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闆:如果您的企業網站還沒開始認真做SEO,那您已經在這場數位戰爭中落後了。
我最近剛完成一份2025年臺灣電商流量排名的深度研究,數據讓我再次確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在網路世界裡,沒有流量就等於不存在。那些能夠持續獲得大量自然流量的企業,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在SEO上投入了大量心力,而且現在已經開始布局AI SEO。
讓我用數據和實戰經驗,跟您聊聊為什麼企業網站必須做SEO,以及為什麼AI SEO將成為下一個決勝關鍵。
一、流量就是生意,這是不變的真理
根據我們團隊針對2025年9月的分析,臺灣前20大電商購物網站的總訪問量高達1.45億次(144.92 Million)。這個數字代表什麼?代表每個月有超過一億次的購物意圖正在網路上流動,而能夠攔截到這些流量的企業,就能獲得相應的營收機會。
我們先看前三名的平台,用文字說就好:
第一名是「蝦皮購物 Shopee」,月訪問量大約是5,388萬次,它是絕對的流量龍頭,流量大概是第二名的2.8倍。
第二名是「momo購物網」,月訪問量大約是1,934萬次,穩定在第二,但跟蝦皮的差距很明顯。
第三名是「PChome」,月訪問量大約是1,882萬次,是老牌電商,但它的年流量有大約11%多的衰退。
這三個數字告訴我們:市場高度集中,前三名就把大多數純電商流量吃掉了,後面的品牌要再搶流量就不容易了。而且這些平台會有這麼大的流量,不是只靠買廣告,背後一定有SEO、品牌、內容、體驗的長期耕耘。
二、臺灣電商購物網站前20名流量排名(2025年9月)
這份排名是根據 Semrush 2025年9月的數據整理出來的,都是台灣用戶常逛的零售/電商/品牌官網。總共有20個網站,裡面有13個是純電商,其餘是品牌官網、量販店、比價或內容型平台。
我用順位從1講到20:
1. 蝦皮購物(shopee.tw):月訪問量大約是53.88百萬次,桌機流量約62%,手機約38%,月成長率是小幅下降,年成長也差不多持平,屬於綜合電商。
2. momo購物網(momoshop.com.tw):月訪問量大約19.34百萬次,桌機52%左右、手機47%左右,月成長和年成長都是小跌,也是綜合電商。
3. PChome(pchome.com.tw):月訪問量大約18.82百萬次,桌機大概56%、手機44%,不論月成長或年成長都跌得比較明顯,年減超過一成,是綜合電商。
4. 7-ELEVEN 線上購物(7-11.com.tw):月訪問量大約9.69百萬次,手機流量明顯比較高,超過六成,這也反映便利商店客群的行動裝置使用習慣,屬於便利商店電商。
5. 博客來(books.com.tw):月訪問量大約6.13百萬次,桌機跟手機各約一半,但年成長是衰退的,屬於書籍/綜合電商。
6. Costco好市多(costco.com.tw):月訪問量約3.54百萬次,手機略高於桌機,月成長有小幅上升,但年成長是負的,屬於量販店電商。
7. BigGo比價網(biggo.com.tw):月訪問量約3.54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差不多,不過月成長和年成長都衰退較多,尤其是年成長,代表比價流量有被電商平台稀釋。
8. Samsung(samsung.com):月訪問量約3.09百萬次,這個網站手機流量非常高,超過八成,月成長還有上升,是品牌官網型。
9. ASUS(asus.com):月訪問量約3.07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各半,整體流量是微幅下降,屬於品牌官網。
10. 家樂福(carrefour.com.tw):月訪問量約3.02百萬次,手機占比將近八成,代表生鮮/量販型的線上購物客群行動化很明顯。
11. 全聯PXMart(pxmart.com.tw):月訪問量約2.85百萬次,手機大約八成,跟家樂福很像,但年成長是正的,表示通路數位化有成效。
12. 樂天市場(rakuten.com.tw):月訪問量約2.66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差不多,月成長有小幅成長,但年成長還是負的,是綜合電商。
13. 嘖嘖(zeczec.com):月訪問量約2.17百萬次,桌機略高一點,月成長是正的,但年成長衰退不少,因為募資型平台的流量起伏較看案型。
14. 天貓(tmall.com):月訪問量約2.16百萬次,主要是桌機,年成長是正的,表示跨境電商仍有需求。
15. 生活市集(daybuy.tw):月訪問量約2.01百萬次,手機占比高,月成長是正的,年成長略為負,屬於綜合電商。
16. Mercari(mercari.com):月訪問量約1.90百萬次,手機略高,月成長與年成長都成長,特別是年成長超過四成,代表二手交易平台還在往上。
17. Nintendo(nintendo.com):月訪問量約1.88百萬次,手機流量非常高,月成長和年成長都非常明顯,屬於品牌官網且受產品發表波動影響。
18. 誠品(eslite.com):月訪問量約1.79百萬次,桌機和手機各半,年成長是負的,屬於書籍/文創型電商。
19. iCook愛料理(icook.tw):月訪問量約1.73百萬次,手機占比高,月成長有小增長,但年成長下滑較多,屬於內容+電商型平台。
20. 東森購物(etmall.com.tw):月訪問量約1.65百萬次,手機占比接近三分之二,月成長略為負,屬於綜合電商。
這20個網站加起來的總訪問量是144.92百萬次;如果只抓裡面純電商的13個,總訪問量是127.54百萬次。這個數字有兩個訊號:第一,台灣的電商流量已經被大平台吃得很兇;第二,成長越來越難靠砸錢,必須靠SEO、內容、品牌去撐住自然流量。
三、付費廣告的錢坑,您跳進去了嗎?
我服務過許多企業客戶,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我們每個月在Google Ads、Facebook廣告上花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一停止投放,流量馬上歸零。」
這就是付費廣告的本質——租來的流量。您付錢的時候有流量,不付錢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而且隨著廣告競價越來越激烈,每次點擊成本(CPC)不斷攀升,ROI(投資報酬率)持續下滑。
相比之下,SEO帶來的自然流量是您真正擁有的資產。一旦您的網站在關鍵字搜尋結果中取得好的排名,這個排名會持續為您帶來流量,而且邊際成本趨近於零。這就是為什麼SEO被公認為「投資報酬率最高」的網路行銷工具之一。
四、為什麼企業網站必須做SEO?五個無法迴避的理由
第一,消費者的購買旅程從搜尋開始
超過九成的線上行為從搜尋引擎開始。如果您的網站在搜尋中找不到,對大多數潛在客戶來說,您的企業根本不存在。
第二,SEO是長期資產,會隨時間累積價值
付費廣告像租房子,SEO像買房子。SEO需要時間,但一旦做起來,排名和流量會長期存在。
第三,搜尋排名本身就是信任背書
搜尋結果排在前面的品牌,使用者會自然認為更專業、更可靠。
第四,競爭對手已經在做了
現在不做,以後要追就更難,因為SEO有先行者優勢。
第五,ROI最高的行銷投資
多數研究顯示,SEO的ROI可以超過400%,甚至到1000%,遠高於多數廣告渠道。
五、搜尋引擎正在被AI重新定義
2024年起,Google 推出 AI Overviews,OpenAI 也推出 ChatGPT Search,代表未來使用者搜尋問題時,畫面最上面先看到的可能是AI的答案,而不是十條藍色連結。如果你的內容沒有被AI看懂、引用、標示成答案來源,那就算原本SEO做得不錯,也可能在新型搜尋結果裡被擠掉。
六、什麼是AI SEO
AI SEO的意思,一部分是「用AI來做SEO工作」,另一部分是「讓內容被AI看得懂、願意引用」。後者也有人叫 AEO(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就是為答案引擎優化。
七、2025年必須掌握的AI SEO核心策略
1. 從關鍵字堆疊轉成語意與問題導向
2. 做好結構化資料與 Schema 標記
3. 產出真正有深度的支柱型內容
4. 強化E-E-A-T(經驗、專業、權威、可信)
5. 顧好多模態內容(圖、影、語音)
八、企業該如何開始
還沒做SEO的:先技術健檢,再做關鍵字與內容規劃,然後持續發文。
已經在做SEO的:開始檢查內容的AI友善度、用AI工具提升效率、追蹤AI搜尋的曝光、再去做品牌權威與外部連結。
九、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時機
SEO不是選擇題,是生存題。你今天不做,一年後還是會說「早知道去年就開始」。而AI SEO現在還在前期,現在做的人會比較有先行者優勢。
種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