性和要求的文檔,通常由產品經理(PM)撰寫,撰寫PRD是一個結構化的過程,目的是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對產品需求有一致的理解。以下是撰寫PRD的步驟和每個部分的詳細說明: 1. 產品概述 ✔ 產品名稱:明確產品的名稱。 ✔ 簡要描述:用幾句話總結產品的目標和功能。 ✔ 背景和目的:描述為什麼要開發這個產品,產品的市場背景和商業目標。 2. 目標和成功標準 ✔ 目標:明確產品的主要目標,可以包括商業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 ✔ 成功標準:定義如何衡量產品的成功,如關鍵績效指標(KPI)、用戶增長率、收入目標等。 3. 目標用戶 ✔ 用戶描述:詳細描述產品的目標用戶,包括用戶類型、特徵和行為。 ✔ 用戶需求:闡述目標用戶的需求和痛點,這部分可以基於用戶調研、訪談或市場分析。 4. 功能需求 ✔ 功能列表:列出所有產品的核心功能和特性,按優先級排序。 ✔ 用戶故事:描述每個功能的用戶故事或使用場景,這有助於理解功能的背景和意圖。 ✔ 功能詳細描述:對每個功能進行詳細說明,包括輸入、處理和輸出。可以使用文字、流程圖、線框圖等方式來描述。 5. 非功能需求 ✔ 性能要求:如響應時間、吞吐量、可擴展性等。 ✔ 安全性要求:如數據保護、訪問控制等。 ✔ 可用性要求:如系統可用性、故障恢復等。 ✔ 兼容性要求:如支持的操作系統、瀏覽器等。 6. 用戶體驗(UX)需求 ✔ 設計原則:描述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指南。 ✔ 用戶界面(UI)設計:提供UI設計草圖、線框圖或高保真原型,描述用戶界面的佈局和交互。 ✔ 交互設計:詳細描述用戶與系統的交互方式,包括導航流程、按鈕功能等。 7. 技術需求 ✔ 技術架構:描述系統的技術架構和組件。 ✔ 平台要求:列出支持的平台和技術棧。 ✔ 接口和API:描述系統需要的內部和外部接口,以及API的具體要求。 8. 依賴性和限制 ✔ 依賴項:列出產品開發所需的外部資源、技術或系統。 ✔ 限制:描述產品開發和實施中的任何限制因素,如技術限制、法律法規等。 9. 開發和發布計劃 ✔ 時間表:提供項目的時間表和重要里程碑。 ✔ 資源分配:列出參與開發的團隊和人員,以及他們的職責。 ✔ 風險管理:識別開發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和應對措施。 10. 附錄 - 參考資料:列出所有參考的文檔、研究報告、標準等。 - 術語表:定義文檔中使用的專業術語和縮寫。 【實踐建議】 1. 保持清晰和簡潔:PRD 應該易於閱讀和理解,避免過於冗長和複雜。 2. 與團隊合作:在撰寫過程中與開發、設計和市場團隊保持密切合作,確保各方需求得到考慮。 3. 迭代和回饋:PRD 應該是一個動態文檔,根據反回和新訊息進行更新和迭代。 撰寫PRD是一個詳細且協作的過程,目的是確保所有參與者對產品需求和目標有一致的理解,從而提高開發效率和產品質量。
知識貓星球 PM雜學相談室-新手轉職PM交流區🙌
報告船長, 發現金銀島
報告船長, 發現金銀島
LINE自2011年10月率先推出貼圖後, 不到3年, 貼圖營收已達20%(遊戲約佔60%), 單日貼圖達18億則, 你猜, 當Line發現貼圖爆發力這麼強勁後, 她會做什麼動作? Hire更多人, 100人, 200人來設計更多貼圖? 答案就是讓全世界無數的創作者來幫他打工, 因此於4/17/2014 推出「LINE Creators Market」。 這個平台讓任何人都有機會讓自己的作品被世界看到,並販售自己的原創作品。用戶以創作者身分登錄「Market」後,就能在平台上登錄作品。 不論是業餘插畫家,喜歡畫畫的學生,或是潛力十足的未來新秀,都可以在Creators Market展現你的LINE貼圖創作! 一組有40個貼圖,價格為30台幣,50%的稅後所得將歸創作者。 Line的策略符合開放及群眾參與的精神 分享這則隨筆是想借它告訴104的朋友, 104所擁有的無形資產, 像是品牌, 通路, 使用行為big data..等等都是屬於社會資產, 我們的態度也是擁抱開放及群眾參與的精神, 因此歡迎任何人都可向104提出有創意的提案, 這樣104這個社會資產才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巨大的價值.
楊基寬
【行銷/廣告/企劃】2024年度Top10證照總排行榜
【行銷/廣告/企劃】2024年度Top10證照總排行榜
根據 104 學習精靈發布《2024 職場學習白皮書》,求職者有證照的面試邀約數,比沒有證照的求職者,多出 37%。針對行銷/廣告/企劃職類,特別整理出2024年Top10熱搜證照排行榜供用戶參考 第1名 🟡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個人認證資格 發照單位: Google 證照資訊: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451 第2名 🟡國際專案管理師PMP 發照單位: PMI 國際專案管理學會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355 第3名 🟡 Google Adwords 認證 發照單位: Google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452 第4名 🟡 AI-900 AI 人工智慧基礎認證 發照單位: Microsoft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7979 第5名 🟡 TBSA商務企劃能力初級檢定(行銷企劃初階認證) 發照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商務策劃協會(TBSA)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48565 第6名 🟡 TIMS行銷企劃證照 發照單位: 台灣行銷科學學會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09 第7名 🟡 CMP行銷企劃師認證 發照單位: 中華國際人才培訓與發展協會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101 第8名 🟡 MOS 發照單位: Microsoft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7977 第9名 🟡會議展覽專業人員認證 發照單位: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9099 第10名 🟡TQC-OA-Excel 發照單位: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電腦技能基金會 證照資訊: https://nabi.104.com.tw/ability/10028182
104學習精靈 職場熱門證照排行榜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