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物管/資材

物管/資材
更多
月薪中位數 了解更多薪水資訊
$3.9萬
年資 3-5 年
$4.2萬
年資 10 年以上
物管/資材 都在看
APICS CSCP CPIM CLTD CTSC 國際專業證照維護 2025年 最新規定
APICS CSCP CPIM CLTD CTSC 國際專業證照維護 2025年 最新規定
APICS 國際證照維護2025年最新規定 因應2024年APICS 已經增加CTSC 新證照並停止SCOR-P 的認證考試,最佳維護APICS CSCP CPIM CLTD CTSC 證照的方法如下: • 證照維護週期: APICS 統一了4大證照(CPIM, CSCP, CLTD 和 CTSC)的維護週期為 5 年。(SCOR-P 為Endorsement 認可,並非APICS正式證照Certification,因此為終生有效,無需維護)。5年週期自取得證照當月起算。 • 維護條件: 必須在5年內累積75分專業發展學分(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int),同時擁有2個以上APICS證照者,同一學分可以同時供不同證照維護使用。Fellows 傑出貢獻專家(CPIM-F, CSCP-F, CLTD-F, CTSC-F) 也是每五年要維護,但是需要申報100學分。 • 學分申報詳細計算方式: • 每小時受訓(參加學習課程)可得1學分 ,不限於參加APICS舉辦的課程 • 擔任講師或嘉賓分享供應鏈相關學術活動,每小時可得2學分,不限於參加APICS舉辦之活動 • 維持ASCM會員資格(年費US$199),每年可申報6學分,5年都有繳年費可申報30學分 • 參加任何一個APICS 代理商(如德泰)舉辦的APICS CSCP CPIM CLTD CTSC證照培訓課程都可依據上課時數申報學分(目前證照課程開課時數: CPIM 56, CSCP 50, CLTD 50, CTSC 42) • 每考取一個新的APICS認證可申報20學分,完成任何一個APICS 證照學習系統的所有課後練習題且答對率80%以上,可申報30學分 • 參加ASCM/APICS代理商所舉辦的學習交流講座,單元課程(Certificate),可依時數申報學分,擔任分享嘉賓或演講者積分加倍,每小時可得2學分。例如:參加德泰管理舉辦的TFC 橙汁遊戲供應鏈運營模擬競賽一日工作坊,可以申報8學分。 • 參加ASCM/APICS 舉辦的年會 (ASCM conference) 可以申報24學分 • 目前TFC 的開發商 Inchainge BV 和ASCM 有策略聯盟,所有Inchainge 的模擬遊戲工作營(TFC: The Fresh Connection; TTC: The Triple Connection; TBC: The Blue Connection; TCC: The Cool Connection) 4 個競賽都可以申報APICS 維護學分 • ASCM Supply Chain Knowledge Center 提供的資源,包括7個Certificates 單元主題課程以及上百個Micro-Learning微課程,這些微課程大部分是免費提供給有繳年費的會員的。每個課程都有依據內容長短標示維護學分,學員登入ASCM 會員之後,只要完成微課程的學習,該學分自動計入該會員的ASCM 證照維護系統,無需自行申報學分。 • 計算範例: 例如,已經取得CPIM、CLTD及CSCP的朋友,如果在5年維護期間內再學習CTSC課程並取得CTSC證照,那麼CTSC 42小時課程可以申報42學分,購買CTSC bundle(學習系統+考試)包含一年會費,可申報6學分,完成CTSC學習系統上的practice exam 並答對率超過80%(可以重複作答,以最佳成績計算),可以申報30學分,考取CTSC證照可加20學分。依據以上學分加總,已經超過維護證照所需75學分,因此可以同時申報CPIM、CLTD及CSCP的證照維護。 • 維護費用: 每個證照每次維護,ASCM會員價為US$100,非會員收費為US$200。 請詳細記錄您參加的所有學習活動和獲得的學分,以便在申請維護時提供證明。 希望這些建議對您有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或需要更多資訊,隨時告訴我。 諮詢電話: 02-2695 2880 吳經理 手機 0922307194 詳細規定請參考APICS/ASCM 官網說明,或者參考德泰網站的中文說明,也可以聯絡德泰直接電話諮詢 https://www.ascm.org/learning-development/certifications-credentials/certification-maintenance/ https://www.dt-scm.com/general-8-6
DavidTsai APICS 供應鏈國際證照培訓及考試輔導
花大錢考取專業證照值得嗎? APICS國際證照的含金量
花大錢考取專業證照值得嗎? APICS國際證照的含金量
很多YouTuber及名人都說過 "學歷無用論" 或 "證照無用" 類似的論點。 作為在SCM耕耘40年的專業工作者,我已經放棄說服這些成見已深的人,但是又不捨其他人受了這些有聲量的人的誤導而放棄機會。因此特別依據個人的職場經驗和相關研究報告來分享我的觀點釐清誤解。 如同有些學校是打混也可以畢業取得學歷的學店,市場上當然有許多證照是魚目混珠濫竽充數的無用證照,有智慧有專業經驗的HR及Headhunters都知道如何判讀有高含金量的學歷及專業證照。職場的專業工作者也應該仔細評選適合個人職涯發展的證照來學習,以免踩雷花冤枉錢又浪費時間。 1. 你拿的是專業證照Certification,還是上課結訓證明Certificate 英文Certificates 通常只是指結業證書,如同參加基礎庫存管理課程的結訓證書,只是代表你完成了學習,未必代表有能力得到認可能夠執行業務。 而 Certifications 表示證照,例如必須通過律師考試才能取得律師執照合法執業。APICS的專業證照是相當嚴謹且有公信力的,考試內容包括嚴謹的教材Learning System及考試範疇指南Exam Content Manual。考試方式委託專業考試中心進行,公平又可信賴。因此唯有真正有實力的專業人士有機會通過考試,舞弊的機會相當罕見。APICS Certifications 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四大證照 (CPIM, CSCP, CLTD, CTSC) 獲得了國際大企業的普遍認同,經常被列為徵才選材及內部升遷時的必要條件或重要加分項目。 2. 為什麼國際證照比國內證照有價值? 同樣是國際證照,嚴謹程度也大不相同。 一個證照要成為國際認可的專業證照必須投入相當高額的資金和人力,且經過長期推廣及檢驗。因此往往品質遠較國內證照來得高,含金量也相對較高。有些國際證照並非全球統一教材統一考試,而是依據考試大綱(參考書或考試大範圍),授權不同國家的當地授權代理商來自編教材,或者任由講師自編教學slide/handout來組織培訓,並由代理商委託講師出題來考試,這種教學方式不夠嚴謹,教學內容無法有完整的知識體系,考試方法也不客觀公平。因此不會像APICS證照這麼有附加價值。 3. SCM相關領域國際專業證照排名 我們可以由幾個近年發表的調查報告來觀察SCM國際證照的排名, a. 根據SCMworld 2014的研究,APICS CPIM及CSCP獲得回覆者壓倒性的最高的評價,而第2名的SCOR-P, 也在2014被APICS併購成為APICS的重要認證 b. www.cio.com網站於2022.10 供應鏈 Top 12證照,APICS的4大證照(CPIM、CSCP、CLTD,& SCOR-P)全部名列前矛。 c. prologis.com 網站也公布了最受推薦的供應鏈Top 10證照,APICS的4大證照也名列前4名。 4. 這些證照的含金量大家可以查閱ASCM 2020年發表 salary survey report,這個研究調查了超過2400位供應鏈專業人士,得到幾個結論,而最近2023/02 ASCM更進一步對全球4000位專業人士訪問,也得到類似結論 a. 取得APICS認證的受訪者平均年薪明顯高出未取得認證者 b. 取得非APICS認證的受訪者,平均年薪僅些微高出未取得認證者 c. APICS證照擁有者,對SCM職涯有更高的信心和穩定發展的機會,即使疫情衝擊,有超過95%保住工作,且加薪幅度明顯高於未持有證照者 5. David的考證經驗及職場發展驗證: 35年的職場受雇生活中,我經歷過超過4次的大型併購,但從來沒有一天失業過,供應鏈的專業證照幫助很大,沒有證照之前應徵常常碰壁;取得國際證照之後,應徵常常都至少會有面談的機會,甚至常有Headhunter 主動問你要不要跳槽。而開出的薪酬條件也明顯較優。成為APICS授權講師之後,對APICS知識體系和教材學習系統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我更認同APICS國際認證的嚴謹態度和價值。相信我的數千位學生和全球超過20萬個取得認證的專業人士,也會認同我的看法。 詳細最新國際專業證照訊息可參考德泰管理顧問公司網站 www.dt-scm.com 或查詢美國供應鏈管理學會網站 www.ascm.org
DavidTsai APICS 供應鏈國際證照培訓及考試輔導
狀世代就業促進獎勵措施
狀世代就業促進獎勵措施
谁能參加狀世代 離開職場連續3個月以上,且年滿55歲以上或年滿45歲以上(依法退休者)。 參加第一步 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並報名,經推介就業並穩定受僱滿90日。 獎勵方式 於就業期滿次日起90日內,向原推介單位提出申請,最多發給2次。 全時工作者 部分工時者 每次3萬元 每次1萬5元 最多6萬元 最多6萬元 113年 中階技術本國人合理薪資條件… https://23dreamhome.vip/b/eQpqs75rCESQL50Yxvze 跨域就業津貼補助(補助金種類說明) 異地就業交通補助金 距離30公里以上未滿50公里,每月發給1,000元; 距離50公里以上未滿70公里,每月發給2,000元; 距離超過70公里以上,每月發給3,000元,最長12個月 搬遷補助金 以搬遷費用收據所列總額核實發給(搬運或寄送傢保俱與生活用品*不含包裝人工費及包裝材料費用),最高發給新臺幣30,000 租屋補助金 自受僱且租賃契約所記載之租賃日起,以房屋租賃契約所列租金總額的60%核實發給每月最高發給新臺幣5,000元,最長12個月。 求職交通補助金 每人每次發給500元。但情形特殊者,得於1,250元內核實發給。每人每年度以4次為限
林閔政 國家級人資證照(就業服務乙級)輔導教室
行動支付、刷卡的英文該怎麼說?來學各種付款方式的英文吧!
行動支付、刷卡的英文該怎麼說?來學各種付款方式的英文吧!
支付工具越來越多種,付現金、刷信用卡該怎麼說呢?行動支付和分期付款的英文又該怎麼說呢?一篇文章教你各種付款方式的英文! 1. 付現金 ⇨ 「付現金」可以說 pay in cash • 例句:I’d like to pay in cash, please. 我想要付現金,謝謝。 • 例句:Is it okay if I pay in cash? 我可以用現金支付嗎? 2. 刷信用卡 ⇨ 「刷信用卡」可以說 pay by credit card 或 pay with a credit card • 例句:Can I pay by credit card? 我可以刷信用卡嗎? • 例句:She usually pays with a credit card for convenience. 為了方便,她通常用信用卡支付。 3. 電子支付 (Electronic Payment) ⇨ 「電子支付」在英文中可以說 electronic payment 或 pay by digital payment • 例句:Do you accept electronic payments? 你們接受電子支付嗎? • 例句:Many people prefer electronic payments for online shopping. 很多人在網購時更喜歡使用電子支付。 4. 行動支付 (Mobile Payment) ⇨ 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例如Apple Pay 或 Google Pay)時,可以說 pay with a mobile payment app 或 use mobile payment,當然最簡單的說法就是直接說Apple Pay 或Line Pay,店員就懂啦! • 例句:You can pay with a mobile payment app if you don’t have cash. 如果沒有現金,你可以用行動支付應用程式付款。 • 例句:I usually pay by digital payment for small purchases. 我通常用電子支付來買小東西。 5. 分期付款 (Pay in installment) ⇨ 「分期付款」在英文中可以說 pay in installments 或 installment payment,也可以說 pay in monthly installments 來強調按月付款的方式 • 例句: I’d like to pay in installments. Is that possible? 我想用分期付款,可以嗎? • 例句:They offer an installment payment plan for large purchases. 他們對於大額購買提供分期付款方案。 • 例句:You can pay for the phone in monthly installments over 12 months. 這支手機可以分12個月每月付款。 學會這些支付工具下次就能用啦,那我們下篇文章見!
知識貓星球 職場英文力,你的超能力✨
【為什麼有些人要故意激怒你?】
【為什麼有些人要故意激怒你?】
會議室正進行一場會議,途中雙方有了些爭執,阿華明明站在公司立場提出好的提案,但另一頭 小陳卻針對提案處處挑刺,還用一些未經確認的數字去誤導,阿華一氣之下當場反駁,但語氣失控還罵了不該說的話,主管趕快跳出來調解阿華緩和情緒,整個會議在低氣壓中結束。 在職場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對方會故意用尖銳的話挑釁你,讓你一瞬間失去冷靜?這樣的做法並不罕見,因為一旦我們被激怒,大腦很容易陷入混亂,反而說出或做出自己後悔的事情。 【激怒的背後其實是一種策略】 在心理學上,激怒對手是一種常見的操控策略,目的是讓對方情緒失控,無法理性應對。主要的目的包括: 1. 打亂你的邏輯:當你生氣時,腦中的情緒中樞會佔據優勢,讓你無法清晰思考。 2. 引導你出錯:情緒爆發時,我們往往會說出一些激烈的話,甚至採取過度的行動,這讓對手有機會抓住你的行為把柄。 3. 轉移焦點:故意用挑釁讓你失控,這樣就不用面對實質性的問題,而專注於你的「反應」。 4. 觀感問題:你是否曾經在氣頭上說過讓自己後悔的話?或者做出一些反應,造成同事對你印象改觀? 【生氣時我們大腦究竟發生了什麼?】 生氣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當我們感到被挑釁時,腎上腺素會迅速上升,導致大腦的理性部分(前額葉皮質)功能下降,情緒中樞(邊緣系統)則被放大。也會導致以下結果。 1. 語言能力下降:容易口無遮攔,說出不經思考的話。 2. 行為失控:可能出現過激行為,例如摔東西或過度爭吵。 3. 後悔機率提高:冷靜下來後,對於自己當下行為感到羞愧或後悔。 【如何在情緒失控前冷靜下來?】 冷靜不是一瞬間的能力,而是一種可以練習的習慣。可以嘗試幾個方法,來幫助在被激怒時保持理智 1. 暫停立即性的反應: 面對挑釁時,先停下來深吸一口氣,給自己3秒的時間去想「這件事值得我生氣嗎?」因為我絕對有權選擇不馬上進行回應,因為情緒的反應時間非常短暫,只要拖過第一波衝動,理性就能重新佔據上風。 2. 聚焦事實,不是情緒: 試著將對方的話拆解,回到具體的事實上,而不是糾結在情緒或語氣中。例如:「你剛剛提到的數據有點問題,我們可以一起確認嗎?」 【冷靜背後隱藏的力量】 就如同會議中大家都在觀察彼此的反應,如果當我們能在挑釁中保持冷靜,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展現出個人的格局。,同樣情緒穩定的人也更容易獲得信任,無論是同事還是上司,都會更願意與你合作。 【面對惡意激怒保持冷靜是應對方式】 在職場中冷靜不是退讓,而是一種智慧。當對手試圖激怒你時,他們其實希望你因為情緒反應犯錯,而冷靜則能讓他們的計畫落空。下次當面對挑釁時,試著深吸一口氣,讓冷靜成為你的武器。
吳振興 Jeff Q哥的職涯心得分享室
注意,這5種類型的成員,正在拖垮你的團隊
注意,這5種類型的成員,正在拖垮你的團隊
在職場中遇到的成員類型往往有所不同,有些人能夠提升團隊的動力和效率,但也有一些類型的成員,是會對團隊造成不利影響。如何去找出這些成員並且加以管理改善,這就是每個主管及專案負責人的重要課題。 1. 不負責任型成員 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這類成員在面對責任時總是推卸或找藉口,對工作進度造成負面影響。如果一個人無法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團隊的整體運作就可能出現瓶頸。我們可以先選擇進行直接的溝通,嘗試找出他們面臨的困難,並給予具體的行動指導。但如果狀況持續,接下來一定會嚴重破壞到團隊的工作氣氛及積極前進的動力,不得不去正視。 2. 負面思考型成員 負面思維不僅會影響個人的表現,還會滲透到整個團隊,造成士氣低落,甚至產生不必要的內部矛盾。這類成員可能經常抱怨、消極,並散布負面情緒。面對這類型的成員,先嘗試通過「正向引導」來提升他們的自我覺察,並引導他們以積極的方式面對挑戰。 3. 消極抗拒變革型成員 團隊需要保持靈活性,才能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或內部調整。消極抗拒變革的成員往往會拖慢團隊的適應速度。這一種類的人在團隊都會有一定的比例,他們可能抱持「我們過往都是這樣做」的心態,對於任何新方案、新工具都表示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Small wins漸進式小變革的方式,透過成果減少他們的抗拒感。但如果成員完全無法適應,可能會影響整個團隊的發展。 4. 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型成員 在專案中團隊合作是成功的關鍵。那些只關心自己工作、無視團隊需求的成員,可能會讓其他人感到難以合作,進而削弱整體士氣。這時候可以試著用一些團隊活動,來營造出「協同效應」的重要性,讓這些成員看到團隊合作能帶來更好的結果。 5. 無法持續成長型成員 這類型的成員應該是占大宗,隨著企業與市場環境的變化,成員的成長與進步顯得愈發重要。如果某個成員持續缺乏學習動力,不願意提升自己的能力,那怕過往是優秀員工,也會逐漸讓團隊在競爭中失去優勢。 所以定期提供一些學習材料、設計團隊活動分享或是提供單位內獎勵機制,持續對於成員的表現並給予成長建議。才能夠鼓勵成員持續成長。 人力不足對於每個團隊來說都是個嚴苛的考驗,但對於影響團隊的成員,有時需要作出艱難的決策,來辨別哪些成員不適合留在團隊中。團隊的成長與成功,其實是需要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與互相支持,所以任何削弱團隊協作與效率的因素,都應該是主管要優先關心及改善的。
吳振興 Jeff Q哥的職涯心得分享室
【在成功光環的背後,有別人看不見的故事】
【在成功光環的背後,有別人看不見的故事】
記得剛出社會的時候,看到公司裡那些外型亮眼,頭腦好、人緣佳,工作一帆風順的夥伴,心裡總是很羨慕,這樣的機會怎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 但隨著有機會認識到越來越多的人,並且與他們深聊過往經歷的時候,才發覺原來自己所看到的,僅是他們在努力後所堆積出來的成果,而背後所呈現的種種努力,往往是自己所想像不到的。 1. 成功的契機,可能是一場無退路的賭局 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在過往關鍵時刻,並沒有失敗的選項。他們可能背負著家人的深切期望,或是身處重大財務困境,不得不拼盡自身全力。一旦心態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反而被迫激發了潛力和毅力,進而贏過那段黑暗期才得到成功。 【別光看別人站上舞台的光環,要問自己是否能承受他們背後的壓力。】 2. 我們羨慕的,可能只是表面的結果 成功常被定義為某種外在的表現,例如高薪、高知名度或是高位階,但這些結果未必等同於人生的幸福或滿足。也不等同自己所認定的幸福,有很多成功者在追求成功的同時,內心也有掙扎、孤單,甚至因此失去了生活中一些重要部分,這都是很常見的。 【羨慕別人時,記得提醒自己「這是我真正想要的嗎?」別盲目追求表象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3. 用自己的步調,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資源和起點,與其將目光集中在他人的成就,不如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部分。成功不一定要是轟轟烈烈,也可以是一步步完成小目標,最終走向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別羨慕別人的成功,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才是關鍵。】 4. 成功需要機會,但機會從來不是靠偶然 我過往之所以會羨慕別人的「好運」,是因為沒看到他們在成功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那些條件比我好,卻比我又更努力的成功者,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與其等待時機,不如專注於自身的提升,當時機來臨時,你才能抓住它。 【成功不是中樂透,天底下很難會有一次到位的機會,我們是透過把握一次次的機會,進而把自己推像越來越高的成功】 5. 從被動羨慕轉為主動學習,改變心態更重要 羨慕的情緒其實也可以是成長的契機,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若能將羨慕轉化為主動學習,找出別人成功的核心要素,再結合自己的目標,這份羨慕就會成為行動的動力。 【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問自己:「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這才是實質的成長。】 成功的定義,從來不該是一種標準答案。我們羨慕他人時,應更深入思考:這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透過理解他人背後的故事,學習其核心精神,同時找到自己的節奏。最好的成功不是模仿別人,而是誠實面對自己,堅定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吳振興 Jeff Q哥的職涯心得分享室
第四篇_雷切應用_機構製作_棘輪機構1
第四篇_雷切應用_機構製作_棘輪機構1
【前言】 前三篇敘述使用AUTOCAD描圖製作灑粉模具 接下來是來設計機械,我們來設計棘輪機構,並用雷切機進行加工 Q1:何謂棘輪機構 棘輪機構,簡單的說是一種只能單方向旋轉的機構,可以將連續旋轉或往復運動變為”單向步進旋轉”。通常由棘輪與棘抓所組成 其他細節請參考: https://kknews.cc/zh-tw/news/3lvxv48.html 【學習目標】 1.了解棘輪機構 2.了解雷切機如何製作棘輪機構 3.了解如何使用AUTOCAD繪製棘輪機構 【正式教學】 *操作細節請見工作室網誌,這裡僅標示重點 工作室網址: https://mm112287.pixnet.net/blog/post/50072746 教學簡報連結: https://reurl.cc/oxRnm3 1. 繪製棘輪 a.設定大小 本範例設計最大外徑60,最小外徑50,以此繪製兩圓 b.設定齒數 本範例設計齒數為12,故每齒的角度間距有360度/12齒=30度/齒 以此繪製兩條相交30度的直線,以此為齒的繪製範圍 c.繪製第一齒 本範例設計兩種齒型,於文末說明此兩種齒型的差異 d.利用旋轉陣列繪製出其他齒 點選第一齒,使用旋轉陣列功能,陣列數量12 e.繪製軸孔 本範例使用雷射切割機加工,軸也使用雷切加工,故為十字孔。 十字孔的重要參數為板材厚度,本範例為2mm 不過一般棘輪的軸孔大部分使用圓孔,可以繪製圓也可。 2. 繪製棘爪 a.設計棘爪位置 本範例中,棘爪的支點相當於從該處施加力量阻止棘輪迴轉,可單純想像為從單點施力到棘輪的齒上,需要考慮該位置施力的方向有無辦法阻止棘輪迴轉 b.設計棘爪動力 本教學文,棘爪動力使用”重力”,一般可能使用彈簧或其他機構作動力,請注意,如果使用重力代表這個機構如果擺放不正,將會失去正常功能 c.設計棘抓外型 下篇進行軸、把手與支架的繪製 【其他應用問題】 Q2:使用雷切機製作棘輪需要注意甚麼 雷切機只能加工出平面的形狀,如果需要更立體的形狀,可以使用堆疊的方法,或是只能改用3D列印或其他傳統加工(比如:車銑複合機)來加工。比如:雷切機無法加工出如”盤型棘輪”(見參考資料)這種棘輪 Q3:範例中兩種不同形狀的齒型有何差異? 以本範例來說,這兩種形狀的齒型,沒有差異! 但如果真要講差異的話,就是有3種,加工便利性、結構強度和棘爪的跳動加速度和速度 以加工便利性來說沒有差異,因為都是使用雷切機加工,結構強度這兩種也差不多 但棘爪的跳動就有差,如果要再棘爪上作延伸,比方在上面畫個動物來跳動,跳動的速度會不同
袁丞宗 丞宗的AUTOCAD教室
使用Excel計算「累積報酬率」與「年化報酬率」:公式與操作指南
使用Excel計算「累積報酬率」與「年化報酬率」:公式與操作指南
在投資績效的評比中,僅僅依靠累積報酬率可能不足以全面評估投資表現。因此,將累積報酬率轉化為年化報酬率,能更準確地比較不同投資期間的收益。在本文中,我們將介紹如何使用Excel輕鬆計算累積報酬率與年化報酬率,幫助你在投資決策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累積報酬率是什麼? 累積報酬率是指在整個投資期間內,投資所產生的總回報。它不考慮投資持有的時間長短,因此它只反映了投資期間的總體增長,無法直接比較不同時間跨度的投資表現。 ▍年化報酬率是什麼? 年化報酬率是將累積報酬率轉換為每年平均的回報率,使得不同時期的投資可以更公平地比較,因為它統一了回報率的計算周期。 ▍例子: 假設你在2021年1月1日投資了一筆資金100,000台幣在某股票,並在2024年1月1日賣出這筆投資,當時投資的價值增長到了110,000台幣。 【已知期初、期末,可得累積報酬率及年化報酬率】 1.年化報酬率公式:(期末淨值/期初投入)^(1/年數)-1 2.累積報酬率公式:(期末淨值-期初投入)/期初投入 【已知累積報酬率、年數,可得年化報酬率】 1.年化報酬率公式:(累積報酬率+1)^(1/年數)-1 🔍歡迎在104學習精靈關注【超級辦公室達人】獲得更多實用的小技巧 ✨如果喜歡這篇文,也歡迎免費加入共學✨
知識貓星球 超級辦公室達人
【職場討論】EP6 主管抱怨我能力不好,要怎麼做才能快速上手
【職場討論】EP6 主管抱怨我能力不好,要怎麼做才能快速上手
Q:主管抱怨我能力不好,請問社會新鮮人要怎麼做才能趕快上手? 我念傳播相關科系,今年寒假研究所畢業後開始找工作,想找數位行銷相關工作,找工作找了兩個月,最後到一家軟體公司當助理PM, 這是唯一有給我offer的,想趕快有收入,所以就答應了,由於是第一份工作,做事的速度和效率差,網站的表現也不好。有次拿工單給大主管簽,大主管說聽說你會用紙筆畫網站架構,怎麼會用紙筆畫呢? 這很浪費時間! 還有一次去總經理辦公室送簽呈,總經理也皺著眉頭說你不是研究所畢業的嗎? 怎麼表現OOXX? 近期受到兩個高階主管直接跟我表達,我的能力不足,上周末忍不住大哭,但由於還有學貸要繳,需要錢,也需要這個工作經驗,所以還是硬著頭皮去上班。 請問大家在第一份工作的時候,要怎麼樣做才能趕快上手? 我常請教對我和善的同事,也勤做筆記,請問還可以做什麼呢? 懇請大家給予建議,感謝! A:多問、多學、加強練習,如果你已經勤做筆記了,那應該就是要思考如何做到應該做的標準 如果只是單純做筆記,但卻沒有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也沒有把詢問到的問題解決,那你做再多筆記也沒用 以上是我在職涯診所遇到的問題及回覆,而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對於「工作快速上手」的看法 基本上,多聽、多看、多問、多思考、多做筆記、多檢討這幾個面向一定會有,但如何運用也是一門學問 熟讀職務相關的文件 我自己在接觸新工作或是更換新公司的時候,一定會先好好花時間看過與我職務或是部門相關的文件資料,先瞭解熟悉相關的遊戲規則與過往的執行方式,這對於初期執行上與溝通上,都會有不小的幫助;但很多人往往忽略它們,直接埋首於現有工作流程中,試圖憑藉個人努力快速展現工作績效,而造成不少誤會與摩擦 與職務相關的人際交流: 過往的工作經歷與能力固然必要,但在不同的位置與職務上,相關的人際關係也成為重要的軟技能之一。當需要執行一項事件時,試著思考一下哪些人可能與這項任務有關?除了你的主管之外,還可能有誰會支持你完成這項任務?還可能有誰會影響你的工作進度?又可能有誰能作為你的知識吸收來源? 找出這些關係人物並和他們請益、交流。建構有效的人際關係,也可以理解他人對於自己在這份職務上的期盼,幫助我們作得更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有人願意拉你一把。 自我思考,累積想法與實做: 當漸進地熟悉組織運作與分工的邏輯後,試著有意識的提醒自己進行工作內容評估。比方說,思考是否已充份地運用了個人的專業、優勢去完成工作任務?在達成工作目標後,問問自己學到了什麼,如果下次再接到類似的任務,是不是會有更好的作法嗎? 學著經常性地在一些關鍵事務上進行自我評估,將會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也能在看似重覆的例行事務中,為每一次的工作挑戰累積一些創意想法,進而增添日常工作的趣味性、激勵自己不斷向前。 在這初期的職涯轉換期,同時也是新角色的適應期。除了要展現專業能力外,同時還需作好文化融合、適應環境的心理準備,才能在這個新角色上有所表現、支持部門有效運行。 在心理上做好轉換的準備後,可以安排特定的時間:有意識地閱讀相關規定、建構人脈網絡、定期地進行自我回饋。不僅能讓你對工作內容有一個清晰的理解,也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幫助你有信心地度過這個過渡期,順利為自己在轉變的道路上迎來一個美好的開始。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事必躬親的主管,到底是對還是錯?】
【事必躬親的主管,到底是對還是錯?】
【事必躬親會是個過程,但不應該是絕對】 擔任主管的這10年,從基層股長、課長、經理,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刻的學習與成長的旅程。一開始我和許多新手主管一樣,總覺得每件事情都得親力親為,才能確保結果符合期望。 無論是團隊作業的每個細節,還是專案的進度,我總是希望親自掌握在手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意識到,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讓我自己感到疲憊,還可能限制團隊的成長空間,因為我的體力與時間是有限的。 1. 理解自我角色的轉變 在學習這段期間,我學會了要理解自己角色的轉變。作為主管我不再想要時時監控每一項任務,而是確保團隊能夠順利運作,並幫助每個成員發揮他們的潛力。我明白主管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完成某個具體的任務,而是在於如何帶領整個團隊邁向成功。 當我開始更多地專注於策略規劃、系統建立、資源分配和團隊發展時,我逐漸體會到這樣的角色轉變讓我更有成就感,因為我看到了團隊的進步和成長。 2.學會授權與信任 在授權與信任這一課題上,這部分我認為是最難的,所以花了不少時間學習。最初我對於將責任交給他人感到不安,擔心他們是否能夠完成得如我預期。結果有段時間變成下屬事事都要找我討論,雖然指導過程中讓我很有成就感,最後反而變成他們不去思考、不想思考。然而我逐漸明白授權並不是推卸責任,而是要善於識別團隊成員的強項,並將適當的任務交給他們。 雖然還是會收到出包的訊息,但整體來說不僅能讓我減輕負擔,還能讓團隊成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成長。這五年來我逐漸學會了放手,並且選擇更信任我的團隊。 3. 提供支持與指導 在支持與指導方面,我的觀念也有了轉變。當我放手讓團隊去執行任務時,我並沒有完全置身事外。相反地我隨時準備好提供必要的支持與指導。但有時我會看著他們出錯,然後讓他們來找我求助,因為透過經歷這些小錯誤,可以更讓他們去重視思考流程,然後在自己感覺快走偏時主動來求助。 這種支持並不是代替他們完成工作,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解決方案,並提供他們所需的資源和建議。這種方式讓團隊成員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更加自信,也讓我更加放心地授權。 4. 培養團隊的自主性 我也開始更加重視培養團隊的自主性。當團隊成員感受到自己被信任,並擁有決策權時,他們會更加積極投入,並發揮更高的創造力。這不僅有助於團隊的成長,也讓我作為主管感到滿足,因為我知道我正在逐步培養出,一個自主且高效的團隊。 5. 反思與調整 雖然講起來整個過程好像蠻順利的,但實際執行上是撞牆撞很久,因為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個性及想法,所以只能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管理方式。放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時常觀察團隊的反應,了解他們是否能夠適應新的授權方式,並隨時調整自己的策略。這個過程雖然有挑戰,但最終一定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管理方式。 回顧這三年,我深刻體會到,不要當個事必躬親的主管,學會授權和信任團隊,這才是成為優秀領導者的關鍵。我也期望在未來,能夠繼續與團隊一起成長,迎接更多的挑戰和機會。 注意事項: 1. 不要急於收回權力:當授權後出現問題時,不要立刻收回權力,而是幫助團隊成員找到解決辦法,這樣能夠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2. 保持溝通:定期與團隊成員溝通,了解他們的進展和需求,這樣可以及時提供幫助並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3. 相信團隊的能力:相信團隊能夠勝任他們的工作,這樣他們才能夠更加自信地完成任務。
吳振興 Jeff Q哥的職涯心得分享室
掌握專案管理的未來發展,PM請提升十大技能
掌握專案管理的未來發展,PM請提升十大技能
上週在哈佛商業評論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掌握專案管理的未來發展,PM請提升十大技能。 這篇文章讓我反覆讀了三遍以上,而之所以會吸引我閱讀的原因是,在現在AI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在各大社群管道上常常可以看到「AI是否未來會取代我們的工作?」這一類型的討論,而目前身為專案經理 (Project Manager)的我,也非常好奇專案管理領域的工作未來有可能會受到什麼影響?自己該培養什麼技能來與時俱進,讓自己的競爭力不僅能夠維持之外,還可以更上一層樓提供給團隊更多的價值? 在「掌握專案管理的未來發展,PM請提升十大技能」這篇文章中,提到了在AI科技進步的過程中,意味著許多專案經理的任務可以成功實現自動化,例如:追蹤資源的利用率、建構商業理由…等。另外,在顧能公司最近的一項全球調查顯示,在未來的2~3年間,專案經理會是成長最快速的專案管理辦公室(PMO)職務之一,而「下一代專案經理」需要具備十項的能力包括: - 組織意識 - 數據敏銳度 - 跨職能協作 - 決策 - 探索並採納新科技的意願 - 財務敏銳度 - 流程與架構的專業能力 (即營運流程改良、敏捷、組織變革管理、風險) - 以顧客為中心 - 成長心態 - 指導與激勵團隊的能力 在這十項能力中,近期讓我特別最有感的三項包括:跨職能協作、成長心態、指導與激勵團隊的能力 1. 跨職能協作 「跨職能協作」是一位PM最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PM每天的工作中,無一不需要和團隊合作。舉例來說,當時在COVID-19的影響下而造成嚴重缺料問題,PM需要隨時與採購共同追蹤料況供應的動態之外,還需要進一步討論是否要透過調整採購策略來降低可能的缺料風險,同時,為了尋求備案以因應所有採購策略都失效的情況,PM也需要和工程單位開始著手討論是否能透過設計變更進行更換用料以防堵影響產品生產的最糟情況發生。由於跨職能協作在「事務討論範疇」以及「相關利害關係人」的層面上牽連甚廣,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慢慢培養這項能力,正也因為不容易訓練,我們也才不用擔心有一天會被AI所取代。 2. 成長心態 「專案經理的工作是在做什麼? 」是我很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兩句話就能說明完整,舉凡像是產品規格、時程規劃、成本管控、風險控管、團隊衝突…等,只要「發生的問題有可能會造成專案受到影響」,都會屬於專案經理的工作範疇。那麼,普通的PM和優秀的PM到底是差別是在哪裡?我覺得關鍵之一就是在是否具備「成長心態」,優秀的PM會不斷地針對上述提到的各個專業知識進行學習並實際運用在工作上。有人會說:「大家工作都這麼忙,我也不好意思一直去打擾工程師和主管問問題,那我該怎麼強化自己的知識呢?」,以我自己來說,近期讓我最有感的一個工具就是-ChatGPT,它絕對是我們學習上一個最棒的加速器,最基本的使用方式,我們可以透過它快速了解一些專業術語的定義,讓我們能夠在跟團隊溝通上更加順暢。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一位專案經理能做到「持續學習及成長」,我想也不用過於擔心工作會輕易地被取代的問題了。 3. 指導與激勵團隊的能力 過去在學校時期或是進入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不論老師或是主管交代的任何事情,我都是直接先捲起袖子往下做,不見得當下知道背後做的用意是什麼,就這麼做著做著,有些事情自己後來有體會到而有些也就隨著時間過去就過去了。到了自己開始帶人之後,讓我最受衝擊的是,在交辦新人工作事務的時候,如果沒有讓對方「了解為何而做」以及「尊重對方想法」,結果往往都會不如預期。在經歷了一段帶人的時期,我自己也慢慢體會到「對方對你是否有信任感」會是專案成敗關鍵因素之一,若團隊不信任你,那麼,在執行專案過程中一定會受到重重阻礙而增加專案失敗風險。 最後,想特別提的是,專案經理的工作絕對不是只是「跟催進度」、「整合報告」以及「替客戶傳話」。如果能具備「成長心態」持續強化各專業領域知識,並透過「指導與激勵團隊」來達到良好的「跨職能協作」,即便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也不用過於焦慮「被取代」,反倒是一個「強大的推進器」。
Ernest 專案經理的共享空間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考試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考試
各位好,久沒上來發文 關於112年度第二梯次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考試正在進行中 居多考生針對計算題努力,但本人我認為計算題佔20分,其他大題佔80分 建議是針對法規熟悉,把握80分比較有機會 在發文中我出了兩題計算,但迴響不足。 今日分享堆高機法規題型 每日一題: 一、 頂蓬強度足以承受堆高機最大荷重之_____倍之值等分布靜荷重。 其值逾_____公噸者為_______公噸。 二、上框各開口之寬度或長度不得超過______公分。 三、駕駛者以座式操作之堆高機,自駕駛座上面至頂蓬下端之距離,在______公分以上。
林琨翊 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考證班
中高級(N2)比較「実は」 與 「実に」
中高級(N2)比較「実は」 與 「実に」
在日文中「実(じつ)」的用法有2種,分別是「実は~」跟「実に~」。那麼請問大家,「実は/実に」在使用上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該用「実は~」還是「実に~」呢? 下面的題目該選擇哪一個選項才正確呢? 1.どうして遅れたんですか。/(①実は ②実に)会社へ来る途中、車が故障してしまったんですが…。 2. コウ:日本の料理は(①実は ②実に)おいしいですね。 「実は」後面接「告白文」,特別是「心中難以啟齒的話,或者是原因/理由」等…... 前往看完整學習 | https://colanekojp.com.tw/classroom_detail/113
王可樂 王可樂日語
老王的故事:當你的主管只會吹噓當年勇
老王的故事:當你的主管只會吹噓當年勇
職場如戰場,每個人都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然而,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比如一個看似沒什麼本事,卻總是喜歡提起「當年勇」的主管。這種情況不僅讓人感到無奈,更可能影響整個團隊的士氣和工作效率。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小明遇到的這位「老王主管」吧! ​ 小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軟體工程師,今年剛滿30歲,正處於事業起飛的黃金期。他技術精湛,工作態度積極,在公司裡可說是炙手可熱的明日之星。然而,最近小明卻面臨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的直屬主管老王。 ​ 老王今年45歲,在公司已經待了將近20年。按理說,有著豐富經驗的他應該能帶領團隊突飛猛進才是。可惜事與願違,老王不僅對新技術一竅不通,還總是以「過來人」的姿態對年輕同事頤指氣使。 ​ 每當公司要開發新項目時,老王總是擺出一副「我早就知道該怎麼做」的架勢。然而,當團隊真的需要他的指導時,他卻總是含糊其辭,最後還是得靠小明等年輕同事來解決問題。 ​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老王最拿手的絕活就是「講古」。每當遇到困難,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當年」如何如何厲害。「當年我可是日以繼夜地趕工呢!」、「你們這些年輕人哪裡知道我們那時候有多辛苦」之類的話語,成了辦公室的背景音樂。 ​ 小明和同事們起初還會禮貌性地附和幾句,但日子一長,大家都忍不住在背後吐槽:「老王又在講古了」、「唉,又來了,準備好耳塞吧」。 ​ 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團隊的工作氛圍,更讓小明感到十分困擾。他不知道該如何與這樣的主管相處,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職涯發展是否會受到影響。 ​ 面對這樣的情況,小明該如何應對呢?以下是幾個可能的策略: ​ 1. 保持耐心和尊重:儘管老王的行為令人不快,但作為下屬,小明仍需保持基本的尊重。畢竟,老王畢竟是公司任命的主管,貿然與之對抗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 2. 尋找老王的優點:每個人都有其長處。也許老王在某些方面確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他對公司文化的了解或者某些老客戶的維護經驗等。小明可以試著從這些方面與老王溝通,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 ​ 3. 主動承擔責任:既然老王無法提供有效的指導,小明可以主動承擔更多責任。這不僅能夠推進工作進度,也能夠展現自己的能力,為未來的職涯發展鋪路。 ​ 4. 尋求其他管道:如果老王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工作,小明可以考慮向人力資源部門或更高層的主管反映情況。但在這麼做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和證據。 ​ 5. 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其抱怨老王的無能,不如將精力集中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參加培訓、學習新技能、擴展人脈等,都是為自己未來鋪路的好方法。 ​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努力,小明漸漸找到了與老王相處的方式。他學會了在老王「講古」時適時地將話題引導回工作上,同時也會主動向老王請教一些公司歷史和客戶關係方面的問題,這讓老王感到備受尊重,兩人的關係也逐漸改善。 ​ 小明還開始在團隊中扮演起橋樑的角色。他會將老王的一些想法「翻譯」成更容易理解和執行的方案,既照顧了老王的面子,又確保了團隊的工作效率。 ​ 漸漸地,整個團隊的氛圍開始變得更加和諧。老王雖然還是會時不時地提起「當年勇」,但頻率明顯降低了。更重要的是,他開始真正關注團隊的現況和未來發展,不再只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 ​ 這個過程中,小明的領導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他不僅學會了如何與不同類型的人相處,還掌握了團隊管理的技巧。公司高層也注意到了小明的表現,在年底的時候,小明獲得了晉升的機會。 ​ 回顧這段經歷,小明感慨萬千。他意識到,職場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但關鍵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與其抱怨環境的不如意,不如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創造出最好的結果。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只會提當年勇」的主管,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地抱怨或逃避。相反,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不僅能夠改善當前的工作環境,更能夠幫助我們在職場中不斷成長。 ​ 職涯發展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關鍵是要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把每一次挑戰都當作成長的機會。也許今天讓你頭疼的老王,未來某一天會成為你職涯道路上難忘的一課。 ​ 所以,下次當你遇到一個總是念念不忘「當年勇」的主管時,不妨換個角度思考:這會不會是一個讓你展現能力、提升自我的好機會呢?畢竟,能夠在逆境中成長的人,才是職場中真正的贏家。
蒲朝棟 職涯聊天室
APICS CSCP CLTD CPIM 證照最新消息
APICS CSCP CLTD CPIM 證照最新消息
2023 年APICS 除了CPIM大改版為V8.0版之外,同時也整合了三大證照的考試方式及考試資格審查, 1. 任何專業人士,只要付考試費用並通過考試,即可取得證照。三大證照均無需事先審查考生資歷 2. 考試方式統一為150題4選1單選題, 3. 考試地點: 在全球各大城市均有 Pearson Vue 考試中心可參加線上考試。台灣的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和花蓮均有考場。可提早預約考場及考試時間,通常周一~周五上午場或下午場,部分考場周末也可預約考試, 4. 考試時間統一為3.5小時 (210分鐘),考試成績在考試結束後一分鐘內就會產出成績報告。給分界於200~350分之間。考生得分300~350分為通過考試並取得APICS認證,可立即到APICS官網,www.ascm.org 下在個人成績單及國際證照的電子檔, 5. Exam ticket 考試費用: CSCP US$1990 (會員價US$1365), CPIM US$1655 (會員價 US$1190), CLTD US$1440 (會員價US$1035) 6. Learning System教材費用: CSCP US$1990 (會員價US$1365), CPIM US$1655 (會員價 US$1190), CLTD US$1440 (會員價US$1035) 7. 重考費用: 無論CSCP, CPIM 或CLTD 一年內購買重考券費用: US$500 (會員價US$400) 8. 套裝優惠價 (包含會員年費US$199+Learning System教材+考試費+一次免費重考機會): CSCP US$2664, CPIM US$2344, CLTD US$2064 9. 建議培訓時數為49小時(7天) 10. 培訓方式: 可以參加50小時線上課程或7天實體教室課程。也可連絡正式代理商安排客製化企業內訓課程。 11. 合格認證講師: APICS要求各國代理商均必須任用APICS認可的IDP (Instructor Development Program) 授權講師來指導APICS正式認證培訓課程。以確保教學品質。查詢授課講師是否為APICS正式授權講師,可到APICS 官網 Find a Recognized APICS Instructor: http://www.apics.org/credentials-education/instructor-development/recognized-instructors
DavidTsai APICS 供應鏈國際證照培訓及考試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