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習精靈

WBS

WBS
關注
邀請朋友
邀請朋友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取消
「WBS:負責專案的工作分解結構(WBS)設計與管理,確保專案按時、按預算及符合品質要求交付。主要職責包括定義專案範疇、分解工作任務、分配資源及建立進度計劃。需具備優秀的跨部門協作能力及溝通技巧,以有效整合各部門需求及進展。此外,需掌握專案管理工具及方法論,如Gantt Chart、Agile等,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及文化需求,特別是在台灣重視團隊溝通與合作的職場文化下,具備問題解決與風險管理能力尤為重要。」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4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關於教室
關注人數 4 人
104人力銀行從職缺中挑選出常見技能所成立的官方教室,提供大家進行共學互動。
學習主持人
持續分享知識,
有機會成為官方教室主持人
教室標籤
Hi~ 歡迎分享學習資源,有學習問題可匿名向Giver發問!
我要分享
我要提問

WBS 學習推薦

全部
影片
文章
Larry

Software Engineer

2023/05/19

《大人學:101 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學習心得(下)
上一篇我們講到 WBS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結構)是什麼,這篇要繼續說明,執行上實際要做哪些事情,更細節的「任務」(Task / Activity)怎麼做。
任務則是完成專案產出所必須執行的各項「活動」,也就是說是「行為」或「動詞」,跟 WBS 和工作包不一樣。且是一個工作包對應多個任務。在排程的時候,也是以任務作為基本元素。專案管理會畫的甘特圖,那一條條的橫桿就是任務。在描述任務時,通常以主詞+動詞+受詞的方式描述。就跟 User Story 的概念很像,要寫出誰做了什麼事情,只是 User Story 會多描述為了達到什麼目的(或商業價值)。
一頁式的 BIG TABLE 幫助掌握專案的資源、成本、時程
課堂上讓我們練習從一開始的整理工作包與任務、資源與任務分派、任務總成本的計算、工期與繪製時程網圖、資源的時間分佈、成本的時間分佈等等。
到中間穿插著各種實作以及個案練習。包含怎麼計算變動成本;工時不見得會因為人多就能減少,相反可能還會增加;查核點的設立;甘特圖上任務之間的相依性/邏輯關係(Relationship);時間跟成本在專案運行中的分佈;有沒有人單日工時超過 8 小時……等等。
這些是身為 PM 應該要具備的技巧,就像是一位籃球選手一定要會投籃一樣。如果沒有前面提到的基礎、沒有了解什麼是專案、沒有了解專案的目標和範疇是什麼、沒有了解工作包跟任務的關係,那麼在這種大表式的表單中,是很難掌握隱藏在其中的資訊的。
課堂中花了相當長的篇幅在教導我們要怎麼完成這張 Big Table。上完課之後我才真切了解到甘特圖裡面各種標記,是用來表示任務之間的相依性,不單單只是表示各項任務所花的工時跟起迄日期而已。
要徑/關鍵路徑(Critical Path Method,CPM)的概念則是幫助我們在專案有異動時,能夠迅速評估哪些任務可以迅速調整而不影響交付時間。
更高階的專案檢核
最令我意外的是這堂課還有教我們專案檢核/專案審計(Project Audit)如何看懂專案報告。(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擔任 PM 的主管時,如果底下的 PM 呈交了一份專案進度報告,要怎麼從字裡行間看出不合理的任務工時;以及怎麼計算專案的計畫值(Planned Value)、實際成本(Actual Cost)、實獲值(Earned Value)。
同時也教我們在面對底下的 PM 如果「亂來」時,要怎麼樣透過這些進度報告跟數值,展現自己的專業度要求對方改善。
上完課的心得
以前的我覺得甘特圖就是「一張圖」,曾經有主管天天都要我更新甘特圖,我心裡知道要讓團隊成員知道專案現在的進度沒錯,但是就是覺得做起來很冗餘,心想「不過就是一張圖,交了差就完事了」。現在則是透過循序體驗 PM 的工作,才能夠改觀了解:
甘特圖是「工具」,是讓 PM 掌握潛在風險及現在進度狀況的工具。
而專案在初始時,透過 Why to do、What to do,到 Who and when、How much and when 等等七個步驟,逐步將專案的全貌規劃成型。但也承接甘特圖的概念:專案是會變動的,要隨時因應發生的事情調整專案的方向。這也是專案有趣的地方。
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
計畫不重要,制定計劃很重要。
計畫不重要,制定計劃很重要。
計畫不重要,制定計劃很重要。
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可以實行的後續行動
上完課之後最能夠付諸行動的,應該就是看待「更改計畫」這件事情了。以往認為專案就像是一套公式,所有人都套進這個式子裡照著式子運作。即便知道專案會有變化在,也讓專案成員調整執行的任務或是需要的時間等,當初制定好的「公式」卻是動也不動(或者改的很隨便),以至於專案進度到後來都只能用問的,而不是從相關的文件或是進度報告中可以知道,導致專案的溝通成本增加、PM 的負擔增加……種種的惡性循環。
現在開始會提醒(或是督促逼迫)自己,每當專案有任何風吹草動時,務必要將改動後的專案狀況呈現在報告中。同時也會開始試著將 Big Table 的觀念應用在開發上。雖然現在不是全職 PM,但也循序開始養成專案管理的習慣。要記得「Plans are nothing. Planning is everything.」
看更多
1 0 737 0
學習精靈

08/15 00:00

192 1
學習精靈

08/03 00:00

175 23

推薦給你

緯育TibaMe

09/24 16:43

為什麼努力沒被看見?10 / 9 前免費檢測⏰找出關鍵潛力,讓付出成功被看見
工作多年、進修許多技能,現今想要職涯再突破卻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只要 3分鐘從工作情境快速分析個人能力配比👉 https://tibame.tw/R8dhA
還可以獲得
✅ 精準拆解你最值得投資的「職場潛力區」
✅ 找出你一直忽略、卻能立刻強化成績效的能力點
✅ 送出一份【專屬應用建議】幫你放大潛能、提升工作效能
這些能力就隱藏在你
→ 每日的信件撰寫
→ 報表整理分析
→ 提案簡報製作
→ 新產品上市
→ 開發合作廠商
還有更多日常工作任務之中
📣如果你正想要成績更亮眼、效率更高、提案更有說服力、合作更順利
現在就前往解鎖你現在最該投資的潛力區、掌握下一步行動
完整能力解析🔗 https://tibame.tw/nDS7J
看更多
0 0 427 0
你可能感興趣的教室