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找鬼嚇自己了!面試觀察法,教你一秒看穿十二種絕對不能聘用的「問題員工」
走進會議室,履歷表上的資經歷堪稱完美,言談間對答如流,你是不是覺得總算挖到寶了?先別高興得太早!許多公司的鬧劇,往往都是從一場看似「完美」的面試開始。
我工作就是協助企業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但說實話,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出在「找錯人」。找錯一個員工,輕則拖累團隊進度、搞壞工作氣氛,重則可能侵蝕公司文化,甚至引發法律風險。與其事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如在一開始就把關好,而「面試」就是你最好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今天,分享我多年來的「面試觀察法」,教你看穿那些履歷再漂亮都不能用的「戲精」和「地雷」。以下這十二種人,只要在面試中嗅到一絲絲味道,請相信你的直覺,立刻、馬上,在心中把他刷掉!
一、怨天尤人「前東家毀滅者」
觀察點:當你問及離職原因時,他們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批評前公司、前主管、前同事,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懷才不遇的悲劇英雄。
顧問真心話:這種人千萬要小心!他們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習慣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外部環境。今天他能這樣罵前東家,明天他就能如法炮製地對待你和你的公司。一個不懂得感恩與反思的人,不僅難以融入團隊,更會在團隊中散播負面能量,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記住,健康的離職理由應該是聚焦於「對未來的追求」,而非「對過去的憎恨」。
二、華而不實「空氣感大師」
觀察點:滿口專業術語、趨勢大道理,但當你追問具體執行細節、碰到的困難,或是在專案中扮演的「實際」角色時,他們就開始閃爍其詞,用「我們團隊」、「基本上」、「大概是」這類模糊的字眼一筆帶過。
顧問真心話:這就是典型的「說得一口好球,卻從沒下場打過球」的人。他們擅長包裝,但缺乏解決問題的實戰經驗。你可以善用「STAR原則」來提問,也就是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請他完整說明一個過去的專案經驗。如果他連一個完整的故事都說不清楚,action的部分含糊其辭,那他的「豐功偉業」很可能只是空中樓閣。
三、績效黑洞「理論空談家」
觀察點:滿口的策略、框架、方法論,聽起來非常專業。但當你請他拿出具體的「績效證明」,例如:「這個策略讓業績提升了多少百分比?」或「你導入的系統為公司節省了多少成本?」,他們就會開始閃躲,說一些「這很難量化」、「當時的重點是打好基礎」之類的空話。
顧問真心話:一個無法用績效證明自己的員工,就像一個「績效黑洞」。他們可能會消耗大量資源(時間、金錢、人力),但你永遠看不到實際產出。公司要的是能創造價值的戰將,而不是只會紙上談兵的評論家。記住,沒有數字,就沒有真相。一個連自己過去的戰功都說不清楚的人,你怎能期待他為你開疆闢土?
四、氣色糟糕「能量吸血鬼」
觀察點:這不是迷信的「面相學」,而是科學的「狀態觀察」。注意看他的眼神是否渙散飄移、氣色是否晦暗、神情是否總是緊繃或愁苦。整個人看起來無精打采,彷彿帶著一團烏雲。
顧問真心話:我們不是要以貌取人,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真實地反映了他的生活管理和內在能量。一個長期處於疲憊、焦慮或負面情緒的人,很難在工作上展現出活力與創造力。更重要的是,這種低迷的氣場是會「傳染」的,他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吸收團隊正能量的「能量吸血鬼」。你要找的是能為團隊注入活力的夥伴,而不是一個需要團隊來拯救的人。
五、缺乏禮貌「細節見光死」
觀察點:面試遲到卻沒有提前告知、態度輕浮、對接待人員或倒茶水的同仁視若無睹、眼神飄忽不定。
顧問真心話:魔鬼藏在細節裡!一個人的專業態度和職業素養,從這些小地方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他如何對待一個「可能無關緊要」的人,就預示著他未來如何對待同事。尊重,是職場最基本的素養,連這點都做不到,能力再強都枉然。
六、漫天要價「薪水福利至上者」
觀察點:面試才剛開始,就急著詢問薪資、福利、休假,對於工作內容、公司發展、團隊挑戰卻興趣不大。或者,提出的期望薪資遠高於市場行情,且無法提出合理的「價值證明」。
顧問真心話:我們當然要給予人才符合其價值的薪酬,但一個只看錢的求職者,忠誠度往往很低。他們的核心動機是「哪裡錢多就去哪」,而非認同公司理念或對這份工作有熱情。當有其他公司出更高價碼時,他會毫不猶豫地走人。理想的求職者,應該是先關心自己能否勝任、能為公司帶來什麼貢獻,再來談合理的報酬。
七、搖擺不定「騎驢找馬族」
觀察點:一看履歷,發現他出現「連續三個工作未滿一年」的驚人紀錄。對於為何頻繁換工作、未來的職涯規劃,回答得模稜兩可。當你問他對公司或這個職位有什麼問題時,他也問不出任何有深度的問題,顯然沒做足功課。
顧問真心話:一個有短期內連續跳槽紀錄的人,穩定性絕對是個大問號。他們的核心動機通常不是尋求職涯發展,而是抱持著「有更好的就跳槽」的投機心態,或根本無法適應職場。他們對你的公司沒有真正的興趣,只是把這裡當成一個暫時的跳板。這種求職者,就算錄取了,你也要開始擔心他什麼時候會提離職。
八、過度包裝「完美假面」
觀察點:每個問題的回答都像教科書一樣標準、完美,甚至讓你覺得「太不真實了」。當你問到過去失敗的經驗或自己的缺點時,他們會回答一些「名為缺點,實為優點」的答案,例如「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追求完美了」。
顧問真心話:承認吧,沒有人是完美的。一個敢於坦誠自己弱點和失敗經驗的人,代表他具備「自我覺察」和「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反之,那些把自己包裝得無懈可擊的人,要不是不夠真誠,就是缺乏反省能力,這兩者在職場上都相當危險。
九、學習停滯「活化石」
觀察點:當你問他最近一次主動學習或閱讀的書,或挑戰新領域的經驗時,他會愣住或完全想不起來。檢視他過去五年的履歷,職位和技能也沒有明顯提升,甚至可能在言談中透露出「我不喜歡學新東西」的態度。
顧問真心話:一個停止學習的人,他的「有效期限」其實已經到了。在今天這種快速變化的市場,你不進步就是退步。這種人進到公司後,不僅自己會成為團隊的瓶頸,他那句「以前都這樣做」更會像病毒一樣,拖慢整個團隊的學習和創新速度。千萬別讓一個「活化石」,耽誤了你團隊進化的腳步。
十、缺乏熱情「靈魂登出者」
觀察點:整場面試過程,你看不到他眼中對這份工作的渴望和熱情。回答問題有氣無力,像在背稿,感受不到任何情緒起伏。對於公司的未來或能參與的專案,也提不起勁。
顧問真心話:工作技能可以培養,但工作熱情卻很難偽裝。一個對工作沒有熱情的員工,很難有傑出的表現,他們往往只會做到「及格」,而不會追求「卓越」。他們的存在,對團隊來說,就像一顆無法點燃的火種,很難激發出任何火花。
十一、態度輕浮「職場玩家」
觀察點:面試時偷偷滑手機、用字遣詞極度隨便(喔、啊、隨便啦),或是不斷開無關緊要的玩笑,對公司文化和面試官的提問毫不在意。
顧問真心話:我曾遇過一位工程師,技術不錯,但面試全程就是這種「玩家」態度,進公司後不到三個月,因為工作態度問題引發嚴重團隊衝突後離職。專業和尊重是一體兩面,缺乏尊重,專業就失去了根基。
觀察法:在面試中延伸較為嚴肅的議題,例如詢問他對公司某個挑戰的看法,看他是否能及時轉換態度、保持專注與嚴謹。
十二、價值觀衝突「隱形地雷」
觀察點:能力再強,如果價值觀與公司核心完全相反,絕對是一顆隱形地雷,只會不斷消耗你的時間和團隊能量。
顧問真心話:舉例:公司重視誠信,他卻覺得「達成業績可以不擇手段」;公司重視團隊合作,他卻只想當個個人英雄。這種根本性的衝突,是再多培訓和溝通都難以扭轉的。
觀察法:設計情境題來測試他的價值觀底線。例如:「如果為了達成一個重要業績,需要對客戶隱瞞部分可能影響決策的次要資訊,你會怎麼選擇?」從他的回答中,你能清楚看見他與公司是否站在同一陣線。
結論:別在用人上輕忽,因為成本你付不起
面試是一項重要的「投資決策」,錯誤的用人成本,遠比你想像的高出許多:
金錢成本:浪費掉的薪資、福利、招募費用與培訓資源。
時間成本:主管與人資反覆找人、交接、重新培訓所耗費的大量工時。
團隊成本:錯誤的人會打擊團隊士氣、製造內部矛盾,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動率跟著提高。
請務必記住這句話:
招對人,業績自然會長;招錯人,你每天都在滅火。
如果你能把今天這十二條面試觀察法,落實到自己與部門主管的招募流程中,不僅能大幅降低用人風險,更能有效提升團隊的長期穩定度與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