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聚焦策略投資標的, 104很早以前就訂定投資標的需符合三點原則: 1.符合104的產品價值地圖 2. 具有社會責任的服務3.營運商模長期具有獲利性
在投資評估過程中,我們會先確認創辦人的經營理念與104的企業文化是否相符合,找出潛在綜效,之後與新創團隊進行技術或商模的可行性驗證,最後再做實地審查(Due-Diligence)與股權議價. 然而因為多數都是早期新創團隊,過程之中常碰到可行性驗證不如預期,長期商模的獲利不確定性太高,導致最後結論是不適合投資.
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董事長在聽完我的第一份投資評估報告,就提醒我們不管是否投資,應該要想的是可以怎麼幫助他們. 如果結論是不投資,也應該告知他們,我們認為的問題點與建議解決方案,以便將來改善了,還是可以投資.
投資後管理也是如此. 104身為上市公司,經常要面對專業投資人,我們理解對投資人對公司經營績效的期待,總是希望營收與獲利年年成長!但除了要求績效之外,換位思考,身為股東的我們還能做點甚麼呢? 怎麼才算是有效的幫助?前些日子因為參加被投資公司董事會,給了忠言逆耳的建議被抱怨. 董事長就提醒我們,想要幫助的心意固然很好,溝通技巧也很重要,若對方沒有聽懂也沒接受,那就是徒勞無功.
一場以幫助為名的社會運動是104從2016年以來致力推廣的運動,我相信若每家企業的策略投資都是以這樣的思維去運作,一定能夠創造更多的成功創新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