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營造工程師

營造工程師
更多
月薪中位數 了解更多薪水資訊
$5萬
年資 3-5 年
$6萬
年資 10 年以上
營造工程師 都在看
BIM究竟是甚麼? 關於BIM在建築業的功能及其特色
BIM究竟是甚麼? 關於BIM在建築業的功能及其特色
若您在建築工程相關行業工作,可能曾經聽過BIM一詞,但對於它的實際應用一知半解。事實上,BIM的概念已經引進台灣10多餘年,逐漸演變成建築行業的新趨勢。接下來,我們將簡單介紹,帶您了解BIM帶來的效益。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中文全名為「建築資訊模型」。與其字面上的意義有所不同,實際上,BIM是一種將資訊數位化的工程和建造管理方法。它透過在同一平台整合所有建築相關的資訊,並建立、管理建築項目的虛擬3D模型,目的在提高整個設計、建造和運營過程的效率。 BIM的主要特點: (1)三維建模(3D Modeling):以3D建模為核心,創建建築物或基礎設施的全景三維模型,展現真實世界的空間關係和外觀。 (2)訊息模型(Information Modeling):BIM整合了豐富的建築元素資訊,包括物理特性、功能、成本、時間等,能更有效的對施工項目進行管理。 (3)時間及成本模擬(Time and Cost Simulation):BIM能夠模擬項目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以及相關成本的變動,有助於預測和控制項目成本。 (4)建築生命週期管理(Lifecycle Management): BIM不僅應用於設計和建造,並提供實時資訊改進設施管理和維護,增加了建築物或基礎設施的可持續性。 (5)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 BIM能夠促進多方合作,各領域的專業人員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共同工作,不僅改進雙方之間的溝通效率,並減少信息斷層和誤解。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常見使用BIM的軟體有哪些? 它們又有甚麼區別?
常見使用BIM的軟體有哪些? 它們又有甚麼區別?
在這個數位時代,各種BIM軟體應運而生,本文將簡單介紹一些常見的BIM軟體,這些工具涵蓋了建築、結構、MEP、土木工程等不同專業領域,為專業人士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以滿足各種項目需求。這些軟體不僅是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的利器,同時也是實現數位化、智慧建造目標的關鍵一環。無論是設計師或工程師都能透過這些BIM軟體實現更好的合作、更高效的設計和更可靠的項目管理。 1.Revit: Revit是由Autodesk開發的一個強大的BIM工具,廣泛用於建築、結構和MEP(機械、電氣、管道)設計,Revit為目前最廣泛使用的BIM軟體。它能使用戶在3D立體環境檢視或編輯建築模型,並使不同團隊成員在同一建築模型上進行修正,促進協調完成作業。Revit甚至能產生施工文檔,例如平面圖、立面圖和剖面圖。 2.ArchiCAD: ArchiCAD是由匈牙利公司Graphisoft開發的BIM軟體,它在歐洲較為廣泛使用。ArchiCAD提供的BIM編輯能處理常見的建築設計過程,包括專案協作、MEP 工程、能源分析和施工文件。和Revit不同的是,ArchiCAD擁有強大的渲染,可以輕鬆創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呈現更具美觀價值的3D建模。 3.Navisworks: Navisworks主要功能是作為審查建築 3D 模型的軟體,也是Autodesk旗下的一款BIM建築軟體。它能讓用戶審查專案規劃的模型和數據和結果。此外它擁有三種分支產品:Freedom、Simulate 和 Manage。 (1)Navisworks Freedom為三者中唯一的免費產品,僅具3D檢視而沒有衝檢測和其他分析功能。當客戶或承包商需要查看模型時,Freedom在設計階段進行視覺化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Navisworks Manage版本具有完整的功能和工具,使 Navisworks 成為整個專案審核的施工模擬和分析的完美軟體,它整合了衝突檢測、工程量計算和 5D 調度功能等。 (3)Navisworks Simulate包含除衝突偵測之外的所有管理功能,因此適合不需要衝突檢測的工作流程。 4.Infraworks: Infraworks主要是作為大型土木工程建案使用的Autodesk BIM軟體。用戶可以在Infraworks產生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模型,並附有管理詳細資料的功能。另外它還具有兼容功能,可以和 CAD、3D 模型、GIS、CityGML和衛星影像等資料進行合併。例如道路設計,Infraworks可以輕鬆生成橫截面和路邊坡度等細節。 5.BIM360: BIM 360可將建築專案資料和各種 BIM 甚至非 BIM 軟體(例如 Microsoft 365)進行整合,形成一個集中式系統的資料管理。BIM 360 透過支援不同專業領域的操作人員進行作業協作甚至文件管理,改善了從設計階段開始的施工流程。利用集中式系統資料庫的優勢,從而改進決策以降低風險,使專案能在預算範圍內按時交付。BIM 360 適合給任何 AEC 角色使用(從建築師到承包商甚至業主)。 6.OpenBuildings Designer: 以前稱作 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這是Bentley Systems底下的一個功能全面的BIM軟體,適用於建築、工程和建造項目,功能上大致與Revit相同。與之不同的是,Bentley推出了一款延伸的BIM軟體 - OpenBuildings Station Designer,專門設計鐵路以及公車站系統。 7.MagiCAD: 不同於上述各種功能性廣泛的BIM軟體,MagiCAD是專為機械、電氣和管道(MEP)設計的,這套軟體的特色在於,用戶能使用超過 1,000,000 個經過製造商驗證的智慧 BIM 物件進行設計。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BIM發展水準(LOD)介紹
BIM發展水準(LOD)介紹
LOD(Level of Development,發展水準)是指建築物或基礎設施在建模過程中BIM模型資訊的發展程度,其最主要的功能是測量BIM模型的精確度、詳細程度以及完整性。LOD通常會由五個等級及數字所組成 : LOD 100~ LOD 500。根據BIM模型所處的不同級別,建築(AEC)專業人士可以依照相對應的LOD等級階段,對專案中的BIM模型進行設計和作業協調。 LOD各分級介紹: LOD 100 –這是LOD的最初始階段,能呈現諸如整體建築量體的高度、面積、體積、方向和位置等資訊,這些資訊可用3D模型或其他資訊方式表達。因 LOD 100 的BIM模型已能顯示出建築物的外觀,因此通常作為展現建築模型的概念設計作使用。 LOD 200 –LOD 200 是原理圖設計階段,其複雜程度略高於 LOD 100,LOD 200 能顯示BIM模型的近似形狀、尺寸、位置、方位等幾何特徵或物件、組件,以圖像或非圖像資訊附加於模型元件,但還未能展示更細部的建築元件,如門窗等。 LOD 300 –這是LOD的建築設計開發階段,是具有精細度較高的模型,能呈現出實際的建築元件,如門窗、樓梯、天花板、隔牆等幾何形狀以及尺寸。LOD 300的BIM模型已可用於結構分析以及施工作業,並用來計算建築物的體積和質量。 LOD 350 –模型原元件為具精確數量、尺寸、位置、形狀以及與其他系統整合的介面資訊的特定系統,非圖像類資訊也可附加在模型元件上。 LOD 400 –這是LOD的建置階段,為高精度的BIM模型,除了展示幾何形狀及尺寸,LOD 400能列出專案的材料、供應商的資訊、製造和安裝等細節。這些細節對於供應商製造其需求的組件非常有用,並且能在建築物施工或維修時作為參考模型。 LOD 500 –這是LOD 的竣工階段,LOD 500 新增空調、電器、管道、消防設備系統等等,模型元件的形狀、大小、數量、方向和位置方面都經過驗證,作為實際完工的參考依據。此外,該階段的BIM模型還包含建築物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可當作設施管理人員操作和維護的參考。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AutoCAD的侷限性及Revit的優勢一從成本、視圖到協作
AutoCAD的侷限性及Revit的優勢一從成本、視圖到協作
雖然 AutoCAD軟體已經引進台灣多年,並且作為主要的工程繪圖工具,但其僅能呈現2D平面圖,而無法展現建築真實3D模型的特性,可能會產生最終建築成果與設計不一致,造成需要現場施工人員進行額外的修正和添增材料成本。 與上者不同的是,Revit軟體提供先進的3D建築模型,能夠在施工前即時檢測問題,有效節省材料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錯誤修正。以下將敘述AutoCAD目前遇到的的瓶頸,以及Revit是如何改善這些缺陷 : 1.材料成本的浪費 AutoCAD: AutoCAD的設計往往僅依賴於二維平面圖,這可能導致建築元素 (如: 樓梯、樓板、牆等) 的精確性和定位不足。舉例而言,若現場施工主任在施工開始後發現平面圖存在問題,將不得不耗費額外的建材和時間進行錯誤的修正,進而導致整個專案的建造成本增加。 Revit: Revit強大的三維建模功能使設計師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建築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和整體結構。透過建築實體的立體視覺圖,使得設計師能夠及早發現錯誤並實時進行修正。 此外,Revit還擁有精準的材料數量出圖功能,提供詳盡的建築元素尺寸、數量和材質信息,有助於專案負責人有效地優化材料使用,進而降低整體專案成本。 2. 無法呈現3D視圖 AutoCAD: 傳統AutoCAD的缺點不僅體現在其對平面圖的依賴上,更因其無法提供真實的三維視圖,這對於工地主任或是業主而言,對於理解建築物最終形態和結構都是一門挑戰。 Revit: 三維視圖在向業主或是工地主任解釋建築專案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它能夠以更生動、立體的方式呈現設計構想,提供雙方更清晰的概念,進而促進合作與溝通。 3. 協作和溝通問題 AutoCAD: 如果同時有多個AutoCAD的使用者需要在同一建築樓層上工作,他們會需要輪流進行繪圖,這可能導致在多人協作的過程中出現資訊不一致的情況。由於這種手動更新的需求,協作過程變得複雜且容易出錯,並可能延誤項目進度,進而影響整體協作效率。 Revit: 相對而言,Revit的協作優勢體現在其提供實時協作環境,允許多人同時在一個共享的模型中進行工作。這確保所有建模員能夠即時獲取最新的資訊,減少了資訊不一致的情況。這種即時協作的特性大大提升了項目的效率,解決了AutoCAD現有的困境。 總的來說,BIM Revit通過其強大的三維建模和集成的協作環境,有效地解決了傳統CAD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而提高了建築設計和工程管理的效率,同時降低了成本和風險。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第二十二篇_機械製圖_出圖
第二十二篇_機械製圖_出圖
【前言】 前兩篇談到成型刀具的製圖,現在讓我們利用上次的範例,來練習把圖畫好後,最重要的事情「出圖」,也就是把畫好的圖輸出列印 【學習目標】 1.了解如何使用AUTOCAD進行出圖 【基本知識】 在出圖前,需要具備好圖框、線型和線粗的觀念,請見於前面的文章 線型和線粗: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4bb30568-5431-4e44-8d4e-46adbebe5d4e?content=10000670 圖框: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abf758e6-8630-46e0-bf40-d8e89df1cd9a?content=10000670 準備好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出圖,在標準的機械製圖中,除了上述兩個重點以外,出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比例」要正確!列印出來的標準工程圖,需要有讓人用尺去量,上面尺寸寫多少,就能量到多長的,如果比例是1:1,上面寫長度10mm,看圖的人就能拿尺量到10mm,如果比例是2:1,那上面寫10mm,就能量到20mm,以此類推。 在繪圖時控制比例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修改圖框大小,二是修改圖的大小 基本上我們大都以修改圖框大小為準 修改圖框的大小就是把1:1大小的圖,放進比較小或是比較大的圖框中,比如放進一個長594寬420的A3橫式大小圖框,出圖時輸出成A4橫式(297*210),那就會變成1:2的比例,如果放進長148.5寬105的圖框中,出圖輸出成A4橫式,那就會變成2:1的比例 【操作教學】 *操作細節請見簡報,簡報連結: https://reurl.cc/mvOYp9 1.先選擇正確的印表機 2.選擇正確的出圖型式表,全黑出圖選擇「monochrome.ctb」,並設定顏色的線粗 3.選擇圖紙大小 4.出圖範圍的出圖內容選擇「視窗」,接者按下「窗選」,選擇圖框的最大範圍 5.選擇正確的出圖方向橫式或直式 6.按下置中出圖 7.確認出圖比例是否和標示的相同 8.預覽確定有無問題,若有則進行挑整 9.出圖 若上述都沒問題,可以按下「套用至配置」,把上面的操作結果存好,這樣出另一張圖時不用重來,並在「頁面設置」的地方按下「加入」,設定設置的名稱後按「確定」,這樣可以在其他檔案中使用這份設定(不過要匯入) 出圖比例1:1示範 出圖比例2:1示範 出圖比例1:3示範 【常見問題】 Q1沒有印表機怎麼辦? A:如果家中沒有印表機,可以先用Adobe PDF或其他的PDF印表機,會出成PDF檔案,一般電腦都有內建,如果沒有可以上網安裝,可以參考這篇 https://helpx.adobe.com/tw/acrobat/kb/add-pdf-printer-manually.html
袁丞宗 丞宗的AUTOCAD教室
第二十三篇_進階功能_配置出圖1
第二十三篇_進階功能_配置出圖1
【前言】 前一篇我們提到了出圖,前一篇的方法是一般機械系常用的方法,相對來說很直覺與單純 不過如果牽扯到有很多圖面要出圖和圖面中有很多放大視圖的話,修改起來會很複雜,尤其是室內設計相關的圖面,改一個地方需要連帶一起改好幾個地方的圖 為此AUTOCAD其實有出一個神奇功能,配置出圖,只是機械比較少用,但如果會了也能大幅減少出圖和改圖時間,增加各位的上班效率 本單元分為兩部分,本篇目標為設定配置的基本環境,下一篇為示範配置出圖的優勢所在 【學習目標】 1. 了解配置出圖 2. 了解如何使用AUTOCAD的配置出圖 【基本知識】 應該有很多人有注意到,在AUTOCAD的下方,通常會有3個頁籤,模型、配置1和配置2。 一般用機械的朋友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配置1和配置2到底是幹嘛的 配置1和配置2就是使用配置出圖的地方 當圖面很多時,使用配置出圖可以減少很多出圖的時間 另外當我們在圖面上出現許多”同個地方”,但顯示比例不同、顯示方式不同或角度不同時,如果我們要進行修改,需要修改很多地方,而配置出圖的出現幫我們解決的這個困擾 配置上面可以先建立我們的圖框,再來需要建立「視埠」,視埠像是一個洞,洞後面是我們的模型,厲害的地方在於我們可以在視埠裡面再插入很多個視埠,這些視埠可以顯示不同的比例,可以想像成從洞後面可以看到模型,洞裡面還可以建立其他的洞,這些洞可以顯示不同的地方或不同的比例 ,但不管有多少洞,模型都是同一個,我們只要改模型就能把所有洞的顯示畫面一起更改! 不過配置出圖前需要進行設定,本篇我們先來設定出好的配置環境 【操作教學】 *操作細節請見簡報,簡報連結: https://reurl.cc/KrGVr9 顯示配置的選項 配置設定 設定印表機 設定可列印範圍 將圖框設定成圖塊 將圖塊插入配置頁面 更改視埠或建立新視埠 設定視埠比例 其他參考資料(非本人所撰寫): AUTO CAD 配置出圖 01: (共8部影片,可以依影片內慢慢找其他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Oniu4_IpD0
袁丞宗 丞宗的AUTOCAD教室
#書籍推薦 #徹底解決溝通問題的說話 #公式 #圖鑑:史上
#書籍推薦 #徹底解決溝通問題的說話 #公式 #圖鑑:史上
#書籍推薦 #徹底解決溝通問題的說話 #公式 #圖鑑:史上最完整!以認知科學拆解出80套說話模式,商談、說服、簡報、指導,再困難都能輕鬆搞定! あてはめるだけで“すぐ”伝わる 説明組み立て図鑑 可購買版本(2): 作者: 犬塚壯志 譯者: 駱香雅 繪者: 長野美里 出版社: #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3/01/13 目錄 前言 本書的 #構成和使用方法 第1部∣〔說明1.0〕為了讓他人理解的說明 第0章/基礎模型入門!「三大基本模型」 CRF法 SDS法 PREP法 第1章/希望他人理解自己的話 「共享前提」型 「設定主題」型 「集合和元素」型 「摘錄」型 「譬喻」型 「概要」型 「 #時序」型 「 #因果」型 「基準值」型 「比較」型 「 #具體例子」型 「大綱」型 「回顧」型 第2章/ #希 望他人明白複雜的事情 「 #用語解說」型 「因數分解」型 「分類」型 「機制」型 「最先進至起源」型 「周邊資訊」型 「發現模式/規律」型 「適用法則」型 「演繹法」型(包含step可對調之變形) 「咀嚼消化」型 第2部∣〔說明2.0〕為了讓他人採取行動的說明(說服、辯論、談判篇) 第3章/希望他人接受、希望說服他人 「提議」型 「TAPS」型 「凸顯問題意識」型 「利益優先」型 「促進決策」型 「支援決策者」型 「 #流程圖引導」型 「數據解析」型 「破壞」型 第4章/希望在辯論中勝出 「強調證據」型 「 #反論」型 「軌道修正」型 「批判」型 「提問」型 「回答問題」型 第5章/希望在談判中處於有利地位 「利害得失」型 「談判協議最佳替代方案(BATNA)」型 「定錨」型 「虛張聲勢」型 第3部∣〔說明2.0〕為了讓他人採取行動的說明(推銷、銷售篇) 第6章/希望他人購買 「鑑別代行」型 「強調稀有性」型 「強調獨特性」型 「強調權威者」型 第4部∣〔說明3.0〕 #為了讓他人習得知識技能時的說明(教學、讓對方習得技能、指導) 第7章/希望對方拿出幹勁 「鼓勵」型 「梯子」型 第8章/希望能吸引對方 「期待雀躍」型 「強調欠缺」型 「 #蔡加尼克效應」型 「 #卡里古拉效應」型 第9章/ #希望對方牢記 「重複」型 「3、5、7」型 「關聯」型 第10章/希望對方習得技能 「步驟」型 「鷹架」型 「再現性」型 「應用」型 第5部∣為了讓他人傾聽的說話方式 第11章/希望在開始說明時就抓住聽眾的心 「新聞」型 「二元對立」型 「反差」型 「強調變化」型 「強調矛盾點」型 「目標明示」型 「風險提示」型 第12章/希望獲得共鳴 「穿插故事」型 「提升夥伴意識」型 「大義」型 「使命、願景」型 第13章/希望受人信賴 「自我介紹」型 「推崇」型 「坦承缺點」型 「全部事實」型 「處理客訴」型 「金字塔結構」型 後記 參考文獻 ...
黃家慶 幸福教練黃家慶
做好顧客關係管理也是在做行銷
做好顧客關係管理也是在做行銷
♟️品牌管理 🎁行銷自己 🌍brand 🎯marketing 🚀career 💪職涯 👊履歷 👌求職 🐳brandmarketingcareer 要做好行銷是方方面面,構面很大。 「顧客關係管理」跟行銷又有何關聯呢? 品牌面對顧客的反應、回饋、抱怨、詢問、請求協助,處理方式對顧客是產生拉力還是推力? 倘若讓顧客感到反應無效甚至被阻攔,恐將不再反饋,企業將無法瞭解顧客心聲,有進步的機會;甚至被蒙蔽,第一線運作狀況不明,易衍生組織管理弊端,尤其不利連鎖門市管理。 「顧客關係管理」仰賴與顧客互動的洞察。 大缺工時代,員工難找,流動率又高,又擔心新進人員搞不清楚狀況得罪顧客.......,令企業相當苦惱。加上也沒有資源建置CRM系統,是否就無法做好顧客關係管理? 其實還是可以從最基本的「管理面」著手。當顧客服務管理機制越完善,才能維繫好顧客關係,無形中也將幫助品牌行銷。 →詳內文 https://reurl.cc/Qezy4Z 🎯其他文章,請瀏覽官網 https://brandmarketingcareer.com/ #行銷 #marketing #品牌經營與管理 #品牌行銷 #顧客關係管理 #顧客服務 #門市服務 #業務服務 #企業管理 #企業制度 #企業文化
陳晨涓 有一天 品牌管理✽Marketing
BIM專業認證挑戰與國際制度比較:台灣現狀與他國經驗分析
BIM專業認證挑戰與國際制度比較:台灣現狀與他國經驗分析
BIM技術在國內建築專案中的普及日益增加,然而,面臨著BIM人才專業資格認定的挑戰。缺乏認證制度使得專業能力評估變得複雜,不僅那些擁有BIM技術人才的廠商受到了影響,也阻礙了BIM技術在台灣的長期發展。 在國內公、私部門建築專案中,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特別是BIM協同作業指南和BIM元件標準設立後,使得BIM導入於建築產業的基礎條件已接近完善。然而,在引入BIM時,我們面臨了一個挑戰-即BIM人才的專業資格認定問題,這使得評估BIM專業能力變得相當複雜。 舉例來說,在缺乏BIM專業能力認證制度下,採購單位僅能從投標廠商過去有多少實戰經歷或是其在建築業界的信譽,自行評估認定投標廠商內部BIM專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但對採購業主而言,這其實是缺乏保障的。除此之外,如果該技術廠商有著豐富的BIM專業技術人員,但在市場價格競爭的環境以及缺少BIM專業能力認證制度之下,它將難以與其他無BIM技術廠商進行競爭,這將不利於BIM技術在台灣長期發展。 由於台灣目前並無自己的BIM專業認證制度(國內大多參考新加坡BIM相關規範),以下彙整了美國、英國、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4國之BIM專業人力分級制度,簡介並整理各國制度之特色與差異 1.美國:採用由機關自主制定最佳實務作法和培養BIM勞動力的方式,其認證制度由美國營造公會的「管理-BIM」負責,屬於未分級的民間培訓與認證體系。 2.英國:政府制訂企業BIM發展程度認定標準,並由RICS和BRE兩機構制定認證制度,包括未分級的BIM管理(RICS:BIM管理,未分級)以及企業與個人分類的BIM認證(BRE:分企業與個人等兩類)。 3.新加坡:以政府制訂統一目標和獎勵措施的方式培養BIM勞動力,其培訓與認證由新加坡建設局學院辦理,分為三級,屬於官方認證體系。 4.中國大陸:由政府制訂統一目標,建立監管和服務平台,其BIM認證制度分為三級,由不同政府部門辦理,屬於官方認證體系。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本教室 職涯與工作職能】知識脈絡統整 (下)
【本教室 職涯與工作職能】知識脈絡統整 (下)
※ 而最後我們就針對職場通識必備技能,提供各位一些方向,包括:PPT製作、簡報能力, 因為這可能會是職場中最常使用到的工具技能,我所推薦的課程包括: 9月20日 【【開啟簡報人生】 大學生必修的簡報課】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59e99863-ce5a-4b93-b3ec-7ac94a2670b2 10月18日 【【技驚全場的簡報力】PPT精準設計實戰技巧】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cdf8bcf6-5521-4841-998a-364cb2d08813 最後,我們來看看我所認為最困難、情境最多樣、每個人都會發生的「職涯發展問題」。 所以當初我在思考推薦的主軸時,找出的脈絡是「了解自己 → 發現優勢 → 方向指引 → 找尋發展機會 → 職涯規劃與發展的掌握能力」,基於以上的脈絡,我找出以下課程推薦; 10月4日 【【給生涯 / 職涯來個健檢】 專業顧問帶您探索人生】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e4950c24-61a3-4de4-a26b-e1a84bfaa8e5 10月11日 【【衝破職涯關卡】 讓你的優勢成為眾人焦點】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237a0a6c-7248-48ad-a139-735c25da00c0 8月31日 【緯創副董親自指點:如何發揮職場價值、提升數位人才競爭力】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aca2bdb7-02e7-40b7-951b-a86da2d9671f 9月7日 【面對關鍵課題「職涯」! 你可以創造成功的機會點!】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fe326ab8-1b30-4a2d-9e51-e4399a37ec32 10月25日 【【進擊的職場力】奪回屬於你的職涯主導權】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0c36d76-b0dc-43c4-ac99-46936ee8ddf3 ------------------------------------------------------- 以上為各位整理這一系列推薦課程的知識與學習脈絡,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祝您 工作順利、學習愉快 小編陪您每日學習成長1%
一零四線上嚴選 每日推薦一堂課
Revit碰撞檢測: 建築項目中的安全與成本效益
Revit碰撞檢測: 建築項目中的安全與成本效益
碰撞檢測是 BIM 中的一項重要功能,可以幫助設計團隊在建築項目中發現潛在的衝突和問題。與傳統的二維平面設計相比,BIM 提供了更真實的虛擬模型,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模型中,仍然可能忽視一些錯誤。碰撞檢測利用這些虛擬模型,分析其中的衝突和錯誤,並提供詳細的報告,幫助設計師和工程師在設計階段解決問題,避免在施工階段帶來更大的成本和安全風險。 了解碰撞檢測的類型 在建築行業中,碰撞是一個常見而重大的問題。由於設計和建造過程涉及不同專業人士的參與,在建築設計圖上容易發生碰撞衝突。一旦發生衝突,就可能導致重做、成本超支和材料浪費。而碰撞檢測可以在這些問題出現之前解決這些問題。 要充分利用BIM碰撞檢測,您必須了解其不同形式。一般而言,碰撞檢測可分為三類:硬碰撞、軟碰撞和4D碰撞。 硬碰撞:是三種碰撞類型最為常見的。這些發生在兩個物體佔用同一空間時,例如管道穿過樑。當施工過程中出現硬碰撞時,通常需要進行重做,不僅浪費時間,也讓工程增加不少成本。 軟碰撞:發生在物體在物理上看似沒問題,但實際上存在隱憂。常見的例子包括HVAC單元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工人進行維修服務,或者電力線和水管相鄰太近。這些可能不會立即造成問題,但未來可能會對居住者構成風險。 4D碰撞(工作流程碰撞):與上述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涉及設計上的問題,而是處理像是排程衝突和交付錯誤等發生的行政問題。例如,由於裝載機可以配備各種元件,當有人訂購了一個帶有鑽頭的裝載機,而他們需要的是挖掘機時,就可能出現4D碰撞。這些往往是溝通問題的結果,可能會造成工程時間延誤。 圖片參考資料: Novel BIM https://novelbim.com/service/clash-detection-services/
頂尖國際工程顧問 【BIM頂尖】Revit知識分享平台
你看見了嗎?聖經密碼裡的符號 !
你看見了嗎?聖經密碼裡的符號 !
文字,是一種很玄的表達方式,一句話,不同的頓點,不同的符號,十個人看可能有十種解釋,記得有一年搬家時,和母親交待一句,某堆物品,因為沒有臨時手寫加快速的口頭交待「不要丟掉」,大約是的寫的字間隔太大,母親想了一下,交待搬家公司的人這堆物品是「不要,丟掉」,結果是那堆物品差一點進到了回收車! 不知大家是否曾看過沒有任何符號的古文,在文言文的世界裡,大概都快呈現有字天書,再加上沒有任何斷句符號的協助,差不多和想猜出聖經密碼一樣的痛不欲生,就像有時會收到沒有標註任何符號郵件或line留言,出現「不要丟掉」事件般的誤解,這類意會有誤似乎也不少。 符號,就像貼了符咒在文字上,有很多原本不好理解的內容,突然間,好像被開光一般,加了符號似乎在閱讀上,便沒有那麼困難,如果,你一直覺得主管或是同事對你的信件,或是履歷老是被已讀不回,或許在思考為何總是被人忽略時,先回頭看一次那聖經密碼裡的符號,是不是被標註到! (圖可參考有標沒標是不是差很大)
Aska Yeh 阿獅卡的文字燒
中階主管培訓班教材-績效管理與末位淘汰制個案研析- -詹翔霖
中階主管培訓班教材-績效管理與末位淘汰制個案研析- -詹翔霖
中階主管培訓班教材-績效管理與末位淘汰制個案研析- -詹翔霖老師 」華為任正非:硬性執行「末位淘汰制」,年輕人才有出頭天 推崇「狼性文化」華為,採取的「末位淘汰制」是? 推崇「狼性文化」的華為公司,非常重視員工的幹勁,提倡能上能下的人才管理機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末位淘汰制。 面對美國商業禁令、封鎖,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區」指出,華為的職位將分為職員、專家、管理三大類別,並對每年對管理類主管實施強制性 10% 的末位淘汰制,即使全數優秀也硬性執行,藉此推動內部人才流動,帶來「新的血液循環」。 任正非在華為公司推廣幹部「選拔制」時強調:「我們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文化價值觀。不奮鬥我們就沒有出路,華為一定要前進,前進就要讓那些不適合的幹部調整到合適的崗位上。我們對十二級及以下人員的考核做了改變,是絕對考核,但對十三級及以上的『奮鬥者』,我們實行相對考核。」 特別是擔任行政管理職務的人,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行末位淘汰制,不淘汰你就會得到更多的利益,我們不能讓你坐享其成。 責任和權力、貢獻和利益是對等的,不可能只有利益沒有貢獻-詹翔霖老師-討論議題1。 在他看來,不合格的幹部一定要撤換,絕不能養尊處優,要毫不留情地淘汰任何一位想以熬年頭來取得勝利的高層管理者。唯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兢兢業業的「奮鬥者」,以及不斷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的「貢獻者」。 1.主要針對行政管理者,再來才是普通員工 首先, 華為的末位淘汰制主要針對行政管理者,其次才是普通員工,而且對前者反而更嚴格 。一般公司則相反,行政管理者的位置往往如鐵鑄般穩固,普通員工則因末位淘汰制而危機感十足。儘管這會刺激普通員工拚命工作,但對行政管理者顯然毫無激勵效果。華為不僅把員工末位淘汰制納入日常績效管理體系,同時將清理不合格幹部的政策制度化。 其次,華為每年要淘汰 10% 績效排末位的幹部,強調分層分級考核,每個層級不合格幹部的淘汰率都是 10%。 不少公司對管理層的末位淘汰制,主要集中在基層幹部的層次,並不一定是這些人表現糟糕,有時是高層幹部把過錯推給下屬,讓基層幹部背黑鍋,以逃避末位淘汰制考核。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華為採取兩種措施: 一是對不能達到公司人均效益提升改進平均線的各級負責人究責;二是對超過平均線以上的部門繼續按照正利潤、正現金流、戰略目標的實現來排序,堅決淘汰排在末位的高層幹部。 再者,華為對末位淘汰的幹部並不是直接開除了事,而是經過後備隊的篩選後充實到其他部門,甚至讓他們回到一線工作。 任正非認為,那些被末位淘汰的後 10% 幹部,既然不適合擔任管理職,可以將他調整到更適合的職位。比如,被行政職位末位淘汰的幹部可以轉型做專家,或者自己去開華為專賣店,從基層重新幹起。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將多兵少的機構臃腫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也能為提拔有潛力的年輕幹部騰出餘地。 最後,華為末位淘汰制的處罰不講情面,堅持以「奮鬥者」為本,防止制度變成走過場的形式。根據華為公司的規定: 已經在末位淘汰考核中降職的幹部,一年之內不得提拔,也不准跨部門提拔。 任正非指出,華為不遷就任何人,就算是高級幹部與公司創始人,都在末位淘汰的考察範圍之內。 2. 淘汰的員工不是直接再見,而是轉調、重新培訓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末位淘汰制主要是將淘汰的幹部或員工調離原職,轉到另一職位繼續工作,或者經過內部培訓後重返職位。《華為基本法》還規定在經濟蕭條時期會啟用自動降薪制度,以免過多裁員造成大量人才流失-詹翔霖老師-討論議題2。這些做法不僅是為了遵守勞動法,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資源。 有人批評覆蓋各個層級且淘汰率高達 10% 的華為末位淘汰制太過冷酷,不夠人性化,讓員工戰戰兢兢。但按照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理念,末位淘汰制恰恰是為了淘汰那些不優秀、不努力的人,以便保護優秀員工的奮鬥熱情。 績效考核的本意就是獎勤罰懶,為企業「消腫」,提高公司的人均效益,保持更高的活力。末位淘汰制是各種考核制度中最嚴厲的一種,但如果沒有其他配套措施,只是單純地按比例淘汰 10% 的人,並不能真正發揮激發組織成員奮鬥熱情的效果。在這一點上,華為末位淘汰制和阿里巴巴的末位淘汰制都有著很大的借鑑價值。   (本文出自《阿里巴巴用人術》,核果文化出版) 華為員工 2018 年平均年薪高達人民幣 110 萬元,是阿里巴巴員工的四倍、中興通訊的五倍、小米的六倍。不過,華為博士級員工近五年平均離職率為 21.8%,讓華為創辦人、總裁任正非慨歎,「華為留不住高級人才」 。 任正非經常在華為內部員工的網路社群「心聲社區」發總裁電郵,春節前他發了 007 號總裁電郵,告訴員工「據 2018 年全年財報初估,華為 18 萬員工人均年收入可達人民幣 110 萬元」,要比 2017 年員工平
詹翔霖 創業知能學習院
第二十五篇_進階功能_配置出圖3
第二十五篇_進階功能_配置出圖3
【前言】 前兩篇我們設定了配置出圖的環境和初步進行了配置的應用 不過其實配置出圖還有幾個地方,需要進行一些處理,才能更好的呈現圖面 【學習目標】 1. 了解配置出圖 2. 了解如何使用AUTOCAD的配置出圖 【基本知識】 如果一個配置內有多個視埠,有時候我們想要在視埠內呈現不同的重點,那我們有沒有辦法只在A視埠中不顯示某些圖層,而在B視埠中呈現某些圖層就好?(註:重點要用不同圖層分開) 當然可以。 比方說前一篇的範例,圖紙中的放大視圖,連標註尺寸的線條也在裡面,一般來說是不用的,為了讓放大視圖不要顯示標註線,我們需要使用「凍結視埠圖層」的功能,注意視埠圖層在平常是看不到的,只有使用配置出圖的功能時才會出現。 另外當有多個視埠,且視埠的顯示比例不同時,會連文字、尺寸等註解一起放大,但按照標準圖面的規則,不管圖面比例是多少,註解都是應該要一樣大的! 這時我們需要使用「多重比例註解」的功能。 不過因為機械製圖中,基本上每個尺寸標註都是唯一的!是不會A視圖有,B視圖也有的,是不會重複顯示的,所以這個功能在機械製圖中很少使用。我們會用其他圖作範例 【操作教學】 *操作細節請見簡報,簡報連結:https://reurl.cc/Q682M5 *這次有提供操作練習的範例檔,檔案連結:https://reurl.cc/2o5a1X 凍結視埠圖層 1.先回到配置畫面 2.點選要修改的視埠邊框(連按兩下) 3.進入視埠畫面,把要凍結的圖凍結 4.回到配置畫面 完成 多重比例註解 1. 建立可註解物件 2. 建立註解比例 3. 將註解改成可註解物件 4. 回到配置畫面,設定視埠比例 完成 【常見問題】 Q1:如何把視埠邊框隱藏? A1:如果有研究過CNS的相關規定,基本上我們把視埠用在細部放大圖時,是不會有邊框的,但不知道該怎麼隱藏掉視埠的邊框,這時我們只要把視埠的物件移動到”DEFPOINT”的圖層(該圖層預設不出圖)或是建立一個新的圖層,並設定為不出圖,把視埠移動到該圖層即可 Q2:如何建立圓形和不規則形的視埠? A2:在配置頁籤=>先畫好圓形或其他不規則的封閉形狀=>配置視埠=>右上角選擇矩形旁邊的小三角形=>選物件=>點選剛畫的圓形或其他不規則的封閉形狀=>調整視埠位置和顯示比例=>完成 勘誤: 先前兩篇出現的視「阜」應為視「埠」(ㄅㄨˋ)
袁丞宗 丞宗的AUTOCAD教室
Adobe親自教你photoshop!
Adobe親自教你photoshop!
書名:跟Adobe徹底研究Photoshop CC 作者: Andrew Faulkner, Conrad Chavez 透過專家的觀點更能將photoshop學得更透徹,這本書從基礎慢慢漸進式的進入進階版,讓你無痛升級! 這本書適合所有在使用photoshop的人,新手可以漸進式的依照主題學習,老手可以直接就主題尋找答案,一定能滿足你的需求喔!而且還有對CC版本新增的功能進行詳細解說喔! 看完這本書你將學會… 如何為數位相片校正與加分、創作合成影像、將影像變形扭曲、創造影像合成作品、準備網頁用與列印用的影像。 用「動作」將工作變成自動化。 影片的組合與編輯,包括轉場與動態效果。 使用內容感知工具在影像完成無縫修補並移除不需要的物體。 3D物件的準備與列印。 使用多個「工作區域」來整合各個設計,於行動裝置進行預覽。 和其他合作夥伴分享資產,並且輕鬆地更新。 加入進階的排版效果與字符。 目錄 Chapter 00 著手開始 關於本系列叢書 本版的新增功能 課前工作 啟動Adobe Photoshop 複製本書課程檔案 回復預設的偏好設定 額外資源 Adobe授權訓練中心 Chapter 01 認識工作區 開始使用Adobe Photoshop 使用工具 取樣顏色 工具與工具設定 選取並使用隱藏的工具 在Photoshop中還原動作 更多關於面板與面板位置的操作 Chapter 02 基本相片編修 編修影像的策略 解析度與影像尺寸 由Adobe Bridge開啟檔案 拉直與裁切影像 調整色彩與色調 使用「污點修復筆刷工具」 套用內容感知修補 使用「仿製印章工具」修補各個區域 影像銳利化 Chapter 03 處理選取範圍 關於選取與選取範圍工具 課程開始 使用「快速選取工具」 移動選取區域 操控選取範圍 使用「魔術棒工具」 以套索類工具選取 旋轉選取範圍 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進行選取 從中心點開始選取 選取範圍的縮放與複製 裁切影像 Chapter 04 圖層基礎 關於圖層 課程開始 使用「圖層」面板 重新安排圖層 在圖層加入漸層 套用圖層樣式 加入調整圖層 更新圖層效果 加入飾邊 將圖層平面化並儲存檔案 Chapter 05 快速修圖技巧 課程開始 將隨手拍的相片變漂亮 使用「液化」調整臉部特徵 將背景變模糊 製作全景圖 裁切時,填滿空缺區域 校正影像扭曲 延伸景深 使用「內容感知填色」移除物體 在影像調整透視 Chapter 06 遮色片與色版 使用遮色片和色版 課程開始 使用「選取並遮住」和「選取主題」 使用「操控彎曲」控制影像 使用Alpha色版製作陰影 Chapter 07 印刷樣式設計 關於文字 課程開始 從文字建立剪裁遮色片 在路徑上建立文字 彎曲錨點文字 設計段落文字 加入圓角矩形 加入垂直文字 Chapter 08 向量繪圖技巧 關於點陣影像與向量圖像 關於路徑和筆型工具 課程開始 使用「筆型工具」繪圖 使用自訂形狀 置入智慧型物件 使用圖層樣式為形狀加入顏色與深度 Chapter 09 進階構圖 課程開始 排列圖層 使用「智慧型濾鏡」 在圖層繪畫 加入背景 使用「步驟記錄」面板還原步驟 將低解析度影像放大 Chapter 10 使用「混合器筆刷工具」繪圖 關於「混合器筆刷工具」 課程開始 選取筆刷設定 混合顏色 使用照片進行顏色混合 使用筆刷預設集進行繪畫與調色 Chapter 11 影片編輯 課程開始 關於「時間軸」面板 製作新的影片專案 使用關鍵影格設定文字的動態 製作效果 加入切換效果 加入音效 將多餘的聲音設為靜音 演算視訊 Chapter 12 使用Camera Raw 課程開始 關於相機原始資料檔案 在Camera Raw處理檔案 進階色彩校正處理 Chapter 13 準備網頁用的檔案 課程開始 使用「邊框工具」建立預留位置 使用圖層群組製作按鈕圖像 將多重步驟的工作變成自動化 利用「工作區域」來設計 Chapter 14 產生並列印出一致的色彩 準備用來列印的檔案 課程開始 進行「放大測試」 關於色彩管理 指定色彩管理設定值 辨識溢出色域的顏色 在螢幕上校樣文件色彩 將色彩帶入輸出的色域之中 將影像轉換為CMYK 將影像儲存為CMYK EPS檔案 從Photoshop 列印CMYK影像 Chapter 15 列印3D檔案 課程開始 認識3D環境 將3D元件擺放定位 列印3D檔案 附錄 A 工具面板 附錄 B 鍵盤快速鍵
選書精靈
主管頭大系列_資遣或解僱有什麼不同?
主管頭大系列_資遣或解僱有什麼不同?
依題意所稱的資遣或解僱,其共通所要達成之目的,即是由雇主單方面發動對勞工的勞動契約終止權。 不過,雇主對勞工終止勞動契約,對勞工而言,是何等的大事!此關乎到憲法保障勞工的基本人權(工作權)。為了防止雇主老大心態,任憑己意隨時對受僱勞工終止勞動契約,我國勞動基準法的立法體制是採取解僱事由法定主義。換言之,雇主必需符合勞動基準法第11條或第12條第1項所列舉的各款法定終止事由,才能對勞工行使終止勞動契約的權利。 壹、資遣 所謂資遣,對應的是勞動基準法第11條之規定,實務及學理上稱為經濟型解僱。讀者可以看得出來,雇主在承擔經營風險的前提下,難免會遭遇到該條所定的各款情形之一,此時,若仍勉強雇主苦撐不准其減少勞工,最後受苦的,還是受僱的無辜勞工。 本條規定如下: 非有左列情事之一者,雇主不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 一、歇業或轉讓時。 二、虧損或業務緊縮時。 三、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 四、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 五、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 既然雇主經營風險應由雇主承擔,並非可歸責於勞工所造成,因此,雇主若要資遣勞工(除須符合上述各款法定終止事由外,尚須注意司法實務所形成的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法理),必需履行下列各項法定義務:預告期間或預告期間工資、謀職假、資遣費、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服務證明書、資遣通報。 貳、解僱 所謂解僱,對應的是勞動基準法第12條之規定,實務及學理上稱為懲戒型解僱。讀者也可以看得出來,本條規定的各款法定終止事由,對照上述勞動基準法第11條之規定,明顯不同。 本條規定如下: 勞工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 一、於訂立勞動契約時為虛偽意思表示,使雇主誤信而有受損害之虞者。 二、對於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或其他共同工作之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為者。 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確定,而未諭知緩刑或未准易科罰金者。 四、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 五、故意損耗機器、工具、原料、產品,或其他雇主所有物品,或故意洩漏雇主技術上、營業上之秘密,致雇主受有損害者。 六、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六日者。 雇主依前項第一款、第二款及第四款至第六款規定終止契約者,應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三十日內為之。 此際,應受責難者不是雇主,而是可歸責於勞工所造成,使得勞雇雙方因喪失信賴而無法期待雇主繼續維持勞雇關係,故雇主依法解僱勞工時,對照上述因勞動基準法第11條而生雇主必需履行的各項法定義務,在此,雇主僅須交付服務證明書給勞工即可,勞工唯有捲舖蓋走人一途。
蘇宏文 人資法令學習成長班
談薪常見問題5:其他公司,比想去的公司開更高薪水,如何選?
談薪常見問題5:其他公司,比想去的公司開更高薪水,如何選?
#此回答為上課之共學成員限定閱讀 這是個蠻常見的情境,此時需要思考的重點有:薪資高多少、整體的薪酬比較、休假制度、公司文化、工作內容、升遷等。有時薪資較低,但未來成長的潛力,可能會更高,這些都是需要考量進去的。下方有更多資訊可以參考! 1. 整體福利: 比較兩家公司的整體福利,包括休假制度、保險、分紅、退休計畫等。有時高薪水可能伴隨著更好的福利。 2. 公司文化: 考察公司文化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和工作風格。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可能比薪水更重要。 3. 職業發展機會: 檢視每家公司的職業發展機會,包括晉升、培訓和專業成長。有時低薪水的工作可能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 4. 工作滿意度: 考慮你對每個公司的工作內容、項目和團隊是否感到滿意。擁有令人滿意的工作體驗也是重要的。 5. 工作生活平衡: 考慮每家公司對工作生活平衡的支持,包括彈性工時、遠程工作選擇等。這也可能影響你的整體幸福感。 6. 公司聲譽: 查看公司的聲譽和業界地位。有時一家聲望良好的公司可能為你的職業生涯帶來更多機會。
104學習精靈 獵才教你談薪水 - 課後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