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面面觀-360°全面探討專案管理

PMP、溝通協調、專案時間╱進度控管、專案管理

張嘉麟

客務關係發展副理

2021/12/29

專案之外不得不管的「時間」管理

身為公司的一員,專案經理除了管理專案本身的時程外,有時也會承擔著一些與專案相關、但實際的控制權卻不在自己手中、或是思考層面需超越專案之上的「時間管理」責任。這話怎麼說呢?
第一個例子,是與費用有關:
除了團隊內部,若專案涉及任何與外部單位的費用(比如客戶、外包商),專案經理時常需承擔專案時程與耗費工時之外的另一層壓力;他/她所管理的,不再只是專案的推進,而是代表著專案已經(或即將)使用掉的工時的「數字」。
以系統整合商為例,相較於台灣企業時常以一筆整體費用報價,外商或外商風格的企業,經常在建置或維護合約中以「小時」或「工作天」為單位,再根據員工所呈報(或預估)的數字,乘以每小時‭/‬每天的工資向客戶收費(或報價)。這種做法可以保障專案範疇擴大、專案承受外在風險而延誤時,承包商必須額外投入的成本風險,但是也造就了專案經理需要緊捏著時程、甚至不得不「粉飾」工時數字的壓力。若還只是在報價階段,承包商的專案執行單位若做出趨於保守的時程預估(意味著可能較晚完工、費用較高),導致客戶猶豫不前、不敢簽下合約,更甭提進入執行階段了。
那麼解決之道?
解鈴還須繫鈴人,若是為了公司營利或商機,就只能與業務單位商討,而非由專案經理一人承擔或犧牲整個團隊來概括承受,試著找出對公司有利、也對專案團隊公平的方案,而這些隱藏的武器(例如在其他地方費用折扣、提供有利於對方的其他條件等),時常是較高階的主管或業務部門才使得出來的。
第二個例子,是涉及公司的對外溝通。
遊戲上線、軟體新版本推出、電商平台整合新的交易機制…不少企業在媒體與公關操作上,需要對外公布一個誘人的時程與漂亮的新聞稿(有利於品牌曝光甚而股價),也因此專案經理免不了會承受著回答主管「多久可以上線?」這個問題的壓力,更慘的,甚至是從新聞稿中看到大老闆對外畫押了一個根本不可能的日期。
解法?
在專案管理的三重限制「時間、品質、成本」中,幾乎大部分的專案都是以「時間」為首要目標、接著評估不得不調整的「成本」,然後委屈了「品質」。也因此如果遇到一個完工日期是「被確定」的專案,專案經理的求生之道,除了以正面態度做好積極的向上溝通管理,對於團隊,就是趕緊「判定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比例」,集中火力將對專案無益或利益較低的工作比例降至最低,畢竟提高團隊的生產力,往往意味著需要提高成本,而這也是主管階層比較不心怡的選項。不管最後是否能把不可能化為可能,至少專案經理做出的這些努力,仍展現出了專案管理上的專業,仍是值得嘉許的。
3 0 26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