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104學習精靈

手刀登入!了解你的職場競爭力!

104學習精靈

麻醉醫師

誰是職場搶手貨?這3張新進榜證照你具備了嗎? 了解更多
麻醉醫師
施行一般麻醉。 施行各種專科手術之麻醉。 施行神經遮斷術及針灸。 接受外科醫師之諮詢或會診。
月薪中位數 了解更多薪水資訊
資料搜集中...
年資 3-5 年
資料搜集中...
年資 10 年以上
麻醉醫師 都在看
Steven 社群小教室 - 臉書機器人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及成本,但老闆認為人工回覆比較有溫度,請問老師有何看法?
Steven 社群小教室 - 臉書機器人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及成本,但老闆認為人工回覆比較有溫度,請問老師有何看法?
Q:「老師,臉書機器人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及成本,但老闆認為人工回覆還是比較有溫度,請問老師有何看法?(二)」 我:第二個,即時。 我們不可能隨時隨地回覆,但機器人只要接收到關鍵字,就可以提供建議與回覆,這是非常即時的! 可是,即時真的能夠完全解決問題嗎?機器人解決百分之八十的問題絕對是可以的,隔天上班之後,再用人為的方式解決力有未逮的地方,這是可以的。 ———————————————————— 想看更多數位社群專業文章與服務 歡迎搜尋:Steven 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履歷無可挑剔卻沒上?他輸在情緒反應…NASA挑選「高情商」人才的面試眉角
履歷無可挑剔卻沒上?他輸在情緒反應…NASA挑選「高情商」人才的面試眉角
在高壓力與高協作需求的職場中,「情緒智商」已成為決勝關鍵。即使履歷再完美,若無法展現情緒連結與同理心,仍可能在面試中被淘汰。從NASA挑選太空人的面試技巧,不只看見菁英選才的高標準,也能學習在日常職場中,如何展現情緒覺察與有效溝通。本文節錄自《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 文/查爾斯.杜希格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NASA怎麼面試太空人?面試官的觀察心法當面試官刻意表露情緒,「高情商」人選如何應對?情緒連結會轉變成同理心 1980年代,NASA的精神科醫師泰瑞斯‧馬奎爾,每年負責篩選數千位申請成為太空人的人選,他必須評估申人選的心理層面是否準備好面對太空生活的壓力。除了原本NASA已設定的超高標準之外,還開始篩選另一項條件「情商」,因為情商高的人知道如何建立關係,同理一起工作的人,還能調節自身與周遭人的情緒。 NASA怎麼面試太空人?面試官的觀察心法 馬奎爾認真鑽研心理學期刊。此外,NASA的工作需要他定期參加學術會議,有機會聽到普羅文等學者分享最新的研究。馬奎爾因此在回顧二十年間的太空人面試錄音時,留意到關於非語言表達的新興研究,以及心情與能量的重要性。他心想,不知有沒有什麼洞見,可協助他透過應徵者的嘆氣、咕噥、輕笑與語調,評估他們的情商。馬奎爾開始一邊聽錄音,一邊盤點申請人如何用說話以外的方式表達情緒。 馬奎爾最後注意到面試錄音的一個面向:有時他會在面試時發出笑聲,而有些申請人(最終成為優秀太空人的那幾位)往往會匹配他的心情與能量。馬奎爾輕笑時,那些申請人也輕笑,即便馬奎爾沒講什麼好笑的話。馬奎爾捧腹大笑時,他們也在大笑。馬奎爾沒有感到那些笑是在奉承,因為實在太自然、太隨機,聽起來像是誠摯的反應。此外,馬奎爾還記得那些時刻,他感到放鬆與被理解,拉近了與申請人的距離。 此外,另一些申請人(其中許多後來成為NASA較不成功的選擇),錄音中馬奎爾在笑的時候,那些人也跟著笑,但心情與能量程度相當不同。馬奎爾笑得很厲害時,他們只是輕笑。當馬奎爾只是笑一下,他們則大笑出來。馬奎爾重聽錄音時,不禁感到那是在拍馬屁。他們知道該跟著笑(這是基本的社交禮儀),但只是做做樣子。 馬奎爾列出清單時發現,除了笑以外,其他所有類型的情緒表達也出現相同的模式。在某些錄音中,當馬奎爾提及某種情緒,申請人的非語言表達會匹配或背離他的情緒—包括語調的變化、語氣與語速、哼哼哈哈等聲音。這一類的「語氣詞、語調、姿勢、手勢與面部表情」,馬奎爾日後向NASA的長官報告:「可能是資訊的金礦。」非語言線索是訊號,暗示某人是否真心想要連結、是否擅長連結,或是不認為情感連結是重要的優先事項。馬奎爾推測,如果人們面試時有辦法以這種方式連結,也將擅長在太空中和同伴齊心協力完成任務。 馬奎爾因此決定在下一輪面試嘗試新的作法。他將在每一場面試中,刻意表達更多的情緒,接著請申請人描述自己的情緒生活。此外,馬奎爾將變換自己的心情與能量值,好觀察申請人是否跟上。 當面試官刻意表露情緒,「高情商」人選如何應對? 幾個月後,馬奎爾走進房間,準備面試太空人申請人A。A年約三十五,頭髮整齊,制服筆挺,體能合格,擁有大氣化學的博士學位,還有十五年的海軍模範服役紀錄。換句話說,這是個挑不出毛病的NASA太空人人選。 馬奎爾走進房間時,假裝不小心把手上的文件撒得滿地都是(他是故意這麼做),撿起文件時,提到自己的領帶是兒子送的—一條圖案是五彩氣球的亮黃色領帶。馬奎爾解釋,兒子堅持他今天一定要戴,「搞得我像小丑!」馬奎爾說完後大笑。A面露微笑,但沒跟著大笑。 在面試過程中,馬奎爾請A描述人生中的困難時期。A說大約在一年前,他的父親死於車禍,全家人大受打擊。他向牧師傾訴自己有多難過,逐漸發現所有他懊悔沒告訴父親的事。A替這一題提供完美的答案,既真誠又脆弱。他探索自己的情緒,但不會沉溺其中。這個回答完全符合NASA尋覓的太空人特質。如果是早幾年,馬奎爾會給他打高分。 然而這一次,馬奎爾繼續試探,講出自己的姊姊也意外過世。馬奎爾一邊講,聲音開始顫抖。他聊起姊弟小時候的相處,講姊姊對他有多重要,明顯表露難過的情緒。 幾分鐘後,馬奎爾請A描述自己的父親。 「他人很好。」A回答:「他對每個人都很親切。」 A只說了那些,就等著回答下一題,沒有進一步闡述或描繪父親的人格特質,也完全沒問及馬奎爾的姊姊。 A最後沒選上太空人。馬奎爾告訴我:「我感到他顯然不是最具備同理心的面試者。」或許A不喜歡談論個人生活。或許父親才剛去世,他的心太痛,還沒準備好聊這件事。這兩種可能都算不上是性格缺陷—但顯示出A較不常與人產生情緒連結。此外,也不光是這樣就造成A落選,「這只是一部分原因。」馬奎爾表示。NASA掌握大量的合格人選,有挑挑揀揀的餘裕。「我們需要菁英中的菁英,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情商特別高的人。」 幾個月後,另一位申請人B來面試。馬奎爾走進房間時,再次讓文件散落一地,又講了同樣的領帶笑話。B跟著馬奎爾一起大笑,還立刻起身幫忙撿文件。馬奎爾請B描述人生中的困難時刻,他講起某位朋友過世了,但又說自己在人生其他方面都算幸運:雙親還健在。此外,他十九歲結婚,至今仍深愛著妻子,幾個孩子也健健康康。接下來,馬奎爾提到姊姊過世的事。B開始問他問題:你們姊弟感情很好嗎?你的母親受到什麼樣的影響?直到今日,你還會想起姊姊嗎?B描述朋友過世好幾個月之後,他還會夢到兩人在聊天。馬奎爾告訴我:「他顯然想知道我經歷了哪些事,也分享自己的經驗。」B後來選上了太空人。 情緒連結會轉變成同理心 馬奎爾最終設計出面試時要注意的檢查表:應徵者如何回應讚美?如何回應質疑?他們如何描述被拒絕與孤獨的經驗?馬奎爾把題目設計成評估應徵者的情緒表達:他們什麼時候最快樂?有沮喪的時刻嗎?馬奎爾仔細觀察應徵者回答時的肢體語言與面部表情,留意他們的姿勢看起來是緊繃或放鬆。應徵者看起來在邀請他進入自己的世界嗎?他們是否展現連結的意願? 每次馬奎爾詢問相關問題,在應徵者回答之後,他自己也會回答同樣的問題—表達開心或後悔之情,而且一定會展現憤怒、喜悅或不確定。接下來,他仔細觀察應徵者是否試圖匹配他。是否跟著微笑?有沒有安慰他?「幾乎所有的太空人人選都具有強大的認知基礎。」馬奎爾日後寫道:「然而,僅有少數人在情感層面具備強大的覺察或敏銳度。」 太空人人選實際上展現了哪一種情緒,重要性不如他們是如何表達的。有的人一下子便很熱情;有的人則偏文靜,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是否留意到馬奎爾的情緒展現,表現出相同的能量與心情。對有些申請人來講,這有如吃飯、喝水一樣自然;其他人則是學著這麼做。還有些人根本沒做到。這樣的差異協助馬奎爾篩選並猜測,哪些人容易與人產生情緒連結,哪些人則在壓力升高時,可能封閉自己,或是容易武裝起來、增強敵意。馬奎爾向NASA的指揮部報告:「有些人具備的敏感度與同理心,讓他們搶先意識到人際問題,也更能有效地處理。對這樣的人來講,長期待在擁擠的太空艙裡,整體而言壓力較小。」 NASA選出一九九○年梯次的太空人時—一共五女十八男,其中有七名飛行員、三名物理學家、一名醫師,馬奎爾已經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特質:申請人是否明確展現試圖配合他的心情與能量?如果是的話,這名申請人八成會認真對待情緒溝通。 對於沒有要徵選太空人的我們來說,這套架構也能派上用場。某個人到底在生氣、苦惱、沮喪或被惹毛,還是這些情緒全部混雜在一起,我們很難百分之百地準確判斷,可能連當事人也不知道。 也因此,與其試圖解讀某個人的確切情緒,還不如留意他的心情(這個人感到正面或負面?),以及能量狀態(他們處於高能量或低能量?)。接下來,再專注於匹配這兩種特質—或是萬一匹配只會讓緊張的情勢雪上加霜,那就展現你聽見對方的情緒,你懂他的感受。你要明確表達你在努力理解他的情緒。此外,表達自身情緒時,也要留意對方如何回應。他們是否嘗試匹配你的能量與心情?這項技巧威力強大,已有客服中心正式採用。為了協助打電話進來的顧客感覺被聽到,有的客服中心會訓練接線人員配合顧客的音量與語氣。Cogito公司開發的軟體藉由螢幕彈出的視窗,提示客服接線員加快說話速度或慢下來,讓聲音興奮一點,或保持跟顧客一樣冷靜(採用這套軟體的企業告訴我,接聽客服電話變得更順利—只要打電話的顧客不知道,其實是電腦告知接線員該如何講話)。 當我們匹配或承認另一個人的心情與能量,便是在展示我們想理解他的情緒生活。這樣的好意會轉變成同理心,更容易討論「我們有什麼感受?」。 節錄自:大塊文化《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當個超級溝通者,解鎖與他人連結的祕密語言》/查爾斯.杜希格 著 推薦閱讀: 情商面試題怎答才完美?Starface World年輕總裁靠這答案找出高EQ人才 年輕同事眼中的「老害」是你嗎?12題職場溝通測驗,揪出「隱性老害」 5招練就「高情商」:不開口都能贏,一般不惹事但從來不好惹
職場力
💡 亞瑞特數位社群趨勢週報 0324-0328 期間總結 💡
💡 亞瑞特數位社群趨勢週報 0324-0328 期間總結 💡
【 Facebook 將 Stories 加入其創作者變現計畫 】 創作者現在不僅能透過影片、Reels 和貼文變現,Facebook Stories 也正式加入創作者收益計畫。 1️⃣ Facebook Stories 現在支援變現 2️⃣ 收益模式基於內容表現,而非廣告插入 3️⃣ Meta 也在測試 Threads 的創作者變現計畫 【 Instagram 測試 AI 生成的貼文留言功能 】 Instagram 測試 AI 生成的留言功能,可能會改變社群媒體的互動模式。 1️⃣ Instagram 正在測試 AI 生成的留言,使用者可以點擊圖示選擇 AI 建議的回應 2️⃣ Meta 也在開發 AI 分身與機器人帳號,可能會影響社群互動的真實性 3️⃣ AI 生成的留言可能促進互動,但也可能使社群平台變得更不人性化 🔹 Snapchat 【 Snapchat 推出客製化影片 AI 濾鏡 】 Snapchat 推出新的 AI 影片濾鏡,讓用戶能夠自動為影片加入動畫效果。 🔹 LinkedIn 【 LinkedIn 新增另一款內建益智遊戲 】 LinkedIn 推出新益智遊戲「Zip」,讓用戶在平台上競爭排名。 🔹 Meta 【 Meta 邀請更多廣告商連結 Google Analytics 帳戶】 Meta 允許更多廣告管理者將 Google Analytics 數據與 Meta 廣告系統連結,以提升廣告效能。 🔹 TikTok 【 TikTok 推出簡化版帳戶安全總覽 】 TikTok 推出新的帳戶安全儀表板,讓用戶更方便管理隱私與安全設定。 🔹 Instagram 【 Instagram 預覽其新影片編輯應用程式更多功能 】 Instagram 的新影片編輯應用程式「Edits」將提供多種創意工具,並在下週發布。 ———————————————————— 想看更多數位社群專業文章與服務 歡迎搜尋:Steven 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對於未來的職涯選擇留在家裡存錢還是出去闖蕩
對於未來的職涯選擇留在家裡存錢還是出去闖蕩
大家好,目前因延畢加考研落榜所以二月份剛畢業,中字輩畢業,在學期間多是做藝文產業相關的活動,擁有的比較偏向軟技能,撰寫企劃、活動執行、時間及預算控管、會基礎的製圖軟體、英語能力較差、日文能力中級。 考慮職缺:策展執行、活動企劃、藝文類型pm  因本身家鄉為台南近期都沒看到喜歡的職缺 我大概分析了我兩條職涯規劃 1.離開家裡去外縣市應該是北漂應徵自己喜歡的工作領域:在地創生、藝文策展、創意產業的工作、缺點:完全存不了錢可能就是個跟生活打平的狀態(還要繳學貸 2.乖乖帶在家裡,不管產業類別能找到三萬以上工時穩定的工作就好、優點:一個月至少能存二萬,下班時間可以有自己的興趣學習時間,以存到能出國讀書(日本)為首要目標
上台恐懼症可以克服嗎?運用「上台簡報心理學」4技巧擊退緊張感
上台恐懼症可以克服嗎?運用「上台簡報心理學」4技巧擊退緊張感
上台簡報讓你緊張到腦袋空白、手心冒汗嗎?許多人面對簡報或公開演講時都會感到焦慮,甚至陷入自我懷疑。作者為身心專科醫師,帶你透過「上台簡報心理學」的4個技巧,拆解導致緊張的心理機制,學會轉化情緒、建立自信,讓你從容應對每一次上台發表。本文節錄自《上班路上心理學》。 文/潘有花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在重要簡報中使用的心理法則:上台簡報心理學上台緊張的人更容易強化3個不必要信念技巧1:擺脫「透明度錯覺」,別人知道的沒你想得多!技巧2:盡情緊張、盡情興奮、盡情激動技巧3:準備一些專屬於自己的可愛小儀式技巧4:想想難過的事 在重要簡報中使用的心理法則:上台簡報心理學 如果你的腦中充滿了點子,而且有心想要打動他人,那麼就不要在意其他次要的細節,把那些都放下也無妨。在演講中,最重要的是內心,不是手或腳的位置。 戴爾.卡內基 「克服上台恐懼症的辦法」、「如何進行成功的簡報」、「在大眾面前不緊張的辦法」⋯⋯只要一搜尋,就會找到大量跟上台簡報相關的影片。由此可知,對許多人來說,在大眾面前說話不是一件簡單的挑戰。大多數人都對上台簡報這個行為感到緊張。只是緊張的程度有所差異罷了。如果突然必須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站在數百人面前演講五分鐘,究竟有多少人能以平常心冷靜應對呢?除非平常就對這樣的事情非常熟悉,不然肯定很難做到。大概會口乾舌燥,滿臉發紅。那麼,難道沒有什麼方法能幫助我們以稍微舒坦的心態完成簡報,而不是束手無策緊張得要命嗎? 上台緊張的人更容易強化3個不必要信念 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和阿德里安.威爾斯(Adrian Wells)表示,越是對上台簡報感到緊張的人,越容易在簡報過程中強化三個不必要的信念。 1. 對負面的自己的信念 例如:「我是奇怪的人」、「其實我很糟糕、能力很差」、「我沒有魅力」。 2. 對高表現標準的信念 例如:「我必須看起來完美、沉著且冷靜」、「我必須做到完美無缺,一點錯誤都不能犯」。 3. 對會受到社會上哪種評價預設的信念 例如:「如果我看起來很緊張或是犯錯,所有人都會嘲笑我。」 這三個信念的共通點是,腦中充滿了對自己個人的想法,以及假設社會環境完全不友善,甚至具有威脅性。這種信念被強化時,我們體內會出現一種遇到威脅會出現的生理反應。也就是聲音和手會顫抖、臉會變紅,並且冷汗直流。更讓人遺憾的是,精神也會越來越模糊。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腦中一片空白。而且,簡報者越是在意這樣的生理反應,就會越緊張、越覺得威脅感龐大。然後持續形成惡性循環。 接下來,為了阻斷這個惡性循環,必須仔細檢視自己心中的這三個信念,然後找到專屬於自己的、足以反駁的答案。這個過程不僅能幫助你成功上台簡報,還能培養你的自信,協助你與人建立滿意的關係。 技巧1:擺脫「透明度錯覺」,別人知道的沒你想得多! 你曾經在ATM領了一大筆錢後,走在人潮眾多的路上嗎?當下你大概會瞬間產生一種,路人都知道你身上有一大筆錢的感覺。這種心理就稱作「透明度錯覺」。指人們錯以為自己的內在狀態,比其他人實際看到的情況更加明顯。舉例來說:某人說謊時,認為自己不自覺透露的線索比其他人實際發現的更多。 上台簡報時,透明度錯覺也會支配我們。我們往往錯以為自己在聽眾面前暴露出來的緊張情緒,比聽眾實際能察覺到的更多。因為自己內在的情緒太過強烈,所以才會認為這樣的情緒已經嘩啦嘩啦傾瀉而出。而這種念頭會使我們變得更加緊張,再次陷入惡性循環。不過,大眾對於我們有多緊張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關心,而且他們終究無法像我們自己那樣清楚地感受到。 在某項研究中,已經證實了透明度錯覺確實在上台簡報時發揮了作用。研究人員讓受試者針對某一個主題在大眾面前演講三分鐘之後,讓他們對於自己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有多緊張打一個分數。大部分人給自己打的緊張分數,都比聽眾實際評價演講者緊張程度的分數,還要高非常多。 想減輕這種透明度錯覺帶來的負擔,其方法出乎意料地簡單。只要對這種現象的存在有所認知就可以了!以下,再看另一個研究的內容。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上台簡報之前,對其中一組受試者傳達透明度錯覺的相關內容,並且給予鼓勵;而對另一組受試者則只有鼓勵,並沒有告知他們與透明度錯覺相關的資訊。之後,兩組人在同樣的時長中針對同一個主題進行演講,並且讓其他觀察者評價該場演講。評價結果顯示,覺得用清楚這個詞中文感有點怪,有別的詞可換?得知透明度錯覺相關資訊的那一組受試者,跟對透明度錯覺毫不瞭解的另一組受試者相比,看起來比較不緊張,而且表達能力也更為豐富。這個結果很驚人吧! 技巧2:盡情緊張、盡情興奮、盡情激動 在上台簡報前,人們往往因為緊張而努力想要冷靜下來,平復緊張的心情。有時這樣的嘗試雖然有幫助,但很多時候也毫無效果。這時,刻意保持適度的興奮,反而更有幫助。緊張和興奮的特徵都是高度覺醒的狀態。興奮的時候心跳會加速,緊張的時候心跳也會加速。如果當時的狀況沒辦法靠藥物治療或是深入的冥想等方法,來確實降低生理上的緊張感,乾脆就調整自己的行為,去感受其他與生理症狀一致的情緒,這樣反而更有幫助。比起正面對抗緊張,不如乘著緊張的波浪,把情緒轉換成正向的興奮。這麼一來,我們純真的內心就會把當下的生理反應當作一種期待的信號,而不是威脅。 在某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以「為什麼我是一個好的工作夥伴」為主題,準備一場演講來說服聽眾,並且告知他們將在委員會上揭開審查的結果,如此釋放讓人害怕的訊息,觸發他們緊張的情緒。然後又將受試者任意分成兩組人,要求其中一組人對自己灌輸「我很興奮」的看法,來重新調整情緒;而對另一組人,則要求他們告訴自己「我很冷靜」來重新調整情緒。演講結束後,研究人員要求聽眾回應他們比較想和哪個演講人一起工作,並且描述那個人看起來多有能力、多有說服力,而其中哪個人看起來又比較不緊張。研究結果指出,用「我很興奮」的方式重新調整情緒的那組人,在各個項目中得到的分數,都比用「我很冷靜」的方式重新調整情緒的那組人還要高。 每次上台簡報前,都試著告訴自己:「一想到現在要把我們團隊的成果告訴所有人,我就好興奮!」「好刺激喔!事情感覺會很有趣。」如此將緊張的狀態重新調整成正向、且有意義的興奮狀態。覺得有點做作嗎?然而,這些話也是事實。將自己努力準備的成果展現並分享給其他人,的確是一件開心且有意義的事,而且聽眾也不是你要對抗的敵人。我們其實是在各自短暫的人生中,一起分享一段珍貴的時間。這不是地獄,也不是其他什麼,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場景罷了。 技巧3:準備一些專屬於自己的可愛小儀式 網球明星塞雷娜.威廉絲(Serena Williams)表示,她在第一次發球前會彈球五次,而在第二次發球前則會彈球兩次。就像這樣,許多運動選手或演奏家都會在比賽或是表演前進行專屬於自己的獨特儀式,這真的有效嗎?驚人的是,的確有效。當然,這不是因為我們的意識具備什麼魔法能力。而是因為經由這樣的儀式,我們能調解緊張的情緒,獲得掌控感,因此產生能做好的自信。 在某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受試者解八道數學題,並且為了增加他們的緊張感,而做了以下的引導:「你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解八道非常困難的IQ測驗,每答對一題都能獲得獎金。」然後在解題前,要求其中一組受試者進行以下的儀式,而另一組受試者則被要求靜靜地坐在位置上。那個儀式就是:「你們用圖畫來表達現在的心情,然後在圖畫上灑鹽。接著大聲數數喊到五之後,把紙張揉成一團丟進垃圾桶裡。」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有進行這種誇張儀式的小組,在數學考試中拿到的分數比沒有進行儀式的那一組人還高。不僅是數學,甚至在另一項讓受試者唱歌並評估演唱正確度的實驗中,也得出了相同的結果。 所以你也試試看吧!試著在上台簡報前做食指和中指反覆交叉的動作,或是在決賽當天穿著自己喜歡的內衣,又或是在上台簡報的前一天晚上吃大醬湯。這些儀式將會帶給你力量,幫助你完成一場令人滿意的簡報。 技巧4:想想難過的事 最後要提一個當你用了各種方法卻還是無效時,可以嘗試看看的方法。簡報焦慮是來自於你將眼前的情況視為一種威脅的認知。當這個威脅不斷深入下去,最後你要面臨的主題就會是死亡和消滅。被老虎追著跑的威脅、害怕丟臉的威脅,最後都隱藏著人類面對消滅的原始恐懼。也就是現在的狀況讓你瞬間有一種似乎要決定生死的壓迫感。 為了減輕這樣的壓迫感,估量看看現況實際帶來的威脅,將會有不錯的成效。這時,可以試著思考之前已經發生過,或是以後會發生的更龐大的悲劇。想著那些你至今為止在人生中遭遇的極大痛苦和悲傷,還有那些你希望在往後的人生中絕對不要遇到的事情⋯⋯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眼前的簡報跟那些事情比起來根本什麽都不是。跟人生的許多曲折起伏比較起來,這真的不算什麼。不論是幸還是不幸,這真的都是事實。 節錄自:大塊文化《上班路上心理學:養成堅韌靈活心態的33種心理學工具》/潘有花 著 推薦閱讀: 歐巴馬資深文膽:發表任何演講簡報前,你該知道的10件事 I人上台簡報緊張壓力大?內向者也能完勝的5招簡報準備法 克服報告、會議的緊張怯場!有助「打動聽眾」的2招簡報法則
職場力
電影系海外休學一年回台尋找實習&助理機會,卻都石沉大海
電影系海外休學一年回台尋找實習&助理機會,卻都石沉大海
楊導您好, 我高中畢業後就懷抱著電影夢去美國就讀電影與電視相關的科系,因為我不想畢業後完全0工作經驗,所以在大三這一年和家裡溝通後,我決定休學一年先回台尋找攝影助理和實習的機會。我從今年二月份就陸續寫email給了好多家MV團隊、導演及104上各種影視相關的工作,但都沒有任何消息,對方也只是看過而已。 我開始納悶是否我的履歷出了問題,或許我給的作品集內容都不夠好,不該放進最一開始高中拍的粗糙作品,可能對方到後面就沒耐心看完我在大學拍的成果了。因為完全沒有回應,我不斷陷入自我懷疑中,我一遍又一遍審視我是否有涵蓋到對方所提的要求;使用的剪輯軟體、剪輯能力、拍攝經驗等等…這段時間我也去找了兼職打工,但每當開啟104和郵件信箱時,內心的挫折感和失落讓我的得失心越來越重。 在很久之前聽過相關科系學長講的一句話:「在這行業,沒有人脈和關係,是進不了這一圈的。」但當時的我認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夠有熱忱,一定都還是會有機會,只是現在的我不禁開始納悶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懇請導演提供一個建議,麻煩您,也辛苦了!
請問新人該如何在團隊中不被討厭
請問新人該如何在團隊中不被討厭
職場如何不得罪人該怎麼相處 1.主管面試時說之後管團隊當管理職 但目前還是新人基層的階段 資深的前輩很生氣該怎麼辦 2.明明領著比剛畢業少好幾萬薪水 卻被宣傳拿百萬年薪 該怎麼辦 3.前兩項發生好幾個月了 輔導的學長情緒常常失控 想爬上管理職位的他挖了不少的坑 承攬一堆任務等著新人在整個處級大會議出大包 該如何迴避 4.專案會議沒被通知被檢討 但手上已經有七八項需完成事項還是新人期限內該如何判斷優先緊急順序 5只要把任務標題交辦了就是已經完整交接了 即便說歡迎提問,但標題宣布就代表不能再有任何問題不然就失控大小聲 但主管在時表面都相處好好的 不在時幾乎都是憤怒的 該怎麼辦 觀察部門其他人提問題都是和和氣氣問答 也不曾如此失控..
【 本周 TOP 精彩數位社群行銷 】case studies W23  開車,真的能改變世界?
【 本周 TOP 精彩數位社群行銷 】case studies W23  開車,真的能改變世界?
🔥 行銷解析:Omoda | Jaecoo「Never Ending Ways」行銷活動 🔥 ​ 🪧 品牌名稱 Omoda | Jaecoo ​ 📽️ 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rd9BVf2tQ ​ ✨ 行銷目標 Omoda 和 Jaecoo 兩大品牌的合併,不只是汽車產業的品牌整合,更是對未來移動方式的全新詮釋。隨著消費者對智慧駕駛、永續發展與個人化駕駛體驗的需求增加,Omoda | Jaecoo 透過「Never Ending Ways」這支 360° 廣告,傳達品牌對無限可能的追求,並重新定義駕馭的概念。他們不只是賣車,而是推動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科技力、設計感與對未來的遠見,進一步提升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 ✨ 策略手法 Omoda | Jaecoo 採用品牌合併行銷(Brand Merger Marketing),透過強化「科技」與「設計」兩大品牌核心價值,打造全新的品牌定位。廣告策略圍繞數位全渠道(360° Campaign),涵蓋社群媒體、電視廣告、線下展覽、體驗行銷等,確保品牌訊息能夠觸及不同市場與消費者。此外,透過「Never Ending Ways」的故事線,強調駕馭不只是單純的 A 到 B,而是探索無限可能的旅程,吸引年輕世代與冒險型消費者。 ​ ✨ 執行創意 品牌廣告影片由 BBDO 智利團隊操刀,並找來知名導演 Manu Migone 進行拍攝,以震撼的視覺風格,展現駕駛的多元可能性。影片以不同駕駛場景為背景,從都市叢林到無人之境,象徵著品牌突破傳統汽車市場的框架,帶來更多選擇。廣告不只是產品展示,而是透過視覺與故事,讓觀眾感受到 Omoda | Jaecoo 的品牌精神——「世界,取決於你如何駕馭它」。 ​ ✨ 效益結果 「Never Ending Ways」廣告推出後品牌聲量顯著提升,在短時間內累積大量曝光與互動率。廣告在社群媒體上的觀看也得到不錯的成績。相信搭配這次品牌轉型,也將進一步帶動實際銷售成長。 ​ ✨ 應用啟發 要說這支廣告帶來什麼啟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定位要夠明確,行銷手法要夠狠!」Omoda | Jaecoo 這次的品牌合併,不只是簡單的 Logo 換新,而是透過清楚的品牌故事,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情感連結。 ​ 那這對台灣品牌有什麼啟示呢? 我們可以學到兩件事: ​ 品牌不只是產品,而是一種體驗! 假設你是做咖啡品牌的,不單只說「我們的咖啡很好喝」,而要讓消費者「喝咖啡就像踏上一場味覺冒險」,這樣才能讓品牌故事更有吸引力。就像 Omoda | Jaecoo,他們不是說「我們的車很棒」,而是說「駕馭是一種無限可能的旅程」,這種敘事方式更能打動人心。 ​ 不要害怕打破傳統,行銷要有突破性! 台灣的傳產品牌常常只做安全牌,但 Omoda | Jaecoo 用大膽的廣告手法,成功讓人記住他們的新品牌形象。 如果你是賣傳統食品的,可以試著用年輕化的方式來講故事,這樣的行銷手法會更有記憶點。 ​ 總之,品牌行銷就是這樣,敢做才有機會被看見,敢玩才有機會被討論! ​ - ​ 引用出處: ・Omoda | Jaecoo:https://www.omodajaecoo.com/ ・Agency: BBDO Chile ​ 🤝 各單位邀課或行銷需求:歡迎私訊聯絡! 或洽 smallballmj@gmail.com
黃逸旻 Steven數位社群行銷研究室
[新聞]預告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31條及第35條修正草案
[新聞]預告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31條及第35條修正草案
為配合實務運作需求,並提升資訊揭露品質,金管會研擬修正「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31條及第35條,本次修正重點如下: 一、放寬大型公司應公告申報非屬關係人交易之取得或處分供營業使用設備之交易標準:取得或處分供營業使用之設備屬公司正常營運行為,考量資訊揭露之重大性原則,爰擬放寬實收資本額達新臺幣(以下同)500億元以上之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供營業使用之設備且交易對象非為關係人,其公告標準由10億元提高為交易金額達公司實收資本額5%以上。 二、放寬大型公司應公告申報非屬關係人交易之取得或處分固定收益投資之交易標準:考量公司為善用其營運資金,有透過投資固定收益商品進行資金調度以提升現金收益率,基於資訊揭露之重大性考量,並衡酌商品風險屬性,爰擬放寬實收資本額達500億元以上之公開發行公司,於證券交易所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債、普通公司債及未涉及股權之一般金融債券(不含次順位債券)且交易對象非為關係人,其公告標準由3億元提高為交易金額達公司實收資本額5%以上。 三、配合本準則新增有關實收資本額達500億元之公開發行公司應公告申報標準,爰明定公司股票無面額或每股面額非屬10元者,有關實收資本額5%及實收資本額達500億元之計算方式。 金管會表示,此次修正草案除將刊登於行政院公報外,亦將於金管會網站刊登該草案之總說明及修正條文對照表,各界如有任何意見,請於草案預告公告刊登公報之翌日起60日內,自金管會「[主管法規查詢系統](http://law.fsc.gov.tw/)」網站(網址:http://law.fsc.gov.tw/)之「草案預告論壇」網頁內陳述意見或洽詢金管會證期局。 原文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504010003&aplistdn=ou=news,ou=multisite,ou=chinese,ou=ap_root,o=fsc,c=tw&dtable=News Notion原文網址:https://stevenwublog.notion.site/31-35-1c9f7f8f282880ab952ff3f6b2f8dda4
Steven Wu 賈伯斯加個n:職涯/稽核/財會審計/履歷
On Call算加班嗎?和待命、值班有何不同?
On Call算加班嗎?和待命、值班有何不同?
On Call、待命、值班,以為很接近,原來差很大。為什麼On Call不算加班?為什麼待命算加班?值班又不一定算加班?短短4分鐘,咖啡杯裡的職涯微講堂。 了解更多:一次搞懂!值班、待命、on-call差很大 同場加映:EP415 【粉絲敲碗】熬夜加班拼月薪10萬,值得嗎?  ▍ 關於【4分鐘職涯微講堂】,你還可以聽EP458【4分鐘職涯微講堂】聽AI小鹿說:離職特休沒休完,換錢走人 EP467【4分鐘職涯微講堂】聽AI小鹿說:AI求職,行不行? ▍ 關於工作制度,你還可以聽EP429【粉絲敲碗】準時下班接小孩,壞了考績?3解!坦白溝通、彈性班、轉部門 EP357【粉絲敲碗】辦公室戀情的五大變奏曲!法律紅線、公司鐵律,踩線不二話!若涉道德觀感,公道自在人心
職場力
告白同事被發好人卡!該離職嗎?
告白同事被發好人卡!該離職嗎?
和曖昧同事有共同話題和興趣,處心積慮安排兩人時光,手牽了,對方阿嬤也見了,正式告白NG之後,兩人卻冷若冰霜!難道只有離職一途才能解?!這一集,聽FOCASA馬戲團團長林智偉分享,友達以上戀人未滿,難免出現是交往、還是陪伴的不同認知;若公司前景佳、也喜歡眼前的工作,「忙碌」於事,「移情」於工作,時間是會人生最好的良藥。 【本集來賓】林智偉,FOCAS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人暨團長,創團15年,帶領新馬戲進入25國家、98座城市,走入500所學校,還走入全台三大劇院,2025年與104闡釋「不看好 做到最好」的精神態度。 【本集重點】01:16 和女同事有共同興趣與話題,互有曖昧關係,告白卻被發好人卡?!04:45 表演藝術者肢體、情感交流比上班族更多,也更容易從另性別獲得建議06:21 對「交往」的認知,有人從工作、生活中找陪伴對象。感覺更重要!09:08 職場情侶吵架,錯開任務移轉注意力,台上台下公私分明。12:10 爭取調換部門;多接專案任務移轉注意力;找第三方緩和聊一聊14:01 辦公室戀情難禁止,但更能體諒雙方工作16:38 主管懂不懂這組織的成員特性。19:25 職場人際「懂」對方更重要! ▍ 更多職場人際解惑,推薦你聽EP439【粉絲敲碗】待了十年,喜歡公司卻不喜歡主管,要走嗎? 「一年後,還有機會嗎?」自問三題,評估是否轉職 EP416【粉絲敲碗】同事訂飲料,獨漏我?三招緩解!忌直球對決、不以德報怨、公事多互動 EP357【粉絲敲碗】辦公室戀情的五大變奏曲!法律紅線、公司鐵律,踩線不二話!若涉道德觀感,公道自在人心 
職場力
計畫趕不上變化不用砍掉重來!2招照樣保持高效
計畫趕不上變化不用砍掉重來!2招照樣保持高效
即使訂好了一天的工作計畫,突如其來的意外總是難以預料──像是上班途中遇到塞車,導致整個行程延誤,讓人不禁懷疑是否該整天「砍掉重練」。事實上,計畫不是用來完美執行的,而是提供方向與彈性調整的依據。本文節錄自《減法》,分享兩個簡單有效的做法,面對突發狀況也能穩住步調、維持高效! 文/王世民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1. 心態上的調整:破除完美主義,接受不完美2. 行動上的調整:及時調整當天的計畫 假如你本來的計畫是在9點到公司開始做第一件要事,但不巧的是,路上堵車,導致在9點15分才到達公司。在這種計畫剛開始執行就遇到了意外的情況下,你會怎麼辦呢? 圖/商周出版提供 大部分人可能會選擇放棄當天的整個計畫,但其實大可不必。 只要做好兩個調整,計畫依然能發揮作用,讓你的一天保持高效率。 1. 心態上的調整:破除完美主義,接受不完美 在一天的執行過程中,完全按照計畫執行的情況非常罕見。更常見的情況是計畫無法如預期般執行。 制訂計畫的本質,並不是要求執行情況必須與計畫完全一致,計畫的作用是提前做了一次預演,讓你在執行時心裡更有底,遇到問題後能快速調整。 既然這樣,為何大多數人在計畫未如期執行後,就會選擇放棄呢? 這就是完美主義在作祟:要嘛做到完美,要嘛就不做。 所以,只要心態上接受不完美,就不會輕易放棄一天的計畫了。 2. 行動上的調整:及時調整當天的計畫 當計畫執行情況出現偏差後,需要考慮哪些任務或時段可以進行調整,以適應變化後的情況。 以早上因為堵車而晚到公司15分鐘為例。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接受稍晚開始做第一件要事,並利用上午預留的11點至11點半這個留白時段來做彌補,如圖5-42所示。 圖/商周出版提供 需要注意的是,調整當天計畫時,不要修改原計畫時段的內容,而是使用藍色字體在實際執行中填寫新的計畫安排。 節錄自:商周出版《減法:少即是多,慢即是快。關於時間、精力、效能與人生管理的核心科學。5%精英都在做的減法工作術》/王世民 著 推薦閱讀: 夢想太遠,讓你停滯不前?3步驟聚焦當下找回動力 別再貪多學不會!學習也要「減法」,3步驟避免淺層學習不白忙
職場力
【104 talks】提升業績:培育優秀業務的核心秘訣  ​| 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孫治華
【104 talks】提升業績:培育優秀業務的核心秘訣  ​| 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 孫治華
文:  人資市集整理 104 人資市集舉辦「104 talks 短講」致力於為職場人士提供高效學習的平台,集結專業領域的講師進行知識分享,期望為樂於學習的職場人士帶來不同的視野與啟發。本次邀請到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孫治華主講,將詳細討論業務人員應具備的人格特質、軟實力、銷售技巧,以及如何在銷售過程中運用情緒價值,最終達成業績目標。 在瞬息萬變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為了保持競爭力並持續增長,必須重視業務團隊的培育。一支高效的業務團隊不僅能提升公司的業績,還能增強品牌形象,並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固的關係。孫治華老師將帶大家深入探討如何培育優秀的業務人員,並提供具體的策略和技巧分析。 想要創業或成為老闆嗎?先去當業務  相信大家常常聽過一句話,就是你要當老闆之前,要先做什麼?要先去做業務!擔任業務職位能讓你深入了解市場運作、客戶需求及銷售技巧,這些都是未來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透過與客戶的直接互動,你將能夠獲得寶貴的市場洞察,學會如何處理各種業務挑戰,並發展人際關係及談判能力。此外,業務工作還能讓你體會到績效導向的工作環境如何運作,這對於未來經營自己的企業非常重要。  以各種職務來說,業務相對在公司可以很好發揮他的核心價值,也就是將產品銷售出去並獲得獎金。在業務領域中,選擇高單價商品或服務是提升業務價值的關鍵。以房地產為例,銷售高價房產能帶來豐厚的佣金,進而提高業務的獲利能力。然而,成功的業務不僅依賴於產品本身的價值,也需要考慮市場策略和地理位置等因素。這些因素會影響到業務的成就,因此,業務人員應該仔細選擇合適的產品和服務,以提升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價值。  業務要有什麼人格特質:硬實力及軟實力  業務人員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他們的專業知識(硬實力),更多時候,他們的軟實力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孫治華老師認為業務應該具備多種關鍵能力與特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並提升業績。  其中,主動積極是最重要的特質之一,這使得業務能夠主動尋找機會並與客戶建立聯繫。此外,真誠的態度能夠增強客戶信任,有助於建立長期關係。無論是個性外向或內向的業務人員,都可以透過積極的行為來勝任工作。  在硬實力方面,則需要具備產品專業並能掌握市場趨勢,了解產品的各項特性和優勢,以便能夠清晰地向客戶介紹和推銷。此外,資料和財務思維也至關重要,這包括對市場數據的理解和成本控制。銷售技巧和談判策略則是業務的基本功,能夠幫助他們在交易過程中達成雙贏。  同時,業務人員應具備良好的目標管理和時間管理能力,保持自律以有效地管理日常工作。抗壓性也是不可缺少的特質,因為業務工作通常會面臨挑戰和壓力。最後,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正向開朗的心態,能幫助業務在與客戶溝通時建立良好的氛圍,達成更好的成效。  整體而言,業務人員應平衡這些軟實力與硬實力,以提升自己的專業形象和業績表現。不同個性的人均可塑造成優秀業務,關鍵在於強化其個性優勢。企業也可透過共讀會、教育訓練去補強員工所需的能力。  不好 vs 好的銷售技巧  銷售技巧的優劣直接影響銷售成果。最糟糕的銷售方式是「見到人就開賣」,這種方式忽略了客戶的需求和感受,容易引起反感。 相對地,好的銷售技巧應該是:了解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業務人員應該像醫生一樣,先「診斷」客戶的問題,再「開藥方」提供解決方案。  可運用SPIN銷售技巧:  Situation Questions(情境問題): 了解客戶的現狀和背景。  Problem Questions(問題問題):挖掘客戶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Implication Questions(暗示問題): 放大問題的影響,讓客戶意識到問題不解決的嚴重性和後果。   Need-Payoff Questions(需求-價值問題):引導客戶將注意力放在解決方案的價值和收益。  優秀的客服人員不僅能解決客戶的問題,還能「整合商業情報」。同樣地,優秀的業務人員也應該具備這種能力,他們不僅要了解客戶的顯性需求,還要挖掘潛在需求,並將這些信息反饋給公司,幫助公司改進產品和服務。  為什麼大家不買?如何達成銷售? 銷售時最常遇到的困境就是再好的東西還是會有人不買單!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就算它有許多好處跟便利性,客戶還是會有許許多多的原因不向你購買產品,例如他想再多多比價、對品質有疑慮、住4樓透天厝、有打掃人員…等。  因此達成銷售的關鍵在於「情報戰」。業務人員需要像情報人員一樣,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種信息,以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了解客戶不購買的原因、疑慮、擔憂和競爭對手的優勢。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業務應將自己定位為客戶的「問題解決者」,而不僅僅是產品推銷員。  而在培育新人業務時,設計一套完善的問答集(FAQ)非常重要。這套問答集不僅要涵蓋常見的客戶問題,更要針對不同的客戶類型、不同的購買階段和不同的異議處理方式,提供詳細的解答和應對策略。通過反覆的練習和模擬,新人業務可以快速掌握基本的業務技能,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好地應對客戶的挑戰。  拉滿情緒價值  在銷售過程中,情緒價值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孫治華老師提出,業務人員應該採用「戀愛銷售型」的方式與客戶互動,這意味著:  營造關懷和理解的氛圍: 讓客戶感受到被重視、被理解。  提供具情境化的問題和關懷:針對客戶的具體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並表達關心。  創造期待和驚喜:在銷售過程中,給客戶帶來超出預期的體驗。  像是商業簡報也不應過度精簡,以免「情緒價值被消滅」。同樣地,在銷售過程中,業務人員也應該注重情緒的表達,創造轉折就會創造情緒價值。通過語氣、措辭和肢體語言,傳遞積極的情緒,拉近與客戶的距離。專業的呈現應該帶有「願景」,讓客戶看到產品或服務的未來應用和潛力。這不僅能提升客戶的購買意願,還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參與感。  重點回顧與提醒  總結來說,培育優秀業務的核心秘訣包括:  1.  多元能力培養:注重業務人員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培養,包括抗壓性、人際關係、溝通技巧、產品專業、數據分析能力和趨勢洞察力。  2.  優化銷售技巧: 採用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銷售技巧,如SPIN技巧,避免「見到人就開賣」的錯誤方式。  3.  情報戰思維:將銷售視為一場情報戰,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種信息,制定有效的銷售策略。  4.  情緒價值運用: 在銷售過程中,注重情緒的表達和營造,創造積極的客戶體驗。  5. 整合商業情報: 蒐集客戶問題,提供給公司策略擬定參考。  透過這些策略和技巧的結合,企業不僅能提升整體業績,還能打造出一個具有高度競爭力的銷售團隊。對業務人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注重業務員長遠發展,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講者簡介:孫治華 策略思維商學院院長,同時也是簡報實驗室創辦人,曾擔任奇想創造品牌顧問、數位時代網站主編等職務。透過策略性的技巧佈局以及持續鍛鍊,從一名罕見的三無講師,一路走到今天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擁有超過 10 年以上企業內訓、創業輔導經驗,經常被讚譽有著「超高含金量」的課程講師。  錯過講座了嗎?會員限定 104 talks 免費回放 >> 提升員工帶動企業的成長!最划算的教育訓練方案首選>> 揪朋友、同事一起進修更優惠!最低6折起>> 企業內訓、公開班及線上課程需求,104人資市集最超值 >> 加入104人資市集 Line 好友,獲得職場新知與更多學習資源!
職場力
長榮航空招募百名地勤新血 大學畢業起薪4.3萬起
長榮航空招募百名地勤新血 大學畢業起薪4.3萬起
2025-04-02 攝影中心記者黃仲明報導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全球航空市場持續暢旺,長榮航空積極增班及佈局全新航點,為廣攬優秀人才,自即日起啟動2025年第二梯地勤人員招募,報名日期自即日起至4月13日止,釋出近百名職缺,涵蓋多種不同職類,大學畢業者起薪新台幣4萬3千元起,如具有專業證照或相關經驗者,薪資將個別議定,歡迎對於航空產業充滿熱忱的青年,至長榮航空網站線上報名。 長榮航空表示,本次地勤人員招募包含客服人員、營業人員、餐勤管理人員、機艙物流人員、空勤組員調派/管理人員、財務人員、公司治理及股務人員、航技人員、簽派人員、航機工程師、資訊安全及個資管理工程師、資安暨個資法遵人員、自動倉儲設備維修工程師、職業安全衛生人員、航空安全管理工程師、ESG專案管理人員與稽核人員。 長榮航空指出,為使新進員工能夠充分發揮專長,將依個人專業背景分配至桃園機場、桃園南崁總公司及台北市區等工作地點,預計於2025年7~8月分批報到,歡迎應屆畢業生踴躍報考,未來公司也將根據員工的興趣及能力,安排內部輪調及跨領域學習,並提供海外歷練機會,為員工的職涯發展創造更多可能性。除了招募地勤人員外,機師採全年隨時接受報名方式招募,依照交機時程規劃,今年預計晉用約160名機師,空服員招募則依運能需求進行人力評估,滾動式辦理招募,並將於長榮航空全球資訊網刊登徵才資訊。 長榮航空嚴格執行「選才、育才、留才」的策略,提供員工完善的教育訓練、暢通的升遷管道及良好薪酬福利,員工並享有優待機票、免費交通車、員工餐廳、交通及餐費補助等多樣化的員工福利。 [joblist_plugin title='更多104【長榮航空】工作機會' url='https://www.104.com.tw/company/ao3p9e0' amount='5'] [course_plugin title='航空業職涯與履歷面試課程推薦' keyword='航空業' amount=1] 延伸閱讀: 航空雙雄 年終獎金創高…長榮7個月、華航6個月起 航空業大徵才,報考空服員面試行前準備 【空服員薪水】各大航空公司底薪/外站津貼/月薪/年假福利比一比
職場力
青年勞工72%曾加薪、平均月領3.4萬!113年「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出爐!
青年勞工72%曾加薪、平均月領3.4萬!113年「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出爐!
青年勞工目前的就業現況、求職歷程如何?對自己的職涯發展,以及對政府措施又有什麼期望?勞動部於民國113年進行的「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將深入探討青年勞工在當前經濟環境中的挑戰與機遇。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一、青年勞工就業現況二、青年勞工求職歷程三、青年勞工職涯發展四、青年勞工對政府措施的了解與期望 為了解青年勞工的就業狀況,勞動部於113年10至11月期間,以「參加勞工保險、就業保險及職業災害保險」之15-29歲本國籍受僱青年勞工為調查對象,辦理「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計回收有效樣本4,091份,調查統計結果摘述如下: 一、青年勞工就業現況 (一)青年勞工現職工作的計薪方式 青年勞工現職工作的計薪方式以佔比76.1%的月薪制為主,其次是占11.8%的時薪制,底薪加業績獎金占8.2%,其餘給薪方式比率皆不及4%。 月薪計日薪制時薪制按件計酬底薪加業績獎金無底薪績效制76.1%3.3%11.8%0.5%8.2%0.1% (二)青年勞工現職曾獲加薪的比例及加薪原因 調查指出,青年勞工曾於現職工作獲得加薪的比率達72%,其獲加薪的10項原因中,以「公司全面調薪」占 29.8%最高,「個人在原職務表現良好」占 26.5%次之;另外「個人職務晉升」、「個人服務年資增加」、「配合基本工資調整」等都有20%以上的比率。 ◆ 青年勞工現職工作曾獲加薪的10大理由 公司全面調薪29.8%個人在原職務表現良好26.5%個人職務晉升25.8%個人服務年資增加24.8%配合基本工資調整23.5%試用期滿調薪17.1%公司獲利增加6.2%個人完成新訓練課程或取得新證照5.9%業務增加4.8%公司擔心我會離職2.0% (三)青年勞工求職時是否提出「薪資期望」 青年勞工於應徵現職工作時有提出薪資期望者占41%,未提出占59%,提出者仍未過半。 ◆ 41%青年勞工提出薪資期望的原因(複選題) 提出者的原因以「已經設定理想的薪資水準」、「已知道一般薪資行情」的比率較高,分別占48.9%、42.4%。 已經設定理想的薪資水準48.9%已知道一般薪資行情42.4%因面試者詢問37.0%做為談判的基礎11.0% ◆ 59%青年勞工未提出薪資期望的原因(複選題) 未提出之原因以「雇主給的薪資福利已符合自己的期待」占44%最高,「認為薪資不是重點,想先累積經驗」占29.5%次之。 雇主給的薪資福利已符合自己的期待44.0%認為薪資不是重點,想先累積經驗29.5%覺得自己學經歷等尚不足,不敢要求20.7%只想趕快找到工作,對薪資沒有要求17.8%擔心影響應徵結果11.9%自認為爭取也沒用10.9%其他7.4% (四)青年勞工現職每週工作時數與加班情形 青年勞工「沒有或很少加班」的比率佔65.6%較高,「有時或經常加班」者佔34.4%;平均每週工作時數為38.7小時。 ◆ 青年勞工現職的每週工作時數 從每週工時來看,青年勞工以「40小時~未滿41小時」占 73.2%最高;「未滿40小時」占 14.5%居次;再來提升至「44小時以上」,佔11%。 未滿40小時40小時~未滿41小時41小時~未滿42小時42小時~未滿44小時44小時以上平均每週工作時數/小時14.5%73.2%0.2%1.2%11.0%38.7% ◆ 「有時或經常加班」的男女青年勞工加班轉換情形 男性中有時或經常加班者占35.1%,女性占33.7%,有時或經常加班之男性平均每月加班15.6小時,女性11.4小時。 有時或經常加班比率加班有領取加班費或轉換補休加班無領取加班費或轉換補休平均每月加班時數/小時平均每月領取加班費或轉換補休時數/小時男35.1%31.8%3.3%15.613.9女33.7%29.1%4.7%11.49.3 (五)青年勞工經常性薪資的平均數及中位數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統計結果,工業及服務業受僱青年員工之112年總薪資平均數為51.5萬元,總薪資中位數為45萬元,分別年增2.8%及3.6%,其中未滿25歲者各為39.7萬元及37.6萬元,25~29歲則各為58.4萬元及50萬元。 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及中位數部分,113年各為3.4萬元及3.1萬元,分別年增2.8%及2.3%,其中未滿25歲者各為2.7萬元及2.8萬元(可能與部分工時者占比較高有關),25~29 歲則各為3.9萬元及3.4萬元。 二、青年勞工求職歷程 (一)青年勞工初次就業年齡及年齡 非學生青年勞工初次就業年齡平均為21.8歲。平均求職時間為2.1個月,求職時間以「1個月以內」占63.8%為最高,其次「逾1個月~3個月」占21.3%,兩者合計占85.1%。 1個月以內逾1個月~3個月逾3個月~6個月逾6個月平均尋職時間/月平均年齡/歲63.8%21.3%7.3%7.6%2.121.8 (二)青年勞工初次就業時的考慮因素及困難原因 非學生青年勞工初次求職未遭遇困難的比率為53.6%,有遭遇困難者為46.4%。 ◆ 青年勞工就業時會考慮的因素(複選題) 非學生青年勞工初次就業考慮的11項因素中,以「工作穩定性」及「薪資及福利」為主,分別占51.6%及46.7%,其餘「通勤方便」、「能學以致用」、「能學習到知識技能」占比亦均約30%。 工作穩定性51.6%薪資及福利46.7%通勤方便33.3%能學以致用31.7%能學習到知識技能29.2%符合自己興趣23.8%有發展前景20.8%工作負擔較輕6.2%有挑戰性5.2%有升遷機會3.6%其他0.8% ◆ 青年勞工初次求職遭遇困難的原因 遭遇困難者有9項原因,其中以「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方面工作」占53.3%最高,其次是「經歷不足」占46%。 不知道自己適合做哪方面工作53.3%經歷不足46.0%求職面試技巧不足或不會寫履歷36.0%技能不足31.0%工作內容要求不了解18.3%適合的職缺少14.4%學歷不足8.8%求職管道不足8.1%其他1.1% (三)青年勞工認為有助於就業的資訊項目 非學生青年勞工認為,就業資訊有助於初次求職的比率為85.4%,認為沒幫助的則佔14.6%。 ◆ 青年勞工挑選「有幫助的就業資訊」排行(複選題) 認為有幫助之資訊以「面試或求職技巧」占70%最高,「就業市場與情勢分析」占56.3%次之,「熱門行職業介紹」占30.1%居第三。 面試或求職技巧70.0%就業市場與情勢分析56.3%熱門行職業介紹30.1%職業訓練訊息29.6%撰寫中英文履歷技巧25.6%創業資訊11.6%其他0.0% (四)青年勞工的工作轉換經歷 非學生青年勞工踏入職場後平均做過2.2個工作,其中有41.1%不曾換過工作,換過5個以上工作則占3.2%;現職工作年資平均為2.5年,比每一工作平均時間(工作總年資/工作個數)1.8年多0.7年,顯示青年勞工踏入職場,歷經就業市場磨合期後,工作穩定度隨之提升。 不曾換過工作換過1個換過2個換過3個換過4個5個以上平均做過幾個工作/個平均工作總年資/年平均現職工作年資/年41.1%30.3%14.3%7.1%4.0%3.2%2.24.02.5 三、青年勞工職涯發展 (一)青年勞工的續任現職意願 青年勞工想續任現職者占66.1%(男性佔67.2%、女性佔65.2%),想轉換工作者占33.9%(男性佔32.8%、女性佔34.8%)。 沒打算換工作有打算換工作總計66.1%33.9%男67.2%32.8%女65.2%34.8% ◆ 男女青年勞工打算轉換工作的原因及比率 想轉換工作的原因以「薪資及福利不符期望」占53.4%最高,其次為「工作無發展前景」占 35.2%,「想更換工作地」占27.6%再次之。按性別觀察,結果也是如此。 薪資及福利不符期望工作無發展前景想更換工作地點工作太累、壓力大興趣不合個人技能無法有效發揮總計53.4%35.2%27.6%19.5%12.8%11.6%男54.9%35.7%24.7%18.3%15.4%12.4%女52.3%34.9%29.9%20.5%10.9%11.0% PS.表格上打算轉換工作的原因僅列出比率較高的項目。 (二)青年勞工參與教育訓練的情形 青年勞工近一年有參加教育訓練者占50.8%,未參加者占49.2%。 ◆ 青年勞工參加教育訓練的項目(複選題) 有參加教育訓練者,以「專業技術訓練」占58.1%最高,「職業安全訓練」占47.6%次之,其他選項比率都低於15%。 專業技術訓練58.1%職業安全訓練47.6%電腦相關課程13.0%人際關係溝通協調12.2%銷售或顧客服務之訓練11.5%一般行政事務10.5%領導統御業務管理4.9%語文4.5%其他0.2% ◆ 青年勞工不參加教育訓練的原因 未參加者,原因以「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參加」占36.2%最多,「不知道哪裡有提供訓練課程的機構」、「目前的技能夠用,不需要再參加訓練」分別占 20.8%、19.5%。 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參加36.2%不知道哪裡有提供訓練課程的機構20.8%目前的技能夠用,不需要再參加19.5%沒有適合的訓練課程11.5%參加訓練的費用太高,負擔不起8.1%參加訓練對升遷或尋(轉)職沒有幫助3.7%其他0.2% ◆ 青年勞工持有證照情形 63.6%的青年勞工持有證照,其平均證照數為3張,以擁有「技術士證」者占57%最多,其次為「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及格證書」占27.1%。 按性別觀察,女性持有證照比率為66.7%,較男性59.7%高出7個百分點。 (三)青年勞工至海外工作意願 79.7%的青年勞工沒有打算到海外工作,有打算者續降至20.3%。其中,男性有打算到海外工作者占21.4%,高於女性19.3%。 沒有打算到海外工作有打算到海外工作總計79.7%20.3%男78.6%21.4%女80.7%19.3% ◆ 青年勞工想赴海外工作的國家 有打算赴海外工作者,各國意願以「東北亞」占44.7%最高,「美國、加拿大」占38.8%次之、「紐澳」占37.8%再次之;另外,「中國大陸、港澳」、「歐洲」分別占22.1%、20.7%,至「東南亞」占比則大減至13.9%。 東北亞美國、加拿大紐澳中國大陸、港澳歐洲東南亞中南美洲其他總計44.7%38.8%37.8%22.1%20.7%13.9%2.1%0.2%男47.7%45.2%34.8%19.5%21.2%15.9%2.7%-女42.1%33.1%40.6%24.4%20.2%12.1%1.5%0.4% 四、青年勞工對政府措施的了解與期望 (一)青年勞工對「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管道」的知悉度 青年勞工知道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各種就業服務管道的比率以「就業博覽會」及「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較高,分占71.1%、60.2%。 知道不知道就業博覽會71.7%28.3%公立就業服務機構60.2%39.8%台灣就業通47.2%52.8%0800-777888客服專線13.0%87.0% (二)青年勞工希望政府提供各項促進青年就業服務情形 希望政府提供促進青年就業服務項目,以「提供就業服務及資訊」、「辦理專業技能訓練」及「提供面試技巧及產業趨勢等研習課程」較多,分別占 40.1%、31.2%及27.6%。 提供就業服務及資訊40.1%辦理專業技能訓練31.2%提供面試技巧及產業趨勢等研習課程27.6%辦理徵才活動27.0%結合學校辦理在學青年職場見習21.6%提供職涯諮詢或職業心理測驗17.0%辦理畢業青年職場見習16.6%提供創業貸款13.9%提供創業資訊及課程輔導11.4%提供法令宣導及工作權益等說明課程9.8%提供成功案例以供學習5.1%其他0.6% 透過這些數據,不僅能反映青年勞工在求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心聲,所產生的洞見也能幫助政策制定者持續改善青年勞動市場,進而促進就業成長與社會穩定。 以上資訊及圖表節錄自勞動部113年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如您需要更豐富的提要分析,請點擊下方按鈕獲取詳盡報告資訊! 113年勞動部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 延伸閱讀: 2025最新「青年就業補助」整理,新鮮人求職最高可領4.5萬!尋職津貼/就業獎勵懶人包 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2025年僑生就業博覽會」 鼓勵僑生留臺發展 36.6%勞工過去1年曾加班!2成5下班後仍被交辦工作,最新「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10重點一次看! 青年勞工平均月領3.4萬,「不滿意薪資、無發展前景」約3成想換工作|職場新訊
職場力
專案總是被忽略?6 大心法讓決策者優先支持你!
專案總是被忽略?6 大心法讓決策者優先支持你!
身為 專案經理,為什麼自己的專案總是被擠到最後,沒人關心,而別人的專案卻資源滿滿,高層還特別關心? 當公司同時推動多個專案,該如何讓你的專案獲得更多資源、提升優先度? 試試這6大方法,幫助你提升影響力,爭取決策者的支持! 👉🏻6個技巧,讓專案不再邊緣化!👇 https://www.bplan.com.tw/post/projectmentality0324 ----------------------------------------- 創新未來學校 推薦課程:​ ​ ⚔ #NPDP產品經理國際認證班⚔️ 產品經理專業養成,搶佔下一個熱門職缺! 👇 https://www.bplan.com.tw/npdpinternational ------------------------------------------ 更多業界優質課程,歡迎洽詢:​ 🏰創新未來學校|線上學習顧問​ LINE@:@innovator_school​ ​http://nav.cx/80ynftf
創新未來學校 行銷企劃,產品經理,品牌 國際認證培訓班
人生五十才開始,讓中年成為第二人生的嶄新起點
人生五十才開始,讓中年成為第二人生的嶄新起點
中年往往以「危機」之名悄然降臨,但書中主角的故事提醒我們,那或許是另一種形式的「重啟」。失去健康、摯友過世、職涯迷惘、身分認同崩解,他一度跌入人生谷底,卻也因此走向內在轉化。這不是崩潰,而是一場生命的重新對焦。從壓力、沉重與混亂中誕生出來的,可能是更真實、更自由的你。 文/ 奇普.康利、圖片/Simon Migaj 編輯整理 /104高年級 人生五十才開始。在那之前不過只是彩排 你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步入中年?我覺得中年正潛伏在我的四周,蠢蠢欲動。 中年一般定義為40 ∼ 65 歲之間的階段。有愈來愈多的科學家相信,中年階段在近幾年拉長了,許多年輕的知識工作者由於人工智慧的出現,而覺得自己提早被淘汰了,還有許多人出於自願或被迫將退休年齡推遲。在美國,有一個關於中年發展的權威研究(美國的中年人生〔Mid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是以25 ∼ 74 歲的成人為研究對象。 這個世界上的百歲人瑞愈來愈多,因此我認為可以把中年定義為35 ∼ 75 歲(有愈來愈多的社會學家有相同的看法)。如同青春期是童年與成年之間的過渡,或許中年的角色之一,是作為成年與老年之間的過渡。 我認為中年可分為三個階段。在早期階段(從35 ∼ 50歲),我們通常會經歷身體與情緒的變化與挑戰,有點像是成人的青春期。我們意識到自己不再年輕,但也不算老,我們有一種彷彿脫胎換骨的感覺。中年人生的核心階段是50 ∼ 59歲,我們開始適應這個新的人生階段,並看見中年的一些優點(你稍後會在本書讀到)。中年的後期大約是從60 ∼ 75 歲,我們還有足夠的體力工作並過著活躍的生活,同時有足夠的人生經歷看見並規劃未來:老年階段。我今年63 歲,剛開始熟悉中年的第三階段,但我也知道,身體此時會開始提醒我們,它不想被忽略。 當然,每個人經歷這三個階段的時間表不盡相同。中年主要是關於感覺,而不是年紀。如同其他的人生階段,每個人發展的進度也不盡相同。 塔菲.布羅德塞爾—阿克納(Taffy Brodesser-Akner)的進度就跟一般人截然不同。她寫了一本探討中年人生的書《弗萊斯曼有麻煩了》(Fleishman Is in Trouble),這本書後來拍成了影集。她說,她的中年危機比大多數人來得更早。塔菲在33 歲時曾接受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新鮮空氣》(Fresh Air)節目的訪問,當時她的孩子才1 歲。她並不像自己原本所想的,從電影學校畢業後就擁有飛黃騰達的事業,而她的其他同學看起來都發展得很成功。她說,「中年來到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但我的老爸爸史提夫屬於另外一種極端,他說,他的中年人生一路持續到75 歲,他的事業直到那個時候才開始走下坡。 無論人們對中年的定義是幾歲,對許多人來說,人生五十才開始。在那之前的人生只不過是彩排而已。 幸好,我們可以在字典裡找到一個對中年比較正面的描述。你如果用字典查C 開頭的字,你會找到chrysalis 這個字,意思是「過渡型態」。當一隻毛毛蟲成熟時,牠會用少許絲線把自己固定在一個細枝上,然後形成一個蝶蛹。在蝶蛹的保護之下,蛻變的魔法開始發生。這個過程雖然有點暗、有點黏糊糊的,而且必須獨自經歷,但這是一種轉化,而非危機。然後,我們知道,毛毛蟲蛻變之後,會變成一隻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 假如你順從蝶蛹的呼喚,那代表你必須停止不斷積聚的動作(就像毛毛蟲不停的吃葉子),那代表你必須放下年輕時代的思維、習慣、身分認同、故事與決定,因為那些已經無法反映我們是怎樣的人,或是我們注定要成為的人。據報導,搖滾音樂家大衛.鮑伊(David Bowie)離世之前曾說,「變老是一個美妙的過程,使你成為你注定要成為的人。」 中年是內省的好時機,是從靜止走向自由的旅程。如果我們的中年人生召喚是「變成蝴蝶」,那麼我們就必須超越毛毛蟲的階段。 毛毛蟲吃葉子,蝶蛹轉化,蝴蝶授粉。剛進入中年時,我們所積聚的東西大多會消失,然後準備好要轉化,並且在50歲之後,將我們的智慧傳授給這個世界。 中年人生崩解 中年人生是巨大轉變啟動的第一步。各種失望接踵而來。父母離世,孩子離家、評估財務狀況、換工作、換配偶、荷爾蒙失控、健康檢查報告令人膽顫心驚、成癮行為根深蒂固,對人生的意義愈來愈好奇。作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把這個階段稱為「中年人生崩解」(midlife unraveling)。 讓我們來拆解「崩解」這個詞。我一聽到這個詞的反應是,「喔,我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它聽起來像是有東西分崩離析了。 我愈思索這個詞,愈覺得這個詞用得很好。在我45 ∼ 50歲的人生,我經歷過那種崩解,還有嚴重的焦慮。我當時覺得,比起十年之前的我,我不再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用來「修正」我的人生。 在我45 ∼ 50 歲那段期間,我覺得自己在許多層面都很失敗。我維持很久的伴侶關係結束了;公司因為經濟大衰退岌岌可危;已成年的養子遭冤枉即將入獄。 我在那段時間也面臨了死亡的威脅;有一些朋友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的健康狀況也亮起紅燈。我的人生正在嚴重崩解。 我在47 歲曾有過瀕死體驗,在那發生之前的幾個星期,我向一個多年老友形容自己為「輕微受傷同時神經緊張」。我的自信心與別人對我的看法緊緊綁在一起,使我覺得自己就像是舊金山的鐘樓怪人,包括內在與外在。 對許多人來說,中年感覺起來像是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他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感到極度失望。那或許是我的五位中年男性友人(大多數是四十多歲)選擇輕生的原因之一,當時我也正在經歷自己的中年人生挑戰。 在那五個過世的朋友當中,其中一位名叫奇普.漢金斯(Chip Hankins),他是我的翻版。我們的暱稱都是「奇普」,我們在同一年出生,在公眾場合都展現外向的個性,但私底下相當內向,而且有憂鬱的特質。我們的朋友喜歡來找我們聊心事,實情是,奇普有點像是我的靈性指導者。 然而,奇普雖然經常幫助朋友,但他卻不願意向自己承認,他也身陷自己構築的黑暗隧道,獨自承受身體與情緒上的痛苦。 在奇普的追悼會上聆聽「奇普的故事」,給我一種超現實的感覺。他的朋友談論的不是我,但我清楚意識到,我很可能是下一個英年早逝的人。 就在那段期間,我開始把我的惡夢告訴朋友,我經常夢見自己得到癌症和發生車禍。我覺得我的生命動能和千篇一律的生活把我困住了,我很想找到出路。我覺得自己正行駛在沒有盡頭的高速公路上,精疲力竭,非常渴望有個維修站或是交流道能出現。 參加奇普的追悼會之後不到兩個月,我經歷了偽裝成危機的奇蹟,當時我因為腳踝受傷和腿部感染服用抗生素,結果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我在聖路易斯的演講一結束,就立刻倒在台上,生命垂危。 那次的瀕死體驗幫助我看見,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離喜樂的源頭愈來愈遠,這跟我的人設有很大的衝突,因為我創立的公司名叫Joie de Vivre(生命的喜悅)。我的好友布魯斯.法勒(Bruce Feiler)是個有智慧又喜歡思考的人,他把我的世界崩潰稱作「人生大地震」(但我稱之為「人生倒楣到極點」)。 不過,在經歷中年人生初期的黑暗面之後,我發現我在50歲時進入了光明。瀕死體驗發生不到兩年,我在市場行情最差的時候賣掉公司,結束了問題重重的戀愛關係,設法幫我的養子洗刷冤屈、免於牢獄之災,並且意識到我的輕生念頭是我自己作繭自縛的身分認同所導致的。我想方設法努力從我的事業脫身,這個事業在過去二十年來定義了我的身分認同:精品旅館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我閒閒沒事,於是成天躺在後院的吊床聽瑞奇.李.瓊斯(Rickie Lee Jones)的歌曲,研究我一直感興趣的主題:情緒的本質、人們為何愈來愈熱愛慶典、形成溫泉的地球物理學。 我的人生處於最佳狀態,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又開始跟人約會了。但我同時開始猜想,我是不是在商業界無足輕重。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在電影《高年級實習生》(Intern)說,「音樂家從不退休。當他們的腦袋裡不再有音樂,他們的音樂生涯就結束了。」我知道我還有一些「音樂」想與人分享,但我不確定要跟誰分享。 就在52 歲時,我接到了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的電話,他是正在快速成長的新創科技公司Airbnb 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布萊恩問我,是否願意協助他和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把民主注入旅館業」。一開始,我認為住房共享是很糟的點子。但我根本大錯特錯!我並不是唯一一個未能察覺這位千禧世代顛覆者悄然逼近的酒店業者。 我決定成為Airbnb 的內部導師暨高階領導人。七年之後,Airbnb 已成長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旅館業者,而我被封為Airbnb的「現代長老」,因為他們說,我的好奇心不亞於我的智慧。感謝他們,不過,就在不到十年之前,我覺得自己像個「現代敗筆」。 我從40 ∼ 50 歲那十年,經歷了許多充滿挑戰的轉變,而我發現,50 ∼ 60 歲的階段讓我更認識自己是誰。我在這段時間成長為我一直想成為的那個人,這個時期並不完美,但我在這個時期放下了許多不再適用的身分認同。我覺得我得到了另一個成年期。 與此同時,我的好奇心再次把我帶到我想探索的新議題:中年,在二十世紀誕生的三個人生階段的其中之一。但中年與另外兩個階段(青春期和退休)不同,它往往遭人嫌棄,也沒有人好好加以研究。在僅有的少數研究中,幾乎都是男人研究男人。中年總是跟一個糟糕的品牌綁在一起,也就是「中年危機」,這個名詞存在的時間幾乎跟我的歲數一樣。 布芮尼說: 中年人生崩解是一連串痛苦的提醒,由輕微的焦慮與憂鬱、低調的絕望與暗中滋生的失控組成⋯⋯它足以讓你抓狂,但通常不足以讓局外人覺得你很苦,或是給你一些幫助和喘口氣的時間。這種折磨很危險,它之所以危險,是因為你還有餘裕可以假裝一切沒事。 這是我默默把我對人生絕大部分的不滿足,暗自吞進肚子的原因之一。我不想讓別人覺得我是個愛抱怨、不知感恩的人。「中年危機」聽起來似乎非常任性,不是嗎?因此,我往往獨自承受痛苦,儘管有許多人(不只是少數的人生勝利組)和我有相同的經驗。別再默不作聲了!我們所經歷的是很正常的事,不需要隱藏。 我經常在想,我那五個英年早逝的朋友沒有意識到,中年人生的早期階段其實就像是青春期,它只是座落在湍急惡水上的一座大橋。但你不需要像我一樣經歷瀕死體驗,才明白這座橋會將你帶往安全的對岸。 是的,你的中年人生崩解可能很棘手,你需要有足夠的支持與愛陪伴你,才能撐過去。不過,它也給你機會,頭一次瞥見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節錄自:天下雜誌《中年的選擇》,作者:奇普.康利,譯者:廖建容
職場力
法令追蹤_勞動部預告修訂職業安全衛生法增訂職場霸凌防治專章
法令追蹤_勞動部預告修訂職業安全衛生法增訂職場霸凌防治專章
「職場霸凌」一詞是坊間經常使用的慣用語,但現行法律對此並無明文定義與細緻規範。 一般公司則是依照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規定:「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以及同法條第3項授權訂定之子法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3規定為處理依據。 勞動部另依上開規則第324條之3第2項規定,訂定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民國114年2月21日第四版),作為雇主預防勞工因執行職務,於勞動場所遭受雇主、主管、同事、服務對象或其他第三方的不法侵害行為,造成身體或精神傷害的安全衛生措施參考之用。 勞動部有鑑於國內早先所發生的職場霸凌社會事件,引起國人關注。學者專家亦普遍認為現行職場霸凌防治法制規範有所不足,應立法強化,爰於民國114年3月28日預告將於職業安全衛生法新增第二章之一職場霸凌之防治專章,並新增第22條之1、第22條之2、第22條之3三個修正條文草案(請參閱附件),企業雇主或人資人員宜提早了解其內容(此屬於國人意見蒐集階段,若對於草案內容有任何意見或修正建議,可於114年4月11日預告期間前提供勞動部,雖離立法院三讀通過完成立法程序還有一段很長距離),俾利遵循。
蘇宏文 人資法令學習成長班
一零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25 建議瀏覽器 Chrome / IE11.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