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時候會不會突然有種感受,明明待辦工作已經累積爆多,但心裡又感到提不起勁,不知如何踏出下一步。其實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一種精神壓力狀態的反饋。以下會針對幾個常見的拖延原因進行剖析,提出實際改善的應對方法,讓夥伴可以找到重新投入工作的動力。
【工作輕重混雜、不知從何下手】
工作上如果待辦數量多且雜時,常會讓人感到困惑,進而選擇延遲執行。當面臨這樣的情況,最忌諱先想到哪個就先做哪個,這時候可以先將項目全部列出來,並且花十分鐘整理任務的排序,確保自己知道「最急迫且重要的事是什麼」,並且優先依序執行。
再排列時也可以同時思考,將大項目拆解成小流程,這樣才能夠有機會將一些執行動作進行整合,進而節省更多時間。
【任務內容不熟、擔心做錯】
因為作業內容不了解,擔心過程中出錯也是拖延的另一個主因,特別是面對困難或複雜的任務時,很容易就會出現完全不想碰它的念頭,這時不如先給自己一個嘗試的空間,告訴自己「先啟動再調整」。
當任務開始後發覺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就更有動力繼續做下去,所以別讓心裡的恐懼影響了行動力。
【過程中無法專注、容易分心】
因為通訊軟體的廣泛使用,造成工作環境中干擾很多,尤其手機、電話或電腦的訊息讓人不自覺被打斷,導致無法真正集中精神,這在思考複雜的問題時傷害更大。這時可以使用「專注時間」,像是設定20分鐘的番茄鐘專注工作,暫時轉靜音模式集中精神。透過短時間的專注,能幫助更快進入狀態,長期下來逐步增加專注的時間,也能讓自己更有效率。
【避免讓任務持續堆積、誘發負循環】
當工作堆積過多時,很容易因為重疊的時限及長官的進度追討,產生大量的壓力與無力感。所以要避免出現怠惰念頭「因為交期還久,不用這麼急著開始做」,反而應該要照原有的進度去進行,因為在有緩衝的情況下,我們才有餘力真正去思考如何優化現有流程,這是在繁忙時期無法進行的。
( X )在已經被逼死的情況下,才開始想說我要進行流程優化跟提升效率
( O )在平常或下班後有空閒時期,就開始著手進行改善優化及學習新工具
【精神不好時,不要硬逼自己連續工作】
能夠持續進入穩定心流狀態,是一個很讓人羨慕的表現,但人的精神狀況會有高低,當狀況不好的時候,若硬逼著自己持續過載輸出工作,效率降低的比例可能遠遠超出想像,這時稍微選擇離開環境,不管是吃個東西補充能量,又或者是起來走動舒展身體,這些都能夠有一定程度幫助恢復精神,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或許我們要做到快樂工作還有點難度,但也千萬不能做到每天痛苦的工作。面對拖延的問題,其實是個人自律的挑戰。藉由拆解目標、善用專注時間和累積小確幸,讓自己逐漸找到步調,並保持前進的動力。
這些方法不僅是解決拖延的應對方式,更是一種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心法。正面看待每一件小成就,慢慢建立自信與習慣,讓工作不再只是壓力,而是成就感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